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通信技术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工业发展的功能需求,由于DCS以及PLC设备的成本比较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比较差,所以蓝牙技术成了系统开发的首要选择。本文首先对蓝牙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在其基础上论述了该项技术在嵌入式工业控制系统中硬件设计的应用。实践证明,该项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设计难度。
【关键词】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一个重大困难就是在工业现场采集数据并对其进行实时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数字仪表使用的相对要多一些,但是该设备生产的厂家比较多,很多机型扩展能力不是很强,并且兼容性也不是很好[1]。蓝牙内部的结构采用的是分散式网络结构,并且运用了短包技术以及快跳频技术,符合当前工业控制系统开发要求,本文主要对其应用展开论述。
1蓝牙技术概述
蓝牙实际上就是一种无线电技术,主要用来实现一些距离较小的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其中设备指的是笔记本电脑、PDA、智能电话、无线耳机以及一些相关设备[2]。通过使用蓝牙技术可以使得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信不再那么繁琐,其内部的结构采用的是分散式网络结构,不仅能够实现一点对多点实时通信,而且还能够实现一点对多点的实时通信,其工作频段为2.4GHz,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3]。目前,蓝牙技术在通信领域发展当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蓝牙通信技术在嵌入式工业控制系统中硬件设计的应用
2.1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本系统的硬件设计选用的核心控制器为ARM9,并且将S3C2440处理器作为CPU,该处理器不仅功耗低,而且性能较高,符合系统功能需求,其运行频率在400MHz左右,最高频率为533MHz。ARM9核心处理器集成的功能比较多,主要包括:NandFlash以及NORFlash两种存储系统,前者占内存大小为256M,使用的不是地址线,而是数据总线,对应的参数为8-bit,通过专用接口与CPU相连,从而起到一定的存储作用;后者自身的大小是2Mbyte,该存储系统想要与CPU相连,不仅需要使用16条数据总线,同时还需要使用22条地址总线。在ARM9的底板中含有的资源不只一种,主要包括:触摸屏与LCD显示屏,该资源有助于用户实现人机交互平台的构建;这种底板除了普通的标准接口以外,还有SPI系统总线接口以及GPIO系统总线接口等。由于ARM9控制器自身的资源比较丰富,并且具有较强的扩展性,所以有助于系统的硬件平台开发,使得该平台的开发逐渐转变为高效化、便捷化。接下来本文将对蓝牙数据实时通信进行相应设计。
2.2蓝牙数据实时通信设计
传统的工业数据传输系统采用的都是有线通信方式,例如RS232通信或者RS485通信。如果选用这些方式来进行数据的传输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电缆,增加了成本,而且操作起来也不具有灵活性,不仅如此,也加大了后期维护工作量。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较快,其中一种新型技术不仅成本低,而且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可以在干扰比较严重的环境中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具有组网灵活的特性,该项技术就是蓝牙技术。虽然传输距离不是很远,在实际应用当中受到了一定限制,经过添加射频前端功放以后,其传输距离有所增加,在100米范围内传输效果都非常好,所以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实现工业数据传输,使其取代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本文在建立蓝牙数据传输系统时,选取ARM9作为核心控制器,另外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还包括蓝牙通信链路以及智能节点。为了实现无线数据传输,不仅要在ARM核心控制器中安装蓝牙模块,而且在8051单片机中也要安装蓝牙模块,需要传输的数据通过单片机节点进行A/D转换处理以后,经过蓝牙无线链路最终达到ARM主控制器完成相应处理。其中嵌入式蓝牙模块选用的是DFBM-CS120,其传输速率最高为721kb/s,可以支持7种工作模式,不仅可以输出射频信号,而且还具有全双工UART接口,该接口主要包括CTS、RTS、RXD以及TXD,其接收器与发射器具有相同的功能,均可实现数据的并转串功能或者串转并功能,从主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将UART看作是一个8位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主要用来实现主机的读写操作。由于该端口采用的是TTL电平,所以不需要借助其他器件来调整电压,只需将蓝牙模块直接与相应端口进行连接即可,不仅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而且还降低了设计的难度,通过UART发送AT命令给蓝牙模块完成实时监控,同时利用天线射频信号来完成数据的传输。
3总结
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蓝牙通信技术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为了提高嵌入式控制系统的通信效果,本文将蓝牙通信技术应用到了该控制系统的开发中,在对系统总体硬件设计的基础上,主要对蓝牙数据实时通信部分进行了详细设计。实践证明,该项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设计难度。
作者:王海珍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曦,徐鹏,许晓蕾.基于蓝牙通信技术的嵌入式工业控制系统的开发[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5(1):74-76.
【关键词】工业网络通信技术;二硝基氯化苯;监控平台
1 工业网络概述
西门子工业网络包含PPI通信、PtP通信、MPI通信、PROFIBUS通信、PROFINET通信、ASI通信协议和自由通信协议。
1.1 PPI(PointtoPointInterface)通信
PPI是西门子S7-200PLC专门的协议, 可以用在S7-200PLC的CPU、上位机和文本显示器之间的通信;S7-200PLC通过自己的RS485串口(PPI口)即可实现PPI通信,不需要扩展模块。
1.2 PtP(PointtoPoint)通信
PtP(PointtoPoint)通信又称为点对点通信,也就是说只能有两个站进行通信。一般用于S7-300/400PLC系统与其他串行通信设备(打印机、扫描仪、仪表、Modbus主从站、变频器等)的数据交换。
1.3 MPI(Multi―PointInterface)通信
MPI(Multi―PointInterface)是指多点串行通信协议。是一种适用于少数站点间通信的网络,多用于连接上位机和少量PLC之间近距离通信。MPI可以实现西门子S7-200/300/400PLC、现场设备和上位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1.4 PROFIBUS 通信
PROFIBUS(Process Field Bus)即过程现场总线,是一种国际化、开放式、不依赖于设备生产商的现场总线标准。PROFIBUS传送速度可在 9.6kbaud~12Mbaud范围内选择且当总线系统启动时,所有连接到总线上的装置应该被设成相同的速度。PROFIBUS 分为PROFIBUS-DP、PROFIBUS-FMS 和PROFIBUS-PA三类,分别对应于分布式设备、现场总线报文和过程控制自动化。
1.5 PROFINET 通信
PROFINET通信就是西门子的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也是IEC61158国际标准中的现场总线标准之一。
1.6 ASI通信
ASI(ActuatorSensorInterface)是指传感器执行器总线,它是一种用在控制器(主站)和传感器/执行器(从站)之间双向交换信息的总线网络,它用于现场总线(Fieldbus)下面底层的监控网络系统。
1.7 自由通信协议
顾名思义,没有什么标准的自由口协议。用户可以自己规定协议。自由通信协议可以实现S7-200 PLC 通过PPI口与任何通信协议公开的其它设备、控制器进行通信。
2 硝化生产现状
本文的硝化生产指二硝基氯化苯的生产。二硝基氯化苯(DNCB)是医药、农药、染料及糖精的重要中间体,随着国内医药、农药、染料行业的迅速发展,该系列产品的用途在不断拓宽,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该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我国的二硝基氯化苯在生产方式上以手动操作为主。落后的生产工艺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并造成原料和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了解决此问题,同时也为了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企业要求二硝基氯化苯生产系统尤其是硝化过程能够最大程度实现自动化生产控制和安全生产,并且能实现网络远程监控,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以组态监控软件作为监控主平台,利用工业网络技术中较成熟的TCP/IP通信、MPI通信、Profibus-DP通信和Modbus通信等技术构建全方位的监控平台,对二硝基氯化苯生产线中的生产环节和过程变量进行监控,使信息在管理者和现场人员之间实时交互。工业网络技术构建的监控平台,满足国家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要求,也符合企业对生产管理的要求,从长远利益来看,企业采用工业网络监控技术对硝化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可以减少重复投资和人力资源成本,可以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3 主要实施的内容
1)根据生产线的控制要求制定了控制方案,选取上位机监控软件;选择主控制器类型,并根据系统的大小和被控变量类型以及通信类型选取CPU模块、I/O模块和通信模块;确定监控软件和主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方式,规划企业生产管理网络。
2)根据生产线规模及控制要求,选择控制电器的规格、型号;绘制电气主电路和控制电路;选择测量温度、电流、液位、转速和流量等的检测设备并确定工作参数,进行安装和调试。
3)制作二硝基氯化本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柜,对控制电器进行安装和接线,编写主控制器的控制程序,进行运行测试。实现生产线原料的卸料、上料自动控制,硝化反应过程的自动控制,产品分离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实现硝化反应过程冷却用水的恒压用水控制。
4)制作主控室主控机、主控室监控机、车间办公室和总经理办公室监控机的管理画面,建立通信网络实现对生产线运行控制,远程监视,系统运行异常报警,历史数据的记录和与管理部门信息的互动。
4 总结
基于工业网络通信技术的二硝基氯化苯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监控管理系统,可解决硝化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原料加量难于控制导致的安全性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实现二硝基氯化苯的长期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市场需求强劲服务领域广泛
据欧洲咨询公司数据,全球对卫星转发器的需求呈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2009年和2010年分别增长了5.3%和6%,且在未来5年~10年内还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2009年至2018年全球静止轨道商业通信卫星无论在数量还是市值上的增长都会超过1/3,发射总量超过200颗。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其中未来5年(2013年~2017年)共计109颗。对现有卫星的替补成为卫星数量增加的强劲驱动力。同时,随着商业通信卫星新兴市场的不断成长壮大,卫星运营商的投资趋势体现在非洲、中东、欧洲中部以及亚洲。
商用大容量通信卫星。目前主要侧重于C、Ku频段,且常规频段资源日益紧缺;高功率卫星需求迫切,典型需求包括15年设计寿命、60路~70路转发器。
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公益性应用:实现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共享,典型需求包括15年设计寿命、50路Ka频段转发器、支持16k~2Mbps的低速和2M~100Mbps的高速数据率等;准商业应用:填补“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实现广域宽带接入服务,典型需求包括15年设计寿命、50Gbps容量等。
多媒体广播卫星。车载音视频广播等多媒体移动广播业务的商业市场利润空间非常可观,对多媒体广播卫星的典型需求包括15年设计寿命、L频段、约200个波束、支持手持和车载等各种终端的音视频广播业务。
2.技术发展迅速能力需求不断增强
技术发展导致卫星发射质量不断上升、功率不断提高、频段逐渐丰富,Ka频段和s频段逐渐成为热点;大型/超大型通信卫星不断增多,转发器数量不断增多。上百路转发器的卫星已经出现。整星服务寿命不断提升,15年在轨工作成为基本需求;卫星轨道和频率资源紧张,频率复用、多星共轨等手段已成为常见手段,使用同一轨位实现利益最大化已成为目前的趋势。
产业格局悄然形成,产品研制能力不断提升。各主流制造商均具备了5星发射、10星总装在研的年度研制规模和能力;产业格局逐渐清晰,基本形成以劳拉空间系统公司、欧洲宇航防务集团下属的阿斯特里姆为主的中大型商业通信卫星市场;以轨道科学公司为主的小型通信卫星市场;以泰勒斯为主的通信卫星星座市场和有效载荷市场。
3.商业通信卫星仍然占有较大份额
国际通信卫星的主要拉动力仍然是成熟的国际运营商市场,在轨卫星的替代占有通信卫星市场的主要份额;新兴的政府型市场成为一个新的力量,且不容忽视,特别是非洲和亚洲国家逐渐成为通信卫星采购的主要力量。
4.新兴业务带来新型卫星的研制与发展
以支持无线宽带接入为对象的宽带多媒体卫星是未来商业通信卫星的发展重点;以支持个人移动通信为对象的中高轨道移动通信卫星亦成为另一个热点。
国家间壁垒仍然存在,各制造商在合作与封锁的大环境中求发展。对自己国家/区域的通信卫星项目优先承包,尤以美国和一些新兴国家为甚;欧洲国家的合作和交流日渐频繁,泰勒斯与ISS成立合资公司,联合研制欧洲下一代通信卫星平台Alphabus。
相关链接
2012国际通信卫星市场数据
2012年度,全球通信卫星领域共发射了43颗通信卫星,在成功发射入轨的通信卫星中,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有32颗,低地球轨道卫星有9颗,大椭圆轨道卫星有1颗。
关键词:物联网;通信技术;专业建设;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3-0078-03
0 引 言
从IBM的智慧地球到智慧中国,物联网在今年兴起。针对国家战略导向和市场需求,许多学校都成立了电信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相关专业,如何建设好物联网专业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物理世界信息化、网络化,再把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从技术体系上分,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感知层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等信息采集手段,感知物理世界中的数据;网络层将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高效、安全地传送,实现互联功能;应用层通过中间件、信息开放平台、云计算平台等,实现跨系统、跨行业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等。
通信技术类课程是针对物联网专业建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物联网结构中感知层过渡到应用层的重要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通信技术必要的理论知识,分析与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1 高职物联网通信人才培养要求
物联网技术专业以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为背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通信系统理论和物联网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具备综合运用现代传感器、信息处理、嵌入式和网络通信等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处理、传输和控制等物联网工程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与物联网应用相关的各行业中从事系统集成及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等工作,成为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1.1 社会对高职物联网人才的需求
通过对河源、珠三角(以上两个地方是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才主要输送的地方)地区的物联网应用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显示,社会对高职物联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需求大于供给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需求主要集中在物联网技术感知层中的芯片设计与制作人员、电子设备技术人员;网络层中的网络组建人员、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应用层中的具体数据处理,软件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涉及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人才缺口较大。
1.2 高职物联网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要求
通过实践调研,明确作为物联网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通信技术类课,其对应的岗位群是网络层中的网络组建人员、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岗位要求学生在通信技术类课程的学习中锻炼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如下:
能力目标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1)通过技能训练,了解通信协议分概念,理解通信相关原理,掌握通信电路单元的实验测试方法、组装与配置技能,能够进行无线设备的调试,能做好维修维护前的准备工作;
(2)熟悉常用基本测试仪器,能够对无线通信设备技术指标进行测试,能够正确操作无线通信产品;
(3)能正确处理无线通信设备相关部件及设备的保养,能独立完成故障初查和故障判断;
(4)能进行同类产品的剖析,具备现场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素质目标主要体现五个方面:
(1)守时、踏实、耐心;
(2)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
(3)规范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
(4)培养规范化、标准化的电路应用与设计习惯;
(5)培养良好的系统集成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
2 对物联网专业通信类课程建设的思考
2.1 明确专业知识体系
通信技术类课程是物联网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有力地提高学生通信协议的理解,信号处理的流程,射频电路测试、分析、维护、设计的能力,为将来课程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三层架构中属于网络层,该课程应该在专业知识体系的框架下,让学生在实训中加深理论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强调通信协议概念、理论,调制解调原理,信号处理流程,实训以及电路测试、分析与应用设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2.2 注意课程的发展与整合
现在的专业都向着综合化的道路发展,物联网专业更具代表性。在构建课程体系中,要加强交流合作,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行业、职业要求,对课程进行整合并注重课程的发展性。课程作为承载教育信息的载体,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应该综合每个岗位群的职责要求严谨制定,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给学生提供知识、技能拓展的空间,实现学生的素质拓展。
2.3 选择合适的项目载体
在应用导向上,应当选择合适的项目载体,重视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来构建课程项目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2.3.1 项目的合理选择
考虑到通信技术中的发射与接收技术是重中之中,无线接收和无线发射系统对课程知识的重构和整合性良好,以及目前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智能化的产品越来越向往,以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为例组织教学。项目式教学借助老师指导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项目实践的方式而获得。所以,项目教学采用教师指导和同学讨论、查找资料、动手操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课程项目。图1所示是课程内容中的无线通信收发系统。
2.3.2 突出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
课程内容不但要实用,具有先进性,也要可操作性强。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先进性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概念,注重通信基本协议、基本电路、信号的基本特征及其传输特征;强调基本原理,但要结合市场需求应用,合理拓展实用理论和技能,体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对物联网专业通信类课程建设的建议
3.1 强调通信技术课程的基础核心作用
物联网课程体系的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为业内所接受,越来越成为主流意识。通信技术作为网络层中的重要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数据的正确、稳定传输,承接感知层,上达应用层。在物联网相关专业建设中强调通信技术课程的核心作用,主要涉及物联网中数据的传输知识,包括Wi-Fi、ZigBee和3G等无线网络的相关协议的基础知识,理解信号调制解调相关原理,注重信号处理流程,使学生胜任物联网系统应用、网络管理、维护以及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等工作。
3.2 发挥优势,结合实际构建课程体系
应当发挥学院优势,结合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来构建课程体系。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类专业包含应用电子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由于成立时间、历史等原因,专业发展有一定差别。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如何实现师资、设备专业群辐射、共享是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学科和通信学科建制较早,配套相对完善,具有一定优势,加之物联网专业的综合性、多学科性,在构建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时,可以从通信网络层和感知层入手,再扩展到应用层,最终形成专业知识体系。
3.3 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河源地处广东的东北部,近年经济发展迅速,高新区的建设更是需要动手能力强、博学强技的高质量人才。但后发河源,基础较差,相对研发综合实力较弱,可以考虑先从系统集成下手,找到突破口,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掌握社会实用的通信系统理论和物联网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打造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4 结 语
通信技术类课程的建设需要工学结合,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其既掌握必须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强调,明确课程体系,注意课程的发展与整合,应用导向,选择合适的项目载体,重视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黄鹏,杨云志,李元忠.“物联网”推动RFID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J]. 电讯技术,2010(3):85-89.
[2] 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6(6):9-13.
[3] 柯强. 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 物联网技术,2012,2(1):80-81,85.
关键词:石油企业 通信专网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254-02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较快发展。当前国家电信行业已经完成重组,形成了三家全业务运营商竞争的局面,这标志着通信业内竞争将会空前激烈,价格战、营销战、服务战在所难免。作为石油企业的通信专网,面临着国家三家运营商的竞争和挑战,特别是经营手段的单一以及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未来可持续发展预测的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长期处于计划经济和自然垄断环境下成长的油田企业通信专网应如何选择发展战略·本文结合中原油田通信专网发展实际,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油田企业通信专网下一步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理论探讨,以供领导专家参阅商榷。
一、当前形势下石油企业通信专网的SWOT分析
油田企业通信专网是在石油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物,一直为油田发展建设及职工生活提供通信服务,长期在石油企业“家长制”管理模式下形成了自然垄断性和行业特殊性,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由于国内电信市场形成的全业务竞争格局,加速了社会各通信运营商向油田的市场渗透与用户争夺,油田企业通信专网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挑战。
S:优势分析(Strength)。就中原油田而言,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油田企业通信专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线,由线到网,通信规模和能力不断得到了壮大和提高,逐步发展到现在的集卫星通信、光缆传输、微波干线、程控交换、无线合作并存的立体通信网络。截至2010年,全网固定电话用户共8.2万部,因特网宽带用户近4万户,无线合作业务1.1万部,并相继开发了油通201电话、网络电话、车载GPS、卫星宽带等信息化业务,在油田区域以及四川、内蒙等外部队伍驻地已经形成了规模性发展,业务市场结构初步实现了由单一语音业务向语音、数据、图像、流媒体于一体的综合通信信息业务的转变,在通信能力、通信质量、服务质量、用户规模、网络规模、技术支持和人才品牌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特别在油田范围内,中原通信品牌有无可比拟的品牌亲合力,这种优势是社会运营商所无法比拟和不可复制的。
W:劣势分析(Weakness)。在通信行业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下,油田区域早已不是一方净土,来自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行商的渗透和竞争从未停止过,特别是移动通信手段对固定电话业务的收入分流显而易见且日趋严重。无须讳言,油田企业通信专网虽然直观感受到了这一威胁,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观念、创新观念、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人文环境建设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市场制度环境。可以这样认为,油田企业通信专网拥有石油大型企业的独特资源优势(可将此资源看成自然资源,属发展的低级要素),缺乏资源运作优势(也就是管理的高级要素)。中原油田把通信服务划入了社会化服务板块,并且提出了以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核心定位,采取了“四个体系”的运作模式(服务标准体系、费用价格体系、成本核算体系、考核评价体系),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成功的实践。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油田企业通信专网的发展仍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创新能力不足、人力资源匮乏、资金渠道不畅等突出矛盾,油田主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日益增长的通信信息需求与通信技术应用和网络升级换代的步伐缓慢形成了鲜明对比,油田通信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O:机遇分析(Opportunity)。从行业发展角度出发,通信行业前景广阔。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的观念,形成了“两化融合”的新概念。2010年7月,国家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12个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同时随着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工艺、新应用层出不穷,如果将其与油田层面生产建设开发需求紧密结合,综合信息业务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此外,油田“三大基地”战略给油田通信带来了机遇,油田专网通信的技术和网络优势愈加明显,为“三大基地”提供通信信息服务前景更加广阔。最为关键的是,多年来的发展不仅使石油企业通信专网形成了规模性的通信信息网络,而且造就一支油田用户信赖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出了油田通信特色服务品牌,与社会电信运营商比毫不逊色。从长远战略发展的角度看,只要油田企业通信专网找准定位、抓住机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将水到渠成。
T:威胁分析(Threat)。油田企业通信专网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整合,加上专业化管理的不断完善,油田企业通信专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生存发展、自求平衡的角度来看,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来自企业内外部的难题仍困扰着油田企业通信专网的发展。基础业务下滑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信息化业务培育缓慢。在外部,随着国内三大电信集团的全业务经营,基础业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传统业务“蛋糕”越来越小,新型信息化业务增长缓慢,尚未真正形成稳定的结构性收入,不能有效弥补因传统业务下滑造成的收入“短板”。同时,由于目前通信技术更新的周期缩短,现有通信专网面临技术升级,传统的电话网正在向信息网过渡,设备、技术和人员都将面临进一步的更新。特别是通信业务低值化越来越加剧,资费标准不断下调,将影响油田企业通信专网的资本运作和自我积累,资金投入渠道也是摆在石油企业通信专网面前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