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插花专业培训

插花专业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插花专业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插花专业培训

插花专业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 江南美食研发中心 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建立起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学校在原有的客房实训室、餐厅实训室、形体训练房的基础上,新建江南美食研发中心作为烹饪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江南美食研发中心成立于2011年,位于风景如画的昆承湖景区,它集美食研发、餐饮服务、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主要承担江南美食产品研发和培训任务。两年来,学校依托江南美食研发中心这一平台,在实训基地推进“产教研一体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调整课程结构,加强校本教材开发

江南美食研发中心的建成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课程要求。为使学生学到真正的餐饮服务知识和技能,教师深入常熟知名酒店内部进行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调研结果显示,酒店企业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因此,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如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当然也对食品营养与卫生、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英语听说训练等实践环节有所兼顾。

江南美食研发中心每年定期组织国内外交流与学习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外语沟通、交流的能力,所以学校把教学计划中的酒店英语调整为酒店外语,在原来酒店英语的基础上增开酒店日语,得到了酒店业界的好评。学校还提出了增开酒店韩语的设想。学校根据要求及时调整、设置课程,确保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前瞻性。

江南美食研发中心每年要完成政府委托、交办事项,承担有关方面委托办理的有益于餐饮行业发展的活动。重大的接待活动对学生餐饮服务技能、沟通技巧、外语水平、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专业教师认真研发校本教材,《阿庆嫂服务模式》《常熟民俗文化》等校本教材逐渐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中。

二、着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学校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不同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把一部分实训任务安排在江南美食研发中心实训基地,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知识,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接待能力。

在餐厅实训课上,教师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单项,如对托盘、斟酒、餐巾折花、分菜、摆台等进行训练讲解、讲训结合、边讲边练,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录像等进行辅助。教师设计了中西餐摆台、中西餐宴会服务等训练内容并进行综合模拟训练,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分别扮演就餐客人和接待服务员,用这种仿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前厅实训室,学生模拟练习前厅迎接服务,如房间预订服务、收银结账服务等。

高起点、高效率的酒店实训室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直观性和操作性。教师在教授实训课时,创建了“仿真”教学环境,要求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模拟酒店的正式员工,如着装要规范整齐、用语要使用服务业中的惯用称呼“您”等,这对酒店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江南美食研发中心为常熟多家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咨询、培训服务,完成政府委托、交办事项,承担重大活动的接待任务。学生在江南美食研发中心主要进行酒店综合操作技能实训,如中西餐服务、制作及茶艺、调酒、咖啡制作等。这样既提供学生锻炼技能的机会,同时也为学校不断更新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技术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着力提升教师科研创新的能力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的前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我校原有的专业教师要么是年轻的科班教师,缺乏丰富教学经验;要么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但他们半路出家,动手能力不强。

鉴于此,我校酒店专业正努力培养一支理论和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团队。学校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理念,每年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大幅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还曾定期邀请虞城、裕坤等知名酒店经理来给教师做报告,分析酒店专业对应的各主要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能力要求以及社会对酒店人才的需求情况,让教师及时了解酒店行业最前沿的信息。

学校还着力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江南美食研发中心的建设给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教学积极性较以前大为提高,他们在教授学生技能的同时,自己也学到真正的技能,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企业管理文化,找到自己的不足。每次实践课后,教师都会写下心得、反思,经过课后交流,生动的案例成为他们教科研的素材。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江南美食研发中心的研发工作,开展餐饮食品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动筵席改革,提倡科学、文明用餐。专业教师团队发挥集体智慧,开发出“模拟标准间”“创意酒店活动策划与实施”等课程项目。

四、为丰富学校社团活动提供平台

为使全校学生共享江南美食研发中心建设成果,学校吸收对酒店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加入社团活动。全校成立礼仪服务、茶艺、西餐服务、插花等社团。社团成员在全校学生中公开选拔,选出的成员每周利用周末时间在江南美食研发中心进行专业培训。社团成员经过专业培训后,有机会参加技能大赛、校内外礼仪接待等社会实践活动。会计专业的一名学生,因对插花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加入该社团,经过自身努力和教师辅导,被选拔参加2011年苏州市餐饮项目技能大赛并获奖。校礼仪队于2012年底为江苏省餐饮年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了礼仪服务,其规范标准的服务流程和优雅娴熟的服务技能受到了大会主办方的高度评价。■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

文摘

职业院校“一师一企”教师实践模式的优化与建议

“一师一企”实践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一名教师主动密切联系一家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及时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工艺,了解和掌握新技术与新工艺,强化“师徒制”功能,增强实践操作、教学和开发能力,丰富自身“双师”实践内涵,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精心选择企业,实现校企共育,实现“一师一企”合作化

依托校企合作学生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基地以及企业教师培养工作站的实践平台,选择那些长期合作、信誉良好、经营规模大、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将实践教师派遣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岗位,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去较为适合的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二、做好过程管理,提高实践质量,实现“一师一企”成效化

联合组成专门的责任管理与检查督导工作小组,定期主动与企业保持联系或实地赴企业考察,走访实践教师的企业导师与相关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与把握企业实践教师的工作表现、工作进展、成果情况,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科学评价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实现“一师一企”公平化

科学制订教师企业实践考核管理办法与指标,既要有过程管理方面的常规考核项目与指标,更要有显性量化的工作成果方面的重点考核项目与指标,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审、工作量折算、年度评优、职务晋升、国内外培训、绩效工资等挂钩,确保教师企业实践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与全方位激励。

四、持续跟踪服务,保持长效管理,实现“一师一企”常态化

插花专业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港 社区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

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当年8月,该教改项目的子项目――海珠学习型社区典型示范项目启动,该项目由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组织指导,海珠区分校负责建设实施,在拥有16000多户居民、具有较好社区教育基础的南华西街定点进行。笔者依据自己多年从事电大相关工作的经验,对海珠学习示范点实施的社区教育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并尝试着提出解决对策。

1取得的成绩

1.1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海珠电大探索性的将现代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依托“数字化学习港”、在海珠区政府的指导下,结合南华西街社区共同参与,分别建成社区数字化学习港示范点(建有数字化学习港学习体验区、书画室、数字影院等)和占地400平方米的进城务工人员学习用地――工业区数字化学习港体验区。南华西街奥鹏数字化学习港示范点已成为南华西街社区教育的主阵地,至今示范点累计开展了26种培训项目,培训规模达到1.3万人次,为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农转居人员、街道干部、开放教育学生营造了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社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教育服务,逐步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在2008年春节全国遭遇雪灾之际,海珠电大响应政府号召,免费开放示范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留粤过年,获得了当地居民和务工人员的一致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2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分析,海珠示范点将社区居民的休闲教育、提升老城区居民生活品质作为数字化学习的重点内容。在“海珠奥鹏数字化学习港”内专门设置了数字化学习体验区,安排专人值班进行网络应用方面的辅导;奥鹏数字化影院专设50台电脑,数据库内拥有上千部影视剧,市民只需点击影院网页,选择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即可在线观看,影院开设以来,共接待了数万人到访,成为居民休闲生活的好去处;海珠分校还为居民安排了其他社区活动,如插花、绘画、各种球类活动。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希望提高各种工作技能的要求,海珠电大整合利用中央电大、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出版社的一批数字化学习资源,还利用了当地劳动局现有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多种学习资源,制定了科学灵活的教学计划,开设了各种中级、高级技能培训班。为学习者提供本科、专科等多层次和文、理、工等多种门类、上百个专业课程的远程教育,还提供各类资格证书教育、继续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和市民基本素养、健康保健、书法绘画、影视艺术、信息技能培训等社区居民教育课程。

此外,海珠电大还根据南华西街社区的实际情况,自筹和自建了一些教学资源。如为满足社区老年人热爱粤剧的需要,海珠电大有针对性地购买了一些粤剧学习光盘,根据社区居民喜爱煲汤的生活习,购买了一些食疗的课程等,同时还将多个优秀教师的讲课刻录成光盘,提供给学生学习。

1.3在实践中摸索创新模式

海珠学习型典型示范点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管理模式。所谓“一体”,即以海珠区政府为主体,“两翼”指的是中央电大奥鹏中心和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这“一体两翼”对海珠电大奥鹏数字化学习中心、南华西街社区教育中心进行管理和指导。

海珠学习型典型示范点探索了“二元兼容”服务模式。二元指的是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的二元兼容、学习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二元兼容。此服务模式充分兼容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两大人群的实际需求,为广大市民提供传统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学历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兴趣活动定制”服务,为外来工提供“技能培训认证”服务,如电脑、会计、外语类等专业培训,以期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二元兼容、两条腿走路。

改革传统学习模式,对务工人员采取“e-learning+面授+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解决了务工人员工学矛盾;社区居民的数字化学习采取了系统组织和个别引导相结合,集中学习和灵活学习互补充,兴趣学习和技能提升共促进的“多重组合”的方式。

2存在的问题

海珠奥鹏数字化学习港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不错成绩,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2.1电大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大在承担社区教育的任务时,为追求低成本、高效益,实行“一个基地、多种功能”,这种依托电大分校建设的社区教育基地与原电大系统的职责和功能并无实质性的变化,因而有追求面子工程的倾向。如在场地资源的利用方面,有许多的资源形同虚设,没有将活动落到实处,有领导参观即搬上插花、开放影院、书画室,热热闹闹的办上半天,领导一走,影院、书画室恢复原貌,书画室成了办公室、数字影院成了会议室。再者,在网络资源建设方面,海珠电大网站与南华西街网页对接成功后,南华西街的居民可以通过南华西街界面点击进入海珠电大,进入数字化学习港、电大在线等界面,但界面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后续建设,许多界面存在链接失败、资源陈旧等现象,“把资源送到街道中去”也只能成为有待兑现的支票。

2.2师资队伍建设与社区教育的实际需求有一定距离

电大教师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电大教师队伍在传统学历教育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但是在社区教育方面却略有逊色,具体表现为知识型教师多,技能型教师少。由于社区教育内容开放、灵活、无成功经验可参照,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还需依靠电大教师自主开发设计,且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滞后,也无权威的社区教育研究机构来组织、协调、指导开展社区教育研究工作,无法给电大教师在开展社区教育方面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因此,电大开展的社区教育与实际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有一定距离,社区教育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3现有教育经费很难满足社区教育的需求

社区教育经费的筹集是建立在“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拿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四个一点”的机制上,但是事实上,经费的落实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之电大并不像其他中小学那样享受国家财政的全额拨款,电大的生存全部依靠自身的发展,因而,很多电大将追求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即便是扶持社区教育这样的公益事业,也难回避金钱问题。政府投入不足,多渠道融资格局并没有形成,因此,将社区教育看成等待占领的现成的“教育市场”,把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作为又一生财之道。在现实生存的重大问题前面,再高尚的公益事业也会失去其纯正味道。

3 解决对策

3.1加大电大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将社区学院挂靠在地方电大,提高了固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但同时导致了地方电大的教育资源紧张。在这个方面,政府应有效地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关系,充分调动各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确实有力的措施,合理整合优化社区教育的多种资源,积极为发展社区教育搭建平台;电大系统应充分挥远程教育优势,把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完善落到实处,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具体教育内容方面,要兼顾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实在的各方面的教育,包括生活小百科的教育、文化知识的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

3.2选择和培养适合社区教育的教师

在具体教师的选择上,应聘任责任心和教育能力双佳的教师参与实施教学工作。社区教育的教师可有两类来源,一是来自地方电大及其来自其他学校、学术团体等的外聘专家、学者,这类教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工作,另一类是由来自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组成的实践型专家,主要负责实践培训工作的实施;在教师的培养方面,电大应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社区教育中的价值,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在社区教育的工作中自主学习,实现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激励教师主动了解社区与社会发展动态,结合社区的人员分布特征,自建教材、创新教法,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确保电大教师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发挥实质作用。

3.3多渠道筹集经费

社区教育主要是为社区居民学习服务,承担的基本是公益性任务,这是政府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责任。为了确保社区教育经费,各地政府应严格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积极搭建平台,吸引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有识之士为社区教育的发展出智、出钱、出力。采用资源共享、捐赠资助、社会捐助、受教育者支付、建立社区教育基金等途径,以增加社区教育发展的经费。电大可成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用于维护电大社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网络运行,也可走市场化道路,对有关培训进行适当收费。在收费上,根据实际,对社区的困难居民实行免收费或低收费,对其他需要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的人群实行低偿收费,为电大社区教育的正常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严冰.“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4).

插花专业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卓雅;国学;德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8-0009-02[ZW(N]

[作者简介]叶琴珍(1971―),女,广西昭平人,硕士,广西桂林市七星区卓然小学校长,中学高级。

近年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势回归,全国各地掀起了经典文化教育的热潮,有人将此现象称为“国学热”。在小学,国学也很“热”。不过,在小学的国学教育实践中,人们还普遍存在困惑: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是否有必要?小学生应该学哪些内容?教师又应该怎样教?有没有适合的评价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桂林市七星区卓然小学对国学教育课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认识小学国学教育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和教师担心国学教育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各学校也受到课程的限制,无法系统地进行国学教育。事实上,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日益显现。与此同时,西方世界却在不断汲取孔子的思想智慧。因此,重新认识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良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从个体发展的情况看,小学是学生打根基的阶段,这些根基不仅包括科学知识,更包括人文知识。学生的品德、习惯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学校和教师“从娃娃抓起”,给予正确的指引。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则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基于此,卓然小学明确了国学教育的定位:将国学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将国学与德育结合起来,建设“卓雅教育”德育文化。

二、开展国学教育实践

(一)开发国学校本课程

首先,全校教师都接受国学知识的专业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重点让教师了解和认识儒家思想,包括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精神、“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个人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行道精神等。在此基础上,学校确定了“卓然至善”的教育理念。同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礼仪文化、茶文化和书法的普及培训。对国学教师则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培训,如对经典的解读、吟诵方法的指导等。

其次,将国学课纳入课程体系,研发国学校本课程。每个班级都开设国学课,国学课有专门的国学教师或由语文教师兼职授课。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国学教师和语文学科组教师负责研发校本课程。针对小学生记忆力强但理解力弱的特点,国学课程以经典传承为主,遵循循序渐进、有序性与实用性的原则,选取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和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名家的120首诗作,并按照不同的年级进行了细分。

(二)每日经典诵读,将国学教育常态化

每天上下午,学生都进行10分钟的经典诵读。在诵读经典时,全体教师进入对应的班级,与学生一起诵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个年级的经典诵读内容各不相同。一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等比较浅显的篇目;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主要诵读“四书”与《道德经》,以及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对每个学段经典诵读的要求也不相同。低学段学生的任务是确定主题,反复诵读一些简短的、朗朗上口的名句。如“爱国主题”“厚德主题”“孝顺主题”“学习主题”“修身主题”“立志主题”“交友主题”等,不求甚解,只需背诵。诵读经典的形式追求多样,如学生根据拼音版本自由诵读、配乐诵读、家长与孩子一起诵读、教师教授吟诵等。对中高学段的学生,不但要求其诵读,还要其理解,使其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教师从“四书”和诗歌名作中选择名句、名篇,在国学课中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后加以拓展,并能够准确地背诵默写。到期末,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口试(背诵),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参加国学笔试,考试成绩列入期评成绩。

(三)国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建设“卓雅教育”德育文化

卓然小学的校名取自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卓然独立天地间”的碑文。“卓然”是优秀、超出一般之意,“卓然独立”寓意独标高格的境界。学校以“卓然至善”为校训。“卓然至善”是“卓然独立,止于至善”之意。校名和校训都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奠定了学校“卓越高雅”的精神基调。

基于此,学校将德育与国学教育有机结合,致力于培养形雅、行雅、言雅和品雅的卓雅师生,建设“卓雅教育”德育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塑造卓雅的形象。全校学生四季穿校服,其中,以民族风款式的校服为正装。女教师的校服除了与学生一样的民族风校服外,还有素雅的青花瓷旗袍,男教师则是立领唐装。独特的、富有精神内涵的校服深受师生和家长的喜爱,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2)体现卓雅的言行。为了将国学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加强了国学礼仪教育。参照《弟子规》《论语》等经典,学校明确了师生在校园内外的行为礼仪规范,如升旗礼仪、问候礼仪、课间礼仪、待客礼仪、就餐礼仪、就寝礼仪……这些礼仪规范列入校纪校规,并专门录制成视频,供学生仿效。具体而言,例如:在校园中,师生之间、师生与客人之间要行鞠躬礼互致问候;递物时,要双手递送并行鞠躬礼;就餐前,要背诵“饭食之德”……关于文明礼仪和日常行为规范,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学校学工处和教务处会专门组织师生进行训练,并进行考核。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师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孔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的影响,渐渐形成了“君子慎独”的自律意识。言行举止之间,显得彬彬有礼,很有教养。(3)追求高雅的情趣。卓然小学以兰花为校花,取其高雅的君子之风。 在日常生活中,学校鼓励师生高雅的品位和生活情趣,养成高雅的爱好。教师除了自己的专业课外,还力所能及地开设一门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课程,如软笔书法课、茶道课、国画课、古筝课、武术课、烹饪课、插花课、手工课、舞蹈课等系列活动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通过这些兴趣爱好的培养,师生渐渐提升了日常生活的品质,自觉脱离了一些恶俗、恶习。

(四)开展国学主题的德育活动,巩固国学学习效果

卓然小学每学期都会围绕国学课程,定期开展国学主题的大型德育活动。例如:每年秋季入学时,一年级学生要举办隆重的“开笔礼”活动,开始童蒙启智之旅;在孔子诞辰纪念日,全体师生齐诵《论语》,纪念孔子,弘扬儒家文化精神;感恩节时,学生以父母、老师、后勤员工等为感恩对象,通过送贺卡、出板报、写作、朗诵比赛等形式,表达“尊师、孝亲”的感恩之情;六一儿童节,全体师生举行以“仁义礼智,忠孝雅诚”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巩固国学学习效果。

学校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紧密地围绕国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进行。以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为例。元宵节前,在国学课上,师生共同学习与元宵节有关的知识,如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的诗词作品等。元宵节期间,各班开展剪窗花、贴窗纸、猜灯谜、做汤圆、吃汤圆等活动,学工处则组织评比,评选出优秀的班级进行表彰。清明节时,学校布置相应的德育作业,要求学生与家人一起查族谱、塑家风、行孝道,慎终追远,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各家的家谱、家风及节日活动记录等,在清明节结束后,由学工处组织评选,并在全校进行展示。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既是国学课的学习内容,也是学校德育的内容,学生将学到的国学知识融汇到生活实际之中,做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卓然小学于2012年建校,由于其独特的国学教育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卓雅文化”,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在当地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成为了当地的小学国学教育研究基地,接待国内外前来参观学习的校长和老师2000余人次。2014年暑假,卓然小学的学生代表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诗行天下”栏目经典吟诵的摄制。一些高校的学者相继进入学校,对学生的国学学习给予进一步的指导。我们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卓雅教育一定能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财贵.学庸论语[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1.

插花专业培训范文第4篇

最近美国旧金山一位心理学家派蒂・卫尔科逊,放弃了从事多年的职业,回到自己的花园,进行园艺活动,并以此为生。她说“任何一个神经紧张,过度疲劳的人,只要一进入苗圃、花园,定会变得轻松自如起来。”她的洒脱也羡煞无数人。

马来西亚华人首富在海南岛投资一亿多人民币首创了我国园艺疗法度假村,通过园艺手法将海南3000多种热带植物浓缩到公园里,不同类型病人聚集于此,犹如住在热带雨林中,吸取大自然的馈赠,不吃药、不打针,进行绿色疗法。

很多普通人在自家小院里,侍弄一片园子,无论是花园还是菜园,可以春耕秋收、可以观赏静心,鸟语花香陪伴,并不时在园中窃窃私语,竟也怡然自乐!

观古今中外,人类的本性中似乎有对大自然的热切向往。当人与自然相处时,满足了我们对美的欣赏,对劳动的追求,同时也体验了劳动创造美的过程。

众里寻她千百度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现代人承受了方方面面的压力,一个个都像塞满了情绪的“炸药包”,这些情绪若不能很好的释放、疏导,人会变得焦虑、压抑、烦躁,不能自控时,便殃及他人及社会。近期媒体不断报道各地频繁出现恶性事件,这说明,人的“情绪”生病了,且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有的人情绪生病会危害他人,有的人会把矛头指向自己,患上了各类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皮肤病等,这似乎都在发出一种信号,我们的情绪生病了,我们的压力过大了。为了缓解压力,解决苦闷,我们开始苦苦寻觅。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们最终发现植物与大自然竟然有神奇的“治疗力”――这就是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是一门集园艺、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利用植物栽培与从事园艺操作活动,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通过参与园艺活动,让人与植物、自然界产生心灵对话和共鸣,察觉植物生命的美好与感动,从而改善人的身心健康。

我尝试着走近她

据有关研究显示:经常置身于优美、芬芳、静谧的花木丛中,可使人的皮肤温度降低,脉搏每分钟平均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缓,心脏负担减轻,使人的嗅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增强。

园艺疗法让我们看到,植物除了观赏外,还有很好的功能效应,就让我们去体验一下吧。

请你我相约走进美丽的植物花园中,让自己调整呼吸,深深地吸入清新的空气,再缓缓地吐出,舒展放松你的身体,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或观赏,或劳作,或静心,或与自然对话,那是何等的惬意。不知不觉,消除了你的不安,缓解了你的焦虑。同时,看那郁郁葱葱的植物,体会强大的生命力,可减缓抑郁情绪,增加我们的生命活力。在自然中,你会发现造物主的神奇,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白的,琳琅满目;苍劲的、婉约的、奔放的、含羞的,相得益彰;花香、草鲜、泥土的芬芳,浑然天成。这一切的一切,尽显大自然之美感。

它会刺激、调节、松弛我们的感觉器官及大脑,让我们与大自然开始融为一体,慢慢去感受自己:“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也是造物主的杰作,都经过恰到好处的雕琢。我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比任何人差,也不比任何人强,我不再去做无谓的比较,努力做好自己便是。”当我们开始有了这样的领悟时,便对自己少了怀疑、少了挑剔,更加接纳、信任自己,内在的潜能逐渐被唤醒,更多的创造性迸发出来。

经过这样的心灵洗涤,你的内心被滋养,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当然,如果再加上专业的心理治疗师的协助、陪伴与支持,那会更好。目前,园艺治疗师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极有潜力的职业。

发现她的年龄一大把

其实园艺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它历史悠久,蕴含人类几千年的文化智慧,早在古埃及,御医就曾为法老王开了“在花园行走”的处方,堪称园艺疗法的发源。

1699年,英国的李那托・麦加在《英国庭园》中建议“将剩余的时间花在园艺、挖掘、设置或除草中;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能够保健”,被称之为园艺疗法的雏形。

1971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开设园艺疗法大学课程,1973年,开始有专门的训练课程,并和医院合作做临床试验,提供学位成为园艺治疗师。1975年,开设园艺疗法研究生课程。1980年,园艺治疗开始招收博士生。

看到她的足迹遍天下

在美国,芝加哥植物园中的园艺疗养园是世界上园艺疗法在植物园中应用的典范。该园主要包括抬升的草坪、容器栽植区、抬升的水池、立体花墙、浅盘种植床、抬升的花床、吊篮和触摸床等部分,设计师进行精心的人性化设计,使得老年人、残障者等许多特殊人群都能参与园艺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在日本,九州的水俣公园于 2008年在园内新增了玫瑰园主题区,雇用15位智障者,让他们在园区中进行栽植管理及温室作物培养。鼓励智障者种草莓,收成的草莓分给附近的老人院、福利院,得到老人与小孩的赞许,给于智障者更多的鼓励与肯定,让他们体会到被需要的感动,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社会活动中。

在希腊,北部有个农夫监狱,是欧盟第一个认证的有机农场。服刑的成年人 90%的时间花在农作物的栽种上,10%的时间在教育上。这座监狱从1934年实施园艺疗法以来,无人逃亡。农场提供好的生活照顾与园艺专业培训,对失足者出狱后开始新生活和重新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他们在这里找回了自我价值。

园艺疗法在国际心理治疗舞台上成为后起之秀,发挥着它独特的效应。

千呼万唤才到我们家

2000年,清华大学李树华教授在《中国园林》上发表《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首次系统地介绍了园艺疗法的概念、历史、现状、功效、手法及园艺疗法庭园等,提出园艺疗法在现代社会中对人们精神、社会、身体诸方面之功效,并介绍了园艺疗法的手法与实施步骤。

2006年,李树华教授以北京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的40位老人为研究对象,发现实施园艺疗法后约80%的老年人的心情转好。证明园艺活动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愿她在我们身边遍地开花

园艺疗法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者能以花园花坛、温室、苗圃、菜园论之,小者甚至只要是小盆栽即可自成一套课程,视现实情况而定,把握其重点:亲近自然植物,接受阳光,用心照顾,即可享受园艺疗法所带来的疗效。

我们期待园艺疗法在全民中推广,开展多样化的园艺活动,如老年人以轻松、安静的室内园艺活动为主,如干花制作、插花盆景、室内植物的扦插繁殖等。儿童应偏重于趣味性,进行趣味植物雕刻、干果及种子的装饰品制作、植物材料的编织等,加入一些科普知识的宣讲,寓教于乐。针对青年人、上班族,平时闲暇时间少,上班压力大,心情易烦躁,可选择远离都市,到园艺园进行蔬菜的种植、果园的采摘、适当的田间劳动等,有助于放松神经、调整心态。也可借鉴美韩等成功经验,在社区举办园艺活动,如插花比赛,捏泥人比赛,闻香识花比赛等,促进邻近友谊,也可让平时孤独的弱势群体认识更多的朋友,达到沟通交流、促进心灵成长的作用。

我们爱她――园艺疗法

插花专业培训范文第5篇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已成为广大社区居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2013年1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第二次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社区教育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素质、改善民生和增强国家实力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郑州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社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在新常态下发展郑州市社区教育,大力推进建设学习型社区,更好地推进郑州市社区教育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家庭的建设。

[关键词]

社区教育;终身学习;研究

一、郑州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历程

郑州市的社区教育工作起步于21世纪初,早在2003年郑州市教育局就开始探索创新社区教育,2004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要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和多层次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扩大社区教育实验范围,要求截至2007年全国的社区教育实验区要扩展到省级和直辖市,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也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在社区教育方面发展较快。2010年郑州市被评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城市”,其中,郑州市的管城回族区东大街街道博爱街社区、金水区北林路街道鑫苑社区以及二七区嵩山路街道亚星社区被评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截至2012年底,郑州市共有各级示范性社区学校82所,居委会社区学校433所,办事处社区学校66所,区级社区学院3所,市级社区大学1所,年均受教育市民已超过60万人次。在郑州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通过近10年的努力,郑州市的社区教育工作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郑州市社区教育已发挥出社区教育的开放性、丰富性、全程性、个体性以及网络性等优势。各社区教育学校都能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实用、丰富和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尽可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基本上形成了“社区活动有规划、有阵地”“工作人员手中有资源、心中有目标”“培训教学有师资”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创建郑州市社区教育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家庭做出建设性的贡献。

二、郑州市社区教育的特点

1.社区教育活动多规格、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

郑州市社区教育在郑州市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活动的内容涉及到社区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管城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听老讲革命历史”等活动进社区;金水区教育开展“社区学校舞蹈班”“社区学校养生课”;惠济区开展“学校图书馆免费看”等活动。

2.社区教育的载体已经显现

2013年8月,以郑州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正式成立郑州市社区大学,作为郑州市社区文化教育的中心基地,实现了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联手与合作,体现出对终身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也是新时期社区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有机组合与搭配的表现。两者的结合必将为构建新常态下的社区居民终身教育体系发挥巨大作用,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3.社区居民教育培训网络逐渐形成

为更深入地拓宽居民学习的渠道,2013年10月郑州市在全市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10月27日正式面向郑州市民开通“郑州学习在线”终身学习网站,初步建成“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在河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的鼎力协助下,完成了我省社区教育门户网站———“河南社区教育网”的建设工作,并于2014年11月正式开通运行,同时不断充实完善“河南社区教育网”各个模块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作为全省社区教育信息中心的引领作用。目前,已建立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网络、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合作网络、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合作网络,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作为社区教育的手段。

三、当前郑州市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照国务院和教育部对社区教育建设的要求,当前郑州市的社区教育工作还属于初期阶段,社区教育开展的各项工作还不够到位,各项管理体制和运行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现有的、可利用的资源还没有达到充分的共享,对所谓达到任何人、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的这一服务体系的建成还相差较远。

1.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从整体情况来说,当前郑州市财政对社区教育经费的拨付还处于维持社区教育机构的正常运转的状态,经费投入不够充足。在政策上,当前郑州市各区级政府都在相关的文件中明确规定社区教育人均经费的数额或支出比例,由于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具体的操作办法未能及时跟上,因此相关的经费也不能及时拨付。某些社区教育活动经费还处于自筹经费阶段,因而无法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部分社区教育单位因资金问题而停办。

2.部分基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社区教育发展规模小

目前,郑州市尚无操作性较强的发展社区教育的工作条例,缺乏相关的部门来统一组织和协调。当前,社区教育各项工作在某些方面上还是靠当地的教育部门在积极推进,一些基层干部对社区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支持,漠不关心。有的领导只满足对社区居民专业技能的培训,对让社区居民进一步接受创业教育的培训,却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宣传工作不够重视,缺少对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的了解和调查,对形成“人人皆学”的状态还相差甚远。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社区教育的设施设备相对不足,制约了发展的规模,社区教育培训单位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足。

3.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社区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兼职教师,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因此,社区教育机构聘请的教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社区教育教师多为一次性授课。教师队伍总体水平不高,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接受正规专业培训的机会很少,他们大部分未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社区教育方面的知识训练,不了解新常态下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规律,也不能较好地掌握对社区居民教育教学的方法,教学水平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

四、新常态下推进郑州市社区教育向学习型社区方向建设

1.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家庭

建设学习型社区是郑州市社区教育工作的目标,目的是通过社区教育活动,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要,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快速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对发展社区教育作了很好的阐述,他指出: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就是以满足社区居民能终身受教育和学习为基础,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所倡导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生存理念,可以激发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包括知识、技能等方面),更好地提高个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社区居民只有在这一理念影响下主动学习和持续学习,建设学习型社区,才能健康顺利发展。社区教育要想让社区居民达到“爱学习,爱生活,爱参与,爱奉献”的目标,重要的是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要广泛宣传。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家庭是一项全民工程,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宣传,做到家喻户晓,社区居民能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开展各层次的学习活动,在社区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要以人为,本营造善学风气。以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原则,促进居民全面发展为根本,求真务实,引导社区居民爱学习、爱参与和爱奉献的学习氛围。

2.完善社区教育的内容,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新常态下,为适应社区居民的文化学习需求,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为载体、务实为基本,增强居民参与意识。社区教育应开设一些最新科普类知识的课程,如开展插花花艺、婴幼儿护理、素食养生、美容美颜、烹调厨艺、心理健康、邻里及婆媳关系的处理、投资理财、社交礼仪、书画鉴赏、下岗工人再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活动。此外,社区教育也应对居民及时加强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如安全用电、电话诈骗、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也要在原有的教育基础上,形式更丰富些,如增加社区图书馆,参观法庭等,使社区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居民实际需求。

3.完善现代化社区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功能

社区教育要想全面有效地开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网络,当前郑州市结合实施“文化强市”和“人才立市”的战略,已经将社区教育的发展作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到2015年底,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以区级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活动中心为龙头,以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为纽带,其他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为补充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根据社区具有物质丰富、人才集中、信息量大等特点,构建实时准确的资源信息库,按照“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将学校现有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形成多系列、多层次、多类别的社区教育培训服务体系,从根本上满足各层次社区居民学习的需求,更好地激发居民“爱学、好学”的热情。

综上所述,当前郑州市社区教育的发展是顺应了新常态下的郑州市社会发展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区、学习型城市的大环境下逐步顺利开展的,在各级党政部门的主导下,及相关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已经形成了从实验区入手,将阵地建设作为核心,以建立健全机构为保障,通过“评优表先”和“督导评估”为抓手的模式,郑州市的社区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者:朱有明 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姜华.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教育与职业,2009(9).

[2]历以贤.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7(5).

[3]黄尧.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叶忠海.社区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