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纺织服装出口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汇率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11202
1概念及分类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之所以出现汇率风险, 主要原因是合同签订和合同履行之间存在时间差, 当在这段时间内汇率的变化较大时, 使得合同签订时的汇率与合同履行时的汇率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这对于出口企业来说, 有可能是有利的, 也有可能带来损失。一般将其面临的汇率风险划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
(1)交易风险。是指在约定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过程中,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签订合同时的汇率不同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风险。交易风险直接体现在结汇数额上。对出口企业来说,同等数额的外汇收入的人民币结汇金额就会因人民币升值而出现相应的减少,从而压缩了企业利润。
(2)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这里的功能货币指经济主体与经营活动中流转使用的各种货币,记账货币指在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使用的报告货币,通常是本国货币。
(3)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指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的销售量、价格、成本及对市场竞争地位产生的影响,从而引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的潜在风险。
2汇率走势分析
2.1人民币升值速度逐渐加快
截止到2009年6月末,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超过20%。2007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约6.5%,2008年累计升值约6.8%。
2.2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浮动
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趋势正进一步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尤其是2008年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呈前贬后升走势。汇改以来至2008年6月末,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约7.54%。但从下半年起,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呈上升趋势,且升值速度加快。到目前为止,汇改以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约15.94%,人民币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约5.35%。
2.3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加大
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并屡创新高,表明了人民币浮动弹性进一步扩大。
3汇率风险对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3.1汇率波动造成汇兑损失严重
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特别是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波动加剧,造成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汇兑损失加大,这对于利润在5%-10%的出口纺织服装业是致命的打击。据数据统计2009年1-5月,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较上年同期升值3.78%,兑欧元平均汇率较上年同期升值20.1%。1-5月我国对欧盟出口按美元计算降幅达到10.39%,按欧元计算降幅达到22.57%。另据国际结算银行数据,今年5月,我国人民币的有效汇率水平较上年同期升值了7.94%。而同期,我国纺织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国普遍降低本币币值,受汇率变化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环境压力加大。以国内一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例,2008年初该企业在欧元高位与客户签订了约200万欧元的服装大单,客户要求采取分批出货,分批结汇的方式进行支付,但是欧元下半年的贬值,让该企业损失惨重。
3.2汇率波动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达50%左右,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处地位非常重要。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与中国处于平等竞争水平的国家采取了大幅度货币贬值的做法直接影响到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的销售价格,严重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企业出口的盈利能力。根据有关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如果人民币升值3%,则可能会抹平国内纺织服装业的平均利润水平。
3.3汇率波动造成了出口市场的萎缩
由于我国纺织服装的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产品之间差异化程度小,这些行业的产品出口价格弹性相应较小,一旦失去价格优势,将大幅降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从而对产品出口造成巨大影响。而本币升值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相应地增长, 迫使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了维持和以往一致的利润水平而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从而进一步削弱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造成出口市场的萎缩。
3.4汇率波动直接影响纺织服装企业出口与外商的合作关系
欧盟、美国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受汇率频繁波动的影响,现在很多的纺织服装企业都不再和外商签订长期单,只接短单和小单,并与客户商议把大单拆成小单。虽然签短期单能有效地减少汇率波动风险,但会直接影响企业与外商的合作关系,从而影响企业长期的业绩稳定。
4防范措施
(1)与合作伙伴保持良好商务关系,协商选择合理的结算货币。通过灵活采用结算货币,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外汇损失。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用美元结算业务的居多,但如果能在协商的基础上选择非美元货币,就有利于锁定汇率风险。比如日元,因为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的大幅波动相比,人民币对日元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甚至企业也可以尝试用人民币结算。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我国在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也是政府帮助出口企业规避因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努力减轻出口企业压力的有力举措。当然前提是纺织出口出口企业要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附加值越高,企业的主动议价权就越大。
(2)在合同中加列汇率条款。
① 通过在合同中订立条款将汇率浮动与合同标的物价格相挂钩。比如在合同中规定,若合同履行时结算货币的汇率较合同订立时下滑,则合同标的物的价格就应作出一定比例的上调。那么出口企业因汇率下跌遭受的损失可以在货物价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也可以更直接一些,直接规定在汇率变动时,双方各承担一半的损失。
②通过软硬货币的混合使用来规避汇率风险:在合同中订明以硬货币计价,用软货币支付。所谓“硬货币”是指在外汇市场上,汇率稳定,并有上浮趋势的货币;而“软货币”即为汇率波动不定,并有下浮趋势的货币。在合同订立时先记录两种货币当时的汇率,并且约定在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支付货币的汇率下浮的情形,合同中的金额要等比例调整,按照支付日的支付货币的汇率计算。这样,实收的计价货币金额和签订合同时相同,支付货币下浮的损失可以得到补偿。
③采用“一篮子”货币保值条款,采用多种货币组合的方式。在浮动汇率制下,各种货币的汇率每时都在变化,但变动的幅度和方向并不一致,用一篮子货币保值就是在合同中规定用多种货币对合同金额进行保值。这种捆绑式的定价方法有利于分散汇率风险。
(3)提前或者延期结汇。企业在进出口合同生效后,应当密切跟踪预期应收、应付货币对本币的汇率变化,通过对外汇汇价变动趋势的预测,改变外汇资金的收付日期,防范外汇风险。在出口业务中,当计价货币汇率呈上升趋势时,企业应在合同规定的履约期限内延迟出运货物,或向外方提供信用,以延长出口汇票期限,若汇率呈下跌趋势时,应争取提前结汇,如以预收货款的方式在货物装运前就收汇。而在进口业务中,应反向操作。此外,出口收汇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结算方式,即要求能够及时安全的收汇,因为及时收汇则汇率变动的风险会大大缩小。
(4)利用贸易融资产品。企业为更好应对汇率风险,可利用贸易融资产品进行避险。贸易融资产品主要包括出口押汇、进口押汇、出口票据贴现、福费廷、进口代付等。利用贸易融资产品企业可以提前结汇锁定收汇金额,规避汇率变动风险;而且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近年来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出口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问题,通过贸易融资方式,企业出口可提前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5)利用金融衍生工具。
①远期外汇交易。是指企业利用远期外汇市场,通过签订抵消性质的远期合同来防范由于汇率变动而可能蒙受的损失,以达到保值的目的。特别是一些产品数量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的订单,企业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约,按照约定的币种、金额、价格,在将来的某一时间办理结汇业务来规避风险。远期外汇交易能够事先将外汇的成本或收益固定下来,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汇率风险。
②外汇期货。为了使实际或预期的外汇头寸免受汇率的不利影响,企业可进行与现货头寸相反方向的外汇期货交易。由于外汇期货不再属于纯信用工具,所以外汇期货合约的参与者信用级别不再需要太高,只要能交纳初始保证金就可以签订期货和约。由此可见,外汇期货合约,不但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而且能减低合约的信用风险。
③外汇期权。是指通过向合约出卖者交纳期权费,购买者有权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价格或执行汇率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货币的合约。企业只要根据自身的外汇敞口头寸的具体情况,买进或卖出等额面值期权,就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④货币互换,又称掉期。是指双方按固定汇率在期初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本金,然后按预先规定的日期进行利息和本金的分期交换。同时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可进行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交易,掉期交易只需做一笔,不必做两笔,交易成本较低,有效解决企业资金来源与运用币种不匹配的问题,协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郑荫立,许彩玲.福建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与因应[J].福建论坛,2009,(6).
[2]陈平,谷永芬.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措施[J].国际商务研究,2008 ,(2).
[关键词] 技术壁垒;纺织服装;出口;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4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0-0090-03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外技术壁垒对江西进出口的影响和对策研究”(批准号:06YJ57)
[作者简介] 张红燕,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经贸与法律;(江西 南昌 330099)
王含笑,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经济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江西 南昌 330022)
陈志国,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江西 南昌 330002)
纺织服装是目前江西省最大的出口产品。自2002年以来,全省纺织服装出口量逐年增长(受特保措施影响,2005年除外),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纺织服装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伴随着世界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进程,出于各种经济和政治目的,一些国家正在不断利用各种技术壁垒,阻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江西省纺织服装的出口也深受影响。如何应对国外技术壁垒,保持江西纺织服装出口稳定增长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江西省纺织服装出口发展现状及成因
从江西省对外经贸主管部门获悉,从2002-2006年8月份,除2005年呈小幅下滑以外,江西省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在持续增长。国有企业出口量相对下降,但仍然是江西省的出口主力。“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出口增幅明显,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2003、2004和2005年的1-8月,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同比增长524%、543%和127%。全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设立如雨后春笋,从2003年-2006年8月,国有企业的数量从83家减少到51家,“三资”企业的数量从86家增加到136家,私营企业从22家增加到146家(见下表)。2006年全年纺织服装出口额达9.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6.1%。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总数也从2003年的198家发展到2006年的341家。
江西省纺织服装出口迅速发展有以下几点原因:
1.得益于ATC协议所确立的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进程,使发达国家按照协议规定的进度表逐步减少受进口配额限制的纺织品种类,从而促进了纺织服装出口量的增长。
2.江西省纺织服装产品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增强了全省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有些地方纺织女工的月工资在1000元以下,仅为沿海省市的一半。水电资源较丰富,成本较低,一些县市电费每度不到0.3元,大大低于沿海地区。
3.得益于各级政府大力开展的招商引资工作。2006年外商在制造业实际投资17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比重16.4%,金额为2.79亿美元。另外,由于资源瓶颈和产业结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明显提速。全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大部分是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加工型企业。
4.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省内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南昌、九江及赣南等纺织基地,涉及棉纺、化纤、针织和服装几大领域,其中针织业在我国中部地区具有较明显优势。南昌市青山湖区聚集了约500家针织服装厂,规模以上企业达93户,已经形成了从针织布、印染后整理到针织服装加工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品90%以上出口。九江共青城及其周边德安县聚集了70多家羽绒服装生产企业及江西欣宁制衣等近20户引资企业,主要生产羽绒服装及加工出口服装,并形成了“鸭鸭”、“回圆”等十多个羽绒服装品牌。此外,赣州纺织服装企业主要聚集在龙南、南康、大余和全南一带,生产服装数量占全省的12.2%。
二、江西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遭遇的技术壁垒
纺织品服装是各国设置技术壁垒最多的商品之一。技术壁垒涉及产品性能、质量标准及生产、加工、运输、穿着使用及穿着后处理的全过程,对纺织服装的质量要求也从实用性、美观性、耐用性趋向安全性、环保性、卫生性和舒适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严格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纺织品生态标志。许多外商已将纺织品内在质量指标列入了信用条款,在合同中对影响使用性能的质量指标提出特殊要求。
1.技术法规。迄今为止,一些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纺织品的技术法规,如欧盟2002/61/EC关于禁用22种偶氮染料的法令;2003/3/EC关于禁止使用和销售“蓝色素”的指令;2007年6月1日起执行的《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简称REACH法规),欧盟将根据化学品的生产与进口量以及危险程度等因素,对化学品采取注册、评优、授权等形式的市场准入管理和控制程序。此外,欧盟PFOS禁令规定欧盟市场上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的含量每千克制成品不能超过50毫克。PFOS物质是广泛运用于纺织品防污处理剂的主要活性成分。
美国对纺织服装制定的技术法规也达10多个,如羊毛制品标签法案、毛制品标签法案、纺织纤维制品鉴别法案、羽绒产品加工指南、危险物品法规等。
2.技术标准。主要有欧委会2002/371/EC关于纺织品生态标签(Eco-la-bel)标准、2003年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的生态纺织品认证Oeko-Tex-100标准和Oeko-Tex-200标准等。2007年最新版本的Oeko-Tex标准对涉及致癌和致敏染料,禁用芳香胺、邻苯二甲酸盐等多种有害物质的技术参数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3.生态标签制度。国际上通行纺织品生态标志有10种之多,如德国的“蓝色天使”、“Toxproof”和“Eco-label”,美国的绿色标志、纺织纤维制品标签、纺织服装及某些布匹的护理标签,日本的“生态标签制度”,荷兰的“Milieukeur”等。2005年南非制定了新的标签制度,强制要求对每件产品均标明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比重,只有符合该规定的纺织品服装方可获准进口,并在南非国内市场销售。
总之,采取技术壁垒来限制进口的国家越来越多,技术标准与法规越来越严格。对江西省出口商品带来的影响主要是:限制了出口量,提高了出口商品的成本。
尽管江西纺织服装出口发展较快,但其纺织服装企业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管理中,在经济规模、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均与国内纺织服装业发达省份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传统的纺织工艺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产生大量的废液污染环境,甚至有些纺织产品上还残留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内在质量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容易遭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
三、江西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对策
为了应对国外贸易壁垒,江西省纺织服装企业应苦练内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调整出口战略,突破国外贸易壁垒。
1.加强对主要进口国纺织服装技术壁垒的动态研究。出口企业应关注国外技术壁垒的发展动态,收集、整理、研究和掌握最新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对比研究新老法规、标准之间的差别,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战略,将技术壁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2.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服装纺织行业要实现产业升级,要用高新技术改造行业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把技术进步重点放在新型印染后整理设备及工艺技术方面。有能力的纺织印染后整理企业,应加快陈旧设备改造工作,使传统设备技术早日更新换代。加大力度开发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差别化产品,建立健全新产品科研开发机制,激发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专利、专有技术及科技成果应用奖励办法、差别化产品效益考核奖励办法,有效调动开发、生产差别化产品的积极性。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MPR(产、销、研相协调)产品开发运行机制。一方面使研究、生产、营销人员共同组成的产品开发链得以强化;另一方面企业重点产品开发方向得以明确,有效促进新产品开发的进度,形成研究、生产、市场开拓一体化的新产品开发模式。
3.控制企业适度发展规模。投资的迅速扩张,一方面可能导致省内纺织服装业生产能力和规模过剩,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省内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终端,产能的扩张,很大一部分是低水平扩张。由于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世界范围内纺织品服装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狭小,一味盲目扩大产能,很容易授人以柄,遭到包括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和其他技术壁垒等手段在内的限制,从而失去发展的大好机遇,也使纺织服装企业在后配额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我们应高度关注纺织服装业的投资过热现象,控制企业适度发展规模。
具体来说,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控制银行贷款,把贷款投放与企业技术创新、清洁生产相结合,引导贷款投向技术创新能力强、重视环保的企业。通过企业联合、兼并、收购、破产、承包、租赁等形式进行企业组织再造,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更好地发挥原料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同时,注意培育和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尤其要挖掘生产要素的综合优势,提升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的质量,包括从生产设备、原材料、面料、设计到生产的各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将规模简单地扩大。企业要充分利用配额取消的有利时机,看清形势,转变增长模式,以质取胜,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投资质量,提升产业层次,稳健开拓国际市场,持续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品牌档次,合理利用生产资源,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4.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化。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化,应在提升原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并开拓一些新型的产业集群。(1)改进管理方式。改变个体、家庭小作坊式生产管理方式,通过集群内企业兼并、重组,或吸收集群外优势资源,使生产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提高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2)培养骨干企业。培养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形成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集群运作模式,实现共同发展。(3)细分市场。进行市场细分,使集群内各企业能发挥各自优势,集中精力将产品做强、做精。同时,细分市场更有利于促进企业间分工协作,形成系列化产品。(4)改变低价竞争策略。改变低价竞争策略,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引进先进设备、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吸收、培养熟练技术工人,提高专业化层次。(5)构建支撑体系。构建完善的集群内支撑体系,设立相关的配套服务机构,如金融担保机构、律师事务所、特色产业技术的专业学校、企业协会、同业公会等机构。(6)发挥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由政府来组织企业共同商讨未来战略和市场开拓、解决共性技术的活动;建立公共网站,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宣传相关的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宏观调控政策,间接干预集群内经济,使集群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5.重视生态认证,发展“绿色产品”。所谓绿色、生态、环保,对于纺织品服装而言,是指在纺织品服装的生产、消费者使用和使用后处理这三个环节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人们把这一类产品叫“绿色产品”。(1)端正认识。纺织服装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绿色、生态、环保的积极意义,而不仅仅将它看成是发达国家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一种非关税壁垒。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处理扩大出口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将环境保护、维护人类健康安全作为提高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采用国际标准。对于以出口为经营目标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应以国际质量标准为准。有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所实行的国内标准往往高于国际标准,省内纺织服装企业也应尽量采用进口国的相关质量标准。这样做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国家的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较强,而且愿意支付因环境因素而提高的那部分价格。所以,因环境因素所导致的成本上升,不仅不会削弱产品的竞争力,相反还会使产品赢得更大的市场。(3)重视生态认证。纺织服装企业应重视生态认证,尽快获得相关的国际认证。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涉及纺织品服装的“绿色”认证主要有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的Oeko-TexStandard100和200产品认证,等等。一旦企业获得这些认证,就如同获得了出口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绿色”通行证。
综上所述,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将会给江西省纺织服装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会使纺织服装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江西纺织服装业必须积极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传统纺织品的深精加工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新品、精品参与国际竞争,开发绿色生态产品,全面提高出口附加值和竞争力,以应对国外技术壁垒,适应开放后的市场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荣圻,王建平.禁用染料及其代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2]李爱娟.出口服装质量与检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3]王其中.新时期纺织品绿色壁垒的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03,(7).
关键词:服装出口;服装产业集群;产业升级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作为重要的制造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关系利国富民的重要产业。湖南省株洲市作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工业区之一,对拉动湖南省的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部崛起看湖南,湖南服装发展看株洲。随着株洲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株洲服装出口贸易面临着来自国际的挑战和机遇。
一、株洲服装出口贸易的现状
1. 湖南省服装业出口的情况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湖南省的外贸企业也快速的发展了起来,出口额不断创新高,国际化程度也获得了极大提高,仅从2011年1月到11月间,湖南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了88.57亿美元,同比增长23.9%,比全国高2.8个百分点。在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的同时,湖南省服装出口企业也面临着不断涌现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欧债危机打击纺织服装行业,导致市场需求的缩减,使得客户订单减少,即便下单也是短、小单偏多。另一方面出口退税问题也严重影响企业出口。自2011年3月以来,税务部门加大对出口骗税的稽查力度,影响到全省纺织服装出口。据初步估算:2011年度约减少出口6000万美元,今年1-7月份至少影响出口4000万美元。此外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抵抗风险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弱点。纺织服装行业整体利润率仅为2%,在当前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运输成本、汇率风险叠加情况下,企业仅能维持生存,出口负增长呈普遍现象。
2. 株洲服装出口的现状
株洲芦淞区是株洲的核心经济区,也是株洲服装市场的核心商圈。目前,株洲芦淞服装市场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市场群和物流中心,拥有43个专业市场,商品辐射到中西部地区l5个省市,集聚了4000多个服饰品牌,影响远及俄罗斯、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亿元的年交易额,为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株洲芦淞市场群荣获“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服饰名城”、“中国女裤名城”、“中国服装商贸名城”等头衔。仅在今年,芦淞市场群更获得“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基地”之殊荣,十大本土服装品牌亦获评成长型品牌。
二、株洲服装出口贸易的优势
1. 优越的地理位置
株洲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四通八达,运输方式多样。株洲历来有“被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湘黔、京广、浙赣三大铁路均在这里交汇,和北方铁路枢纽城市郑州并称“北郑南株”。株洲火车站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平均每3分钟接发列车一次,其中株洲北站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和特等站,日均通行17000辆车次。此外,武广高速也在株洲设立了一等停靠站。株洲公路也十分发达,除了现有的106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还有正在建设中的京广高速铁路和上瑞高速公路以及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经过株洲。长江第二大支流“湘江” 绕城而过,四季通航,沿江而上可达衡阳、广西,下可通洞庭湖、长江,株洲港为湖南省港之一。大型船舶可顺着湘江,经过长江,经上海口岸发送货物到世界各大港口。空运方面,株洲距黄花国际机场41.629公里,经长株高速公路二十多分钟可以到达。
2. 服装产业集群化的优势
“治麻为布、始作衣裳”的炎帝,开创了中华服饰文化,而今,株洲芦淞服装市场群作为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服饰市场群,其占地面积达到了1.5平方公里,营业面积超过100外平米,加上正在改造和新建的近60万平米的市场,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品牌超过4000家,各类服饰鞋帽小商品市场多达40个,并与东南亚、西欧、非洲等国家地区建立起了商贸往来和战略合作关系,年成交总额达到300多亿元。株洲服装出口企业依托服饰市场集群的优势,推动着株洲市服饰产业快速的发展,使得服饰产业成为株洲制造业的另一块地方经济品牌,也让湘派服饰品牌走出中国,辐射全球。
3. 优质的配套物流服务设施
芦淞服装物流中心物流整体项目已在省三产业办登记,并列入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省商务厅按省政府要求督促株洲市搞好物流发
规划,加大对芦淞市场的支持,并将芦淞市场群纳入重点联系的商品市场。芦淞服饰物流中心“三区一中心”的自身建设已颇显成效。为打造服饰名城,促进我省服饰产业的发展,株洲市委、市政府将株洲市芦淞服饰物流园区纳入了“十一五”重点工程,园区首期规划4000亩。
三、株洲服装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 出口附加值低的产品
株洲服装企业目前多出口中低档的产品,长期以来通过价格竞争、薄利多销的方式来获利,产品附加值低,并且多从事oem贸易,其技术含量较低。近年来由于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导致的税收的增加,再加上不断提高的纺织材料、染料、劳动力及运输成本,以及来自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断地压缩着株洲服装出口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的利润已经逼近了成本边沿,多数企业只有1%~3%利润率。
2. 没有国际品牌,知名度不高
“名牌战略”能够有效的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发达国家多采用“名牌战略”来抢占市场以及占据竞争优势。目前,株洲服装企业在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不足,缺乏自主品牌的产品,其产品的定位不突出,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较低,产品多为附加值低的大众消费品,出口还是以定牌和贴牌为主,缺乏在国际上能有一定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3. 缺乏外贸人才
一方面,株洲的服装出口企业起步较晚,落后于东部浙江,江苏等地区,在国际贸易的出口额度上,也远远低于它们。因此,大多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通常都选择在沿海省份就业,认为沿海城市的服装出口企业较省内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湖南乃至株洲的服装出口企业一般都是一些中小股份制公司,企业高层主管不是特别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所以目前很多公司不愿花重金引进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员工,使企业的竞争力普遍不高。 四、提高株洲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
1. 建立起一条完善的服装产业链结构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摆在当前的一个问题就是产业链的不完善,面铺料、色织、印染行业等产业链条中的几个环节并不在本地区。而这部分需求必须从外地引进,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导致这部分利润的流失,更严重的是阻碍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株洲只有不断完善服装产业链的结构,加大产业合作,充分利用株洲服装市场群、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优势,以株洲为核心,包括周边城市,集中优势力量,联合发展,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2. 实现株洲服装产业的升级
株洲服装产业因为没有高档产品和知名品牌,因此缺乏品牌效应,无法和国际知名品牌竞争,无法抢占高利润市场。因此实现产业升级,增强行业的创新能力,培育自己的知名品牌是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整个行业的发展应以培养和引进高级专业服装设计人才为着力点,在继续从事加工贸易的同时,加强调整和升级本地区的产业机构,完善产业链。除此之外,各服装企业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进行创新研发,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以及生产率,以便实现高附加值。
3. 打造株洲服装国际名牌
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纺织品的需求都呈现出高端化、名牌化的趋势。株洲在为发达国家品牌服装贴牌生产的这些年里,不断累积经验,使得株洲的某些服装在工艺、品质等方面能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株洲服装企业应注重产品开发和设计,创建自有品牌,实施品牌战略,使本土湘派服装既能结合前沿时尚,也能兼顾其他消费市场的需求,使品牌产品在初级研发阶段就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将自主品牌做大做强,不仅能在国内一枝独秀,在国外也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同时要加大株洲服装品牌的宣传力度,依托现代化传媒,倾力打造品牌效应,以塑造品牌形象为核心,加强广告宣传攻势。
结语
株洲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城市,立市靠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株洲市工业要有更大的发展,需要在产业上有所创新。大力发展服饰产业,对于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有利于壮大芦淞市场群,改善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晓华,郭晶.中欧纺织服装国际竞争力的测度与对比分析[j]. 商业研究. 2008(11)
[2]王静.我国出口服装业何去何从——基于实证且以宁波地区为例[j]. 中国市场.
2009(13)
[3]王惠珍,陈黎峰.转变出口增长模式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后配额时代”宁波纺织服装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特区经济. 2006(03)
[4]蒋浩.中国与欧盟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01)
[5]严音莉.中国纺织品进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基于钻石模型角度[j]. 商业经济. 2010(20)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贸易壁垒;扩大内需;品牌战略
一、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现状
2009年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转型的关键一年,虽然整个行业的增长幅度较以往稍有减缓,但总的来说比起2008年还是有所回暖的。江苏服装行业的整体情况是“生产保持平稳增长,生产和销售的衔接基本协调;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亏损额有所上升;出口额增长平稳”,根据2008 年上半年统计,江苏规模以上服装企业2670 家,从业人员69.4 万人,资产961 亿元,2008 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现价产值同比增长12.3%,增速低于2007 年同期11 个百分点,1-9 月累计产销率98.2%, 同比微升0.1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8%,比2007 年同期增幅回落23.9 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上升63.1% ;服装出口受阻,增速放缓,1-9 月全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4.4 个百分点。
二、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受到的各种影响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
由于资本项目、外贸顺差大幅度增加的现状仍在持续,国家外汇储备仍在大幅增加,以及在全球汇率体系下加元,美元,澳元,升值的大方向将无可置疑。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从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年平均第一次掉到8.00以下,到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突破7.00的大关,再到现在的6.826附近。人民币受国际影响在不断的升值,对于本身已经利润很微薄的纺织服装行业有很大的影响。据有关方面研究,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纺织行业销售利润将降低二到六个百分点。若人民币升值五到十个百分点,行业利润将下降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六十。特别像是对出口依存度很高服装行业,损失更大。拿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公司来说, 2009年服装出公司口额达到8200万美元,利润有靠近1200万美元,但若是人民币上升一个百分点,利润将下降近七个百分点。就靠近80万美金。对于江苏省整个服装行业来说损失就更为巨大。
(二)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调
出口退税近期又成为了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相关企业的盈亏,甚至是存亡。其中服装行业受的影响又尤为巨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许多纺织服装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倒闭的命运,大多企业即使不倒闭也只能勉强生存,为了缓解纺织行业面临的压力,2008年7月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08年8月1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百分之十一提高到十三,10月21日又联合下发申明,决定从11月1日起再次上调纺织出口的退税率到百分之十四。而在现在,经济形势渐渐走出低谷,走向复苏,服装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率再次下调,而这可能会带动服装纺织产业链的一系列改变。据了解,有很多公司实质上服装的买卖收益和支出基本出于平衡,利润的主要来源,甚至是所有来源都是来自于退税部分,退税率的降低必然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下面就以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公司为例来证明一下退税对利润的影响问题。
本文将采用弹性系数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出口退税率对利润的影响。
1.指标的选取
选取的指标是出口退税率对利润率的弹性dr/r / de/e ,其中dr/r是相应引起利润的变化比率,de/e是出口退税的变化率。
出口退税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有如下几种情况:
当dr/r / de/e=1时 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幅度与利润的变动幅度相等
当dr/r / de/e>1时 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幅度对利润的影响较大
当dr/r / de/e
2.相关数据的收集和计算
本文收集了2002年到2009年的相关数据,包括出口退税率和服装公司每年的利润,并对其进行了弹性分析,如表1所示
⑥数据来源: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03-09年工作总结
3.数据分析
从图表中看,服装出口退税率弹性基本为正值,即说明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必然引起利润率的提高,但有时候出口退税的降低,服装公司整年的利润还是会提高。这其实与整体并不矛盾,虽然出口退税率降低,但是由于公司发展的比较迅速,业务量也在逐年增强,而老客户也愿意承担一部分由于出口退税而使企业造成的利润减少,所以整体来说,年利润还是增长的。从数值来看,出口退税率弹性都在一以下,但是基本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所以对利润的影响虽然不是很巨大,但还是十分可观的。再加上大形式出口退税率会进一步下调,所以企业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来填补此块的利润损失。
(三)服装行业工人工资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
对于纺织服装业来说,服装的成本核价包括面料价格,辅料价格,工缴,商检报关,包装,运费等等。而占据大头当然是面辅料价格和工缴,而面辅料价格就是原材料的价格,工缴也就是工人工资。这两项的价格高低,决定了衣服的成本,也就基本决定了报价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的多少。
1.辅料价格上涨
2009年,矿石的价格幅都很大,所以金属辅料的价格也在一路攀升。至于面料,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由于基于棉花,纱的价格上涨,所以面料价格也一直高居不下。2009年10月份,国内棉花价格指数价格为14022元/吨,比上月末上涨875元/吨,聚脂切片,涤纶短纤,涤纶长丝价格比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涨幅在950-1050元/吨。这些都使的面料的价格不断提高。与09年同期相比,苏纺服装公司所购进面料,桃皮绒涨了2元一米,斜纹纱卡涨了1.5元一米,基本每种面料的涨幅都超过了百分之十。
2.服装行业工人工资的增加
工厂的利润也就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左右,然而随着物价的上涨,越来越感觉到生活成本的增加,原来的工资已经不能满足工人的需求。此外,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这种枯燥体力活不能承受。特别在苏南地区,很多工厂出现了招不到工人的情况。只能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吸引人。从苏纺服装公司来看,基本上下属的两个工厂,铜锦制衣,同泰服饰,工人的平均工资涨幅也超过了百分之十。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工人工资的提高,都进一步增加了服装成本。使得服装外贸出口的竞争力和利润额都有很大的下降。同时由于成本的提高,很多外国的服装企业都在逐渐将部分订单转移到越南,非洲等人力资源丰富,但是成本更低的国家。若还是按照原来的发展模式,则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四)贸易和技术壁垒
贸易和技术壁垒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江苏省服装外贸的快速发展,各种规定,条款都将很多服装外贸公司阻挡在了订单之外。下面就介绍四种最常见的贸易技术壁垒。
1.过渡性保障措施(TSM)
目前江苏身省纺织业对国际的依赖程度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以上,服装业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加上出口产品的价格在国际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我国服装行业的出口很容易被欧美等国家认为对其市场有巨大冲击力。为了保护其本国市场,会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业采取各种贸易壁垒措施。
2.技术贸易壁垒(TBT)
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有超过百分之七十受TBT的影响,每年损失超过20亿美元,而其中主要的技术贸易壁垒有以下几种。
(1)有关的技术法规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包括服装有害物质残留量多少的界定,还有标签必须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2) 合格的评定程序对江苏省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主要包括ISO9000,ISO14000的权威性认证测试
(3) 服装出口受各个国家不同标准的影响
3.绿色贸易壁垒(GBT)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举个例子:生态标签的限定,包括纺织纤维标准,纺织加工化学标准,以及生态纺织品的认证。
(五)业务员经验的不足
在订单的处理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发生一些问题。一些经验不够丰富的业务员却不能及时发现,再将要出货时,被查验出来,引发争端。
在面对以上种种不利的条件下,怎样在不利的经营环境中脱颖而出,走出现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困境,成为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企业必须要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要和政府,其他企业合作应对贸易壁垒问题,必须在发展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四、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应对策略分析
(一)纺织服装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改进
1.加大,加快纺织服装的研发和企业改造力度。
江苏省纺织企业首先应该加大原材料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原材料的多元化,提高天然及再生资源类纤维使用比重等,在原材料供应环节实现多元化、环保化,高科技化。其次,对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行业核心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提升原有低档纺织产品的质量和层次;充分利用国产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的原材料优势进行面料新品种,新外观的设计研发。加强印染和后续处理企业的改造,加强服装设备的改造,以提高服装的质量和层次。
2.加快核心产业的调整
推进结构的优化。拓大纺织产品的应用范围,加快发展医用、汽车用,军用等产业用的纺织品,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并致力于发展装饰用纺织品,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使化纤纤维行业结构处于合理化,大力开发功能化、差别化纤维,使得自己能够更多的提供制作高档服装的面料。
3.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创建国际化的自主知名品牌。在当今国际市场上,服装品牌的塑造已经成为提高服装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品牌的竞争是高级别的竞争,其竞争的意义在于隐藏在品牌内部的科技和文化。能否创造出拥有忠实追随者的国内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是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能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大力培育出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创新、营销渠道建设方面有独特优势的企业,使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
4.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形成产业规模。以市场为导向,把具有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并且加快产业整合,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程度。引导中小企业的产业整合,形成具有差别化的产品特色。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相应的配套加工能力,形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高、中、低档纺织服装产品体系。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策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并且要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培养出高素质的业务员,用业务员来带动公司业务量的上涨。
总之,推动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摆脱以高数量,低价格增长型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适应现在服装行业的形势,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合理应对纺织服装业贸易壁垒,扩大出口
1.针对TSM对策:
(1)普及TSM的相关知识,对目标市场的结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对江苏省的纺织服装出口过程和形式进行跟踪调查,以调节出口节奏的缓急。
(2)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减轻TSM对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并且可以通过国家的强大力量,对实施TSM的国家进行交涉。
2.针对TBT对策:
(1)建立TBT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
(2)充分利用《TBT协议》的相关条款
(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改
(4)提高纺织行业的产业技术
3.针对GBT对策:
(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绿色信息的采集
(2)制定并完善纺织品生态标准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致力于发展生态纺织品
4.打破贸易壁垒的其他对策:
包括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充分发挥纺织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出口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等等。
(三)扩大国内市场,加强内需
中国国内的需求本身就很大,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所要做的是建立,经营自己品牌,建立自己的国内销售网络。
四、结论
总的来说,虽然国内外形式对纺织服装业来说比较严峻。但是这也给了我们江苏省企业改革的动力和契机,只要企业能够在巩固核心业务下,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和新的合作伙伴,稳步推进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积极配合政府,行业协会克服贸易壁垒,培养自己一批优秀的业务员,服装企业肯定可以在以后越来越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Taufiq Choudhry.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The United统计es Ex2ports: Evidence From Canada and Japan [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International, 2005,19 (1) : 57 - 71.
[2]常亚平.中国纺织产业分析和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孙威.绿色壁垒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严峻挑战[J].国际商务研究,2007.
[4]张燕文.国际绿色竞争力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J].中国纺织业,2005,(10).
[5]上海纺织科技编辑部.出口退税率回调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J].上海纺织科技, 2008, 36 (9) : 61.
[6]惠露露.出口退税若调高能带来多少利好[J].纺织商业周刊,2008,(28) : 34.
[7]俞文江.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能改变浙江纺织企业的困境吗[J].开放导报,2008,139(4) : 93~ 95.
[8]谷永芬,吴倩,陈文宗.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8).
纺织服装业是罗马尼亚的传统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重要市场和东欧地区集散地。始于今年的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以及罗马尼亚2008年加入欧盟,给中罗两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研究和分析罗马尼亚纺织服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更好地开拓东欧乃至欧盟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罗马尼亚是东欧国家中传统的纺织服装业强国,曾经是前经互会成员国的主要纺织服装供应国。1989年以后,随着外资的涌入和国外商品的冲击,罗纺织服装业的传统优势被削弱,生产方式以CM/CMT(委外加工贸易,客人提供材料、设计等)为主,基本没有自主品牌。2008年加入欧盟后,罗纺织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罗现有纺织服装生产和经营公司7200家,员工数量超过45万人。罗纺织工业已基本完成私有化,生产和出口的97%是由私营公司实现的。2008年,罗纺织服装业实现增加值约33亿美元,占当年GDP的5.5%;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9%;出口5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9.7%(含皮革、鞋);出口85%依赖欧盟市场。按产品大类划分,罗纺织工业中服装占62%,纺织占22%,皮革制品占15%。
服装加工业原材料依赖进口
罗马尼亚服装加工业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发达,80%的裁剪、整理和包装等依靠引进技术进行了改造。但本国的纺织原料匮乏,只有30%的羊毛、亚麻纱、人造合成纤维纺织原材料可以自给,70%的原材料依赖进口。
罗主要鼓励发展服装和织布,但麻纤、纺纱、印染、纱线和人造合成纤维原料生产加工能力比较薄弱,远不能满足服装厂和纱厂生产能力的要求。因此,绝大多数服装生产企业以做服装来料加工为主,每年为欧盟国家生产、加工的纺织品和品牌服装占85%。主要加工产品有衬衣、罩衣、裤子、茄克、袜子、男女西服、裙子、睡衣、内衣等。由于来料加工占的比重过大,阻碍了罗纺织服装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罗纺织品和服装的自主品牌很少。
1989年至2008年,服装行业投资额为9.3亿欧元,其中本国投资7亿欧元,外资2.3亿欧元。同期服装生产能力提高了2.8倍,出口提高了5.6倍。
唯一没有发达基础工业的纺织品出口大国
罗马尼亚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达基础工业的纺织品出口大国。在麻纤、纺纱、印染、纱线和纤维生产方面比较落后,麻和亚麻已不再种植,所有的原材料都需要进口。即使有一些本地供应,产品质量也较低。纺织工业严重依赖进口。
纺织设备除了印染和最终处理部分较先进(主要从美国和德国进口)外,其余的织布和纺纱企业拥有大量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技术设备,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生产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由于原材料匮乏,许多纺织设备已闲置,目前罗纺织业正处于转型、改造、重组过程中。
罗纺织生产和贸易公司约有2300家。其中,超过250人的大型企业占5%,10~250人的中小企业占27%,1~9人的企业占68%。这些企业主每年来料加工,原材料进口约90%,服装敷料进口约85%。
东欧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
罗马尼亚是东欧国家中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从德国、意大利、荷兰等西欧发达国家来料加工的国际品牌产品约占其出口的80%左右,这不仅提高了行业的技术水平,也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08年,罗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额102亿美元。其中,出口57亿美元;进口45亿美元。纺织品服装排在罗出口商品的第二位。
从出口品种情况看,纺织品主要有人造合成纤维、挂毯、棉布、羊毛、皮革制品、花边服饰等。服装主要有针织服装及成衣。
从进口品种情况看,用于生产服装的来料加工料,包括纺织化纤布料、棉布料、棉纱线、毛衣编制品、人造合成纤维、羊毛织布、服装和服装敷料等。
主要进出口国为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进口国别主要有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中国和土耳其。
罗马尼亚是在中国和土耳其之后的欧盟第三大服装进口来源国;在中东欧国家中,是欧盟第一大服装进口来源国。2008年,罗纺织服装出口95%输往欧盟,82.6%从欧盟进口。
外资进入罗纺织服装业
截至2008年上半年,在罗马尼亚投资的外国纺织服装生产和贸易公司共868家。其中,中国在罗166家贸易公司,1家生产企业。投资方式主要是合资和独资。
主要投资国家和地区是意大利、英国、法国、比利时、土耳其、波兰、西班牙、瑞士、奥地利、爱尔兰、保加利亚、美国、加拿大、德国、希腊和中国香港等。
主要产品是男女西服、棉纱、羊毛线、亚麻织品、真丝、人造真丝、合成纱、缝纫机线、精纺纱、地毯和挂毯、人造合成纤维及工业制品、聚酯纱、聚酯网和各类绳、内衣纺织品、针织服装品、长短袜子、套头衫和女式背心等。
罗纺织品服装购买力不强
罗马尼亚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强劲,但国内市场却一直萎靡不振,所生产的产品只有20%在国内市场销售。主要原因是当地职工工资水平低,购买力不强。
根据欧洲48个国家的雇员工资分类调查,罗马尼亚雇员工资在排行第41位,最低收入为每小时0.68欧元,最高收入每小时23欧元。
从每户家庭月收入现金支出来看,2008年罗每个家庭消费开支占75.4%,其中购买食品约占39.65%,购买非食品约占32.4%,而纺织品服装和鞋类消费只占5%。
多数消费者购买中低档服装
目前,罗马尼亚人只有3%~4%的人购买高档价位的名牌服装,绝大多数人购买中低档价位的服装。
在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及公司工作的男职员主要穿西装,女士主要穿质量好,款式新颖,颜色鲜艳的西装套裙。在普通岗位工作的员工中,约80%的年轻人喜欢穿西方流行款式和针织休闲服,其布料质地为涤棉和合成纤维。老年妇女喜欢穿颜色鲜艳的服装。在罗纺织服装市场较畅销的有:款式新颖的西服套装、休闲针织运动装和牛仔服装等。经济条件好的人比较喜欢棉制品和麻制品。
对外资投资纺织业无特殊政策
罗马尼亚鼓励外资投资纺织服装业,但没有特殊政策。外商在罗投资享受国民待遇。
对纺织服装企业征收的主要税种和税率有:增值税19%、利润税16%、所得税16%、红利税10%、养老税24.5%、失业保险3.5%、健康保险7%、出口税5%。
关税及税率情况看,对于各种面料、原材料一律25%(丝线、棉花、人造合成纤维等);各种成衣一律30%。目前,罗海关实行估税法,对每一个标准集装箱限定最低货值1.2万美元。
罗纺织品服装关税比欧盟要高出2~3倍。罗入盟后,将采用欧盟统一关税,平均税率与现在相比将下降20%。纺织品和服装关税下调幅度更大。此外,罗对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进口纺织品不增收关税。罗加入欧盟为罗纺织品和服装提供了更大的出口机遇。
逐步采用欧盟法律和标准
罗入盟后,将采用欧盟统一法律和标准。但在2008年1月1日之前,罗仍然使用本国的法律、贸易政策和进出口关税。
罗入盟后,纺织品和服装将采用欧盟和国际标准,如ISO系列标准、EN、ASTM、ANSI、BS、DIN、SN、、NF、AATCC、GTS等共有160个标准,以替代罗马尼亚标准(SR),所有纺织品服装出口到欧盟市场必须要有质量证书,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符合欧盟标准。
产业优势劣势同时存在
罗政府重视发展纺织服装行业,鼓励吸引外国投资;临近欧盟的优越的地理位置、相对低廉的土地价格、黑海第一大港—康斯坦察港及便捷的水路运输;劳动力具有较高技能和素质,与欧盟国家相比成本较低;纺织服装产业的外向型特征使其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欧盟纺织品和服装传统的进口来源国,在欧盟市场一直占有较大的份额;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和与欧盟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免关税和配额;拥有较发达的化工业,经改造后可生产并满足罗大部分纺织业的原材料需要。
在罗马尼亚建立生产企业可享受有关条件有:1.货物以零关税进口,出口没有退税;2.从罗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服装不需要配额;3.另外,中罗两国政府间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
罗纺织服装业也有很多劣势,包括:罗纺织服装原材料匮乏;基础工业设备与现有技术水平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纺织服装产业要求;85%的企业以来料加工方式生产服装,制约了本国纺织品和服装品牌的开发;多数企业缺乏发展总体规划;和腐败较为严重;纺织生产企业污染严重,多数未能达到国际环保质量标准的要求;缺乏技术熟练的纺织工人。
入盟前几大措施发展本国纺织业
罗马尼亚是中东欧国家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出口国,由于罗本国纺织原料生产比较薄弱,罗政府要求罗纺织企业在今后几年里要加大发展对纺织品原料的生产力度,把服装来料加工转向自主设计和生产制作,创本国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力争使来料加工所占的比重降到25%~30%。
罗在2008年1月加入欧盟后,对罗纺织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罗政府将采取措施鼓励外国投资者加大对罗纺织业的投资,促使罗纺织业尽快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鼓励发展纺织服装业出口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降低通胀率、稳定本币汇率、降低贷款利率、降低税收、鼓励外资流入,打击腐败和);消除垄断,采取自由竞争价格,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采用欧盟海关法和反倾销法;利用欧盟提供的优惠贷款支持纺织业的技术改造;采用信息技术(设计、生产和销售)管理企业;加大对纺织服装业的研发、设计和创立品牌的投资,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逐步减少来料加工,扩大本国品牌产品出口;通过进出口银行的优惠贷款、政府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出口本国品牌产品和附加值高的产品。
二、加大投资改造纺织原材料生产企业,鼓励本国企业生产原材料(羊毛、亚麻和麻);改造相关企业生产敷料(拉链、锁扣、缝纫线等);用本国品牌替代来料加工产品,把来料加工业务转到比在罗加工成本更低的国家生产,以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鼓励在罗进行来料加工的外国纺织服装企业使用罗本地原材料加工。
三、加强国外市场的调研,开拓多元化的营销网络市场,拓展本国产品出口渠道,除目前向欧盟国家出口外,重新开辟独联体、北美等海外市场。
四、罗政府制定了《2008年~2009年纺织业发展规划》,计划使纺织行业产值年增长率达3.4%。优先发展原材料的生产,支持中小服装企业;巩固和建立加工基地;为避免全球非关税壁垒,要求纺织品和服装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生产,特别是达到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要求。
几大措施限制外来纺织服装进口
罗马尼亚将建立跟踪纺织品服装进口动态监控系统,如有大量外来廉价纺织服装品进入本国市场,出现不公平竞争现象并扰乱本国市场,损害影响本国民族产业利益,将与出口国共同协商并达成双方可解决的办法。如果双方经过协商未达成可接受的办法,罗将按照WTO规定的有关条款,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合法保护本国的纺织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