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心理咨询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咨询资源共享途径校企合作近年来,高校心理咨询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自1990年中国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促使中国高校心理咨询事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高校又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心理学专业毕业的硕士及博士学历的人员主要在高校供职,许多的学术交流活动也率先在高校举办,因而高校的心理咨询实力远远要强于社会心理咨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优质的心理咨询资源并没有真正走出校园服务于企业和社会,一方面引发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心理咨询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有效地开发高校心理咨询资源的巨大潜力,使其效益最大化是高校心理咨询事业发展的新途径。只有打破高校和社会在心理咨询领域的界限,实现心理咨询资源的共享,才能使得高校心理咨询事业走得更远。
一、高校心理咨询的现状
为了了解高校心理咨询的实力和现状以及高校心理咨询老师对实现校企合作的态度,本研究自编了包含38项内容的调查问卷,对陕西7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发现:
(一)各高校均具备开展心理咨询的实力
调查发现,各大高校基本已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有独立的咨询场所,程度不同地购置了咨询用心理测评软件和治疗设备,能够定期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教学、讲座、以及各类宣传活动。以开展面谈咨询为主,也可开展网络咨询。
(二)各高校之间咨询实力差异较大
7所高校中有3所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设施齐全,购置了专业的音乐放松设备,生物反馈仪,专业的心理测评软件。每年的经费投入也接近10万元。其它高校则还停留在维持个体咨询的现状。7所高校中有4所高校的心理咨询人员以心理学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为主,个别还有博士学历人员。而其它3所高校则是以其它专业人员兼任,或以本科学历为主。
(三)对实现校企合作的认可度
调查表明,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普遍对心理咨询实现校企合作持肯定态度。7所高校中有5所高校认为有必要实现校企合作,让高校心理咨询为社会服务。7所高校中的6所认为让高校心理咨询走出高校服务社会,政府和企业不论是从理念上还是经费上也应该是大力支持的。7所高校中有6所也都认为有可能建立学校心理咨询服务社会(企业或政府)的社区咨询网络,并开展网络咨询。7所高校中仅2所高校率先实现了校企合作利用资源共享开展心理咨询和企业帮扶。
二、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资源共享的途径
阻碍高校心理咨询走出校园为社会服务的因素,7所高校普遍认为:一是咨询老师水平不高无法应对一些复杂问题;二是缺少经费支持;三是政府和学校均不重视。针对这些问题可能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
其一,提高高校自身的心理咨询水平和能力。从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各大高校都有开展心理咨询的能力,但实力相差较为悬殊。尤其是各高校心理咨询人员的能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要开展校企合作必须事先充分提高这些人员的咨询能力。而开展校际之间的合作可以快速提升咨询人员的水平。由学校的领导层牵头,尤其是水平和实力较弱的高校应主动和心理咨询工作做的较好的高校联手建立心理咨询工作援助体系,定期聘请高水平的咨询师来校交流经验,开展个体心理咨询辅导,做专题辅导讲座或报告,还可以共建网络平合开展网络咨询。
其二,解决高校咨询经费短缺可以通过实现校企合作来实现。目前大部分高校给予心理咨询工作的专项投入非常少,7所高校均主要依靠学校专项拨款开展日常咨询服务。因为专项活动经费的限制,导致心理咨询师配备和培训不足,心理咨询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其实经费的解决不一定全部依赖学校的专项拨款,可以和其它的对口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为企业员工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或举办专题辅导报告,通过这一模式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用于培训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起到双赢的效果。
其三,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心理问题的发生是普遍的,不可能只局限于高校,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也同样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在这里依然有用武之地。但这些企事业单位设立咨询机构的非常少,能够利用高校的心理咨询资源填报这一空白,对于提高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心理素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由政府牵头,签订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心理帮扶的协议,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培训服务,由企事业单位为高校兑付相应的酬劳。也可以由企事业单位的相应管理人员和高校的管理层共同协商洽谈进行心理咨询资源共享的模式,开展相应的咨询和培训以及酬劳支付活动。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社会的模式,不只是提供咨询和培训,还可以采取建立咨询网络开展网上咨询这种便捷的途径,将咨询师的QQ号提供给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可以方便他们和咨询老师之间在不方便直接面谈的情况下,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总之,实现高校心理咨询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资源共享,是获得这一事业长足发展的动力。这样做既解决了企业人员的心理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校经费短缺的现象,有了这些经费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就可以获得全面的提高,起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建青.中国高校心理咨询的现状和未来走向.中国青年研究,1992,(5):25-27.
\[2\]罗海萍,吴华.高校资源共享途径研究.2000,(2):14-16.
\[3\]丁红.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模式――国内外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模式比较.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22-24.
一、石油高等院校心理学学科建设现状
我国目前的十余所石油高等院校中,都是以石油勘探、开发、冶炼以及销售等相关的专业为骨干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发展则相对薄弱,而心理学学科则多数还处于“零”水平。相比较,石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则建设的比较完善。除西安石油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隶属于人文学院外,其他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都是隶属或挂靠于学生工作部门。心理咨询机构主要任务一般是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等。虽然心理咨询中心一般也开设心理学课程,也进行一些心理学相关的调查研究,但是它并不具有心理学学科建设的职能。总的来看,石油高等院校心理学学科建设还是十分薄弱的,尚不能满足石油工业、国家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石油高等教育加强心理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石油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其生产一线员工一般性别比较单一,他们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作环境通常较为恶劣,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较大。李莉(2007)等人对海洋石油工人的调查显示,83.12% 的石油工人感觉有压力,在他们最想了解的健康知识中,心理健康知识排在第三位,仅次于营养、运动 [2]。钟心(2009)通过 scl-90 问卷对石油一线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偏执等项目指标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显著(P<0.01),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正常成人的水平 [3]。根据这些数据不难推断,石油工人因其职业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援助。但是,石油企业当前还比较缺乏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员,更缺少基于石油行业特色的心理学研究的支持。石油高等院校与石油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石油高等院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学与石油工业相结合的研究,满足石油企业的需要。
三、石油高等教育加强心理学学科建设的可行性
石油高校进行心理学学科建设,一方面可以设在人文社科类院系之下,使之有比较合理的归属单位;另外一方面,人文社科类各专业的创建也为心理学学科的创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人文社科类学科中的教育学等与心理学专业相近的专业也可以部分的整合为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基础条件。心理咨询机构开展的工作是石油高校加强心理学学科建设的另外一个良好内部条件。石油高等院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心理教师一般都具有心理学硕士学位,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如果能够建立心理学学科,强化现有心理咨询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职能,增加心理学课程讲授和心理咨询教师,那么,石油高校心理学学科也可以取得与其他人文类学科同样的成就。
四、石油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
1、与石油行业发展相结合。只有紧密的与石油行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与石油行业已经形成的良好关系,才能够使石油高等院校的心理学学科具有其他高校所不具备的发展优势。具体而言:(1)石油高校可以与石油企业一起深入研究石油企业员工的心理特点,探索影响他们心理的因素,为他们提供及时到位的心理援助。(2)石油高校可以为石油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心理辅导能力的员工,让这些人完成石油企业员工一般心理问题的辅导。除了培养之外,石油高校还可以为这批心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个人成长提供心理督导。(3)在其他方面的培训如石油干部培训、各类人才培训中,增设心理学内容,以提高参训人员的心理学素养,增强其心理素质。(4)石油高校还应结合石油行业特点,积极开展组织行为学、安全心理学以及环境心理学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为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深入的、持续的心理服务。
中国儿童中心曾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报告里显示:
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针对全国9015名中小学生(主要年龄为10-14岁)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
这些数字触目惊心。每一个家长都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到底要怎么做呢?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在这方面消费,很多创业者都知道这是未被开掘的市场,可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心理咨询都还是一盘散沙,没有杀入市场。
“至今,中国业内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上还是一片空白。十年前大家不敢提我做过心理咨询,现在是以此为荣,我做成长保是顺势而为的。”成长保的创始人路小得说。
孩子的心理健康市场一直在被资本挑战,投资人都在问:你怎么知道家长有这个需求?市场到底有没有需求?太多投资人觉得心理咨询是非常好的项目,可是投入得却非常谨慎。因为大部分人投的项目没有消费,无法转化订单,没有立足之地。
成长保却打破了投资者的疑虑,活生生开辟出一条路来。“我们要做的不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
给用户一杯解渴的水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蛋糕,成长保有备而来。
在成长保之前,路小得已经在心理咨询教育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在上海她有一家专门培训心理咨询师的机构,有将近两千个心理咨询师,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儿童心理咨询。
“我现在很渴,想喝一杯水,你给我一杯水就好了。如果你现在给我一堆工具,从水的形成说起,让我自己从中提炼出水来再喝。我肯定是受不了的。”
路小得反复提到解决问题这四个字,不管是产品开发、商业模式,她始终认为立刻、马上为用户解决问题才是立足的根本。用户要水,我就给他一杯水。
成长保中的轻咨询这一栏目,就是直接给了用户一杯水。
只要打开成长保APP,输入问题,它就会为你自动匹配心理咨询师。不需要等待,你随时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可以直接和心理咨询师语音或者观看十几分钟的微课堂。你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解答弄明白一堆心理学知识,咨询师会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
给用户的除了可以真正解渴的水之外,成长保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随时、及时。父母随时可能在孩子身上发现问题,正如人们随时可能口渴。在这个时候,一个随时、及时的咨询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成长保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的服务,相当于有了一个随身的儿童心理专家。
目前,成长保已经有了近50万的用户,其中20万都已经成功转化为付费用户,转化率非常高。每天,成长保的活跃用户都在不断增加,每个月的增长都有200%以上。
信任是核心竞争力
心理咨询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信任,尤其是儿童心理咨询行业更是如此。
路小得说:“今天的衣食住行,比如美甲、打车等,其实你不需要特别信任他,他是A、B、C无所谓。但是当你找一个老师的时候,那不一样了,家长会反复考察寻找最值得信任的人来做。”
成长保建立信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让KOL的用户体验推荐,一种是专业的话语权。
用完美的客户体验抓住KOL。吸引住用户只是第一步,完美的用户体验才是最终抓住用户的绳子。为了有完美的用户体验,成长保做产品非常用心。为了做到24小时随时、及时的服务。成长保聚集了大约二十多名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在线服务,还有一千多经过认证的、兼职的心理咨询师。保证了只要有客户询问,立刻就能响应。
中图分类号:R39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8-0588-06
日本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是学习美国的经验,以后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渐进入专业化的培训。近年来,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中有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和强烈的呼声,就是心理学各个相关学会正在联合,倡导认定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基础资格”和“职业资格” [1]。到目前为止,日本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资格认证主要来源于各种学术团体。在日本与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相关的学会有近40个。不同的学会有自己的资格认证体系。但是最有影响的专业资格主要有:临床心理士,注册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士,大学心理咨询师,产业心理咨询师。
1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领域与机构
日本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日本就有专门针对神经症治疗的心理治疗森田疗法。但是普及意义上心理健康服务应该从战后50年代开始。1951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威廉逊到日本讲学,推动了日本高校的心理咨询发展,东京大学是第一家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大学。50年代中期,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导入产业心理咨询师制度,国际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也设立了产业心理咨询师岗位。产业心理咨询备受关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高度增长给社会大众带来了种种心理问题。如青少年中的欺侮、逃学、自杀,中年人的忧郁、酒精依赖、身心疾病等带来的危机,老年人的疏远感和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都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课题。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司法、社会福利、产业、社区等。教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从幼儿到大学生、研究生。文部科学省从1996年开始派遣学校咨询师到中小学去工作,派遣人数逐年增加[2]。日本的大学大多数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这样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机构,平均每个中心专职咨询师1.3人 [3]。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邀请咨询,扩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精神神经科、小儿科等都有心理治疗人员。医疗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从儿童到老人,从患者到家属,范围广泛,工作包括协助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测验及评估,开展个别和团体心理治疗。对于非精神疾患的病人,需要心理治疗的也很多,例如老年人的临终关怀、癌症病人的心理重建等。司法领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主要设在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少年院、保护观察所、监狱等机构中。福利领域很宽泛,包括从幼儿到老年的服务。社会福利领域有多种国家资格的专业人员,例如社会福祉士、精神保健士等。作为专业的心理服务,在福利机构有心理评估员、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士、心理治疗师。他们活跃在儿童咨询服务机构、身心残障人士服务机构、老年福利机构。产业心理咨询是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企业的保健管理室、员工咨询室、职业咨询所等领域活跃着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身影。
2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与管理
2.1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
在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培训还没有国家资格和标准。许多在医院、学校、企业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关工作的人员强烈企盼国家资格认证制度。2005年的国会上,提出了由国家认定临床心理士和医疗心理士的议案 [4]。目前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员的资格主要由各专业学术团体认证,比较有影响的专业资格有十种:临床心理士(1988年开始认证)、产业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注册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大学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学校咨询师(1989年开始认证)、学校心理士(2004年开始认证)、家庭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临床发展心理士、健康心理士、艺术治疗师。其中法人协会认定的临床心理士和日本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认定的产业心理咨询师影响最大[5]。
2.2临床心理士资格认证与管理
临床心理士是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最早、影响最大的专业资格。从1988年9月开始资格认证工作,目前日本已经有约17000人拥有临床心理士资格,也是唯一需要心理学硕士学位才能获得的资格。临床心理士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大学和研究生院的专业训练,而其他资格则主要通过各个协会或者学会的培训。临床心理士的申请条件是指定大学的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到2006年5月1日为止,日本全国一共有156所大学通过了指定审查。这156所大学具有较完善的临床心理士的教育和训练系统和设备。临床心理士的工作主要有能够选择和运用各种心理测验技术进行心理评估,学习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提供有效能的心理治疗[6]。临床心理士必须学习的知识包括:(1)心理测试(包括问卷法和投射法)。(2)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分析、荣格分析心理学、来访者中心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游戏疗法、心理剧、箱庭疗法、绘画•艺术疗法、催眠疗法、团体治疗)。(3)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家庭心理学)。(4)哲学•文化•宗教。(5)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机构是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该协会是由日本16家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治疗学会联合而成的。临床心理士资格申请和审查流程见图1[6]。
获得临床心理士认证后,每5年需要重新审查。在这5年期间,临床心理士必须获得15分以上才能重新更新资格。这15分中必须含有以下(1)和(2)中任何一个项目,并跨越3个不同的项目:(1)协会举办的临床心理士研修会和心理健康会议;(2)协会主办的全国大会,以及各个地区临床心理士会主办的培训;(3)协会承认的相关学会主办的活动;(4)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坊和培训;(5)协会承认的督导经历;(6)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及著作的出版。
2.3注册心理咨询师
认定心理咨询师即注册心理咨询师,是由成立于1967的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证的专业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有会员6000多人,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咨询学术组织。从1989年开始的资格认证已经有1000多人获得此项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定的注册咨询师每7年需要再次审查。这样的制度是为了促进获得专业资格认证的人继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提供有质量的服务。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注册咨询师资格认证申请及审查过程见图2[7]。
2.4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与管理
日本从1992年开始实行了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并得到劳动省的支持和劳动大臣认可。产业心理咨询师主要以个人服务为主,必要的时候需要担负预防的职责,承担起对一般员工进行教育训练的职责。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包含心理咨询各种技法在内的心理治疗能力,而且要开展各种预防、保护工作,还需要担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者和初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资格分为产业咨询师(初级)、资深产业咨询师(中级)、高级产业咨询师(高级)。对于产业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的人员,社团法人•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将给予登记并颁发合格证书,授予产业心理咨询师称号。产业心理咨询师认证的三级体系见图3[8]。产业咨询师考试(初级)内容见表1[9]。
2.5大学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和管理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成立于1955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1999年5月14日,在学会第18次大会上正式决定建立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又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02年建立了由学会认定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目的是确立学生咨询的专业性,被认定者的名单将送到全国各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长手中,从而使取得认证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在学校的咨询活动能够得到领导的推动和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会会员的专业水平,为大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服务和成长指导。
2000年6月文部省高等教育局出台的《关于充实大学生活的方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创建我们的大学》文件中,强调心理咨询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要使咨询师的资格专业化、专职化。也就是说,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为了推进学校内部的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资格认证制度。学会在关注其他心理学资格认证的同时,必须要建立起学会的特别资格认证。目前拥有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数100多人。其申请条件和流程见图4[10]。
取得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后每5年需要申请资格更新,即重新登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取得资格的5年间仍然是本协会成员。(2)在5年中3年以上的时间在学生咨询机构从事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的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援助工作。(3)取得资格的5年间,满足以下3条:①撰写与学生咨询有关的著作、论文、案例报告、翻译文章等取得2分以上的分数;②在本协会主办的大会上口头发言1次以上;③参加本学会主办的研修会、演讲会、研究会等30学时以上。如果从事督导工作5次以上算作20学时。
3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
在日本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人员培训主要有三条渠道,第一是大学和研究生院的职前培训,也称学历教育,主要包括毕业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第二是由学会及学术团体提供的在职专业培训,如由日本心理咨询学会等相关机构通过培训班、工作坊、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的培训;第三是由民间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提供的专业培训。下面介绍这三类培训的具体培训要求、课程设置。
3.1学历教育
日本现有大学中设有心理学科系的有106所,其中国立大学37所,公立大学4所,私立大学65所 [11];设有培养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学位的学校有98所。从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要求看,学历教育应该是主流。
3.1.1 临床心理学专业培训及特点
以名古屋大学为例来说明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2]。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部拥有8个专业,在全国国立大学中规模最大。精神发展临床科学专业是其中一个。从本科开始学生就要学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评、学习指导、态度形成•态度改变、生涯发展、意欲•动机形成、认知•思考、性格形成、人格变化等内容,并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以后期望成为临床心理士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就可以选修投射法基础、临床面谈法、临床案例研究法等课程,并进入研究生院心理发展科学专业。心理发展科学专业是文部科学省在1990年设置的学科,这个学科以人类的发展(幼儿、儿童、青年、成人、老年)为纵轴,空间的扩展(个人、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地域社会、跨文化)为横轴,培养心理临床的实践家,以及以临床为特长的学者。心理发展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1. 发展临床心理学特论(必修)、发展临床心理学研究演习Ⅰ、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注:在“特论”中主要学习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性研究,“演习”中主要通过案例研究学习,而在“实习”中则是自己一边接受督导,实际接待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2. 家庭发展临床学特论(必修)、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Ⅰ、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3. 生涯发展教育学特论、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演习Ⅰ、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实习。4. 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特论、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演习、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实习。
附属的临床教育设备:名古屋大学在1985年通过文部科学省的批准,继京都大学和九州大学之后,建立了日本第五个大学附属的“心理教育相谈室”。由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数十名成员构成的咨询室,不仅完成了对研究生的训练和培养,还每年向社会以及社区提供数百次的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并实行收费。研究生在这里持续地接受教授以及校外心理临床专家的督导,使得自己的技术逐渐熟练,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名古屋大学心理临床训练要求严格,通常开始的半年只能在单面镜下见习,给教授以及高年级学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然后再在教授的陪同下逐步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督导制度很完善,第一年督导由指导教授担任,第二年以后需要自己付费找学校指定的督导师,督导需要定期汇报督导情况给学校。每周都有一次案例研讨会,案例研讨会分3-4个会场,每个会场都有数名教授以及校外的督导师参加。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大多工作于精神病院、儿童咨询所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室。博士研究生虽然大多成为大学老师,走上学者的道路,但是他们都从事于研究和临床两方面的工作。
3.1.2咨询心理学专业培训特点
以筑波大学为例来说明咨询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3]。筑波大学人间学类(相当于学院)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心身障害学的三个专业。心理学专业又分为实验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言语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五个领域,由三十多名教授构成,进行教育、研究和临床实践。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概论、心理统计、心理统计实习、心理学研究法、毕业论文等等。如果希望以后从事心理临床的学生还需要选修心理诊断、心理疗法、咨询心理学、性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演习、咨询心理学演习、临床心理学实习和临床心理学特论等科目。
进入研究生院以后,硕士研究生的主要课程是学校心理咨询、教育咨询、临床心理学特讲、演习、学生指导论、学生理解等。此外,临床心理学实习和督导将占去研究生们的大部分时间。筑波大学拥有附属心理相谈室,对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从1992年开始收费。研究生将在这里一边接受教授的督导,一边完成他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临床训练。
在筑波大学,心理临床训练分成4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单面镜下见约半年,给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第二阶段,在教授的陪同下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第三阶段,自己一个人能够进行咨询,每做完一个咨询就要报告给督导。第四阶段,可以陪同下级生作咨询,并给与指导。每周有一次案例研讨会,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保护观察所,儿童相谈所,教育相谈所,还有企业的心理咨询中心以及人事部等等。
3.2 在职培训(包括学术机构的培训和民办机构的培训)
3.2.1 民间培训机构
在日本有一些注册的心理咨询培训机构,例如财团法人关西心理咨询中心就设有专门的咨询师培训系统。他们在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长年从事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培训。
3.2.2 学术团体培训
3.2.2.1 日本心理临床学会对临床心理士的培训
获得临床心理士资格以后的持续教育,主要由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日本临床心理士会以及各个地区的临床心理士会主办多种培训来完成以外,每年定期召开的日本心理临床学会也作出很大的贡献。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会员数,截止到2007年10月31日是20,778人,远远超过日本心理学会的会员总数,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学术组织。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专业人员培训主要通过工作坊,案例报告•公开督导方面。工作坊的内容全面,有适合初学者的,也有适合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的各种需求的。而每一个案例报告•公开督导计时一个半小时。报告者有经验浅的咨询师,也有从事心理临床二三十年的老前辈。由于心理咨询和临床的特殊性,从案例报告和督导中学到的知识、技巧和积累的经验是最重要的。
3.2.2.2日本学生相谈学会大学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也就是大学心理咨询学会,作为大学心理咨询师认证基础,专门制定培训的内容。按照认定规则,《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涉及学生咨询总论、咨询的理论与学习、案例评估、大学生诸问题、大学教育与学生咨询、调查研究6个领域,通过学会主办的培训班、讲演会、研究会等形式,确立大学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所涉及的必要内容 [14]。
3.2.2.3 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①除了进行心理测验、心理治疗等工作外,还需要从事与相关人员的联系、环境的调整、善用社会资源等工作。②必须对系统内的咨询师和同行咨询师以及管理监督者进行咨询、建议和指导。③必须开展为了维护员工心理健康而组织的、由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共同参加的教育活动。④必须对下一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进行支持和指导。⑤需要把握不同职场劳动管理的特色,根据职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训练,并且具备为了解员工的需求进行调查的能力。⑥实施根据劳动安全卫生法第70条第二项规定的“建设快乐的职场”的要求,把尊重个性作为根本原则。劳动者的个性形成除了受到性别、年龄、体力、技能、生理机能的影响,也受到心理机能的影响。此外,为了建设快乐的职场,做到快乐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和不同职种之间的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产业心理咨询师(初级)培训总学时169小时,分成三部分:理论学习48小时(必修的科目共四门,其中产业心理咨询概论18小时,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法12小时,人格理论9小时,职场心理健康9小时);心理咨询实用技巧训练81小时;小论文和对话分析等40小时。中级产业心理咨询师除了对人生、职场的学问、经验有自身独到的见解,在具备必要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法的基础上,还应当了解包含心理健康内容的劳动管理、劳动法的知识,企业、组织和其中人员的产业心理学知识,人际关系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15]。
4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趋势
日本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其社会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要在全国1万所初中配备专职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厚生劳动省也提出5年中培养5万名职业咨询顾问的政策[16]。同时,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正在为推进育儿心理咨询师的发展合作。但是总体来看,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具有良好信誉,专业服务水准高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可能采取短平快的培养方式,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专业训练。近年来,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发展迅速,培养专业人员的大学和研究生院不断增加,但是师资跟不上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正是目前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界正在探索之中的议题。
参考文献
[1]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6.
[2]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56.
[3] 大利,林昭仁,三川孝子,等.2003年度学生相にする.学生相研究, 24(3):269-304.
[4]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7.
[5]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ナツメ社,2004:202-223.
[6] 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临床心理士になるために.诚信书房,1988.
[7]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0.
[8]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1.
[9] 日本的产业カウンセラ.社团法人日本产业协会,2005:67.
[10]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2.
[11] 松原达哉.日本の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心理法のと状.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主题报告,2006.
[12] 田治.名古屋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10.
[13] 佐々木雄二.筑波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25.
[14]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3.
[15] 日本的产业カウンセラ.社团法人日本产业协会,2005:33.
1.1职业人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职业教育既具有教育的属性,又具有职业的属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成为优秀的员工。职业教育主要不是为了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以及能够胜任岗位的相应素质。中职毕业生大多要进入企业,成为最基层的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是立足于工作岗位的教育。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入学的是从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分流出来的学生,而培养的则是要进入企业的员工。因此,能否胜任企业岗位的要求,就成了职业教育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
1.2为什么要加一个“准”字———准职业人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就是职业人,他既应当具备职业所需的技能,又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但是,学校培养的环境毕竟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我们的毕业生只有在企业的环境中得到实践的锻炼,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合格的职业人。应该说,职业教育只能无限接近企业的人才要求。因此,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准职业人”,还不是“职业人”。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也就是说,准职业人是学生向职业人发展的过渡状态,接近职业人的程度越大越好。我们培养的准职业人,虽然还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还不能马上为企业创造非常大的价值,还不是真正的职业人,但由于已经初步具备了职业人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所以他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能够迅速从准职业人成长为真正的职业人。
1.3准职业人是德育工作的主线,也是教育教学的核心
既然准职业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那么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因此,准职业人最重要的是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及相应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由学院的教学和实训部门来完成,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由德育工作来实现。因此,培养准职业人既是教学的核心,也是德育的主线。而且,考虑到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职业素质往往比职业技能更为重要。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表示,他们并不期待刚刚毕业的学生能够具备多么高的技能,而是更看重职业素质。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因为,技能是可以培养的。素质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学院非常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2“准职业人”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实施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是自我成长与素质教育养成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自我成长是准职业人职业素质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德育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靠学生自身的内化来完成,完全依靠学校教育而忽视学生自身的成长潜能不可能实现学生的真正转变。但是,缺乏学校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仅仅依靠学生的自我成长也不可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需要教育者来引导、来约束。否则,就会走向偏差。素质教育养成是实现自我成长的保障。二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2.1将职业教育引入德育课堂
职业生涯设计明确了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的关键。为了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工作,我校自己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创新特色的职业指导课程,通过在不同年级逐层深入地开展纪律、法律、心理、安全常识、企业文化、就业观念、团队协作、管理能力、职业理想等多个方面专题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丰富了知识结构,明确了学习目标,形成了初步的职业理想。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大量采用了案例教学,这样更有说服力,我们的案例来源于毕业生反馈、住外地企业办事处提供、实际企业调研、校园案例收集等多个方面。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以随时适应企业的需要。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了及时反馈优秀毕业生的信息,我们建立了班主任跟踪毕业生信息反馈制,我们的班主任通过电话、网络、家访等方式,不断与学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已经毕业的学生也经常会有技术问题攻关要寻求老师给予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人际关系问题,上下级关系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老师解决,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学生一天入校,教育服务终生”。通过大量优秀毕业生信息的收集,我们印制出版了一本《优秀毕业生事迹》校园读本,现已成为学生热读的教育读本之一。
2.2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加强了学院心理咨询室的软硬件建设,按照专业标准布置了个体心理咨询室一间,团体辅导放松室一间,进一步面向广中职生开展多种类型的心理咨询服务。我们制订了中心工作职责、中心心理咨询人员工作守则、中心来访者须知等制度,制作了中心来访者登记表、兼职教师情况登记表、中心工作人员值班表,建立全校各院系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发展委员的档案、来访者个体咨询档案等。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如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为广中职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咨询结束后,我们及时地整理案例,收集了一批有价值的一手心理资料,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了解我校学生心理的特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据此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学生咨询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发展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1)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是跟宿舍的关系,跟班级的关系,跟老师、辅导员的关系以及和异性的关系。中职生自我意识高度膨胀,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在交往中,如果只考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就会造成关系紧张,心理焦虑。(2)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强,对专业没兴趣;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尽管很刻苦,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焦虑;(3)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年级时目标定位不明确,进入三年级目标选择冲突;(4)中职生正处于性意识萌发状态,对爱情已经有了基本的需求,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相对高中来说不是很紧张,这种意识便在一定条件下有所发展,每个人都渴望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并且受社会的影响及第一次离家后的空虚,为了找一种心理寄托所以校园内到处都可以见到一对对情侣。当然我们不完全否认中职生的爱情一定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但是处于求学阶段的中职生对爱情、婚姻的认知不是很完整,所以由爱情引起的麻烦也是接踵而至,也很难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