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脑卒康复护理

脑卒康复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脑卒康复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脑卒康复护理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南京市鼓楼区建宁路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 要】脑卒中有很高的致死率,尽管如今医学技术发达,使其很大程度降低,脑卒中还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致残率。对于脑卒中患者,除了必要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之外,很多患者不能有效康复在于康复护理问题。比如患者有明显的运动不便,没有对其进行按摩活动性护理,不能得到很好的康复效果。所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正确有利的康复护理是患者增加康复机率的要点。在此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措施、研究、心理护理作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病因及类型;康复护理要点;护理进展

脑卒中以“中”为主,也就是临床上的脑中风。主要是血管疾病,因为输送到大脑的血管发生阻塞或者破损,大脑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氧,所以大脑细胞会发生萎缩甚至死亡。这会导致大脑许多神经细胞缺失不能正常工作,使身体代谢紊乱,肢体无法控制等致命性伤害。脑卒中主要发生于40 多岁的中老年,现今也有一些青少年患病,资料显示有高达75% 致残率。所以脑卒中是现临床上研究的重要疾病,对其康复护理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 了解脑卒中病因及类型

脑卒中的发生是因为血管疾病,而血管疾病则来自于很多疾病。其中最主要的疾病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其次还有高脂血症,肥胖等;当然吸烟,年龄等因素也促成了疾病的发生。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临床上缺血性脑卒致死率最高。

2 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要点

资料表明及时尽早的介入康复护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自身痛苦以及家庭负担,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是相当有必要的。

2.1 护理要点一:尽量全面评估患者自身习惯、遗传、家庭结构等社会条件

患者脑卒中发生往往是与患者自身各种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高血压患者与其喝酒、剧烈运动等不良习惯。所以对患者进行更有效治疗,对患者全面评估是不可少的。家属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也是特别重要的。

2.2 护理要点二: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短时有效的控制,包括精神方面的控制

对于脑卒中患者,势必会造成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所以短时有效地控制患者症状给患者自身安慰还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对病情康复有很大积极意义。

2.3 护理要点三:患者康复护理

无论急救前还是急救后,患者都是处于意识模糊状态,所以患者将会影响其患者康复。一般情况下,不当的会使关节受损和血管压迫;常采用仰卧位,不时适当改变其有助于患者血液循环以及关节活动。

2.4 护理要点四:对患者进行上下肢康复护理

对患者护理讲究顺序渐进,由上至下。首先是对患者的肩关节按摩或者适当拉伸,由于患者是处于肌肉弛缓状态,活动关节将利于肢体正常代谢活动。其次对患者手臂以及手掌进行捏揉,同理可以防止患者关节萎缩等不良反应。

2.5 护理要点五:患者意识认知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受损主要是大脑神经细胞,由大脑神经支配的意识认知功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般患者会损失部分记忆,语言能力还有意识障碍; 有目的性的康复护理刺激可以激发脑细胞再生,从而恢复一定的认知意识。

2.6 护理要点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 急性脑卒中患者各项疾病调查中出现吞咽障碍高达53%。一旦出现吞咽障碍,患者将会进食困难,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甚至严重的肺炎等并发症。所以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舌部训练,改善吞咽功能;引导患者深呼吸咳出训练。

2.7 护理要点七:失语构音障碍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中失语疾病是发生率很高的。有三种类型:运动性、感觉性和遗忘性失语。可根据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如运动性失语可以对患者口型训练,感觉性失语则可以用各种场景实物勾起患者语言能力,遗忘性失语反复强调事物名称,提高患者记忆能力。失语康复护理提要:尽量于患者保持面对面交流,多与患者沟通,与患者保持友好关系。

2.8 护理要点八:痉挛期康复护理

抗痉挛训练是治疗脑卒中痉挛的重要方法,往往以患者卧位不当,由上肢至下肢病理性发生痉挛。同时也可以进行起坐训练,坐位耐力训练,保证患者自主活动代谢正常。一定的中医治疗也可以康复护理比如针灸,中药等。

3 脑卒中康复护理进展

脑卒中调查资料表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很大的程度是抑郁导致的。资料显示脑卒中抑郁患者会使自身精神状态下降,同时会引发消极观念错误认识人生观;从而加重心理压力,加重病情。所以心理康复护理将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新方向。

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主要是焦虑、抑郁、易冲动。所以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现状,友好热情地护理患者,尽量消除患者顾虑,有目的性地进行精神减压,稳定患者心情。当然对进行社会教育,恰当引导述说社会对其影响以及家庭对其重要性,使患者对生命充满希望,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护理。

关于患者的饮食方面,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护理,增加患者的抵抗能力。尤其是意识障碍患者,吞咽障碍患者,不能自主饮食;加强吞咽练习,保持适当卧位制定合适的膳食来确保护理效果。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发生后遗症,尤其是肢体瘫痪,肢体长期不动会发生压疮;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间隙性翻身,多为患者换洗衣物床单等。并且隔时段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刻关注患者身体状况。

4 小结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遵循早治疗早护理,注重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恢复;进行合理心理治疗,使患者有信心面对疾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能够使其家属积极配合,然后以一定的技术水平来给患者进行按摩;适当增加患者每日卧位变换次数,给患者勤换洗衣物清洁病房,给患者制造愉悦的氛围。不断研究和发展脑卒中药物和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得到更好的更有效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杨红专.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外医疗,2011,35.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 家庭康复 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超势。由于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期长、康复机构病床紧张、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等种种原因,患者不能长期住院,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回归家庭继续康复。但有资料表明,国内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尚未系统开展[1],从而使大部分患者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产生“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不仅影响其自身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开展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家庭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开展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庭康复护理的重要意义

实验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可持续到形成损害>5年,甚至有报告直到脑卒中后7年仍有持续的功能恢复[2]。回归家庭、社区的患者仍需要大量的维持性锻炼,家庭康复最主要的是依靠患者自己和他们的家属以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强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家庭康复意识,对他们进行康复护理指导已是当务之急。崔柳等报道[3],社区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康复是社区康复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康复机构的延续,可以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满足患者的感情需要,减少患者康复费用、家庭陪护和交通困难[4],有利于巩固患者在医院的康复治疗效果,使病残者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恢复。探索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脑卒中后遗症家庭康复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不仅能为广大患者及家庭送去福音,也能促进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脑卒中后遗症家庭康复的社区护理干预

建立患者康复健康档案,评估患者康复情况: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家庭康复具有持续性和长久性,建立康复健康档案可以使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患者病情稳定回归社区、家庭后,社区护士应及时进行家庭访视,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评估其家庭情感氛围、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并制定家庭康复护理计划,指导督促实施,随时评估措施落实情况及康复效果并记录,对措施落实不到位,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分析原因,重新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和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把康复计划落到实处。

心理护理:脑卒中后遗症常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与心理压力。一方面护士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家庭访视和电话访视,从多方面观察患者,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并根据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使之顺利度过恢复期[5]。护士要尊重患者,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对患者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对思虑过多、抑郁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以提高患者自信心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照顾占据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常常会感到疲劳、紧张,并出现焦虑、抑郁、敌视等负面情绪,导致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躯体、心理和经济压力。重视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有效的避免另一个患者的出现,同时也可以间接提高照顾质量,减少对医疗的需求[6]。

生活指导:脑卒中是行为性疾病[7]。龚菊红等研究发现,较多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不利健康,多数家庭缺乏康复锻炼的理念,家庭护理措施不能有效及时地进行改造,患者综合健康水平较差。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会影响脑卒中的复发,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等诸多习惯均可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带来负面的影响,延缓康复的进度甚至加重病情造成脑卒中的复发。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护理指导,注意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家庭康复效果,促进疾病早日转归或减少复发。

康复训练指导:康复训练应以自身主动活动为主,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及家属回归家庭后要坚持锻炼,并介绍方法及注意事项。①日常生活功能训练:个人卫生、穿脱衣、进餐、移动等,纠正患者异常运动模式,加强患者自我护理活动训练。较多对脑卒中后遗症的护理理解存在“替代护理”观念,即认为患者始终接受被动护理。而根据Orem自理理论的原则[8],在脑卒中的不同的治疗阶段,应根据患者的不同自理需求和自理能力,补充自理的不足。患者的主动参与是使其功能最大限度得以恢复的关健。有学者提出Orem自理理论对于遗留有不同残疾的脑卒中患者尤为适用。②肢体康复训练:选用主动和被动训练疗法,依靠健侧肢体进行被动训练,依靠健侧肢体的力量进行屈曲、前屈等训练,并且过渡到患侧肢体主动活动。并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如球、牙刷、杯等进行手功能的训练。③语言功能训练 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多焦虑,护士、家属应多接触患者,迟早诱导患者多说话,纠正其发音,由简到繁,坚持不懈[9]。

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支持系统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支持作为心理刺激的缓冲因素或中介因素,对健康产生间接的保护作用,又可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有益于健康。社区内组织形式多样的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脑卒中的相关基本知识、防治知识、康复知识等;提供24小时电话咨询、定期进行家庭访视,一般每个月1次,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增减访视次数,指导患者正确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出现哪些毒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组建“社区脑卒中俱乐部”,加强脑卒中患者之间、家属之间、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经验分享,消除孤独感,满足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协助充分调动家庭内外资源的积极性,协调康复专科卫生部门、患者所在居委、民政、残联、教育、财政等部门的合作,以满足脑卒中患者的基本需要,使脑卒中患者得到社区、家庭、心理社会的支持鼓励,更好地发挥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潜在能力,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服务技能

社区护士在脑卒后中后遗症家庭康复全过程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护理服务,担负着照顾者、教育者、协调者等多重角色,要求护士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必须掌握较高的康复专业知识和康复护理技能,了解社会人文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社区康复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加强脑卒中专科护士的培养。

家庭康复是一种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投资少产出多,具有社会经济效益的形式。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是现阶段我国社区康复发展的趋势,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组成部分。开展有效的脑卒中后遗症家庭康复社区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压力,有利于促进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宏珍,李来洁,周春晓,等.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社区康复和预防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5,19(8):1419-1421.

2 李争鸣.脑卒中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J].广西医学,2005,27(6):914-915.

3 崔晓,胡永善,吴毅,等.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35-736.

4 龚菊红,周华,何燕.家庭康复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社区康复,2009,8(3):224-228.

5 詹小平,郭秀婷,陈向女.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7):512-513.

6 明珍华.脑中风后后遗症患者的机构和居家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210-212.

7 梁月香,严翎,杜红兵,等.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9):49-50.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出血 脑梗死 康复护理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对脑卒中患者利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和Brunstrou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根据病期内各阶段的训练计划和康复目标,进行指导、训练。

运动障碍康复指导

卧床期间的基础护理:从保持患者身体及床铺的清洁开始指导,对有吞咽障碍者指导进行吞咽训练,训练面部肌群活动,进餐时选坐位。长期卧床者,为减少褥疮发生:①应做到定时翻身,至少每2小时更换1次。②尽可能把床置于水平位,减少切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可用气垫床,同时保持床单干燥无皱。③骶部褥疮者,应左右侧卧位,并交替进行。

急性期(软瘫期)护理:通常指发病或病情稳定后1~2周,相当于BrunnstromⅠ~Ⅱ级,应在早期开始康复以预防废用,但由于家属缺乏应有的康复护理知识,特别需要社区专业医护人员的康复护理指导,使患者从床上的被动性活动尽快过渡到主动性活动。

被动关节活动:对完全偏瘫的患者,应作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利于防治关节挛缩和变形。活动顺序应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活动幅度应由小逐渐扩大至全范围,每日2次,直至主动运动恢复。动作避免粗暴造成软组织损伤,要多做一些抗痉挛的模式的活动。

主动关节活动:偏瘫肢体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要进行主动活动。早期的床上主动性康复活动都是在拮抗着抗重力肌痉挛的或姿势下进行的,特别是在软瘫期过后,不要轻易进行抗重力肌的肌力训练,以防出现严重的痉挛。

肌肉按摩:按摩对患侧肢体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并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对防治废用性或营养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按摩动作应轻柔、缓慢而有规律。

卧位护理指导

一定要让患者正确的摆放,将肢体置于抗痉挛。

患侧卧位: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该有助防治痉挛。

健侧卧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方上举约1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

仰卧位:脑卒中患者应以侧卧位为主,必须采取仰卧位时,患臂应放在体旁的枕上,肩关节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支撑枕,使骨盆前伸,防止患腿外旋,膝下可置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撑反射加重足下垂。应避免半卧位,因该的躯干屈曲和下肢伸直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

恢复早期康复护理指导

恢复早期指痉挛期,相当于Brunnstrom Ⅲ~Ⅳ级。一般为病后2周~3个月左右。这一时期康复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利用各种技术降低痉挛,进行分离运动训练,使运动模式趋于正常。肌力和速度训练不宜进行,以免过多的用力使痉挛加重。

肢体训练:按照运动发育的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训练,即翻身坐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原则是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活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

坐位平衡训练:应尽早进行坐起训练,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从患者能无支撑坐在椅子上达到一级坐位平衡,到让患肢能做躯干各方向不同摆辐的摆动活动的二级平衡,最后完成能抵抗他人外力的三级平衡。

站立的平衡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扶支撑物站立,多次反复后逐步进入扶持站立,平行杠间站立,让患者逐渐脱离支撑,重心移向患侧,训练患者的持重能力,能徒手站立后,再实施站立平衡训练,最后达到站立位的三级平衡。

步行康复训练:步行时先原地踏步,再练习迈步。若患者抬脚有困难时,可在脚上系一条绳子,由扶持者协助脚迈步,逐渐过渡到自已扶持物体行走。

对患者要实施针对性的训练,如站立相时,应重点训练患腿的负重能力,如摆动相时,应练习幅度较小的屈伸交替进行的患侧膝关节的独立运动。

语言训练指导

脑卒中患者会有焦躁、忧郁的情绪,我们指导家属热情、耐心地开导患者,同时根据失语的类型、性质、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精神症状、文化程度以及理解能力等因素制定语言训练计划,常采用示教-模仿法。

恢复期康复护理指导

恢复期相当于BrunnstromⅣ级后,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进一步产生精细、协调、快速的随意运动,可考虑肌力训练,步态姿势也需要进一步纠正。

步行前应扶持立位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练习、双替前后迈步、重心转移训练,然后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进行改善步态训练,重点纠正划圈步态。

上下台阶时要注意开始“健腿先上,病腿先下”的训练方法。对于肢体功能恢复不理想的患者,为适应日常活动,须采取一些代偿性措施,其目的是让患者逐步达到生活自理,更重要的是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少对患者心理的负面影响。

后遗症期康复护理指导

后遗症期一般指发病1年后,患者功能恢复停留在某个阶段而不向前发展或发展极慢,主要是因“废用”或“误用”造成的,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康复性矫正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要指导患者学习使用代偿性技术,如手杖、轮椅、支具等。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坚持训练,防止功能退化。另外,还可以到社区接受针灸、推拿、按摩、理疗或到专业医院装配矫形支具等。

心理康复护理指导

心理康复要贯彻始终,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脑卒中恢复期应鼓励患者进入社区康复室,参与集体康复训练,这样患者之间可以相互鼓励、模仿、竞赛,产生连带感、集体感、回归社会感,消除孤独自卑感,取得康复的最佳效果。

结 语

脑卒中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需要社区医护人员与家属密切配合,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坚持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等方面给予正确指导,使康复护理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而脑卒中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大部分时间和内容需要在社区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有效的康复指导,是社区辖区内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基本保证。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着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护理训练促进了代偿和重组的产生。早期的康复护理训练给了患者静态的、被动的抗痉挛的合适;对被动患肢活动的刺激,增强了患侧的感觉刺激输入,降低了患者对偏瘫肢体的忽略;对健侧肢体的训练,促进了其对患肢恢复的影响。通过反复进行翻身、坐、立位,步行训练,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道,充分发挥神经中枢的代偿作用,从而建立肢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经过日常生活运动训练,促进了随意的、协调的、分离的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为整体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直接影响着康复成效。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应通过心理疏导改善和消除心理障碍,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周士枋.脑卒中后大脑可塑性研究及康复进展[J].中华物理与康复杂志,2002(7):437-439.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经 CT及 MRI 检查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诊标准[2]。其中脑梗死40例,脑出血25例,结果13例痊愈,45例好转,7例死亡。

2 整体康复和护理

2.1 早期康复训练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康复观念贯穿每天的管理及患者的生活方式中。关于“早期” 的概念认为应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陷不再进展后的24 h开始,而不是要求患者完全清醒和有完好的交流能力。但患者应有警觉性,对疼痛和不适有反应,有一些交流能力应开始康复训练。

2.2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鼓励患者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能力训练,如洗脸、刷牙、更衣、吃饭等,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自已实施行动,然后鼓励患者进行一些精细的协调训练,如手工小制作、编织毛衣、拍球、写字等促进患者生活自 理能力的恢复,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2.3 合理的饮食与休息

2.3.1 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脑血管病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疲劳,以防患者血压升高,加重病情。

2.3.2 护理人员应为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安排,保持患者良好的食欲。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并含足够的蔬菜和一定量的纤维素,每日饮水充足,防止便秘,以防脑溢血的发生。

2.4 床上移行和平衡训练 让患者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健手握紧床头栏杆,健肢助患肢直立于床面,如桥式运动状,臀部抬离床面时,顺势往上或往下做移动。若患者健手力量达5级,可协助患者抓住床边护栏,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在做患肢平衡训练时,协助患者患侧肩关节取外展,肘关节伸直、外旋,腕关节被动屈曲,五指分开支撑床面,双下肢并拢,足底着地或放置在踏脚板上, 要求患者躯干部尽量往患侧倾斜, 停留一段时间后再做起。脑出血发病后4周左右,脑梗死发病后 2周可以开始进行此项练习[3]。

2.5 有效预防并发症 脑卒中患者住院治疗康复期间如果发生并发症,将不同程度上延缓康复进程。感染、失眠、便秘、跌伤是较常见的并发症。①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之一。老年患者抵抗力低,如不注意精心护理,极易发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等感染。甚至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只有加强病区管理,严格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才能减少感染发生的诱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种护理操作如吸痰、导尿、膀胱冲洗换药等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并避免在空气微生物含量高峰时段进行无菌操作。保持病室整洁,定时通风换气;②失眠:睡眠可恢复精力和体力。良好的睡眠使患者身心愉悦,保证足够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康复训练中。失眠可加重脑卒中患者的躯体症状,增加发生其他精神症状的风险,进而影响康复过程,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病区护士应做好晚间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对睡眠质量差的患者积极寻找影响睡眠的因素,针对性地予以处理;③便秘:便秘的危害性很大,如大便用力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诱发再次脑出血。可采用清晨空腹饮用200 ml温开水、进食足量膳食纤维、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等预防便秘;④跌伤等意外:加强安全护理。设床栏,防坠床。

3 针对性护理

3.1 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进食训练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不同进食方法及不同食物。 ①一般患者采用的方法:患者置于最佳进食,将做成块状或糊状的食物送到患者舌根处。同时按摩上提患者的环状软骨,刺激患者做吞咽动作,循序渐近,由少至多的促进吞咽功能的康复;②对因真性球麻痹而致口腔或咽部运动障碍,以及发病早期(进入我科时胃管未拔除的)不能配合进食训练的患者采用的方法:在冰刺激训练后,可用胃管经口插管,使胃管通过咽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从而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再经胃管注食以满足患者机体的需要,注食后将胃管拔除,清洗消毒后备用。3次/d,餐前进行,待患者有进食能力时,再采用食物经口进食训练[4];③在进食训练殊情况处理:a指导患者做交互吞咽、侧方吞咽或点头吞咽训练,去除咽部残留食物;咳嗽训练,建立排出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b呛咳是吞咽障碍的最基本特征,出现呛咳时,立即扶托患者弯腰低头,使下颌靠近胸前,在患者肩胛骨之间快速连续拍击,迫使食物残渣咳出。

3.2 患有抑郁心理的患者 肢体瘫痪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使患者产生悲观情绪,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今后的生活和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表现为沉默、闷闷不乐、自寻苦恼、缺乏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过分依赖他人,郁郁寡欢、偷偷哭泣、自杀等行为。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充分理解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适时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5]。利用接触患者的有利时机,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包括有关脑卒中发病率、典型症状、治愈情况及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知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有效、积极的指导,满足患者的需要,并让患者懂得 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运用科学手段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 促进其尽早摆脱这种状态,帮助他们全面提高适应能力,使机体调整到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积极接受治疗。

3.3 失语症 人们在研究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时发现,当患者有失语及认知障碍时,难于听从治疗师的指导,又不能自发的活动肢体,治疗的顺从性差,从而达不到预期效果,说明脑卒中后,不能仅强调单纯的被动运动,而应强调语言训练,对患者进行听(指出物品名称、执行指令、听熟悉的声音),说(答、问、诵),读(就文章),写(字、句),抄写 (抄写一般文章)等方面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及指导。

4 体会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的终身性疾病,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命质量的重视,健康教育已愈来愈显得重要。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刺激部分脑细胞产生代偿功能,使神经系统尽快康复,对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康复训练进行得越早,效果越明显,并且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患者住院期间,在进行合理治疗的同时应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出院后的继续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另外, 患者突然发病,处于身体残疾后的震惊、否认阶段,对康复的欲望强烈,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易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魏丽芹,亓玉媛,孙洪丽.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影响.全科护理,2009, 7(30):2765-2766.

[2] 邱丽兴,张惠琼,鲁秋香.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 22(9):1123-1124.

[3] 杨玉平.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抑郁的特点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8):67-68.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心理护理

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12月1日~2010年6月1日收治的脑卒中40例患者,对他们的康复护理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其中脑出血15例,脑梗死25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8岁~84岁,平均62岁。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因患者年龄、职业和个性、家庭环境不同,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其中紧张焦虑者13例,抑郁消极者12例,安定积极者10例,敏感多疑者4例,盲目乐观者1例。

2 患者的心理需要

2.1脑卒中急性期的心理需要脑卒中的发生一般是突然的。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让患者难以接受,加之没有“立即”痊愈的可能,所以明显的心理问题是情感障碍,患者常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因此患者首先需要被接纳,希望护士能尽快认识他、了解他,甚至一进医院或刚清醒后就希望护士能够知道他的名字。其次,患者迫切需要护理人员的重视和关注,希望得到立即救治,希望每个护士都能了解他的病情,能够给予他尽心尽力的精心呵护和帮助。第三,患者十分需要安全感。瞬间袭来的灾难摧毁了患者的自我应对机制,突然的偏瘫使患者极度恐慌,急需医护人员的照顾和帮助。当患者感到医护人员都在照顾他、帮助他,便会产生安全感,不再害怕,主动配合治疗。

2.2脑卒中恢复期的心理需要在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有些患者因为住院治疗和病后长期需要别人帮助而自卑,需要家人和亲朋的谅解和帮助。由于脑卒中患者致残率高且后遗症时间长,患者受到家人和其他人员的各种关心和照顾,部分患者通过自我暗示(认为按摩肢体的被动治疗应该由医务人员或他人替代完成),更增加了被动依赖心理,希望得到他人长久的照顾。

3 一般护理

3.1生命体征的监护

3.1.1循环系统监护:心肺复苏的心律是不稳定的,应24h连续心电监护,如出现心律失常,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并15min测量脉搏,心率及血压1次,直至平稳。应防止血压过高而加重脑水肿,过低会加重脑及其它组织缺血缺氧。

3.1.2呼吸系统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湿化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根据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的测定,了解气体交换情况以便调节吸氧浓度和流量。

3.1.3肾功能的监护:每小时测尿量并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尿的颜色及比重,如出现尿量比重及肾功能异常,应警惕肾衰的发生。

3.1.4意识瞳孔及颅内压的监护: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如躁动病人突然安静,昏睡或者由嗜睡转为浅昏迷或者四肢原来有屈动变为四肢伸内翻,无反应等则表示病情恶化。如病人由浅昏迷转为昏睡,四肢有屈动,说明病人在恢复之中,每30min观察瞳孔1次并记录双侧瞳孔的形状、大小及光反应。

3.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2.1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及体内环境失调,卧床时间长,营养供应困难,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无褶,根据病情可相应给予定时局部按摩或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及继续感染的发生。

3.2.2注意口腔及五官护理每日作2次口腔护理,眼睛可滴入抗生素或凡士林纱布覆盖,防止角膜干燥或溃疡处角膜炎的发生。

3.2.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和深静脉置管护理,定时用新洁尔灭或酒精擦拭,保持局部干燥和清洁,如有污染或渗出及时更换。

3.3心理护理

患者病情危重,护士要及时了解家属的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活动,耐心作好解释、安慰工作,使之能正确对待,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密切配合治疗,帮助、支持患者战胜疾病。当患者神志逐渐恢复时,应给予患者适当的脑部刺激,热情、真诚、耐心地照顾患者,每天和病人交谈或放患者喜欢的音乐。

3.3.1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加之良好的医德和优良的技术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护理人员应以良好的医德,得体的举止、熟练的技术、健康的心态,为患者创造一个可信、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使患者感到有依靠、有好转或痊愈的希望,从而获得安全感,及时消除恐惧、急躁及焦虑情绪。

3.3.2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以高度的责任心主动采取各种技巧和患者进行沟通,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况,及时了解其思想变化。同时利用恢复好的一些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义务宣教,促进患者之间良好的情绪交流,并指导患者用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以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及工作人员应尽量避免一些消极的暗示,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接受治疗。可亲的气氛能够消除患者的恐慌心理,使患者感觉护理人员可信。

3.3.3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自身角色,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积极为患者提供有关脑卒中的宣传资料,介绍医院的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适时对患者的病情给予符合实际的分析,明确答复患者提出的有关病情的问题,客观地介绍疾病的治疗进展情况,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情绪变化。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实施针对性护理,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适应暂时的生活,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得更好。启发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4解除患者顾虑,保持患者情绪稳定。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情绪的稳定在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中极为重要。为了使患者摆脱情绪困扰,我们一方面帮助他们自我解脱,另一方面要寻求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家属对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其病情的轻重,患者情绪的高低,决定其免疫功能的强弱,药物能否发挥良好作用也取决于此。因此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和社会环境情况,注意调动家属的积极性,督促和教育其家属多关心探望患者,并提供一些良好的信息,给予必要的安抚,尽量帮助患者摆脱孤独的境地。护理人员的言行是患者精神上的依靠,要使患者感到真诚、温暖、可亲、可信。

3.3.5积极传授自护方法,满足患者自尊需要。在患者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及时向他们解释自我护理的意义及心理学依据,鼓励并协助他们正确参与肢体功能锻炼,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学会必要的自理技术,达到"自我满足"。

4护理体会

4.1急性期护理

本组40例脑卒中多属急、危、重症,良好的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医学康复的角度出发,除做好一般护理工作外,排尿障碍和吞咽障碍的处理更为更要。

4.1.1排尿的处理:有尿潴留者,早期应采用保留尿管,每3~4h开放一次,当病人活动和自立能力取得进步时,尽早拔除导尿管。有间歇性尿失禁或失误者可使用接尿器或训练病人定期排尿,如用手在下腹部自下而上地按压膀胱,以帮助病人排尿。

4.1.2吞咽障碍的处理:起病24~48h后,对神志仍不清楚的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以保证营养的供给,一旦神志清楚,鼓励经口饮水、进食、吞咽后清洁口腔。根据情况,尽早拔除鼻饲管,进行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则有利吞咽功能的恢复。

4.2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

4.2.1肢位:脑卒中发病后数日内多为迟缓性麻痹,之后随之肌紧张的恢复很快出现痉挛,上肢为屈肌痉挛,下肢为伸肌痉挛;为防止上述痉挛模式的出现,卧床期患者肢体应取其拮抗位放置,即上肢诸关节全部伸展,下肢诸关节全部屈曲。

4.2.2:脑卒中患者变换十分重要,不仅对保持关节活动度、保持良好肢位防止关节挛缩有利,且对防止压疮、改善循环预防呼吸道感染等不可缺少。重症患者以侧卧位为佳,避免仰卧位时伸肌紧张又有益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急性期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在确保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应2~3h变换1次。

4.2.3正确的坐姿:与卧位相比,坐位有利于躯干的伸展,对全身活动性的改善有所帮助,因此,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取坐位。但是必须注意坐姿,采取坐位时应随时观察,发现不良姿势要及时纠正,保证始终保持正确的坐位姿势。

4.2.4言语障碍护理:脑卒中失语病人因病变部位不同,失语类型不同,其所存在的心理特点和类型亦不同,故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疏导,鼓励病人增强信心,调动病人积极因素,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达到康复的效果。①对于运动性失语者,训练重点为口语表达。②对于感觉性失语者,训练重点为听理解、会话、复述。③对于传导性失语者,重点训练听写、复述。④对于命名性失语,重点训练口语命令,文字称呼等。⑤对于完全性失语者,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其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训练,如一起唱歌、数数等。⑥失语和失写者,可将日常用语、短语、短句、或词、字写在卡片上,让其反复朗读,背诵和抄写、默写。⑦对于构音障碍的病人,训练越早效果越好,训练重点为构音器官运动功能训练和构音训练。⑧根据病人情况,还可选择一些实用性的非语言交流,如手势的运用,利用符号、图画、交流画报,也可利用电脑、电话等训练病人实用交流能力。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有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训练中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情绪状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一般正确回答率约80%时即可进入下一组训练课题,使其既有成功感又有求知欲,而不至于产生厌烦或失望情绪。

4.2.5脑卒中患者多数都有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感到康复无望,出现焦虑、抑郁、自弃等情绪。而康复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决定于患者对训练的合作态度,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很重要。通过心理会谈,倾听病人的诉说,发现病人存在的问题,向病人解释,提出解决办法和真诚建议,以便病人领悟。同时举例一些治愈、成功的案例,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结果

5.1评定标准显效:病人异常姿势消失,语言、运动功能提高、无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过用综合征,并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能力。有效:病人异常姿势部分消失,语言、运动功能较训练前有提高,无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过用综合征,需辅助下完成日常生活在能力。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大。

5.2结果通过对40例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在出院前检查根据ADL评定方法――Barthtl指数评定,Barthtl指数评定结果为60分以上(生活基本自理)25例,60~40分(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11例,40~20分(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4例,20分以下(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0例。

6 讨论

脑卒中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因年龄大,多病及功能衰退,做好康复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必须在患者发病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限度的恢复其运动功能,减轻伤残,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压力。因此,我们只有通过综合、协调地运用各种康复措施,以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 Mayo Clinic.(2000)Health Information."What is A Stroke?

"Merck& Co .(1995~2002).The Merck Manual of Medical

Information ~ Home Edition."Str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