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

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

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 理实一体 通信原理

一、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从上世界九十年展以来,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现代通信原理》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标志性课程。但该门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而抽象。而高职学院的学生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并且自我专研意识淡薄。对学习的畏难情绪较重。虽然高职学院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是无法成为一名出色的高技能人员的。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给《现代通信原理》这门注重原理概念的课程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繁琐的数学计算中解放出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学习全新的通信概念和知识。

二、《现代通信原理》理实一体化可行性分析

高职教育偏重于人才培养中的职业性。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的便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此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论概念的理解。

《现代通信原理》是通信技术专业所有实践的第一层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调制解调技术、各类信号的传输系统、数字复接及同步传输等知识内容。传统学习是在理论推导过程中理解相关通信原理和技术。但对于高职学生讲此种方法过于枯燥并难以接收。

对于高职同学该门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理解通信系统中的各种概念和通信的系统流程。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像本科院校同学一样引入大量的数学推导,只会让教学事倍功半。不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课程中的内容可以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Matlab软件是现代通信专业领域常用的仿真软件。该软件具有强大的系统建模和仿真能力,是通信领域中论证新理论新系统的重要验证手段。在现代通信专业教学中也被广发使用。在高职《现代通信原理》教学中此软件可以帮助师生建立相应的通信系统。只要能正确建立信号的传输流程及正确设置各参数,便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系统得出模拟结果。所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即能让学生参与系统构建又能加深概念的理解。以此来达到教学目的。

三、高职《现代通信原理》的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后续课程的要求,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主要讲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性能指标和基本分析方法。在内容上侧重于数据传输,在引出通信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信号通过系统的传输。同时介绍各种通信系统,并紧紧围绕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对矛盾进行分析,对各种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与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复用和多址技术、通信网的基本原理和类型以及同步原理。

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通信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培养学生根据通信原理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和工程实践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除了理论学习外,还注重体现对原理的验证、设计和技术指标的测试,要求学生对常用主要通信系统的测试方法有所了解,并掌握各实验原理、步骤和常用试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也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求实的观测记录数据,认真解答思考题中的问题,独立作出实验报告。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的目的。

知识目标:

图1 通信系统和各知识点的关系

素质目标:

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发现与探索自我的能力。让学生在了解专业的同时也学会了解自己的气质与个性特点,分析自己适合从事本专业的那个方向;剖析自己的职业能力使其充分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帮助学生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本专业的职业世界,认清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专业的特性及其对就业者的要求。

四、理实一体化的课堂设计

理实一体化课堂设计中实验教学便成了理论教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实验又可分为:验证性实验、仿真设计实验、创新性实验等。验证性实验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仿真设计实验主要目的是搭建通信系统,进行系统的设计与验证;创新性实验需要进行部分项目开发,即可是硬件也可是软件等开发与设计。

而通信原理理实一体化课堂设计中主要以验证性和仿真设计实验为主。

本论文便以模拟调制技术中的AM幅度调制为例,课堂设计如下:

由理论讲解可知调幅(AM)信号,其时域和频域表示式分别为:

SAM(t)=[A0+m(t)]cosωct =A0cosωct+m(t)cosωct

SAM(ω)=πA0[δ(ω+ωc)+δ(ω-ωc)]+[M(ω+ωc)+M(ω-ωc)]

根据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可以建立一个基于方框图级的系统仿真环境。图2便是根据AM的系统调制与解调而建立的仿真框图。并对各个器件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试可以使得该系统运行后得图3的两个运行结果。

图2 AM的系统仿真框图

图3 AM调制的波形图和频带图

此种方法可以很直观的让学生理解在AM的调制过程。并可以在教学中分步骤说明各个器件的使用方法。不仅让学生能熟悉通信系统中的各种使用器件,也能对这些器件的基本指标进行说明。并在组建系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系统性和整合能力。

五、结束语

通信原理的理实一体化过程是基于Mtlab仿真系统的应用。实践证明Matlab软件具有直观、便利等特点。即可让学生分散学习通信中的常用仪器,又能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建波,郑世旺.《通信原理》的系统教学法[J].商丘师范学院报,2011,(27):123-125.

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通信原理;教学改革;自主实验;开放性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47-03

一、引言

《现代通信原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学员将来从事军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知识储备。在现代信息化作战模式中,通信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是保障军队指挥的基本手段,是衡量军队战斗力的要素之一。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性强、数学公式推导多,在教学过程中,学员普遍反映课堂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实验作为一个最简单有效的途径,可以达到使通信原理抽象内容具体化的目的。现代通信原理实验课程以全面提升学员通信素养为根本,以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以培养学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一丝不苟的科研作风为核心,依托现代通信原理实验室建设为保障,体现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的有机融合。

二、教学内容改革

1.充足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基于实验箱的实体实验,是通信原理实验的传统形式。实体实验课程以信息传输为核心,主要学习通信系统主要部件工作原理,重点研究部件各种理论实现的可行性,比较其性能的优劣,但不讨论具体实现电路。

实体实验相比较于抽样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形象具体,对学员充分理解通信系统各个层面、各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实体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在实际电路上得出实际信号,高度近似实际通信工程测试,因此实体实验能够培养学员对实际通信电路及信号的认识,熟悉经典通信电路的设计与组成。另外,实体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加快理论知识向应用能力的转换速度。示波器等通信仪器仪表常作为必备的辅助工具被应用到通信原理实体实验中,通过实验可以使学员掌握这类仪器仪表的使用,为在通信系统的分析测试中的应用打好基础。目前的实体实验项目中,多以验证性实验和综合类实验为主,实验的设计性差,抑制了学员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体通信原理实验箱由于方便观察波形,多用于调制解调等原理,而编解码、同步等过程不易体现。另外,实体实验受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和实验设备的限制,不利于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开展。仿真实验的引入,很好地弥补实体实验的缺陷,极大地提高实验的设计性和创新性,增长学员学习兴趣和热情,实现通信基础理论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但是,仿真实验教学的引入,并不代表要抛弃或减少实体实验。因为实体实验得到的是真实的信号波形,是参数设置及多种外界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只有实体实验才能反映通信原理的实战性和工程性。

因此,在实际的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中,采用基于实验箱的实体实验与基于软件开发平台的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充实实验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将多种类型的实验平台进行整合,使实验内容合理配合理论课程的教学。

2.增加实验学时,合理设定比例。《现代通信原理》实验为8个学时,《通信原理》实验为6个学时,要通过短短几个学时锻炼学员动手实践能力,提高通信系统分析设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增加实验学时,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以满足学员的自主实验要求,同时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维护,实验室规范制定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依据培养学员通信系统分析能力的基本目标和通信系统设计能力的根本目标,现代通信原理实验室应以实体实验项目为基础,重点建设仿真实验项目。我室已有的TLS-T301型通信原理实训平台可完成实体实验20项,包括基础知识实验、模拟信号数字化实验、数字基带传输实验、数字频带传输实验、同步技术实验及综合设计实验六大类,开设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数字化、数字频带传输、数字基带传输、差错控制编码、同步原理及扩频通信原理等基于SystemView平台的仿真实验,共计34项。与同水平高等院校实验室开设的实验项目相比,我室开设实验项目数目多、内容丰富。在常用通信理论实验基础上,开设新型通信技术实验,有助于提高学员兴趣,扩展视野。

3.配合装备需要,研讨热门技术。作为军队院校课程,现代通信原理的实验教学内容应适应指挥装备教学的需要,突出军味。例如,某型炮兵射击指挥系统中的有线通信方式采用2FSK和2PSK两种,通过实验加强这两种数字调制方式的理解,有利于后续指挥装备课程的学习。其次减少过于简单和应用较少的通信技术类的实验项目,加强通信技术热门研究方向类的实验,例如基于移动通信中应用的主流技术CDMA码分多址的收发系统设计,基于卫星信道的QAM传输系统设计以及基于IEEE802.16d物理层采用的OFDM调制解调系统仿真等。同时对这方面实验的侧重也有利于学校教学水平与科技力量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改革

1.从按部就班到自主实验。目前实验教学多是“一条龙”式的教学模式,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到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都清楚地写在实验指导书上,学员只要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在实训平台上接线、测试,遇到问题翻一下注意事项就能轻松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了。在现代通信原理的实验教学改革中,必须逐渐摒弃这种做法,只把“实验题目”发给学生,从实验方案的拟定、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过程的实现到实验分析报告的撰写,全过程都是学员自主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才能真正锻炼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视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2.从“固定”实验到实战竞赛。利用开放性设计实验室,吸收学员参加科研和实验改革,培养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放性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求知欲强、实验兴趣浓、动手能力强的学员,教员应鼓励他们做自己爱好的项目或组成团队参加具体的课题或项目的研究。利用开放性实验室,鼓励学员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机械电子设计大赛等实战竞赛,使学员真正参与实战较量,通过比赛中的讨论交流,不仅可以锻炼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展思路、学习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3.从实验结果到过程分析。在实验分析总结报告中,大部分学员注重答案的“准确性”,利用课上所学的知识推导出实验要求的信号波形或数值,否认实验结果的突发性和多因素性。教员在评定分数时,应该改变根据理论推导得出的“理想状态”作为标准的模式,转为注重实验结论的分析,从注重“是什么”转变为分析“为什么”的思维方式,将学员课上表现力作为评定的主要依据。学员进行实验分析时,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或者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学习新知识,这样有助于培养善于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4.从完成实验到问题思考。在完成要求实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实验思考题可以帮助学员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增量调制实验中,理论上要求编码器和译码器的时钟保持一致,译码器输出信号波形才与编码器输入模拟信号一致。如果同步改变发码时钟和收码时钟频率,对译码器输出波形会有什么影响呢?看到这个问题,学员的回答往往是输出波形失真,怎样失真却不得而解。只有通过实验,从实验结果中总结规律才会发现:当收码时钟频率是发码时钟频率的整数倍或因数时,译码输出波形在变化趋势上与编码输入模拟信号是一致的,只是幅度相应的增大或减小,而收码时钟频率远小于发码时钟频率时,译码输出波形才会产生严重失真,这与增量调制的原理有关。通过思考题不仅帮助学员回忆增量调制的编译码原理,还激发了学员动手和思考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四、实验条件和环境的改善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理论授课的教学手段丰富,多数教室都配备投影仪、计算机、扩音器、网络等现代化软硬辅教设施,而专业课实验室往往是教学手段缺失,教员讲解实验只能通过黑板板书、挂图等传统形式进行展示,不利于学员产生生动直观的印象。在实验室改革中,应增加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施,利用多媒体教学方便各种实验原理的示图、流程展示,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复习回顾,给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理解。增加网络教学使学员在课堂上就可完成仿真实验报告并上交,方便教员与学员探讨交流。为实现网络实验教学,需对实验室配置教学网络,采用一对多的布局,一方面方便教员检查学员实验进展情况,利于学员与教员的交流,另一方面防止学员剽窃他人实验报告。

2.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一流的实验室必须依托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在教育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一种有效的办法是购置为学科多层次、多方向共享的研究平台。欲购进的程控交换实验平台可以同时满足本科现代通信原理实验和研究生通信课程的教学要求,另外该平台二次开发的功能可为拓展兴趣、深入研究的学员提供方便。

3.提升教员整体素质。人才是教育的核心力量,要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效能,就必须有一支学术造诣深、思想稳定的团队。提高教员的学术水平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一条可行之路是吸引教员开展科研开发和教育研究。科研工作不仅能给实验室建设积累经费,更能调动青年教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实验室建设乃至学科建设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五、结语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要突出“以学员为主体”的指导理念,一切从提高学员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一丝不苟科研作风的目的出发,采取自主式、启发式、诱导式和师生共同讨论等方式指导学员实验,充分发掘学员的创新能力,为部队输送创新型通信技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雷菁,黄英,李保国,熊春林,赵海涛.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与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张燕.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

[3]田克纯,覃远年.通信原理时域均衡技术实验教学的改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8).

[4]侯群.网络环境下信息通信类课程系统优化及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范文第3篇

二、高校通信专业教材面临的形式和问题

(一)从科技进步的角度看。新的科学知识正在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发展与更新也对高等学校教材带来重大影响。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教材体系、内容和表现形式与之相适应。

(二)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市场经济对人才需要的多样化,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单一的专业知识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复合型知识结构已成为21世纪大学生的必然选择,所以21世纪的高校教材应是趋向于不同学科的互相融合与渗透。

(三)从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的角度看。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应用脱节严重,实际应用的往往是较新的技术。我国大学“关门办学”、跟不上时代的现象严重,部分教材远落后于科学进展。

(四)从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高校已由传统的精英型培养模式转向研究型和应用型并重、应用型需求更为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材的内容和形态也必须与之发生相适应的变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2009年11月20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从目前的我国大学教材看,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等不同层次。然而,学生们使用的教材却没有明显的区别。加上现有的大学教材理论性普遍较强,实用性较弱,不符合袁贵仁部长近日提出的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不符合21世纪教育发展规律的。

(五)从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上来看。如何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优质的高等教育需要优秀的教材。

(六)从教材编撰的角度来看。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的快捷性、不确定性,因此在通信技术专业的教材编纂上很多编者就会更加谨慎和慎重,教材中对有些通信技术介绍的内容就会更加谨慎,或简单介绍,或一笔带过,因教材更新较慢,相对落后与实际通信技术的更新于发展。如2006年1月20日,信息产业部正式确立TD-SCDMA为中国3G通信行业标准。但2008年前,大多数通信专业的教材在介绍我国的3G标准时,只是介绍TD-SCDMA的优点,直至2008年后教材才对此作了确认,远落后于实际通信技术的发展。

三、通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通信领域是目前发展最为迅猛的方向之一。由于教材的更新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通信技术的发展往往一、二年就会更新换代,如抱着一、二本教材照本宣科,必然导致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学科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导致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在通信专业的教学中,要注重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结合。为了调节适应新的通信技术发展较快和教材更新较慢之间的矛盾,笔者在平时的通信专业的教学上不断做出调整,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精挑细选定教材。在通信专业教材的选择应注重权威性和时效性的结合,对通信教材的选择不仅要注重其理论性,而且要注重知识的新颖性,以避免知识的老化和教学的枯燥。

(二)洋为中用选辅材。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材和科技书籍更新较快、理论性更系统、和前沿技术的结合更紧密,选用几本优秀的国外原版教材既避免了翻译不严密问题导致的理解困难,也无需大海捞针般搜集知识点材料。通过教师的理解、归纳和总结,渗透于课堂,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无障碍的掌握专业的理论体系和通信学科发展。

(三)旁征博引找题材。在教学中,在讲述某个原理或知识点时,应尽量和当前的热点技术相结合,向学生讲述该原理或知识点是怎样应用于此项热点技术的。这样可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不断补充新的通信知识,注重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应该做的就是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点并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薄弱、产学脱节等现象普遍存在,但这个对教师就有一定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四、教师本身知识与能力需要迫切提高

教师在提高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意个人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教师本人的实际实践水平,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国家、学校的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说,“没有对教师产业背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要求,更没有对教师职位明确提出工程师资质的要求,教工程专业的人不是工程师,这样的师资如何能培养出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安排有工程背景的教授为青年教师授课,组织青年教师去企业参观了解生产过程,另一方面,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工程项目等方式,增强教师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天津大学2008年以来聘用来自企业的专职教师14人,从事本科生的工程实践教学与研究生科研指导工作。学校还规定,在4年内,各工程相关专业达到每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要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理主讲。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需要社会的关注,需要国家、学校的大力支持。

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信息及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本文分析了“通信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完善了教学手段,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引言 

通信原理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诸如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以及数字通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有关通信系统的重要结论。本课程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面广,概念抽象,系统性强,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因此,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紧迫和重要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信原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往往有大量复杂的数学推导,抽象的理论概念较多,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但学生不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感觉乏味枯燥,学习效果不好。 

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化;(3)课程试题库陈旧;(4)实验教学内容陈旧;(5)理论和实践相分离。 

3 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小节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立足教学内容力求与实际通信系统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理论教学方面,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多体并存,优势互补。最后,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和丰富课程试题库,并在授课过程当中穿插通信产业的最新进展和目前比较前沿的通信系统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或者新型通信技术-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使理论和实际能够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方面,合理配置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仿真实验的便利条件,并将仿真实验及硬件实验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融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适当引入和灵活配置Matlab、Labview、SystemView等仿真软件,由学生设计和实现虚拟实验,通过灵活配置一些仿真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图形对比,使学生从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入到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概念和结论。具体设计题目包括: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基带传输的部分响应系统演示等等。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良,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显着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达到了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星海,魏长智,张鲁,等.“通信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87-88. 

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范文第5篇

    电磁场与电磁波主要研究电磁场运动规律,包括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是后续微波技术与天线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微波技术与天线讲授传输线理论、规则金属波导、微波集成传输线、微波网络基础、微波谐振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微波通信及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移动通信原理研究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及体系结构,涉及到电波传播及模型、话务量及模型、高阶调制解调、先进的信道编解码、扩频等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项关键技术及其性能分析;卫星通信原理主要内容包括卫星通信链路设计、卫星通信网和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微波技术与天线、移动通信原理、卫星通信原理这三门课程在课程群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DMA与3G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与工程这二门课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通信网、通信系统及相应的技术,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在课程群内部,各课程之间即有纵向知识的联系,又有横向内容的关联.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现课程内容和移动通信系统流程,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课程内容的跟踪和复习,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通信过程,用nash的形式辅助进行讲解,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

    采用类比方式优化学习效果移动通信课程内容更新快,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理解难度大,但是该课程和前期的通信原理等课程内容衔接紧密,很多内容有相似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前期课程的知识点为例进行类比,加强课程内容的融合.在讲解TD一SCDMA同步过程等具体系统知识点时,以教师为基站,以学生为终端进行上下行同步过程的讲解.在进行移动通信呼叫流程和物理层过程讲解中,以学生日常拨打手机和被叫等过程为例进行现场讲解,同时结合手机终端和系统基站的具体结构进行类比和实例分析.

    以完成项目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整个课程中规定两次“Proect’’作为课下作业,该部分内容由学生主动完成,上交时间不作硬性要求.教师确定“Project”的方向和实现的大致目标,题目和具体内容由学生确定.学生大部分以科研论文的形式上交,通过“Project’’方式培养学生对具体工程和对象的整体把握能力.为达到目标,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并且进行整理和分析,给出自己的方案和实现步骤,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我校具有优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实验环节更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开设包括“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在内的实践、外训、参观等活动,大都是与移动通信相关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对学生在移动通信学习提出新的要求,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抽象理论的决速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通过课程群建设,充分发挥课程群结构整体功能效益,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加深了学生对课程间联系和主要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和研究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