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热食品安全

自热食品安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热食品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热食品安全范文第1篇

导语疑问一:保鲜膜是否有害?

【回应】在标准范围内生产、使用保鲜膜是安全的;PVC保鲜膜不能包装油脂类食品

记者发现,人们对保鲜膜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保鲜膜中添加的增塑剂成分如DEHA(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等,认为这些物质可致人性早熟、不孕不育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保鲜膜主要有聚乙烯自粘保鲜膜(PE保鲜膜)、聚氯乙烯自粘保鲜膜(PVC保鲜膜)、聚偏二氯乙烯自粘保鲜膜(PVDC保鲜膜)三类。可塑性为:PE>PVDC>PVC,为了达到同一可塑水平,三种膜所需增塑剂的剂量为PVC>PVDC>PE。也就是说,PVC保鲜膜需添加较多的增塑剂。

“PVC保鲜膜不能接触油脂食品,不能高温使用。”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主任赵梓年说,“选用符合要求的食品级PE树脂,无须添加增塑剂,吹膜厂商就可按照正常工艺生产PE保鲜膜,因此无须担心其中含有DEHA、DEHP等。PVDC保鲜膜也类似。因此,保鲜膜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PVC保鲜膜上。”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李霞也表示,PVC加工过程中必须添加一些增塑剂以增加膜的韧性,随着时间推移及一定的环境因素会迁出。危害的关键在于迁出量与转入食品中的量。一般来说,食品加热、接触油脂会导致增塑剂迁移量更高。

朱毅说,增塑剂种类多样,不同种类毒性不同。例如,DEHA毒性很低,而DEHP在动物实验中,相对较低剂量时(60—195mg/kg/d)就显示出轻微脏器系数改变和潜在致癌影响等。正因为此,《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二者有不同规定:DEHA特定迁移量不得超过18mg/kg;DEHP特定迁移量不得超过1.5mg/kg,DEHP仅能够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材料且不得用于婴儿食品用材料中。因此,只要按照国家标准来生产,按照商家提示来使用,保鲜膜产品一般都是安全的。

疑问二:消费者如何鉴别?

【回应】可通过标识、手感等区分;尽量购买正规品牌的PE和PVDC产品

保鲜膜种类多样,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

赵梓年建议,使用保鲜膜应该看清材质和标示,以PE和PVDC为首选。PE无毒、化学性质稳定,适宜蔬菜、水果和肉食的冷藏保鲜、冷冻,但不能加热。PVDC保鲜膜兼具优异的阻氧、阻气味和阻湿性能,耐热温度较高,还可用于微波炉加热。但PVDC保鲜膜的价格比PE要高许多,销量并不大。目前超市销售的PVDC保鲜膜多为日本进口。一般家庭中使用PE保鲜膜就可以了。

对于PE与PVC膜的区分,朱毅介绍说,注意看标识,如材质标示、使用方法等。其次凭手感,聚乙烯(PE)保鲜膜一般黏性和透明度较差,用手搓揉以后容易打开;聚氯乙烯(PVC)保鲜膜用手搓揉以后不好展开,容易粘在手上。

刘霞表示,目前,在果蔬保鲜市场使用的各种保鲜膜以PE保鲜膜为主;一些熟食食品主要使用PVDC保鲜膜,市场常见各种食品包装膜很多为复合保鲜膜,如牛奶包装袋大多由3—4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在果蔬保鲜中,目前只有蒜薹在冷库保鲜阶段主要用PVC膜,因为这种膜透气、透温性好,更适于蒜薹保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认为,保鲜膜使用环节的不规范值得警惕。在超市,常常使用保鲜膜包装肉馅、酱猪蹄、炸小黄鱼等油脂类食品,消费者难以辨别是否使用了成本相对低的PVC保鲜膜。

钟凯同时表示,消费者从正规卖场购买正规品牌的保鲜膜产品,遵照使用说明可以安全、放心使用。

疑问三:保鲜膜如何保鲜?

【回应】不是所有食物都适合用保鲜膜,切开的西瓜、肉类等最好不用;PE、PVC膜不宜加热

朱毅称,并不是所有食物都适合用保鲜膜,水分较大的水果和蔬菜比较适合用保鲜膜,而熟食、热食、含油脂的食物,特别是肉类,最好不要用保鲜膜包装贮藏。“高脂肪食物将吸收更多的增塑剂,在室温中的吸收比冷藏时更多。”

赵梓年认为,有些水果像香蕉、苹果能释放一些乙烯类物质,包上保鲜膜能够达到催熟的效果。比如将涩柿子与成熟的苹果、梨或猕猴桃等水果混装在塑料袋内,成熟果实释放的乙烯等气体能促进柿子的酶活性及呼吸作用,经5—7天可脱涩。但对于生鲜肉类和熟食保鲜来说,起关键作用的是温度,保鲜膜作用有限。切开的西瓜覆盖保鲜膜放置冰箱冷藏,切口滋生的细菌数量比不覆盖保鲜膜直接冷藏的还多,维持新鲜期的话,不使用保鲜膜效果会更好。叶类菜不适合用保鲜膜长期包裹,因为其中水分蒸发不出去更容易腐烂。

自热食品安全范文第2篇

这次“塑化剂”风波似乎给我们提了个醒,让我们沉下心看看身边还有多少有“毒”的塑料,正在影响我们的食品安全。

塑料袋装热食品有隐患

随着餐饮业经营模式的发展与丰富,小吃以便宜、方便、快捷、风味独特等特点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在小吃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超薄”塑料袋的滥用。

小吃摊店塑料袋欠安全

在路边摊买早点,油条、油饼、肉包子或豆腐脑用透明塑料袋装,用塑料袋套在碗上吃小吃,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处小吃摊点后发现,使用塑料袋装食品、套碗的大多数都是一些小的饭馆或者路边小吃摊,大的餐馆多使用的是消毒餐具,外带食品也有使用塑料袋的现象。

1月13日早晨,记者在北京石景山3个早餐点时看到,在摊点前挂着几摞没有任何标志信息的薄塑料袋。记者在一个买鸡蛋灌饼的早餐点看到,摊主将一个个刚刚做好的鸡蛋饼用塑料袋一装,便交给了顾客。由于食物温度很高,塑料袋在与鸡蛋饼“亲密接触”的瞬间迅速收缩。

在地铁附近的一家小吃店内,服务员端上的汤面还散发着热气,碗上大都套有塑料袋。店主表示,“顾客一多就来不及洗,这样省了不少工夫。”

记者发现,这几种使用塑料袋的方式在小吃摊上很普遍。不少消费者表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食物包装,看见小吃摊这样用塑料袋感觉比直接用碗卫生方便,“不用再担心他们的碗刷不干净了。”

记者注意到,不管是小吃店还是路边小摊,套碗的塑料袋都很薄,且没有生产厂家标识。一家小吃店店主说,店里的塑料袋都是小贩上门推销的,批发每个只要2分钱,“在哪生产的就不清楚了。”

而在石景山一家大型的连锁超市内的主食专柜处,记者看到正在出售的馒头、花卷、包子、面条、烧饼等都事先用塑料袋装好。这里的塑料袋信息比较完整,标着醒目的“QS”和“食品专用袋”、“食品用”的字样,还印有警示语。

“超薄”塑料袋紧俏

在北京新发地、岳各庄等批发市场,一些专门销售塑料袋的摊主表示,在他们的买卖中,生意最好的就是卖无厂名的薄塑料袋。“因为便宜,小吃摊摊主来批发的很多。”

在新发地批发市场,记者注意到,卖包装的摊位里大都在销售这种薄塑料袋,因为市场管得严,一些摊主并没有把超薄塑料袋摆在外面。

“您想要多少?我儿这存货不多,如果您要,我可以调货过来,很快的,并且您买越多价格越便宜。”一摊主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能销售出上千个超薄塑料袋,平时批发都在两分钱左右。

专家:部分塑料含超标致癌物

对于“超薄”塑料袋的滥用,有关专家表示,如果使用不合格的塑料袋装食品,温度超过50摄氏度,塑料袋的有毒成分就会溶入食物中。人长期食用这样的食物,神经系统等很多部位都会受到毒害。

据了解,市场上流传着不少劣质有毒食品包装塑料袋,是用廉价的聚氯乙烯做的,加工成薄膜时需加入大量的增塑剂和稳定剂,大部分物质是有毒的,所以这种塑料多应用于制作塑料雨衣、塑料鞋等,一般不做食品包装。

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执法科一位负责人说,目前市场上有些再生塑料含有严重超标的致癌物。厚度在0.025毫米以下的超薄塑料袋是禁止装食品的。如果用有毒袋盛装含油、含酒精类食品及温度超过50摄氏度的食品,袋中的铅就会溶入食品,长期使用,人体摄入的毒素就会增多。将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长期使用无异于慢性食物中毒。

而国外的动物研究结果表明,增塑剂可导致动物存活率降低、体重减轻、肝肾功能下降、血液中红细胞减少,具有突变性和致癌性。

尤其是当热的食物放进塑料袋时,或者其用来盛装含有油类、酸类、酒精类等食品时(如食品中加入的佐料等),这些有毒的物质又容易被食品中的油或水“抽提”出来,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消费者应改变消费习惯

有关部门表示,由于消费者吃早餐已经习惯使用这种方式,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标准,因此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个消费需求,只能打击源头。据北京市工商局市场处相关人员介绍,自2000年以来,有关部门一直在联合查处不合格塑料袋,但在餐饮行业,塑料袋是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服务,目前还没有相关标准和明确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作为依据,工商局难以对经营者进行规范。“这些塑料袋可以用来装其他物品,批发商也属于合法经营,消费者又习惯使用,因此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个消费需求。”目前,只有用宣传的方式来引导经营者使用卫生袋来包装食品,让消费者注意不卫生袋对身体的害处。

【相关链接】

如何鉴别塑料袋

1.用水检测法:把塑料袋放入水中,无毒塑料袋放入水中后,可浮出水面;有毒塑料袋是不上浮的;

2.手触检测法:无毒的塑料袋呈乳白色或无色透明,手摸时有感,表面似有蜡;有毒的塑料袋颜色浑浊或呈淡黄色,手感发黏;

相关期刊更多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低温与超导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自动化与仪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