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 问题 食品法规 食品卫生 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39-02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健康、社会的和谐发展、食品出口等方面都息息相关,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有效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证食品的质量,这不仅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1.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缺失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幸福,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强盛。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与国际上没有接轨,在具体指标和规定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当今的食品安全形势发展脱轨,再加之检测的内容及范围划分的不清楚,从而使一些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揽整个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多属分别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行为的专门法,这些法规和标准相互衔接不够,多头管理,存在严重的交叉冲突。同时,缺乏有效的措施,明确责任,以及相应的惩处。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执行不到实处。
1.2 检测标准、方法与国际上相比较为滞后
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也就是质量问题,目前承担食品检验的机构包括农产品检测中心、质检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食品药品检验所等。这些单位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职权时有交叉。但从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方法存在着使用年限长的问题,长期的使用同样的标准和方法来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一直没有进行过更新,就与导致现存的食品安全标准与现在的食品安全形势发展相互脱节,从而导致其不适用。就是一些新标准出台后,在执行下无法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
1.3 执法监管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比较滞后,监管工作重审批,轻监管。处罚力度不够,执法缺乏威慑力,客观上助长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这样的监管方式由于在实际运行时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从而导致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及空白等问题出现,实际工作中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一旦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另外,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监管任务增加,可长期以来监管力量薄弱,无论从人员编制、执法技术还是监管设备上,监管力量都无法满足目前的市场需要,从而导致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力不从心。
1.4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信用缺失
目前在我国食品生产行业中,大型企业较少,长期以来都以中小企业居多,这部分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在设备和技术上更新较慢,同时企业内部对于食品卫生标准和检测技术也较为落后,这样就导致所生产出来的食品的质量无法保障。同时还有一部分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使其生产出来的食品外观和口感上更符合食用者的需要,从而使用一些大量的化学食品添加剂,使食品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2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途径
2.1 加强和完善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决不能掉以轻心。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包括食品卫生、质量、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8环节. 近年来,我国通过连续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等工作,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好转,但是形势依然严峻,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上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一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使广大群众对食品缺乏安全感。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界定《食品卫生法》与《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关系,逐步建立起以《食品卫生法》为核心的新的法律法规。
2.2 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生产经营企业乃至整个行的声誉.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尤为重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邯郸市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使资源集中合理应用,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级各部门食品安全检验资源的作用,做到检验监测数据互通共享,建立协调统一、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因此,要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督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机制。做到对食品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2.3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控制力度
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多、小、散、低现象较为严重,要想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必须树立长久作战、常抓不懈的观念。从已发生的案例看.很多食品安全事故是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首先要明确监督管理机构。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对整个食品安全体系进行监管并承担责任,特别是要赋予它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履行职能的权力。同时明确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分工,保证部门间职能既不交叉,又不脱节,实现无缝衔接,使食品安全工作得到切实有效的监管。其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评价机构。明确了餐饮服务环节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检验及其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等工作职责。通过健全机构、核定编制、明确职责,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2.4 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食品的安全性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以及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受害者成千上万,形成了一次次食品安全的冲击波。由此看来,健全食品安全信息体系成为我们要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通过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树立诚信自律的意识。因此,如何重建基本信用,这才是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中国社会秩序的真实问题。
3 结语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不解决,就难以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对于我国农业的增收、结构调整及出口创汇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当前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研究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充分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也为我国的食品行业与世界接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为军.我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及其发展方向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5).
关键词:食品安全;安全监管;原因;措施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然而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却层出不穷。从不知名的小企业到人们曾经信任的国内、国际知名大企业,从工业生产食品到农副产品都曾出现不同程度食品安全问题,以至于让人民群众不知道该吃什么,不知道身边的哪种食品是安全放心的。这就急切需要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如何加强监管,我认为先应该查找出食品安全问题的病因,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
根据近年来我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来分析其原因,并对症找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
(一)利益方面
一些食品企业之所以弃诚信并置道德而不顾,生产问题食品,正是因为利益的驱使。就如马克思对资本家追逐利润的描述:有30%的利润,他们就会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他们就会践踏人类良知;有300%的利润,他们就会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去为之。例如“地沟油”事件的出现,正是高额利润在驱使这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乃至对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漠视,为一己私利,置社会公德和法律不顾。
(二)体制方面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涉及工商、质监、卫生、药监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和规划。对于效益好的食品企业,往往出现多个部门挣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而对于公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难点问题,如对农村食品卫生、小作坊、无证无照食品企业,由于监管起来难度大,搞不好还会成为被问责的对象,各部门就出现挣着不管、相互推诿的现象,这就为违法生产销售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意识方面
现阶段中国大多数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较不足,加上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而不顾及食品质量、卫生问题。例如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这就为问题食品提供了生存空间。
二、食品问题解决措施
(一)良好的企业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惩处办法,才能催生和构建社会诚信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有效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并要加大打击力度,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者,不但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要视违法情节轻重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责任。
(二)要求政府尽快解决各监管部门权责不清的问题,明确、细化各监管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权限,破除职权交叉、弥合监管缝隙,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合力。我国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着依法监管的重要职责,需要严格执法,让违法行为无处存身;需要公平执法,鼓励、维护合法诚信经营,打击、严惩非法违规经营;需要透明执法,对监管过程中的寻租行为进行监督惩处;需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与问责机制,防微杜渐,查遗补缺,不留灰色地带和真空地带,预防“破窗”,及时修补,以防“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三)我们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平台,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并要设立消费者有奖举报电话,建立食品安全举报网络,方便和帮助消费者投诉,鼓励广大消费者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
三、国外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经验
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一些经验。如美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来协调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并成立了专门负责食品安全问题的部门一食品标准局,来统一负责食品监管和标准制定。也许根据我国现阶段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时机还不成熟,但我国已经借鉴美国经验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并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该委员会主任。各级地方政府也都设立了相应机构,来协调食品安全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还有,2004年,韩国的“垃圾饺子”事件曝光后,及时修改了《食品卫生法》,规定故意制造、销售劣质食品的人员将被处以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对国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有关责任人将被处以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一旦因制造或销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10年内将被禁止在《食品卫生法》所管辖的领域从事经营活动;另外,还附以高额罚款。这就会对生产问题食品的不法分子起到强大的震慑效果。我国也可以根据现阶段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来修改《食品卫生法》,使之适应中国现阶段在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国情。
【关键字】集体饮食 安全问题 解决措施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企业利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去牟利,因此造成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由于食品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这类问题受到了广大公众的高度重视。而集体饮食的操作流程一般是统一采购、统一加工、集中制作以及集体就餐的模式,要求集体饮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保障环节多并且实施难度大,因此其中涉及到的安全隐患也较多,给集体饮食安全问题的排除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集体饮食安全免礼的主要问题
(一)国内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制约集体饮食安全
集体单位是我国社会重要消费群体中的一部分,其食品的来源主要是集体统一采购,其安全问题受到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状况的制约。目前,我国的集体饮食安全问题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污染,包括有微生物细菌的侵袭,食品添加剂使用不恰当或者是一些农药、兽药以及一些激素类药物的滥用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国内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节约成本或者谋取暴利,使得食品安全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但是我国现有对食品安全进行掌控的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以及认证方面的体系都没有明显的跟进,不适应现代社会中各种掺假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国家有关食品监控体系与实际食品安全事件的不匹配导致整体食品安全水平受到约束,增加了集体饮食安全监管的难度。
(二)集体饮食保障体系复杂,增大了饮食安全风险
食品在种养、采购、加工、储存、配送、分发诸多环节中都可能导致问题的出现,种养源头出现污染,加工操作手段不正当,储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等都是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为集体单位提供食材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集体采购或者是单位自己种植生产的,在这些运输配送环节中很有可能会遭到一些破坏,这大大提升了集体饮食安全的风险性,造成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
(三)食品营养卫生知识欠缺,膳食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人民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对相关食品安全知识了解不深入,因此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根据对集体单位就餐人员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在关注食品问题上侧重于其质量和口味,而忽视了食品安全,而且一些人还存在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导致营养摄入不协调造成了食品安全有关问题。
二、加强集体饮食安全的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繁发生,社会各界对集体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重视,针对集体饮食安全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加大了监管力度,做好事前的预防措施,同时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控制,确保集体饮食的安全,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从而降低食品安全带来的损失。
(一)严格执行采购程序,杜绝食品源头污染
在众多的集体饮食安全问题中,出现比较频繁的诱因是在食品种养阶段,滥用一些化工农药以及激素性药物导致食品产生污染现象较为严重,为了严格控制食品饮食安全,首先就要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为此我国可以采取“阳光采购”行动,国家各有关部门在针对食品采购环节中规范好采购流程,制定采购食材的标准,选择信誉度良好的供应商,从而建立采购索证制度,加强采购质量检验,做好这些环节措施,将有污染的食材在第一环节就排除在外。
(二)强化加工过程管理,降低饮食安全风险
集体饮食安全问题还出现在加工流程中,为了防止食品的二次污染,各部门应该针对食品加工环节做好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制定标准的操作程序,按照卫生安全的标准设定好需要操作的流程,不能够要求员工按照流程进行,员工注意个人l生,加强区域的环境控制。
(三)加强流通环节控制
集体饮食的保障环节较多,在操作控制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食品在储存以及运输环节中流通环节多,并且食品储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空间,如果没有满足其要求很容易造成食品的变质损坏。针对这类情况建立系统标识体系并且制定严格的配送标准,改进食品的储藏方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改进和控制确保食品在流通环节不被污染。
(四)加强人员管理,落实饮食卫生制度
集体饮食安全问题除了食材方面的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对人员的控制,要加强人员的食品卫生意识,在员工接触到食品过程中注重个人卫生,消毒、洗手等,在内部对员工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让员工意识到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性,提高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另外通过各种渠道的培训加强采购人员、配送人员、仓储人员等一些有关部门人员在业务方面的培训提升,重点强化这些部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意识,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机制,让从业人员做到有责任感,在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
(五)建立应急处理体系,应对突发安全事件
集体饮食安全问题一旦产生,其影响范围必定十分广泛,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将事件的影响程度将至最低。因此可以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做好可能发生事件的预演及预防,在相应的应急体系中对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并且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在预防事件以及处理事件中每个部门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尤其是需要制定严格的应急处理操作规范,尽量将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总结:集体饮食安全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事件的频发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食品流通环节中会涉及到各种问题及因素导致食品出现质量问题,本文主要是从食品从种养到运输环节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各个环节进行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在流通环节中将食品安全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障集体饮食的最终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许智宏.理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J].中国人大.2011(11)
【关键词】食品安全;引发问题;应对措施
一、近期食品安全问题
1.“染色馒头”
2011年4月初,央视报道,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超市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2.“牛肉膏”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市场上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成牛肉。2011年4月有报道称南京市场“牛肉膏”疯卖。
3.“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4.“瘦肉精”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例如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及克伦特罗(Clenbuterol)等。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今年3月,媒体报道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二、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
1.国民信任度降低
以上频繁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再次触动了消费者脆弱的神经。消费者把矛头对准了超市、企业、商贩的同时,对企业社会责任、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拷问也产生了质疑。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是信任危机。
2.食品安全失去保障
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涉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这些部门是按照从原材料到产品、市场、餐桌的顺序进行分段监管。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监管部门把关,为公众的食品安全构筑屏障。
然而,这个安全屏障却屡屡被突破。
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后,人们都在质问,有关部门为何在媒体曝光后才加大监管和执法,我们的监管为何不能“未雨绸缪”。这就说明目前我们的监管体系存在很多问题。
3.国家形象受损
“中国制造”给我们带来了荣誉感,但近期,“中国制造”产品和食品频频在海外市场遭遇质量风波。尽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信誉问题,但是这场质量保卫战的缘起,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近期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的批评和担忧。因此要解决中国产品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信誉问题,不仅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还要回到国内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中找原因。
4.出口贸易不容乐观
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势必会对贸易关系产生恶劣的影响,再加上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刻意渲染,国际舆论的压力,对食品行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2007年上半年,广东对美国出口水海产品5976吨,价值12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6.6%和79.2%,出口平均价格为2008美元/吨,下降11.6%。这是由2006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及加拿大食品检验署通报中国出口水产品药残问题,以及11月份接连发生的“多宝鱼”、“孔雀石绿”事件,给我国水海产品声誉蒙上阴影,致使出口美国市场迅速萎缩引起的。同时,其他受影响的出口食品企业也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1.企业层面
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首先要在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加强安全监督,其次要建立以企业社会责任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要从原材料、添加剂、生产、运输过程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自觉用行动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只有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才能走得更远。
2.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要在加强信息披露机制的监督作用的同时,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开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最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功能。
3.政府层面
政府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强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责任刻不容缓。政府必须以人为本地、把好入“口”关,通过完善法制,加强全程质量管理,重视事前监管、舆论监管,树立社会正气等方法,深层次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佚名.近期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发,学者吁监管切实负责[N].光明日报,2011-,4-19.
[2]佚名.捍卫中国制造不仅仅是维护国家形象的战争[N].南方都市报,2007-8-25.
[3]李长江.回应近期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及调查结果.(2007-07-21).
关键词: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展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我国进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期,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经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正着力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就是为了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1 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标准的定义
1.1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安全具体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对供给需求的保证,另一种就是对产品质量的保证。这种解释的权利规国家相关部门所有。
1.2 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指为了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即“从农田到餐桌”)食品链全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各种要素以及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2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
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食品生产厂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开始在食品的生产环节偷工减料,甚至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健康和国计民生。针对这种现象,许多专家指出,必须要由国家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建立一道食品安全的防护墙,以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针对这种频繁发生的恶劣现象,国家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制定并出台了很多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了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在食品生产方面尤其是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问题上,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从根本上提高了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水平,使得食品质量安全有了重要的保障,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很多食品的标准都与世界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有两大问题亟须解决:(1)标准不统一,标准之间存在相互矛盾、重复、不协调等问题,某些种类的产品有多个标准,多个标准同时存在,造成标准之间指标混乱,给监管工作造成不少麻烦;(2)个别重要的食品安全标准短缺,造成食品安全监督中无适用的标准。
二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总体水平偏低。现阶段,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及先进国家标准的比率较低,与WTO规则要求存在差距,国内一些标准的限量指标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中的限量指标相比,差距较大,指标水平偏低,一些标准过于老旧,在某些重点食品行业领域里,尚未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三是企业标准化意识淡薄,标准实施情况较差。部分企业老板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并不熟悉,导致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不够扎实;部分企业缺乏专职的标准化工作人员,有些即使配备了专职人员,但专职人员缺乏培训,对标准化知识缺乏了解,无法满足标准化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中小型食品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小,多数企业尚未建立产品质量和原材料质量的检验机构,缺乏检验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手段和检验标准,无法真正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食品的生产或流通等。
3 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为了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笔者认为,国家应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针对新的情况,颁布新的法律法规,把一些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地规定出来,与此同时,针对以上提到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亟须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进行清理和完善
首先必须全面清理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删减体系中不必要的累赘部分,然后是调整各类食品标准子体系结构,加快各类食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及时填补标准体系的空缺,要从食品产业链的整体角度去解决产地环境、食品生产、食品流通、进出口、产品检测各环节标准的衔接配套问题,不留死角,满足食品安全的监管需求。
3.2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性和科学性研究
无论是任何时期的食品安全,其生产发展都是要有科学的依据,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些生产的安全标准必须要与国际接轨,在制定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其能否适应我国食品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要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外有关国家、区域组织已有的食品标准,对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国际标准,应该要积极地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标准,但此过程不能照搬照弄,必须以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分析为前提,为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对相应的生产技术进行调整。
3.3 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提高企业执行标准的自觉性
首先,要加强宣传,及时公开食品标准信息,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标准知识,促使企业实施人员了解、熟悉标准,提高企业负责人标准化意识,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促使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企业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其次监督执法部门需要依靠行业协会的力量来宣传和监督企业行为,定期组织企业学习、参观与相互检查,推进诚信建设,培养自律精神。
3.4 加强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力度
标准的制订是手段,实施才是目的,要大力发挥我国已有的检测和监督机构的作用,逐步改善现有的基础条件和提高相应的检验和执法水平,不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检,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直接责任人和企业给予严惩。
结束语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目前已是世界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而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有效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撑。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于加强食品相关管理工作做出了重大的努力,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日趋完善,然而,离开了有效的宣贯和有力的监督,标准无法真正实施起来,就无疑是一纸空文,因此,要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除了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还需要汇合各方力量做好标准的宣贯、实施与监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