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联网的技术开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物联网;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071-01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可以追溯“从源头到餐桌”中的各个环节的全部信息,是从生产到最终消费建立起完整的一套可溯源性食品信息,从而可以追究相应环节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超标、检测和环保体系以及监管追溯信息平台不健全、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严重存在。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引发大量食源性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经济效益减少。并且,食品安全事件增加医疗费用,造成国家财政支出上升,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最终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我国只是在控制食品生产的加工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并没有将食品供应整个环节连接起来。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食品检验,对食品供应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等手段,但由于管理不严,并且操作失误和人工误差,经常会导致效率低下和出错率较高等问题。为了确保全国人民的食品安全,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在我国建立食品跟踪、管理、追溯的“源头到餐桌”的信息溯源体系,将对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是我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方法。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
全球已有四十多个国家采用相关系统进行食品溯源,特别是英国、日本、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食品溯源体系建设与完善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目前我国整体上食品安全追溯技术体系仍然不尽完善,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很难实施有效追溯,进行控制与召回,这一问题急待解决。
三、研究内容
(一)技术架构设计
WEB平台主要功能:对采集设备记录信息数据的查询、系统配置管理、溯源码/防伪码申请;数据采集设备主要功能:数据的录入;二维码打印系统(打印机 + 打印软件)主要功能:获取溯源码/防伪码图像进行打印输出;智能手机平台:扫描溯源码/防伪码,查询相关信息。
系统设计模式遵循以下原则:单一职责原则、开放闭合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
系统多层结构的技术组成模型:表现层、中间层、数据层。
(二)功能设计
四、研究方法:主要技术路线
(一)RFID信息技术采集
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将利用RFID先进的技术并依托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实现信息融合、查询、监控,为每一个生产阶段以及分销到最终消费领域的过程中提供针对每件货品安全性、食品成分来源及库存控制的合理决策,实现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二)WSN物联网技术
WSN(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而构成WSN网络的重要技术,zigbee技术以其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优势,逐渐被市场所接受。
(三)EPC全球产品电子代码体系
EPC的全称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中文称为产品电子代码。EPC的载体是RFID电子标签,并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信息的传递。EPC旨在为没意见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从而有效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EPC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综合的系统。食品溯源系统将结合EPC技术,把所有的流通环节(包括生产、运输、零售)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开放的、可查询的EPC物联网,从而大大提高对食品的追溯。
(四)物流跟踪定位技术(GIS/GPS)
要做到食品追溯,就要贯穿整个食品的过程,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全过程必须严格控制,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以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食品,并可确保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让食品行业彻底实施食品的源头追踪以及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因此,物流运输环节对于整个食品的安全来说就显得异常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联网;高校;软件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5-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609(2015)11-0087-02
1前言
当前社会中对软件专业技术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需求数量也较大,但当前我国的软件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再加上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导致软件人才培养更是受到了阻碍。下面将对物联网时代下高校软件技术教学改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2软件人才体系的缺陷
2.1中低端人才缺失
从经济发展规律上来看人才在社会中的需求是呈金字塔状的,软件行业中不仅需要基础的开发人员,同时也需要有高端的技术开发人员。但当前我国高校在软件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将重点放在了高端人才的培养中,导致基础性的中低端人才严重缺失。我国软件技术人员人数众多,但当中主要从事的行业为技术支持和开发,而当前所需要的更多的则是高级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等工作人员。人才的缺失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导致软件人才体系出现缺失。
2.2复合型人才缺失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社会紧缺型人才,并成为了软件人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复合型人才指的是既精通专业软件知识和理论知识,同时也有一定的设计技能。另外,一种复合型人才则是懂得基础专业知识同时又精通其他专业知识的人才。只有在多方面都有着较强的技能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的软件产业处于产业化进程中,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资本介入,因此需要大量的软件专业人才来作为基础条件,以便在软件行业中得到更多的资金效益。而在产业链的下端部分则是销售,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公关以及售后专业人员。此外,我国的软件主要通过外包模式进行发展,因此需要既有扎实的软件技术能力,同时又有一定外语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3物联网技术与软件技术之间的关系
物联网技术主要包含了感知层技术、传输技术和应用层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些技术的开发过程中都需要软件技术的支持来进行基础的软件设计。通常在高校教学中都能完成这几个方面的软件教学。物联网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软件技术问题。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感知层的硬件设备逐渐趋于平台化,在这个时代中最需要的就是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因此,在高校的软件技术教学中,一定要积极地进行改革,找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和调整,以便于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推动我国物联网的健康发展。
4高校软件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理论教学偏重
在当前我国的高校软件技术教学中,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教学上,而对实践教学有所忽视。理论知识是基础性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软件技术毕竟是实践性技术,因此也应重视实践教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导致教学内容十分乏味,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升。此外,只看重理论知识而无法将理论及时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也难以起到教学的效果。
4.2教学形式古板
在高校的软件技术教学中,大多数采取大班制讲课方式,实践操作也局限于上机和课程设计,与社会岗位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由于学生对教师存在着一种敬畏感,在课堂中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少之又少,导致很多学生有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帮助。此外,在教学形式上过于古板的方式使学生对教学难以产生兴趣,长久以来甚至产生厌烦的感觉,不愿意接受专业知识教学。众所周知,计算机软件技术更新速度十分快,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导致学生很难得到实时性的教育,难以了解到最新的知识。这给我国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高校教育发展也起到了不良的影响。
4.3对素质培养有所忽视
在我国当前的高校软件技术教育中,通常都比较看重对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却有所忽视。在教学中为学生所提供的教学实践练习机会也比较少,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始终难以提升,对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5物联网时代下高校软件技术教学改革
5.1紧跟物联网发展步伐
在当前高校的软件教学中,数据主要来源于原有的数据和手工输入数据,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软件技术教学造成了阻碍。因此,在数据接收中应形成多元化的方式,以便于拓展软件的应用范围。由于教学中教师主要进行的是计算机软件应用,而对硬件方面缺少一定的了解,导致很多的学生都在硬件原理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增加相应的硬件技术教学,在提升学生软件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硬件技术应用能力。此外,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知识的实时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当前,在终端设备中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组成部分。安卓手机系统则是当前时展中主要智能化平台之一,并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要想实现物联网软件提升就一定不能忽视安卓系统的开发。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软件技术教学中应积极将安卓系统开发和应用纳入到日常教学中来,使教学能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应用性。
5.2加强物联网软件开发教学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就业形势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人才要求上不少的企业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软件专业人员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软件开发人才岗位的需求已经逐渐地转向物联网时代。面对当前的现状,高校在进行软件技术教学中更应重视起提高学生的物联网软件开发能力。同时,为了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在进行物联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学专业情况等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教学方向。例如软件技术专业和网络技术专业等,在这些专业中并不一定要求学生对物联网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可以适当地对学生的物联网销售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发展方向。这种分层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针对性学习,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5.3加强专业教师培训
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人才教育的结果,无论是什么样的专业都需要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来作为基础。物联网作为新鲜事物,当前在我国所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同时很多人对这方面也不够了解。可以说当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都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而专业教师的缺失也是影响高校物联网软件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专业教师的培训:首先,学校可以选派一些校内原有的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专业技术能力培训,向国外有经验的国家借鉴教学的有效措施和专业教学经验,以便于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改进原有的教学方式。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安排教师们到一些专业的物联网软件技术开发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实践锻炼来强化个人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稳定的基础。此外,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物联网软件技术开发人员到校开展讲座或者以外聘教师的形式进行校内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同时对教师团队的整体优化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6结语
物联网软件技术开发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仍然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技术,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摸索并改进。面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为高校的软件技术教师,首先应认识到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并积极努力地强化对学生的物联网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时教师们应重视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在完善自我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果。只有积极地对教学做出改革,才能真正地适应物联网时代,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雒亚宁.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设计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60.
[2]马玉春,汪文彬,李应勇.基于TCP客户机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测试软件的设计[J].软件,2014(05).
[3]周玲.创新型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S2):19-20.
[4]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5]刘小洋,伍民友.车联网: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2,32(04):900-904.
[关键词] 物联网;信息安全;隐私权
[基金项目]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cx13021)
【中图分类号】 TP39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4-145-1
目前,国内涉及物联网带来的伦理问题的研究文章非常少,其中也只是更多谈及到个人隐私权保护的问题,并没有深入分析物联网伦理问题,本课题将深入分析物联网伦理问题,构建物联网伦理道德体系,为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伦理导向,为以后相关学者研究物联网伦理问题提供参考。
一、物联网发展的现状
十多年前,美国将刚开始发展的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信息化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相关技术。”至此引发全球对物联网广泛高度关注。2010 年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物联网,众多代表委员也聚焦物联网,并建议把它作为国家战略来抓,可见其对于我国在今后夺取全球产业链制高点的重大意义。尽管现在的物联网仍与理论中的功能相距较远,但是它已经开始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一些较大规模的应用已经开始出现。
二、物联网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物联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由于物联网的技术与覆盖特性,其所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比互联网更多、更广,后果更严重。第一,由于采取了盯ID、无线数据通信技术,通过单一的商品就可能获得全部的商业信息,使信息窃取手段更为简便,更为隐秘;第二,物联网的目的是整合全球的商品供应链,因而其出现问题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巨大;第三,由于物联网涵盖范围更为广泛,信息窃取手段更为简单,从而对社会国家安全的威胁更加巨大。物联网技术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节中介,并不是一种纯粹技术,其本身也具有生态维度。因此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仅是工程技术人员、国家企业重点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哲学领域需要探讨的。
三、保护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的对策
(一)加强物联网应用中的诚信建设。技术本无善恶,归根究底任何的伦理问题都是出在人身上的。所以,在未触及法律要求之前的灰色地带里,更需要技术开发人员和技术应用者的自我约束,即自律。技术研发人员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忽略个人隐私的保护,只有抱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搞技术创新才能使社会稳定的发展。任何技术在得到技术在成功开发后,都需要有人来运作。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者是最直接接触个人信息的一方,在面对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道德决策中,更需要他们的自我约束。加强道德宣传和教育,建设具有普适性的伦理道德标准,是解决物联网技术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不断完善技术缺陷。不断的完善物联网技术的缺陷能够有效的防治个人信息的丢失。如果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当中,道德自律和法律约束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那么加快核心技术开发,完善技术漏洞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说,加快相关技术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能够有效遏制信息窃取等非法现象的出现。
(三)借鉴国外的保护措施。首先,国际电信联盟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在年度报告中提出了自动销毁RFID标签的想法,但是,这一想法是否能够顺利实施,毫无疑问的又再次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一旦标签被重新激活使用,个人信息将会完全暴露。其次,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加强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消除物联网发展的障碍,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物联网的管理规则,并建立一个有效的分布式管理架构,使全球管理机构可以公开、公平、尽责的履行管理职能。“为了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欧盟提出持续监测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问题,修订相关立法,加强相官方对话等;”执委会将针对个人可以随时断开联网环境开展技术、法律层面的辩论。此外,为了提高物联网的可信度、接受度、安全性,欧盟积极推广标准化,执委会将评估现有物联网相关标准并推动制定新的标准,确保物联网标准的制定是在各相关方的积极参与下,以一种开放、透明、协商一致的方式达成。
参考文献:
[1]项有建.冲出数字化物联网引爆新一轮技术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2]高飞,薛艳明,王爱华.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快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重要推手,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云计算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已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在黑龙江省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信息服务业中要加快物联网建设,推进哈尔滨国际数据城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完善电子公共服务体系。这为黑龙江省的产业转型提出了新的生产力似的方向。
借云之力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黑龙江省计划充分发挥城市在人才、物流、信息、资金等方面相对集中的优势,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壮大服务经济,促进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立服务业标准体系,实施服务标准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发挥哈尔滨市龙头带动和集聚辐射功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教育科技等高端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打造哈南CBD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的服务经济中心。依托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中心城市,引导科技、信息、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辐射效应较强的服务行业发展,努力构建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培育形成服务功能突出的区域服务中心。发挥大庆市工业化进程快、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高的优势,促进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升级换代。
尤其在信息化领域,将建设信息黑龙江,推动宽带、泛在、融合、智能、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各领域信息化。加快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加强与城市规划的衔接,推进城市楼宇宽带标准化。扩大服务范围,加快农村、偏远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逐步形成惠及全省居民的信息网络。启动开展物联网建设布局,以广电应用为先导,在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设施建设。
黑龙江还将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推进哈尔滨市“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加快网络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创新产业形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适应“三网融合”的法规体系、监管体系和标准体系。
此外,将加快发展现代信息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面向农业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加快信息技术在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的全面应用。推进基础设施信息化,提升水利、交通、能源、物流、城市管理等领域管理体系智能化水平。统筹建设电子政务,推进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强化人口、地理、金融等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重在务实
今年6月,科技部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经充分研讨和论证,研究制定了《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意见稿指出,“十二五”期间,形成可批量推广的云计算解决方案;研发亿级云服务器;研制EB级云存储系统;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核心企业。专项规划意见稿提出了很多切实的建议,非常务实地从生产力的角度提出了云计算的具体应用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外,云计算的发展主要由企业推动,其需求、商业模式明确,在国内云计算仍主要由政府推进,那么企业应该怎样落地政府的云计算项目,如何切实地推动云计算的发展,成为如何实现真正现代化信息服务业的挑战。以三大运营商为例,其均在黑龙江部署相关云建设,希望借以网络及运营的优势,一方面积极推动内部应用云化,一方面对外提供云服务,促进产业发展。目前运营商重点集中于数据中心建设,同时也推出了针对政务系统的相关云服务。这为黑龙江省从更加实际的角度出发开展云计算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发展云计算,黑龙江省具有冷凉的天然地理优势,其地处北纬40~50度,是全球云计算中心设立的黄金纬度,年平均3.5摄氏度的气温使得每年至少6个月以上可通过冷空气直接实现制冷,节约空调耗电50%左右。同时在地质结构、水力资源、电力资源、人力资源方面,黑龙江省均具有优势。
自2009年底黑龙江省提出打造“云产业基地”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初步建立了哈尔滨经济开发区“中国云谷”、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北方智谷”、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凌云港”和黑河市“新曙光基地”等重点项目。
哈尔滨市“中国云谷”项目将通过建设哈南工业新城和科技创新城两个产业集聚区来推进。其中哈南工业新城将重点发展云计算及相关物联网、软件外包、新媒体等;科技创新城重点发展基础网络运营商、云呼叫中心等。
大庆市启动了“凌云计划”,着力打造一个五平方公里的“凌云港”,构筑云计算和物联网两大产业链条,形成联想科技城等三大核心业务区,重点发展云计算数据中心及运营服务,物联网专业运营及服务,面向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设备制造、软件开发,面向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技术服务四大领域。
关键词: 做中学;物联网;任务驱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用人单位务实性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目标。随着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高等院校物联网专业也应运而生,也因此,如何在一个新兴的专业上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就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1 “做中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做中学”的核心思想是“基于任务和项目的教育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各种实际能力的培养。有些院校提出人才培养“企业需求”至上的原则即为企业一线服务为目标主动提高院校在市场需求中吸引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其实也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只不过它是从市场的观点看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它的特点是:(1)内容实用。教师以围绕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2)目标具体。教学目标就是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紧紧围绕任务完成的需要,不求理论的系统性,只求内容的实用性。(3)做中学。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局面,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4)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项目都是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活动有直接的关系的项目。它的特点是:(1)切合实际。项目的主题都是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的项目,更能使学生了解现实生产过程。(2)综合性。所选取的项目往往都是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特点项目,因而更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综合应用。(3)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内容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任务驱动”和“项目驱动”都是“做中学”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为此,为了践行“做中学”理念在教学中必须采取以任务和项目为中心,需要突出在实际中学习,在任务中学习,在做项目中学习,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 践行“做中学”
现在的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技能型并可快速进入工作岗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构建出近似真实职场的教学环境,采取取材于真实项目的教学内容,运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驱动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做中学”的几个重要要素。为此,我们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及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三方面作了如下探究。
2.1 培养方案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及物联网行业调研情况,确定了以企业需求为主线,以项目为核心,强化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将4年8个学期划分为3-2-2三个大阶段,构建能力递进提高的课程体系。采用“任务导向,项目驱动教学,” 教与练交替,教、学、做一体化培养。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共同开发项目等多种形式,促进专业建设全面发展。
2.2 课程体系建设
在“任务导、向项目驱动教学、边讲边练”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物联网专业教学团队携手行业、专家共同对物联网技术开发技术和设计方法进行调研,明确相关岗位的主要职责。在此基础上,设定学期培养目标,确立学期核心课程,从而构成了分层递进的“做中学”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三阶段技能课程图
2.3 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为适应“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需要将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依托已经获批的“农业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实训基地及相关实训室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参加校外企业组织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以企业为主开展实训,这样是学生更能以接近实战的方式参与实践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实训水平,根据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全国试点省市建设工作需要,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研发中心、美国等单位联合建立“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立教、学、研为一体的实训中心。
2.4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整个学生培养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和教育理念转变为具体现实的媒介。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能够实现与教材的建设有极大地关系。
根据“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教材的建设以工程项目为主线,以工程任务为主导,以分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的方式阐述教学内容。此外,为了便于在教学中学生达到边学边练,“做中学”,教材设计上按单元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的过程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在某个具体任务中,则根据项目开发的标准流程开展教材建设,由于项目分析是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在教材中首先给出项目分析;教材项目分析之后是项目实施的内容,项目实施中描述了实现项目目标的具体做法和步骤;再后面是项目考核标准,项目考核标准是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的评判尺度,从而使学生在做完该项目后能够给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并找出不足及差缺方面;在教材的最后是项目扩展,项目扩展通过提供一些拓展思路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更多的相近项目领域,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当然,为了更能够使教材贴近实际项目,教学的建设也邀请一线工程师加盟进入编写团队。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做中学”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它是将“任务驱动”和“项目驱动”结合起来,它更强调“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实践动手中将知识融会贯通,为达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建课内课外双渠道,除了校内还积极开展校外实训,它把学校里获得的知识与生活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是对传统教学的促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俭.物联网[J].中国仪器仪表,2009(10) : 94-94
[2]黎忠文,向兆山.“做中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6,(10):30-32.
[3]郭绍青.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
[4]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30-32
[5]邵玉祥,陈青.“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互补应用[J].高教论坛,2012(2):21-23
项目基金:
由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重点项目(C03-0809), 国家科技部星火项目(2013GA610013), 院博士青年基金项目(2012D05)资助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