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护理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相关因素分析
1.1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由于女性生殖系统功能受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直接控制,在女性月经、妊娠等这些生理情况下,常因受情绪反应致使该轴线分泌平衡失调,从而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因而可能在医疗过程中出现消极、抵触、不配合等表现,给护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另一方面随着医院卫生体制的改革,及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显得更加紧张,妇科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处理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受到患者无理羞辱仍要极力抑制自已的感受而做出妥协,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妇科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与乐观性,从而造成潜在的职业压力。
1.2经常倒班、夜班工作量大
由于护士工作性质,每天轮流的三班制工作,对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少影响,尤其是已婚护士,家庭负担重,经常因为工作忙而不能照顾孩子和处理家庭事务,同时上夜班人体生物钟紊乱,造成不同程度的睡眠不足,饮食不正常,性功能减退,影响夫妻感情。妇科很多能自理的病人为了不影响工作,白天上班晚上才来医院做治疗的很多,这势必给夜班的护士带来很大的压力。超负荷工作使护士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1.3 妇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涉及隐私权
妇科护士在治疗护理时会涉及病人的躯体,如在不适宜的场合随意谈论病人的病史、检查带教时不顾周围环境随意暴露病人的躯体,都是对其隐私权的侵犯而引发护理纠纷。妇科护士还得面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各种传染病带来的职业危害,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4 在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中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是主要的压力源。
这与其他人的研究基本一致[2]。由于妇科疾病病程短,周转快,诊疗项目繁多,工作量大,极易出现差错,轮转护士和年青护士因对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掌握不够,担心在工作中出错引起医疗纠纷,精神高度紧张,造成身心疲惫。
1.5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被置于组织的底层,由于长期形成的社会偏见,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不够理解和认同,认为护士是医生的下级,护士不过是医嘱的执行者,极大地损伤了护士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使护士心理易产生失落感、自卑感等不正常心理。
1.6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不同人对同一应激原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因此在应激过程中,个人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调查显示:74.54%的护士缺乏心理学知识,不善于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的平衡和调节[3]。 2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2.1 善于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
护士首先要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 、自爱、自强、客观合理的评价自己及在社会中的位置,形成合理支点,使心理处处平衡。
2.2 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护士应善于学习和积累应付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经验,对病人所表现出的误会、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采取谅解的态度。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发生冲突。
2.3 合理的宣泄消极情绪
如果不良情绪长时间的郁积心里,就会引起机体内环境失调。采取恰当方式,选择适宜对象,合理的宣泄消极情绪,能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和心理紧张度,恢复心理平衡。
2.4 创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多阅读报刊杂志,提高综合素质。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业务,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赏,得到医院对护士工作的支持,改善护士的生活环境,提高社会地位。
2.5 相信自己,自觉加强业务学习
由于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不再仅仅是打打针、发发药的事情,医生和护士不再是主、助关系,而是共同为恢复病人健康而工作的合作关系。这一切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较好的人文学科修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又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护士要自觉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新技术,探索新课题、接受新挑战。要牢记一点:精湛的业务是自信心的源泉。
2.6 自我增强体质
应增强自我保障意识,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均衡饮食和营养,积极强身健体,保持和促进自身的健康。
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可以减轻身心疲劳感。
2.7 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减轻心理压力对健康的影响
以良好、平和的心态面对人和事。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节等心理保健方法,以改善、协调人际关系。
2.8 增强法律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护士应主动学习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及工作责任心,避免护患纠纷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董生风,赵春.小儿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80-81.
方法:选择我院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康复护理组在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同时辅助功能性电刺激等方法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康复护理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临床常规治疗[1]。
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评分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的显著性意义(P
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综合方案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康复护理综合方案脑卒中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34-01
我国第一大致残性和致死性疾病就是脑卒中,虽说目前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使脑卒中抢救以及诊断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仍然有85%以上的存活患者留着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给社会和患者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近些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仍然呈上升的趋势。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有不少的研究者对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方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而且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以下重在研究康复护理综合方案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0年7月~2011年9月在我院接受脑卒中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龄(63.2±9.1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10例,平均年龄(64.5±6.4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变性质等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包括营养脑神经药物、控制血压以及脑细胞赋活剂药物等等。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采用J18A2型电脑脉冲按摩治疗仪器,选择8号处方,将塑料板分别放在侧面肌肉的起点和止点方位,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20次是一个疗程;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主要以运动再学习方法为主,和其他技术相综合,训练内容有:坐到站、水平翻身、步行以及站立平衡等等,每次的治疗时间以30分钟~1个小时为宜,每日一次[2]。还可以在训练的过程当中穿插一些个人能力训练,如使用餐具、脱穿衣以及如厕和个人卫生等等。
1.3功能测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干预之后的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进行专业人士的随访并进行评分,使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进行评分,并用Barthel Index,BI对ADL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
2结果
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经过平均六个月的治疗之后这两组患者的评分都有所提高,但是,康复护理组提高的幅度更大,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讨论
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3]脑卒中导致瘫痪只是单纯的靠药物治疗而缺少相应的康复措施,废用性肌萎缩和关节挛缩等一些继发性的障碍的发生率大于一个月的发生率为22.5%,两个月为46%,大于四个月则为53%,而且只要关节持续四天不活动就会发生挛缩。所以,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尽快的开展康复护理综合治疗方案。
肖洪波[4]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在发育的过程当中会留下许多的闲置不用的神经通路。在通常情况下,有一大部分脑细胞经常处在一个休眠的状态,如果神经功能受到损伤之后,损伤的神经细胞不能够进行再生,通路或者是高级中枢受到阻碍,便可以调动这些细胞进入到相应的功能状态,也就是使大脑具有可塑性。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和结构当中具有功能重组和代偿能力,而且功能代偿通常是通过训练来完成的。
目前,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为主要的康复护理方案是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候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这种技术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灵活的应用功能性电刺激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可以促进新网络的建立和形成,并且还可以调节神经中枢的兴奋性,从而实现神经功能的重新塑造。经过此次研究显示,应用以功能性电刺激、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为主要的康复护理综合方案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使其更早的获得康复。
4总结
总而言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训练是一个艰巨而又漫长的过程。作为康复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耐心,并且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康复计划方案,为患者争取最大的康复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能够早日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通过对我院5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综合方案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语言恢复能力和肢体恢复能力,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减少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爱,郑真,陈逢俭,陈赤霞,陈晓君,胡伶丽,彭明霞.脑卒中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3(34):1245-1247
[2]肖洪波,陈瑞全,朱宗俊,罗金发,杨俊杰,余伟.早期运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J].安徽医学,2009,30(12):2006-2008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方向;培养模式
在国家加强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各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的毕业生,据统计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没有就业的往届学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护理专业作为“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到目前也存在由于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出现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培养的高职护生在未来几年就业压力增大将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拓宽其就业渠道,增强学生竞争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经过市场需求调研发现,院前急救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岗位人才需求较大,就业前景较好。笔者根据兴安盟卫生学校的教育资源情况,提出在培养通科护士的基础上,发展院前急救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多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构想。可以设想既具有通科护士的临床护理技能和素质,又具备现今稀缺护理岗位的专业能力的学生,是非常具有就业竞争力的。
一、稀缺护理岗位市场需要现况分析
1.院前急救。目前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仍十分艰巨。一些已基本控制的传染病有重新抬头趋势,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常见传染病的威胁;全球新发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引起的群体性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以及因有毒化学品泄露造成的职业中毒事件屡有发生;核辐射源分布广,应用数量增多和强度不断增大,存在着核辐射和核恐怖的威胁;频发的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增加了疫情发生的风险。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救治机构基础设施条件的投入,装备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应急反应和救治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院前急救作为急诊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实施着把病员从突发事件或突发疾病的现场到达医院之前抢救和诊疗的全过程,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护理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到急救工作的质量,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才能真正降低急诊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也为患者到医院的后期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当务之急是培养一大批从事现场紧急医疗救护的高技能人才,服务于紧急救援中心和医院急诊科。
2.康复护理。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身患重病、生命垂危的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保存了生命,但往往伴有各种功能障碍,严重地危害着病人的身心健康,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其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给社会增添负担。如何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现代医学以及现代护理学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近5000万,每年因车祸、疾病等原因新增加的残疾人数量达100多万。再加上大量因慢性病致残的患者,社会对康复医疗应该有巨大的需求。能否接受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对病人生存质量改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全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我国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仅为700名。康复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那么如此大的缺口,如果能有护理专业学生通过一定康复技能的学习,掌握常见病的康复护理技术,以补充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缺口,将可以部分解决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
3.老年护理。全国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在我国目前1.44亿老年人口中,大约有7000万有不同程度的养老需求,有5%明确提出要进养老机构,而且这种需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和人员严重不足,老有所医的问题非常突出,老年群体渴望得到保健护理。按照我国老年人口5%入住养老机构,以700多万张床位来配备相应数量的护理人员,那么护理专业人员数量缺口是非常巨大的。同时目前各种养老机构中还存在着护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种养老服务的需求,使得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为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工程将伴随社会需求迅速建立起来,同时产生十万计的老年护理岗位群,老年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有较大的就业市场。培养大量的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是社会所需,将大有发展前景。
二、“多专业方向培养模式设想”具体内容和实施途径
“多专业方向培养模式设想”可概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紧缺护理岗位市场调研结果,以教育部提出的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为基础,调整课程设置,提出特色明显的课程体系,实现后期分流培养,重点向院前急救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培养,拓宽专业方向培养人才。
1.拓宽专业方向,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护理专业把培养“高质量、基础宽厚、具有关爱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作为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根据我国近年护理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护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调整培养目标,提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适应广、定方向、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通科护生基础上拓宽专业方向培养人才,按照护理学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围绕教育部提出的主干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实现多专业方向培养,使其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建设特色。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要体现医学知识基础化,护理知识专业化及人文关怀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根据护理专业的发展,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课程基本包括三个模块,具体课程结构设置为:一是注重《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与法规》、《护患沟通与礼仪》、《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等人文课程的教育,以提高护生的文化品质、审美情趣、人文素养;二是在逐年增加护理专业课程的同时,精简与融合医学基础课程,以突出强调护生临床护理技能的熟练与精准;三是在第四学期加大专业方向模块的学时数,重点强化紧缺护理岗位所需技能。分专业方向把《康复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定为必修课,在目前高职护理专业所用的教材基础上,自行开发校本教材,增加课程内容,康复护理学专业增加康复医学基础、康复护理技术、疾病康复护理方面的课程教育;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增设老年医学、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营养学、老年心理学等课程内容。院前急救专业加强重症护理、重症监护的教学。并要求教学中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至少占50%。同时进一步减少必修课,必修课学时压缩在周学时26学时以内,为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选修课,并通过限定选修课体现专业方向,突出院前急救、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方向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色,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空间。
3.优化组合教学资源。把现有的实验教学设备通过进一步优化组合,并适当购进新设备来补充,完全可以实现各专业方向培养的实训教学要求。例如基础护理实验室可以兼具老年护理实训室功能。基础护理实验室作为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实验基地,是护理学院的主要实验室,分设基础护理操作示教室、操作实训室、模拟病房、模拟治疗室、实验准备室等相关科室,承担不同层次基础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购进老年护理人模型等,即可为老年护理提供教学所需设备。
通过以上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资源的修订和优化组合,使宽口径的多专业培养成为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
三、效果预测
在“宽口径、厚基础、适应广、定方向、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按照护理学特色专业建设目标,通过特色明显的课程体系教育,构建多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后期分流培养、专业培养。相信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多个护理岗位的临床实践能力,能为培养实用型、复合型护理人才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Z].〔2003〕82号.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中西医药康复护理;日常生活能力(ADL)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08-02
脑出血为人类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疾病,病后生存者60%~65%留有后遗症 [1] 。运用适宜的护理措施为降低脑出血致残率提供一条最佳护理路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130例脑出血患者,男78例,女52例,年龄42-72岁。左侧肢体偏瘫73例,右侧肢体偏瘫48例,双侧偏瘫9例,不同程度语言障碍53例,所有患者入科后用随机抽样法分为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5例。
1.2 方法
1.2.1 评测
两组均接受临床急救和药物治疗及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康复护理组即实施康复护理措施。用Barthel 指数量表对两组同时进行(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项内容)初评测和观察30天后再次评测。
1.2.2 心理康复护理
①患者起病急、症状重,神志清醒患者大都存有恐惧和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② 失语者由于不能准确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护士更要细心耐心地教患者使用肢体语言。③ 祖国医学认为精神、情志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病证,应做好情志护理。
1.2.3 康复护理措施
(1)超早期护理
超早期(发病起至2d)此期的护理是按医嘱正确给药,特别是脱水药的使用。严密监测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加强基础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可2小时变换1次。
超早期中医康复护理 ① 肢体抚摩: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结回流。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柔和[2]。②中药超声雾化吸入。中药方剂遵医嘱加减,每日2次,雾化与吸氧同时进行。
(2)早期中医康复护理
①药烫:首先将所需舒筋活络止痛的中药装入一个宽15cm、长20cm的布袋内,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出味。用手拿住煮热后拧干的药袋在患肢揉按,来回滚烫,待药袋凉后再换一热药袋,直至局部皮肤潮红、皮温升高为度。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一至两周为一疗程。②擦摩:用指擦或掌擦,方向不定,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 [3]。③ 对肢体麻木,血气不畅者可辨证施护,如中药薰洗。
(3)稳定期护理
稳定期(发病7-30d)康复护理 患者若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即可进行离床肢体功能锻炼。① 搭桥运动训练② 躯干活动训练③ 起坐训练④ 坐起及站立锻炼⑤ 离床后的活动方法: 初离床活动时,先在床边静坐片刻,做几次深呼吸,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缓缓站起,双人搀扶患者两臂,试图慢慢向前迈步。不能自行迈步者,协助人员一脚放在患肢的足根部,帮助向前迈步,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3-4 次/日,15-20分/次。
稳定期的中医康复护理 ① 艾灸: 上肢麻木灸肩禺、曲池、合谷,下肢麻木灸环跳、风市、悬钟等穴位。②针刺:通过针灸促其神醒窍发、瘀通血畅、正气来复是治疗的关键一环。③穴位注射:选用肾俞、髀关、足三里。每天选用2个穴位。气虚血瘀型选用人参注射液2 mL;肝阳上亢、风火上扰、风痰瘀血型选用丹参注射液2 mL;阴虚风动证型选用生脉注射液。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Dpv7.5软件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 讨论
Barthel 指数是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角度对康复护理效果予以评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许多脑出血患者发病以后出现情绪障碍、抑郁症,严重影响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以及家属的乐观态度对患者ADL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 早期的康复护理组ADL评估积分较低, 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整体水平低下。对他人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康复护理组30天后患者的Barthel 指数积分明显升高, 并达到中等水平, 与康复护理实施前及对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患者的综合自理能力增强, 肢体功能障碍及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减轻。
早期中医康复护理需要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同时开掘祖国医学的宝库,运用中医理论实行辨证施护,为缩短患者的急性期,防止或延缓肌肉挛缩,降低脑出血致残率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护理路径,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宜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期功能锻炼[J].浙江临床医学, 2001,2( 3) : 139.
[关键词] 脑出血;全程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b)-127-02
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组100例病例为2002年4月~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对这组患者采用全程康复护理,经观察验证,可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现将早期康复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脑出血患者100例,均无视理解、听理解障碍,年龄40~70岁,平均60岁。出血量30 ml 50例,50 ml 26例,60 ml 24例。
1.2方法
1.2.1发病初期护理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肢置及变换:早期应使患者保持上肢肩关节向前,肘伸直,腕关节伸展、旋后,指关节外展,下肢放在中立位,膝关节微屈,防止其外旋。每1~2小时应对患者的进行变换,如从仰卧位到侧卧位等。转换时不要从远端强行牵拉肢体,必须对肢体远端及近端均进行支持。其次,要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做上肢、下肢关节各方向的被动活动时,让患者取舒适、放松肌肉,护士的手法要轻柔、缓慢,按由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的顺序依次进行。一般先从被动活动开始,随着运动功能的恢复逐渐减少辅助量,直至患者能完成主动运动。关节的活动应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避免引起疼痛,若活动时引起疼痛,可用温热等物理疗法,缓解疼痛后再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可每天做2~3次,每次各关节活动3~5回。
1.2.2疾病中后期康复护理中后期护理包括:①由于长期卧床,机体因运动、感觉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及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便秘、尿路感染等。因此必须加强基础护理,每2小时更换1次,按摩受压部位及骨窿突处。保持床铺整洁、干燥。翻身时避免拖、拉、推,以免损伤皮肤。鼓励患者咳嗽、排痰,给患者翻身时应进行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嘱患者多吃高纤维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减少便秘的发生。另外由于患者肢体感觉不良,应绝对禁止使用热水袋,以免烫伤。②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及康复护理:从发病早期开始,在患者卧、坐、站等时均应注意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如采取患侧卧位、仰卧位时垫软枕于肩背部,使肩前屈。坐位时,将患肢放于前方桌面上。总之,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和康复护理手段,可使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降低。③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及康复护理[1]:由于患肢长时间不活动,肢位处于不良,尤其是过度掌屈位。因此应保持良好的姿位,尽可能不用患肢手背静脉输液,预防患儿外伤等。早期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1.2.3注意营养及休息要创造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利于患者集中精力进食,勿催促和强迫进食。因康复训练患者消耗较多的能量,除各种特殊饮食(如糖尿病饮食、尿毒症饮食)以外,还应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并保证足够水分的摄入。同时嘱患者用健肢自己进食,使患者意识到自己已独立了。要制订作息时间表,保证充分的睡眠,如有睡眠障碍可给予物理疗法治疗。
1.2.4心理护理根据心理特点分析,掌握其心理状态,通过良好的环境,热情通俗的语言,宣传疾病知识,加强护患交流,指导其逐渐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康复训练。
总之,护士在对患者的帮助过程中,一定要让患者参加到制定的动作中,让其由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在被动帮助的过程中,不断予以口令,逐步让患者了解掌握运动要领,达到主动运动的目的。护士在辅助时,要对患者的运动量、部位及时调整,还要注意动作速度要均匀缓慢。随着患者功能的恢复,可以减少辅助量,调整相应辅助部位,尽可能让患者早日独立、主动完成。
2护理效果
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要好些,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情绪稳定、精神乐观,其中82例无并发症仅留有轻度的肢体功能障碍,8例发生肩手综合征,10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3讨论
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我们通过观察护理发现全程进行康复护理,可以争取康复最佳时机,预防和减轻关节挛缩,改善肌张力,避免各种误用综合征、废用综合征发生。过去缺乏对偏瘫患者的康复指导,导致许多不应有的残障发生,康复护理的实施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对偏瘫患者实施全程康复指导,可达到康复或减少残疾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出血偏瘫的全程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需要护士和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各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照料[2],帮助患者减轻因疾病导致的身体和心理创伤。
[参考文献]
[1]陈清棠.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