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用地规划条件

商业用地规划条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用地规划条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用地规划条件

商业用地规划条件范文第1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Nan' an distract in Chongqing city and improve its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regional functional division of Sigongli village, enrich its development connotation. It mainly makes division to space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and forms multi—functional area of integrating residential, business and industry.

关键词: 南岸区;四公里;旧城改造

Key words: Nan'an District;sigongli village;old town 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084—02

0 引言

为了更好地适应重庆市、南岸区的发展需要,满足四公里未来发展的要求,改善城乡破碎带的发展混乱状况,促进四公里社会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对南岸区四公里村进行整治规划。强化小区功能,加快发展南岸区,培育成为重点中心镇,丰富该区域内的发展内涵,提高南岸区的整体竞争力[1]。围绕富民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以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商业、房地产业全面发展为主要手段,逐步建立起与时代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匹配,破碎的社会环境得以全面改善的小区体系。

1 规划区现状概况

1.1 地理位置 该公园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内,毗邻南坪商圈,紧靠江南立交桥,南下学府大道1公里,具有较好的经济、交通区位。有多路公交车经过此地,并设有站点。内环高速入口设在此地,故对外交通十分便捷,空间经济优越。(图1)

1.2 地理条件 项目用地现状主要为散乱、陈旧的居住区,已经服装等的低档销售区,并有一小部分二类工业,有很大部分土地被荒废,呈杂乱的林地。场地地形起伏不大,整体平坦,有利于规划的调整和小区的尽快发展。

1.3 自然条件 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其气候特征为:“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出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重庆年平均气温为18℃。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7月至8月气温最高,多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与武汉、南京并成为长江流域三大“火炉”。重庆三面环山,沟壑纵横,一次风速较小。但在夏季雷阵雨天气时常伴有大风,风速每秒可达10—27米。

1.4 用地现状 城乡破碎带是城市发展的边缘地带,在新区发展和城市中心区域的过渡地带,各项市政、公共设施不完善,空间结构混乱,产业结构不协调[2]。该区域商业主要为服装、鞋袜的低档销售区,教育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混杂,没有隔离,且道路系统很混乱,多为狭窄的小路,不成系统,随意布置。该区域有一个大型的菜市场,是区域发展的一个很好条件。小区绿地系统不符合城市的发展要求,多在废弃的土地上植被比较茂盛,干道上没有植被,商业门市里干道的距离太近,小区整体呈现地是上个世纪小城镇、重庆山城见缝插针的发展模式。(表1)

2 规划调整方案

2.1 总体构思 规划设计方案基于环境特点和功能性质对空间进行划分,利用现有城市干道协调、贯穿小区内部交通,形成连贯、通达的道路体系[3]。规划以两个方案呈现,核心观点是基于该区域良好的经济区位优势,组织其产业结构模式,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形成集居住、商业和工业为一体的多种综合功能区,并有教育科研的协调发展,与学府大道、南坪商圈形成协调一致的发展模式。

2.2 调整规划要点

2.2.1 结合实际,确定“四个坚持”的工业用地调整原则。首先是坚持城市内部改造与园区建设同步的原则。在加快城市内部工业企业搬迁,推进用地置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外部产业园区建设速度,逐步实施第二产业升级。其次是坚持公共利益与经济利益并重的原则。在通过企业搬迁提高土地价值,创造经济效益,实施公共利益优先的策略。对置换土地的利用要不断增加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的比重,真正实现“适宜人居”的目的。然后是坚持以点带面,重点突出的原则。规划将对城市发展和环境影响较大,土地使用低效,搬迁条件较成熟的企业作为重点,以此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加快企业全面改造搬迁,促进整体环境改善[4]。最后是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将部分工业企业退出用地适当调整为对中低收入群体居住用地,与棚户区改造工作结合起来,建设一批适宜人居的住宅新区。

商业用地规划条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山地城镇;特色营造;规划

Abstract: the mountain town development is the use of the land saving,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import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But the mountain town construction should not copy the ground town mode and experience, planning and design as the first step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we should fusion topography,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gional context factors, should be potential LiDao through the site, road, building, landscape, such as design means to creat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nature harmonious space environment.

Keywords: mountain town, Characteristic build;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云南省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高达94%,坝区占全省国土面积仅为6%,有相当多的小城镇位于山坡丘陵地区。如何少占良田好土,更多、更好地将目前未能充分利用的山地转化成为建设用地,探索出一条山地小城镇的开发模式,营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自然和谐的空间环境,是我们应该长期面对实践性课题,也是山地小城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小河镇安置区修详规为例,就如何把握规划设计原则,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依山就势布局建筑群体,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体系等几方面探讨山地小城镇空间特色的营造,对目前城镇上山的规划设计具有较强指导性。

现状概况

项目用地南临小河沟,北临通往虹山的现状公路,东西两侧沿山形走势呈带状展开,总用地面积:21733.81平方米。用地范围内除少量现状村民自建房外,大部分为山体坡地。山地地形复杂。东北高西南低,自然坡度较大,平均坡度达到了50%以上,最低点到最高点高差超过50M,,但基本为一个坡向,视野开阔,用地高程均高于洪水淹没线10M以上。需进行科学的场地分台处理,才能整合成可利用的建设用地。用地与小河镇区的交通联系较弱,规划应加强步行交通及出入口的联系。另外项目区具有背山面水的自然条件,规划可以在布局上体现山地城镇特色。

规划构思

1、规划思路

(1)定位问题:在满足灾民安置需求的同时也充分考虑镇区未来发展及灾民生产就业的问题。经过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结合安置点建设打造独具水乡风格的特色商业街区。

(2)风格问题:积极打造小河镇“水” 的文化品牌, 做足“水” 的文章,体现“水乡”特色。建筑规划布局、步行交通体系及建筑户型设计均要充分体现“山城”特色。

(3)布局问题:建筑布局与场地分台相结合,形成了行列式形态,实现布局的最合理化。建筑布局应形成街巷空间,增加临街铺面的商业价值,形成浓郁的商业氛围。

(4)规模问题:尽可能多的满足安置户数,安置区建筑面积满足居住和商业的要求。建筑设计在满足群众的安置意愿的同时,应体现节约土地的原则。

(5)实施问题:充分考虑规划区与区域的交通联系,为片区未来发展破除障碍。对场地现状做出充分合理的分析,使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利用工程措施以及建筑设计等手段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建设成本最小化。

2、规划目标

结合本次灾民安置区的建设,将本项目作为小河镇水乡精品旅游小镇的启动示范区域。为整个镇区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3、 规划定位

把项目区建设成全省灾后恢复重建的示范项目,同时打造独具水乡特色,功能复合的精品水乡古镇商业步行街区。

安置区 + 特色商贸区

规划布局

1、总体布局

山地规划设计首先要顺应地形,以山地的环境特征出发,依山就势,优化有利坡向和山体,改造弱化不利坡向,把场地整理成缓坡、台地、平地、坡地。为建筑提供形式丰富又适于建造的基地条件。规划顺应地形,采用行列式的布局方式,沿平行等高线方向对基地进行分台,沿南北向把基地划分为五级台地,每级台地宽约30米,高差约7到8米。这样的分台处理既保证建筑布局的用地要求,同时也有效地消化了场地的坡度和高差,减少了规划实施中的土方工程量,最大程度减少对山体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之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了“一轴、一带、一核、四区的结构”。

“一轴”:南北通透,串联着山体绿化,河流以及内部景观核心的绿化景观主轴。

“一带”:围绕河流,自下而上延绵展开的滨水步行景观带。

“一核”:地块中部规划形成的公共景观核心。

“四区”:即社区公共活动区、公共停车区、社区公共服务区、步行商业街区。

2、交通组织

(1)交通流组织

复杂山地道路系统高差相对平地地形要大得多,规划中要顺应自然山形地势的起伏变化,应势利导规划道路系统:道路无需过宽,在满足消防通道的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等基本要求的同时,保证车流顺畅即可,在线型设计上应避免垂直等高线,灵活运用“S型路”、“单边街”、“爬山街”等多种形式来体现山地环境的空间特色,形成层次丰富 、生态、有机的道路网络体系。规划采用外环道加尽端式支路的道路结构,对人车进行分流。车行交通从西北侧入口进入规划区,到停车场即止,停车场以下区域均为步行空间,同时在步行街一侧预留车行空间,保障紧急情况消防车辆的通行以及人流的疏散。各层街道之间通过滨水步行道以及南北的阶梯形成环状步行网络。以50米步行的距离在相应地段设置供人停靠休息的休憩场地。

(2)出入口设置

全区共设置了两个对外交通出入口,其中西北侧出入口与通往虹山的公路相连为近期主要的车行及步行交通出入口,南侧入口近期主要考虑通过架桥的方式解决规划区与老城区的步行交通,远期建设条件成熟后建议增设车行道路,以使规划区与整个镇区路网形成整体的道路系统。

3、步行空间组织

步行空间的组织是山地空间特色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中应对梯道所形成的竖向步行系统进行加强以突出山地特色,可尝试以步行中心区为核心,用梯道和步行林荫道将片区中心和组团中心联系起来成为一套步行空间系统,满足规划区便捷通达的需要,提供一个安全、宁静、有效的步行交通环境。本规划利用基地高差,在基地内部形成东西向的五条商业步行街,其中以中间的一条作为为主要街道。又在基地南北向设置了一条主要的景观步行通道以及多条步行阶梯,连接不同高差的两条街道,同时街巷内引入溪水,形成商业气氛浓郁的的水巷。凸显了水乡特色,形成安置区的景观标志。

规划中在为步行者提供休闲与交往空间环境的同时,还注重了小河镇文化环境形态和历史传统符号的保存、改造和创新,突出城镇的地域性特征,强调商业步行街厚重的文化积淀。塑造具有魅力的商业步行空间环境。 “以本土为本”的地域性特征在步行街中发挥着聚集人气,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作用。

规划街道以本地的石材为主,通过青石、卵石、拼茶石材来营造历史的沧桑感,水系的组织自由碗蜓,宜窄则窄,当宽则宽,与砾石拱桥、巨石相结合,再辅以古树垂柳,小品、群雕。

4、景观特色营造

规划用地靠山面水,南面与镇区隔河相望,周边自然环境良好,场地南高北低,置身其内整个坝区风光一览无余。规划绿化景观系统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建筑立体空间的错落、平面的围合、视廊渗透等各种设计手段形成了内外环境相互交融,自然和谐的景观结构。

(1)、绿化景观结构 :

“一纵五横,一带一心,多节点多渗透”

一纵:南北纵向展开,连接内外景观的景观主轴。

五横:顺应山势地形东西向展开的五条步行商业景观轴。

一带:围绕河流,自下而上延绵展开的滨水步行景观带。

一心:以水乡文化主题广场以及跌水景观组成景观核心。

多节点:各个主要的步行景观节点。

多渗透:周边山体景观以及河流景观的渗透。

4、建筑空间布局

建筑整体布局应顺应山形地势,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地形特征及地质条件,自由灵活进行布局。平缓地带布置较高的建筑,山坡地带则布置较低的建筑。如此布局不仅降低较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 、方便施工、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可以减轻坡度较陡区域的交通负荷与停车负担。坡度较大的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错层、跌落、跃层、筑台、退台、爬坡、吊脚、架空等多种的手法设计建筑单体,并考虑节能节地建筑的布置,让建筑与原有自然地形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构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本规划建筑主要以5层为主,风格为传统小河民居式的建筑,其中一层及三层沿街部分为商业,其余房间均为居住。建筑单元采用错层拼接式,两户人家南北、上下拼接,南北的拼接关系,形成了双向商业街,使商业空间完整,更具逗留性。上下的拼接,解决了场地高差、入户问题的同时,这种的单体设计不仅满足了居住建筑采光、通风和抗震的要求,同时也解决了安置户生产发展的需要。

结语

通过对小河镇安置区规划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山地小城镇规划中,特色空间的营造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特产空间营造应从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入手,人文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重大 ,立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提炼当地的人文资源,在综合分析山地小城镇的自然因素,使之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神韵、体现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的空间环境。

其次,山地城镇的空间布局结构应尊重自然环境,以地形地貌等现状条件为依据,依山就势利用地形地貌的起伏和自然变化形成有机流畅的空间结构。

第三,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规划中应统筹考虑水系、植被,道路等现状建设条件,结合地形、地貌的特征,进行充分分析研究,并进行多方案必选,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每一寸土体。

第四,步行交通组织是山地空间创造舒适的空间环境特色的有利条件。 规划结合水系、绿化等自然景观合理组织步行交通系统以凸现山地空间特色。

第五,营造山地城镇特色的重点在于处理好城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山水自然成形,起伏多变、,层次丰富,特色鲜明。规划设计中应依山随势,理清自然景观脉络,将规划方案有机融入其中,营造城镇与自然相和谐的特色空间。

参考文献:

1、赵钢. 《城市化进程中山地城市生长空间研究》重庆大学博士论文2001.6

2、郑嘉玲. 《生态规划对坡地开发之必要性》,台湾:建筑师,1988.10

3、况平. 《景观生态规划》.四川建筑,1994.5

4、苏勇、胡纹.《反秩序之美一山地建筑空间与形式精神初探》.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8.6

商业用地规划条件范文第3篇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旅游业经济总量就占到全球GDP的1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以上,超过汽车制造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成功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后,在经过不断努力、应对金融危机取得初步成功并迎来发展新机遇后,站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北京将发展定位瞄准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以更高的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首先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正是世界城市建设的基础。

北京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拥有一大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日益现代化、国际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以及良好的市场区位优势、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旺盛的旅游消费能力。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8%,旅游产业发展所依托的经济基础雄厚,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67亿人次,接近全国接待总数的1/10,旅游总收入2442.1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5。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留下了丰富的奥运遗产,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扩大了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性文化活动、国际会议和国际重大赛事的主要举办地,为北京开拓休闲度假、会议奖励、商务会展等高端旅游市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2008年北京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会上,共推出了82个项目,涉及总投资780亿元。推介会的召开有效地促进了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如宣武会馆、大兴时尚体育公园、顺义鲜花港、通州运河文化等项目都有了实质性的推进有力地吸引了各种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如数字虚拟圆明园项目,推介会后吸引了十余家对于数字虚拟圆明园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商,慕尼黑啤酒节文化旅游项目推介后,大量的啤酒厂商、农产品提供商、牛猪鸡肉提供商、文艺演出嘉年华等设备和服务供应商纷纷登门拜访,洽谈合作事宜;部分重点项目也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如时尚体育公园、密云县古北口古镇、印象长城文化旅游等项目均有媒体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引来一些大型投资商进行洽谈,极大提高了2008年推介项目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2008年推介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借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北京召开的契机,按照合理布局、差异发展的原则,今年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北京市旅游局,共同推出了涉及12个区县的50个重点旅游产业项目,总投资近550亿元。这些项目初步体现出旅游业和农业、工业、娱乐、文化、体育、商业等不同产业的融合,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带动作用。具体推介项目如下:

一、休闲娱乐类

1 长阳半岛温泉休闲度假区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房山区长阳镇圣水北大街以北、小清河以西、京石高速公路以东及以南,总辐射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

建设内容:规划建设长阳半岛温泉休闲度假区,并在区内设立百个各具特色的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以上,涵盖温泉、商务、购物、休闲度假旅游和滨水高端休闲运动度假等相关产业。

总投资:150亿元。

进展:项目前期工作已于2008年3月开始,目前度假区2000亩土地一级开发已基本完成。

规划条件:限高:居住18米,商业用地45米。容积率:居住1.6,商业用地1.2。

招商内容:具体招商内容包括滨水休闲大道、温泉景观大道、温泉休闲度假城、高端温泉俱乐部和长阳国际商务中心共5个项目。

招商方式:拟由企业直接投资建设,整体打造。

2 西山脚下的未来城――西埠头旅游地块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海淀区北部新区苏家坨镇,大西山风景旅游区东侧中部。

建设内容: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科技主题顶级酒店及其商务会议、运动健身、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为一体的“西山脚下的未来城”。

总投资:28亿元。

进展:目前为空地,规划条件为旅游用地,一级开发已完成。

规划条件:旅游度假用地(A-1):用地面积共26.03公顷,主要功能为住宿、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容积率为0.7,建筑控制高度为12米,建筑密度为25%,绿地率为50%,总建筑面积为18.22万平方米。

审批情况:规划、土地、环保、交通各项手续均已具备。

招商条件:招独立运营、对旅游开发及经营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且资金充裕,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营业执照的投资商。

合作方式:拟由企业直接投资建设,整体打造。

3 天下美色休闲度假区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海淀区。

建设内容:拟打造以低碳科技、绿色生态为基础,集饮食、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模式。建设一座以名食文化为基本创意,以生态文明为核心价值,以低碳循环为技术支撑的名食文化、主题旅游生态公园。

总投资:80.8亿元。

项目主体:清华紫光集团

进展:项目处在规划概念期,立项、土地、规划等各项手续都在办理当中。

招商条件:投资机构或独立运营、对旅游开发及经营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且资金充裕,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营业执照的投资商。

合作方式融资或股权合作、子项目分享合作均可,融资额30亿元。

4 创意北京文化产业园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

建设内容:“剧场聚集文化产业园区”。计划建成“演出娱乐街区”,新建并以剧场演出为核心,发展酒店、购物消费、办公区及生活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体系。

总投资:43亿元。

规划条件:总用地面积54.36公顷,性质为产业用地。

审批情况:土地、规划、环保、交通各项手续已具备。

招商条件:境内外有独立法人资格机构(剧院投资商、建设商、使用方,商业机构,酒店连锁机构等);具备对本项目全部或某功能平台或某重点项目的投资实力。

合作方式:由四季青镇负责土地一级开发及地上工程部分的建设,其中室外工程、市政工程建设到位,商业、酒店、创意工作室、剧场建设至初装修,内部装修由投资商按照自己风格建设。

5 石景山游乐园梦幻世界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石景山游乐园内。

建设内容:拟建设一座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的,融汇了娱乐、购物、餐饮等多功能的,具有游乐业世界先进水平、国内一流的大型室内主题乐园。

总投资:13亿元。

招商主体:北京石景山游乐园。

审批情况:自有建设用地内建设,土地、规划、交通、环保各项手续均已齐备。

规划条件:规划用途为娱乐设施,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容积率0.35,限高45米。

招商条件:有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

6 中国国际马球中心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延庆县康庄镇小曹营老村。

建设内容:北京国际马球公开赛、大型国际马主题会展(马・世博会)、马球博物馆、以马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文化演出、建设大型马主题公园、高端商务会议中心、马术培训中心、国家马术队训练基地和我国良种马的繁育基地。

总投资:14亿元。

招商主体:北京市阳光时代马球运动有限公司。

审批情况:现有90亩旅游用地,拟结合规划调整,将现有园区东侧约493.3亩荒地纳入园区规划建设范围内。

招商方式:马球博物馆、商务酒店等项目合作或投资均可;也可在周边合作建设其他相关配套设施。

二、生态度假类

1 延寿・生态养生休闲区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境内。

建设内容:打造延寿・国际旅游新镇: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生态涵养区发展创新基地、生态与低碳旅游示范景区。桃下路贯穿整个景区并联通两条国道,可以大杨山为依托,与延寿镇建设结合综合打造旅游目的地和沟峪经济。

总投资:36亿元。

规划条件:延寿镇编制已批复,镇域内约有800亩建设用地指标,项目建设可与镇区建设相结合。

招商内容:根据其主题定位和各区域特点,拟面向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健康管理与运动健身、养老养生、青少年教育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具备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通过合资、合作开发、股份制参股或其他方式合作。

2 西集镇潮白河生态旅游区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通州区西集镇东北部。

建设内容:建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休闲度假疗养中心。

总投资:8亿元。

规划条件:本项目休闲度假疗养中心取得了市规划委的批复,建筑面积为12.8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0,限高12米。现有部分地段已开始景观建设。其中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总用地面积2100亩,不改变原有农地用途。

招商内容:休闲度假疗养中心和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均可与有关投资机构及有丰富旅游开发经验的公司合作建设,也可与投资商整体合作开发。

招商条件:合资、合作开发、股份制参股或其他方式。

3 长沟镇旅游集散中心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房山区长沟镇中心区。

建设内容:本项目拟打造集中展示长沟水乡、健康主题的形象窗口;与镇区功能与周边用地功能充分整合,形成镇区公共服务、特色商业、休闲度假综合功能集聚区。包括:一是时尚水街;二是创意SOHO街区,三是商务酒店;四是健康社区。

总投资:13亿元。

项目进展:该项目起步区(一期)240亩地上物评估和补偿工作已完成,前期勘探、测绘工作及一期240亩的规划设计方案已顺利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办理前期手续。

招商内容:拟面向投资、地产、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健康管理与运动健身、养老与康体服务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具备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

4 三海子商务氧吧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大兴区东北部。

建设内容:以正在规划建设的“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的三海子郊野公园为基础,依托三海子郊野公园自然资源,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休闲娱乐旅游、国际会议型酒店、国际青少年湿地科普基地。

总投资:10亿元。

项目进展;三海子郊野公园已经开工建设,是北京四大郊野公园开工最早的,土方工程已完成,2000亩水面已挖好,正在做景观建设。

规划条件:根据郊野公园的规划条件,可拿出500亩左右建设用地用于经营性开发。

招商内容:拟面向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健康管理与运动健身、养老与康体服务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境内外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具备对本项目全部或某一子项目的投资实力或运营管理能力;熟悉旅游产业、有大型公园或是本项目中其他予项目策划经营案例者更佳。

5 云蒙山风景名胜区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密云县云蒙山内。

建设内容;结合云蒙山的地理特点,旅游路线设计等因素,重点开发5大特色主题项目:大型户外活动基地、音乐阳光度假村、青少年生态环保科普基地、国际商务会所、绿色汽车营地。

总投资:30亿元。

规划条件:根据石城镇旅游用地规划,游览设施用地共5.2公顷。已确定的中部区域属于密云县石城镇石城村,开发项目土地性质现为集体建设用地,符合规划要求。

招商内容:根据总体定位和各区特点,拟面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休闲度假及商务会议项目投资运营服务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境内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具备本项目合作或某一功能平台或某一重点项目的投资实力;熟悉旅游风景区,有一定经营实力。

6 莲花山大景区旅游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延庆县与昌平区交界处,大庄科乡范围内。

建设内容:建设旅游休闲,文化演绎、户外运动等功能设施,以莲花山主峰为核心吸引物,以峡谷长城为依托,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市民提供高级康体养生的度假场所。

总投资:27.7亿元。

规划条件:本项目的建设主要有两个区域,即莲花山自然风景区和峡谷长城风景区。莲花山自然景区在现有开发基础上,定位于“登仙之路,探秘之旅”,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道教文化体验和自然观光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峡谷长城风景区定位于“探峡谷感受神秘清幽,登长城尽揽千山万壑”,提供长城文化体验、峡谷探奇和乡村旅游的多功能体验式旅游目的地。

招商内容:旅游产业投资商整体或部分打造,以低碳为主题进行保护性开发。

招商条件:政府引导下的合作经营、合资经营、承包经营或委托管理。

三、传统文化类

1 历史大栅栏、文化琉璃厂旅游街区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宣武区东北角。

建设内容:M地块:东至规划延寿街南段、西至南新华街、南至珠市口西大街、北至臧家桥胡同。规划总用地面积6.8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C、H地块:C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3.7万平方米;H地块规划总用面积3.8万平方米。C、H地块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6.9万平方米。

总投资:71亿元。

招商主体:宣武区旅游局。

审批情况:原有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旅游规划。

招商意向:拟面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等方面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具备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通过合资、合作开发、股份制参股或其他方式合作。

2 浓缩的京味儿――天桥剧场群项目

项目地点;宣武区天桥街道地区。

建设内容:项目规以“传承华夏文明、汇集演艺国粹、创新传统艺术、引导潮流消费”为旗帜,以“便捷化的市政设施、时尚化的文化氛围,和谐化的发展环境”为基础,以演出本身和相关娱乐产品供给为主要特色,聚集文化经纪机构和表演团体,营建合理的传统演出场所体系,提供满足时尚需求的视听、娱乐、休闲综合服务,满足首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需要,打造以综合演艺体验为主,兼具专业功能的“演艺休闲乐园”。

总投资:10亿元。

项目进展:项目区已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周边基础设施完备,水、电、气、热、电信、电视等市政条件均具备。

规划条件:规划用途为酒店及写字楼等,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容积率:2.74;限高:18米。

审批情况:原有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

招商条件:整体招商合作。

3 十三陵旅游集散中心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昌平区现十三陵镇、长陵镇镇域内,合并后的十三陵新镇镇域内。

建设内容:在严格遵循文物保护前提之下,构建以旅游业为核心,紧密整合遗产度假产业、生态商务办公、商务休闲产业、运动休闲产业、民俗休闲业等共赢发展的产业架构。包括农林体验基地项目、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中心服务功能区建设项目、运动休闲体育项目。

总投资:37亿元。

项目进展:昌平区成立旅游委,由政府主导、统一进行土地一级开发。

审批情况:结合十三陵镇的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建设。

招商条件:面向境内外投资实力或运营管理能力;熟悉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或是本项目中其他子项目策划经营案例者更佳。

合作方式: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股份合作开发,专业项目管理合作、分区域开发或整体招商合作均可。

4 斋堂镇旅游集散中心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

建设内容:门头沟区斋堂镇旅游集散中心,以东斋堂、西斋堂两村为产业核心区,自西向东由西斋堂文化体验区、商务会馆区、商业服务和旅游集散区三部分组成,拟在用地范围内建设斋堂艺术休闲区、西斋堂古镇文化区、老宅旅馆、艺术・家等主题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总投资:15亿元。

招商主体:门头沟区斋堂镇政府。

审批情况:土地、规划等各项手续均已办理,有540亩建设用地指标,已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备。

招商内容和方式:西斋堂文化体验区、商务会馆区、商业服务和旅游集散区均可与投资商整体或分别合作。

招商条件:具有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

四、农业旅游类

和城农业CBD――中华农博园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大兴区魏善庄镇。

建设内容:以农业与旅游休闲结合为主题,提供各种采摘节的活动场所,并通过农业旅游产业带将周边的酒店、时尚体育公园、野生动物园连接起来。打造综合休闲度假产业区。

总投资:17亿元。

项目进展:项目区周边庞安路与中轴线均已拓宽,项目区原有120亩建设用地,其他不改变农地用途。目前,项目正处于建议书批准阶段。

招商内容:中华农博园建设目前尚处于一期阶段,根据总体定位和区县特点,拟面向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大型投资商整体打造、或者分项合作。

五、工业旅游类

中国溶洞矿山博览园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北京房山区石花洞风景名胜区内。

建设内容:本项目以房山区河北镇为重点,以大石河整治、景区道路修复改造为依托,利用废弃厂矿遗址,开发以煤炭和矿山资源为主题的矿山遗址公园。通过建设连接石花洞、银狐洞与矿山旅游铁路的垂直观光电梯,使矿山遗址公园与溶洞地质公园融为一体,建成中国溶洞矿山博览园,项目占地面积约1800亩。

总投资:3.5亿元。

项目进展项目单位与京煤集团已初步达成土地的合作开发意向,项目用地各项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建设内容不改变现有土地规划条件。

招商内容:拟面向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工业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伟拟采取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吸收投资方以资金入股,项目方以现状旅游资源评估价值入股。

六、旅游集散镇类

四个山区旅游集散镇

项目地点位于四个远郊区县,是各区县发展重镇,示范拉动地位突出:

平谷:大华山――平谷西北部区域中心镇

密云:溪翁庄、石城―一密云县城北部重镇

怀柔:汤河口――怀柔北部山区中心镇

延庆:八达岭――延庆门户重镇

招商内容:拟面向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健康管理与运动健身、养老与康体服务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具备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

七、汽车露营地类

北京市汽车露营地建设项目

项目地点:

国际汽车露营港:朝阳区蟹岛度假村内

通州区温榆河:宋庄镇温榆河

密云司马台:古北口镇汤河上下井峪村(一期)

平谷区物泽天美:山东镇大北关村北山东沟

延庆县上奶山:千家店镇上奶山村

昌平区海子沟:兴寿镇海子村西南

房山区十渡:十渡镇西关上村

房山区大石窝:大石窝镇下庄村

招商意向与条件:

招商意向:面向有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招商。

合作条件和方式:通过合资、合作开发、股份制参股或其他方式合作。

商业用地规划条件范文第4篇

1、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其中包括畅通便捷的内外交通网络,先进的通信设施,良好的供电、供水、供气条件等)。

2、合理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一定的比例。

3、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功能高效、务实。

4、城镇空间布局合理。

5、保持独特的城镇生活环境。

6、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

二、城镇用地规划镇区近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取134.85㎡/人,规模为148.76ha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119.76ha;远期建设用地指标取119.94㎡/人,规模为200.00ha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245.88ha。

三、镇区用地布局

1、城镇发展方向

主要向东发展,次要向北,谨慎向南发展,控制向西发展。

2、规划区范围

镇区规划用地东至红枫路,西至合欢路,南至临河路,北至青枫路,面积552公顷。

3、规划结构和形态

3.1、结构

规划结合现状道路情况,考虑操作的方便性,及建筑物的朝向问题,基本采用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最终整个镇区形成以“一心、两区、多组团”的规划格局结构。一心——镇区新的商业教育服务核心;两区——镇区工业生产区、镇区生活服务区。多组团——镇区生活区形成的多个居住组团。

3.2、形态

由于镇区主要向东发展,次要向北,谨慎向南发展,控制向西发展,为此镇区最终形成以原建成区为基础的逐渐形成集中团块状用地格局。

4、各类用地布局

4.1、工业用地

镇区工业为民营产业区。本区对镇域范围内部的传统工作业的整合重组,原则上要求无污染的绿色企业进驻。规划在镇区东北侧集中布置,建设用地面积49.70ha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6.55%。

4.2、仓储用地

规划集中布置了两处处仓储用地,位于镇区繁荣路和河滨路交叉口东南侧。另一处布置在产业区内,服务于工业。仓储用地总占地面积为6.30ha,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07%。主要用于粮食收储及物流存储。

4.3、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面积为92.92ha,占镇区建设用地的37.79%。

——镇区居住建设用地集中布置,由繁荣路及历大路的划分为四个组团。

——现状居住地主要进行调整,改造居住条件,调整人口密度,增加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规划居住用地按规范要求,合理安排住宅,公建道路及绿化用地,加强居住环境建设,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并形成居住中心。

4.4、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依需设置,规划总用地总面积为32.13ha,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3.06%。

(1)行政办公用地:将原镇政府扩大至龙槐路和繁荣路交叉口处。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完善,其它行政办公机构用地尽可能在其周围集中设施。

(2)商业金融用地:完善原有的镇区商业金融区,规划腾飞路和盐化大道作为商业发展轴线。

(3)教育机构用地:现状城西中学和城西小学原址扩建,同时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远期在北部一所小学、两所幼儿园,更好地服务于居住区居民。

(4)文体科研用地:规划在新镇政府北侧结合水体绿化景观布置科研、文化、体育用地。

(5)医疗卫生用地:现状的老医院原址扩建,并且为远期预留发展用地。

(6)集贸市场用地:为强化本镇的商业服务功能以及良好的区域位置条件,规划在东北部居住区处建设综合交易市场。

四城镇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过境公路:青班路,历路,均为二级公路。

——汽车站:在镇区西部设置汽车站。

——加油站:镇区共设置一个加油站。

2、城镇道路交通规划

结合现状路网情况,规划采用方格网式的道路系统,路网间距基本上为200—300m。道路等级主要采用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道路体系。

——主干道:红线宽度24-36米。规划将青枫路、红枫路作为主要干道。

——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为18-24米。

——支路:其他道路为支路,红线宽度14、16米。

——停车场和其它交通服务设施:停车场设置两个,一个在历大路西侧、公园路南侧,另一个考虑在民营产业园区设置停车场,镇区新建项目应按有关规范的留足停车泊位,居住区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家用小汽车的停车问题。镇 区西侧设置汽车客运站一处。

——城镇广场:在镇政府南侧设置一个广场,平时供居游憩,特殊时可做集会之用。

五、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1、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1.1、城镇公园

规划在镇区设置城西水上公园以满足城镇居民的休闲、娱乐的需要。并为镇区居住环境的提升打下基础。

1.2、城镇小游园

规划中以保护和利用自然河塘为原则,结合居民的行为特征,规划结合河道设置绿地景观小游园作为镇区景观点供居民休憩、谈心、游玩等。

1.3、线性绿地

本次规划以整合镇区内部水系建设绿地为主、重点绿化道路为辅防护隔离带作为补充,形成线性网络。

——滨河绿地:在镇区北部、中部和东部通过整理形成的水系,在其两侧设宽不一的滨河绿带,以环境绿化为主,建军设对应突妯其休闲、娱乐功能。

——重点绿化道路:路和和左路规划为重点绿化道路,保证应有的道路绿化的同时,两侧还各增设4-15米的绿带,以丰富城镇景观。

——防护绿带:规划在汗水处理厂北侧和镇变电站西侧设置不小于30米的防护绿地,以尽量减少其对居民的干扰,现时为防护设施的扩建留有余地。

1.4、小块绿地

居住区的组团绿地,城镇内部的小块绿地,公建前的装饰性绿地等,在建设时,要按规范配置。

1.5、经济果林

在镇区周围结合地形、水塘种植果林,既有利于小环境气候的改善,又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2、城镇景观风貌规划

2.1、规划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身条件,塑造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城镇风貌。同时强化生态景观特色的营造。

2.2、规划重点

a、主要水体景观轴线:对现状水体进行科学整治,在最大限度减少土方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个水体景观公园即“水上公园”。沿线建造造型优美的建筑物,以形成活泼有序、统一、和谐的水体景观画面‘

b、次要水体景观轴线:在现状水系的基础上加以整治疏通,设置两岸绿地小品形成次要水体景观轴。

c、道路景观轴线;以河滨路、柳林路为主要道路景观轴,在美化街道的同时对各个景观点以及各条水体刘观进行串联。

d、公园建设;公园是绿地景观系统中所占面积最大的景观中心,其建设效果直接影响整体绿化风貌,规划提出应挖掘景观资源、突出城西特色。

e、环境细部处理:规划要求在注重大环境塑造的同时,应注意各类小品、铺装、标志牌等细部设计,以真正达到环境点缀目的。

3、整体设计导则

3.1规划原则

1)以镇总体规划为指导,在城镇功能分区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城(来源:文秘站 )镇的特色条件,加以充实、突出、提高,以创造新的城镇风貌。

充分利用城镇的经典门户区、控制点,重点规划,精心组织,使城镇景观富有生机。

根据城镇规划结构和自然环境,创造丰富有序的城镇生态景观。

3.2规划重点

重点研究在城镇总体规划前提下的城镇形态结构、城镇景观体系、开敞空间和公共性人文活动空间的组织,确定城镇特色形象塑造的标志、标识性景观区域及其景观节点,构筑城镇景观整体框架。

3.3规划措施

1)城镇形象整体景观框架构筑

城镇形态空间结构:“结合现状、中心发作、绿带环镇”的整体城镇空间形态。

2)城镇景区的划分

规划将镇区划分为以下景区:

——自然环境保护景观区:主要是中部水系周边区域。要求保护水体的自然形态,加强绿化,严禁污染;适当修筑人工景点作为镇区核心景观;

——近郊田园景观区:主要是城镇近郊观赏性农田、果林、苗圃、鱼塘等,突出田园风光特征,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中心政务文化区:主要是新镇政府及附近的城镇中心区,强化建筑的风格、个性,反映现代化城镇的风貌;

——城镇门户景观区:主要是城镇对外出入口地区,其建筑、小品、环境等主要突出强调城镇门户的景观特征;

——城镇环境:强调城镇水体的保护与利用,重视绿化的质量和覆盖效果,提高景点与景区的观赏价值和品位。

——建筑物

a、建筑高度:新老镇区均为4-6层,城镇中心和地段中心可适当布置高层建筑;

b、建筑风格:以现代感为主,以有特色和个性为宗旨,建筑色彩宜淡雅、明快,并形成和体现地方特色。

六、城镇建设规划

1、规划原则

1.1、建设实施总体规划的关键步骤,注意与总体布局的协调统一。

1.2、依托现有镇区,逐步发展,充分利用原有各项设施,避免分散建设提高资金利用率。

1.3、成片集中开发为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1.4、在进行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进行原有镇区控制、改造和建设。

2、建设规模

镇区人口将发展为1.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148.76公顷,人均用地为134.85㎡/人。

3、用地发展方向

依托现有镇区,沿繁荣路、历大向北、向东发展。

4、近期建设主要项目

4、1道路建设:拓宽历大路、打通马朱孟大街海棠路、合欢路、富康路、临河路以及城西公园区域一些道路、停车场等一期工程。

4、2完成镇政府周围环境的整治。

4.3、完成河滨绿苑的一期工程。

4.4、新建、改建居民居住生活区。建设部分高档次的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示范小区。

商业用地规划条件范文第5篇

(一)从严控制储备土地。由城乡规划部门编制轨道交通控制范围土地控制性规划。目前,根据政府统一规划。对近期实施的1号线、3号线轨道站点周边200米范围内确立为核心控制区,年内控制到1000米范围。按此原则,今后随其它线路的实施而逐线控制到1000米范围。控制范围内的项目用地审批,规划部门出具选址意见及规划条件时须征得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轨道办)同意,国土部门出让土地后须及时将出让结果通报市轨道办。

(二)积极开展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市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亩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大力推进土地收购储备。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38号)和《市土地储备规划》有关政策。专门用于轨道交通土地收购储备,并争取省、部给予更多支持。轨道交通建设土地储备计划列入我市市区土地储备计划总盘子。

(三)相关县(市)区协调联动的机制。市轨道办做出土地收购储备的年度计划和具体工作安排。规划部门办理和出具储备地块有关规划手续。国土部门及时办理相应的土地手续和农用地转用指标,建立政府各相关部门。用于轨道交通收储地块和征转用地。市发改、财政、公安、建设、环保、交通、人防、水务、城管、园林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轨道交通土地收储工作。有关县(市)区政府按照轨道交通收储工作安排,实施征地拆迁工作。

(四)实行土地储备目标任务责任制。由市政府向相关部门和县(市)区下达轨道交通土地储备目标任务。限时完成土地收储相关工作。

二、积极推进储备土地及规划控制范围内土地开发利用

(一)由政府以划拨方式供应。轨道交通作为公益性项目,轨道交通站场和线路建设工程用地。其工程线路和附属设施用地均为公建地,批准用地原为市政公用设施和道路广场用地的应无偿提供,涉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控制区包括随轨道交通建设实施一并腾出的地下空间。这些区域和空间,轨道站点、场站200米范围内确定为轨道交通核心控制区。由轨道交通开发公司通过自行开发、联合开发方式获取收益或者公开出让土地后取得全部收益作为轨道建设资金。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地下空间,由轨道交通土地储备分中心收储,轨道交通开发公司可依法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参与商业开发。地下空间设置为轨道层和商业层的必须由轨道交通土地储备分中心实施收储,然后依法多层开发利用。

(二)符合规划的条件下由轨道交通土地储备分中心优先进行收储,轨道站点、场站500米范围内有开发价值的地块。纳入全市土地收储规划,依法开发利用。不具备出让条件的土地,可由轨道交通土地储备分中心用于抵押贷款,也可交由轨道交通开发公司临时利用与经营。

(三)作为轨道交通建设长期的资本金投入来源。对市区轨道交通控制范围外的经营性土地,

(四)建立我市轨道交通土地专项资金。按40万元/亩的标准,土地出让金中计提,作为轨道交通专项资金。

(五)对轨道交通工程范围以外的建设用地,实行片区土地集中收储。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六个片区的集中储备用地(详见附件)用于银行抵押贷款,为轨道交通建设筹集资金。

(六)承担对应的轨道建设资金,土地收益独立收取的区域和县(市)如新区、高新区、区东南分区。如果没有能力承担建设资金,应该在其范围内划出相应的地块,由轨道办统一运作,筹集建设资金。具体承担的比例和数额再由轨道办与相应县(市)区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