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思政课建设

加强思政课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加强思政课建设

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载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032 ― 02

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对于促进教学深化、巩固教学效果、推动知行合一具有重要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载体建设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既面临有利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创新势在必行。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势在必行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是推动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题中之义。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解决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认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巩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及的认知把握,在推动中国化进学生头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知行不一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在大学生群体中客观存在,一些大学生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无法转化了他们的现实行为,甚至产生其现实行为背离于理论知识的现象,如何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转化为他们的现实具体行为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实践证明,开发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成为推动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核心所在。只有依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大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体验理论的鲜活生命力和理论魅力,更好地体验中国化理论在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更好地体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其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是端正大学生思想认识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时代需求。大学生人生经历比较简单,他们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社会体验不足,生活经验不够,在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上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认识误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端正大学生思想认识、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载体运用对于澄清大学生思想认识,端正他们观念态度,坚定他们的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新形势下,一些大学生对当代中国国情认识不够,体验不足,感受不深,对纷繁复杂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深,容易存在一些思想困惑,陷入认识误区。单纯理论性的知识学习在回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时显得略微苍白乏力,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依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让大学生投身火热的社会生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深化他们的理论认识,坚定他们的个人信念,才能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既真心喜欢,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对大学生比较具有吸引力的课程,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大学生终生受益,成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帮助的课程。依托于载体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真正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推动教学目标实现。

二、科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的基本遵循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坚持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的开发、运用和建设,只有遵循科学的原则,契合内在的规律,才能充分发挥载体的作用。作为载体,一方面必须承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旨趣,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又要兼具沟通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依托于这一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得以与大学生展开良好互动并形成和谐向上的师生关系。据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坚持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立足静态视角,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具有承载性,传导性和关联性,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承载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和价值目标,传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的人生导引,同时关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社会生活,使三者发生交流互动,在三方互动中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接班人的需要。立足动态视角,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又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能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被发现、认识和检验,能不断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而向前发展。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坚持过程性与目标性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把过程与目标结合起来,以目标为统率指引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的过程发展,为过程发展指明方向;又充分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的过程性,体现载体建设的层次性感和循序渐进的历程。据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既要体现为一种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断深化的强化过程,体现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同时又要兼具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远大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梦为目标归宿,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和脱离于这上终极目标。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坚持手段性与功能性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既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有效工具,是一种手段性存在,同时又肩负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功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就是既要把载体建设作为一种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化、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的手段,同时,又要明晰载体建设承载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价值定位和功能归宿的责任担当,明确载体建设所蕴涵的兼具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功能。

三、与时俱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创新发展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载体建设应坚持批判继承。文化载体历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载体建设既要立足中国,回顾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放眼世界,纵观大类世界文明发展的优秀文化资源,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把继承传统与借鉴国外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不盲目继承,不搞不加区别的全盘接收,而要批判继承5000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今视古,古为今用,把传统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局中去考量;另一方面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接受西方文化成果,而是要批判借鉴,既充分吸收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共同成果的西方文化资源,又明辨西方文化中潜藏的政治元素和阶级立场,不能在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中迷失自我,失去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立场,而是要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建设应坚持有机渗透。活动载体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理论回归现实生活的重要方式。在活动载体建设中,由于灌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原则,然而正是因为这一原则的存在导致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开发和运用活动载体过程中易于形成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强制属性要求。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生活经验不足却情感丰富、敏感,活动载体中的强烈政治色彩和鲜明强制属性易于引起大学生的反感,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引起他们对活动载体的排斥和抗拒,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功能实现。据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要有机渗透教育目标于活动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潜藏性,在活动中育人,在过程中育人,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重点在于解决大学生的“真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重点在于解决大学生的“真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建设,就是要推动大学生实现“真知”到“真信”的转变,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变。

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理论课 实践教学 改革

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在回归生活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实践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基于实践基地活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践的过程中把创新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教学中可以利用现达的网络技术进行实践教学。对于我校来说,应该积极组织人力、物力,积极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科学、全面的条件,推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科学化、标准化发展。总之,未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将更加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利用各种有利方式开展多方面的实践教学平台模式,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高的应用型人才。

一、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投入较少

我国高校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比较落后,与专业课相比,思政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经费投入相当少。而且高校在落实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经费方面是没有制度保障的,所以在经费相对充裕的情况下,高校可能会首先考虑专业课的资金投入,而忽略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

(二)过于重视社会实践,忽略了校内实践平台的构建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多样性,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实践活动。但是受人、财、物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的思政实践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缺少教师的正规指导。同时高校的教务部门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第一个是把社会实践与实践教学相混交,二是把社会实践当做理论教学的补充。所以,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一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导致教师误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指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而忽略了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思政在教学中突破的难题

基于以上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课堂实践教学的发展。比如教师的课堂讲解中可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时事政治和当地的爱国主义阵地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现状等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在体现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历史,通过。艺术、文化等载体将枯燥的课程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提高高校思想认识

思政课校内实践平台的构建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首先高校应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创新实践教学。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高校比较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严格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树立实践教学的制度保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加大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经费的投入

高校应该建立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专项经费,保证校内课堂实践教学经费规范、合理使用。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对思想理论实践教学的支持和帮助。高校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强与社会各行各业的联系,依托企业发挥高校自身科研、人才优势,本着合作双赢的原则,与之建立长久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健全的实践教学平台,促进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再次,加强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能力。无论是哪一门课程教学都要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因为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中间者。

(三)提高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推动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所有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这方面来看高校进行实践教学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思政教师要进行实时培训,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技能,从而更好的促进思政实践课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最后要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还必须重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课堂实践形式。采取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才能更有深度。课内实践主要有专题讲授与讨论、案例教学与总结报告等。充分发挥课内实践的作用,可以有效弥补社会实践的不足。课外实践是指组织学生看录像、听报告、自学和政治学习等环节。看录像、影视,让学生产生学习理论课的愿望和主动性;读书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的深入理解。

三、结语

本文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问题进行思考研究,采用的方法有文献查找法、数据统计、样本选择、问卷调查、信息整合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深入、细化的研究,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高校思政实践课的发展。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鲁志美.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兼论东北林业大学“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6).

[2]彭庆红,鲁春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

[3]王英姿.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浅析[J].教育与职业,2013,(27).

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第3篇

一、建设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的背景

(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

“大学生始终是新生事物的促进派,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在网络大潮汹涌而来的网络时代,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自然扮演着互联网忠实追随者的角色。”互联网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学习情境,为资源贡献和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为大学生协作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条件。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传统思政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知识需求和兴趣需求。传统的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重复单调,严重影响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教学实效性不明显。在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在校生中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情况抽样调查显示,“79.7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思政课应采用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92.75%的学生希望采用多媒体、现代网络的教学手段进行思政理论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与现代网络共同成长的大学生更愿意接受现代网络的教学手段,只有采取大学生喜欢接受的教学方式,才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课堂实效,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建设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地替学生举一反三,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和琢磨,对于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孟子曾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帮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在他看来,一个人获得高深的造诣,要靠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积极主动地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在运用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左右皆宜。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与知识快速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特征和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是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思想政治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由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师生关系上,教师由以往的教学中心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有助于帮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真正掌握知识。

(二)有利于提高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师生的交流与合作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的交流碰撞能够产生新奇的火花。如果课堂只是教师灌输,这样的课堂就没有生命力;如果只是学生讨论,教师置身事外,那么教师就脱离了教学。只有师生同时参与教学,教学中的质疑、释疑才能更加流畅。同时,师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帮助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对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思政理论课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和对独立能力、思维模式的培养。而大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交流与合作。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利用,弥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的遗憾,打破了师生原来在时间、空间交流与合作的限制,为师生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三)有利于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

网络作为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层面。教育部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指出,“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设立相应课题,重点加强教学内容深化拓展研究、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开展精彩系列评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网站建设等,推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运用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介入,加快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建设,不断推动落后的思政理论课教学结构改革,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

三、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建设基本理念

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建设在资料收集、内容设置上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作为资源收集整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学生由单项被动型学习向双向互动性转化,即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由“要我学”向“我要学”;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把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政理论课整体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让资源库从单一的、简单的辅助教学转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式,从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改革;把思想理论课网络资源库构建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良好的讨论交流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平台把学习过程中不懂得问题与教师或同学在线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交流,获取到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思想理论课的教学水平。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建设模块组建

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作为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是先进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水平的体现,更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政理论课本身的特殊性。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在内容设置上包含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每门课程按照章节设置专题,每个专题设置相应的学习要点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每个专题下设置本专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在线学习的课件、教学案例与分析、练习、文献参考资料、在线辅导与讨论等;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在功能设置上总体包含在线学习、单元测验、在线考试、在线讨论与交流等模块;搭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台,提高学生思考、实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紧紧围绕思政理论课教学和学生实际,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建设的应用

(一)充分运用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开展开放式教学

通过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的开放式平台,使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参考资料等形成长期、清晰的认识;通过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中的学习课件、教学案例与分析、参考资料等助学工具对规定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入习题库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了解自己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利用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中的考试题库对学生进行单元测验或学期考核,实行无纸化考试,突破传统考试在时间、空间和方式上的限制;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是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突破学生在空间上的学习限制,学生不管在校内校外还是课内课外,学生随时可以上网查阅当天乃至于整个课程中的所有信息并通过在线练习、测验和讨论对当天课程内容进行完善,使课堂教学有效地由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延伸,突破传统课堂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二)充分运用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加强学习讨论与交流

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设置在线交流工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完成人机、师生、生生交流。教师通过学生在在线讨论的发言,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状况,同时学生也可以随时在线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个别”、“小组”、“全班”等多交流模式展开探讨。通过多维度的互动学习,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稳定的知识体系,以便开拓思维,进行有效自主学习。

(三)充分运用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构建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库平台开展学习活动时,对专题学习内容情境进行研究,观察、思考并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根据网络资源库中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库里设置的丰富学习资源,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当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讨论交流工具,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给予启发,或与同学开展讨论与交流,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

(四)运用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开展合作学习

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思政教育;亲和力;提升对策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高校思政工作关键问题在于亲和力不足、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如何走出亲和力缺失的困境,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促进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实践育人的标准,将思政教育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采取措施提高思政教育亲和力,强化教育效果。

一、营造思政教育环境,呈现思政教育亲和力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地将一列旧餐车改造成全国首家“共青团列车书吧”,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团团书吧”,并成为带领学生学习的新地标。该书吧实现了人与景观的良性互动、思政育人的润物无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依托“爱国兴路荣校教育行动”“出彩铁院人优秀校友引领行动”“工匠精神塑造行动”“清朗网络空间共建行动”,开展入学第一课、铁路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聘请优秀校友担任党建、团建指导员,建设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工作站、徐宜发技能大师工作室,思政育人成效显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齐唱组歌”“党旗团旗下重温誓词”“诵读国学经典”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厚植大学生成长成才思想文化沃土。

二、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作用,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课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主阵地作用,完善思政理论课程建设标准,建设省级思政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颁布《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及其他教学研讨活动,建设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单位,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学校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活动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构建第一课堂(专业课、思政课)、第二课堂(选修课、优长项目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第三课堂(思政教育实践课、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价值引领与知识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项目化、专题化、信息化”的思政教学改革,将现场教学与网络直播相结合,实现“上大课、讲大道、明大势”。学校开展了大学生讲思政课、文艺展演等思政实践教学系列活动,搭建翻转课堂平台,由学生被动听变为学生主动讲,学生组建教学团队,找课题、讨论,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了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引导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以小见大展现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由家庭故事延伸到中华传统文化,以“讲”促学、以“展”促练,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与自觉担当,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影响。

三、多渠道搭建平台,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邀请知名校友、技术能手、铁路工匠等走进校园开展工匠精神讲堂,从而形成校内外良好的育人格局。建设精英思政教师团队,使之成为引导学生思潮的生力军。思政教师结合时事动态,及时捕捉新闻热点、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提前确定主题立意,并制定季度计划、月计划。将思政教育作为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政教育发展环境。思政理论教学部教师分析钻研教材教法,结合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提高教学工作水平。打造“思政金课”,成立“课程思政工作坊”,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内容,建立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库,拓展课程思政广度和深度。依托新媒体,党政干部设立“微朋圈”,学工人员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精准引导学生,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四、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教育感召力

通过官方微信推文及重要活动内容,提升了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吸取传统优秀文化精髓,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同时利用校园模范人物传播校园积极能量,提升思政教育感召力。注重追求“三个点”,持续深化质量建设。一是推送时间“快一点”。“新”是新闻的重要标准,当代大学生注重社会民生、文化娱乐时事,这些新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学校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公众平台结合学生喜好,将相关方面时事热点短时间内收集、整理、制作,提高传播效率,发挥新媒体影响力。学生通过转发评论,积极参与互动,育人效果显著增强。二是推送主题“鲜一点”。①推送主题把好重要节点,适应时展。如各种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推送,引导广大师生崇德向善。②推送主题鲜明有特色,贴合学校实际。学校新媒体只有借助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发挥重要作用,推送的内容才能获得师生的认同。三是推送内容“实一点”。丰富教育内容,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广大师生送上一道道“硬菜”,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五、结语

思政教育亲和力的强弱决定了思政教育效果,全媒体时代为思政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巨大挑战。加强教育亲和力建设,可以助力学生自身的发展,提升思政教育效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研究作为新兴研究热点,其研究视角、内容等还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基于多个角度对思政教育亲和力涵义加以完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丰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何晗.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19.

[2]王燕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亲和力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3]吴芳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亲和力提升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9.

[4]胡晓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5]刘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要素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9.

[6]林素琴.从“嵌入”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9.

[7]夏正慧.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9.

[8]袁丽峰.高校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实践研究[J].现代交际,2020(13):14.

[9]栾声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进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3):100.

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第5篇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立论基础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环节落实实践育人的重要方式,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采用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参加教学活动,以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1]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

一是着眼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知识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2]可以说,强化实践育人,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从德育规律角度分析,人们的品德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实践对思想发展、品德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只有通过各种实践,通过多次的锻炼,在长期的行为熏陶中,才能检验学习的理论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思政课不能只停留在说教上,更重要的是组织受教育者参加实践活动。

二是着眼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思政课是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实践教学环节则是促进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教育部等部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3]思政课的内容理论性强,若教师教学只从书本出发,干巴巴的说教,就会显得枯燥和空洞。事实上,很多高校思政课教育效果不佳,就是长期以来高校“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结果。

三是着眼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实际。地方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不仅要深化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还要注重深化专业实践能力。当然,学生也可以在专业实践中更好地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另外,随着大众化深入发展,地方高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部分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消化有难度,需要借助社会实践的感官效果来提升兴趣。再加上地方高校所处地方,资金相对不足,条件有限,实践教学推进得不够理想,思政课大班教学加重了实践教学的难度,需要认真对待。但同时,地方高校也有很多特色资源可以整合利用,为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沃土。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思想认识、组织实施、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1认识严重不足

部分师生员工不同程度存在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不足的问题。少数师生,甚至个别领导认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是摆设,有的认为就是出去考察游玩,再加上思政课一般是大班上课,课时少,人数多,组织外出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教学难度加大,教师也不愿组织,这些认识和情况都使学校放松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施。

2资源缺乏整合

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是指理论课程资源以外的用于支撑实践教学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地方高校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开发与整合程度也较低。例如,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还存在着很多条块分割现象,缺少必要的内在联系。同时,思政课各门课程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还缺乏共享与整合,存在着分兵作战的现象;许多地方的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设施、信息资讯以及典型人物等有形和无形的实践教学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等。

3组织实施不统一、不协调

地方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未纳入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使得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主要表现在各部门开展实践活动不协调、不配合。各院系及思政课教学部门、团委、学生会,都不同范围内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很难避免各部门都组织同一考察活动的现象。另外,思政课各门课之间组织实践活动也互不沟通,每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都由任课教师各自安排,任课部门没有统一规划。

4激励评价机制欠缺

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生考核指标体系还有待改进。目前很多学校虽然已开展实践教学多年,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也各不相同,但如何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效果,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同时,许多地方高校的教师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存在着考核标准不合理、激励措施单一、平均主义盛行等问题,致使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积极性较低。

5经费投入不足

地方院校在财务预算中,虽然有实践教学的经费项目,但是经费保障制度不完善,经费的具体使用办法和管理办法不明确,致使经费的监督管理混乱,使用效率较低,效果无法体现。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

推进地方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的探索过程。

1进一步提升认识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高校实施实践育人工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切实把加强实践育人工作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做好转观念、重保障、求实效三方面工作,着力做好人才培养定位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契合,通过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不断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着力形成学生科学的知识结构,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多种实践能力。

2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地方高校要树立素质本位的实践教育理念,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统一的教学大纲,将所有实践活动统一“课程化”,制定统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等;要按照学科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三类设置课程,科学确定实践活动的主题及形式,制定实践活动计划,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要加强组织管理,增强实践教学教师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责任到位、层次清楚、归属明确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挑选优秀教师,加强业务培训和观摩教学,组织学习、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外出参观考察,不断提升师资水平;要不断加强考核评价,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考核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办法,对表现优秀的予以奖励;要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使之在监督不文明现象、维持秩序、遵守各项制度、维护安全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3进一步整合利用地方实践教学资源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地方高校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山川河流、乡风习俗、革命传统、地方艺术等,都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地方高校必须调动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努力做到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暑期社会调查活动、专题社会调查和参观考察结合起来,与学校所在地区可供利用的社会资源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和设计,实现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地方现有的教学资源,可以缓解思政课实践教学、时间、经费和场地的困难。地方高校要拨出专门的经费,建设社会实践基地,更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各类基地的办法,主动选择有代表性和研究性,便于接待和操作的城市社区、工矿企业、医疗卫生、公检法等行业部门作为实践基地,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和大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寻求多方支持共建相对稳定的长期实践基地,从而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4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整合现有的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资源,建立健全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思政课教学部、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系部学生工作队伍及部分学生实习企业等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齐抓共管”大实践教学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部门对实践教学的“导”的作用,根据教学大纲,负责实践教学的主题设计、策划并且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发挥学生管理部门的“管”的优势,学生处、团委、系部辅导员主动协助思政部开展实践教学;要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以其企业实践经历给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进行现身说法和教育。要提供相对充足的财力资源保障,建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坚决制止挪用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的行为。要加大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各地方高校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以“低投入,高效益”的标准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促进实践教学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学投入、教学条件、生源质量、教师素质等都不能与部属高校相比,要切实改善这种局面,需要集社会、学校之全力。只有地方政府、地方高校、教师与学生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从上到下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协调运作机制,不断开拓各种实践教学形式,逐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全面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发挥思政课教学应有的育人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有志之才。

参考文献

[1]褚衍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教与经济,2011(0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