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花艺的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基础教育全面改革与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已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且成为教学本性的精神实质,但是,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却与之大相经庭,在当今教育日新月益的发展形势下,传统的教学评价理念已经严重阻碍了新的教学观的发展与推广。笔者通过对学生评价改革理念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认为,对学生评价应切实强化以下几点意识:
一、强化评价的发展性意识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改进与激励,结果是重视了选拔,轻视了学生的发展,因此,严重阻碍了教学自身的发展。而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评价应是“反思过去、立足当前、前瞻未来”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它也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发展性评价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而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性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也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是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追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二、强化评价的“以人为本”意识
传统的教学和教学评价总是以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新的教学评价倡导评价要“以人为本”,即教师应相信学生有自主建构认知体系的能力,且觉察到学生的认知风格因人而异,由此要做到施教有别。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因此,教学评价还应把视线置放在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动性及其认知方式的关注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有效的认知风格,对学生将新知纳入,同化自己的知识体系给予正确评价。此外,强调“以人为本”评价,还应尊重学生智力潜能差异,理解学生情感态度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洞察学生不断变化的情感意义,切忌做出不妥的评价,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尊重学生的体验,可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从而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本性。做到“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改变过去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三、强化评价的艺术性意识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教学评价也是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活动,教学的美应是艺术性地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对技能可驾轻就熟,并将其作为自身的魅力及本性。而教学评价的艺术也就在于可独具慧眼发现教学中真正的美,并在评价过程中适当运用艺术手段巧妙处理。新课程评价提倡的是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使评价成为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充满同情和理解的过程。
四、强化评价的多元性意识
首先,评价的内容要全面。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学评价也应是丰富多彩的,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应评价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参与合作情况的能力,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和评价每个学生,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引发课堂评价的变革
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概述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让每个学生拥有一个数字化学习终端,教师基于数字资源和网络工具设计学习活动,将现实课堂空间和虚拟的学习空间融为一体,冲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重新定义了课堂,对我们的课程改革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搜索与探究、交流与分享的崭新平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管理、评价的平台。基于这一技术平台提供的即时、动态的学习反馈数据,教师能够即时把握真实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
2.“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引发课堂评价的变革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不是硬件的简单组合,也不是简单的资源整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实现的是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当课堂教师的教学模式被颠覆,学生学习的方式被改变以后,随之也将引发课堂评价的变革。学校自2011年下半年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以来,依托数字化的环境,实现课堂评价原有基础上的突破,美好的理想成为可能。
(1)课堂评价的即时性
基于“一对一数字化”的技术平台在课堂评价中的首要功能是即时反馈。通过评价,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教和学的结果,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刚做完一件事,就十分迫切地想知道它的结果。学生也是一样,练习之后都急切地想了解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即时确认”。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即时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当堂练习后最短的时间里,数字化的技术平台如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即时评价,让学生及时得到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那么学生就能在记忆犹新的情景中,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调整和矫正。同时,即时、动态的学习反馈数据,使得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中的某些不足,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还可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明确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及时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
(2)课堂评价的整体性
基于“一对一数字化”的技术平台使课堂评价体现整体性的评价理念。教师在安排学习活动时,把学习和评价策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比如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中,突出两点:第一,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评价维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第二,体现评价的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一个学习活动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搜集信息;评价价值的多元化,师生共同商议评价表现指标和分值。
(3)课堂评价的针对性
基于“一对一数字化”的技术平台可以将课堂准确定位到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每一道习题,进行跟踪记录,即时统计分析记录数据,并且可随时呈现每一位学生、每一道题的分析结果。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每一堂课、每一道习题的掌握情况和数据分析,将教师从批改作业等大量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根据结果分析,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劳动价值。
基于“一对一数字化”的技术平台还可以实现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实现个体内差异评价。基于“一对一数字化”环境的评价是一个过程,通过评价过程得到的不仅是一个等级或评语,而是大量经过价值判断后、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工作或学习的质量和水平的定量和定性的数据和资料。通过评价反馈和导向作用,学生获得最大收益。
二、基于“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评价改革实践
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推进
作为一所乡镇中心学校,我校如果一开始就大面积地铺开实施“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显然是不科学的。为此,学校主要从两个层面精心规划,逐步推进。
(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施环境的推进
实验环境(一对一实验班301)常态化环境(普通教室401)区域化环境(由老校区拓展到启绪校区207班)
(2)“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学科的推进
单学科(数学)多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等各学科)多学科协同教学(进行学科间的融合,进行主题式协同教学)
2.“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单向灌输式学习的不足。但是,我们如果仅仅把“一对一”的数字化设备作为教学工具,仍以传统的模式教学,那么“一对一”只是多此一举。唯有在教学模式上予以突破,才能实现教学上的创新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我们在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依托“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改变原有课堂教学形态,变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为全方位“自主·互助”式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堂”上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大胆表达、自信展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已初步构建起了基于数字平台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见图1)。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各学科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确立研究方向,初步形成各学科的“变式”。
3.“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评价的跟进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中,教师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均等的学习机会,依托数字化平台提供的强大的评价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反馈、评价,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课堂评价的技术瓶颈问题。下面以数学学科课例具体谈一谈“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评价的跟进。
(1)环节一
课前初学
课前教师将新授知识设计成一系列具有思维含量的,能让学生存疑、达到“愤”“悱”境界的题目,编写成“课前初学指南”(见图2)。学生根据指南进行思考和操作,初步感知新课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对新课有初步的认识,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教师再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的“教”是基于“学”的起点和需求来开展的,这样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正所谓“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评价跟进
课前初学只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一个方式。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苛求完全正确,也不要求条条订正,重在展示思考过程,在听讲中豁然开朗。这一个环节的评价,只要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就能获得“A”,并在“一对一数字化”自主合作学习积分榜上得到“”(见图3)。主要体现评价的“激励性”。
(2)环节二
课中研学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预设一条简约、清晰的学习路径,引领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展开课中研学。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白板等技术工具,组内研学,集体研学,得出结论。教师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自觉“让位”,减少牵引与控制,尽量给予学生充分表述自己意见的时间与权利,实现学生主动的发展。
评价跟进
教师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学生进行评价跟进。其一,组内研学评价(小组记录表呈现),主要包括:倾听,在同伴讲解自己想法的过程中,能认真倾听的,获得“”;交流,在同伴讲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对此作出适当的补充或者提出问题在组内共同解决达成共识的,获得“”;协作,当同伴有困难时,能够热情地提供帮助,使同伴学到好方法,解决问题的,获得“”。其二,集体研学评价(学习评价台呈现),主要包括:阐述,能够代表本组或自己条理清晰地说明所讨论问题的主要观点,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的,获得“”;质疑,能够根据小老师的阐述,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大家深入思考的,获得“”,按照问题价值依次减少“”;释疑,能够解决质疑同学的问题或者当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能以小老师的身份很好地调控同学们的学习,请他人帮忙解答问题的,获得“”,按照水平体现依次减少“”;在教师引导性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得“”。
(3)环节三
课中固学
根据学习目标,利用“赢在每一天”“一起学习乐园”等技术平台,当堂进行达标检测,小组内反馈检测情况,并进行初步矫正,然后教师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调整教学结构,集体统一矫正,并实施变式训练、分层练习。
评价跟进
利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即时反馈功能,教师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见图4、图5、图6、图7),根据他们的得分,按“满分—优秀—合格”三级标准,分别奖励“”“”“”。主要体现评价的“即时性”“准确性”和“针对性”。
以上课例将评价“嵌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评价,即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错纠偏,最终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融合,很好地体现“过程”与“发展”过程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从网络小说对传统医学文化的描述来看,网络小说对传统医学文化的认识是复杂多样的。总体来说,对传统医学的理论与实践都作了充分肯定,基本态度是积极的,但也认识到了传统医学特别是古代传统医学实践的局限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神秘化认识。这种认识的主要观点是:传统医学有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神奇手段与效果,而高手多在民间。他们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即令现代医学界大吃一惊、无法理解。《医道官途》中的张扬 (实际是隋代名医张一针),面对现代医学束手 无策 的 下肢 瘫痪、肝癌晚期、脑瘤恶化、险恶枪伤、无名绝症、非典病毒等各种顽症恶疾,以针灸、气功、古方等中医手段,一一解决,其手段让西医名博士感到匪夷所思。即使是面瘫、感冒等小病,也以其手段特别、一挥而就令人惊叹。《天才医生》中的秦洛,是一名现代中医世家子弟,可以用失传的一种针灸———太乙神针,以气功行针,连续救活36个病危新生儿。从科学性上来看,除了非典病毒以中药治疗有实践基础之外,其他大部分描述都很难有科学实证或可能性,是对传统医学手段的拔高虚构。而且,这种认识并非玄幻或修仙小说中故为神化的虚构,而是作为一种现实的认知出现在小说的叙述中,是对现实中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神秘化认识,缺乏严格的科学态度。实际上,这是对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缺乏真正的认知,仅仅了解一些理论概念或传说故事,片面理解或想象,产生了这种神秘化认识。
二是对传统医学局限性的认识。这类认识,多数出现在涉及医学叙事元素的历史穿越与历史架空等历史小说中。小说的主人公因为灵魂是现代人,往往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常识,或者就是现代的中医或西医医生。《医统江山》的主角是西医医生,在一个架空的古代环境中大显身手,做了青光眼、断肢再接等高难手术,令古代中医医生束手无策的病症迎刃而解。《大唐小郎中》,主角身份是中医,灵魂穿越到唐朝人身上后,充分利用现代整理完备的中医学知识和技能,极大地提高了当时中医学的水平,其水准令一代神医孙思邈都大为惊叹。《寒门状元》 中的主角并不是医生,灵魂穿越到明朝人身上,也利用现代中医学的发展,以现代典籍齐全,某些方剂更加先进的优势,弥补古代中医学传承的保守和抱残守缺;以现代中成药的生产工艺和企业制度,来生产定方、定量的中成药产品,弥补了古代中药方剂的缺项。《唐砖》中的主角也非医生,却将现代西医的血型等知识、输血等医疗手段、系统分科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引入唐朝,使古代中医个体行医、师门私授等局限性得到改观,建立了完整的医学学科发展体系。这些小说的作者和读者一般都不是专业的医学工作者,却通过写作和点击“投票”表达了他们对于传统医学局限性的认识和评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小说并没有否定传统医学,而是在肯定传统医学的同时,看到了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三是对传统医学文化的游戏化认识。这些小说,一般都是玄幻小说或修仙小说,它们描述的并非传统医学,而是借用其理论框架,构建一个非现实、非科学的叙事体系。其中,利用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用来构建炼气练功的升级叙事系统;利用传统中药学的配伍学说,加上道教的丹药理论,用来构建炼丹升级的叙事系统;利用中医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构建气功、武功、玄功、修仙等升级叙事系统……其想象力丰富,与网络游戏一脉相承,而且很多热门网络小说,如造化之门》等,大多以此也改编同名网络游戏。这类小说的作者和读者,虽然并不关心传统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究竟如何,但在游戏化的写作与阅读中,也受到了传统医学理论观念、思维方式等熏染,其对待传统医学文化的基本态度也是积极的、正面的。
四是对传统医学文化全面正确的科学认识。这类小说极少,其作者能够以科学、历史的态度看待传统医学,并能够做出正确的描述。如《大国医》,其主角并没有穿越情节,而是一名古代国医带有传奇色彩的成长经历,虽然其中的叙事带有传奇性,却在传统医学的合理范围之内,符合传统医学古代的发展历史。其叙述的中医学内容也相当全面和丰富,能够给读者一个对传统医学相对全面、正确的认识。还有一些小说虽然没有全面的描述,却也表达了对待中西医的正确态度,如《医道官途》 中主角张扬表示:“这些药方全都来自我家的祖传,经过历史上无数次验证,中国的医学和西医不同,完全是两种理论,西医所谓的科学依据并不适用于我们的医学。双方各有长处,只有取长补短方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样对待中西医的态度,无疑是科学和正确的。(本文由论文平台网提供,如有更多需要,可登陆官网咨询客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0月我科住院、出院及外院腹部手术后接受伤口换药的患者128例作为调查对象,排除有认知障碍、不合作的患者。性别:男76例,女52例;年龄:18岁9例,19~40岁57例,41~60岁43例,60岁19例。学历:初中以下28例,初中至高中74例,大专以上26例;治疗前罹患伤口时间:5 d 73例,5~10 d 47例,11~15 d 6例,15 d 2例。
1.2 方法
1.2.1 医护一体化换药模式实施方法
1.2.1.1 前期培训:我科自2010年起陆续选派三名骨干护士到上级医院参加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并取得专科证。自2012年起通过护理部安排其每周定时到门诊换药室参与换药,提高她们的理论和操作水平,积累经验。
1.2.1.2 建立组织架构:2013年护理部牵头组织全院造口专科护士成立了造口专业小组;我科成立了伤口换药管理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高年资医生和造口专科护士。
1.2.1.3 工作开展:医生负责患者疾病整体情况的提供以及伤口初步的评估和诊断;专科护士负责对患者伤口后续的动态评估和管理,并协助医生参与患者的整体管理,对用药、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建议。开展三阶梯式的伤口管理,具体方法:①一般、简单伤口由造口护士或住院医生完成。②感染伤口由造口专业小组参与会诊,科室造口护士负责处理。③疑难重症伤口请上级医院具有国际伤口治疗师资质的老师参与会诊,造口护士和主管医生共同制定方案,共同处理,但伤口治疗的主体工作由护士完成。
1.2.2 调查工具: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本调查的目的自行设计。内容分为: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接受治疗前罹患伤口的时间4项;效果评价,包括舒适度、认同度、效果满意度。其中舒适度包括换药过程中的疼痛感和工作人员的关心程度;认同度包括伤口愈合的时间长短和换药模式的选择;满意度是对医护一体化换药模式的总体满意度。
1.2.3 资料收集:由护士长讲解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如实记录调查对象独自回答的内容。询问132例,得到回答132例;去除不愿接受调查的4份,得到有效答案128份,有效率为96.97%。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2.1 医护一体化换药模式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在伤口治疗的过程中,对舒适度影响最大的问题是疼痛。造口专科护士在开始专科培训时就接受了预防和减少伤口创伤和疼痛的理念,在进行操作时首先注意减轻移除敷料、清除坏死组织时的疼痛感,另一方面注意选择适合的敷料,减少外界对伤口的再次刺激,避免新生肉芽组织的再次机械性损伤。在调查中有92.97%的患者认为换药过程的疼痛轻微。其次,传统的换药模式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疾病上,容易忽略患者心理上的需求。护理人员最初在学校学习时就开始重视培养与患者的沟通,提供个性化的舒适护理服务。将舒适护理与造口专科知识相结合,并在工作中及时回答患者的健康问题,满足心理方面的需求。在调查中有67.19%的患者表示在换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非常关爱自己。提示了医护一体化换药模式有效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2.2 患者对医护一体化换药模式的认同度:患者腹部手术后,所关注的重点就集中在伤口愈合上。在传统的换药模式中,只注重单纯的更换敷料,对伤口的再次损伤关注较少,不能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随着造口学科的发展,新的湿性愈合理论认为换药只是起到消炎的作用,伤口的愈合要靠自身生理功能完成。医护一体化换药模式接受了新的理念,减少了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减少换药的次数,缩短了伤口愈合的时间。在调查中有73.44%的患者表示伤口治疗的时间适宜。在传统的观念中,伤口换药是医生的工作,但在调查中有83.59%的患者选择医护一体化换药模式。提示了患者在伤口换药过程中关注的并不是医生还是护士操作,而是效果。另外,有资料显示医护一体化换药模式可以在整体上降低患者换药费用,减轻经济负担。
【关键词】同业对标;差异化管理;评价考核
引言
随着农网改造工作进入后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农网管理和维护将提上管理日程,如何有效实施农电管理,探索和创新农电管理模式,提高农电管理效率和效益,保证农网经济安全运行,将成为农电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对省级电力公司下属的供电公司农电水平进行差异化评价考核,要以投入产出为核心,反映出资产规模、业务运营、市场潜力等状况。电网发展与投资、配网及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文化与企业规模、投入产出直接相关,是差异化评价的重要因素。同业对标指标体系是公司电网规模、安全生产、资产经营、发展能力等指标构成的集合,是公司主要工作的综合反映,是开展同业对标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为各单位、各专业查找管理差距、明确改进方向提供依据。
1、同业对标指标体系构建
省级电力公司在电网发展与投资、配网及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管理方面,采用利润总额、售电量、单位资产售电量、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输配电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等作为单项指标;在人力资源方面,采用定员管理、员工素质及劳动效率三个要素,共9个指标。
(1)获利能力
利润总额和售电量指标体现了企业的获利能力,是电网发展与投资的基础。单位资产售电量和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体现了企业的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状况,促使企业提升营销能力。输配电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指标反映了配网及设备管理情况,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线损。
单位资产售电量=售电量/电网资产原值。
人均主营业务收入=电力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职工。
输配电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输配电成本/电力主营业务收入。
(2)定员管理
定员管理是指按定员组织生产,协调生产、经营、党群人员比例,合理限制市场化用工,实现人员优化配置。
用工定员差异率=(定员范围内用工总量-定员)/定员。
定员范围外全民身份员工占在岗全民员工总数比例率=定员范围外在岗全民员工/在岗全民员工总数。
定员目标趋近度=1-(当年末用工总量/当年末定员)/(上年末用工总量/上年末定员)。
定员范围内市场化用工占定员范围外用工的比例=当年末定员范围内市场化用工总量/当年末定员范围外全民身份用工总量。
(3)员工素质
设定员工素质指标是为了促使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满足企业经营实际需要。
人才当量密度:长期职工学历、职称、技能等级按系数进行折算,取三者之中最高的折算值累加之和占本企业长期职工人数的比率。
培训经费投入率=直接用于教育培训工作的经费总额/工资总额。
持证上岗率=持有达到岗位规定的资格证书人数/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4)劳动效率
劳动效率指标衡量企业员工工作能力,体现劳动效率提升情况。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供电劳动效率=输电效率+变电效率+配电效率+营销效率+供电实物效率。
2、同业对标评价分析
同业对标评价由指标评价和管理评价两部分组成。指标评价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同业对标指标数据。指标评价包括单项指标评价、专业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其一般步骤为:
(1)确定评价方案 根据同业对标指标的可比性、可控性和重要性,设置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评价指标设置应突出反映各单位电网安全、工作质量、经营效益,以及工作重点和难点指标;降低易受地区差异、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的指标。
(2)开展评价工作 采用正态分布、五分位法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各单项指标最优值、区段分位点。按照从过程指标到终端指标(即从叶到根)的顺序,根据指标权重分别对六大类专项业务所包含的子指标得分进行合计,得出各专项业务的得分,并进行评价和排序。汇总安全管理、资产经营、营销服务、电网运行、人力资源、电网建设等6个专项业务方面的得分,并进行综合排序和评价。
(3)确定标杆单位 根据综合评价和各专业管理评价结果,用正态分布法将各供电公司按优秀到落后顺序分为A、B、C、D、E五段,取A段单位为综合管理标杆单位和专业管理标杆单位。管理评价是对专业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对标比较和综合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对应指标的业务管理模式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先进性;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执行情况;执行公司相关管理标准的规范性;业务流程的科学性;管理手段的先进性等。管理评价遵循“立足过程、注重实效、持续改进”的工作原则,采用单项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定期评价与不定期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一般步骤为:
(1)确定评价内容 各专业管理部门结合公司工作重点、难点及重要环节,制定各专业管理评价的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经统一审定后组织实施。
(2)开展现状分析 各单位对照管理评价标准,梳理和总结在执行公司有关专业管理体系、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编写专业管理评价材料。
(3)开展专业比评 公司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外部评价与各单位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专业评比,交流管理经验。
(4)评价结果 公司根据管理评价结果,评选产生专业管理典型经验,反馈各单位在执行公司有关专业管理标准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并作为同业对标年度专业管理、综合管理标杆单位评选的依据。
3、对某省级电力公司农电差异化管理的评价结果
某省级电力公司开展创一流同业对标,在电网发展与投资、配网及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方面,将25家供电公司分为三段进行差异化管理。电网发展与投资、配网及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管理方面,以经营效益、投入产出等为参考指标,将这些指标按照四分位法,分为四级,达到1级的计4分,达到2级的计3分,达到3级的计2分,4级计1分,最后再把这些指标总体得分进行排序,得分率达到80%的作为A段,得分率达到45%以上的作为B段,得分率低于45%的,作为C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