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年人的学历提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成人教育的本源问题——什么是成人
成人教育的本源或是核心问题是成人,从表面上看,成人应该是一个内涵清晰的概念,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学界的研究,就会发现对成人的定义,有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多种表述,学科不同导致其定义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学科从各自的角度对成人这个本源问题进行了学术性的界定,从其各自的学科视野出发,这些定义均具备一定的合理及可接受性。然而,众所周知,成人这个日常使用的概念不仅仅是个学术性词汇,更是人们日常沟通及理解的名词,因此,在理论及实践上,必须对其有个准确的认知。
笔者以为,当各个学科为同一概念出现分歧之时,借助于法律的认知不失为一条出路,因为所有的法律规定是在综合考虑社会各个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权威性的判断,这个判断基本上可以适用于社会的各个场合。考察一下各国的法律规范,我们发现用年龄作为分界点来描述成人与未成年人,尽管这个数字可能会因为各国国情、民情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几乎相差不大。我国的法律也是如此规范的,用18岁作为一个分界点,未满18岁即为未成年人,已满18岁即为成人。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规范中,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未经其监护人同意,不得留守。但到了18周岁之后,这个限制就没有了,按照宪法等法律规范,此时成人就享有广泛的社会权利与公民权利且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比如,选举权、担任公职的权利、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开办企业的权利等。这样,我们平常所讲的成人,即是对已成年人的一种简称。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成人,排除其他各个学科纷繁复杂的说法,只是将年龄作为判断成人与未成年人的标准,即年满18岁即为成人,未满18岁就是未成年人。至于某些个体的心智发育程度、身体发育程度、经济能否自给,均不应该成为干扰这个界定的理由。
二、成人教育的本质——成人教育是什么
所谓本质指的是物体本身的形态、最初的形式,换言之,也就是指某个事物的根本属性。按照亚里士多德关于本质的定义,第一,本质是某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属性,决定一个事物成为一个特定事物的原因,这种属于是某个事物特定拥有的,因此,本质具有内在属性,具有一定的客观实在性。第二,本质还是一个关系概念,是一个事物与另外一个事物相互比较的结果,任何事物的本质不能脱离其他事物的存在。第三,本质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属性,其必然要区别于事物的一般属性,这个意义上看,本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第四,任何事物的本质是同类事物的定义的一部分,如何给某个事物下定义,如此,就可以看出其某类物的定义。因此,如果我们要认识成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必须遵循上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本质的内涵及概念。
“成人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式追问。因为在中国传统学问中,对一个概念并不下定义,而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描述。比如,在老庄哲学中,谈到“道”这个概念的时候,采取了大量的比喻或寓言,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样对“道”的定义权利就在于读者,读者根据自己的领悟,就能悟出其概念。相反的,西方学者在阐明一个问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给这个概念下定义,阐明“某个事物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将将世界分为第一实体(个别事物或个人)和第二实体(种属或类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在一个由“是”构成的句子中,第一实体是不能被界定为第二实体的,只有第二实体才能被确定为第一实体,换言之,不能说“人是某个人”,只能说“某个人是人”。故此,在“是”的句式中,前后两项并不是对等关系。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论述,我们先分析“什么是成人教育”与“成人教育是什么”到底有何区别。在第一个问题中,成人教育是宾语,也就是说成人教育此时是个一般性的抽象概念,需要回答的是“有哪些个别化的东西(教育类型)是属于成人教育这个范畴之中”;第二个问题中的成人教育是主语,此时成人教育是“个别化”的概念,其需要用一般性的概念来对其进行描述,也就是要给成人教育这个主语下定义,需要回答成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因此,两个问题的区别就一目了然:前者是认识论问题,涉及成人教育的范畴或外延;后者是本体论问题,涉及成人教育的内涵。
如此,平常我们所讲的“成人教育”这个概念,基本上是属于“什么是成人教育”这个问题,是讲成人教育的范畴,尽管在很多时候是以“成人教育是什么”的句式出现的,实际上回答的是“什么是成人教育”。这样我们需要回答的是个别化的成人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思维,表明社会个体对成人教育的理解,而不是一个严格的定义。当我们开始考虑“成人教育是什么”的时候,才是真正要给成人教育下定义之时。因此,确定“成人教育是什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成人教育的上位概念,即教育是什么。
从学术史上看,中外学者均从不同的视角来诠释着教育的含义,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教育。有的研究者从教育现象出发,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有的研究者从教育目的或功能出发,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活动;有的人从教育内容的视角,认为教育是传递经验及知识的活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据不完全统计,关于教育的定义,在笔者有限的知识视野中,大概有70多种。此外,在定义教育的时候,与研究者所处的时代及社会环境紧密相关,每一个定义均有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在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来正确认知教育及教育的本质。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教育研究的话语体系有三种,主要有流派、中国传统哲学流派以及西方哲学话语研究。不管哪个流派,其对教育本质的研究均有其优长。
从一定意义上看,教育是一种贴近人类生活及接近人本质的获胜,其本质接近人的本质。为何如此?因为只有人、只有人的特点活动才能够传递知识、经验与技能,并且将这种知识、经验与技能通过某种“符号”的形式加以表达出来,进而成为系统的思想与稳定的文化系统。当这种思想与文化体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之间薪火相传的时候,对人的心智、性格就能够产生塑造性的影响,此时教育就产生了。换言之,只有当人类开始认识到教育,将教育作为自身行动的时候,人类才能够真正脱离其动物性,才能够成为真正文明人。
现在,我们可以给成人教育这个概念下个定义。按照逻辑学的理论,下定义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也是最能揭示其内涵的方法是,先找出需要被定义概念的“属”,然后再找到被定义概念同一个“属”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种差”,最终按照“被定义的概念=种差+属”的公式进行定义。如此,我们就可以套用成人教育了。被定义概念是“成人教育”,种差是“年龄达到18周岁的人”,属就是“实施促进社会个体发展与完善,促使人生完善丰盈的社会活动”。
按照这个上述公式,成人教育的定义就可以表述为成人教育是对年龄超过18周岁的人实施的有助于其发展与完善,促使其人生丰盈的社会活动”。仔细分析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结构其本质属性。第一,成人教育的对象是已满18周岁的成年人。由此,我们可以断言,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类型与形式,只要是教育对象的年龄超过18周岁,均应该是成人教育(当然也有个别例外),这是成人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属性。第二,成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使人的主体性发展与完善。如此,成人教育是通过成人的自我学习及帮助学习,获得自我发展的知识、经验及技能更新,将人作为主体来看待,这是成人教育区别于为成年人教育的根本。第三,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帮助成年人取得丰盈的人生。如此,说明成人教育具有发展性,是为了成年人的自由、充分发展,帮助其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这是成人教育的本质追求。
三、成人教育的范畴一什么是成人教育
从哲学意义上看,范畴是人对认知客体的一种概括性的表述,指的是客体的范围、包含的领域。那么,成人教育的范畴是什么,我们必须从终身教育这一视野来进行认知与分析。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每个人除了在青少年儿童时期所受教育,绝大部分的时候所受的教育均可称之为成人教育。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凡是在此阶段能够提供成人的文化程度、素质修养、职业技能、兴趣爱好的各种正规及非正规的教育活动均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判断。第一,成人教育是由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组成。学历教育是一种学识性教育,是社会对个体受教育程度的一种认可,任何人要从事某种职业均需要一定的学历认可;而非学历教育则是一种提高自我、促进自我自由发展的教育类型,其形式是多样的,并不是社会对个体的学识认可方式。第二,成人的学历教育是由初等、中等及髙等学历教育组成。初等学历教育是代替成人个体失去的基础教育,是一种替代式的教育;中等学历教育是为那些不曾受过完整中等教育的人实施的一种补充式的学历教育或职业教育;高等学历教育是为成人达到社会学识认可提供的一种深造教育。第三,成人的非学历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导式教育、市场调节型教育及个体的自我教育组成。具体而言,当前所推行的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及各种类型的扫盲教育均是政府主导式的,这些教育要求政府发挥公权力作用,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而各种职业资格、技能提升、知识更新、岗位培训等各种教育,则由市场主导,属于市场调节型的。健康教育、闲暇教育等是社会个体为了追求自我发展与生活、精神质量提升的教育,属于个体自我教育,主动权完全交给个体自己。
行文至此,成人教育的范畴已然清晰,但是也有人会感慨,用如此简单的方式来概括某个事物的范畴会过于表面。确实如此,对成人教育范畴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还必须从更深层次以及其本质上去把握和范畴。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与其共生共见相关概念的关系上去分析,对成人教育而言,其共生共见的概念就是未成年人教育。
关键词:新农村 思想文化建设 基层组织 未成年人
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大农村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以农村为主体的基层输出的低成本劳动力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个低成本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持续,也带来道义上于情于理的说不通。置身新农村建设的广阔视野,我们在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如何促进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紧迫的任务。“公道行,人心平,天下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培育”出来的。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出发,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建设经济高地,还要建设道德高地,而且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是“以人为本”。思想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制度层面向文化层面拓展的结果,它的主体虽属观念形态,但它是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更容易为基层群众所认同和接受。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未来,为了我们的人民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促进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根据调查结果,作如下的建议:
1 加强思想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状况决定着农民的社会经济行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基层教育条件的改善,我国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出现了很大的改变,高学历、高层次人员辈出,为广大农村社会文化生活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但大部分常年留在农村务农的往往是是年龄偏大的老人和妇女,他们文化素质较低、劳动力较差,对现代农业和科技知识的掌握能力差,因此导致了新技术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影响力依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加强农民思想文化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继续改善基层办学条件,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和各种业余形式的职业教育等,培养市场急需的技术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在加强正规教育的同时,聘请专家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鼓励大家进行新型耕作。通过党在农村的政策和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在农村中形成一种学科学、重教育的氛围,使农民素质教育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自觉活动。第三,加强小城镇建设力度。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能够促进农业人口自身陈旧观念被城市新思想、新观念所代替。城乡之间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交流,能够促进农村生产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实行城乡之间双向开放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改变农村面貌,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2 抓好法制教育,推进基层民主政治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极大的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就业结构迅速变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人,抓好法制教育,推进基层政治经济文明建设,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牢记尊重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本要求,提高落实关于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干部的精神状态,对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强弱至关重要,而干部的精神状态,又与各个层级的领导干部是否善于发扬民主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真正运用好民主这个武器,就能调动起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并进而带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这个地区就前途无量。所以,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做好事、做实事,让群众心悦诚服地跟你走。只要能把发展生产、化解难题等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就一定能够形成“以软促硬,以硬支软”的生动局面,真正彰显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的实际意义。民主法治的要害是要搞好制度安排;好的民主法治,实质就是一套好的制度、好的运行机制一个干部好不好,有三个维度:在任时干得好,群众得实惠;卸任后留下一个好基础,继续造福一方;留下一套管用的办法和制度。前两条大多数干部能做到,第三条要求各级干部,带头讲民主,讲法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 着眼未来,关注未成年人思想文化建设工作
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文化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可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我们必须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赢得未成年人,才能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期,这一社会转型毫无疑问地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社交、特别是道德及道德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旧道德价值观念的杂糅,使得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呈现多元化。为了在社会转型期促进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要着力解决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科学发展观的视野出发,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在于弘扬未成年人的科学精神,夯实未成年人的价值追求,拓展未成年人的创新品质,坚定未成年人的和谐理念。总的来说,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新星,而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则关系着整个农村的稳定发展。因此,我们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构建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随时储备新兴力量。比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综上所述,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需要治疗在伴随着市场经济浪潮下发展起来的急功近利、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拜金主义心态,让自食其力、有付出才有回报的实体经济理性价值观重新回归人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实践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农村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廖小平.社会转型期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J].中国社会发展战略,2009,(1).
[2]王川.西方经典教育学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50.
[3]尚银.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引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03.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对策
口腔医学生是指在医学院校学习各类口腔以及其他医学相关知识,以后要走进医疗卫生机构,为广大患者解除疾病痛苦,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的群体。虽然现在口腔医疗条件已经有着很大改善,但是口腔医生仍然面对很多职业健康问题,包括传染病的感染、有毒有害口腔材料及职业压力大等[1],那么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如何?本文引入一个概念即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个体对自身健康进行管理所具备的能力,个体作为健康的主要管理者,其健康程度取决于是否具备健康自我管理能力[2]。有必要对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并根据结果提出应对措施,以期能为他们拥有强健的体魄,更好的去为人类健康服务。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抽取辽宁省某医科大学学生,共计230人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年龄,性别,年龄,专业,有无疾病史,是否独生子女,民族,居住地,父母亲受教育程度。
2)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3]:2011年由赵秋利和黄菲菲等开发,其信度、效度良好,分为3个分量表,共计38个条目,总分除以条目数即为均分,均分越高,健康自我管理越好。
3)家庭支持量表(Familysupportscale)由王国荣等[4]对Procidana与Heller所编制的量表进行改进,并通过预试验测得问卷条目内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eh'sα为0.83。此表包含15个条目,形成3级评分法,即"完全不符合=1分"、"部分符合=2分"、"完全符合=3分",修改后量表分值区间为15~45分,得分越高表示家庭支持度越高。
1.2.2资料收集方法
抽取辽宁省某医科大学不同性别、年级,共计230人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回收调查问卷,并检查问卷,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30份,其中226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8.3%。
1.2.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根据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或偏态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来了解健康自我管理与主要研究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2结果
2.1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现状
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均分为(3.93±0.45),其中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行为维度为(3.35±0.66)分,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环境维度为(3.90±0.62)分,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认知维度为(4.51±0.47)分。
2.2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相关性分析
显示家庭支持、是否为独生子女、居住地、家庭月收入、父母亲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现状: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均分(3.93±0.45)分,比冯丽娜调查的结果略高[5],可能原因是:本次调查样本年龄群体以"90"后为主,该群体对新鲜事物接受快,通过媒体等多种方式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高;另外本次调查群体以年轻人为主,身体健康状况好,有文献也显示健康状况好的群体自我管理能力好[6]。
3.2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相关因素分析
3.2.1家庭支持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家庭支持得分越高,健康自我管理状况越好,本人的其他研究也显示:个体在身体出现不适时,会首先寻求家人的帮助,对尽早就医有促进作用,有助于个体的健康管理[7]。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就强调"家庭、家教、家风"重要性,家庭是微观的社会,在家庭中,作为个体可以互相学习各种知识,互帮互助,有着良好的家庭支持状况,获取的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会普遍增加,进而有助于个体健康自我管理的提升。
3.2.2是否为独生子女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独生子女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分析可能原因:独生子女获得家庭的关注程度高,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在健康知识的获取、体育锻炼等方面相对有优势,而且杨涵钰[8]也发现独生子女群体适应性强,容易适应新环境,热爱结交新朋友,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应也会增多,可能有助于健康自我能力的提升。
3.2.3居住地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居住地在城市的群体要高于城镇的,居住在城镇的要高于农村的,与李冬梅[9]研究结果相符合。我国的经济、医疗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城乡在医疗卫生服务、保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这些方面均会对人群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产生影响。
3.2.4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与健康自我管理有相关性,也就是家庭收入越高自我管理均分越高,在调查中也发现,家庭收入高的群体对自身的健康普遍重视程度高,对于起居饮食也是十分关注,而且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瑜伽游泳等有氧运动,如果身体出现不适也会在第一时间到医院寻求帮助,这与胡鞍钢[10]的调查结果相符合。
3.2.5父母亲的学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亲的学历与健康自我管理有相关性,而且父母亲的学历越高,孩子的健康自我管理均分越高,唐启群[11]研究显示文化程度与健康自我管理成明显阶梯关系,也就是文化程度越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学历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但是高学历群体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父母储备的健康知识和对待健康的态度也会在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使得孩子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3.3综上,虽然口腔医学生的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比其他群体略强,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医学生所承受的责任重大,作为学生,众多的课业压力不容忽视;作为未来的医生,医疗诊疗工作任务繁重,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口腔医生的配备不足,这就导致的很多医生超负荷的工作,使得肌肉骨骼肌疾病多发,甚至有在工作岗位上猝死的案例出现,治病救人固然义不容辞,可是医生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去服务,所以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重要。第一,作为医学生要纠正自己对自身健康的态度,当自身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该早期就诊,不能因为自己有着足够的医疗知识而自诊自医,可能会因此而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第二,加大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口腔医学生健康关注程度,尤其在学生见习、实习阶段,不仅关注医学生身体健康也要留意其心理健康,更要建立长期、连续的健康教育机制。另外也应将重点放在身为多生子女的口腔医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因为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口腔医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要低于独生子女,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这一群体会不断增加,只有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增强医学生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进而保障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医生的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
[1]张舒,周峻民,唐镠.口腔医生职业健康损害状况[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28(11)∶704-706
[2]黄菲菲,赵秋利,郭美宜等.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01-703
[3]赵秋利,黄菲菲.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8)∶869-875
[4]王国蓉,四川省乳腺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2007
[5]冯丽娜,河北省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
[7],黄海涛,王如.口腔癌患者就以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6,32(7)∶716-719
[8]杨涵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综合素质比较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3)∶96-98
[9]李冬梅,曹梅娟.中国农村老年人健康行为阻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5)∶1336-1338
[10]胡鞍钢.透视SARS.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0
关键词 中小学图书馆 思想道德教育 未成年人
图书馆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传承文明、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保存文化遗产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青少年正处于思想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求知欲和探索欲较为强烈,根据其思想形成特点,采取有效的图书馆管理手段对建设未成年思想道德,促进其思想进步,从而更好的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有重大作用。
一、制约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作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道路的初级阶段,其心理、生理和人格正在日益成熟。这一时期,他们不但为走向成年承担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身处社会规范及规定的制约之下,而且受心理稚嫩、生理却日趋成熟影响,呈现日益凸显的自然属性,致使其身体和心理上承担着激烈的冲突和矛盾。因此,中小学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叛逆性和攻击性,在不良诱因的作用下,如果缺乏有效的心理安慰和自我调节,极容易走向极端道路;另一方面,未成年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和新奇理念接受较快,对“爱、憎、黑、白、是、非”等具有较强的比较性。受青少年以上特点制约,因而思想道德的形成过程较容易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多种经济并存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风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日益泛滥、极端个人主义不断滋生,一些地方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失落现象严重,一些地区黄、赌、毒及、封建迷信问题沉渣泛起。受其影响,部分未成年人行为失范、精神空虚,思想道德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二)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的影响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经济、政治、生活、文化等方面面临着剧烈的转变,在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各个群体、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中一元化的价值观念也逐渐被多元化所替代。未成年人受其影响,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呈现出对同辈群体、学校、社会和家庭差异的价值主张,在思想道德建设由融合向分离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帮助未成年人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掌握正确的道德判断成为亟需探究的新课题。
(三)多种信息并存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我国的信息传播方式发展了变革,传统电视、广播、报刊等单向信息传播的局限得以改变,通过互动交流的信息传播方式,人类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发生转变,思维方式、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在全新网络文化的影响下,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心理发展、政治态度、思想道德取向及行为规范模式等发生了很大转变。另一方面,受网络无限性和虚拟性影响,思想道德形成期的未成年人较容易是非不辨、良莠不分,还有的在网上虚拟的场景和游戏中丧失抑制、失魂落魄、无心学习。
二、中小学图书馆作用
根据国家对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循序渐进、寓教于乐及深入浅出的教育原则,结合生动典型的实例和通俗鲜活语言,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师疏导和学生参与探究中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在关注课堂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实践教育、养成教育和体验教育,使青少年在增进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习惯。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塑造”未成年人灵魂和教书育人的场所,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阵地。因此,要加强对中小学图书馆重视,使其特有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要自觉将培养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人才作为其主要任务和职责,使自己的课外教育和主导作用得以积极发挥,使青少年独立教育、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得以形成。一方面,通过图书借阅、指导阅读等多种多样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非常规的参考咨询和教育模式;另外,在重视对藏书主动性的把握中,为青少年提供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阅读书刊。中小学图书馆的这些作用对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和道德情操的形成,对思想品质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有效引导青少年读书是对其灵魂进行塑造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图书馆数量多,藏书丰富,但是其真正效用却难以发挥。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中小学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一)合理利用,培养意识
中小学图书馆要在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馆藏文献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推荐优秀图书和科普读物,通过将爱国主义主题等既贴近青少年生活又具有可读性的文学作品、影视艺术或科普知识等传输给广大未成年人,使他们在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接受教育;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走入图书馆,使中小学图书馆“无人问津”的现状得以改变;通过图书馆、家庭、学校三位一体阅读机制的建立,在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引导中,有效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使其在丰富的图书馆资源中,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双休日或节假日参观图书馆,在零距离的接触中对图书馆的借阅方式、藏书情况及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向其推荐名人传或名著等内容健康、主题鲜明的优秀图书,在因势利导中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对学生选书、检索书及阅读方法等进行辅导。总之,要在合理利用图书、培养学生阅读意识中对其思想道德教育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拓宽领域,培养兴趣
要强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小学图书馆还要对其服务领域进行拓宽。首先,服务措施全方位的建立,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具备热情的工作和服务态度、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坚持文明礼貌的导读用语、具备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细致耐心中做好导读工作。其次,通过人性化借阅方式及适合青少年阅读时间的提供,为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建立采光充足的阅览室、保持阅览书架的干净整齐、悬挂醒目的格言和名人字画、装点花草装饰等,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清新的空气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使走入图书馆的小读者仿佛踏入知识的殿堂,在对美好人生、性格塑造及审美情趣的起点明确认识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和自由体验的独立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使学生在充满好奇的探索阅读中获得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滋养。同时,通过让青少年身临其境的体会美、爱、善良、勇气、忧伤,使其从书籍和报刊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从而使自己的灵魂得以净化;通过将书中的人物作为自己生活的旗帜,将书中的哲理作为自己人生的坐标,使这些好的作品,好的书目成为引领小读者精神过渡的桥梁,在桥梁的沟通作用中可以奔向崭新的天地,可以抵达精神的彼岸。
(三)利用资源,培养能力
在合理利用和拓宽服务领域的同时,中小学图书馆还要将图文并茂的多种现代化设施设备和图书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青少年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一方面,可以有意识的对其开展关于图书馆知识的专业教育,通过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开设,通过鼓励其积极进入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等有利于搜集信息的机构获取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摘编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的教育;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加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可以向青少年读者传授相关的现代化检索技术技能和信息检索方法。在学生掌握图书馆利用技术的同时,还要强化西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要加强摘抄优美句子、摘录名言佳句的指导,引导学生对读后感和读书心得进行撰写,还要鼓励学生制作信息资料卡和有关的篇目索引,使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资料档案;引导学生通过整合其搜集的相关资料,使其“信息指南”得以做成。这样,在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教育的同时,还有利于其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提高,有益于其写作水平的提升,帮助其寻求正确的信息积累方式。
(三)开展活动,强化教育
作为人类进行终身教育的基础,中小学图书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读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仅有利于其教育资源作用的发挥,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比如:可以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展览馆的参观活动,通过对所在城市相当长时期的变迁及改革开放引起其巨大的城乡变化进行了解,通过对所在地区获得的有关成果进行参观,对生态园区进行参观,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认识到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家乡的日新月异。另外,还可以组织和开展故事会、优秀作品欣赏和朗诵比赛、专家讲座、英语口语对话、数学游戏、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以及寒暑假组织冬令营、夏令营等专项活动;可以开展“环保小卫士”、“我心目中的家乡”、“未来家园畅想”、“党在心中”等主题绘画、演讲、朗诵及读书征文活动,使青少年在对推荐书目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增进知识,在激发其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同时,使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得以培养,在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的同时完成其思想道德教育。
四、结束语
总之,中小学图书馆要将强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其职责和任务,在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拓宽自身服务领域的基础上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欧俊洁.公共图书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探讨――以柳州市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3).
[2]文萍.公共图书馆肩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使命[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8,(06).
[3]尹秋琳.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中核心价值的实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11).
[4]王流芳.试论公共图书馆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6).
[5]魏红,王军.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实践[J].图书馆建设,2008,(05).
[6]江亚娣.公共图书馆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01).
[7]薛庆玲.浅谈图书馆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0,(01).
[8]刘丽娟.图书馆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图书馆学刊, 2008,(03).
作者简介:
抓好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社会风气、社会环境也会对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的养成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而学校教育无疑是主阵地、主渠道,对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的养成兼具示范、启蒙、培养、引导、矫正等多方面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处在未成年人进入成年人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礼仪教育更为关键。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八礼四仪”教育的必要性
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八礼”是指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四仪”主要是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要为其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尽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已超过14岁,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在步入中职校以前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但“八礼”教育和“成人仪式”应该成为他们走向社会前开展礼仪教育的具体的规范和指导,使他们步入社会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很好地践行该行业的职业礼仪,成为中华文明的实践者、传承者。
首先,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对职业学校的认可度不高,评价度不高,导致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成绩普遍偏低,甚至是只要初中毕业,不管成绩如何,都能进入职技类学校就读。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在初中三年成绩不佳、甚至很差的学生,其对自己思想上的要求、文明素养的追求也自然较差。对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一直是学校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缺少系统性,更多地是对学生文明常识的灌输,“养成”不足,更缺乏实践性与长期性,更难以内化为学生具体的行为习惯。因此,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应该成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不断予以强化。其次,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礼仪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将直接接受社会各行业的检验。当前,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也越来越重视。很多用人单位除了强调学历、文凭、成绩外,能够体现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道德观念、礼仪修养、团队精神等也越来越成为企业用人的重要条件。只要具有“仪表不端庄、待人不讲理、服饰欠妥当、语言较粗鲁、行走莽撞”等等之一,比起温文尔雅、仪表端庄、彬彬有礼态度温馨的学生,很明显,用人单位更会青睐和录用后者。因此,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更有助于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第三,社会在发展,文明在提高,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中,重视礼仪的传统渐渐丢失,而现代文明素质的培养亦未同步跟进。与经济日益发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一些国民群体性的陋习四面开花。现在社会上吐槽的人很多,容易遭人吐槽的事情也很多,其实不管人和事,绝大多数与文明修养有关。如,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国人在外旅游缺乏文明;如,高考前,一些大妈们不顾学校备考,依然执意大跳广场舞。“中国式过马路”、“到此一游”、“中国式排队”、“坏人变老了”、“碰瓷”、“扶不扶”等等,可以举出的事例实在太多太多,都一次次引发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一些基本礼仪的缺失,必然导致文明素养的下降。学生在公共场合的一言一行,体现的是这个学校教风、校风,更大程度上也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明素养。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学校教育既要把优秀的中华民族美德转化为青少年一代的素质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美德。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形成时代美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八礼四仪”教育要突出行业礼仪
中等职业学校有别于普通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普遍性,突出针对性。
坚持普遍性,就是要开展好基本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做到守规则、讲礼仪、懂感恩、有责任、做好事,恪守社会公德,自觉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要按照“八礼”的具体要求,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当代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长大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
突出针对性,就是要根据各个职业学校的特点,加强职业礼仪教育。社会各行业都有其自身特点,职业学校礼仪教育要抓住行业共性和个性,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真诚尊重。在交往过程中要以诚待人、讲究信用,不虚伪、不欺骗,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努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职业、人格和劳动成果。
二是爱岗敬业。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忠于自己所学专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进入社会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自律自信。引导学生注意慎独、慎微,努力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时常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同时做到自重、自爱、自信,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除此之外,职业学校的“八礼四仪”教育应更多地该体现中职学校特色,要凸显以下特点:
一要突出职业特色。中职学校“八礼四仪”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在摸清中职生特点、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二要突出就业导向。将文明礼仪教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加强中职学生的工作礼仪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三要突出专业差别。中职学校的“八礼四仪”教育不能“一刀切”,在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同时,也要针对不同专业,有侧重点的开展相关礼仪养成教育。
餐饮服务。讲究个人卫生,熟悉菜肴酒水,尊重客人选择,服务热情细致。在为顾客提供服务时,遵循先女宾后男宾、先客人后主人、先长辈后晚辈、先儿童后成人等原则;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挖鼻孔、掏耳朵、脱鞋、更衣,不对熟悉的客人指点、拉扯等。
商场服务。态度诚恳,业务精通,诚信经营,售后服务周到细致等。
酒店服务。着装规范,语言恰当,礼貌迎送,主随客便,尊重私密。面对客人的投诉,态度诚恳,按规章热心帮客人解决问题,切忌急躁、争辩、怠慢,推卸责任。因故不能完成服务的,要耐心向客人解释并道歉等。
银行服务。热心周到,注重保密,讲求效率,遇有急事的客户,在征得其他客户同意后,可提前办理等。
其他行业的礼仪也有各自自身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只有切合行业礼仪的规范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行业基本礼仪的规范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职业要求。
培养中职学生“八礼四仪”方法和途径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学科渗透,力促文明礼仪教育全覆盖
首先,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到必修课程体系中,通过对“八礼四仪”等相关礼仪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社交经验,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反复练习,如站姿、坐姿、握手、传递名片、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接听电话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为其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和发展空间打下基础。加强课程管理,做到“有教师、有教材、课时足、效果好”,使学生“学礼仪、知礼仪、用礼仪”。
其次,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使礼仪课程的设置更多地体现职业特色,根据专业的不同,教学侧重也应有所差异,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奠定基础。如,酒店管理的侧重于餐饮之礼,市场营销的侧重于言谈之礼、待人之礼,会计及电子专业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礼节的运用、沟通能力、电话礼仪、应变能力等。旅游类的侧重于游览之礼等。临近学生毕业的时候,在就业课中要设置“求职面试礼仪”、“职场礼仪”等,从而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再次,进行学科渗透,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进行礼仪教育,如,餐饮课程的对客服务礼仪、商贸课程的呼叫服务礼仪等。
2.突出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中职学生的职业行为素养需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形成,要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中职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环境”,在中职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见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养成与职业礼仪训练相结合,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充分用好技能大赛等大型的赛事,在参加技能大赛的同时全面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相关礼仪。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导游”、“现在我应聘”、“我是领导”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3.以学生社团为阵地,加强引导,努力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社团活动是学校锻炼学生的摇篮,是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要积极引导学校各类社团,将社团活动变为宣扬文明礼仪的先锋军。利用中职学校的专业特色,可以组织开展各种义务志愿服务,如,为社区居民修理家电等为社区和居民服务,在地铁、火车站等公共场合的志愿者服务。在社团实践中,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生走得更近,并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明礼仪学习的行列中来, 从而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此外,还可以运用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经常性地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加强礼仪教育的指导等。学校可以成立礼仪队,让他们积极承担校内外各种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在大家面前展示礼仪的魅力;学校团委学生会还可以通过广播宣传栏等介绍名人礼貌处世、严谨修身的轶事,开展“明礼诚信”活动,制订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以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形式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
4.以成人仪式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动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精心组织中职学校的“成人仪式”,通过直观、生动、鲜活、的仪式活动,培养孩子自尊、自爱、自重意识,使中职学生学会感恩、了解责任、勇于担当,引导学生勇于担当把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每一所中职学校都要组织“成人仪式”,并把“成人仪式”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工作。
5.以家、校、社共育为方向,协调统一,积极构建全方位教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