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级会计实务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BT融资模式的定义
BT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承建某些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投资方式,是Build(建设)和Transfer(转让)两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直译为建设―转让,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其含义是:政府通过合同约定,将拟建设某个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权授予某个建筑商,在一定时间内,由建筑商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合同期满,建筑商考虑一定利润后将该项目有偿转让给政府。
一般来说,确定BT模式需通过如下特征:1.它是一种投资方式;2.只有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才能采用BT方式;3.他采用的是非政府资金,即不由政府直接投入而由建筑商自己筹集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出面借取的资金等);4.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者是建筑商(施工单位);5.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建成后(是指按法定建设程序竣工验收备案后)立即有偿转让给政府,收回投资并赚取一定的利润。
二、会计处理
BT融资的存在三大模式:
1.完全BT:即通过招标确定项目建设方.然后建设方组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投资和建设,项目建成后由业主回购的形式。(即实务中先由地产集团与地方政府签定BT合同,然后由项目公司进行全程运做)
2.工程总承包方式:简单如下流程即招标==确定建设方==建设方==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并承担项目的全部投资,==由业主委托指派工程监理,==项目建成后==业主回购。
3.施工承包方式:即招标==确定建设方,建设方==对工程项目的工程施工及投资负责==验收合格==业主回购。
下面以我公司承建延津玉湖(引黄渠改造工程)为例,对其进行会计核算:
河南地产集团地产集团2013年8月与延津县政府达成引黄渠改造工程改造协议,由名门地产集团成立项目公司(名门地产延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承担引黄渠改造工程的改造工作.工期10个月,合同转让总价3000万,毛利率10%,管理费10%,根据实质大于形式原则,应采用模式一方式进行核算。
地产集团: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名门地产延津有限公司 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名门地产延津: 8-12月根据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1120
贷:银行存款等1120
根据已结算的合同价款:
借:应收账款――延津县政府 1200
贷:工程结算1200
2013年末,按照完工进度40%,确认当年的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80
主营业务成本 112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
完工时,将“工程施工”科目的余额与“工程结算”科目的余额对冲
借:工程结算 3000
贷: 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28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200
三、税务处理
对BT的税务处理规定,各地有不同的规定::下面分别介绍一下重庆和河北及河南的规定
1.重庆市规定。《重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渝地税发[2008]195号)规定:BT是通过融资进行项目建设的一种融投资方式。对BT模式的营业税征收管理,明确为:
(1)无论其是否具备建筑总承包资质,对融资人应认定为建筑业总承包方,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2)融资方取得的回购价款,包括工程建设费用、融资费用、管理费用和合理回报等收入,应全额交纳建筑业营业税,并全额开具建安发票。
(3)融资人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按BT模式合同规定的分次付款时间,合同未明确付款日期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总承包方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分包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分包方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2.河北省规定。《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设-移交”模式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1年第2号)“建设―移交”模式有关营业税问题公告如下:
纳税人采用“建设―移交”模式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的全部收入,应按“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若该纳税人将建筑工程承包(分包)给其他施工企业的,则以取得的全部收入扣除支付给其他施工企业的承包(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3.河南省规定。《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的公告》第八条规定:建设项目实行BT模式的,纳税人为:
(1)项目的建设方(或投资方)与施工企业为同一单位的,以项目的建设方(投资方)为纳税人。
(2)项目的建设方(或投资方)将建筑安装工程承包或分包给其它施工企业的,分别以建设方(或投资方)和施工企业为纳税人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的公告》第十九条 纳税人实行BT模式的,营业额按以下方式处理:
(1)项目的建设方(或投资方)与施工企业为同一单位的,建设方(或投资方)在取得业主支付回购款项时以实际取得的回购款项为计税营业额。回购价款包括工程建设费用、融资费用、管理费用和合理回报等收入。
从内容上说,今年大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科的考试内容紧扣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等最新法规、制度、准则等。2006年2月15日和lO月30日,财政部相继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企业和其他系统的会计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相关科目考试大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同时根据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破产法》、《合伙企业法》等相关法律,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关内容大纲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与修改;二是强化考试大纲的指导性,对考试大纲“考试内容”部分进行了充实,进一步完善了考试大纲的框架结构;三是适应初级、中级会计专业职务能力框架要求’,对《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和《经济法》考试大纲中的共性内容进行了协调,进一步提高知识结构层次性。各科目内容变化的部分、重点关注的问题和专家的具体建议如下:
《初级会计实务》
变化:2007年因受新准则的影响,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都有较大的变动,会删除部分章节内容,并会较大幅度的修订相关章节内容,在一些会计处理上,新教材的表述和考生目前从事的会计实务有了较大改变。对考生而言,相当于难度提升了许多。
重点关注:对通用会计问题的复杂会计处理方法考试大纲也有意识地加以回避,如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等减值的会计处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
专家建议:要求应试人员在应试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要善于抓住重点,准确分出轻重缓急,防止钻牛角尖。
《中级会计实务》
变化:2007年对于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来说比较特殊,由于今年要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07年的大纲与教材,从而影响2007年的中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各章节结构及内容。今年的大纲与2006年的相比,调整内容在70%以上。
重点关注:由于新准则中调整的部分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对于大家来说将是学习的一个新难题。且由于今年教材变化较大,必须关注由于新准则实施而影响教材变化的部分,注意和以前所学知识的混淆,保证各个知识点掌握程度。
专家建议:首先,可以经常关注网上辅导专家的复习建议与指导讲义。由于辅导专家研究并熟知历年考试的重难点及考试规律,比如研究历年考题会发现,有些知识点几乎年年都要考到的,只不过变化题目类型及命题方式,所以跟辅导班一起学习对于考试的复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其次,由于中级会计实务的实务性比较强,所以建议大家掌握大纲及教材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有一定量的题目训练,加之大家工作忙碌等原因,学习时间及制定的学习计划难以保证顺利完成,往往出现“报了名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参加考试,或者即使参加考试却也只是试试”等问题,所以大家在题目选择上不一定多,但一定要典型,有代表性。
最后,按自身程度选择辅导班。在辅导课程选择上要考虑自己的基础是否扎实,程度不太好或非会计专业的考生可先参加基础班学习之后再参加习题班冲刺班。另外,建议考生可多参加网络课程学习。一是可以集中全国名师为您授课;二是学习不受时间限制;三可以在课后享受答疑等。
《财务管理》
变化:新的会计准则今年开始实施,为了配合《会计》等教材的变化,2007年《财务管理》和上年教材相比总的来说变化也较大,主要对教材有些章节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增加了一些新内容。由于今年教材变化较大,建议考生要用新教材来进行学习,以免学习了已经变更或删除的知识。
重点关注: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在考试中占的分值比较高的章节,其主要包括:第三章“证券市场理论、资产组合风险与收益”;第六章“3个杠杆与3个资金结构决策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七章“项目投资净现金流量的确定,如何确定这个项目的折现率,以及多个投资的评价”;理解和掌握第十二章“企业财务的综合分析指标与方法”等。
专家建议: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建议采用“齐头并进,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侧重薄弱章节: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3章、第6章、第7章,后期侧重记忆性章节,如第1章、第5章、第9章等;(2)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当年一般要考到,如第11章等。
考生把教材至少阅读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
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题。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放弃书本,一味的搞题海战术。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财务管理》考试题量大、难度深,考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学员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计算精确度。
《经济法基础》、《经济法》
变化: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变动比较大,这种变动主要来源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补充与完善。2007年的经济法教材一定会采用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因此这两个历年考试的重点会因为新内容的引入势必成为重中之重,而且考试分值很可能会高于往年。与2006年的经济法相比,调整内容在80%1.2上,这对考生来讲,考试难度有所增加。
重点关注:2006年新修订了《公司法》、《证券法》和《破产法》,因此可在教材出版之前,可先看看法律原文,对具体法条的理解。对于考试大纲变化的内容应进行有计划地记忆,做一些经典练习。
专家建议:必须要阅读教材,通过通读、精读和有重点地阅读,并且在阅读中,一定要重点掌握教材实例,这些实例往往会换一种题型或者换一个选项出现在考试真题中。
针对今年教材内容变动较大的特征,参加考试辅导,授课教师的讲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习效率与效果;再次,根据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练习,在临考前一定要在模拟考试环境模考一次。
学好《经济法》这门课程进行强化记忆是很有必要的,经济法的学习还强调实践性学习、比较性学习,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异同点,势必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在日常工作和休息中,有意识地注意一些教材所涉及的法律在实际中运用的实例,可以增强对法律条文的理解。
一、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不明确
财务会计学课程一般分为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部分。但对于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应该包含的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难以把握。例如。对于企业最基本、最简单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理论内容。初级会计学阐述过,中级会计学有涉及,高级会计学也有描述,且基本内容差异不大。又如,独资、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学知识,本来属于初级财务会计学知识,但却列入高级会计学,造成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忽‘高’忽‘初”.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毗又如,非货币易,在企业中也是常见业务,其处理的基本内容应放在中级会计。而不是高级会计。
2课程内容体系条块分散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章节安排基本上是按会计要素内容的不同来分类设置的。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这必定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等。例如,现金折扣的总价法、净价法的处理,涉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等,至少在3个会计要素中重复讲述。又如,非货币易本是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顺序来安排,就会造成内容分割,人为增大教学难度。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例如,中级会计学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专业理论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
3.专业理论与实务层次级差不够合理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学的专业理论级差层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初级会计学部分原理、概念描述过多。而实务操作内容简单、数量较少;相对于初级会计课程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造成初级会计学起来太容易,中级财务会计又太难。学生难以适应脚。高级会计本应体现专业理论与实务的高度统一.但实际上该部分内容往往是对初级、中级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出现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有高级会计实务之嫌。
4.实验教学薄弱
财务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越来越难。很多学校都采用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电算化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实际开发的,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好。
二、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调整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的内容体系安排,同时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在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中做重新划分。并加强实践环节。笔者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如下:
1.初级板块
分为3个子模块:会计原理、会计基础、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会计原理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会计的涵义、目标、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等:会计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处理流程);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企业的资金循环业务流程、银行结算方式及简单的票据业务、税收基本业务等一系列内容,应将货币资金的核算、与货币资金收付直接相关的其他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和简单计量、经营成果的简单核算与计量等作为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置于初级会计学部分。新晨
2中级板块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长期采用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划分教学内容的习惯和以会计要素划分基本教学内容具有的简洁、与会计报表要素具有一致性等优势,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内容,如供应、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利润形成和分配等仍以会计要素来划分,有利于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原则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业务本身的整体性,会计要素之间重复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应视情况删减,进行整合。其他仍属于企业常规常见业务,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难度的内容。如投资、资产计价、资产减值、借款费用、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等,应以会计原则为导向来安排。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划分中级会计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从会计原则高度认识和理解财务会计的要求。
3.高级板块
高级会计学主要是从会计原则的理论高度出发。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和具体要求。阐述财务会计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的确认和计量。为全面且高质量地输出会计信息而服务口】。高级板块内容应涵盖企业业务中一些常规内容的延伸,属于成长中不太成熟的内容,如商品期货会计、退休金(企业年金)会计、融资租赁会计、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以及那些突破甚至否定会计假设的特殊业务。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企业清算、重组、破产、企业合并与分立。
4.实践板块
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之间的联系。随着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的调整。应更加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板块内容应包括初级会计实践和中级会计的实践。初级会计实践围绕初级板块内容进行。可将实验室的模拟实习与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认识实习结合。中级会计实习,既应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实习。更应联系企业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荆新,孙茂竹,张玉周.财务会计学课程设计的一种新方案[J].会计研究,2002(6):36.
1 旅游管理(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1.1 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了旅游与财会的结合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是为培养具有良好旅游职业素养,能够熟练掌握企业财会岗位群的操作技能和会计软件应用能力,熟悉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的财务核算,毕业后能较快胜任旅游企业及其他行业收银、出纳、财务会计、财务主办、财务管理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确定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仅要有财会方面的专业课,还要有旅游专业的相关课程(图1所示)。在表1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位于表下部的财会类专业课程外,我校还开设了如“旅游职业礼仪、酒店概论、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运转实务、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服务与管理”等旅游类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考取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中级或高级)资格证书。当学生最后去旅游行业的财务部门实习时,他们不仅通晓财务,而且非常熟悉旅游企业的运转,这将会对业务的理解力有更大的提升。
1.2 课程体系设置注重实用性
在财会类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理论知识结构,以区别于以理论知识系统扎实为特征的本科层次;在应用性实践课程的设置上,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用高新技术从事技术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技术等级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从业后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以区别并高于以操作技能为主的中专层次。
1.2.1 专业理论课程设置(见表1)
①财会类专业课程设置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我们对传统会计学类课程进行了扬弃,摒弃以往一些理论知识太强的科目,而将对于培养目标“有用性”的课程保留。以夯实财会专业基础为主线,我校开设了“会计基础、统计基础、经济法基础、财经法规”等基础性课程,进行会计学类的通才教育。在此基础之上,我校还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实务、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饭店软件系统应用、收银技术”等专业主干技能课程。在这样的财会课程体系中,我们主要形成a以“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为主的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体系;b形成以“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课程为主的考取初级会计师的职业技术等级考试体系;c形成以“酒店财务管理、饭店软件系统应用、收银技术”三门课程为主的具有酒店特色的财会课程体系(见图1)。
②相关财会类专业选修课程设置
为提高学生运用会计信息的综合能力,拓宽相关知识面和增加就业机会,我校还开设了“宏观经济分析、证券与投资、财务报表分析、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公司理财”等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对选修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和完善有助于更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兴趣,为不同发展层次和方向的学生提供选择不同课程的机会。
1.2.2 应用实践课程设置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开设了“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初级会计实务技能训练、纳税申报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依托我校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最后一年在旅游行业财务岗的顶岗实习,充分实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
业已与南京绿地洲际酒店财务部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使企业走进校园,学生提前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使学生有目的地规划个人职业生涯。 2 旅游管理(财会)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状况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突破传统会计教学内容体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本着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对知识的需求,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并做到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等级考试、岗前培训相结合,实行“多证”制度,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注意与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等与社会接轨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考试结合,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三门考证课程和“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考级课程直接采用了考试教材,并按考试大纲要求进行能力培养。
如表1所示,学生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修完了“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三门考证课程后,在第三学期的11月参加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学生在第二和第三学期修完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考级课程后,可以在第四学期的3月份参加全国初级会计师考试(目前我校已与贝特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两个考试可连续进行)。
为了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过关率,我校不仅建立三门考证课程试题库,而且与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三门课程考点资料库,所有材料按照教学进度印发给学生。不仅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针对考证内容进行考试,并且在第三学期开学后的10月左右,再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以保证学生在暑期学习中的持续性,从而进一步保障会计证的过关率。事实证明,我校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等级考试、岗前培训相结合,切合了学生实际工作需要,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目的性更强、更有动力,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会计证的过关率也取得了极大的提高。
3 关于深化旅游管理(财会)专业教改的若干思考
3.1 进一步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1.1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图1的第三个层次——具有酒店特色的财会课程体系中存在着明显不足。财会教师来源于会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没有在酒店等旅游企业工作的经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无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将财会专业教师通过挂职、兼职等方式到酒店等旅游行业中进行实践锻炼,从内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3.1.2 财会教师人数不多,应该由专业负责人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协调教学计划,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1.3 学院应该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报考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会计师、经济师、电子商务师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比例。
3.1.4 以精品专业、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为契机,带动财会专业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提高实践能力积极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3.2 进一步完善实习就业体系
我校旅游管理(财会)专业是个新专业,目前学校的实习和就业单位关于财务岗位的招聘数量非常少。数量少并不是因为需求少,而是由于很多旅游企业不知道我校有这样一个专业。因此,学校应该在该专业的宣传上给予更多的重视,充分利用我校的旅游企业资源与更多的单位建立该专业深度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使财务专业的学生在实习中能够真正的接触到财务,学以所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2008年我校开设旅游管理(财会)专业,经过三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调整,我校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本文旨在总结过去三年专业教改中的经验教训,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作为一所培养旅游人才的全日制高职院校,2008年我校开设了旅游管理(财会)专业,这对于完善我校旅游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同时也对如何办好这个专业提出了挑战。为了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经过三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调整,我校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本文旨在总结过去三年专业教改中的经验教训,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3 进一步完善财会硬件设施
目前《饭店软件系统应用》这门课程还没有实施,主要是因为学校还没有购入相应的饭店软件系统,而这门课程对旅游管理(财会)专业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我校财会专业主要的实习及就业单位是酒店,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未来学生在收银以及财务岗位的实习和就业都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普遍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企业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何计量、如何核算,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观点还不一致。为此,本文拟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供读者批评指正。
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结构
对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这样解释的:
(一)该科目是用来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主要账务处理是: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处理。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二、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处理的误解
不少人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余额年度终了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后,次年再重新转出,直到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消失而消失时,再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而上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并没有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续计量作出解释或说明,以至造成歧义。
为了说明,实际工作中人们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应用的误解,我们以《初级会计实务》2010年度考试辅导教材,包括其他会计书籍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应用实例为依据加以解释。《初级会计实务》2010年度考试辅导教材在讨论跨年度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时,一般要求年末将其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次年出售资产时,将其转销计入“投资收益”科目。比如,《初级会计实务》在“【例1―25】”讲述:承【例1―24】,假定2009年1月15日,甲公司出售了持有的丙公司债券,售价为2 565万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25 65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5 5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100 000
投资收益50 000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000
贷:投资收益 100 000
笔者认为,上述会计处理似乎不妥当。上述会计分录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已经没有余额,不应再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000”。
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不跨年度的转销或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科目
不跨年度的转销或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企业转让资产时,转入“投资收益”科目。
例1:假定2009年1月3日,甲公司购买丙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面值为2 500万元,票面利率为4%。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价款为2 600万元(含已宣告发放的债券利息5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30万元。假定2009年6月30日,甲公司购买的该笔债券的市价为2 560万元。假定2009年12月15日,甲公司出售了持有的丙公司债券,售价为2 565万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2009年1月3日,购买债券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5 500 000
应收利息500 000
投资收益300 000
贷:银行存款26 300 000
2.2009年6月30日,确认该笔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000
3.2009年12月15日,出售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25 65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5 5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100 000
投资收益50 000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000
贷:投资收益 100 000
(二)跨年度转销或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不再转入“投资收益”科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结构的说明,跨年度转销或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计入当年损益,按照资产负债表法进行所得税核算,不再转入“投资损益”科目。
例2:假定2009年1月3日,甲公司购买丙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面值为2 500万元,票面利率为4%。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价款为2 600万元(含已宣告发放的债券利息5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30万元。假定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购买的该笔债券的市价为2 560万元。假定2010年2月15日,甲公司出售了持有的丙公司债券,售价为2 565万元。假定甲公司2009年和2010年均实现会计利润100万元,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购买债券及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录同上。
2.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核算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25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25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25 000
由于企业实现利润100万元,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能纳税部分,企业应缴纳所得税22.5万元,加上递延所得税费用2.5万元,本期所得税费用共计25万元。则甲公司税后利润为100万元-25万元=75万元。
3.2010年2月15日,出售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25 65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5 5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100 000
投资收益50 000
4.甲公司核算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25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75 000
由于企业实现利润100万元,应调增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年纳税部分,企业应缴纳所得税27.5万元,减去转销的递延所得税费用2.5万元,本期所得税费用共计25万元。则甲公司税后利润为100 - 25=75(万元)。
可见,两年实现的会计利润总额相等,缴纳的所得税虽然不等,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引起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存在,因此所得税费用相等,企业的税后利润也就一样。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