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插花的的技巧

插花的的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插花的的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插花的的技巧

插花的的技巧范文第1篇

主体插法――选一支最壮最美丽的花枝作主枝,突出中心(注主体花要突出),两侧各插一支不同花卉作陪衬,避免花枝排列整齐,三支不要交叉,更不能将所有花枝束缚一起一次插入。譬如配剑兰,会显得跌宕错落、疏密有致、颜色和谐、相得益彰。纵使同一种花,也最好同时兼有花蕾、半开、盛开的花朵,以表现花开放程度的变化。所以,采购鲜花前应有所考虑,有目的地去选购。剪取花枝时,要在枝上留有一部分叶片,并将叶面污物清理干净。枝条长短应根据花瓶高度而定,一般要遵循黄金分割的比例规律。

弧形插法――以三枝不同长度和方向的花枝为基础来插花。一般多用弧线凸形的插法,也有使弧线开成凹形的插法。

三角形插法――以主体花枝为中轴,左右对称、角度平衡,显出庄重整齐。这种插花富有礼节性。

盆景式插法――根据花枝、花朵、花色的变化,在构思画面的基础上,加以安排,花枝不同,亦应“因材定型”。例如单插梅花,花枝不要过多,枝条宜横斜交错,忌笔直,若配以松枝,红绿相间则更具情趣。无论哪一种插法,都要使插花作品达到和谐、平衡和富有韵律。

插花常用的容器一般有花瓶和水盆两类。其中,陶瓷和玻璃花瓶色彩素雅、样式新颖,长久盛水不易腐臭;塑料花瓶虽然质轻耐用,但毕竟缺少自然美,而且瓶水易腐。使用花瓶最好在瓶口设置井字架,以利花枝的固定。矮小的花枝宜用水盆,并应准备插花座。至于碗、碟、瓶、罐等生活器具,若精心选配花枝、巧妙利用,也一样平添情趣。

此外,花瓶的颜色以淡雅为好,如果家里只有深色的花瓶,就要插浅色的或是花朵细小的鲜花。

如何构造插花艺术造型

型一、上轻下重: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先后有序,浑然天成。

型二、上散下聚:花朵枝叶,下部繁盛,根茎牢固;上部疏散,千姿百态。

型三、高低错落:花朵的位置要前后高低错开,切忌插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

型四、疏密有致:花和叶忌等距离安排,而应有疏有密,富于节奏感。

型五、俯仰呼应:要确立中心,周围的花朵枝叶围绕中心互相呼应,既突出主题又不乏均衡感。

型六、虚实结合: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即所谓“红花尚须绿叶扶”。

型七、动静相宜:既要有静态的对称,又要有动态的错落。

型八、亦庄亦谐:既要有古典的端庄、均衡,又要通过选材、构图的变化,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意境。

插花制作的基本技术

①剪枝方法

剪刀的使用,手向上转,剪刀向下转,这样能将枝条很省力地剪下。

②枝条的弯曲法

剪刀将枝条剪个小口,然后用手夹紧向剪口的另一侧慢慢弯曲,这样可将直的枝条变成弯曲的造型。

③叶片的卷曲法、滑曲法

将叶片向一侧卷起,大拇指顶住植物的后背,向下拉动,造成叶片弯曲。

④花头固定与造型

用金属丝穿心造型法可以使植物弯曲、拉直。

⑤枝条的选去法

去掉干、病、枯枝,去掉两个平行枝的一枝,去掉两个对称枝的一枝,去掉交叉的两枝的一枝,形成不等边三角形,完成自然形。

⑥高瓶枝条固定法

插花的的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插画 艺术 彩色铅笔技法

一、何为插画

1. 插画的定义

插画又称插图,是运用图案表现形象的一种艺术设计手段。插画是书刊文字里加插的图画,能突出主题思想、增强艺术感染力,扮演了文献与美学传达的双重角色。插画是含有叙述性的图画,插画一般多配合文字或其他图片,以达成其资讯传递的目的。插画又称插图,是运用图案表现形象的一种艺术设计手段,插画应用于各个领域。插画是一种艺术形式,作为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以其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在现代设计中占有特定的地位。

2. 插画的功能

插画的主要功能是将文字、思想、表达内容以视觉化的方式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插画清楚的表达了文本的主题内容,可以清晰地呈现情境,另一方面,将文字图像化,更加便于理解。

3. 插画的特性和形式

插画的特点:特征明显,吸引力大;塑造商品形象,树立商品概念;图解,更加形象、生动、具体的传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彩色铅笔技法

1. 彩铅技法是一种装饰性较强的笔法

彩色铅笔画的装饰性比较强,所以在笔法上比素描更讲究一些,彩色铅笔是用比较细的线来表现形体,所以用笔的规律十分重要。我们知道,素描常用排线法,下面介绍几种其他装饰性较强的笔法:

(1)叠排线:由于明暗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在用整齐的线条将形体形象描绘刻画出来

(2)排线:线条的使用相对更短,能够更好地装饰画面。

(3)圆卷线:在连续的画卷上不断叠加并且用笔轻重有讲究。根据明暗不同,在暗处用笔相对重一些,相反在明处用笔轻一些,这样就显得层次分明。

(4)凡高线:形散神不散,抓住主要形体,根据其中心点层层展开,用其朦胧有力的线条表现其雄浑。

(5)篱笆线:用相对较短的线条排成小平面,再用这些小平面装饰表面,主要用于背景装饰,类似中国画上画篱笆的用笔方法

(6)雨丝线:这种笔法主要是为了营造出烟雨朦胧的唯美效果,画法是在色彩比较均匀的背景上画较短的斜线,角度可以是30~65度之间。这种笔法在背景装饰方面也有所应用。

(7)十字线:这种笔法较为简单,用小十字布满装饰面,同时也有讲究,比如在明暗方面可以通过用笔的轻重和用料的分量来表现。

2. 彩铅的调色

彩色铅笔的调色和用颜料作画是很不一样的。彩色铅笔的颜色都是固定了的,你不能去改变它,你该做的就是根据你画面的需要不停的更换你的铅笔的颜色。通过不同的颜色的穿插,在视觉上产生混色的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对画面的色彩有一个统筹的考虑,不然会出现色彩很花的弊病。另外,也可以通过用力的轻重来控制颜色,比如受光的亮部就可以画得轻一点,背光面就可以画得用力点。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用就可以产生灵活多变的层次感了。

3. 彩铅特性

色彩丰富且细腻,可以表现出较为轻盈、通透的质感,这与水彩画的绘画风格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

水溶性的彩铅笔颜色很清透,附着力比较强些,深浅只要用力度就很好控制,可以画得很深也能很淡,用毛笔蘸水可以晕开。使用“水和毛笔”着色后可产生富于变化的色彩效果,颜色可混合使用,产生像水彩一样的效果。

油性彩铅画出来的画,有光泽,但不太附着在纸上,容易掉,越来越浅,不过是挺有光泽的,但不如水溶性的涂得颜色深。

彩铅的基础技法

(1)平涂排线法:用彩色铅笔在平面上均匀地打上铅笔线条,使得画面和谐匀称。

(2)叠彩法:用彩色铅笔打出色彩不同的铅笔线条,使得画面丰富多彩。

(3)水溶退晕法:水溶性彩铅可溶于水,将彩铅线条与水融合,便可达到退晕的效果。

三、彩铅技法在插画中的运用

1. 调色

彩色铅笔的调色和用颜料作画是很不一样的。彩色铅笔的颜色都是固定了的,你不能去改变它,你该做的就是根据你的画面的需要不停地更换你的铅笔的颜色。通过不同的颜色的穿插,在视觉上产生混色的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对画面的色彩有一个统筹的考虑,不然会出现色彩很花的弊病。另外,也可以通过用力的轻重来控制颜色,比如受光的亮部就可以画得轻一点,背光面就可以画得用力点。

2. 笔触

彩色铅笔画的最大特点就是笔触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有种质朴温暖的感觉。制造和控制笔触是门很大的学问。我总结出来的就是,一定在作画的时候用笔的线条有一个统一的排列方式,比如都是直线、都是斜线、或者是按照某个方向变化性的排列。在处理不同的地方的时候可以根据物体的质感选择不同的笔触,但是切记,在同一张画上头是不能出现太多不同的笔触,否则就是乱。

3. 材料

首先要认识到彩色铅笔是一种半透明材料,本身的制造比由石墨和黏土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的素描铅笔有很大的不同。国产的彩铅大多数是腊基质的不容易形成细腻的风格和锋利的边界但是在制造特殊效果的时候有妙用,是一种辅材。国外的彩色铅笔多为碳基质的,有的具有水溶性,但是水溶性的彩铅一般来说很难形成平润的色层,多有色斑,所以比较适合画――溶――画来形成斑驳的效果。

4. 画法

彩色铅笔的画法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耐心与细腻,彩色铅笔难就难在其基本画法简单,就是两种平涂和排线。切忌心浮气躁,否则出来的东西和儿童画无异。排线的时候应该老老实实的去排和素描的鱼纹线并不相同密排以形成色块,当收稳定和耐看的效果。

5. 着色顺序

因为是半透明材料所以应该先浅色后深色的顺序一一为之,不可急进。否则画面容易深色上翻,缺乏深度。最后几次着色的时候可以把颜料颗粒用力压入纸面颜色可呈现些许混合而且表面光滑。

6. 媒介

画纸的选择最好是有一定厚度的纸板,因为后期可以用可用砂纸和小刀刮出细小亮部。如果你是要画作业,因为上面介绍之方法和材料需时很长(比较适合画精品),另外一种材料就是半透明纸,例如硫酸纸。因为可以正反两面着色所以当收虚实相生之功效,画完后以一白纸为底亦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细腻柔润之效。

7. 修改

彩色铅和素描用铅笔不同,所以很难用普通的rubber除去,推荐你使用一款用来修改墨线线条的沙橡皮,其中国产的比较适合做特效,fabercastell 和施德楼较为细腻,可做细小修改之用。

8. 打皱问题

用水溶彩铅画画要先裱纸,就像画水粉那样,才不会打皱。

9. 水溶彩色铅笔画法

水溶彩色铅笔的画法与彩色铅笔的画法类似。其不同的是在画面上可以用含水的毛笔将颜色溶解,类似水彩与彩铅的混合技法。其特点是可以表达出不同质感的对象。

四、彩色铅笔在插画中的表现技法的应用

巧妙运用彩铅特点和技法进行表现如:

1. 画景物

(1)画云:如果画的云类似于棉花,看起来弯弯曲曲的,就可以先用蓝色的彩铅笔比较重的刻画一下,然后用同一种颜色沿着轮廓,由重及轻地往外画,这样云不仅漂亮,而且把云绵软的质感表现得很形象。 (2)画草地:用排线的方法 ,留出彩铅的笔触,更显简洁生动。 (3)画天空:用些斜线画出松软的线条,并留出些空白作云,使天空看起来更为通透,明朗。 (4)画水:用平涂加重点刻画的方式,可以表现出生动的倒影。 (5)画花:采用彩铅接色的方法,能生动表现画出花的色彩关系和虚实感。

2. 画人物

(1)皮肤:先用黑色勾线条和阴影,黄色或棕色画皮肤底色,褐色或咖啡色画背光部分。

(2)轮廓:一般画轮廓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彩色铅笔打底稿,但用笔可以略微轻些,握笔的姿势可以用平时写字的样子,笔与纸的角度大约为90度,此时刻画出来的线条会比较硬、细,适合小面积的涂色。

(3)头发:色差是对比出来的,也就是说除了让暗部暗下去之外,还要注意高光的不封。高光的部分,应该是开始画的时候就应该留出来的,这样对比才最强烈,暗部画得够暗了,高光的部分够亮了,就能体现出来那种乌黑的效果。

3. 画动物注意的技法

(1)排线:线的方向一致,线条间的间距均匀(2)交叉线:可用来表现阴影和动物皮肤(3)平涂线:适宜表现细腻的地方,但用得不好会显“脏”。

另外,动物纤细光泽的毛发,一般都是用尖细的笔芯再加上手上适合的力度。

总而言之,不同的描绘对象有不同的技巧,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a. 作画时考虑线条的排列方式,不同的物体运用不同的线条,类似于素描的绘画方式。同种质地的物体建议使用统一线条。 忌:左右乱排线。

b. 绘画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使用彩铅的力度来改变它的色彩明度和纯度。可通过用力的轻重来控制颜色,重――深,轻――浅。由此达到渐变效果。同时受光的地方应轻些,背光的部分可重些,颜色深些。

c. 交替使用画笔,丰富画面颜色。有些物体并不是单一的一种色调,需要多种色调混合时,就必须交替使用彩铅作画。

d. 彩色铅笔可覆盖,在控制色调时,对画面的色彩要有统筹的考虑,不然会造成很花的毛病。先统一上一遍色,再细致刻画,逐渐深入。

总结

彩铅具有携带方便,色彩丰富,表现手段快速,基础技法简单的特点。彩色铅笔的最大魅力就是他的可调性很强,彩色铅笔画是一种快捷的绘画方式,适合创作。插画手法在平面设计作品中运用广泛,特别是广告设计方面,我们要结合素描的线条来进行塑造,利用彩铅的特性,借鉴水彩画的表现方法,充分利用彩铅的特点,让画面具备彩铅画的“独特性”。与此同时,我们要注重对彩铅技法的学习与深入研究,让其在插画、广告、期刊等各个领域更好地运用与表现。

【参考文献】

[1]李赛. 设计手绘的思维与表达[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2).

[3]桂小玲. 色彩造型能力的培养[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3]冯毅. 插图的艺术[J]. 世界美术,2011(03).

插花的的技巧范文第3篇

(1)地域环境影响下的习语差异: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英两国地理环境截然不同,中国属于半个内陆国家,自古以名山大川著称,而且农业发达。而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水,造就了它十分发达的航海业与造船业,所以导致在习语上具有差异。例如:中文中讲“挥金如土”(与农业土地有关),对应的英文为“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与水有关)

(2)风俗习惯影响下的习语差异:中英两国由于历史文化以及所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了在风俗习惯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一点在颜色和动物的认知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汉语中,“狗”常用作贬义用法,如:狗扯羊皮、人模狗样。然而在英语中,“dog”却常常用做褒义词,表达积极的事物,如:as honest as a dog,像狗一样忠诚;a lucky dog命运的宠儿。

(3)宗教文化影响下的习语差异:西方世界是天主教起源地,西方人都信仰“神的力量”,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God”是主宰一切的,而且宗教神学世界观在西方人的世界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因此英语中围绕“God”产生很多习语。例如:my God(天啊),God helps those who help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然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而且经历了母系氏族时期,因此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时,常常喊出“我的天啊,我的妈呀”。中国人的宗教主体是“佛教”,也出现了很多与佛有关的习语,如:“借花献佛、佛祖保佑”。

英汉习语的翻译技巧

(1)直译法:这是一种对源语言真实再现的翻译方法,能够使双方直接领会对方意思,不至于出现错误联想,因此,常常在译文中对语言的文化与风俗进行保留。例如:冷战:cold war,功夫:kungfu这些都是通过直译方法得出的习语,他们直观地再现了源语言的意思,同时也保留了各自的语言文化特征。

(2)意译法:由于两种语言的内在差异,习语中有很多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这些差异形成了翻译困惑,在翻译过程中无法找到对应习语,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毫无选择,只好摒弃源语言的表面形式与字面意思,通过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深入诠释其中隐含的意思。例如:汉语中的“管他三七二十一”,如果直译成英语,未免会令人一头雾水,所以只能根据它的意思(什么都不顾,不顾一切后果,放下一切忧虑),将其翻译成“regardless of consequence”。又如“新官上任三把火”,译为“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3)直译与意译结合法:由于语言差异十分明显,单纯依靠直译或者意译无法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在这时,就需要翻译人员灵活应对,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能够直接再现源语言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能够达到语言文化的契合与有效传达。例如:“事后诸葛亮”是中国一个比较常见的习语,如果将其直接翻译成:to be Zhuge liang after the event. 英语国家人民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就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让对方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可以采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翻译成:to be wise after the event.

(4)代换法:很多的英语习语与中国的习语在语言运用方面都存在互通的地方,只是其中的意向不同,这是不同的民族文化所导致的,因此,可以采用代换的方法,也就是说对其中的意向目标加以替代,一方面能够保持语言表达的一致,另一方面又能够保持各自语言文化。例如:掌上明珠,applesinone’seyes;胆小如鼠,asstupidas a hare. 通过意向词汇的代换,能够达到语言的有效表达。

总结

插花的的技巧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她独树一帜的小说风格在20世纪初的现代丈学中居一席之位,本文以其名篇《花园茶会》入手,结合小说中的现代主义技巧,尤其是意识流的各种叙述形式,来探究女主人公萝拉心理成长的三个阶段。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因其短篇小说独特的写作风格在西方现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她标新立异的小说叙述艺术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人研究。《花园茶会》作为其中的一个名篇,不仅向我们呈示了一幅色彩层叠的生动画面,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深刻丰富的人生哲理。

先来谈谈《花园茶会》中女主人公萝拉心理历程的三个阶段。长期沐浴在中上层阶级的家庭氛围里,如同掌上明珠的萝拉受着资产阶级价值观的熏陶,以致她的心性中沾染了一些成人化的色彩:奢华、高傲一。然而她天生的敏感又使她有别于家庭中其他的孩子。一件在茶会上耳闻的事使得她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她的意识的流动形成了三个阶段。在最初的出场中,萝拉试图在来搭帐篷的工人们面前摆出高贵的姿态,想将自己扮成母亲的形象。但同时她的内心对这些可爱的工人的态度也在默默地起着变化。当她得知一个贫困家庭的青年死于事故后,她的意识变化滑人了第二阶段: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同情。这种同情与她原本心性中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碰撞出了矛盾的火花。在小说快结束的时候,萝拉从死者的家里出来。当她抱着劳利泣不成声时,她的心灵成长已经悄然进人了第三个阶段:贫穷的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同情而且更需要的是平等和尊重。本文将从不同的现代主义技巧,尤其是意识流叙述形式人手,从中探索萝拉如何在碰撞的意识流中实现心灵的成长。

和其他现代文学大师一样,曼斯菲尔德并没有用情节精心勾画她的这篇故事。不妨拿欧·亨利的作品与之相比。他们擅长的都是短篇小说,可是手法迥异。在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一开始,读者就能读到主人公索比在公园的长凳上急躁不安地算计着如何度过又一个寒冷的冬天。这样的故事开端是明确而清晰的,读者马上能抓住线索深人到故事中去。然而当读《花园茶会》时,读者会惊讶地发现这个故事没有明确的开端,单用“那天”表示时间,而“花园茶会”更是仿佛从天而降。在读者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这个故事似乎已经展开一半了。

当然,有一个微弱的情节是存在的。萝拉在得知那位年轻男子意外死亡后所做的一系列动作似乎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了。然而直到小说第六部分(几乎处在小说的一半处)这名男子死亡的消息才在文中不紧不慢地出现,几句话就带过了事故过程。很快地,焦点就集中在萝拉身上了:她对这个贫穷男子产生了极度的同情以致有了要中断茶会的想法。在这里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小萝拉心灵变化的第二个阶段。至于小说的最后也没有给人一种“结尾”的感觉。从那死了丈夫的寡妇家出来后,萝拉的心灵像经过了洗礼一样,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在这里,情节显得微不足道。不管以后会发生什么,萝拉的心灵成长已经进人了第三个阶段。

一些次要人物的淡化也将本篇的情节置于更加朦胧的境地。曼斯菲尔德将一些人物进行了模糊化的处理,比如小说的题目是(花园茶会》,可是除了一个叫基蒂的小女孩外,所有的客人都是没有名字的。读者几乎无法从小说中得到更多的有关这些客人的信息。又如那名死亡的男子及其妻子也主要是在萝拉的视角下才正面进人读者视野。作者这样的安排将女主人公推到了小说叙述的中心,读者不易被不重要的繁杂信息干扰,而更加关注于萝拉的心理。总之,贯穿全文的情节弱化使得人物的意识变化在文中更显突出。

在名目繁多的现代主义技巧中,意识流叙述形式便是其中的一个亮点。一般认为《花园茶会》中的意识流描写并不明显,因为与曼斯菲尔德其他的短篇(如(幸福》)中的内心独白相比,(花园茶会》中内心独白的描写几乎为零,而多以内心分析来呈现意识变化。然而仔细阅读文本可以发现,《花园茶会》确实存在意识流的不同叙述形式。而这些丰富的叙述形式恰好折射出了小说中的小女孩萝拉心灵成长的历程。

感官印象(impressionistic color)的运用赋予了《花园茶会》一种音乐的效果。所谓的感官印象不同于内心独白,它涉及的是“距离注意力的焦点最远的,……是作家记录纯粹感觉和意象的最彻底的做法,它把音乐和诗的效果移植到小说方面。”在这个短篇中,光、色、声等印象主义艺术功能再现了萝拉的瞬间印象和意识活动。如此浓烈的印象主义色彩不断提醒读者关注着女主人公的心灵成长。

感官印象在这篇小说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两处:一处是在茶会上萝拉视觉和听觉印象的呈现。视觉和听觉的印象呈现让读者看到了萝拉内心变化处于第二阶段的挣扎,一方面她醉心于茶会的成功,另一方面她对一个年轻生命·的离去表现出无限的同情,在她的内心里她其实希望这个茶会快快结束,乐队可以停奏,这样大路那边刚死了丈夫的寡妇不会因为这美妙的音乐而更加伤悲。另一处感官印象的集中运用出现在小说的接近结尾处。在萝拉去探望那位寡妇时所要经过的一条胡同里,萝拉一直低着头赶路。与其说她看到周围的人们,不如说她是在“感觉”身边的一切。男人、女人、小孩、嗡嗡声、灯光、人影……这些视觉和听觉印象徘徊在萝拉意识的周围,而她的意识中心完全由她的内心活动所占据:猜测着人们是否在看她,担心自己那过于华丽的帽子,考虑着该不该来这个地方。这些印象主义色彩更加生动地突显了此时萝拉内心的冲突。

通过视觉和听觉上感官印象的呈现,曼斯菲尔德“像创作音乐和诗一样改造了作品的整个结构”。这种现代主义技巧衬出了萝拉意识的碰撞:对穷人的同情与内心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相冲突。换句话说,她那分别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两种思想意识在进行着较量。

在现代主义小说尤其是意识流小说中,心理时间(psychic time)的运用勾画出了各种人物丰富的精神画面。在《花园茶会》中,曼斯菲尔德便熟练地使用了这一意识流的叙述形式,在有限的空间里无限地延展了人物的心理时间。

萝拉从家里去探望那位寡妇的路程非常近,中间只隔了一条大路。这原本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萝拉却仿佛走了好几个小时一般。从她离开花园到把寡妇家的门敲开,作者用了整整五段的文字,足见这些段落的重要性。这似乎与小说的题目《花园茶会》有所矛盾。因为细读全文,可以发现真正描写茶会过程的文字反而占了全文极少的分量。然而这看似冲淡主题的手法其实更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女主人公意识的激烈碰撞。在萝拉走进胡同前,她还享受着茶会的成功,甚至还站在路上停了一分钟。但当她步人又黑又暗的胡同时,她的内心顿时变得复杂起来:她觉得自己那华贵的衣服及帽子与周遭凄冷的环境似乎格格不人;她在犹豫是否应该转身回去;当她敲门时甚至紧张地说了出来:“帮帮我,上帝呵。” 在这条短短的路上,作者无疑倾注了不少笔墨,使心理时间超越了这空间的限制。萝拉不同的思想意识在斗争着。这一心理时间的运用赋予了这个过程一种象征的意义。萝拉走的这条路不仅仅是实际意义上的路,它同时象征着萝拉心灵成长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程。心理时间的延伸让人体会到这份心灵成长的不易,毕竟萝拉需要跨越的是两个阶级之间的距离,但她终究迈出了这重要的一步。

视角的频繁转换是意识流小说有效而重要的叙述形式,因为在不少意识流小说家看来,“视角的频繁转换不仅合乎人类意识的活动规律,而且还能真实地揭示人物的性格与特征。”在《花园茶会》中,有三种视角的运用:全知视角(the omniscient point of view);限知视角(limited point of view) ;第一人称视角(first一person point of view)。在这三种视角的转换处,都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小萝拉心路历程的三个阶段。

有限视角是这篇小说所主要使用的形式。在这种视角里,“叙述者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讲述故事,但必须受制于某一个人物的所感所想”,《花园茶会》的读者正是通过萝拉的视角进人她的内心世界,能够时刻与她产生共鸣。在小说的第二部分中,萝拉和来搭帐篷的一个工人有一段对话。当他说了一些粗俗的话语后,萝拉不禁纳闷:“一个工人对她说什么往眼睛上砰一下子猛打一拳,是不是不够尊重?”这种想法显示了她对工人们的态度:她想在工人们面前显得高贵,如同她的母亲一样。由此不难发现萝拉深受家庭的影响,其资产阶级观念已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中。如果按前文所提的意识三个阶段的划分,此时萝拉正处于心灵变化的最初阶段。

萝拉的内心因为敏感而常常汹涌澎湃。当她听说住在临近胡同里的一名青年男子意外死亡的事件后,她试图阻止茶会的举行,但却没有人响应。于是一幅贫穷的妇女和五个可怜孩子的画面经常出现在她的眼前,“同情”充斥着她的心灵。然而她那贵族的意识又时时来诱惑她。当她戴上那顶新潮的帽子站在镜子前自我陶醉的时候,她又安慰自己,“那可怜的女人和那些小孩子,……都似乎模糊不清,不够真实,像是报纸上的图片。”通过萝拉的这一有限视角,读者能够体会到她的意识从第一阶段转向第二阶段的矛盾冲突。

从有限视角向第一人称视角的转变是自然而灵活的。当萝拉与工人交谈时,她的意识因为愉快而跳跃。在这里作者就干脆直接运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表现她的意识:“他有多么可爱的眼睛,不大,可是那样的深蓝色!”这种叙述视角使女主人公的活泼跃然纸上。她希望能与这些工人们成为朋友。然而意识深处的另一种思想又要求她得像个办事的样子,于是叙述又急速转人了有限视角。还有一例,在萝拉向姐姐乔丝提议取消茶会时,乔丝显得迷惑不解。这时第一人称视角又发挥作用了,“为什么乔丝还假装不懂呢?”这种视角的转变流露出了萝拉的困惑与愤怒。如此她的意识在第二阶段的变化也就更加明显。

全知视角是传统小说中常见的叙述视角,它的运用在萝拉心灵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花园茶会》中,作者会以全知的身份偶尔出现,使小说更显丰富饱满。文中有一大段描述胡同里那些农舍的文字便是极好的例子。这段话讲述了农舍的破败,与萝拉家华丽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它们烟囱冒出来的烟都一派穷相……不象薛家烟囱冒出的大股银色的笔直的浓烟。”这不仅讲出了贫富的巨大差距,也从客观的角度告诉读者家庭对萝拉价值观念的影响。从小时候起,萝拉就不被允许和这些穷苦的邻居有所接触。于是当她长大后,尤其听说年轻男子的死亡后,她敏感的心灵与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产生了矛盾。全知视角的出现使得这些变化显得更为真实。

插花的的技巧范文第5篇

2018年12月10日晚,我院工会邀请了高级花艺师朱国平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花篮插花的步骤与技巧。

花篮以其独有的精致浪漫受到很多爱花人士的追捧。朱老师首先为大家讲授了花篮插花的基础理论和家居花艺日常养殖护理的知识,然后介绍了今天的花材与寓意,接着讲解了鲜花的选取、插花的顺序、颜色的搭配等知识,并做了相应的示范。在朱老师的简明易懂的讲解和示范后,学员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制作自己的作品,朱老师则在旁细心指导。

插花需要将每一样花材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来把握,观察每一朵鲜花的形状和姿态,充分发挥花朵、枝条的动感、叶片的长势、花朵的朝向、性情、质感、色彩等等,让整个作品显得自然而不杂乱,精致而不沉闷。在寒冷的冬天,你和我,还有清新自然的花材,相约一同度过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