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红色音乐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脑打开IE浏览器,红色文本框:
进入百度一下,点击搜索,红色文本框:
输入小叶子音乐教育,点击进入,红色文本框:
点击小叶子陪练,红色文本框:
点击在线咨询,点击咨询,红色文本框:
点击购课咨询,课程类型,陪练价格,红色文本框: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素质艺术表现人类情感,音乐也不例外。它通过有组织的音符形成鲜活的艺术形象,以此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如我国的革命历史歌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松花江上》和《黄河大合唱》等都会激起国人的爱国情感。而抒情歌曲、轻音乐则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音乐可以表达出人的喜怒哀乐。大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情绪易于波动。适当的音乐有助于完善其个性及调整心态,进一步促进其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智力学生在欣赏音乐及唱歌时,想象力、思维、记忆、情感等会被积极地调动,因而会得到有效的的发展。音乐教育有助于开发智力在科学上已被证明。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与右脑的功能紧密相联。左脑负责抽象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及记忆。音乐所产生的形象思维能够促进右脑的发展,使人们散发无尽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音乐教育有利于德育素质的提高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能够对人的意识产生深刻的作用,因此,具备一定的德育教育功能。它用美好的情感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如歌曲《大中国》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美丽的祖国,并让美妙的旋律被广泛接受,并不使音乐感觉有说教的味道,但与此同时提高人们的爱国意识。
二、我国高师大学生音乐素质现状
目前高师院校毕业的学生是否能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否能为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是值得高师院校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话题。目前,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从总体上讲,他们渴望成才,希望能够为音乐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但是,许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不是很高。基本现状是:
(1)知识面窄,文化水平较低,视野窄,思路不活,人文素质较差。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能力、发现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
(2)缺乏集体意识,重视个人意识。相当一部分学生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其直接结果是不会与人沟通,更无法融入集体;
(3)审美情趣不高。不少学生认为搞艺术的人应该与众不同,于是男生长发,女生浓妆艳抹,甚至把头发染成红色的现象比较普遍,还有的学生穿奇装异服;
(4)心理素质较差。或具有怯场心理或自卑感极强,有时一上台就紧张,不敢在公共场合露面;
(5)不重视体育锻炼,身体素质难以适应实践活动中艰苦而紧张的生活;
(6)有许多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态度不端正,重理论,而不注重自己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重实践,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只以为“音乐教育让孩子会唱几首歌就行了”,没有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更不能将在校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大四实习时,才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实践教学有差距。
三、发挥音乐教育功能,推进高师音乐教育改革
针对以上状况,应从以下五方面来提高高师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给予高师音乐教育正确的认识及重视过去,由于社会上的一些人对中小学教师不给予足够的尊重。因此,师范专业也是考生们填写志愿时所不屑一顾的冷门,学生往往考音乐学院落榜后,无奈才选择师范院校。还有一部分人由于文化课成绩差,想通过人情关系,混个大学文凭,这就给国家的教育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国家教育部周荫昌副主任曾呼吁:“党和各级领导部门真正给艺术教育一个明确的定位。”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与素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二)进行高师音乐课程体系改革以往的高师音乐教育中,对于课程设置缺少明确的规定,教育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改革旧的体制,重视课程设置,改革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增加通识课教育,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技能训练中采用小课、小组课及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
(三)广泛开设各类音乐选修课广泛开设各类音乐选修课,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和兴趣。学校应设各种培训班,如声乐、乐理、形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生的表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加强学生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自尊自爱、尊重他人以及举止文明的培养。美育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音乐教育者更应注意自身的举止文明。穿着打扮、人际交往、保护环境卫生都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高师院校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好的精神风貌和气质修养。
关键词:音乐教育 学生 人文意识
一、 前言
培养学生的一个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健康的全方位进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学校所设置的各类课程都应该重视学生全方位发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人文意识,是目前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人文意识可以使学生更适应当代社会。
二、 音乐教育与培养人文意识的关系
人文意识和音乐教育之间是互相融合的,培养人文意识是对学生素质的提升,而音乐教育是提供学生的艺术感染力及创新能力,两者互相融合可以培养优良的精神品质。
人文意识体现为自尊自爱、自我肯定、追求梦想,它足够珍视人们积累的精神文化行为,它全方位地肯定和塑造个性。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其特殊的文化情怀。音乐就是人类所创作出来的在发展中的艺术组成部分,它的关键所在正是通过各类的音乐模式去弘扬人文情怀。
从学生进行音乐培养的过程方面看,学生通过掌握音乐理论、鉴赏优美的创作,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更深入的分析,增加学习乐趣,促使爱好艺术,热爱生活的人从音乐中体会快乐。
三、注重对音乐教材的选择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前提
大家都知道,学生时期是一个学生树立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并且有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逻辑的抽象思维,他们已经对音乐有了自己的认识与感悟,不再满足于音乐老师对基础知识的教授与灌输,不再满足于老师对于音乐情感的体验,而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去寻找音乐背后的情感与真情。他们沉浸于新鲜事物中,不断的感悟理解而丰富自己。因此,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不断的在音乐教学中选择与学生产生密切关系的作品。
1.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应该侧重选择技术性思想性更好的创作。例如著名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作品《梦中的婚礼》、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我国的古典音乐名曲《春江花月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合奏曲《金蛇狂舞》等等。这些音乐名曲主题明确,构成简洁、旋律优美,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2.注重拥有异域民族风情的音乐。
在对少数民族授课时,如果选择这些具有异域少数民族特点的创作,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热爱之情,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如温婉秀丽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凄美哀怨的陕北民歌《走西口》、明快乐观的彝族民歌《猜调》、高亢舒缓的蒙古长调《牧歌》,都体现了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3.选择的作品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正是发展阶段,一定要选择能够使学生对外界有探索和求职欲望的作品。如施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维瓦尔弟的《四季》等创作,可以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习外国的风光,也开拓了中学生的眼界。另外,如今学生的情感逐渐丰富并成熟起来,对各种表现情感的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例如表现师生情感的作品《师生情》,表现亲情的作品《母亲颂》《百岁老娘》等。
四、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
人文意识,简单讲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条件下,依靠后天环境、教育和个人努力所形成的的内在品质。对于学生而言,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内容。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首先要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史学、法学、文艺学、语言学、和艺术学通过教育影响、环境熏陶、和学生个人努力全部教给他们。同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也要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采用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1.学生是文化的接收人、传承人,同时创造了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最好的教材就是音乐。学生在欣赏感悟音乐的时候能够快速并且直接抵理解人生的价值、自我实现的幸福及社会的本质,这是音乐教育的内涵所在。音乐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真、善、美的追逐,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性格特色,并找到不断前进的推动力。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乐观的个性可以获得发展,消极抑郁的情绪可以得到缓解,对学生的性格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
2.在音乐教学的实际活动中,刺激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是成功培养学生欣赏习惯的良好开始,促使音乐魅力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学生通过不断开阔思维,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音乐教育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共同进步,积极研究创新的音乐教育方法,并运用于教学工作中去,勇于实践和求索,激发学生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婷.论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弘扬[J].大舞台,2011,(07).
论文摘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对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见解。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有着与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从音乐教育入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行音乐教育使学生在德育、智育、情感等方面获得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新一代“四有”新人是高校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
在目前所了解到的高校中,对于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都存在不足,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开设课程科目不规范
有些学校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设音乐课,则按照现有师资力量无计划乱开课,往往使接受者很盲目,如学校教公共音乐的教师有学声乐的、有学器乐的,干脆以一个班为单位开唱歌课和器乐课,这种不以学生角度考虑问题的一锅粥现象,不但达不到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学生听课的逆反心理。
(二)开设课程目标不明确
有些学校则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开课,可是内容却变了样,课堂应以鉴赏中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可却变成了纯粹的流行音乐听赏;应以中外历史文化为主线讲解,可却成了流行音乐的滥听过程。这样一来,不但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还可能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走入误区。
(三)用比赛代替音乐教育
只有实践而没有课堂的音乐教育是残缺的。音乐活动虽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但如果只让学生参与以获奖为目的的各项赛事来显示成果,不但与音乐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学习。
我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师,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今后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一点作用。
二、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
1.道德价值
通过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积极的性格,使他们具备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对目标不懈努力的韧劲。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提出了礼和乐的关系,其实这里就已经强调出了道德关系到人类社会的进步,音乐是完善道德的的最佳教科书。
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主题音响,使人感受到一种不可言喻的感动震撼和信心勇气,是一首与命运搏斗,最终以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是一部具有丰富的艺术思想和文化内涵的音乐精品。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一部经典的作品是具有崇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用深刻的思想内容影响和教育着人们,去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
2.政治价值
从音乐中体会先进的社会理想、进步的社会价值观和积极的民族精神,这些因素使大学生增强群体或团队意识,增加爱国主义热情。
在《国歌》的鉴赏中,通过对其创作背景的介绍,和对音调中雄壮、庄严、气势磅礴情绪的感受,通过对学校隆重的升旗场面、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健儿夺冠为国争光时升旗的场面的联想,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历史,而且从内心体会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神圣力量,以及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和国庆节来临之际,学校都会组织“人人参与、班班参加”的红色歌曲合唱比赛,在层层选拔的过程中,每个学院都保持着积极踊跃的态度和团队协作的责任感,这些收获是其他学科在短时间内所得不到的。
3.智力价值
能够使每个大学生在课内外音乐活动中受益,发展想象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的欣赏与演唱(奏)还可以调节大脑左右半球的活动节奏,使其有规律的、有节奏地交替运动,协调地工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片面地、过分地使用某个大脑半球,就会使另一个半球受到抑制。清华大学合唱队提出了“8-1>8”的公式(即参加合唱后,7小时学习的效果大于不唱歌8小时的效果)。爱因斯坦也认为音乐是他创造的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应该讲,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也是一门开启学生创造能力的艺术。和谐的乐曲,对人来说是一种愉悦身心、表达情感、促进智力发展的力量。
4.审美价值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早就提出了音乐的教育功能,把音乐视为是净化心灵的最有效的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可以端正品行,完善人格,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现实生活中的美需要慧眼去发现,而我们的音乐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音乐中的形象思维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力和洞察力的空间,音乐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音乐作品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其中包括旋律、节奏、和声、节拍、力度、速度等要素,这些音乐语言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给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让学生感知音响的力度、速度、音色、旋律等,那些优美动听的旋律,拨动音乐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相互融合交流的心弦,经历迁移联想,产生出不同的自由幻想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对今后高等学校公共音乐教育和谐化发展的两点建议
1.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创新
针对广大青年学生普遍存在沉溺于流行音乐的现状,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从兴趣入手,循序渐进。从广大青年学生喜爱的优秀歌曲入手,通过不同唱法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通过品评、品鉴经典作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传承中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
随着多元音乐文化的出现,我们的音乐文化受到严重的威胁和挑战。音乐教育者们必须思考和认真对待外来音乐文化的渗透和所谓的“文化侵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我们采取的主要手段。客观地审视外来音乐文化,接受外来音乐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使两种优秀文化更好的融合,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可以通过认识优秀音乐文化而认识世界。
四、结语
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具有唤醒、沟通和完善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因此,我们应该正视音乐教育对育人的功用,引导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Abstract: Music education has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campus culture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worker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music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world view;the outlook on life;values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86-02
0 引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高职毕业生已成为社会成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生的综合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的需求,是时代的需要。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立项单位,现正处于建设期,校园文化建设是其重要内容。
音乐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教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会以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感染人、以蕴涵有深刻的人文精神的主题教育人,进而激发受教育者丰富的联想,使他们的道德、情操、精神、品质都得以陶冶,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音乐教育强化对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教育。
1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高职生世界观的影响
高职学生在校阶段是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职学生对于音乐有着天然的爱好,爱好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引起和维持留意的一种重要的内部因素。人们对于爱好的事物总是会主动愉快地接受它、研究它。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音乐中天然包含着的世界观教育,利用典型的音乐艺术形象引导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把思想觉悟和高尚的情操寓于音乐教育之中,以美引善。这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生来说,将影响他们一生,使之终生受益。
音乐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音乐对自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音乐来自自然,自然创造了音乐。比如古曲《阳春白雪》以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能利用音乐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对自然加以关注,让他们感受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中包含着中国悠远的古代史和近现代中国的奋斗史,通过学习和赏析这些优秀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对世界各地音乐的欣赏能够让学生了解世界,培养学生的民族平等观和民族大局观。如亚非拉民间音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是亚非拉人民民族精神的缩影,有着极其深厚的亚非拉民族文化底蕴。通过让学生对这些音乐的学习和赏析,培养他们民族平等观和民族大局观,从而克服部分学生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再如《我的祖国》、《走向共和》等歌曲中“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一滴滴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一曲曲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壮动心魄;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江河”等充满感情与激情的歌词,饱含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定决心和昂扬的斗争精神,歌曲《红旗飘飘》、《十月是你的生日,中国》、《美丽中国》等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欣欣向荣。通过对这些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能利用音乐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关注社会,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观。音乐作品中还包含着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教育的元素。如德彪西的《月光曲》中表现的宁静和悠远,中国古琴曲《流水》中所表现的置身自然,身心合一的淡泊等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精神世界的强烈感悟与共鸣。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能利用音乐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关注精神世界,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触到平和宁静的精神境界对健康人生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精神世界,从而克服偏激的精神思维,形成健康的精神观。
2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高职生人生观的影响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的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决定着人们的生活道路。因此,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对于高职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对于高职生今后生活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封建社会残留的迷信、赌博等社会陋习的沉渣泛起、网络有害信息的迅速传播等都对高职生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使少数学生产生颓废、偏激、仇视社会等不良心理。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校园文化中强化音乐教育,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强大育人功能,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科学的人生观。
许多中国古曲如《高山流水》、《夕阳箫鼓》、《梅花三弄》等,曲中包含了山之雄浑,水之幽深,寒梅之迎霜傲雪,清奇挺拔。这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能够从心底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音乐舞蹈史诗《母亲河》从另一侧面唤起学生保护环境、保卫母亲河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我向往大海,向往乘风破浪,渤海的风,青春的梦,我要从这里起航”。“职业让我们崇高,理想让我们激荡”,“船是我们的翅膀,学子在飞翔”,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校歌那激昂的旋律,优美的曲风,带着青想的歌词,在校园中传唱。我们正是充分利用了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加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起远大的
理想。
3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高职生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价值总的看法,是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的总体评价。是指引人行动的原则和标准。现阶段国际国内有一些错误思潮,成人世界里也有一些扭曲的价值观,这导致了部分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扭曲,少数学生价值取向过早地显现出功利化、物欲化倾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高职学生中有泛滥趋势,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毒害。为此,我们也应利用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高职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得以形成。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师生原创的小合唱歌曲《学费》表达了高职学生真挚的内心情感。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震撼了学生心灵,使学生懂得了父母亲“三百六十五天的风风雨雨,三百六十五天的汗汗水水,三百六十五天的计划节俭,三百六十五天的辛苦劳累”,认识到了“珍惜青春时光,懂得分秒可贵”,从心灵深处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报答父母、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我们还应注重发挥音乐教育中红色经曲歌曲的教育功能。像《红星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团结就是力量》这些激荡高扬乐章的经典歌曲,满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奉献精神,曾经激励过一代代人。这些高尚的道德情操正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所必需的,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一些高职生克服扭曲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之,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的重视并强化它,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我们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论音乐教育中的“三观”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