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安全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P键词】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 解决对策
一、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发展现状: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可以根据食品安全的内涵即食品数量安全与食品质量安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食品数量安全来看,由于粮食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保障,所以根据我国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来分析我国食品数量安全的问题。通过对2003年到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以及人均粮食产量状况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粮食产量以及人均粮食产量都在呈现增长趋势,中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保障。因此,我国的食品数量安全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了解决,所以我们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指的是食品质量安全,因而在本文中主要分析的是食品质量安全。
现阶段我国所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大量使用农药,过多的使用添加剂以及滥用激素等。第一,农药的大量使用。2015年,我国农药的使用量达132.8万吨,比上一年减少了12%;第二,过多使用添加剂。适当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味道,而且可以促进食品中营养的吸收,但是为了某些利益,许多商家会过度的使用添加剂,从而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滥用激素。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较大利益,会在食品中添加激素来增加食物的产量。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得国内消费者对我国的食品逐渐失去信心,而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组织机构职能不明确以及对食品安全标准较为落后。
首先,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但在这个体系中却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说在目前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在09年颁布实施外,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的的颁布时间都比较早,不论是在监管内容还是在惩处力度方面,相关的规定都比较落后。
其次,食品安全标准落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标准在内的体系。虽然目前我国食品体系已较为完整,但是在现有的体系中有些标准已经不适应目前的需要,应该对其进行修改。我国现行食品卫生标准的覆盖面总体上达80%,但仍然有20% 的食品无国家标准及相应的检验方法, 有的食品种类的覆盖率仅达50%。
最后,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国存在大量无照经营的小商铺,而这些小商铺的规模通常比较小,生产设备想对简陋,原料进入门槛较低,在食品添加剂使用上存在许多漏洞,且卫生环境极差,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由于这些小商铺分布较广,大部分是在农村,职能管理部门往往不重视,很多的食品小商铺很难找得到,监管存在盲区。
三、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政策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为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做出贡献。
首先,应完善法律法规。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但是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存在某种交叉点或者是空白点,从而使食品安全问题存在隐患。其次,明确部门职能。我国虽然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是质检总局和农业部等部门也可以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这有可能会导致重复执法。因此应该对各部门进行分工,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以及出口等环节进行把关。最后,对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修改,在制定标准时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以此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红波.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
[2]刘锐萍.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标准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07,(10).
[3]张守文.当前我国围绕食品安全内涵及相关立法的研究热点――兼论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5,(9).
[4]李哲敏.食品安全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1).
[5]刘录民,侯军歧,景为.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论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4).
[6]陈晓雯,方菁,周洁.我国农药使用状况和农药对健康的影响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2,(6).
[7]辛志强.浅析我国食品监管体制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与标准化,2012,(6).
[8]尤玉如.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9]程言清,黄祖辉.美国食品召回制度及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启示[J].经济纵横,2003,(1).
[10]肖进中.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对中国的借鉴[J].世界农业,2012,(6).
[11]杨永华.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对我国的借鉴[J].甘肃理论学刊,2009,(2).
[12]任智华.日本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分析[J].农业经济,2010,(6).
1.管理方盲目追求食堂利益,轻视食品安全
当前许多高校的管理人员往往更关注教学和科研,而对属于后勤领域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的食堂都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却缺乏对其严格有效的监管机制,食堂经营方往往盲目追求经营利润而忽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就会互相推卸责任,催生出许多食品安全隐患。据统计,河南省对11所高校学生食堂及院内食品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现场调查和量化打分的方法),其调查结果为:量化评分在90分以上的学生食堂占24.2%,量化评分在80~89分间的占69.7%,量化评分在80分以下的占6.1%,其中老食堂和个人承包的风味食堂的卫生最差,量化评分合格率仅为52%。
2.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为了降低人力成本,高校食堂往往聘用文化层次较低的临时人员,这部分人员流动性较大,劳动付出与所得的工资差距较大,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往往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食品卫生操作不够规范,缺乏系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食品加工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执行卫生的标准,导致食堂食品安全难以符合要求。
3.缺乏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社会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食堂,食堂稳定看制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先决条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改革进程,许多高校经营都采取了新的模式,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松懈,缺少专业经验和对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引导,未建立健全有效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管理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落实。
二、加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为了确保高校师生的食品安全,高校应在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原材料采购、储存、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必须严格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制,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事、责任到位。重视奖惩机制,对于落实好食品安全管理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警告、处罚甚至辞退。二是建立产品质量责任追溯制度,对食品采购、加工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登记,做到各环节有据可查,一旦某一环节达不到质量要求,能迅速查明原因并及时整改。三是建立及时高效的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保持与公安、工商、质检、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医院的密切联动,保证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迅速反应,准确决策,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开展应急工作,保证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
2.应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是一种通过确认食品生产过程中危害点并加以控制,达到食品安全生产和加工目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将预防和控制重点前移,保障食品安全最有效的管理体系。HACCP可以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方法,它通过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控制潜在危害的先期觉察决定了HACCP的重要性,通过对主要的食品危害,如微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的控制,可以更好地向消费者提供消费方面的安全保证,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要更好地应用HACCP体系,提高食堂管理及食品安全卫生水平,就需要从现实出发,结合食堂的发展现状,综合HACCP体系的根本内涵,了解其精髓,灵活地应用这一体系提高食堂的管理水平。
3.加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工作
食品从业人员除应健康状况合格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高校食堂应定期组织全体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卫生基础知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基本操作技能和关键控制点控制等,严格实施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以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引导从业人员真正了解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的深刻内涵,从而形成人人懂安全,时时有警觉的餐饮加工氛围。只有所有一线员工有了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才真正有保障。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食品安全意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我国食品安全对我国群众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消费者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存在怀疑。故而,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在我国开始建设。虽然在近些年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检验检测能力不足、地区分布范围不均匀、缺乏足够的检验检测机构等问题。因此,本文基于放心菜篮子工程简要地探讨我国食品检验检测的现状以及日后的发展方向。确保我国食品安全,从而保护群众的饮食健康。
菜篮子工程内涵及发展
菜篮子工程是1998年农业部为了缓解中国食品供应紧缺的问题而组建的,它主要为了保证居民在一年四季都有蔬菜水果等的供应而建立的地方和中央的蔬菜、水产、肉等生产基地,以及饲料加工和品种繁育的服务体系。早在1990年以后菜篮子工程就已经解决了市场蔬菜提供短缺的矛盾。近些年来,菜篮子产品更是快速增长,现在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食品供应短缺的问题。目前我国菜篮子生产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而且市场供应已经逐步扩大,发展方式也逐步转变,通过完善扶持政策、多渠道筹集建设基金、科学规划生产布局、强化菜篮子责任制、加强部门和相应组织的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我国菜篮子工程的发展水平。
这些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对菜篮子工程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给予了不同的发展重点。从一开始蔬菜食品基地的建立到市场体系的完善,都推动了菜篮子工程的整体改革。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菜篮子工程已经不仅仅只为满足市场副食品的供应,还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科技含量高、质量高、品种多、规模大的新型产业,多次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
我国食品检验能力及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目前,我国大多缺乏对食品安全的科学性认知,许多人对食品安全的意识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形成的,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和教育,人们本身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强。从每年度我国对家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中就可以看出,家庭性的食物中毒所占比重非常大,无论大人还是儿童都缺乏对有毒食物的辨别能力。究其根本,还是人们严重缺乏食品安全知识造成的。另外,作为目前现代生物技术成熟的产物,转基因食品也存在着众多的安全隐患。虽然国内外转基因食品对消费者直接损害的情况并未出现,但根据现代生物学的相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并不排除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产生损害的潜在可能性的出现。毕竟一旦转基因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就有可能引发人类的药物抗性并且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需要人们加大重视力度。
我国食品检验的存在问题。在我国不同食品的检测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机构难以有统一的定论。因此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检测标准,这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另外,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相比我国还比较落后。近几年频发的毒胶囊、地沟油事件就验证了这一点,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因此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关键就在于提高我国的食品检测技术水平。最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覆盖面过于狭窄,并呈现了大中小企业监管力度不均衡的局面,致使很多的中小企业食品安全检测成为监管工作之中的漏网之鱼。不利于我国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完善。
基于菜篮子工程我国食品检验的发展方向
实现食品检验工作的信息共享。建立食品检验工作的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可以帮助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对同一种产品的同一批次进行重复检查,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节约检查的时间和资源。例如,在食品安全检验过程中,有关部门可以将食品检验的信息在相关平台,这样各个食品检测部门就可以加强部门的相互监督,减少资金的浪费和资源的投入;其次,建立食品安全检验平台可以让消费者对检验部门进行监督,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在消费者的监督之下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检测部门的检测效率,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检验体系。
加大食品检测的力度。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应该扩大检验区域以及检验的覆盖面,加大食品检测力度和检测频率。另外,针对以往质量信誉较差的生产部门应该加大其检测的频率,并将其检测结果向社会群众公开。最后还要做好食品安全预警工作,针对社会食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向群众及时公布食品安全的检查工作。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关键词:法律规制;食品安全;防范打击;公安机关
一、食品安全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定义: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安全是食品的基本要求,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无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倍诺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二、食品安全犯罪的类型
(一)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基础,在改善食品色香味,调节营养成分,延长保质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却因利益庞大、法律规范尚不完善、执法不严等问题的存在,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绝大部分大型的食品安全犯罪都是因为食品添加剂所引发的,例如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我国对食品添加剂有严格的规定,食品中常见禁用添加物名。
(二)过期食品
利用过期食品牟取利益,是最为普遍的一种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因为存储条件以及运输条件差的现实的困境,食品的新鲜度难以完全保证。在海鲜,新鲜蔬菜瓜果,家禽等行业中尤为明显,在运输、储存的过程中过期食品的损耗占比较大,是导致商家的成本提升,利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的“利润”也“大为可观”,进而导致部分不法商贩牟取暴利。
(三)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和上两类食品安全犯罪略有不同,此类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观故意性相对较弱。施用在作物上的农药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水中,部分农药可被植物吸收,最终进入人的身体系统内部,其中部分农药的危害性极大,且被我国明令禁止使用。[1]但因其效用高,价格低,性价比高,而被深受“喜爱”。农药的使用不可避免,但使用我国明令禁止的农药,将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四)反向添加
反向添加是专门针对“地沟油”的一种概念,明确地沟油的定罪标准:针对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的行为,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司法解释明确此类“反向添加”行为,同样属于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2]
三、我国食品安全频发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持续发生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中毒,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探讨其内在成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一)食品安全法律不完善
我国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公安机关联合各部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也取得较大成果。但仍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监管模式不清晰,法制尚不完善,尚未对食品安全做出实质性的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和追责惩处尚不健全,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犯罪分子有恃无恐,食品安全事故危害不断扩大。[3]
(二)生态的破坏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食品安全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对于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致使生态平衡被破坏,继而导致病原菌更容易生长繁殖并波及农产品、食品等。部分工业化的产物,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日积月累,集聚后形成规模,由量变达到质变,最终影响食品的安全性。部分农产品因环境因素,致使部分指标尚未达到国家标准,经营者为降低损失,增加收入,扩大利润,进而萌发违法行为的念头。
(三)道德滑坡,利益至上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部分弊端,逐利功利心理严重,道德滑坡。部分经营者为牟取不当利益,无视消费者安危,利用有毒有害食品原料进行加工与生产,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亦存在部分经营者因无知或失误,导致其在种植环节过多的使用农药化肥,或使用国家禁止的农药化肥,以及非法或不当使用含有有害物质或激素等化学物质。其目的是为了加快供应,降低成本,通过检测检查,牟取不法利益。
(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混乱
政府作为社会管家,对食品安全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食品安全牵涉众多环节,涉及多行业。政府部门多头管理,管理上存在漏洞,多部门负责,责任分散,易导致相互推诿的情况出现。然而,不能仅凭市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也不能仅靠公安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犯罪进行打击。应明确责任主体,分清主次责任,以主要责任部门牵头,管理各部门进行市场监管。
(五)检测监督技术
我国食品消费量巨大,且仍具较大潜力,但尚未具备对食品的全面监督检测的能力,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查和监督严重不足。尤其是食品中不明有害物质的鉴定技术、违禁物品,农药残留等皆无法全面兼顾。[4]检测设备欠缺,覆盖面低,科技含量低,相应投入不足。
(六)食品存储运输条件差
食品的存储运输条件差,海鲜,新鲜蔬菜瓜果,家禽等行业中尤为明显,存储,运输过程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损耗巨大,将导致经营者的成本大大提升,利润空间下降。部分不法经营者,将变质食物添加掺杂于正常食品中售卖;使用大量添加剂将其包装出售;利用化工业原料进行“漂白”,以牟取暴利。
四、食品安全犯罪的特点
(一)涉及面广,范围较大
食品安全犯罪始于食品养殖、种植、伺养开始,终于消费者消费环节。每一个环节皆可成为犯罪滋生的土壤。更有甚者,已然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将违法犯罪行为当作生意,形成了完整的犯罪产业链。并且随着物流业的日益发展,其流动范围不断扩大,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日益提升。
(二)专业化水平高,技术性强
造假制假方式上,从简单的手工加工向技术化、专业化、职业化变更,由物理方式逐渐转移到化学方式上来,因为巨大的利益驱动,导致人们对“技术”的追求愈发“疯狂”,能够牟取巨大财富,但会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技术,正是部分不法经营者所追求的。然而,监督管理检测人员的素质较为欠缺,尚未形成系统的学习培训制度,未能适应时展所带来的技术革新的需要,以至于监督管理人员无法对犯罪行为或者犯罪证据有明确的把握。
(三)手段隐蔽,隐蔽性强
食品安全犯罪在作案手段上,向专业化、组织化、智能化方向转变,生产、运输、销售等皆有明确分工,采取订单,物流等方式进行销售运输;结账采用现金或者第三方结账的方式,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被广泛使用,进而增加交易的隐蔽性,逃避打击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作案地点多选择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进行分散种植养殖。一方面,此类地区监管较为薄弱,打击力度低,打击手段缺乏;另一方面,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周边邻居无法发现违法犯罪的事实,甚至可成犯罪分子的眼线。
(四)打击力度欠缺,取证难度大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假劣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危害结果是日积月累后显现。这种慢性的危害后果,难以被消费者即时发现。故此,即使是某假劣食品导致某种危害后果,也难以认定是由该假劣食品引发;由于食品安全犯罪的隐蔽性特点,证据往往难以保存,化整为零后,尚不构成犯罪,若产业链庞大,取证调查的证据链则较为困难;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公安机关的人才素质无法完全对口该类犯罪案件,需要专业的认证机构加以协助。其认定的时间普遍较长,故在此时间段内,犯罪分子将会采取销毁证据的行动。
(五)文化水平低下,从业人员不认为是犯罪
食品安全犯罪的底层犯罪分子普遍文化素质较低,自身法律素质低下,对犯罪的认识仅停留在杀人、放火、抢劫、等重刑犯罪层面,欠缺法律意识。另有大量运输销售人员并非直接的消费者,转手销售,消费者仅凭食物的色泽与味道,是难以进行判断的。故而难以即时发现问题,亦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五、公安机关治理食品安全犯罪的路径
针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为有效打击预防食品安全犯罪,从法律完善、侦查方式、人才培养等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五点对策:
(一)明确犯罪区间
首先应明确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罪标准,划分犯罪界限,了解各类行为的违法程度,对违法行为能够做出明确判断,继而应承担的相应责任。第一,扩大对象,应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的相关产品纳入标准,并统一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律适用。第二,由于食品安全犯罪的环节众多,故需明确加工、种植、养殖、运输、储存、餐饮等等环节中的行为是否皆属于生产、销售食品的行为。第三,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一律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处理;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行为,如利用“地沟油”加工所谓的食用油等,明确此类“反向添加”行为同样属于在生产、销售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第四,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共犯以及食品虚假广告犯罪做出规定。[5]
(二)细化量刑标准
团伙犯罪在食品安全犯罪中具有较大比重,部分违法犯罪分子在接受刑罚处理后,仍进行此类违法犯罪活动,更有甚者变本加厉,少数社会人员受到非法利益驱使,加入犯罪行当。因此,需要细化量刑标准,各罪行所对应的刑罚标准皆应有明确规定。此外,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往往同时触及多个罪行,存在大量犯罪竞合的犯罪选择适用的问题,所以为了体现依法从重惩处的精神,防止重罪以轻罪处理、有罪按无罪处理,限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罪名处理。
(三)改良侦查方式
现阶段虽发生多起较大食品安全犯罪,但绝大多数的食品安全犯罪都被化整为零,以分散种植养殖,地下小作坊为主,基层单位对于此类案件的办理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经验手段皆较为欠缺。针对食品安全案件手段隐蔽,隐蔽性强,打击力度不够,取证认定困难的特点,我们可以借鉴打击的方式方法,化妆侦查,但是与案件不同的是需要提取样品进行检测鉴定,确认其违法后进一步采取行动。
(四)提高罚金判罚标准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为贪利型犯罪,有效阻遏食品安全犯罪必须加大犯罪成本;严格掌握缓、免刑的适用,为了使危害食品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接受必要的教育改造,预防其再次犯罪。
(五)善于总结归纳
提高食品安全犯罪的办案能力,总结经验,学习食品药品的相关专业知识,懂技术,懂法律,善侦查。应对食品安全类犯罪案件进行整理,在破获案件的同时,应总结此类犯罪案件的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食品安全犯罪侦查指南。
六、结语
食品安全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食药环案件越来越被重视。事物的发展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应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加强食品安全犯罪的预防,能够提升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现构建具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惠雯.三问农药残留[J].化工管理,2015(16):51-53.[2017-09-02].
[2]张喆.“地沟油”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3]马俊.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D].山西大学,2015.
[4]刘永.国内畜禽产品安全问题及对策概述[J].农业灾害研究,2012,2(Z1):1-5+9.
一、要深刻理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能的内涵,找准自己的职能定位我认为:我们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是一种高端的监管,是对管理者的监管。换言之,是对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监督、监察,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而不是泛泛地去监管,不是代替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去监管。
二、要加强学习一是要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要做到心中有数,熟悉各监管职能部门的职责,找出各部门的法定职责没有涵盖、部门职能交叉、一个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在协调中,我们才不至于开不起腔,甚至开黄腔;二是要了解食品生产企业的概况及其工艺流程和监管要点,各食品经营企业和餐饮业所具备的卫生设施及监管要点,掌握易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各种因素,并熟知其处理程序等等,这样我们在处理食品安全事故时,才能做到定位准确、处理妥当。
三、要树立“抓领导、领导抓”的工作思路就目前而言,仅靠我们一个部门的努力把食品安全工作做好,是远远不行的,我们必须抓住领导,让领导重视,然后让他们亲自抓,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抓领导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深入基层搞调研,深入市场明察暗访,从中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找到监管盲点。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
四、要树立服务理念,克服急躁情绪做每一件事情以前,我们要提前制定工作方案,与各部门加强沟通,争取其理解和支持,不要急于求成,以势压人。否则事倍功半,让组织协调工作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