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环境的论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例1 你准备组织同学参观本地某知名企业,为征得企业的同意,你找到厂长,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宿迁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用语文明、得体的试题。措辞要语气平和,态度诚恳,言简意明,才能使厂长同意你的请求。可以这样说:厂长你好,如能有幸参观你的企业,这将是我们难得的学习机会,谢谢你的支持和帮助。
例2 在菜市场调查时你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助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者?
(2008年泰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是一道委婉劝说类试题。劝说时用语要尊重对方,委婉含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不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可以这样表达:谢谢你对保护环境的支持,如果人人节约使用塑料袋,我们的环境就会像你的菜一样漂亮,让我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好吗?
例3 《巧夺天工》一集,打算设计一场辩论。辩题为:“如果长城某一段倒塌了,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原样封存为废墟为好?”正方陈述:“我方认为,应该在原址上重建。重建是对长城的保护,历史上这样的重建就有过多次;不然,我们今天只能从书籍中观赏长城全貌了。”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
(2008年扬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要完成好这样的试题,首先要围绕主题,针对对方观点选择论据,做到有理有据。其次是措辞准确,表意明白,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可以这样写:我方认为,不应该在原址上重建。因为封存为废墟是对长城的更好的尊重与保护,通过这个废墟可以感受长城的精神价值;重建不一定是对长城的保护,因为复制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品位。历史上的重建是因为当时条件所限;但现在不是当时了,例如不需要依靠长城提防外敌入侵。
例4 地震灾区甘肃文县元茨头村村委会主任杨德明说:“我们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为了清楚地了解灾情,更好地援助灾区,新盐中学初三(5)班学生接通了杨主任的电话,让你与他连线,你会对他怎样说?
(2008年盐城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是情境表述题。通话时要围绕了解灾情、援助灾区的中心,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措辞得体,语言简洁。可以这样说:杨叔叔,你好,我是新盐中学的学生,我们听了你的话很感动,你们那里灾情怎样?我们坚信,有坚定的信念,有全国人民爱的温暖,你们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谢谢!
实战演练:
1、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某市“创三城”的内容之一,作为一名中学生,如果你在街上遇见一位青年乱丢垃圾,你如何用得体的语言提醒他呢?
2、在下面的情况下,你该在电话里对林鹏的妈妈说什么呢?
同学林鹏被自行车撞了,受了点轻伤。班主任陪林鹏去学校医务室包扎,然后让你打个电话向林鹏的妈妈通报一下情况。
3、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成功飞向太空。并且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的梦想。如果你是某报记者,有机会进行天地通话,采访航天员翟志刚,请你设计一个采访问题,并设想航天员是怎样回答的。
新课改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发展,迫切要求学生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不具备批判性思维,就会在学习时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笔者常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下面就从地理教学角度简要阐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勤思善问,培养自问意识
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人,问题意识较为薄弱,只会因循守旧,不敢发表个人见解,常常把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当成真理,无法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培B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地球自转和公转”这部分内容时,我讲解道:地球运动到近日点时为1月初,远日点时为7月初。对此,有学生提出质疑:地球在近日点时距离太阳最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所以应该是炎热的夏季,不应该是寒冷的冬季。当时,我立即对这位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提出了表扬,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
二、集思广益,深入思考问题
具有优秀批判性思维的人,在思维活动中往往能客观地把握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认真地把握思维活动的进展,坚持正确意见,修正错误想法。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意见分歧,使学生在倾听不同意见中集思广益,在辨析不同观点中相互启发,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工业布局”这部分内容时,一些学生对“合理规划布局工业企业”的认识存在分歧,我抓住契机,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有学生提出:有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有污染性、有毒性的气体和废液,所以在布局工业企业时应考虑当地的风向和河流的流向。如果当地受单一风向控制,工厂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如果受多种风向控制,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于河流而言,工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这位学生话音刚落,立即就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因为任何一座城市的周围都有其他城市,如果按照上述做法,一座城市排放出来的有毒气体、污水就会传到其他城市,难道这座城市要保护环境,其他城市就不要保护环境了吗?这不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吗?因此,我认为在布局工业企业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污染物的排放,还要考虑如何综合利用污染物,变废为宝,实行无公害化处理,这才是工业布局最为关键的问题。
在这次讨论中,学生发言之积极,见解之深刻,援引之丰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辨析对照,提高综合评价能力
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人容易受到暗示,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辨别是非,遇到问题时常常难以解决。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编写成试题,引导学生反复辨析,细致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客观看待问题。
例如,在教学“热力环流”这部分内容时,我先给出了结论:近地面等压面与高空等压面的凹凸情况是相反的,然后要求学生分析对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工程设计施工的过程中,为保证工程的质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首要考虑因素,然而据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在研究工程时会重视工程地质,但对于水文地质只是象征性地做做样子,每次的勘测报告上关于水文参数的内容都很少,且都未直指重点。水文地质不受重视这种状况的发生是勘测工作的疏忽,会给工程的稳固与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因此,未来工程的发展趋势将同时重视水文地质,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双重的因素,力求为工程的建设带来更大的益处,使工程项目建设更加持久,更加稳固。
二、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服务领域
2.1工业与民用建筑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大型工程,不论是建设工业建筑,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民用建筑,在设计建筑图时,都需要事先对建筑用地的地质状况进行勘测,最重要的是地下岩石结构以及地下水状况,用以寻找最佳的建筑方案,保证建筑根基的稳定以及建筑质量的优良。熟悉建筑用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设计出合理的建筑方案,有利于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益。
2.2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同样需要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测工作的服务。国内几乎所有的水利水电工程都属于大型工程,这些工程一旦建成,就会为国民的日常生活作出巨大贡献,例如三峡工程的建设,建成后不仅可以发电,供应国内整个华中、华南、华东地区的电力,而且还为防洪泄洪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地质勘测工作的有效进行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其效力,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2.3矿山开采
矿山的开采是一项伴随着危险的工作,稍有闪失就会发生坍塌事故,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开采矿山时需要明确了解其地质结构,这就得依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测工作发挥效用。在进行矿山开采工作时,有经验、有责任心的开采公司则会事先聘请专业的地质勘测人员对矿山的地质状况进行勘测,用以确定山体岩石及土层的分布结构,制定安全的开采方案,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同时,又创造了经济效益。
2.4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环境污染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去治理,生态建设即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可以改善多种环境问题。将生态建设与地区的地质状况结合,能够充分利用其地质资源,制定出匹配的生态建设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价值体现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所体现的价值主要有两项,一个是直接经济价值,另一个则是社会价值。(1)直接经济价值。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直接经济价值表现在,可以通过避免由地质问题造成的各项工程事故发生的方式,来减少国民经济损失;通过合理利用地质资源,来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其经济价值。2)社会价值。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创造的社会价值表现在多方面,包含责任心的道德价值,热爱生命的人文价值,以及保护环境的自然环境价值等等。
4重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测的意义
积极开展环境工程建设的意义
我国针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环境工程措施。开展环境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分别为:
1改善社会环境。环境工程措施可解决城市改造中产生的污染问题;可指导人们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全面改善了社会生态环境。
2提高经济收益。国家投资环境工程建设,不仅是为了改善社会生态环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带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3降低污染排放、改善生活质量。社会调查显示,空气污染加重导致社会群体的疾病发生率上升。开展环境工程改造项目,可降低污染排放,不断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公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建设的促进作用
1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在社会化生产过程中,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统一的。国家将环保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强调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要实行“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行“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环境监测在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环境执法中的作用。随着污染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环境执法提供了科学依据。1)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不定时抽检,促进企业治理污染,实现达标排放;2)对排污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通过对排污企业的督查性监测,全面及时掌握了企业的排污情况,为工业企业污染整治提供了技术支撑;3)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暗查。根据暗查监测结果,对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污的企业处以罚款;对重点污染挂牌督查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违法排污企业,报政府停产治理;对治理效果不佳的企业,建议关停。
3环境监测在社会商品中的作用。社会商品是在整个社会中流通和使用的。产品质量的好坏,不仅从适用、美观、耐用方面去衡量,还从它对人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来衡量。如机动车排放有害废气指标,冰箱等家用电器的噪声指标等都要进行测定。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合成化学品越来越多,作为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更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4环境监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而科学研究往往以环境监测为论据。如自然资源考察中的环境背景值调查、环境监测和环境容量研究中的污染源调查等等。做好这些方面的环境监测,将对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经济有着重大意义。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策略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为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推进环境监测质量制度建设,强化环境监测基础能力,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1准确分析。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环境监测信息是否准确,分析的结论是否客观将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的正误。环境监测数据、信息是监测工作最重要的成果,是分析判断环境问题最基本的前提,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
2质量管理。环境监测站承担的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污染物减排监测等任务十分繁重,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同时,要十分重视监测的质量保证。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
3完善体系。监测质量的保证,需要一个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对监测的各个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对实验的环境和条件,对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要经常性地利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体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
一、通过教师的表率和学生榜样的激励来渗透德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老师。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他们总是在寻找一些可供自己借鉴、吸收的东西。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中,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不仅从教师这里学到文化知识,还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而模仿的教师中,除了班主任以外,就要数语文教师了。在他们的眼里,语文老师是口齿伶俐、能言善辨、通晓古今中外的能者。语文老师的言行举止、仪表风度往往引起中学生的强烈兴趣,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以至多年不忘。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可利用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用自身的内在素质潜在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促进德育的渗透。
中学阶段,大多学生已步入或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一个最大的特点:表现自我。具体表现在:争强好胜,希望得到长辈特别是老师的褒扬,博取异性的亲睐。中学语文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正确疏导,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励其他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如在一个班级内培养几名语文成绩优秀、思想品德好的学生,并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对他(她)们好的行为及品质加以褒扬,从而在班级内形成竞争向上的氛围,激励其他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应注意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热忱的同时,对一般的学生或者差的学生也需要充满热忱;也不应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做一些过分或不切实际的褒扬。否则,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逆反心理,收到相反的效果。
二、与文学美育结合,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与文学美育结合,对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教学渗透德育是中学语文德育的最经常的、最有效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1.中学课本(包括《语文读本》)中所选的文章不仅是具有很强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性的文章,也是具有很强思想品德教育作用的文章。
如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所表达的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深挚的爱国之情,就非常具有感染力,它可以让学生在激动感慨之间,油然产生对自己祖国的强烈的爱,产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身的决心;再如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如何正确对待生死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生身父母,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着意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克服脆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激举动,预防发生意外等等,显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2.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有别于思想政治课的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它运用以理论观点为指导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系统性、直接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但由于太直接,理论性太强,与实际联系不紧,有空洞说教之嫌,学生难以接受,有时甚至出现逆反心理。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与文学美育结合,通过学习艺术性、思想感情性文质兼美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建立在文学美育基础上的。其主要特点是形象而又生动、潜移默化的渗透。如《长江三峡》、《天山景物记》等游记通过生动的语言对具体情景的描绘,展示出的祖国壮美的河山好在眼前,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从自己年轻时不喜华靡而以俭为美写起,由此训诫儿子应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这样的现身说法,使晚辈读来觉得亲切,容易接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运用大量比喻、排比、对偶等贴切生动的修辞手法,通过讲道理、摆事实将马列主义学风与主观主义学风进行对比,说明改造学风的重要性。学生读后不仅感受到美的熏陶,也能培养正确的学风。德育的实践也证明了在德育过程中运用美育因素能收到显著效果,特别是激动人心的艺术形象,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的道德升华,灵魂净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许多文学形象,经过一代代的流传、衍变,往往成为一定道德形象的象征:东郭先生是善恶不分的象征,南郭先生是以假乱真的象征,葛朗台是吝啬的代名词,犹大是判徒的代名词,客里空是吹牛撒谎的代名词。通过这些形象,中学生能更迅速、更深刻、更生动地理解道德的意义,明辨是非善恶,获得单纯的理论说教所无法达到的德育效果。但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两个原则:思想分析和艺术鉴赏统一的原则。即在教学时同时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三、通过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举办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是渗透德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如演讲、辩论的题目都可围绕德育的内容来选择;也可以组织学生看电影,写观后感;阅读有关名著写读后感受等。更可以让学生走出去,在生活中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集体活动中(如旅游)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作人与自然的调查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等等。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中教师讲的东西学生大多将信将疑,而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会感受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