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颈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康复护理;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
我院选取了18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对91例患者实施了运动疗法、颈椎牵引等康复护理,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方法
选取181例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护理对象,上述对象病症的诊断标准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上述选取对象中,其中男性患者107例,女性患者74例,年龄跨度在24-67岁,平均年龄41.9岁,病程60d-17年,平均1.9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症上均无明显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以及电脑中频离子导入配合热疗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除了采取上述综合疗法治疗外,还进行运动疗法、自我按摩以及颈椎牵引等康复护理工作。上述治疗持续3个疗程,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使用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和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所需时间。
1.3康复护理
1.3.1 运动疗法
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辅助患者对颈肩肌肉进行锻炼,锻炼模式主要以屈、伸、旋转以及侧屈为主:①让患者颈部做前屈后伸运动,双手插腰,尽量低头使得下巴和第一领口接触,仰头时尽量保证面部和屋顶呈现平行状态;②让颈部进行左右侧屈运动,尽量使得耳垂与肩峰处相接触;③颈部做左右旋转云顶时,先让头部进行旋转运动,使得下巴尽量和肩峰相接触;进行上述三项运动训练时,每个工作都应该根据8×8的节拍来进行,每天进行2-4次。
1.3.2 自我按摩
教导患者自上而下,从躯体的风池穴开始拿捏颈部,拿捏力道要适宜,力度由轻到重,随后缓慢的减轻力道,反复按摩3-6次,随后做舒展身躯运动,以避免患者躯体长期保持在过屈状态。
1.3.3 颈椎牵引
借助多功能牵引床对患者颈椎实施牵引,在进行牵引时,让患者保持在仰卧位,颌枕带固定,颈椎前屈保持在20°-40°之间,每天牵引1次,每次牵引15min,10次牵引为一个疗程。在做牵引设定牵引力大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况程度以及体质情况,首次进行牵引的最大值不能超过3daN,随后的牵引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而进行调整,但是不能超过10daN。
1.3评价标准
症状和功能评估的标准有四个方面:症状与主诉、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体征、手的功能。评估总分20分,以患者评估得分和总分的百分比为评估治疗效果和病症轻重的标准,所算百分比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功能恢复越好,症状越轻。百分比为0%-20%表示为Ⅰ级:丧失活动和工作能力;21%-40%表示Ⅱ级:功能重度退化;41%-60%表示为Ⅲ级:功能中度退化;61%-80%表示为Ⅳ级:功能轻度退化;81%-100%表示为Ⅴ级:功能恢复正常。实施康复护理后,功能进步1级,表示护理效果为一般恢复;进步2级,表示护理效果为恢复良好;进步达到3级或者达到Ⅴ级,则表示护理效果为完全恢复,没有任何进步,甚至功能发生退化,表示护理无效[1-2]。
1.4统计学方法
整理上述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椎功能恢复优秀、良好的人数分别为67例、15例,优良率为90.1%;对照组患者颈椎功能恢复优秀、良好的人数分别为33例、22例,优良率为61.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牵引治疗可以消除存在颈椎部位一些不平衡因素,恢复和调整颈椎生物学的平衡,减轻患者承受的痛苦,对颈椎紧张度起到一定缓解和改善作用,而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加颈椎肌肉功能方面的训练,能有效的提高颈部肌肉的肌力,对主动肌和抵抗肌肌力的不平衡状态进行纠正和改善,从而有效的保证颈椎的平衡,恢复颈椎功能。自我按摩能有效松弛患者的神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有助于颈部肌肉紧张度的减轻,这对颈部肌肉和颈部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康复护理能对颈部功能起到积极的影响。
综上,采取运动疗法、自我按摩以及颈椎牵引等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颈部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10 年 1 月 ~2014 年 2 月收治的56例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患者。男32例, 女24例,年龄 31~65 岁 , 平均年龄 (41.859.40) 岁。随机分为对照组27 例和观察组 29 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伤情、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主要致伤原因为车祸、高空坠落及重物砸伤等。
1. 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措施一致 ,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 包括良好的沟通、健康宣教、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的护理与指导。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规范化的心理护理。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变化过程大致分为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和适应期。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 , 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 贯穿于患者整个治疗过程。①护士需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关系 , 成为患者的一个很好的倾诉者 , 这是心理干预的基础。②了解患者的疾病特点及其心理动态 , 大部分患者为意外事故所致 , 面对突然出现的截瘫、呼吸困难等情况 , 患者往往难以接受 , 心中充满恐惧 , 从心理上拒绝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 , 表现为身心异常的痛苦、震惊、无助、甚至绝望。对此 , 护士应理解患者 , 为其提供舒适的环境 , 允许其适当的情绪发泄 , 逐步稳定情绪 , 调整心态 , 为手术做好基础。③术后协助医生加强心理康复治疗。患者经过前期的心理变化 , 逐渐认识自身的病情 , 虽然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 , 症状明显改善 , 但对医护人员及家属的依赖心理可能更为显著。护士可让其与老病友接触 , 增加康复的信心 ,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康复治疗。④在术后长期的康复锻炼治疗过程中 , 患者会逐渐接受现实 , 并愿意配合治疗 , 尤其是术后患者的运动、感觉等功能明显恢复 , 将给其极大的信心。此时 ,护士与家属应继续给予持续的心理支持 , 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 , 鼓励其创造奇迹 , 争取达到最佳的功能恢复状态 , 重新回到美好的生活中。
1. 3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在入院当日及术后 6 个月分别应用 JOA 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随访 , 各组的 JOA 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 (P0.01)。
两组患者之间的 JOA 评分比较 , 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 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建立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 , 即 :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强调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 心理因素的刺激将引起相应的激素水平变化 , 从而调控机体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有效的心理干预增强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 , 维持稳定的心态 , 使患者的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 从而对疾病的转归起到极低的作用。
颈椎损伤患者多由突发意外造成 , 合并脊髓损伤 , 肢体运动、感觉障碍 , 生活难以自理 , 严重者危及生命。由于事发突然 , 伤情严重 , 患者及家属往往很难接受 , 产生负面情绪 , 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同时 , 手术难度大 , 风险高 , 术后效果很难达到患者的预期 , 治疗疗程长 , 经济压力逐渐增大等综合因素 , 亦常令患者的治疗半途而废 , 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尽人意。作者对本院 2010 年 1 月 ~2014 年 2 月收治的56 例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患者随访发现 , 在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中 , 进行积极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普遍优于未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患者。这说明 , 积极的、系统的、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调整患者的心态、改变患者心理角色、调动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致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发病率报道在1.7%-17.6%,40岁至60岁为高发年龄,男女发病的比例为1.27:1,有研究表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理疗效果与康复护理明显相关,恰当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此病康复[1],现结合我院实际,将颈椎病康复期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心理护理 有学者[1]发现颈椎病患者在进入康复期治疗后,最为关心的就是前期治疗效果的相关信息,此时护理人员应详细的向患者介绍前期治疗的效果,消除患者的忧虑。在特殊颈椎病患者的护理中,向患者介绍治疗情况,应与主管医生沟通,有效的避免了由于告知情况的不一致引起的患者焦虑。在实施心理护理时,鼓励患者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在康复期患者对家属的关爱、关心、爱护是迫切需要的,大多数研究者都提示应注意满足患者这方面的需要,但是对于不适宜被探视的患者,不能影响患者的休息和康复,应注意限制看望人数和时间,以及告知探望时的注意事项。
2.日常护理 因为颈椎病容易复发,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预防。住房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日常生活、工作、休息时纠正不良,保持端坐位,将后背坐直,保持颈部平直。选择正确睡姿,一般取低枕仰卧位,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及钙化者,枕头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底下垫一小枕。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冬季要保暖,夏季勿贪凉。加强营养,补益气血,滋养筋骨,坚持锻炼,巩固疗效,循序渐进。
3. 康复训练期间的护理:颈椎病康复护理对颈椎病有独特疗效,无颈椎病者可起到预防作用。其主要通过颈背部肌肉锻炼,增强颈背肌肉力量,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松节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颈椎保健操姿势[2]:两脚分开,距离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方法:①左顾右盼。头先缓慢地向左,后向右移动,幅度宜大,当转至最大限度时,停3.s~5.s,10 次左右。②前后点头。头先前再后,前屈时尽量前伸,停3ns~5ns,10 次左右。③与项争力。两手置于大腿两侧,两腿不动,头转向左侧时,上身旋向右侧,头转向右侧时,上身旋向左侧,各10 次。④摇头晃脑。颈部放松,呼吸自然,头缓慢地顺时针旋转5 次,再逆时针旋转5 次。⑤擦颈按摩。十指交叉,贴于后颈部,左右来回摩擦20~30 次,并用两手拇指或中指点按有关穴位,如太阳穴、风池穴等。
4.健康教育:①注意纠正日常生活、工作、休息时头颈肩的不良姿势尽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后背坐直,保持颈部平直。②选择正确的睡眠。睡眠时以保持颈、胸、腰部自然屈度,髋、膝部略屈曲为佳。③选择适当枕头,以中间低,两端高,透气性好,长度超过肩宽10 cm ~ 16cm,高度以头颈部压下后一拳头高为宜,忌高枕卧位。④注意颈部保暖,避风寒湿邪侵袭。加强饮食营养,以补益气血,滋养筋骨。行走或劳动时注意避免颈肩部外伤,一旦发生损伤,尽早诊治。⑤能自觉坚持锻炼,并使其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同时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力量过大而引起损伤,加强上肢活动,以促进血脉畅通,预防关节废用性僵直。
参考文献
方法:348例颈椎病患者针刀治疗前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卫生宣教工作,治疗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治疗后让患者保持正确,颈部围领制动,认真指导康复训练,预防复发。
结果:34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7%。
结论:针刀结合康复护理指导可提高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关键词: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护理体会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39-0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中老年多发,近年有向年青化发展的趋势,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多因卫气不固而感风寒湿邪,经络受阴,气血瘀滞,西医认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是发生颈椎病的基本因素。我院治疗颈椎病主要方法是采用“针刀松解,手法矫正,颈围固定,内外用药,功能锻炼”五联治疗法则。该疗法具有绝对安全,几无损伤,效验费廉的优点。对此我们进行了护理方面的探讨,现将2013年在我院治疗此病中的86例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86例颈椎病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龄18-69岁。住院天数:最少7天,最多21天。针刀数:最少1次针刀治疗,最多四次针刀治疗。
2 分型及疗效标准
神经根型35例,椎动脉型10例,交感型6例,脊髓型3例,混合型32例。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44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在下雨天,阴天或不适时偶尔出现,功能正常)14例: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功能稍有改善)23例,无效(临床症状如故,功能未见改善)5例。
3 护理体会
3.1 手术前护理
3.1.1 严格掌握适应症。小针刀治疗也如其它治疗一样有其严格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如神经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无开放 性治疗指征的脊髓型颈椎病为其适应症。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应为手术禁忌症。拍摄X光片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必要时做CT,MRI,TCD检查,为治疗提供定位学诊断依据。
3.1.2 做好心理护理。特别是畏惧针刀或是初次接受针刀治疗的病人,他们对针刀治疗还不甚了解。护士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向其介绍针刀的治疗规则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克服恐惧心理,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针刀治疗。
3.1.3 做好治疗前皮肤准备,颈椎病备皮范围上至枕骨隆突,下至第三胸椎,左右分别至耳根部。
3.2 手术中配合与护理。
3.2.1 根据病情要在牵引下治疗的病人应先行坐位牵引。牵引前首先仔细检查牵引器功能完好情况,生理是否适宜,牵引15min后施针刀治疗。
3.2.2 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协助患者摆好治疗,可坐位,头前屈俯于台上,也可俯卧,头呈前屈位。胸下垫枕,用头巾包好头发,注意保暖,令患者头尽量前屈以充分暴露治疗部位。
3.2.3 备常规无菌治疗盘(铺无菌巾,无菌方纱块,无菌手套,针刀数枚)。
3.2.4 配合医生用甲紫软笔定位针刀点,行治疗区域消毒,用2%的碘酊棉球消毒一次,再用75%的酒精棉球脱碘2次。
3.2.5 协助施术者配合治疗,鼓励患者,使其尽量放松,使医生在病变点的相应部位用针刀切割,松解棘间韧带,横突间肌及黄韧带等。并观察患者术中反应。
3.2.6 手法配合 协助患者卧位,床头边缘垫以厚枕,胸下垫以中间凹陷的枕头,患者双肩贴枕,以使胸部不受压,不影响呼吸为准。护士立于患者胸部侧方,双前臂置于患者背部,双手扣住患者肩部。于施术医生形成对项部的对抗牵引。需要颈部固定者给予颈围固定。
3.3 手术后护理。
3.3.1 手术后应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避免水和汗渍浸湿伤口,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创可贴如有脱落应及时更换,察看贴胶布处有无过敏现象。
3.3.2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颈后垫一小薄枕,避免头部做旋转运动,保持中立位。
3.3.3 术后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外,还要察看颈围固定是否松紧适宜,过松不起固定效果,过紧影响呼吸或压迫颈动脉窦而引起心跳骤停,观察局部有无皮肤磨损,必要时予以调整,随时观察治疗效果,如眩晕,麻木等症状改善情况。
3.3.4 按时让患者口服中药,以促进针刀治疗后渗出物的吸收,功能锻炼,颈围固定7-15天后可解除。头部可自由活动。开始做颈肩背部的功能锻炼。开始颈部活动范围要小些,用力不要过猛,要循序渐进,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肩部肌力,保持患椎的稳定性,应该注意的是,如有椎管狭窄或已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者不宜用力做颈部后伸及大幅度旋转活动。
预备式:端坐,双眼平视前方,双手分别放置于大腿上,宁心静气将意念集中到头顶部。
前屈:头前屈,下颌触及胸部,保持3秒后回到预备式。后仰:头后仰,到最大限度时停住,保持3秒后返回到预备式。
左旋:身体不动,头呈水平向左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住保持3秒后返回到预备式。
右旋:身体不动,头呈水平向右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住保持3秒后返回到预备式。
左侧屈:双肩保持水平,头向左肩侧屈,当感到右侧颈项部被牵拉绷紧时停住,保持3秒后返回到预备式。
右侧屈:双肩保持水平,头向右肩侧屈,当感到左侧颈项部被牵拉绷紧时停住,保持3秒后返回到预备式。
转肩:先挺胸,挟背,展肩再抬肩,缩头,接含胸,收肩回到预备式,重复5次,整个肩部的运动就如像围绕着两肩连成的轴线画了5次圆圈。在转肩时,双手可在大腿上滑移,但不可离开,以免动作变形。
回到预备式,重复上述动作,做3遍。
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功能康复锻炼,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该科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脊髓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康复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还给予康复护理措施。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84.21±16.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8.19±19.45分),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康复护理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FMA、SDS及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髓损伤康复过程中加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脊髓损伤;护理干预;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143-0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致残性非常高的疾病,常造成四肢瘫,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脊髓损伤可引起机体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由于患者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无论是对家庭还是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在早期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1]。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该科收治8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收治的截瘫病人80例,经CT或MRI及ASIA评定,确诊为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康复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8.2±2.5)岁,颈椎损伤17例,胸椎损伤9例,腰椎损伤14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6.2±2.8)岁,颈椎损伤19例,胸椎损伤11例,腰椎损伤1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骨折情况给予复位,同时给予脊髓损伤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还给予康复护理措施。
1.2.1 常规护理措施 ①的护理:患者长时间卧床,翻身时保持头、颈、肩、髋、躯干成一轴线,防止脊髓二次损伤的发生。②饮食的护理:患者一般有腹胀,可进行腹部按揉来减轻腹胀,多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③排尿的护理:早期给予留置尿管,每2~4 h定时开管,以训练膀胱充盈与舒张功能,后期根据患者的膀胱情况进行功能电刺激及间歇导尿,通过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危险[3-4]。④大便的处理:脊髓损伤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排便困难,通过有针对性制订的肠道功能康复计划,有效帮助患者形成规律性排便习惯[5]。⑤皮肤护理:患者由于行动困难,长时间卧床,受压的皮肤和软组织在受到潮湿、摩擦力作用下导致压疮的发生。通过进行压疮评分后建立翻身卡,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每2 h进行轴线翻身,身时动作尽量轻柔。受压部位可采用压疮贴给予保护,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床单位保持平整,污染时及时更换[6]。⑥并发症的预防护理: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如扣背,定时翻身,引流等,以减少呼吸道感染;同时早期采取肢体的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监测凝血功能,预防性的给予药物治疗[7-8]。
1.2.2 特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①心理护理。患者颈髓损伤后处于非常消极负面情绪中。这时应针对病人的病情与心情状态予以关心、同情他们的同时,解觉患着的需求,调动其积极性,使患者建立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需调动和鼓励家属的积极性,有利于支持患者配合医生做好进一步的康复治疗[9]。②康复训练指导。入院后由康复医师为患者进行各方面的评估,确定患者脊髓损伤水平、类型,根据残存的运动、感觉功能,制定有针对性康复目标和康复训练计划[10]。良肢位摆放 保持肢体功能位,下肢髋关节保持伸直位,外侧放置软枕以防髋外展、外旋,膝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膝微屈,踝关节处于90度中立位,在足下与床架间放一软垫,防止足下垂。为预防关节僵直、挛缩、畸形,要根据各关节功能做动能性屈伸或旋转运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直至最大生理范围,每个关节活动4~6次,2~3次/d,从而改善关节活动度。为预防肌萎缩,可对瘫痪肢体由近向远依次按摩,对弛缓性瘫痪手法宜重,时间宜短;对痉挛性瘫痪手法宜轻,3~5次/d,约20 min/次。③健康教育。在早期应教会患者家属进行基础护理,能有效避免压疮的发生。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能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为以后回归家庭与社会打下基础。
1.3 疗效评定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运用FMA评定运动功能,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加以评价。在康复治疗之初对两组患者先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3个月后再次评定,2次评定均由同一护士完成。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
2 结果
从表1可见康复组Barthel和FMA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SDS和SAS的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具有发病急骤、致残率高的特点,脊髓损伤可引起机体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长时间的卧床制动又会引起患者压疮、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这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均具有重大影响[1,11]。所以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过程中,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发现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84.21±16.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68.19±19.45)分,康复组患者的恢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FMA评分以及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结果与张黎、颜霜娟、夏艳萍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证实在脊髓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这个研究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12-14]。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心理支持、科学的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护理指导,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潜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增加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残疾障碍,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这说明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功能障碍,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综上所述,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各项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邱卫洪,朱洪翔,张百祥,等.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4):313-317.
[2] 方青,何清义,吴新军等.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2,20(1):26-27.
[3] 岳晓香.综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3):94-96.
[4] 石玉昕.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21):141.
[5] 刘翠青,陈伟菊,刘静,等.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康复训练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86-1087.
[6] 孟玲,许江.脊髓损伤后压疮的综合处理与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2011,26(5):387-389.
[7] 张吉玉,杨友丽,隋阳.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7):256-257.
[8] 辛绍伟,马学萍,张蕾等.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292.
[9] 赖桂兰.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干预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3): 306-307.
[10] 白中琼.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康复训练[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177.
[11] 方红群,刘晓娟,高利英.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 中国民康医学,2014,26(5):115-117.
[12] 张黎,王顺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各种疗效指标的影响[J].中国保健与营养,2013,12(2):811.
[13] 颜霜娟.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医正骨,2014,26(2):74-76.
[14] 魏丽巍,夏艳萍,方玉美.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积极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77-779.
(收稿日期:2014-10-05)
编读往来·
本刊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写作要求
1.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须注明通讯作者;不注明者,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