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指导

康复指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指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复指导

康复指导范文第1篇

疾病描述 又称为颈源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源性致病因素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颈性眩晕的诊断应有充分的临床资料证实眩晕源于颈部疾患而非其他病变,通常是建立在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的基础之上,应注意避免造成误诊或漏诊。

病因 病因及病理机制仍未完全明确,颈部病理因素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及颈部本体感觉紊乱被认为是颈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因素。

危险因素 交感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寰枢关节结构紊乱;基础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职业:长期伏案、案头工作、仰头工作(教师写黑板、建筑工、电工)。

检查、诊断

症状 ①眩晕:为最突出的症状,可为旋转感、摇摆感、不稳感、浮动感、失定位感、昏沉感等,多于回头转颈、起床卧床、伸屈颈部等头颈改变时发生,有瞬现瞬逝、持续数秒,也有长达整天甚至数天,但多数持续时间较短,发作频率可1天数次至1年数次不等,轻重程度悬殊。②头颈部症状:头痛、颈痛,以偏头痛、后头痛或项枕部痛、颈后痛为主,头面颈部感觉异常、颈硬感。③交感神经亢进症状: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汗异常、失眠、多梦等。④五官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咽痛、咽喉异物感、声音改变、视物模糊。⑤脑缺血症状:记忆减退、共济失调、晕厥、猝倒。

体征 颈活动受限、颈肌紧张;压痛,多在棘突或风池穴附近;棘突偏歪征;旋(转)颈试验阳性、Romberg氏征阳性。

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①X线正侧位、张口位及动力位摄片:常可发现颈部的阳性影像征象,如椎间盘变性、骨质增生、生理弯曲度改变、椎体不稳、寰枢关节结构紊乱等。②CT、MRI及MRA:可显示颈椎管断面大小、形态及横突孔有无异常,MRI可观察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病变,MRA可显示椎动脉病变部位及其弯曲、扭转、狭窄、畸形等。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判断椎动脉供血情况。④颈部B超:可显示双侧椎动脉情况。⑤前庭功能检查及听力检查。⑥平衡功能检查。

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

运动治疗 ①颈椎活动度练习:端坐位。头颈做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左右侧倾运动。要求动作平稳缓慢,充分用力,幅度尽量达到极限,运动到极限时保持2~3秒再做下一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8~10次。

②颈肩肌强化练习:a.端坐位,双手用掌面分别置枕后、额前,分别抵抗颈后伸、前屈,持续对抗4~5秒,重复8~10次。b.端坐位,双手掌合置于头两侧颞部,抵抗颈两侧旋转、倾斜,持续对抗4~5秒,重复8~10次。c.端坐位,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做耸肩动作,先左肩,再右肩,再两肩同时做,然后两肩同时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动作,再做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动作。

物理因子治疗 ①直流电离子导入:用直流感应电疗机,配20%钩藤离子导入液。辅助极(负极)放置枕部,钩藤眼垫2个放置眼部(正极),电流量:2~3 mA,治疗时间每次20分钟,1次/日,2周为1疗程。②超声波疗法:采用超声波在颈背移动法治疗,常用强度为0.8~1.2 W/cm2,时间8~10分钟,1次/日,2周为1疗程。③超短波疗法:使用大功率超短波,两块电极于颈部前后对置,急性期常用无热量或微热量,时间10~12分钟,1次/日,慢性期可改为温热量,时间15分钟,1次/日,2周为1疗程。

牵引治疗适用于有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多采用坐式,也可用卧式。如主要作用于下颈段,牵引角度可前倾15°~30°,如主要作用于上颈段,则前倾角度应更小或垂直牵引。间歇牵引的重量可用其自身体重的10%~20%。持续牵引则应适当减轻。牵引时间:连续牵引20分钟,间歇牵引则20~30分钟为宜,1次/日,2周为1疗程。

手法治疗 根据确切的适应证,由有经验的、技术熟练的治疗师选用适当的手法进行治疗。中式手法一般包括旋转复位手法及局部软组织按摩手法。西式手法包括关节松动术、美国整脊手法及麦肯基诊疗技术。

作业治疗/心理行为治疗

生活方式的调整和改变 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24小时后应尽量起床活动。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正确姿势或不良习惯,如长时间低头伏案,读书、写字姿势不端正,枕头高度及放置位置不合适,大幅度甩头。避免外伤,防止跌倒,尤其头颈部挥鞭样损伤。由于颈性眩晕的患者平衡功能和姿势调适往往有缺陷,在暗处或凹凸不平,有障碍物的地方行走容易跌倒,应注意避免(详细可参考2009年第19期“老年人摔倒的康复指导”一文)。坚持颈椎体操的锻炼,锻炼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要征求医师或治疗师意见。控制会影响颈椎病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基础疾病,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

心理疏导 据统计,在所有眩晕患者中,约40%有心理障碍,尤其焦虑心态,或有恐惧和惊慌,应向患者解释眩晕的原因,并提示经过适当治疗,症状可以减轻,同时教会日常避免或减轻眩晕发作的方法。

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或症状较严重者,可选用前庭抑制剂、镇静剂及改善脑供血、调节脑细胞代谢、抗凝、降血黏度、调节自主神经等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常选用。

抗眩晕 ①西比灵5~10 mg,1次/日。②敏使朗6 mg,3次/日,或12 mg,2次/日。③眩晕停25~50 mg,3次/日。④安定(10 mg)或非那根(25~50 mg)。

止呕吐 ①吗丁啉10 mg,3次/日。②胃复安10 mg,2~3次/日。

扩张血管及改善供血 ①地巴唑10 mg,3次/日。②复方血栓通胶囊2片,3次/日。③都可喜1片,2次/日。

神经营养药物 如维生素B族、弥可保、泛敏补、神经妥乐平、恩再适等。

中药强力天麻杜仲胶囊2粒/次,2次/日。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颈部疼痛时用。①芬必得0.3 g,2次/日。②扶他林25 mg,3次/日,或缓释片75 mg,1次/日。③莫比可7.5 mg,1次/日。④非甾体类抗炎外用剂型的应用,如扶他林乳胶、法斯通凝胶等。

饮食治疗丹参天麻炖猪脑:丹参30g,天麻12g,三七末3g,猪脑100g,加水2碗炖服。龙眼肉大枣参芪汤参见眩晕方。

康复工程、转诊及其他

康复指导范文第2篇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3~2007年32例肿瘤患者疗养员,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68.3±10.8)岁。

2护理对策

2.1心理指导肿瘤是一种恶性消耗性疾病,对生命威胁极大,患者有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出现精神病学方面的问题已是客观现实[3]。在近日召开的肿瘤康复研讨会上,专家指出,肿瘤病人有4种常见心理问题:一是角色紊乱,一个人得了病,就迫使他由一个常态社会角色转换成病人的角色。对所患疾病的担心,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心理。二是退化和依赖,出于对疾病的担心,患者在行为上会产生退化。自己能做的也要让家人做,过分依赖其家属,情感比较脆弱,意志衰退。三是焦虑,多数病人在患病过程中都有所体验,恐惧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除,会发展为无法克制的焦虑,如心悸出汗、失眠、头痛、眩晕等,患者往往对行为失去控制,容易激动、缺乏耐心、发脾气、自责和谴责他人。四是抑郁,情绪低落、心境悲观、自我评价降低、自我感觉不良、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消极厌世。抑郁可导致食欲降低、睡眠障碍。因此,在疗养期间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关心和积极的引导。引导他们“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因为乐观的精神、良好的情绪、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的张力,进而能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等中介物质分泌皮质激素、脑啡肽等物质。告诉他们多数的肿瘤患者,尤其是早期和中期患者,是可能治愈的。我国治癌,常常采用综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比过去有很大提高。即使是晚期癌症,经过合理的治疗,也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因此要树立起战胜癌症的信心,使精神状态由消极转化成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调动身体的抗病能力(免疫力),与癌症作斗争。

2.2预防指导

2.2.1健康教育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制定治病或养病的计划。计划要根据疗养院的设备及疗养员的病情、体力和经济能力来订。计划的内容包括作息时间,治疗时间,散步和锻炼身体时间。有的人可看书、作画、听音乐;有的人可下棋、交谈、写文章;有的人可适当安排进行卫生宣教,或学习点什么。这样做能使疗养员每天的生活很充实,日子过得有意义。

2.2.2用药指导疗养期间我们强调药物应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要求服用,不得随意增减药量,特别是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更不要随意增减,或突然停药。辅助用药也应按照规定顺序服用,以保证其充分发挥作用。用药时间直接影响药效,通常增进食欲的药宜在饭前服用,帮助消化的药宜在饭后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立即服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等等。

2.2.3预防并发症要积极治疗并发症,由于肿瘤患者一般体质较弱,往往伴有并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康复期要进行积极治疗。同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也就自然增强了抗癌能力。患者可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习剑、游泳等活动项目,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为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2.3饮食指导饮食对于肿瘤患者是很重要的,因为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缺乏食欲,或不能进食。适宜的饮食可促进疾病的康复,反之,则可以加重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病人,更需要有足够的营养来补充,尤其是接受放射治疗或化疗的病人,常因治疗反应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因营养不良可以降低患者对各种治疗的耐受,降低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因此,营养支持和免疫治疗是在整个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指导并鼓励患者注意合理饮食。应该食用富含营养和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维生素A和C,有防止正常细胞发生恶变和使异常细胞转变为正常细胞的作用,食物应易于消化。不要吃刺激性强的食物,更不要吸烟和饮酒。补养药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过多的补养药有害而无益。

2.4对家属的指导经过指导的家属在患者的心理支持、兴趣、信心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患者接受指导的态度往往受患者康复过程中家属参与兴趣的影响[4],李晓云等[5]认为:作为一个社会人,尤其是当个体面对压力时,更需要与社会成员交往,需要来自家庭、社会的支持。因此,对家属的指导不容忽视。我们要做好家属的饮食指导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医生、护士、营养师、疗养员携手共进,才能为疗养员的全面康复创造有效环境。

肿瘤的康复是一个复杂过程,包括身体恢复和精神恢复两个方面。疗养院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齐全的疗养康复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疗养因子,使之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生活丰富多彩、生活有规律、注意调节饮食、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有助于尽早康复。但此类患者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开展疗养康复比较困难。因此,科学地借鉴既往康复期的疗养研究成果,探索具有针对性的疗养方案并观察其效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闫玲,姜永亲,王瑛.对249例癌症患者症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5,40(4):283-285

2徐波,刘扬,路红.癌症化疗患者疲劳状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4,39(10):793-794

3杨卫兵,李宁.安定配合心理支持治疗肿瘤患者焦虑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4,11(2):191-192

4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工程[J].中华护理学杂志,1998,33(11):626

康复指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指导;康复训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76-01

通过膝关节转换术可有效去除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恢复患者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但是要想达到真正恢复膝关节功能的目的,必须在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本案选取了30例于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在术后对其实施了一系列的康复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案3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有21例男性,9例女性,其年龄处21-76岁,平均年龄为56.5岁;共有45个膝关节行置换术,其中15例行单膝置换,15例行双膝置换术。术后所有患者膝关节疼痛显著缓解,畸形也得以纠正,可上下楼梯并进行行走。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置换术且由同一组人员完成。

2 结 果

术后2周内拆线出院,经检查,所有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均能达0°,28例患者屈膝度超过110°,2例患者屈膝度处85°到100°,均未发生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到24个月,除1例患者存在5°屈曲挛缩外,其余患者膝关节均可完全伸直,25例患者的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超过120°。术后6个月内,所有患者膝关节处的不适感基本消失,能参与日常工作及社会活动。

3 康复指导

3.1 早期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为了使患者了解训练的内容,核心是将患者的患肢肌力进行提高,同时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尤其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预防水肿,患肢远端要比心脏水平高,可将下肢垫高20°到30°;另患肢近端要比心脏水平低;踝关节背屈曲度保持90°,使足跟悬空,防止其受压[2]。术后要对患者生命体征及刀口的渗血情况进行严重观察。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患者心理指导,了解其每日康复锻炼情况,以制定一套适合患者的康复计划。同时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其家属能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当中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了锻炼的效果。

3.2 恢复期康复训练 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可始于手术后3天,包括利用CPM进行髋膝关节的锻炼、弯腿练习、主动膝关节的屈伸锻炼以及伸展滞缺和屈曲受限时的膝关节锻炼[3]。恢复期康复训练每两天进行一次。利用CPM帮助其锻炼髋膝关节的过程当中,初次屈伸度可为0-30°,每日增加10°,术后两周之后要维持在120°左右,每日进行2次,每次锻炼时间为30分钟。由快到慢,先锻炼患者无痛区,接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往其他范围扩散。弯腿练习可于床侧开始进行,让患者坐在床边利用重力将其患肢垂于床下,这样就可使患肢保持90°,接着利用健腿后压患肢,以加大屈膝的角度。主动膝关节屈伸锻炼主要是为了恢复股四头肌及腓肠肌功能,可利用CPM或是在体疗师的帮助下进行。若患者存在伸展滞缺或是屈曲时受限则可利用手法推拿进行矫正,以使其膝关节能伸直并将屈曲度增加到90°以上。

3.3 愈合期康复训练 愈合期的康复训练可于手术2周后开始实施,其包括以下三步:第一,习步架站立练习。进行此步时还需利用石膏托以将患者患肢进行固定支持,同时借助习步架开始站立练习,以为下一步站立行走奠定基础。因患者患肢关节尚不稳定,其肌肉力量较弱,因此在站立时其患肢主要靠患者的主观感知来实现。第二,习步架步态训练。让患者用手将把手握好,保持身体站立,眼光向前,先将习步架向前移动,接着移动健腿,然后再拉动患肢移动。第三,双腋杖三点步行。三点式步态是一种移动较为快速的步态训练法,其比较适用于只有一侧下肢功能非正常且臂力强的患者。训练时让患者拄双拐使其健肢与患肢交行走,每次训练时间保持在10-20分钟,每天进行2次,待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可逐渐增加训练量。

3.4 出院时的康复指导 出院前要为患者制定适当的出院后康复训练计划,以方便患者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在患者出院前先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相应的训练方法,并让其多练习,同时还要结合运动全身关节,如散步或是让患者上下楼等。另外还要注意指导患者饮食及生活起居,保持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同时还要补充碳水化合物。

4 讨 论

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有效治疗解除患者膝关节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4]。通过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畸形得以有效矫正且能保持长期的稳定性,但是在整个患者的康复过程当中,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则是必不可少的。

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可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同时还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医师及护士都要注意将治疗、护理与康复三者结合,不但要注重外科手术的实施,而且还要重视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尤其是康复指导,要将康复指导作为整个护理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尽早介入康复训练,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患者在术后产生并发症或出现后遗症,以使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都能得到康复[5]。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康复训练的计划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正确的康复指导,让患者在其身体能接受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坚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康复指导原则,给予患者康复的自信心,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以真正达到帮助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霞.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20例的康复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5).

[2] 李佰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指导[J].吉林医学,2011(20).

[3] 张龙英.全膝关节置换术38例的功能锻炼及指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康复指导范文第4篇

1 一般护理

1.1 测量生命体征 产妇测量体温、脉搏、呼吸2次/d。产褥期体温一般是正常的,产后24 h内体力耗,因产程延长、失血疲劳,体温可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8℃,24 h后可恢复正常。分娩后因腹压降低、横隔下降,由孕期胸式呼吸转变为腹胸式呼吸,呼吸深而慢,约14~16次/min。如果体温超过38℃ ,应每4 h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

1.2 环境及清洁卫生方面 母婴同室的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为55%~60%为宜,要经常通风、换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产妇出汗较多,要经常擦澡,但不能盆浴,要经常更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应温暖舒适,防止受凉,保持口腔清洁。

1.3 子宫恢复的观察 胎盘娩出后,子宫肌肉立即收缩直至产后6周左右子宫恢复正常大小。在子宫复旧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的发生。产后6 h内须严密观察子宫收缩状况,尤其在产后2 h内,应每15~30 min观察一次子宫收缩,如宫底上升,宫体变软,可能有宫腔积血,应按摩子宫排除积血,促进子宫收缩。

1.4 恶露的观察 每天观察恶露量多少、颜色、性状、持续时间,对于发现产褥感染及异常产褥有很大意义。一般产后3~7 d为血性恶露,量较多,以后颜色逐渐变淡成为浆液性恶露,两周左右又变成白色或淡黄色,约3周左右停止。若恶露经久不停,有味、腰酸、伴大量出血,子宫大而软,常提示子宫复旧不全,需及时查找原因。

1.5 饮食方面 产后因子宫内膜的修复、产露排出、出汗、哺乳等消耗较大,应增加营养。产后第2天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后可根据产妇的胃口与习惯,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但忌食辛辣食物及酒精类饮料、禁烟及药物。膳食中要有适量的新鲜蔬菜与纤生素,在饮食安排上可少量多餐,母乳每天约需热能2800~3200Cal,蛋白质100 g,钙约2000 g,铁约18 g,脂肪80~100 g。产妇应多吃汤类,如鱼汤、骨头汤、鸡汤等可促进乳汁分泌。

1.6 大少便方面 产后2~3 h应督促产妇排尿。排尿后要检查膀胱是否排空,防止因膀胱膨胀影响子宫收缩而引起产后出血。如产后6~8 h仍不能自行排尿者,应积极采取诱导法,协助产妇排尿。如产妇不习惯卧在床上排尿,可扶其坐起排尿,如排尿仍困难,可让其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外阴及尿道口;也可在下腹部敷以热水袋并轻轻按摩,促使排尿;针炙关元、气海、三阴交,或耳针膀胱穴;肌注新斯的明,一般于半小时后可排尿,如采取上述诱导方法均无效,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因滞产而膀胱受压过久者,可给予保留导尿管2~3 d。大便应保持通畅,产妇常因腹肌松驰,肠蠕动减弱而引起便秘,鼓励产妇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尽早下床活动,必要时可据医嘱服少量缓泻剂,孕妇有核者,可在局部热敷后搽鞣酸软膏或将痔核推入。

2 会阴护理

保持外阴清洁是预防产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天用温水毛巾或消毒液擦试外阴。擦试方法:自上而下,毛巾每擦一面,翻一面再擦试,最后擦试并且不可重复再用。会阴有伤口者,擦洗或冲洗后,再伤口上再擦新洁而灭酊,然后放上消毒会阴垫,丁字带应每天更换,保持清洁,会阴水肿者局部可用红外线照射,或用50%硫酸镁湿敷,2~3次/d,每次约20 min,以促进水肿消退及伤口愈合。伤口缝合者一般于产后3~4 d拆线。拆线后一周内避免下蹲,以防伤口裂开。作会阴切开者,嘱产妇尽量取健侧卧位,以减少产露污染伤口。

3 的护理

胎盘娩出后,雌激素显著减少,开始泌乳。充分的休息,丰富的营养及愉快的精神状态,都能促进乳汁的分泌。现在提倡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此时内乳量虽少,可通过新生儿吸吮动作刺激乳汁分泌。哺乳前,母亲应先用温水洗手,并清洗及。哺乳时,母亲及新生儿均应选择最舒适的位置,一手拇指放在上方,其余4指放在下方,将和大部分乳晕放入新生儿口中,用手扶托,防止堵住新生儿口鼻。每次哺乳后,应将新生儿抱起并轻拍其背部1~2 min,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每次哺乳15 min,轮流哺乳。在哺乳过程中遇下述情况应分别处理:

3.1 破裂 表现为表面有小裂口和溃疡。哺乳时感到剧烈疼痛,哺乳前湿敷3~5 min,挤出少许乳汁,使乳晕变软,也可涂香油、蜂蜜、抗生素软膏或10%复方安息香酸酊,严重严重皲裂者应停止哺乳,应注意保护,预防感染。

3.2 乳胀 多因乳汁分泌旺盛,不能及时排空,或乳腺管堵塞所致。自觉沉重、胀痛,严重时可累及腋窝,局部热湿敷后经哺乳可消失。如肿胀严重者,须限制汤类饮食,局部热湿敷,2~3次/d,直至硬结消散。

3.3 乳汁不足 若出现乳汁不足,应使产妇精神愉快并保证充足睡眠,鼓励产妇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炖猪蹄,吃肉喝汤,多喝汤类,定时哺乳,均可以刺激乳汁分泌。

3.4 退奶 产妇因病不宜哺乳或新生儿死亡须回奶者,应早退奶。简单方法就是停止哺乳,不排空,少进汤汁,在未胀满前用胸带束紧,以阻止乳汁分泌。或口服乙酚5 mg,3次/d:维生素B6 200 mg,口服,3次/d,共5~7 d:生麦芽60~90 g水煎当茶饮。

4 产褥期康复指导

4.1 产褥期计划生育指导 告知产妇各种避孕措施,指导产妇选择适当避孕方法。一般产后42 d落实避孕措施,产后4周禁止性生活。

4.2 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 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行会阴后一侧切开或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也应做产后健身操。做产后健身操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可促进腹壁盆底肌肉张力的恢复,对防止尿失禁、膀胱直肠膨出及子宫脱垂有重要意义。但运动量应逐渐增加。

康复指导范文第5篇

【摘要】从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条件及国人的经济水平来看,要想去医院度过漫长的康复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绝大多数的患者都将转向家庭治疗及康复,使脑卒中患者早日康复就成为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主要脑卒中后的家庭康复指导与护理措施。

【关键词】家庭康复,指导,护理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病或脑卒中,是一组起病急、血管源性、引起持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高。脑卒中的发病与高血压、心脏病、吸烟、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密切关系,其中,尤以高血压最重要。因此,积极的康复治疗不仅可恢复或重建功能,发挥残余功能,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而且可提高生活质量,为回归家庭、社会做准备。

1 脑卒中后病理生理变化

不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发病后显微镜下观察均可见病变或腔壁的神经细胞水肿、变性及坏死,周围组织受压,正常生理功能丧失。随后,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血肿或变性坏死组织液化或吸收,各种神经胶质细胞填充,形成瘢痕或囊。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病灶周围组织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研究发现,脑卒中后不同时刻,脑病变以外的区域均有变化。这是因为神经系统各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其中一个部位的功能丧失,对其他部分的调控作用丧失,包括传入中断、交互抑制的解除、突触联系的改变、膜兴奋性变化、已存在联系的释放和建立新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突触可塑性发生迅速,推测与已存在联系的释放有关。电生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后病变周围组织会发生变性和坏死,推测为局部固有环路中断所致。形态学研究显示,脑卒中后2-3周,病灶对侧皮质树突分支增加,如果限制健侧肢体运动,则形态学及功能恢复均受到抑制。电镜研究结果显示,病变后18天内,病灶对侧皮质形态学改变与时间成正比,表现为树突体积的时间依赖性增加。病后30天内,单个神经元的突触数目呈时间依赖性增加。

2 脑卒中后的家庭康复指导

脑卒中后家庭康复应该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两大部分内容。前者是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手段,使患者患侧的肢体尽可能恢复正常功能,增加肌力,降低肌肉张力,使患者的关节灵活,防止废用性萎缩和关节挛缩等进一步病理改变。后者则是要充分利用健侧肢体的残余功能,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在偏瘫情况下的个人自理生活的动作和技巧,从而减轻家属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残而不废,生活自理”的目标。

脑卒中家庭康复,从广义上是指对脑卒中造成的病理状态,包括生理、心理的后遗症进行训练,以达到提高患者自理生活的能力,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语言功能状态,防止进一步的继发性病变(如关节挛缩和褥疮),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景,减轻家属的负担,从而达到二级预防的目的。狭义的脑卒中康复应该包括患者的护理要点、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患者和家属都要认识到只有凭借科学的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脑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或走捷径而康复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其实,更加广泛的脑卒中康复的概念应该包括脑卒中康复训练的课程、原则和脑卒中后的护理,以及为脑卒中康复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包括家庭的、社会的条件。

3 脑卒中后的护理措施

在家庭康复护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重视心理疏导:脑卒中患者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时尽量面带微笑,柔声细语,措辞谨慎。要给患者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3.2 注意早期康复锻炼:脑脑卒中康复锻炼宜早不宜迟,一般家属就可以为患者进行翻身、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接着可对患者进行床上移动训练、床上动作训练、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等。一旦患者具有坐位平衡能力,即可开始做从床上到轮椅上、从轮椅到床上的移动能力训练。再逐步进行步行、上肢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日后站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注意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它包括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动作、大小便自理训练、洗澡、家务劳动及散步等,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例如,家务活动(烹调、打扫卫生、照顾小孩和家庭事务的管理)、使用家中器具与装置(钥匙开锁、开关电灯、门窗、家用电器等)、交流技巧(利手书写、阅读、使用电话和录音机等)、乘坐交通工具和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3.4 加强饮食调理:脑卒中患者应遵循“三低二高二适”的原则,即低热量、低脂防、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膳食。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大量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鲜鱼、鲜蛋、青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 孟春歌.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45例[J]. 光明中医. 2008年06期

[2] 周永安,刘路芬,芮成俊.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J]. 光明中医. 2008年06期

[3] 王营.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55例[J]. 光明中医. 2009年08期

[4] 辛天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1例[J]. 中医研究. 2009年08期

[5] 纪河岭.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8例[J]. 中医研究. 2009年08期

[6] 李淑青.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29例[J]. 中医研究. 200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