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环境的问题

保护环境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环境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护环境的问题

保护环境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 环境保护

一、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为了经济发展要追求最大限度的贸易自由,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目标要限制或禁止某些国际贸易,两者之间存在冲突。亚历山大O基斯说:”在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存在着两个对立的趋势:一方面是为了环境保护控制某些国际贸易的愿望,另一方面是为了自由贸易取消所有贸易障碍的愿望。”所以,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表现为下面两种具体的形式:

(一)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的限制影响

当代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贸易自由,减少各种各样的贸易障碍,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佳地利用世界资源。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自由化要力求扫清各种贸易障碍。但贸易自由化的放任自流则会造成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其主要表现是:

首先,发达国家利用大国优胜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推行环境殖民主义,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这是建立在对其国内资源的高强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的基础上,是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作高昂代价换来的,而发达国家却以低于实际资源价格的(即没有考虑环境资源价值)的市场价格购买初级产品。

其次,新一轮环境侵略将使环境安全面临新的威胁,长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和危害环境的工业,设备,产品和有害废物,进行环境侵略(也称生态侵略,生态殖民)。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遭受环境侵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制约

正是由于贸易自由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所以整个国际社会都试图在贸易中考虑环境保护,来协调好贸易自由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具体来讲,是在贸易规则中考虑相关环境因素,在环境规则中对与环境有关的贸易进行规定、限制,甚至禁止一定的国际贸易。这样,环保措施在实现其环境保护目的的同时,对国际贸易必然构成一定的障碍,其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构成的法律障碍

首先是国际法中与环境有关的贸易规则。这类条约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为目的,在规定贸易规则的同时考虑了相关环境因素。最为典型的是GATT第20条。其次是国际法中与贸易有关的环境规则。这类规则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规定了影响环境的有关贸易规则。

2.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设置的经济障碍

第一,课征环境进口附加税。进口国以保护环境为理由,对某项产品的出口,除征收一般进口关税外,还另外加征税款。第二,绿色壁垒。它是进口国以保护国内的环境,人民和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根据WTO,GATT的相关规定的条款制定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限制和约束国际贸易的隐蔽壁垒。第三,环境贸易制裁。即一国针对另一国违反国际条约而采取的强制性贸易制裁措施。

3.各国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形成的行政障碍

各国为保护本国环境会制定一系列环境管制措施,环境管制是指为环保目的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各个国家实施环境管制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以保护环境为名,征收环境进口附加税。第二,采用强制性措施,限制或禁止进口,其依据是进口产品的生产制造方法不符合本国的环境要求。第三,推行国际标准,即对未达到国际组织制定的环境标准的产品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第四,政府环境补贴。即政府以政治原因或经济原因(如因经济困难商无力支付污染防治费用)而对厂商进行环境补贴。因此,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制定的环境法规和贸易规则构成了环境管制的法律基础和依据。随着环境贸易政策的增多,环境管制措施日趋多样化,由此引发的贸易问题也日益增多,从而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实质

(一)利益的冲突

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目的不能同时达到是一种表面上的冲突,更深层的冲突是南北国家之问的冲突;是南北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环保水平上的差异所造成的冲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利益、环境利益上的冲突。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希望扩大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尽管过量开发自然资源可能破坏环境,但这些国家迫于贫困很难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而放弃出口收入。另外,它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很淡薄,环境法规极不健全,环境标准相对低下,且无力支付改善环境状况的高昂费用。发达国家已完成工业化过程,环境污染的一度加剧,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迫使这些国家逐步完善其环境法规,在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关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措施。所以,环境与贸易之问的冲突其实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境意识基础上的不同利益的冲突。

(二)规则的冲突

国际上环境与贸易争端日益成为焦点,案例之多,种类之多,是空前的。这里还有一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打规则仗,各种各样的规则为争论的各方所援引。而规则的模糊性、规则的不协调正是造成冲突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自的环境标准截然不同(其中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相对严格),难以协调,从而导致发达围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环境保护与追求贸易自由上矛盾更趋尖锐复杂。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保护环境是目前国际社会的人趋势,将环保措施纳入到周际贸易的目标和规则中,发达国家的这一行为似乎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发达国家同时又运用各种规则中的例外规定来为自己辩解,规则的原则性、模糊性为其援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这就需要国际社会从全局考虑问题,综合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以求规则的协调统,减少因规则不协调引起的纠纷,加强规则的可操作性和明确性。

三、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协调

㈠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法律协调途径:

1.不断完善国际法

首先,赋予发达国家更多的国际义务。根据圈际环境法上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赋予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上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各国负有保护全球环境的共同责任,但存各国之间,丰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这个责任的分担不是平均的。一方面,发达国家要对一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物质的生产、排放进行控制,率先采取相关措施,列出时间表,而适当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宽限期。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应当在技术、资金上给予发展中国家额外的资助。所幸的是,这些已经在一些国际性的条约、协定中有所体现,也引起了同际社会的共同关注。

保护环境的问题范文第2篇

What Can We Do for the Environment

Hello, everyone. I'm Li Hua. It's nice to speak about what we can do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I think each of us can do a little bit to help with this problem.

The first thing we can do is to use cloth bags in stead of plastic bags when we go shopping. It help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second thing we can do is to reuse the old textbooks as possible as we can. We should also never forget to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we leave the classrooms in order to save energy. What's more, it would be better if we walk or ride a bike to school. We should try our best reduce pollution and waste.

In fact, even the simplest everyday activities can make a real difference to the environment. I believe we can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live in.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参考译文】

我们能为环境做些什么

大家好。我是Li Hua。很高兴谈论我们能为环境做些什么,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点点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当我们去购物。它有助于保护环境。我们能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尽可能地重复使用旧课本。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关灯,当我们离开教室,以节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将是更好的,如果我们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减少污染和浪费。

保护环境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解决措施

1 前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各种城市建设不断增加,城市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新,在城市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城市污染正以与其相同或更快的速度扩展。过度的扩张已经引起了城市很多居住环境的不良反应,威胁到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因此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问题之一。但我国主要负责各个县市城市规划的规划局在城市建设上面对环境的管理比较缺乏,城市规划局大都是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上着手考虑,但是对城市建设而带来的各种环境的污染,水污染的不断产生,空气污染的增强、噪音污染的增加,对于这些造成的环境破坏的各种问题都没有详细进行考虑。都是带有当环境问题发生了恶化在去解决的态度进行规划城市的发展,但是等待环境已经恶化在解决的方法,需要花费比在建设初期就注意环境问题更多的成本与社会资源。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初期就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重点。

2 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2.1 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个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2.2 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人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2.3 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t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

3 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整治措施

3.1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日都无法运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如城市供气系统、集中供热、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留管网,垃圾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绿化等等。

3.2 环境保护与优化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经济发展必然对环境有一定的压力,不同产业结构的环境压力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压力大,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清洁生产对环境的潜在压力要小得多,产业结构决定了环境保护难易的程度。

3.3 污染物总量控制

污染物总量控制要将污染物总量――环境质量――项目――投资四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具体来讲,是以空气和水环境的质量为目标,控制各类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治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具体的项目还要进行技术经济核算,列出经费需求和规划的筹资渠道,进行可行性分析。

3.4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该规划首先强调对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通过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获得有关最大允许排放量的数据,从而确定最佳的治理策略。根据城市水污染的具体情况,通过落后生产方式的改革是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首要途径,同时应当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加强清洁生产工作,应当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力口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

3.5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该规划的重点在于,根据环境目标导向,将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加以落实,从而制定最终的治理方案。目前,许多城市都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已处于非常紧迫的时期,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

3.6 制定治理措施,大力保护生态环境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快生态环境治理速度。加快植树种草速度,提高成活率,加强管护。在弃耕退耕的土地及荒坡上,应本着适地适草的原则,大力营造水土保护林。盖沙区应发展以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其余地方都要种草,增加土壤植被。

3. 7 围绕发展经济林和畜产业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经济效益。一是根据不同坡向、高度进行植树种草。如在风沙区营造以经济林为主的通风型结构林带;在迎水坡面种植枸杞、沙棘等;在背水坡发展桑树等。二是以沙打旺为主,改良天然草场。三是重点发展以肉羊为主的畜产品,改变饲养方式,由放牧逐步改变为;家庭舍饲,减尘对林草的损失,以利于增加植被,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

4 城市规划中的编制

根据我国实际,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整合非常关键,同时需要以现时的技术手段,从以下几个角度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实现更深入的结合:

4.1 城市总体规划或次区域规划层次上,首要问题是解除环境限制,同时废除城市或区域发展等限制性因素,并对环境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合理去除潜在的污染源,对城市的规模加以合理界定,选择适合的用地和人口分布交通运输方案。

4.2 对于城区重整和改造的规划,必须尽量对环境质量进行改善,努力完成基础设施的配套,实现过高的容积率和人口,居住密度的降低,通过新增城市空间和绿地,消除用地布局不当,例如工业对居住的环境干扰问题。

4.3 在郊区发展问题上,强调对非建设性用地的功能区划,以确定生态保护区,同时对敏感区、景观敏感区进行划分,保护其免受城市化的不负面影响。

4.4 在市政详规的问题上,应当将污水管网的设计、污水厂与环境影响评估结合起来。在审批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地块的区域位置、地质条件以及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合理控制建筑密度,既要给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又不浪费土地资源,使土地的利用价值最大化,这样才能建设出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此外,需要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科技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入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五 结语

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标志城市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各种污染上,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城市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与解决。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环境规划指南 国家环保局计划司.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我国环境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环境科学 2005年

保护环境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2-0155-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他们在追求经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或者违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或者破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有好多,比如说,一次性塑料杯, 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塑料袋等等.那么又要怎样解决这小而严重的问题呢?

我国在加强环境法实施方面的努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将环境执法和环境立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始将环境执法作为环境法制建设的重点;加强环境法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普及环境法的知识,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的环境法制观念;强化国家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环境管理机构、提高环境管理机关的级别、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国家环境管理机关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在扩大,政府各部门有关环境保护的职责越来越明确、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和司法的能力在增强;在现实生活中,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越来越明确,污染源单位的责任和违反环境法的责任越来越明确、具体,自觉遵守环境法的程度在提高;环境法中的确定性、强制性规范增加,禁止性、处罚性、奖励性措施增加;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度化加强,环境法律规定、措施和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强,环境执法行为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程度增强,环境执法制度日益健全;环境法制建设(包括环境立法和执法)和环境管理的有效协调加强,对环境法的监督、检查加强;成立环境警察、环境法庭,切实保障公民和单位享有的提起环境诉讼的资格,积极开展环境法诉讼(包括环境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加强对环境纠纷的处理,在处理环境民事损害赔偿纠纷时,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因果关系推定原则、举证责任转移原则,并实行较长的诉讼时效;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扩大诉讼权;强化对环境的刑事法律保护,明确规定在环境方面的法人犯罪,严厉制裁危险犯,加强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处罚程度增强,对环境违法者实行双罚、多罚制;等等。

第一,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研究综合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

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第三,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首先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加快重点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二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积极保护城市区域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等自然遗产;三是加快燃煤电厂脱硫和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减轻酸雨污染和大气尘污染;四是加强农村环保工作,以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治理养殖业的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五是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生态保护,搞好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防止新的破坏;六是在核电发展中,加强环境安全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第四,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我国立足于解决好国内环境与发展问题,继续改善13亿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同时,继续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一方面积极参加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谈判,维护国际利益,履行国际义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做出贡献。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国内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制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防止污染转移、有害物种入侵等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促进贸易发展,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保护环境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对策;建议

环境保护是针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来说的,目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加强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虽然我们国家近年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同时也具自身鲜明的特征,对此本文中将进行深入的分析。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虽然我国经济近些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类发展历史已经表明: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无法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想要真正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需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先发展经济后治理污染的路子并不是促进我国进步的最好途径,反而是一种错误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需要更多的能源,这使得我国需要加大能源开采的力度,这势必会对我国环境带来问题。再加上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途径和次数都是不足的,环保相关制度的缺失,都使得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下去,而我国的环境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2 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公众认知和参与程度低

环境保护与社会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每一个公民所应具有的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是公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工作。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不够,对环境保护缺乏自主意识,往往将环境保护看做是政府的责任,是生产企业的责任,而与个人关系不大。而且,社会上很多人对环境保护的概念缺乏基本认识,从来没有想过环境污染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危害,平时不会去关注环境保护,更无法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缺乏自主了解,同时,对环保活动等公益性活动参与度也不高。

2.2 环保部门监管不力

环保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时执行到位。其中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以至于国家用于环境保护的专项经费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某些职能部门的干部自身也存在严重问题,人在其位却对相关业务缺乏基本常识,不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也远远不够,导致对污染的监管失职。有此地方为了提高财政收入,采取保护性政策,对具有较大污染的工业企业的制裁力度较轻,使得环境最终遭受很大的破坏。

2.3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问题突出

1978年我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缺乏统一指导和管理,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化垃圾污染、废水污染和工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的生产生化环境越来越恶化。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化肥的使用量1995年是1978年的4倍,2009年化肥使用全国5404.4万吨,是1978年884.0吨的近7倍。由于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地板结,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化肥农药的流失,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污染了湖泊和河流海洋。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我国养殖业的排污量剧增,又由于我国畜禽粪便的利用率还不足30%,大量的粪便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直接成为环境破坏的源头。再加上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导致了我国农村1.5亿亩土地不同程度的污染。

2.4 环境污染方式的多样性

经济的发展带来科技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发明运用于生产领域,给生产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新的环境问题的出现。造成环境污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呈现多样化。除了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居民生活污水、市里的汽车尾气等传统环境污染,如今又产生了很多新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环境污染,电磁波污染,光化学污染等。科技更新速度加快,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未来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环境污染,是难以预料的,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我国环保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抗污染技术以及自主开发创新的能力还是十分欠缺。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力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责任心和提高公众的主人翁意识,教育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使社会大众能高度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公众是环境保护中的生力军,只有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主人翁地位,大家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对环境有了强烈的保护意愿,才能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环境保护机制,才能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政府应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使得环保意识深入民心,人人有责,人人有权,作为国家的主人,使社会大众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力,这样才能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决心和环保信心。同时,国家需加大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保障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强化各级环保组织的监管力度

协调各部门的职能范围,使各环保组织各司其责,能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实际施行过程中,杜绝徇私情,,以权寻租等情况发生,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联动企业和公众,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位一体环保机制,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3.3 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政府要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强化我国农村村民的环保意思,我们刚才在上文中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在农村表现更为严重,他们的环保意思薄弱,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对环境破坏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所以国家政府一定要加大力度提高村民的环保意思。这样才能微环境保护工作奠定群众基础。其次是国家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保障农村环保工作顺利进行。

3.4 促进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

如今科技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环境保护工作也应进行科技创新,只有技术不断开发和完善环保技术,才能做到环保生产。所以在新的发明、新的科技运用于生产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地检测和反复地论证,确保这些发明和技术确实不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再运用到生产领域,才能使环境污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这是对环境的负责,也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同时,企业也应该寻求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企业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为主体,注重对企业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的开发,从内而外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国家要从政策上进行鼓励和引导,加大力度致力于环保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4 结语

现今,经济发展建设工作正加快步伐,国民的物质生活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居住条件也日渐优越。但是,发展建设就面临着环境受到破坏,所以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处理方式还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也不到位,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任重道远,需要全体国民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董英林.浅谈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2).

[2]王永正.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研究[J].河南科技,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