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护患沟通; 技巧; 护患关系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信息、思想、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播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1]。它包括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包括运用仪表仪容、面部表情、目光交流、肢体接触等。康复内科是临护理中非常具有特点的科室,如年龄大,肢体活动障碍,失语,生活不能自理,且伴有痴呆及精神症状,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极大地改善护患关系,为和谐护患关系起到重要性的作用。现就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康复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谈点个人经验。
1 语言性沟通
语言性沟通是护患沟通的主要方式,要求护理人员言语清晰、表达流利,通俗易懂,康复科住院多为老年人,沟通时要注意语气、语速、音量的把握和控制。
1.1 礼貌用语
礼仪向来是国人的优良传统,能否使用礼貌性用语,直接反映出医护人员内在的综合素质和医院的文化,同时也是给患者及家属的第一印象,更是赢得患者信任的第一把金钥匙。老年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主动热情称呼年长者“王奶奶”、“张大爷”、“孙阿姨”,“李叔叔”等。言语中多用“您,请”、“谢谢”等词句,贴近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受到的尊重。良好的入院介绍,让患者感觉有家的温暖,消除其紧张心理,以利于早日康复。
1.2 说普通话的同时掌握好地方方言
患者来自不同的地方,语言有差异,如农村的老人,有的没有上过学,没文化,说话难以理解。我们就不断积累经验,护士之间不断交流,这样,能避免因为听不懂、表述分歧等造成的沟通障碍或者不必要的距离。
1.3 注意把握说话的语音、语速、音量
康复科住院多为老年人,有听力下降者较多,我们在床头卡上作好标记,与患者说话时应保持音量大些,语气亲切、语调柔和、语速平缓,让其在交流中即感到温暖、平静,且感受到医护人员真诚的态度。有些患者伴有构音障碍,吐字不清,我们要仔细倾听。尽量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语言。在与患者交流时。如果语速过快,容易让患者产生烦躁心理,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在护理工作中,对不太容易沟通的患者,不通情达理患者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良好的心态、足够的耐心和无微不至的关心。一次有一天中午一位患者在病房内喝酒。如果我们用急促、命令式的高喊“别喝酒了!你素质太差了,不知病房不能喝酒吗?那名患者可能会继续喝酒了,而且可能还会激起矛盾。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说“大爷,你瞧你身体刚恢复就喝酒,这样伤身体的。来,我帮你保存酒,以后出院到我这取。”患者自己就不好意思再喝了,同时我们耐心给讲解喝酒的危害及与脑卒中的关系。
1.4 掌握专科知识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脑卒中后患者由于肢体活动障碍、失语、反应迟钝,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现象。因此,常表现为极度自卑、悲观、失望、焦虑、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由于突发病情所造成的现实让患者难以接受,有些甚至产生轻生之念。所以,我们就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多与患者沟通,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心理压力。我们经常用一些康复效果好的成功病例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功能锻炼。此外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反应,如过分依赖性、走路时怕摔倒及劳累等。我们还学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把握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在患者面前避免商谈家庭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经济问题,以免影响患者脆弱的心理或伤害自尊。我们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同时也得到患者的尊重和爱戴。从康复内科专业角度细致耐心地给患者解释、安慰、帮助和鼓励时,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紧张心态,缓解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
2.1 学会倾听,注意非语言性沟通
倾听在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认真倾听是对患者的关注和尊重。尤其对于康复内科老年患者动作缓慢,说话重复。这时护士要耐心认真倾听,运用安慰体贴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让老年患者感受到护士们对他们的关心。倾听不只是简单的听,在倾听的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等,从这些细微的举动了解到患者内心真正的感受和需求。在倾听患者说话时,做出适当的反应。护士的言行,首先要体现的是尊重,对对方的同情、关心,要能够体现我们的热情主动和体贴。有些患者失语,不能说话,沟通内容应通俗、易懂。
2.2 仪表仪容
护士应该保持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稳重大方。让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使其消除抵触情绪,愿意与你沟通。工作中,护士衣着整洁,可化淡妆,看起来更加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给人以愉悦感,看起来更加亲切温暖,愿意与你接近。
2.3 微笑服务
微笑从来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自然而真诚的微笑具有极强的魅力。微笑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紧张感,从内心愿意接近你,渐渐信任你,从而增加安全感。护理人员的一个微笑,能让受疾病困扰的患者感受到温暖和慰藉,从而坚定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念。我们接触的脑卒中患者,很多都是反复住院的“老面孔”,彼此都已经熟悉,如果我们在进行护理工作时给他们一个坦诚热情的微笑、一个善意友好的点头示意,彼此间的距离就会立刻拉近,消除患者的顾虑。
总之,护士只要准确把握患者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语言行为,才能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灵活应用好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交流技巧,才能有效推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患纠纷。
【关键词】 脑出血术后;情感护理;传统康复疗法
一般我们所说的脑出血是一种起病急,病程长,发病后病情都特别严重的疾病。这类疾病多见于中年40 岁以上人群的突然急性发病,治疗时间长,恢复缓慢,病情迁延,目前是危及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目前我国脑出血疾病的发病率为110~180/10万,年病死率为80~120/10 万[1]为探讨脑出血疾病术后恢复期的影响因素,研究者应用日常生活量表及生存质量量表对100 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了评估,应用了情志护理配合康复疗法。研究表明,患者的致残率明显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均比原来传统方法有了显著提高,。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 年5 月到2011 年3 月入住神经外科的100 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符合1995 年全国脑出血术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行CT 进一步确诊。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将100 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即心理及康复治疗组,共55 例,其中男41 例,女13 例,年龄45~74 岁;对照组共45 例,其中男23 例,女21 例,年龄43~70 岁。
1.2.2 实验方法
1.2.2.1 心理护理
护理方法的实施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6 个月仍继续执行。患者住院期间有经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执行。出院后由家属及患者共同执行,经培训的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回访或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并落实患者情志护理方法的实际操作情况,给予及时心理指导。[2]
①安神静志。指导患者通过静坐、静卧或静立等自我控制的方法,想象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的情境,让其在自己喜欢的环境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多予患者肯定,以调动起积极性,让其从内心达到自我肯定。患者经受疾病的折磨,身心会经历一些列的变化,逐步适应自己患者的角色,脾气性格也会变得喜怒无常,我们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安慰患者的情绪,病程较长的患者容易出现忧虑烦躁的情绪,对这类患者我们要有耐心和同情心,耐心细致的反复说理开导,鼓励患者通过自我控制的办法逐步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对于患者的提高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战胜疾病的动力。
②以情克情。以中医‘喜胜忧’的思想,引导患者听快乐幽默的故事,让其心中喜悦,克服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多与人交流,讲出心中有趣的经历。护理人员应注意尊重患者,避免表现出厌烦情绪,可以召集患同一种病的患者坐在一起多交流,因为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以后多数会遗留语言或者肢体功能的障碍,和同种病患在一起更能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之消除与别人的隔阂,敞开心扉,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和与别人接触的自信心。
③借情。根据患者的爱好、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帮助其选择‘同质’的音乐或电视节目,以缓解不良情绪。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文化生活背景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了解每位患者的爱好,用音乐来帮助患者尽量摆脱患病的思想负担,通过愉悦身心达到促进疾病恢复的目的。应该鼓励病人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与病友下棋聊天,看书,做操等等,使病人不要总认为自己是个病人,要使他在融洽的气氛中舒畅情志,达到快速恢复健康的目的。
1.2.2.2 传统康复疗法
采用穴位按摩、推拿训练四肢的方法。取曲池、外关、尺泽,下肢取承山、殷门、阳陵泉、委中、环跳,手法尽求平稳,由轻到重,随患者适应而逐渐加大力量,一般先用摩法,渐而用推法,治疗结束前做揉的手法,以利肌肉放松,促进患者恢复。
2 测量工具与评价指标
2.1 测量工具
2.1.1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该量表由美国的Brody 和Lawton 于1969 年制定。有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和躯体生活自理量表组成,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 共14 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共8 项: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二是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共6 项:进食、如厕、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
2.1.2 生存质量量表(SF-36)
该表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是一种多目的、简明的健康调查量表,对身心健康进行综合测量。包括36 个问题,8 个维度,即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社会能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该量表由较好的信度。[3]量表填写采用访谈式,即护理人员提问,患者回答的形式。
2.2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 检验,计量资料用x±s 检验。
2.2.2.1 两组干预前后比较ADL 和SP-36 测评结果比较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的理论基础
所谓心理护理是指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语、态度、表情、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情绪,解除其烦恼和顾虑,从而减轻或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增加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4]通过心理疏导、暗示或引导其听开心的故事,做喜欢的事,让患者从内心高兴起来。人们在认识周围的事物或者和别人接触的过程中,不是对任何人和事物都是无动于衷的,总是会显示出一定的情感。比方说喜欢和讨厌,兴采烈或是伤心,精神抖擞或是恐惧不安。当我们处于高兴的情绪中时,无论在干什么总会感觉到精神愉悦,工作顺畅;当我们处于消极的情绪中时,我们就会觉得对于一切都没有兴趣,感觉很郁闷,干什么都不顺心。这些均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若人长期处于悲痛消极的情绪中时容易导致情志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通过心理疏导、暗示或引导其听开心的故事,做喜欢的事,让患者从内心高兴起来。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的配合治疗,对自己的疾病恢复充满信心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3.2 心理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从事情志护理的护理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以积极热情的情绪去接触、感染和体贴每一位患者,从而让他们能放下心理负担,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运用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够使患者减轻焦躁不安的情绪。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根据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方式的情志护理,通过对病人讲解病情的发病机理,鼓励其抓住病情转归的关键点配合治疗,以增强其自信心。在日常行为训练当中多对病人进行鼓励,肯定其进步,循序渐进的制定合理的锻炼目标,增加其成就感。在日常交流过程中需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病人真心交流,达到互相信任,让其想对你讲出心里话从心理上主动愿意和你交流,重视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环境人群的特殊心理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兴趣爱好的开展。尊重对方的信仰、习俗,换位为病人思考。病区及病室要保持舒适和安静,尽量减少和消除影响病人的噪音,禁止家属在病房大声喧哗,教育家属要避免一切刺激病人的语言和行为,对病人的排泄物要及时的处理和对病室进行通风和空气消毒,另外,护士的和蔼可亲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能够给病人带来舒适的感觉,使其感到温暖舒适,可迅速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在抢救病人时沉着稳重的表情可以唤起病人的求生的希望,护士和病人解除的机会是最多的端庄大方的仪表给人以可靠认真的感觉,反之则给人一种不负责任,马马虎虎的感觉。护士的敏捷稳重的动作,熟练专业的技术操作,能够使患者及家属充分对我们产生信赖,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该注意自己的动作要大方稳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抢救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稳重而不慌乱,敏锐但是不匆忙,紧张严肃但是非常有条理,从而稳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利于其安心养病,促进疾病的好转。做好情志护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修养和广泛的知识面,语言是情志护理的关键因素,通过与病人聊天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家属对病人患病的关心程度等等,针对病人存在的思想负担,善于学会沟通、谅解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以利于开展心理护理,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排除一切对疾病不利的思想因素,保持愉快的情绪,尽快恢复健康。
3.3 心理护理的开展
在现在的疾病护理模式中,心理护理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护理内容,其哦门由原来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责任制护理,就是因为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病人身体的护理,同事还要加强强调对病人的心理护理。这也是我们的一学模式逐步转变的主要因素,心理护理已经上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将情志护理运用到护理中去,可以促使护理人员更全面动态直接的了解病人的全面信息,对病人进行最佳的身心护理,我们在不影响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原则下尽量做到“顺从”以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解除不必要的恐惧,使患者的心情舒畅,解除忧虑,使患者气血调畅,脏腑安和,从而达到快速治愈疾病的目的。我们对待患者要热情主动,当人在生病以后,常经理一些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常常伴有紧张、恐恐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迫切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和心理上的开导。所以身为医务人员我们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病人、同情理解病人的病痛。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同病室的病友以及周边的配套设施环境等,使患者能很快的适应周边的环境安心来接受治疗和护理。对于一些忧虑对自己积并没有信心的患者可以安排其与性格开朗或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患者住在一起,疾病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肉体上的伤害,经济上给家庭造成负担,所以病人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我们应该主动的去关心病人,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需求,使其能够对我们的治疗和护理肯定,平时还要注意与家属的有效沟通,不能让家属觉得我们开展的心理护理是在浪费时间,是无效的劳动,我们是一种无形的治疗。为每个人的性格和社会背景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我们开展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来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
病人在刚入院后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对自己的疾病认知程度不够,担心自己的工作或家里人没人照顾,对医疗技术水平的不了解使其对治疗没有信心还有一种恐惧感。一些起病急、患病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精神上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他会考虑以后的生活、日后还能否进入工作和预后会不会遗留一些后遗症。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地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的难易和规律,向其讲解一些治愈出院病人的病例,使患者对我们的技术及自己的疾病恢复充满信心,心理学往往认为人类语言的刺激比其它任何刺激要严重得多,人语言是一种十分实际又被我们广泛应用的信号。我们要告知患者怎样进行治疗和调护的具体措施,使患者学会自我调养的方法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讲解有关的疾病治疗预防常识,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解除患者的疑心病,拉近同每一位患者的距离,使患者信赖我们、积极主动的配合我们的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
3.4 康复治疗:穴位推拿、按摩的可行性
中医经络学认为:穴位是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络又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表里,通上下的一个独特系统,外与皮肤肌腠相连,内与五脏六腑相接,推拿人体穴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传统康复推拿以调和经脉、疏通气血为主,取于手足阳明经穴同时结合阴阳、虚实等不同病症,施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等不同手法,抑制异常模式及,促进正常姿势出现,促进全面康复推拿属于中医外治范畴,是医者视病情施用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科。推拿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有学者赞之为“元老医术”,看来这个疗法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推拿就是通过以人疗人的方法,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一系列多种形式的手法,最终达到疏通经络、祛邪扶正、扶伤止痛、调畅气血、调和阴阳的疗效。通常就是医生用双手作用于病人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穴位、痛点,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疼痛的特定部位,用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情况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当人体某个系统内能的失调,可能导致该系统出现病变,而某一系统的病变也会引起此系统内能的异常。比如气滞血瘀的病人通过手法加速血液循环,使气血系统内能增大,从而起到一个行气活血的作用,因此解除因气滞血瘀引起的各种病症。通过近代生理学的一些研究,研究者认识到人体的每个脏器都有特定的生物信息(也就是指的各脏器的固有生物电及频率),当我们的脏器发生病变时与其有关联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脏器生物信息的变化就可以影响整个系统甚至全身机能的平衡。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就是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输入到我们的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给予调整,最终能起到对病变脏器的一个调节作用。这是中医推拿治疗的依据之一。可见,中医的按摩、推拿对于疾病的康复还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4 结束语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针对疾病开展一些列的治疗护理措施,做好脑出血术后急性期的护理,还必须对恢复期的护理予以高度重视。心理护理已经成为护理过程中不可以忽视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患者的康复程度和心理护理的实施有很大的关系,古代的医者认为“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另一半全不是药,所谓心药、就是指的情志护理。哲学家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胜过十幅良药来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这是因为我们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情志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疾病的转归和康复,甚至还可以达到疾病药物所不能带来的难以想象的效果,护士可以通过科学诚恳的语言唤起病人的依赖和乐观情绪,并可以通过心理护理的感情传递来调节集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使患者在最好的状态下接受我们的治疗和护理,这就是我们中医所推崇的“阴平阳秘“理论基础。心理护理呢正式从我们中医的角度来对心理护理一个更好的诠释。时刻铭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来加强对患者的身心整体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的情志护理,体现了医务工作的人性化、整体化。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医德,操作中要做到稳、轻、准,尽量要避免增加病人的痛苦,在做任何治疗的过程中注意与患者保持有效的沟通,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过程不仅仅是对于住院期间病人的护理干预,还包括出院病人的后期恢复过程,我们要告知患者疾病的可治愈性,要保持心情的愉快,规律的饮食起居,保持心情的愉快,积极的进行康复锻炼。对一些肢体功能有障碍的患者要帮助其进行自我锻炼,提高恢复肢体正常活动的信心,告知其只有坚持锻炼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尽快的解除活动障碍。找一些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坐在一起交流,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理解,树立最终战胜疾病的信心,使自己有信念我也可以恢复正常,医务人员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患者不断提高自我意识,积极配合恢复锻炼,从而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而生存质量的提升才是患者真正回归社会的前提。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程度越高,家庭社会的后期负担也就越低。可以看出人的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很中有爱的作用,做好情绪的调节和情志护理,对疾病本身的恢复和痊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护理是现代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可以防止或减弱内伤病因,本研究表明,采用心理护理配合传统康复疗法,努力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构建共同参与的护患关系,能更好的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恢复期的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其早日治愈疾病。
参考文献
[1]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多省市心脑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6.
[2] 包庆惠,萧蕙,张广清,王琳,袁映梅.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7,3:1-3.
关键词: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50-01
引言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对有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的功能恢复护理。康复护理的基本任务是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运用康复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有助于患者康复的功能训练,进而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尽快地回归社会生活。
1.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医学的发展已近进入生物-心理-社会这样一个阶段模式。康复护理已经渗透到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并与临床工作者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康复医学在医学领域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另一方面,患者在有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如果能够尽早地介入康复护理,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或专业康复人员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的有关训练,可以使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健康,尽快地回归到家庭和社会。
2.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比较晚,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很多综合性的大医院都开设有康复医学科,也有不少的医学院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将康复护理作为选修课,但是,各大医学院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度却依然不高,甚至认为与其他的专业课(如: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内外科护理)相比,康复护理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医学院校只是一味地狠抓学生的专业课,对于像康复护理这样对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没有太大帮助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少安排就尽量少安排,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这门学科,因此,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康复护理这门课程。(2)教材更新慢。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医学院校所使用的康复护理教材是2012年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的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涉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等。但教材中案例和康复护理的具体研究都是2012年以前的,之后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地更新,这就造成了教材知识的滞后性,不利于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3)教学方法落后。康复护理学的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医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让医学生了解康复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重点掌握一定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及一些常见病的康复治疗。大多数的医学院对这门课的教学多以启发式的理论讲授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板书相结合。(4)课程安排不合理。护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及实训课。大多数的医学院校的护理学专业课一般有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等,有的学校没有将康复护理学纳入专业课的范围,只是作为选修课设置。
3.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建议
(1)强化对康复护理过程的认识。康复医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四大分支之一,对维系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康复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此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护理程序作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的医疗机构正被广泛推行,这使得护理工作的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断加强,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对护理人员能力要求的变化,医学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开设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在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设置康复护理课程。(2)适时更新教材。教材是知识传授的基本资料,符合当下医学发展的教材能更有效地帮助医学生了解医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使医学生能够确定学习的方向。(3)创新教学方法。单一的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康复护理的教学目的的,因此,在康复护理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临床实习的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康复护理技术。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4)增加康复护理课程课时安排。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增加康复护理课程的课时能够帮助医学生在学习期间更好地掌握康复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为他们以后进入临床护理奠定基础,因此,适当地增加康复护理教学的课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康复护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安排中,应该偏重实践教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
4.结语
对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进行思考,通过对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能够探索出康复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今后康复护理护士的培养做出正确的指导,培养出顺应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康复专业人员,使我国的康复医学和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的趋势,并为逐步形成我国康复医学体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锐.康复护理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芳盈.我国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
【关键词】 康复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082-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主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关节受累的情况,表现为受累关节对称性、持续性的肿胀和疼痛的等,不仅可造成患者机体舒适度及功能处于较差的状态,且可严重影响到关节外的其他多个系统器官,危害较大[1],而对于本病的干预不仅仅应重视持续有效的治疗,功能康复也是重要的干预方面6。本文中笔者就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7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组)37例和观察组(康复护理组)37例。对照组的37例患者中男12例,女25例,年龄22~70岁,平均(41.9±6.9)岁,病程2.0~64.5个月,平均(13.2±1.7)个月,分期:Ⅱ~Ⅲ期22例,Ⅳ期15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2例,高中以下25例,无文盲。观察组的37例患者中男11例,女26例,年龄23~70岁,平均(42.1±6.8)岁,病程2.0~66.0个月,平均(13.4±1.6)个月,分期:Ⅱ~Ⅲ期22例,Ⅳ期15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1例,高中以下26例,无文盲。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干预,首先对疾病的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的宣教,然后针对疾病治疗方案及患者疾病状况、心理状态等进行配合性护理干预,对于不适感较为严重的患者尤其注重舒适度方面的护理干预,另外,通过不间断的要点宣教来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重视程度,同时对于心理状态较差者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对于康复锻炼重要性的宣教及注意事项的告知,同时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与医师进行有效沟通,并同时对家属进行康复锻炼相关知识的指导,另外,对于存在康复锻炼抵触情绪及康复治疗积极性不高者首先进行治疗态度方面的干预,告知其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及对预后的积极影响,然后对各项康复措施进行有效全面的指导,必要者进行示范,以使患者与家属均能正确掌握,同时不定时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评估结果进行康复步骤的随时调整,以期患者能给坚持正确进行康复治疗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干预前、干预后12周的症状体征评分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1)以患者干预后症状体征评分改善幅度均在90%以上,且功能基本恢复为痊愈,以患者干预后症状体征评分改善幅度均在50%~90%,且功能部分恢复为有效,以未达到有效的标准为无效[3]。总有效为痊愈加有效。(2)患者的肢体肿胀、疼痛及活动度等均采用0~3分4级评分法进行评估,其中0分为无此方面的症状体征,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则为重度[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肢体肿胀、疼痛及活动度0~1分者比例比较(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例(%)
组别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Ⅱ~Ⅲ期(n=22) 9(40.91) 8(36.36) 5(22.73) 17(77.27)
Ⅳ期(n=15) 4(26.67) 6(40.00) 5(33.33) 10(66.67)
总数(n=37) 13(35.14) 14(37.84) 10(27.03) 27(72.97)
观察组 Ⅱ~Ⅲ期(n=22) 13(59.09) 9(40.91) 0 22(100)*
Ⅳ期(n=15) 8(53.33) 6(40.00) 1(6.67) 14(93.33)*
总数(n=37) 21(56.76) 15(40.54) 1(2.70) 36(97.30)*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的发病率较高,患者主要表现出明显的慢蚀性关节炎,而由此导致的关节及骨破坏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极为突出,其中关节畸形和功能异常、不适感是本类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的重要原因[5-6],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干预不仅仅应包括控制疾病带来的机体不适感,改善关节的功能状态也是重要的干预方面[7]。除外治疗措施对患者的干预效果外,护理对患者的各方面状态的干预影响也较大,这基本得到了临床的肯定。而鉴于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干预程度的差异,对于护理模式的选择方面应引起重视。且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尤其将其对患者治疗效果的促进改善程度作为重要的评估方面[8]。康复护理是近年来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干预方式之一,其全面干预患者对康复锻炼的态度,且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指导[9],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更为积极。
本文中笔者就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并与采用常规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干预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康复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其对不同严重程度者临床总有效率均相对更高,另外,患者干预后的肢体肿胀、疼痛及活动度等均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从而肯定了康复护理在本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而康复护理在患者中的这些优势均与其更为充分地考虑到患者的功能康复需求有关,且其在干预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康复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使其对康复的认知程度进一步提升[10-11],同时也即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康复锻炼过程中,因此,应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对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栾军,戴国奎,关若萍.综合康复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8):1206-1207.
[2]李莉.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72-673.
[3]廖雪梅,邱玲,张艳,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3,28(1):57-58.
[4]陈宝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理疗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6):8040.
[5]王秀芹.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18(22):15-17.
[6]刘彦昱.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34-35.
[7]Rauch A,Kirchberger I,Boldt C,et al.Does the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 Core Set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capture nursing practice A Delphi survey[J].Int J Nurs Stud,2009,46(10):1320-1334.
[8]李冬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622-2623.
[9]夏娟,倪春妹,鲍惠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的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7):612-613.
[10]Macintyre N J,Muller M E,Webber C E,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dial Bone Properties and Disease Activity and Physical Func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Physiother Can,2012,64(3):284-291.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137-02
脑卒中后遗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的治疗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治疗,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过去,我们对脑卒中患者认识不足,只重视抢救生命,忽视了功能锻炼,致病情恢复慢、后遗症严重。康复护理通过采用综合方法包括药物、饮食等,运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手段对功能障碍者进行反复训练,以使其功能尽可能恢复到最高水平。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恢复速率在发病后3个月特别是最初4周内最快,所以,早期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
1 偏瘫早期康复的重点
预防患肢挛缩与畸形,而康复护理与一般护理又有不同,它的特点是:(1)护理对象较狭窄局限。(2)护理目的:及早最大限度地恢复所丧失的功能,增加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的提高生活质量。(3)护理形式:通过护士指导和督促,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是一种“自我护理”方式。(4)康复护理沟通了护患关系。
2 偏瘫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2.1 积极观察病情进展
①观察患者意识情况。经常深入病房,指导家属反复呼唤患者姓名,嘱患者做睁眼、闭眼、伸舌、握拳等动作,如有心目动作,应抓紧训练患者进食、语言功能。②观察患者饮食情况。试探患者进食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口腔活动和吞咽动作,如患者有吞咽动作,可喂蛋糊、面糊等食物,试进食时护墙一定要亲自喂,如有呛咳,即停进食。因流质饮食易引起呛咳,应发行量避免。③纳罕患者语言能力。对于失语、失忆患者和、语言表达功能障碍者,护理人员经常教家属与其对话,同时进行剌激,强化患者的应答能力,问简单音量,如认人、认数、发简单的“啊、咿”,以锻炼患者语言功能,提高患者思维能力。
2.2 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
①床上被动功能锻炼。主意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以“健”带“患”,对患肢出现水肿或萎缩时,进行全身擦浴,按摩、抬高患肢,改善微循环,以减轻水肿,保持正确,加强患肢功能恢复。②下床主动功能锻炼。病情平稳,意识恢复时,应及早训练患者主动活动能力。具体方法:患者仰卧位,嘱其髋与膝屈曲,背部用力做“架桥动作”,使臀部离开床面,让患者向两侧翻身,使躯干肌肉得到锻炼,同时应对指、腕、肘、趾、踝关节做被动伸屈运动,注意把肩、上臂、臀部和大腿姿势置于抑制痉挛位置上,勿使大腿外旋,目的在于减轻肌肉萎缩。从简单动作开始,由旁人帮助,指导进行。在锻炼过程中,对患者微小进步加以鼓励,以增强患者信心,取得患者配合。锻炼时间每日3次,一般在输液前、后、睡前进行。活动量逐日增加,从3人协助活动到1人协助,最后独立行走。
2.3 心理康复
①心理护理。首先要掌握心理护理的原则即心身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心理康复要贯彻始终,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在进行护理时,要从患者心身整体进行,并注意顺应患者个性,稳定情绪,减少应激,重视患者家属和亲友对患者心理的作用。②针对性施护。由于患者机体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差,对所患疾病顾虑较重,焦虑、恐惧,加之早期活动患肢的疼痛不适,患者往往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惰性思想,再者患者缺乏疾病的有关知识,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致不配合。针对心目情况,护墙应同时做好家属和患者两方面工作,适时给予心理支持。对患者家属应详细解释,说明早期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对患者耐心开导,进行安慰、鼓励,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相应护理,帮助其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消除抑郁情绪,促其主动锻炼并说明主动锻炼的好处用对疾病预后恢复的影响,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屋和稳定心态,密切配合。③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宣传疾病的预防知识,有利于疾病的二级预防。④综合康复训练护理。
2.4饮食护理
因功能锻炼,患者消耗一定能量,而疾病懒得需较多营养,所以,必须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食物,注意应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忌暴饮暴食,忌吸烟、酗酒。
2.5生活护理
生活规律,消除精神障碍,避免心形线激动,为病员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休养环境。
2.6 膀胱括约肌功能锻炼
为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在留置导尿期间,会阴每日2次擦洗,鼓励患者多喝水,持续夹管,定时,以锻炼膀胱壁收缩功能,为拔管做准备。
2.7 锻炼患侧上肢功能
因患侧上肢锻炼效果远比下肢差,要使上肢恢复,需较长时间,并要有坚强毅力。嘱患者用健肢自己进食,自己刷牙,以健肢带动患肢利于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