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言康复护理

语言康复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言康复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言康复护理

语言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65-01

脑卒中通常是指急性脑血管疾病,起病急骤,可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由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运动功能的障碍,心理和情感障碍等。我国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217/10万,全国每年发病数逾150万人,致残率高达86.5%[1]。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语言训练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病人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3]。为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能早日重返社会,减轻社会压力和家庭的负担。

1 临床资料 96例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46-80岁,平均63岁。其中:脑出血36例,脑梗塞60例,全部经CT确诊。左侧偏瘫56例,右侧偏瘫40例,伴失语15例。

2 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情绪发展快,恢复期较慢长,患者常产生焦虑不安、低落、悲观失望、厌倦等情绪,康复训练中,病人的心理状态能直接影响康复的进展,因此要把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早期康复训练中[4]。首先分析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舒适安静方便的修养环境,可减轻就卧病床患者的身心疲惫和减少行动不便带来的烦恼与沮丧,给予周到细致的生活护理,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协调其社会生活。用护理技巧填补患者的体力,智力和意志方面的缺陷,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自主生活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

2.2.1 按摩 从入院开始,保持肢体功能位,按摩可促进局部的血液,淋巴液回流,防止和减轻浮肿,使皮肤和皮下组织血运丰富。改善营养,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上肢从手指开始至前臂,肩关节周围;下肢从脚趾到小腿、大腿、髋关节周围,用安抚性按摩使期限放松,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给予按摩或揉捏。

2.2.2 在床上活动瘫肢 鼓励患者锻炼患肢,做各种活动。

2.2.2.1 运动训练 首先要利用各种方法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预防关节挛缩,运动训练由简到难。

2.2.2.2 肩关节活动 卧位时上举手臂,手臂向不同方向移动,如用手摸脸、前额、枕头等;坐位时直臂前举,外展,后伸及上举。

2.2.2.3 肘关节活动 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背伸,掌指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及对掌,对指,握拳、释拳等。

2.2.2.4 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 用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也可以通过用匙、用筷、写字、梳头、等动作训练手指。

2.2.2.5 关节的运动 反复屈伸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指关节,逐渐达到上抬瘫痪肢体。

2.2.2.6 健肢的主动运动 健肢的主动运动是提高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改善全身健康的一种方法。

2.2.3 站、立、走的指导 随着病情好转,肌力的恢复,首先选取半坐卧位,以后逐步增加角度,适应后协助患者坐于床边,床边站立,当患者能独立站立和保持平衡后才开始逐步练习行走。

2.2.4 康复训练方式及注意事项 被动活动患肢保持其肌张力,坐位平衡,立位平衡的训练,让病人学会两侧翻身,在病房中可以指导病人做一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病人自己穿衣服,吃饭等。总之循环康复护理的原则,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训练与休息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密切观察病情,如有不适及时停止训练,预防并发症,加强保护,防止受伤。在锻炼中必须有人照顾,当患者有独立日常生活能力时再逐渐脱离现场。

2.3 语言训练 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有的甚至超过运动功能障碍,语言训练越早越好。首先帮助患者学习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通过语言与逻辑性的结合,训练患者理解语言能力,其次借书写方式表达,将日常用语,短语,写在卡片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短到长教他朗读,经常和病人聊天训练其多说话,通过以上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2.3.1 原则 以刺激疗法为主。①以最常用的语言给予适当的语言刺激;②要视(字形、看图识字)、听(发音)综合刺激;③加强反馈机制:用已获得的某些反应(如读、复述、说话)再通过眼看耳听反复刺激,使其形成反馈回路,并继续练习,加强正反馈;④强化语言训练:较一般训练时间多6~7倍(每天4~5小时),反复强化。

2.3.2 方法 可先练发音,一字一字地练,一点一滴逐渐增加。先发唇音,让病人多咳嗽,用嘴吹燃着的火柴以诱导发音,然后发喉部音,如“啊……”。对镜练习,或在他人教导下发常用字、词、单句、生活用语,并进行读写练习。

2.4 出院指导 病人的出院指导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为保证康复效果,促进病人进一步康复,减轻病人及家属的负担,详细的出院指导很重要,给病人一份出院后家庭康复训练计划,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设计,并和家属取得沟通,得到家属的配合,及时复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康复计划。

3 结果 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经4-5周的康复护理后,生活基本自理(75-90分)者46例(47.9%),部分依赖他人(50-70分)者30例(31.3%),大部分依赖他人(25-45分)者20例(20.8%)。

4 讨论 康复护理的时间越早越好,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以进行,康复运动疗法的介入强化了病人运动能力的回复,康复护理的原则要求对病人的康复护理要具有预见性、综合性、持续性,这样病人才能保持康复成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遵循着个性化的原则,根据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病人的特点、条件,而有针对性的重点突出的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从而达到更有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实用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12.

[2] 王乃荣.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6,4(5B):1517.

语言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老年痴呆;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29-02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eas,AD),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人,隐袭发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有失语、失用、失认或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且缺陷要严重到足以影响其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交功能,或与先前功能水平相比有较明显下降。此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而康复护理对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延长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症状特点,探讨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以探索适合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4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收治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66例,均符合CCMD-3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55~81岁,平均69岁;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10例,初中20例,高中及中专22例,大专及以上9例;痴呆症状进展已1年以上,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并发症。

1.2 康复护理方法

给予患者以下康复护理措施,①语言功能训练: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利用一切护理、治疗机会,主动与患者交流。反复向患者讲述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让患者认读识字卡片、各种动物和水果卡片,利用数字卡片训练患者的计算能力。分辨失语类型,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名称,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称,强化记忆;运动性失语主要为构音困难,护理时要给患者示范口型,一字一句面对面地教。鼓励患者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进一步可教患者进行计算、书写。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人员先作示范,再让患者模仿,配合口头提示,反复多次至单独完成;训练包括洗脸、刷牙、吃饭、穿脱衣服、如厕大小便、整理床位等,制定一定的训练步骤,将整个练习分成若干小部分,一步一步训练。③劝告患者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到室外活动一下,以转换兴奋中心,经常用手按摩头部的穴位,以提神醒脑。④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取得家庭的支持,使之更好地配合,帮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和协助完成日常活动。⑤每天训练2次,每次30 min。平均护理时间(65.20±13.56) d。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对患者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分别对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描写、听写、朗读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2]。包括两部分内容: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量表由患者自评或由专业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语言能力测评的比较

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听理解、命名、计算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

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

3 讨论

痴呆是由于大脑多方面高级精神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即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患者有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以及语言、视空间、情感或人格3项中至少1项功能受损,影响其社会、生活、职业功能者[3]。我国估计已有400万老年痴呆患者,该病已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3]。老年痴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的老年痴呆患者会有记忆力、计算力障碍,影响到工作能力,但是生活自理能力是完好的,一旦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我们称之为中度老年痴呆。发展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卧床不起的就称为重度老年痴呆。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康复护理方法不同。老年痴呆的护理目的是:延缓或阻止痴呆程序的加重,改善记忆功能,提高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延长存活期。文献报道,老年痴呆患者,如果不采用任何治疗和各种训练手段,其智能状态及躯体的退行性变是极为明显的,及早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利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进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4]。由于老年痴呆患者从出现精神障碍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其临床症状呈现渐进演化性、缓慢进展性和认知功能衰退的不可逆性[5-6]。目前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对于防止智力进一步衰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显得尤为重要。老年痴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本研究发现,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描写、听写、朗读能力。有文献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训练能够促进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有效地延缓痴呆的进程[4]。本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躯体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尤为显著。提示我们,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痴呆照料者应充分认识并重视老年痴呆患者各方面的功能训练,及早采取措施,从而有益于患者,减轻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2]张明圆.精神科评量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6.

[3]盛树力.老年性痴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2-26.

[4]丘翠竹,何国雄,张彩莲,等.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干预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4,10(4):299.

语言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吞咽困难是一种吞咽液体或食物过程中的异常,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原因。据报道,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意识清醒的患者中有64%~90%存在吞咽困难[1]。脑卒中致吞咽困难,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可引起误吸性肺炎、窒息、营养不良、脱水等,严重影响患者愈后,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对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临床评估,实施多学科协作,个体化诊治与护理,能更好地促进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48例。入选标准:①首次发病,发病时间<24 h;②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③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④无口腔及咽喉占位病变,且能配合康复训练者。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或严重痴呆;②有卒中病史,存在吞咽困难后遗症;③存在严重肝、肾、心功能衰竭者。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0~90岁,平均73.5岁。本组所有患者均行洼田俊夫饮水试验,确定为轻、中、重度吞咽困难(III、IV、V)级,吞咽困难诊断标准:5 s内能顺利地一次咽下30 mL温水为I级;5 ~10 s内分两次以上不呛地咽下为II级;5~10 s内能一次咽下但有呛咳为III级(轻度吞咽困难);5 ~10 s内分两次以上咽下有呛咳为IV级(中度吞咽困难);屡屡呛咳,10 s全量咽下困难为V级(重度吞咽困难)。

1.2 吞咽困难的临床管理

通常于入院后24 h内完成: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进食状态的评价,包括患者一般状态即患者平静时,口腔内食物的遗留情况,非自主咽下次数以及有无平静下发生呛咳。吞咽运动的检查,包括牙齿的切割、咀嚼,口部开合,口唇闭锁,舌部运动情况,有无流涎及下咽动作后口内遗留情况。进食的观察,包括食物的类型,进食时有无唾液分泌增加,下咽动作的次数,口内遗留及呛咳的次数。本组48例,其中存在重度吞咽困难给予留置鼻胃管5例,中度吞咽困难31例,轻度吞咽困难12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在第1周内每天进行吞咽功能的监测,明确与判断是否快速恢复。包括观察口腔卫生状况,观察口腔唾液的控制情况,饮水试验测试。

2 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因不同程度存在多种并发症,包括言语不清、肢体活动功能受限,沟通困难等等,同时伴有吞咽困难,造成对进食产生恐惧感,感到康复无望,极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甚至拒绝进食,拒绝配合康复训练。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调整患者消极心理状态,消除不稳定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尽量满足患者心理需求,让最亲近的人陪护和协助,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注意护患沟通,通过细致地观察与判断,在进食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语言指导,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之中,早日康复。

2.2 基础训练

2.2.1 发音训练:让患者发“啊”“呀”“我”等字,利用单音字进行训练,通过张闭口动作,使声门开闭,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每日3次,每次选择餐后1~2 h进行,教会家属共同配合,通过训练,逐渐恢复患者语言肌群力量与运动协调性。

2.2.2 舌肌、面颊肌运动训练: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作鼓腮、屏气动作,然后张口,做舌的伸缩运动,将舌尽力外伸,并开始舔上下唇、左右口角,软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作上下牙齿的碰撞及咀嚼,磨牙活动,每日3次以上,于餐前30 min进行,每次5~10 min,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若患者舌不能运动,护士用压舌板或匙子按摩舌部,或用纱布将舌缠裹轻轻地协助患者进行口外被动活动。有活动义齿患者,餐后及时取出,避免误吞。

2.2.3 吞咽动作训练:协助患者每日晨晚漱口,呛咳不明显时逐渐增多漱口水量。改善咽反射训练,用咽部冷刺激法[3],用小冰块浸湿的棉签轻轻触及患者软腭及咽后壁、舌后根等部位,每次停留3~5 s,刺激患者作空吞咽动作,通过寒冷刺激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吞咽反射而且吞咽有力,每日3次,每次15~20 min,可在餐前30 min或餐后2 h进行,2周为1疗程,本组均取得满意效果。

2.2.4 简易康复操:采用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吞咽困难研究所所长Reza.Shaker教授介绍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具体步骤为指导患者每日三餐前平卧在床,抬头将自己的下巴努力靠近前胸,使眼睛可以看到脚尖,根据个人情况掌握运动速度,坚持1 min,放松1 min,重复30次,经过坚持训练,90%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有明显改善。

2.3 摄食训练

2.3.1 判断患者意识状态清醒,能产生吞咽反射,且少量误咽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可采取直接摄食训练。首先是的选择,为了避免误吸及易于喂食,采用抬高床头15~30 °仰卧,颈部稍前倾,若为偏瘫患者,将患侧肩背部垫高,使患者处于舒适功能位。与营养师一起讨论食物黏稠度,确保食物黏性适当,不易松散,便于吞咽,易于咀嚼,并且不易在黏膜上滞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选择食物由黏性的半流开始,其次是成形半固态食物,然后为易咀嚼的固体食物,最后为流质,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进食能力改善进行指导。掌握一口量喂食,从2~5 mL开始,逐步增加至15~20 mL,调整进食速度,一般每餐进食控制在40 min左右为宜,易于患者摄食、咀嚼与吞咽。并且在训练后30 min内进行拍背排痰,避免训练时误吸痰液造成肺部感染。

2.3.2 在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摄食情况、进食是否呛咳、进食时所需时间、进食量等。教会患者正确处理滞留在咽部食物的方法,包括空吞咽法;交互吞咽法,指进食后或每次吞咽后饮少许水;侧方吞咽法,去除滞留在咽部的食物残渣;点头样吞咽法等等。经过训练,患者均能掌握要领。x

【关键词】 吞咽困难 康复训练 护理

吞咽困难是一种吞咽液体或食物过程中的异常,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原因。据报道,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意识清醒的患者中有64%~90%存在吞咽困难[1]。脑卒中致吞咽困难,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可引起误吸性肺炎、窒息、营养不良、脱水等,严重影响患者愈后,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对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临床评估,实施多学科协作,个体化诊治与护理,能更好地促进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48例。入选标准:①首次发病,发病时间<24 h;②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③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④无口腔及咽喉占位病变,且能配合康复训练者。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或严重痴呆;②有卒中病史,存在吞咽困难后遗症;③存在严重肝、肾、心功能衰竭者。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0~90岁,平均73.5岁。本组所有患者均行洼田俊夫饮水试验,确定为轻、中、重度吞咽困难(III、IV、V)级,吞咽困难诊断标准:5 s内能顺利地一次咽下30 mL温水为I级;5 ~10 s内分两次以上不呛地咽下为II级;5~10 s内能一次咽下但有呛咳为III级(轻度吞咽困难);5 ~10 s内分两次以上咽下有呛咳为IV级(中度吞咽困难);屡屡呛咳,10 s全量咽下困难为V级(重度吞咽困难)。

1.2 吞咽困难的临床管理

通常于入院后24 h内完成: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进食状态的评价,包括患者一般状态即患者平静时,口腔内食物的遗留情况,非自主咽下次数以及有无平静下发生呛咳。吞咽运动的检查,包括牙齿的切割、咀嚼,口部开合,口唇闭锁,舌部运动情况,有无流涎及下咽动作后口内遗留情况。进食的观察,包括食物的类型,进食时有无唾液分泌增加,下咽动作的次数,口内遗留及呛咳的次数。本组48例,其中存在重度吞咽困难给予留置鼻胃管5例,中度吞咽困难31例,轻度吞咽困难12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在第1周内每天进行吞咽功能的监测,明确与判断是否快速恢复。包括观察口腔卫生状况,观察口腔唾液的控制情况,饮水试验测试。

2 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因不同程度存在多种并发症,包括言语不清、肢体活动功能受限,沟通困难等等,同时伴有吞咽困难,造成对进食产生恐惧感,感到康复无望,极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甚至拒绝进食,拒绝配合康复训练。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调整患者消极心理状态,消除不稳定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尽量满足患者心理需求,让最亲近的人陪护和协助,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注意护患沟通,通过细致地观察与判断,在进食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语言指导,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之中,早日康复。

2.2 基础训练

2.2.1 发音训练:让患者发“啊”“呀”“我”等字,利用单音字进行训练,通过张闭口动作,使声门开闭,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每日3次,每次选择餐后1~2 h进行,教会家属共同配合,通过训练,逐渐恢复患者语言肌群力量与运动协调性。

2.2.2 舌肌、面颊肌运动训练: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作鼓腮、屏气动作,然后张口,做舌的伸缩运动,将舌尽力外伸,并开始舔上下唇、左右口角,软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作上下牙齿的碰撞及咀嚼,磨牙活动,每日3次以上,于餐前30 min进行,每次5~10 min,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若患者舌不能运动,护士用压舌板或匙子按摩舌部,或用纱布将舌缠裹轻轻地协助患者进行口外被动活动。有活动义齿患者,餐后及时取出,避免误吞。

2.2.3 吞咽动作训练:协助患者每日晨晚漱口,呛咳不明显时逐渐增多漱口水量。改善咽反射训练,用咽部冷刺激法[3],用小冰块浸湿的棉签轻轻触及患者软腭及咽后壁、舌后根等部位,每次停留3~5 s,刺激患者作空吞咽动作,通过寒冷刺激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吞咽反射而且吞咽有力,每日3次,每次15~20 min,可在餐前30 min或餐后2 h进行,2周为1疗程,本组均取得满意效果。

2.2.4 简易康复操:采用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吞咽困难研究所所长Reza.Shaker教授介绍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具体步骤为指导患者每日三餐前平卧在床,抬头将自己的下巴努力靠近前胸,使眼睛可以看到脚尖,根据个人情况掌握运动速度,坚持1 min,放松1 min,重复30次,经过坚持训练,90%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有明显改善。

2.3 摄食训练

2.3.1 判断患者意识状态清醒,能产生吞咽反射,且少量误咽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可采取直接摄食训练。首先是的选择,为了避免误吸及易于喂食,采用抬高床头15~30 °仰卧,颈部稍前倾,若为偏瘫患者,将患侧肩背部垫高,使患者处于舒适功能位。与营养师一起讨论食物黏稠度,确保食物黏性适当,不易松散,便于吞咽,易于咀嚼,并且不易在黏膜上滞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选择食物由黏性的半流开始,其次是成形半固态食物,然后为易咀嚼的固体食物,最后为流质,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进食能力改善进行指导。掌握一口量喂食,从2~5 mL开始,逐步增加至15~20 mL,调整进食速度,一般每餐进食控制在40 min左右为宜,易于患者摄食、咀嚼与吞咽。并且在训练后30 min内进行拍背排痰,避免训练时误吸痰液造成肺部感染。

2.3.2 在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摄食情况、进食是否呛咳、进食时所需时间、进食量等。教会患者正确处理滞留在咽部食物的方法,包括空吞咽法;交互吞咽法,指进食后或每次吞咽后饮少许水;侧方吞咽法,去除滞留在咽部的食物残渣;点头样吞咽法等等。经过训练,患者均能掌握要领。

2.4 评价

本组患者经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并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后,进行疗效评价[4]。5例留置鼻胃管患者,分别于第3~第7天拔出胃管,未再留置。本组患者选用吞咽标准评价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评价标准参照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共分6级,其中吞咽能力提高达IV级7例,V级32例,VI级9例。患者经对症治疗与康复训练及精心护理后,均取得满意疗效,平均住院日22 d,出院前健康教育评价结果优良40例,中等8例。出院后继续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3 讨论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时发现,正确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吞咽功能训练,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地促进功能恢复,最大程度地提高吞咽能力,对减轻残疾和恢复病情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至关重要。首先重视基础练习,由于基础练习不使用食物,误咽、窒息等危险比较小,所以不仅适用于轻度患者,还适用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经评估,在入院后48 h后即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利用发音训练与舌肌等面颊肌运动训练,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促进口部肌肉协调性,使患者逐步建立与恢复吞咽意识。患者意识清醒,能产生吞咽反射,且少量误咽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才可采取直接摄食训练。护士在训练患者吞咽及喂食过程中应注意,患者是否能保持正常头位,并对家属与陪护进行正确的指导,采取对应的保护性措施,避免外伤与呛咳发生。对于咳嗽、痰多、喘息的患者,喂食前一般先做好清洁排痰工作,包括拍背、鼓励咳嗽咳痰,必要时吸痰,以免进食过程中发生误吸。摄食后,不宜立即进行拍背和刺激咽部的动作,如口腔护理、口腔检查等,以免引起恶心而误吸。不能由口进食给予鼻饲进食同时,应重视并及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促使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留置鼻胃管期间,注重口腔护理,保证牙菌斑及时去除,避免病原菌在口腔内繁殖,降低误吸性肺炎发生。本组5例鼻饲患者无一例发生误吸等并发症。总之,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应建立在患者意识清醒,具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在神经病学家、耳鼻喉科医生、胃肠科医生、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营养师等共同配合下[5],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持之以恒,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识别和管理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07,2(3):242.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39(6):379.

[3] 高振丽,张珂,孙菲.咽部冷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1):40-41.

语言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吞咽困难;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是脑损伤所致的常见问题,临床表现有面部肌肉左右不对称,口腔内储留食物,处理分泌物困难,唇闭合差,食物从鼻腔反流,咀嚼食物时间延长,进食后食物改变,无原因持续性高热,吸入性肺炎等[1],有鉴于此,我科在对中风病人进行功能性康复的同时,也及及其重视对吞咽障碍的康复评价,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年龄22~85岁,脑梗死22例,脑出血14例,合并认知障碍11例,语言障碍9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

1.2吞咽障碍程度评判标准

参照洼田饮水试验[1] 评价:患者坐位,饮温水30ml,观察经过,记录时间,注意有无呛咳。正常:1~5s内饮完无呛咳。异常:Ⅰ级,1次5s以上饮完,或2次以上饮完;Ⅱ级,1次5s以上饮完,有呛咳;Ⅲ级,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Ⅳ级,多次呛咳,不能饮完。

1.3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常规治疗及保健知识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3.1 我们对中度、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间接训练(基础训练),有针对性开展口咽部肌群功能训练。主要包括:①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让患者空咀嚼、皱眉、闭眼、鼓腮、吹气、微笑,张颌、闭颌运动,伸舌作左右、前后、舌背抬高运动或阻力运动。②咽部冷刺激:用冰冻的棉棒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提高其敏感性。③空吞咽训练:让患者作空吞咽口水、小冰块及果冻训练,这有利于患者吞咽模式的恢复。④呼吸功能训练等。

1.3.2 对轻度吞咽障碍采用直接吞咽训练(摄食训练),以摄食和训练为主,对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经过基础训练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主要方法有:①取利于进食的:常用有2种,半卧位:躯干上抬30°,头颈前屈,患肩用枕垫起,这有利于口腔期障碍患者食团向咽部运送;坐位: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坐起时无性低血压反应,就可取坐位进食,这样容易引起吞咽反射。②把握好一口量:一口量过多,口腔控制困难,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般以少量试之(3~4ml),然后酌情增加。③强调食物的性质:食物的形态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所选择食物的温度、质地、体积和口味要能够激活吞咽,避免粘性、干燥和难以咀嚼或容易分散的食物。④强化意念运动训练:引导患者摄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吞咽动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运动传导通路的重新建立。

2结果

两组训练前后吞咽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吞咽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护理训练能

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有些甚至可以恢复正常。

3讨论

3.1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由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同时还存在肢体瘫痪、语言不清、烦躁易怒、情绪抑郁等情况,因此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提高患者进行吞咽训练的主动性。因为患者的积极主动意识不仅对支配吞咽肌群的活动是良性刺激,同时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也是良性刺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2进行吞咽训练越早越好

只要病情允许,康复护理介入的时间越早越好,并针对吞咽障碍的不同程度实施不同的训练方法。每次训练前患者至少要休息30min使其做好准备,如排便、洗手、漱口等,并选取舒适。

3.3在进行吞咽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按有目的有顺序地训练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训练,使有关肌肉运动逐渐到位,能够有效防止误咽及呛咳。如出现误吸,应及时用吸引器将口内及咽部食物吸出。吞咽功能改善后,可考虑拔除鼻饲管,增加进食量和种类。

3.4做好出院健康指导

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训练方法、注意事项,要求家属持之以恒的协助患者进行吞咽训练。

语言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偏瘫患者; 依从性

Effect Research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mpliance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ZHAO Gui-j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0):085-088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mpliance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limb function.Method:64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from July to Nov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functional exercise directed by therapist.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strengthen intervention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pli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of ability of daily living(ADL),compliance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first week after admission to hospital,the differences in compliance score and AD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efore discharge,the compliance score and ADL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first week after admission to hospital and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Hemiplegia patient; Compliance

First 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oucheng City,Zoucheng 2735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0.025

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类型之一[1]。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可引起重度神经系统的损伤,且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偏瘫是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多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3]。经临床发现,患者预后的好坏与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密切相关[4]。通过调查,适时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对其预后是非常重要的[4]。本研究选择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11月住院进行治疗的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会议诊断标准[5];(2)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的脑卒中初发者;(3)患者神志清,生命体征稳定,能够配合治疗与护理;(4)无失语及智力障碍。所选患者中男34例,

女30例,年龄50~80岁,平均(67.8±4.2)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用宣教图册、宣传栏进行宣教,用平板电脑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方法的视频演示,2~3次/周,均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适时开展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由康复师指导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及康复师指导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创建适宜的训练环境、取得家属的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具体方法如下。

1.2.1 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也逐渐应用到各科护理当中[6]。偏瘫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差,患者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7]。怕别人瞧不起、怕花钱、怕给家人添麻烦、怕摔倒、怕劳累等,严重的心理负担,往往导致患者对康复训练缺乏信心,使患者主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8]。因此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在患者住院后,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变化、文化程度、既往病史、经济情况,患者家庭结构、工作、对疾病的支持情况等,然后根据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积极宣传本院“先治病后付费”的工作模式,出院时只需交个人负担部分,从而大大减少了患者及家属经济负担,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安排患者与肢体康复较好的患者一起谈心,分享其训练的经验。在训练之初,患者往往对康复效果要求比较高,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一旦出现结果不满意,会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放弃训练,此时护士及家属要对其进行安慰与帮助,掌握沟通技巧,对患者所表现出的进步要及时鼓励,从而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信心。

1.2.2 针对性健康宣教 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患者文化程度及时进行健康宣教,注意宣教内容的针对性。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健康宣教方法的选择,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地点的安排,以确保宣教的效果。避免护士一味的进行宣教,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反感,达不到宣教的目的。宣教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反问的方式了解患者对宣教内容掌握情况,及时指导不正确训练方式,必要时再次现场演示。由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比较多,思维反应能力比较慢,沟通时注意语速要慢,利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向患者传达信息以安慰患者。护士要学会倾听,鼓励患者诉说对训练的感受,提高宣教效果。

1.2.3 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 进行肢体训练前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即可以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根据患者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与康复师共同选择患者能耐受、喜欢的训练方式,制定康复计划,便于患者积极参与。利用平板电脑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方法的视频演示,2~3次/周,根据患者的病情、学习能力、家属的接受程度,适当增加演示次数。急性期主要是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关节、肢体的被动活动。责任护士每次为患者翻身后,指导家属良肢位摆放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懂得良肢位摆放的意义与技巧。在康复师的指导下,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肢体的按摩与被动活动。被动活动的原则,应遵循关节由大到小,运动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觉到劳累为宜。根据患者肢体恢复情况,逐渐减少辅助量,从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主动活动的动作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练习,如Bobath训练、患侧的翻身练习、桥式运动、踝关节锻炼。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恢复期逐渐进行坐位平衡锻炼、抬腿锻炼,逐步完成原地迈步、借助助行器行走等。当患者感到不适时,注意休息,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在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时,适时给予指导与保护,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尊重患者的权利,多征求患者的意见,及时改进训练方式,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原则。

1.2.4 注重患者信息反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7]。在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语言非常的敏感,护士不愉快的情绪有可能感染患者。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时要注意沟通的方式、语气、语调、时间、地点等。护士应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娴熟的专业技术、良好的沟通能力赢得患者的信任。对年龄较大、疾病较重的患者,责任护士在病房巡视时,应积极主动的为患者提供生活帮助,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性,给予患者适时安慰与鼓励,及时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让其主动诉说心理的感受和特殊要求,从精神上安慰患者,心理上支持患者,行动上帮助患者,增强彼此的信赖感。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时间约为6个月,康复需时较长,要注意患者耐心与意志力的训练,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提高患者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1.2.5 从被动转主动,取得患者家属支持 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较长,需要家属长时间关心与支持,因此家属态度的好坏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与家属每日近距离的接触易产生矛盾,再者家属要工作、生活,于是陪护人更换过于频繁。往往由于新更换的陪护人对患者病情及生活习惯缺乏了解,再加患者不愿意麻烦旁人,最终导致护理过程不连续,训练工作不能按时进行。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协调好患者与家属之间的关系,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做好陪护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家属积极主动多从亲情的角度去关心患者,行动上支持患者,为患者康复提供帮助。根据患者家庭情况,尽可能固定家属陪伴,患者与家属的朝夕相对,可使家属对患者情况十分了解,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锻炼。通过康复师、护士的指导,使患者及家属掌握肢体功能训练技巧及注意事项,充分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康复训练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出院后也能持之以恒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炼,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1.2.6 适宜的训练氛围 护理人员恰当的言谈举止、专业的康复指导、适宜的训练环境、患者家属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的进行康复训练[9]。不仅缓解患者思想压力,而且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场地周围应开阔、无杂物,以防患者跌倒、碰伤,让患者学会合理地使用辅助工具。同病室可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集中训练的形式,由肢体功能恢复较好患者带动进行康复训练。训练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妥善处理,使患者感受到安全的保护。

1.3 调查工具及评价标准 (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疾病状况。(2)Barthel index(BI)反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bality of daily living,ADL),是在1965年由美国人Dorother Barthel及Floorence Mahney设计并制订的,是美国康复治疗机构常用的一种ADL评定方法[10]。Barthel指数记分为0~100分,100分表示患者生活自理;61~99分为轻度功能障碍,日常活动需要部分帮助;60~41分为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3)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共包含10个条目,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护士仪容仪表、服务态度、业务能力、是否主动巡视病房、是否主动提供生活照顾、是否主动提供安全照顾、是否主动提供康复技术指导等。该调查表维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采用李克特计分方法,满意为3分,较满意为2分,不满意为1分,调查方法为对出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该量表在正式调查前已做信效度检测,Cronbach系数为0.732,内容效度为0.836,适用于本次研究。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及依从性情况,并对两组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依从性的评定采用观察和访视相结合的方法,共分为3个等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积分依次为5、3、1分。分别于入院第1周及出院前运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ADL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依从性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入院第1周,两组依从性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试验组依从性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入院第1周,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入院第1周,且试验组依从性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8,P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x±s) 分

组别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试验组(n=32) 86.12±0.03 4.41±3.77 1.10±1.20

对照组(n=32) 69.23±12.41 8.80±3.68 4.62±2.91

3 讨论

大量护理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因比较特殊,单一的护理模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11-13]。而适时有效的康复护理模式可多角度、全方位的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从心理上,让患者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提高了患者生活和生理上的舒适度,了解了疾病的常识、预防及相关影响因素,提高了自身管理,对脑卒中患者出现的偏瘫等并发症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从而达到很好的治疗和干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对提高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及ADL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对偏瘫患者,做好病情评估,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纠正患者心理障碍,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地参与康复训练。护士良好的沟通能力、娴熟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个体化的训练计划,有利于患者采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训练方式,有利于患者训练依从性的建立[14]。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配合,让患者感到被尊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偏瘫肢体的功能,使临床护理有效率明显提高。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中试验组由责任护士通过全面评估患者,制定出系统性、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干预,对重点问题反复宣教、反复指导。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重视患者的认知、行为、心理和环境因素,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地认识疾病,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试验组由责任护士深入病房指导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增加了护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地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给予处理,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同时,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不断加深,对患者的关心与爱护得到进一步体现,从而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及临床工作有了充分的肯定,满意度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自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快了患者的康复。患者主动性及配合性增强,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Kirkevold M.The role of nursing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toward a unifie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J].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1997,19(4):55-64.

[2] Miller E L,Murray L,Richards L,et prehensive overview of nursing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care of the stroke patient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Stroke,2010,41(10):2402-2448.

[3]周晓娟,侯亚红,赵岳.连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健康指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4A):884-886.

[4]代启燕.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1,9(2B):419-420.

[5]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3.

[6]张建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29-30.

[7]吴时新,徐红,李妹芳,等.舒适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33):213-214.

[8]李鸿雁.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11-12.

[9]周素萍,林强,蒋桂花,等.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9-11.

[10] Loewen S C,Anderson B A.Reliability of the modified motor assessment scale and the barthel index[J].Physical Therapy,1988,68(7):1077-1081.

[11]崔欣,欧阳荔莎.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6(8):72-73.

[12]陈雪容,王永美,陈海英.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21-22.

[13]刘文静.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2):1435-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