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商财务风险

供应商财务风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商财务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供应商财务风险

供应商财务风险范文第1篇

1.融资结构不合理说到融资方式,要先说负债。负债根据偿还的期限不同可以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一般来说,流动资金的不够,需要通过短期借款,发行短期债券,和企业本身所积攒的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而企业的流动资金仅仅应用于企业的短期投资。企业的长期投资,应该采取长期贷款等长期负债方式去解决,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收购合并其他企业都属于长期投资,需要用长期负债解决。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由于受到融资条件限制,造成资金来源单一,财务杠杆功能运用不够,往往用短期融资来进行长期投资,以“短融长投”支撑起资本结构和资金结构。而且由于融资手段存在较多的违规和一定程度的违法是导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企业的融资方式不合理导致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从而影响了企业和发展和运转会导致利润降低,负债增加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

2.企业进行违规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的评估不仅仅要看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要注意公司的担保项目,因为如果被担保的公司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公司就会被连累,公司需要对被担保公司负责任。因此,在财务风险方面应该对公司的担保方面进行调查。

二、降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在公司治理方面,改善管理结构

改善民营上市公司的管理结构,要从建立新的董事制度入手。由于我国现有的董事制度属于大股东说的算的制度,即使有独立董事的存在,也会收到大股东的控制,主要是因为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不强;独立董事的组织机构不健全;独立董事的实际地位低下;独立董事激励机制与保护机制不健全。我们应对此加强改进。

(二)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1.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我国的民营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不够重视,应该在公司内部设置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的部门。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分为最高管理层、中间管理层和具体操作层三个层面。在董事会下设最高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其职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负责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传递、报告和反馈等工作;二是负责捕捉和监视各种风险迹象,识别和发现各种风险,进行风险预警,履行财务风险管理预警职责;三是对风险动态进行跟踪监督与控制,向董事会提出财务风险对策。企业各业务部门是财务风险的中间管理层和具体操作层,可以根据各部门业务特点和需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对本部门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监督,并向企业最高层次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报告。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财务风险分级化,具体化,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实现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2.强化企业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我国的民营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认知是不够的,否则也不会出现融资结构不够合理,违规进行担保和盲目的投资的现象。为了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应该让管理层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视起来,公司应该对管理层人员将加强培训,增加他们的财务知识,使他们可以严密准确的对投资环境和投资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减少盲目投资,降低资金的流失,以便将资金投放于企业的核心产业,提高企业的利润,减少盲目投资,降低财务风险。

(三)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供应商财务风险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客户信用比率 供应商信用比率 财务风险 石化行业

一、引言

经调查研究发现,当企业不能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时,会更多地利用其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使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据统计,我国的信用总规模自1996年起开始超过GDP值,信用经济已经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随着经济热的降温,当前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买方市场,企业之间赊销赊购现象越来越频繁。根据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统计,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高达5%,是欧美企业的10~20倍;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为90~120天,是欧美企业的3~4倍。目前我国企业之间的信用缺失状况比较严重,企业有必要对其商业信用进行严格管理,降低财务风险,避免财务损失。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王平、张良(2009)根据企业的平均主营利润增长率以及平均客户的信用增长率将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分为以下两类:一类处于弱势地位,该类企业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向客户提供信用增加,赊销是企业常用的竞争手段;另一类处于强势地位,该类企业产品相对于竞争对手具有竞争优势,企业不必通过赊销手段促销,就能够取得利润的增长。如果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用较少,那么他很可能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财务风险较低。而如果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则往往意味着讨价还价能力较低,需要较多地提供商业信用以吸引对方进一步合作,从而导致企业承担较大的风险。据此,本文提出假设a:企业商业信用的提供与财务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

企业商业信用的获得意味着其可以长期占用上下游企业的财务资源,虽然这样可以节约资金成本,使资金紧张的情况得以缓解,但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信用危机,造成供应环节的堵塞,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无法保持,企业因此遭受严重的损失。根据王平、张良(2009)的研究发现,企业的现金管理能力越强,企业从其供应商处获得的商业信用越少,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据此,本文提出假设b:企业商业信用的获得与财务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

2、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1)样本选择。按照2013年第一季度行业分类,本文选取了2007―201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中的4个小行业为研究对象,这四个小行业分别为C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C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C28化学纤维制造业,C29橡胶塑料制品业。而选择上述四个小行业,是因为根据旧行业分类,这四个小行业同属于石化行业。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对样本作如下调整:剔除中小板以及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剔除数据缺失以及数据异常的公司;保留被ST的公司。ST公司往往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对其客户-供应商关系以及客户-供应商关系与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以上原则,最终获得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7年共694个非平衡面板数据观察值,其中2007年96家,2008年91家,2009年89家,2010年86家,2011年97家,2012年121家,2013年114家。

(2)数据来源。本文实证研究数据主要来自RESSET(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部分数据通过巨潮资讯网、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搜集。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对搜集所得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实证分析采用spssl3.0软件。

3、变量设计

(1)变量选择。本文采用Altman的Z-score模型度量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Z=l.2?鄢X1+1.4?鄢X2+3.3?鄢X3+0.6?鄢X4+0.999?鄢X5

其中,X1=营运资本/资产账面价值;X2=留存收益/资产账面价值;X3=息税前利润/资产账面价值;X4=股票总市值/负债账面价值;X5=销售收入/资产账面价值。Z值越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

根据Altman的研究,当Z小于1.8,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位于破产之列;当Z大于2.99,企业财务风险较小,财务状况稳定;当Z值介于1.8和2.99之间时,企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Altman将这段区域称之为“灰色地带”,因为这个区间的企业的破产概率难以预测。

(2)解释变量。本文采用客户信用比率衡量企业与其客户之间的信用关系,客户信用比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该值越大,表明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用越多;采用供应商信用比率衡量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信用关系,供应商信用比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主营业务成本,该值越大,表明企业从其供应商处获得的信用越多。

(3)控制变量。本文从客户、供应商集中度的角度研究财务风险,但财务风险本身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复杂性,这就需要控制实证研究中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从而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本文选取了影响财务风险的两个因素,即公司规模(SIZE)、总资产报酬率(ROA)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

4、模型建立

为了论证前述有关理论分析与假设,本文建立了如下实证模型:Z=?茁0+?茁1CS+?琢lSize+?琢2R0A+?着,其中各变量的含义如表1所示。

三、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1)客户、供应商信用比率的描述性统计。表2报告了不同控制权下企业的客户信用比率统计结果。其中,样本一为国有控股企业,样本二为非国有控股企业。总体来看,非国有控股公司较国有控股公司向其客户提供的商业信用更多。这可能是由其市场力量决定的。目前国家对于国有企业采取了一定的政策倾斜或支持,使其市场力量相对较强,利润比较丰厚,无需通过给客户提供较多的商业信用来购买市场。相比之下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市场力量较弱,企业之间的竞争较激烈,需要向客户提供优厚的赊销条件,才能够达到维持与下游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或者开拓新市场的目的。

表3报告了不同控制权下企业的供应商信用比率统计结果,总体来看,国有控股公司较非国有控股公司从其供应商那里得到的商业信用更多。这同样可能是由国有控股企业较强的市场力量决定的。

(2)不同控制权性质企业财务风险的描述性统计。由表4可以看出,虽然石化行业全样本的Z值均值为4.2773,大于前述的临界值2.99,但其中位数为1.8162,说明大部分的样本公司还是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的。此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Z值均值为2.7674,低于全样本的Z值均值4.2773,且远远低于民营上市公司的Z值均值7.3633。可见,国有控股公司的财务风险远高于民营公司。

2、相关性分析

模型中回归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会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或者共线性影响。因此,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本文首先采用SPSSl3.0软件对所选解释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一般认为,Pearson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0.4,表明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弱;若该值处于0.4~0.6之间,认为变量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当该值处于0.6~0.8之间,认为变量之间强相关;当该值大于0.8时,则认为变量之间高度相关。

如表5所示,本文所选的各解释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最大为0.312,小于0.4,表明各个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问题,不会对OLS回归分析的准确性造成太大影响。

3、回归分析

本文将客户信用比率、供应商信用比率同时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分别对全样本、样本一和样本二进行了OLS回归。根据表6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客户信用比率与供应商信用比率在不同的样本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客户信用比率。客户信用比率回归系数在模型1(c)中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客户信用比率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Z值负相关),随着企业向客户提供信用的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这证实了假设a。进一步来看,在模型1(d)中客户集中度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该结论在国有控股企业中也成立;但在模型1(e)中,该指标被排除,说明客户信用比率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不大。

(2)供应商信用比率。供应商信用比率回归系数在模型1(c)中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供应商信用比率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Z值负相关),企业从其供应商处获得信用越多,企业财务风险越大。这证实了假设b。进一步来看,在模型1(d)与模型1(e)中,供应商信用比率的回归系数均为负且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该结论在国有控股企业与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均成立。此外,模型1(e)中的供应商信用比率回归系数是模型1(d)中的14倍多,表明适当减少供应商信用比率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作用更加明显。

四、研究结论及启示

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客户信用比率越大,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用越多,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而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其向客户提供信用的多少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不大,这可能与非国有控股企业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有关。同时,在国有控股企业与非国有控股企业中,供应商信用比率越大,企业从供应商那里获得的信用越多,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且适当降低供应商信用比率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作用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张良、王平: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企业商业信用行为研究[J].开发研究,2009(5).

[2] 陈亚萍:商业信用、产品市场竞争与财务风险[J].中国证券期货,2013(4).

[3] 刘俊剑:信用风险规避对规范财务管理的依赖[J].浙江金融,2004(5).

供应商财务风险范文第3篇

“零库存”存货管理是丰田生产模式下的一大核心理念,国内一些汽车厂家在没有掌握其精髓的情况下,采取了简单的照搬复制的方式实施“零库存”供货模式,其具体操作方法就是汽车厂家要求供应商将其生产的零部件储备在附近的仓库之中,由汽车厂家根据生产需求随时领用但不做购进账务处理,然后通知供应商对已经耗用的物资开票结算。这种“零库存”供货模式实质上就是一种经营成本的转嫁,把原先由汽车厂家承担的资金占用和库存成本分摊到各个供应商,从而实现汽车厂自身效益的提升,却增加了供应商的管理成本和财务风险。

二、“零库存”供货模式下供应商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汽车厂家为了满足自身的装机需求,要求供应商在其找指定的仓储物流企业设置中转库,根据汽车厂家的要求形成产品的常备库存,并由零部件厂家向仓储企业按照一定比例支付仓储配送费用,在增加供应商库存资金占用的同时又增加了仓储成本支出。

(二)由于汽车厂家领用物资结算一般是按照月度进行,总有一部分物资流转在汽车厂家的装配过程中,导致供应商的货物在出库和开票结算之间形成了一个时间差。而税法中对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有着明确的规定,只要供应商没有就已经领用出库的货物按照规定纳税义务时间申报纳税,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就有偷税的嫌疑,处理不好可能招致税务行政处罚,增加了涉税风险。

(三)由于仓储物流企业大部分是由汽车厂家指定,其初始设计职能是服务于主机厂家的装机需要,尽管其主要收入来自供应商的仓储费用支出,但是却不能按照供应商的需要提供细致、准确的仓储服务,如果供应商对库存产品的跟踪管理不到位,势必会造成产品丢失、毁损、滞压,增加了企业库存产品的安全管理风险。

(四)汽车厂家在办理客户结算开具发票后,还要延长货款的结算期,一般是3-5个月,这对于供应商的流动资金形成了无偿的占用,影响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给企业带来资产运营中的流动性风险。

(五)由于汽车厂家占用了供应商大量的流动资金,导致资产的流动性大幅下降。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经营,就要不断的向金融机构借贷,又造成利息支出的大幅上涨,给企业带来盈利风险。

三、供应商对“零库存”供货模式风险的应对

B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汽车行业中居于龙头地位,并成功上市,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极具代表性。为了应对“零库存”供货模式下的不利局面,B公司财务部牵头各相关部门制定了诸多有效的管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完善仓储合同争取合理权益。仓储企业与供应商签订的格式文本合同更多的关注了其本身的权利和供应商的义务,很少提及供应商作为仓储合同的主体以及仓储费的实际承担者所应享有的权利。B公司以补充合同的方式实现了仓储企业对于库存产品定期对账的配合、月度库存报表的提供、产品损伤风险的赔偿等合理诉求,理顺了和仓储企业的合作关系,降低了库存产品的管理风险。同时加强各月中转库月度出库产品的统计对账工作,实现出库产品的尽快开票结算,压缩无效资金占用。

(二)降低涉税风险。在与汽车厂家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货物领用后的货款延迟支付期限,将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由货物发出的当天延迟到双方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并将当前主机厂家的零库存结算模式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做好备案,取得税务机关的认可,降低涉税风险。

(三)制定各种产品的库存定额

根据主机厂家的装机需求,严格控制产品的常备库存定额,对于超库存发货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权限审批,并实施严格的审批追责。

(四)加强对中转库的账务管理。B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中转库管理制度,派驻专人负责中转库的库存账务管理,并由财务部委派专职人员负责各中转库的库存账务稽核,对于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责成有关人员限期整改,确保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五)定期清理中转库中的不良库存。B公司根据管理需要,在公司的ERP管理系统中设置了库龄分析功能,定期对每个中转库的库品产品根据入库的时间按照先进先出的出库原则进行库龄计算分析,对于库龄达到一定期限的产品,责成相关人员做出情况说明和并制定清理计划,限期完成对不良库存的清理,减少不良库存的资金占用。

(六)对于所有的应收账款进行账龄计算分析,账龄达到一定期限的欠款责令责任人实施清理,严格按照汽车厂家规定的信用期限实施货款的回收,实现了主机厂家欠款与信用期的同步。

供应商财务风险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应链;财务整合;风险控制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低迷、国内经济体制正处于转型期的局面,使得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显得不是十分乐观,进而给我国的轮胎制造行业生存及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15年全国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橡胶轮胎外胎产量92516万条,同比下降4%。可见,轮胎制造企业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如果不加强其内部的财务整合与风险控制,将难以适应来自国内、外同行业较为残酷的压力。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较为全面、系统、完整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已逐步被广大制造企业的高层领导所认识及接受,轮胎制造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的整合财务管理工作及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供应链对于轮胎制造企业的财务整合

目前,我国的轮胎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仅局限于物流成本的降低,如在运输过程中怎样降低成本、仓储管理过程中如何压缩库存成本,而很少从资金流及信息流等方面通盘考虑供应链问题,使其财务管理难免会顾此失彼。只有将供应链管理与财务管理进行有效地整合,使得财务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供应链概述

供应链的概念来自于扩大再生产的理念,它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有效的延伸。具体是指商品到达消费者或是用户手中之前,相关业务衔接过程。具体是指,围绕核心企业利用信息流、物流及现金流将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紧密的联系起来,而形成的一个链条。供应链管理的经营理念是从消费者的角度,通过企业间的协作,谋求供应链整体最佳化。成功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协调并整合供应链中所有的活动,最终成为无缝连接的一体化过程。

(二)轮胎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于供应链的整合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经营目标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进行管理,以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质,即是通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实现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利润的经营目标。轮胎制造企业供应链整合财务管理可以体现在资金融通与库存成本管理两个方面:

1.资金融通方面。在资金融通方面,以往的融资模式中,金融机构多半关注放贷企业的资产规模、中短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方面,而供应链模式下企业融通资金主要是注重企业供应链管理程度和信用实力的考核。对于供应链融资中,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互动融资体现了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具体操作如下:轮胎厂的上游企业主要原料生产企业之一炭黑厂(注:轮胎中炭黑含量可达到10%以上),轮胎厂在同汽车厂商签订轮胎销售合同后,便与炭黑厂签订购销合同,进而在轮胎厂安排材料采购、炭黑厂备货生产、物流运输、第三方机构(监管仓库)轮胎厂确认收货及最终货物处置等各个时间节点上,针对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状况,来提供并掌握贸易融资的额度及进度,这样银行方面就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核心企业(轮胎厂)的用款情况,从而一方面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信贷风险,以打破传统融资模式的重重壁垒。供应链下的融资模式,商业银行主要是将核心企业供应链条上的各个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及物流状况有机的整合,进而达到全面的掌控,从而化解给银行及企业带来的信用风险。这些主要应该归功于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节点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的共享、互动及整合,最终降低了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各类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轮胎企业更好地利用融资到的资金,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对于核心企业(如轮胎厂)来说,供应链下的融资方式,可使其借助更多的融通资金来实现其中、短期经营目标,在加强资金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增强其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2.库存成本管理方面。库存成本管理是供应链整合财务的又一个重要的体现。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进而决定着企业的生产及发展。传统的库存成本管理中,企业只考虑到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而降低采购成本,进而达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目的。然而,核心企业在采用供应链管理方式后,通过“三流合一”使得企业的上、下游紧密连接,可以使得企业存货的收付过程更加流水线化,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存货的仓储数量,从而让企业的存货不必始终保持在一个高水平的状况,有利于“零库存”管理的实现。同时,在存货财务管理上进行信息流的整合,可以使核心企业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分销商、零售商的信息达到一种“共享”,使得信息不对称降至最低,从而减少交易时间和信息获取成本,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供应链各个节点的高度统一及信任,进而达到降低货币时间成本,交易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动态适应心及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二、供应链财务整合相关风险控制的策略

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始终伴随其左右,如何控制及规避财务风险,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供应链环境下,通过对于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的有效整合,虽然可以达到降低资金成本及库存成本的作用,但是如果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财务风险,而又没有被发现,将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一)识别供应链上的财务风险

在供应链管理下,核心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来自于企业自身,还来自于企业所依附的供应链上企业。比方说,轮胎企业的上游炭黑企业,就有可能因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整,出现减产的情况,或是因国际成品油价的提高,从而提高了炭黑的产品成本,而同时炭黑生产企业有可能因合同已签订后进行融资而形成的财务风险;还比如,轮胎企业的下游汽车生产企业,同样是因为国际汽车市场的影响,或是国家进口汽车关税下调等原因,造成汽车积压,进而影响到轮胎款不能及时给付的状况。上述假设都有可能给核心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因而必须识别各种财务风险。具体方法,可以有专家调查法、模型回归法等。

(二)提高财务风险一体化控制水平

供应链上,每个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最终对于核心企业都有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核心企业不仅要在事前、事中、事后等方面规避自身财务风险,还要借助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共享的便利条件,及时掌握供应链条上每家企业财务整体状况,及时发现参与主体存在的财务风险隐患,对于涉及的资金问题都要给予充分的准备,同时要不断完善涉及到企业内部经营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共享平台,强化企业预算管理,以便从整体上掌控及化解将要或是已经出现的财务风险。

三、总结

理想的供应链理念是核心企业通过一定的努力、沟通及协调,将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甚至银行机构进行有效的财务整合,让整个供应链条上的每一个单元为核心企业所用,并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这样就无形中将链条上的企业似乎都成为核心企业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核心企业融为一体,并且在核心企业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带动其他企业也能够实现其目标,进而实现供应链条上企业“多赢”的局面。同时,核心企业要在努力规避自身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信息化共享平台的手段,及时识别供应链上参与者的财务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化解,从而使得供应链在一种健康、良性的状态下运转,并最终为企业实现其财务管理目标,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晓鹏,胡光阔.基于产业链融资的中小企业融资及风险控制[J].中国商论,2015.

供应商财务风险范文第5篇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一种兑现或维护,而利益相关者的获得预期回报以其独特方式更加关注企业长期财务目标的实现并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从而使企业获得长期的、稳定的现金流入,加之利益相关者的配合,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低,进而综合资金成本也就相应较低,从而经过折现的现金流入即企业价值增大,即顺利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其一,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履行对投资者的责任,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投资者手中获取资金,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同时,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价值。企业投资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则主要包括分配足额股利和按时偿付债权人本息。企业履行了对投资者的责任,投资者便可以有所偏好的将资金置于该企业,不仅降低了企业资金链断裂等财务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进而可以提高企业价值。

其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履行对员工的责任,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进而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包括按时、足额发放薪资、对员工提供后续教育、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按照员工特点协助其职业规划等。企业履行了对员工的责任,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避免其“跳槽”,泄露企业机密等违约现象,进而可以提高企业价值。

其三,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履行对供应商的责任,可以充分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进而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主要指不违反商业合同、按时归还应付账款等。企业只要履行了对供应商的责任,可以吸引更多的供应商与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一方面供应商之间进行竞争,降低了企业原材料等的成本;另一方面供应商可以接受对企业更为有利的商业信用条件, 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升企业价值。

其四,享受政府优惠,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履行对政府的责任,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罚没支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政府的政策优惠,进而提高企业价值。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企业必须向政府按时、足额缴纳各种税金;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特征等对特定企业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的企业做出处罚决定等。因此,企业履行了对政府的责任, 就可以从政府政策中获利或减少企业的违规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其五,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履行对社区、环境以及能源的责任,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品牌效应,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履行对社区、环境以及能源的责任,其本身就是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何况其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都是提高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汪冬梅、孙召亮、王爱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联性研究》,《海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10期。

[3]古丽娜、张双武:《公司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和公司绩效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4]刘连煌:《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