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文第1篇

合肥市滨湖医院手足骨科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 要】目的:探究对实施四肢骨折手术后,出现肢体肿胀情况的病人,予以相应的康复护理服务,其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3 年5 月-2015 年3 月来本院接受四肢骨折术并出现术后肢体肿胀的70 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5 例,对比组病人给予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研究组病人给予康复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病人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给予康复护理服务后,其在消肿时间方面,其均值为(3.6±1.5)d,在肢体肿胀具体恢复情况方面,有32 例病人恢复正常,其恢复正常率高达91.43%;对比组病人给予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后,其在消肿时间方面,其均值为(7.5±3.6) d,在肢体肿胀具体恢复情况方面,有19 例病人恢复正常,其恢复正常率达到54.29%。在以上方面研究组病人都要明显好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实施四肢骨折手术后,出现肢体肿胀情况的病人,予以相应的康复护理服务,具有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能极大的缩短病人康复时间,提升其恢复正常概率,同时还有助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该法在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中,有着积极推广价值。

关键词 四肢骨折;肢体肿胀;康复护理

下文将选取2013 年5 月~2015 年3 月来本院接受四肢骨折术并出现术后肢体肿胀的70 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实施四肢骨折手术后,出现肢体肿胀情况的病人,予以相应的康复护理服务,其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 年5 月~2015 年3 月来本院接受四肢骨折术并出现术后肢体肿胀的70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5 例。研究组中,男22 例,女13 例,年龄从20~70 岁不等,平均年龄(43.5 士5.7) 岁;对比组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龄从21~71 岁不等,平均年龄(43.8 士5.9) 岁。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病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病人给予康复护理服务,其主要内容及方法如下:一是术前宣教。护理人员可以告知病人关于肢体肿胀及四肢骨折手术的相关知识,让病人了解肢体肿胀引发的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关症状等,让病人有个心理准备,同时也有利于在四肢骨折手术后,做好肢体肿胀的防范工作,如正确包扎伤口等;二是手术切口护理。手术后,在对病人进行包扎前,应在其手术部位垫一块棉垫,然后再进行加压包扎,防止创口与绷带直接接触。伤口要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回流以减轻肢体肿胀;三是疼痛护理。由于手术等原因,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要及时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其疼痛情况,找出疼痛来源,对其疼痛进行分级,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合理使用镇痛药;四是指导功能锻炼。在病人术后一天,护理人员根据手术情况可指导其在床上进行适量锻炼,如肌肉收缩锻炼、各关节的主动或者被动活动等,根据病人病情恢复情况,指导其下床活动,以保持血液循环的通畅,以降低肿胀发生概率。同时在指导病人功能锻炼的同时,要结合病人的肢体恢复状况,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1]。

2 结果

研究组病人给予康复护理服务后,其在消肿时间方面,其均值为(3.6 士1.5)d,在肢体肿胀具体恢复情况方面,有32 例(91.43%)病人恢复正常,有2 例(5.71%)病人恢复为I 级,有1 例(2.86%)病人恢复为II 级,其恢复正常率高达91.43%;对比组病人给予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后,其在消肿时间方面,其均值为(7.5 士3.6)d,在肢体肿胀具体恢复情况方面,有19 例(54.29%)病人恢复正常,有6 例(17.14%)病人恢复为I 级,有6 例(17.14%)病人恢复为II 级, 有4 例(11.43%) 病人恢复为III 级,其恢复正常率达到54.29%、在以上方面研究组病人都要明显好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过多次临床实验研究发现,给予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病人相应的康复护理服务,具有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能极大的缩短病人康复时间,提升其恢复正常概率,同时还有助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该护理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骨科病人 康复护理 意义 策略

康复医学的兴起是医学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标志,而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多,给康复医学带来了契机和新的要求。康复护理就是护理功能向健康保健服务方向的发展,是和医学模式、疾病谱的改变、社会发展进步及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骨科病人的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密切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专业人员而对骨科病人所实施的护理技术。本文针对骨科病人实施康复护理现状及意义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以促进康复护理的健康发展。

1 康复护理在骨科病房的现状

1.1 康复护理专业教育明显滞后

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康复医学课程,并开办了康复医师培训班,使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正朝着良性轨道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临床护理人员主要是来源于中专卫校或护士学校的护理专业,而目前我国从事康复医学工作的康复护理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临床科室转岗而来,大都未经过岗前康复基本知识的培训,也未曾系统学习过康复专业知识;在职护士也没有机会接受康复知识教育,对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匮乏,使得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以以前所学到的临床护理模式开展工作,从而影响到康复护理的良性发展。

1.2 护理人员缺乏康复护理意识

由于历史的原因,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其发展在各地亦极不平衡,对康复的内涵也缺乏正确的理解,对于康复护理的知识更无从谈起,加之护理专业教育又没有设置相应的康复护理课程,使得在职护理人员对康复的认识不足。其次是由于受既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影响,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常常忽视患者的功能问题,其任务仍只是简单地完成各种治疗医嘱,执行打针、发药、测体温及测量血压等简单的操作,而以功能维护与促进为中心的康复护理在这种模式中难以实现。这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康复护理的内涵,缺乏应有的康复护理意识,给康复护理工作的实施和推广带来不利因素,影响了康复护理事业的正常发展。

2 在骨科实施康复护理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使护士及时充分了解病情,有效地避免护患矛盾,护士在工作中只有不断把握好各种不同的沟通契机掌握沟通技巧,才能真正让护理成为科学和艺术。

2.1 有助于受伤心理恢复

随着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目前意外骨折病人呈上升趋势,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心理障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伤残者常有“心里不快”的影响,如“欲想不能”、“欲速不达”、“理想破灭”的心理,突然的创伤、意外事故的发生,造成了终生的残疾,后天的肢体残疾造成了一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悲观厌世的心理,易产生不安、焦虑、抑郁、轻生的念头,护士要经常关心并帮助他们。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使患者变悲观失望为主观努力,勇敢地面对现实,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2. 2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积极的康复护理是达到病人康复目标的保证,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康复护理是一切疗法的延续,这就要求康复护理人员除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应与医生密切配合,做好康复护理的治疗、评定,积极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康复护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康复工作中的作用,协调好患者的内部因素 (生理状态、情绪、现实理解力等) 和外部因素 (康复治疗、生活环境、家属支持等) 的关系,扮演好

照顾者、健康教育者、督促继续康复治疗的执行者、患者与家属的咨询者等重要角色,推进康复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3 能让病人更快重返社会

骨科病人,尤其是因工伤、交通事故致残的骨科病人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卫生经济负担,病残者要求尽可能扩大活动范围和生活能力,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因而,护理要结合社会进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要,对病人实施康复护理,重建病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平等的资格重返社会。因此,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很有必要,使病人能面对现实、振作精神,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以良好的姿态回归到社会中去。

3 对骨科病人实施康复护理的针对性策略

3.1 理论指导策略

3.1.1 更新观念

首先要加大康复护理宣传。转变观念是实施康复护理的前提,不仅护理人员要更新观念,从单纯的治疗护理延伸到预防、康复和保健综合型护理,而且护理人员要强化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护理意识,让他们懂得康复护理是一项经济的康复途径,以调动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素质。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德才兼备的康复专业人才,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康复人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包括康复医学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新进展、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派护理业务骨干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参观培训,以提高自身的康复护理水平。

3.1.2 知识宣教

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康复护理培训。因为康复科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从其他临床科室转岗而来,对康复基础理论知识匮乏。因此可以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的培训,让她们尽快掌握相关的康复医学基本知识和康复护理技术,以便在工作中能尽快开展康复护理工作。同时,还可以利用墙报、黑板报、科普读物向社会宣传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工作规律、特点、技术和方法,让人们知道康复这一科别,明白其必要性和实用性,使康复医学、康复护理深入人心。

3. 1.3 规范操作标准

主要指护理内容与行为。统一规范各项康复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建立健全完善的康复护理评定系统,熟练掌握各种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加强康复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努力学习康复护理新技术,建立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案,做到每一康复护理技术都必须有循证医学依据,每一种功能障碍均有一套康复护理方案。在康复护理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各项康复护理常规。

3.2 具体实践策略

3.2.1 心理护理

经常对病人进行有关康复知识的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估自己的伤残程度,消除或减轻心理障碍,打消顾虑,增加康复信心,树立实事求是的生活目标。 对在功能锻炼中病人的每一细微的进步成绩都给予及时肯定,使病人对护理工作表示信任,为以后的锻炼打下基础。

3.2. 2 做好病人亲属的指导

骨科病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心理负担重,亲人的陪伴与支持对病人非常重要。护士在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病人亲属的心理指导,鼓励他们多关心体贴病人,满足其需要,介绍同类病人康复的经验。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时,亲属可以起到积极参与、督促、协助的作用,有利于病人在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3.2.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在早期和恢复期肢体运动基础上锻炼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这是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主要方法,以上肢练习为例,首先学习用手提物、放下,练习各种捏握方法,在学好抓握的基础上练习自己洗脸、刷牙、进食等,随着训练的加强和病人体质的恢复,使病人获得了归属和感情上满足以及生活自理的成就感。

结束语

实践证明,自从开展康复护理工作以来,护理人员树立起了崭新的职业形象,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称赞和社会的好评,医院的信誉也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康复护理已在各国普遍开展,如日本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一切由护士承担。其护理以心理、社会及生活护理、健康宣教为主。但我国目前的护理仍未摆脱以疾病为主的护理模式。因此,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康复护理将是21 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忠平,梨敏. 成年正畸患者的心理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刘春荣,谢发连. 骨科病人的心理康复护理[J] . 福建医药杂志.2006.6

[3]孙爱芹,毛秋云. 护理病房在提高护士长业务水平中的作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06.9.

[4]王月,宋娟. 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责任[J] .中国医院管理.2004.8.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护理康复路径;结肠癌;康复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41-02

临床护理路径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现已经被确定为一种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强调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疾病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结肠癌占了10%到15%比例。对于结肠癌手术患者而言,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手术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 概念介绍

1.1 结肠癌的概述 所谓结肠癌,指的是人体结肠粘膜的上皮在环境或者是遗传因素等各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结肠粘膜上皮发生恶性病变的一种疾病,结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的范畴。结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与结肠癌的症状和时期有关,早期结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腹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早期的结肠癌症状从间歇性转变为持续性。随着病情的加重,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出现腹部包块,肠梗阻等,同时由于结肠癌的肿瘤溃烂、失血以及毒素的吸收,会导致患者出现低热、乏力、浮肿等各种中毒症状。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化疗和放疗等辅助治疗[1]。

1.2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述 所谓临床护理路径(CNP),指的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的一种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综合性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最早出现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并在实践中被美国确定为是一种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这种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护理内容和任务包括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接诊时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症状等进行诊断、检查、配药、治疗、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的指导、活动指导等健康教育宣传、出院计划等。医院根据这些工作和服务内容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何时进行何项检查、治疗以及护理等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记录[2]。

2 在结肠癌手术中实施护理康复路径

2.1 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 文章结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实施的护理康复路径对患者康复效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结合结肠癌手术患者的情况对护理康复路径进行设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在本院进行手术的结肠癌患者的具体情况按照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等层次和小组成员成立专门的护理康复路径研究小组。然后根据本院实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手术诊疗和护理的特点以及其具体的情况等,对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工作内容、工作步骤等进行设计。本次研究中,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结肠癌手术患者的饮食、休息、活动、检查、治疗、用药、康复护理效果等[3]。

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为了探究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护理康复效果,本院选取一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常规康复护理作比较。实施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就由责任护士对其专用的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患者对自身在住院期间的一个过程有一个总体上的了解,然后由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手术后的康复锻炼和基本日常生活自理功能的恢复锻炼,通过鼓励和引用其他案例等,鼓励患者按照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计划执行康复锻炼。然后再由护士根据患者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

在结肠癌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过程中,在护理内容方面,要注意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心理护理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病情的信心,饮食护理和护理等是预防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出现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相关功能和自理能力锻炼的康复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患者进行康复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要避免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以及不良的反应等。

2.3 护理康复路径对结肠癌手术患者康复影响 本院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临床护理康复路径能够有效提高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根据对照组进行的手术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采用临床护理康复路径有效的降低了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出现。本组患者对结肠癌疾病以及结肠癌手术后的护理知识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促进了患者手术伤口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采用护理康复路径对结肠癌手术患者进行全程服务,有效缩短了结肠癌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康复期间的住院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的费用负担[4]。

3 临床护理路径的总结

总之,临床护理康复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护理服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本院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它为医院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促进了医院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说,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3.1 对患者而言 对于患者而言,从本院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结果可以发现,一方面,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的出现,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促进了患者手术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复,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另一方面,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过程中,通过护士对临床护理路径的介绍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的提高了自我康复管理。

3.2 对医院而言 对于医院而言,首先从医务人员出发,能够有效拓宽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护理服务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护理质量,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率。从医院来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转变医院的护理观念,增强医院的服务意识。通过全过程的高效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和医院的满意度。同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规范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5]。

参考文献

[1] 胡红飞,卓亚娟,焦碧英,应瑛.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1,12(02):23-25.

[2] 杨九菊,郝兰婕,张翠玲,王秀芬,赵捧欣,康艳凤.胸科患者患侧肢体加强康复操锻炼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09,19(09):12-13.

[3] 孟秀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12(15):29-31.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慢性软组织; 疼痛评估; 康复护理; 体会

doi:10.14033/ki.cfmr.2017.7.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73-03

慢性组织损伤是临床多发病,常见部位有四肢、腰背部、颈部、肩部等,如网球肘、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变等[1]。由于该疾病属于慢性损伤,病程较长,恢复较慢,经济花费较大,因此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家庭等都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慢性软组织损伤进行合理疼痛评估及康复护理有助于病变的恢复[2]。为了进一步探究总结临床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评估与康复护理体会,本文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21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216例,其中男109例,女107例,年龄28~75岁,平均(46.85±11.56)岁,病程2个月~23年,平均(5.6±3.4)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发病原因、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诊断;(2)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史的患者;(2)排除具有重心、脑、肺、肝、肾等严重原发病的患者;(3)排除处于哺乳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与常规护理,及时观察病情,并予以针对性解决。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估与康复护理,主要有以下方面:(1)心理护理。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主观感受,长时间不愈或反复发作,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抑郁情绪,影响治疗的配合度和临床疗效[3]。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开始,就对患者详细讲解发病原因、治疗方案及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等,讲解好的心理状态及积极配合治疗的必要性,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2)疼痛护理。指导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疼痛,如看电视、读书、聊天、听音乐等,也可以通过调整自我状态,放松心情,调整呼吸等缓解疼痛。指导患者正确应用止痛药,按医嘱服用,不宜自行加减应用。(3)生活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适时更换,避免长时间对局部压迫,适当运动,对不同慢性软组织损伤给予不同的活动指导,增加功能的恢复,避免肌肉废而不用,出现萎缩,但运动量不易过大,避免造成新的损伤[4]。生活中戒烟酒、辛辣刺激的食物、保证个人卫生等,加快病情的恢复。(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疼痛程度、精神状态、病情变化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积极协助处理。(5)治疗后护理指导。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医护人员需向患者讲解清楚相关的生活、运动、工作的注意事项,并定时回访,了解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疼痛评估:对所有的研究患者在护理前、护理后2、4、6、8周等时间点应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疼痛程度用数字0~10表示,每个数字都表示着不同的疼痛度,数值越高,表示疼痛的越厉害,0表示不痛,≤3表示轻度疼痛,4~7表示重度疼痛,数字10表示疼痛最剧烈[5]。疗效评估:患者在护理后疗效评价可分为无效、有效、显效三种情况,无效是指患者的疼痛缓解不明显,仍>7分;有效是指患者的疼痛有所缓解,但仍在4~7分;显效是指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3分[6]。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前及护理后2、4周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8周,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疗效比较

在接受康复护理后8周,对患者康复护理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软组织损伤通常是由急性软组织损伤或慢性劳损迁延不愈发展而致,由于局部组织的渗出、充血、黏连、肥厚等,导致受损部位出现细胞变性、代谢障碍、挛缩、钙化等变化,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局部肿胀,皮下常可触及结节或条索状物[7]。由于该疾病属于慢性损伤,病程较长,恢复较慢,经济花费较大,因此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家庭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工程的细致分化,流水线模式的应用,慢性软组织损伤与劳动强度高、重复、长期性的特点相关性较大,长期高强度的重复某一工作姿势,使某一部位负担较重,而导致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发生[8]。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常见部位有四肢、腰背部、颈部、肩部等,如网球肘、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变等。慢性软组织损伤是导致慢性疼痛的常见病因,对该疾病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完善的康复护理,对该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显示,在护理后6、8周,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康小可,李慧清.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评估与康复护理[J].新疆中医药,2015,33(2):39-40.

[2]谢贻丽,邹学敏,罗平,等.不同中药外敷方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痛证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23):2876-2878.

[3]徐城,刘丹彦.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疗效及远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248-1252.

[4]徐城,刘丹彦.低强度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35(7):815-818.

[5] O'Hagan F T,Coutu M F,Baril R,et al.A case of mistaken identity?The role of injury representations in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J].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13,35(18):1552-1563.

[6]侯m香,宋艳君.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7):364-365.

[7] Pietil? H E,Fahlstr?m M,Nordstr?m A.The effects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m assessment and a rehabilitation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3,92(1):77-83.

康复护理服务总结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160-03

面瘫老年患者[1]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眼口歪斜、面部肌肉活动灵活性差,同时容易出现心情焦虑等心理问题。面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面部神经受到刺激后面部基本功能丧失,不仅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增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该院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调查研究收集的病例均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面瘫老年患者,共136例,年龄49~73岁,平均(54.2±2.5)岁,其中120例为突发性患者,128例属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0例患者静态时出现眼裂、口角不对称、额纹增加,动态时面部表情具有表达性障碍,30例患者同时伴有耳根麻木或疼痛症状,39例患者味觉明显减退,20例患者听觉过敏。

1.2 护理方法

对这138例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护理方式,具体策略如下:①针刺护理[2]。在治疗过程中,首先协助患者选择适宜的,选穴数量要从少到多,针刺之前先清洁用品,防止出现感染,针刺过程中患者如有不适要灵活处理,加强机体保暖工作。②艾灸护理[3]。艾灸可以辅助疏通面部经络,提高面肌适应性,艾灸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患者被艾绒灰烫伤。③心理护理。消极心理因素将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针对面瘫患者的具体情况,要采取温和的语气和耐心的开导以帮助患者提高康复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④功能锻炼。面部肌肉锻炼有规律地抬眉、闭眼、鼓腮等,根据病情的需要,科学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锻炼,促进临床康复效果。⑤饮食与起居护理。科学合理的膳食与规律的作息是提高痊愈率的重要保证,指导患者进行清淡且营养丰富的饮食,切忌吃过多刺激性食物。

1.3 评价指标

患者住院护理期间,在不同时间段详细记录其眼睑闭合困难度、口角歪斜程度、耳部疼痛、心情焦虑水平,采用100分制评价标准,分为重度(80~100)、中度(60~80)、轻度(40~60)、偶尔(20~40)、痊愈(0~20)5个级别,分数越高,症状越明显。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患者在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前,各项观察指标均处于重度评分级别,护理后7 d焦虑情绪显著降低,耳部疼痛感亦明显下降,说明心理护理带来的效果较为理想,4周后眼睑闭合困难程度和口角歪斜程度均得到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面瘫老年患者的发病率比较高,这与年老体衰、人体正气不足以及受风受寒密切相关[4],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水平处于下降趋势,多数患者还伴有其他病症,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和影响,神经功能受到阻碍后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自我修复过程。导致面瘫的原因包括受到感染性病变的作用、耳病引起的面部神经痉挛、肿瘤引起、面部受到外部创伤、长期与毒性物质接触导致慢性中毒、糖尿病等[5]。老年患者群体容易罹患多种慢性病和感染性病变,心血管功能运动水平缓慢,面部神经在病症的影响下产生麻痹也是常有的,面瘫包括中枢型与周围型神经麻痹两种,临床治疗上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采用最为适宜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该院总结实践经验,并经过不断研究,针对老年患者群体的特殊性,运用综合康复护理方式,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艾灸可以最大限度改善面部肌肉运动水平。艾灸将中医穴位针刺疗法纳入其中,以促进患者面部血液循环、神经功能的逐渐恢复为主,疏通患者的面部经络,并根据人体气血运行的特点,辅以艾草调理人体经气活动的特点,来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6]。艾灸时可对患者面部产生温热的刺激,加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达到缓解疲劳、消除平滑肌痉挛问题,对炎症的消除、渗出物的清理、血肿块的消除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减小神经系统出现的兴奋程度,具有镇静患者情绪、止疼镇痛的效用。

心理护理是综合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对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与保健意识意义重大[7]。不良的心理情绪将会严重影响到康复护理质量,积极的心态是患者痊愈的基础。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并耐心开导患者,帮助其梳理各种消极情绪,提高康复主动性。运用综合康复护理前,面瘫老年患者的眼睑闭合困难程度、口角歪斜程度、耳部疼痛和心情焦虑水平评分均为重度(80~100分);护理1周后,眼睑闭合困难程度和口角歪斜程度为中度(60~80分),耳部疼痛和心情焦虑水平为轻度(40~60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