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年叛逆心理咨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技校学生; 心理特点;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17-001
1.前言
技校学生是企业新工人的主要来源,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将影响企业的未来。由于我国技工学校具有特殊性,学生的来源多是中考、高考受挫者,在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中,这些学生普遍不受老师重视,在同学中的评价也不高,得到的表扬少,批评多。加之,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独立意识不强,使学生自身也认可了社会对自己的看法。错误的定位和认识,使学生经常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亟待解决。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建立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健康顺利地成长为企业合格的接班人,是社会应该重视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2.技校学生心理特点
2.1自信心不强
由于社会对技校生的偏见和学生自我认识的偏差,有的学生感到没有考取理想学校,就读技工学校成为未来的技术工人低人一等。或是有的学生为了尽快寻得一份工作,被动地服从了父母的安排,难免对所学的专业缺乏责任感,不容易激发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据一项针对技工学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在回答“对于顺利完成技校阶段学业并成为目前所学专业的行家里手”这一问题时,选择“信心不足”或“毫无信心”的学生达80%,在回答“凭着自己实力顺利就业”的仅有15%[1]。另一方面,由于大多学生学习基础差,在应试教育模式中,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普遍得不到教师的关注,遭到同学和老师的冷眼多,得到的表扬少。长期的环境使他们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能力差,低人一等,为自己贴上了消极标签,对生活信心不足。
2.2逆反心理重
青春期发育带来的成人感、独立倾向,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闭锁行为和逆反举动,学生遇事喜欢自己做主,或做一些事情时不说原因和理由,这让家长和老师无法及时沟通。面对长辈的劝导,他们常常回避甚至背离。尤其一贯是大家眼里成绩差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从而产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的逆反心理[2]。
2.3人际关系不协调
青少年这一阶段是个性形成最富特色的时期,又是心理发展方面的“暴风雨时期”和“危险时期”。表现为以激情为主,易冲动,易爆发。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学生进入技校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同学相处,人际关系的内容增加且琐碎,加之班级里男生占多数,有的班甚至没有女生,男生在这个时期情绪容易激动,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发生打架的情况。据一项调查显示,技工学校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处理能力较弱,强迫、人际敏感、敌意和偏执是技校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反应[3]。
3.应对措施
3.1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技校生与初中生、高中生相比,课业负担不重且自主时间相对较多,闲暇时间也明显增多。据调查显示,技校生对课余闲暇生活的总体评价认为“一般”的占62.8%,“无聊”的占19.8%[4]。此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渴望与人交往,学校应结合技工学校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爱冒险等特点,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展现自我,获得成就感,提高自尊心、自信心。
3.2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技校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可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活动,如挫折教育、恋爱观教育等。组织心理教育专职教师,成立心理咨询室,定期为学生解决问题。以班为单位,建立心理咨询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还可建立心理咨询信箱,采取书信形式倾听学生的内心声音,避免学生因各种顾虑而对心理咨询望而却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3家校构成联合体系
家长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所不可代替的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发现他们的问题时,应积极和学校沟通,共同采取必要的方式进行矫正,切忌过度溺爱或一味打骂孩子。在给予子女更多关爱的同时,加强自身的修养。家校构成联合体系,形成共同教育的网络,将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4加强教师心理培训工作
无论班主任还是其他教师,都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靠班主任或心理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各科教师都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然后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和渗透到教学环节之中,做到全员参与。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形式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学校可积极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帮助教师提高认识。
4.讨论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自立自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提高技校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为重要。技校生大多处在青年初期,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认识问题不全面不透彻,遇事易冲动,做事叛逆,因此,应对他们多鼓励,多指导,少施压,少责难,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帮助他们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黄西宁.技校生自卑心理障碍及疏导对策,广西教育.2002,9:30-31
[2]李浩.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微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6:47
给离婚的人打个“叉”
日本把离过一次婚的人称为被打了一次“叉”的人,由此可以看出,离婚在日本人的传统思想中还被看成是“不好的”事情。但日本的高离婚率却是不争的现实。日本政府今年1月公布了一组惊人数据:2009年,日本平均每天有693对夫妇离婚。日本现行法律规定女性16岁为法定结婚年龄,但执政后有意让法务省把法定女性结婚年龄提高到18岁。东京的一位女性公司职员说,此举是为了保证女性心理更成熟,客观上也能起到稳定婚姻的效果。在日本,还有“心灵医生”等心理咨询网站推出收费的“离婚防止计划”服务。
韩国
实施“离婚熟虑制”
韩国政府自2007年8月起建议实施、2008年6月起强制实施的“离婚熟虑制”。对减少年轻人离婚起到了一些作用。该制度规定,夫妇要求协议离婚时,法院不予立刻办理,而是给予一定时间,要求夫妇两人“重新思考离婚要求”。一般有子女的家庭是3个月,无子女的家庭是1个月。经过这段“深思熟虑”后,法院再予以审议办理。韩国蔚山地方法院称。2006年向该院申请离婚者中有84%最终离婚,而2008年这一比例降至62%。韩国仁川市还推行“家事商谈制”。当地法院选出一批家事商谈委员,包括职业咨询师、教师、宗教人士等,与要求离婚的夫妇见面,倾听他们的烦恼,协助他们找到离婚以外的解决办法,或帮助确实要离婚的夫妻处理好子女养育等现实问题。
印度
推出“离婚游”
印度曾是世界上离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过去4年,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离婚率增加了一倍。以农业为基础的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过去10年以来的离婚率增长了1.5倍。印度心理分析学家、《印度人:一种人类的肖像》一书的作者卡卡尔说,为减少离婚的“导火索”。避免受男方家庭关系的影响,一些年轻的印度夫妇选择了曾被认为是叛逆的做法:自己选择配偶,离开父母单住。为了帮助那些准备分手的夫妻挽救婚姻,孟买的一家旅游公司去年还推出了“离婚游”。闹离婚的夫妻可以花上700多美元,在婚姻顾问的陪伴下外出旅游。重新找回感觉。在法律层面,印度法律规定,在向法庭提供已分居1年的证明后,申请书将被接受,或者是能证明配偶之间已经7年没有接触,法院将会判决离婚。法院在接受夫妻联名递交的离婚申请书后,给夫妻6个月的时间重新考虑离婚的决定。如果在重新考虑期内没有撤回申请书。法院才判决离婚。
伊朗
强化“婚前课”
伊朗一家机构开设网络“婚前课”,向未婚年轻人传授婚姻知识和婚后相处窍门,以期降低国内离婚率。
法新社报道。这家名为“国家青年组织”的机构得到了伊朗政府支持,所开设网络课程主要传授如何找到合适伴侣以及令婚后生活更幸福等知识。
据悉,报名者需学习3个月,期间接受每周一次小测验,结业时可获“国家青年组织”颁发的“婚姻毕业文凭”。
这家机构的负责人说,希望网络“婚前课”有助于降低伊朗国内不断攀升的离婚率。
按照伊朗人的传统,理想结婚年龄为20岁出头。法新社援引伊朗官方统计数字报道,伊朗现阶段实际平均结婚年龄为29岁。
美国
但在留学大潮中,也出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留学垃圾”现象。根据我国驻外记者的实地采访和留学教育专家的分析,所谓“留学垃圾”,实际上就是指没有明确学习目的,到国外也未完成任何学业,稀里糊涂地鬼混,最后完全脱离学校,成为“社会垃圾”……“留学垃圾”并非个别留学生的个别行为或个别现象,而是存在于整个中国留学生队伍中的、占据相当比例的一个小群体。
据专家分析,“留学垃圾”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两个,第一,因留学低龄化倾向,第二,因留学的富裕化倾向。笔者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近年来接待过数十例“小留学生”及其家长的咨询。客观地说,这些“留”而未学成、花钱如流水、令父母操碎心,且不得不打道回府的小留学生,就是“留学垃圾”的典型。在心理咨询中,我曾接触过这样的例子:
小霖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从小对绘画有兴趣。父母在多次出国考察时,已为女儿的留学探路。小霖高中毕业没有考上美术院校,望女成凤的父母决定送女儿去法国学绘画,从小娇生惯养的小霖其实并不想出国,但家庭的优越感和强烈的虚荣心,促使她违心地答应出国学习。小霖去法国后,虽有父亲朋友的关照,但她对环境极不适应,法语也一直难以过关,听老师讲课如听天书。在极度苦闷烦恼之中,她逃学了,独自踏上漫游欧洲的旅程。当父亲的朋友焦急地发出寻人启事时,小霖发现自己的钱已经花光,她被困在英国某小镇上;一个会讲中文的女人,将小霖骗走,并把她卖给了一家妓院……出国第三年,遍体鳞伤的小霖才得到警察的解救,并立即回国。
之所以产生所谓留学垃圾,从家庭责任来说,送未成年子女留学的父母有些是属于以下类型,如:望子成龙型;溺爱放纵型;跟风攀比型;崇洋型;面子虚荣型;洗钱移财型等等,总之,都缺乏理智。概括一下,中国学生,尤其是年龄偏小的留学生,容易出现留学垃圾问题,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心理行为的原因:
1.学习动机扭曲有些孩子留学并非为了学习,而是为开洋荤、捞资本,也为享受国外生活方式;更多孩子还为逃避国内的严格考试和学习压力,甚至为脱离父母家人的管束。
2.自学自理极差许多孩子从小生活和学习被父母包办代替,没有形成自觉、良好的学习习惯,总是被迫学习。而国外的教育方式更多要靠自主自觉的学习,许多孩子不能适应。
3.沟通能力匮乏很多中国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喜欢主动把问题说出来,或主动跟别人沟通;总是期待寄宿家庭和老师同学像父母一样无微不至地主动询问他问题,照顾和呵护自己。甚至遇到生活小事,也首先打越洋电话跟自己的父母抱怨,而少与周围人沟通。
4.意志品质薄弱孩子缺乏各种能力的锻炼,留学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若缺乏心理承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控能力差,就可能放弃学习,或被外界不良因素诱惑。
5.青春叛逆心理有些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强烈,当远离父母时更容易阳奉阴违,明知故犯,不能把握自己的心理行为,甚至有意去冒险或故意去违法乱纪,从而走上危险的道路,导致荒废学业,葬送自己的前程。
6.诚信责任缺失有些孩子容易自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考虑、顾及他人感受。某些小留学生不经寄宿家庭同意,擅自留宿外来朋友;或不经许可随意取用房东个人生活用品;不顾及他人的生活习惯和感受,经常做出一些不道德、损害他人的行为。
7.自我调适无能大部分学生对国外的期望值过高。出国留学生大都来自条件不错,收入相对较高的家庭。到国外后,很多学生寄宿家庭的生活条件可能没有他家的好,常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而如不能有意识自我调适,就容易做出极端的、错误的行为,以致放弃学习。
8.缺乏有效监护国内父母们习惯于事无巨细地“管教”孩子,而小留学生们,却像突然被放出笼子的小鸟,失去约束,也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国外都习惯于自我管理,小留学生可能时时处于“脱管”状态,有些孩子更可能在越洋电话中也哄骗父母,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从国外来华的留学生来看,几乎都是来上大学或研究生的青年;而未成年的外国学生,一般都是有父母亲人在华工作的,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护。像中国父母这样送未成年子女出国上学,而又缺乏亲人监护的做法,确实是不够明智的。所以,提醒想要出国的学生及其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期望值,一方面,引导孩子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打好语言基础;另一方面,帮助孩子尽早自立,建立比较成熟健康的人格,再考虑留学问题。■
(作者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研究员)
留学费用知多少
美国
美国是三大吸收移民的国家之一,中国学生在美国念一年高中或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约为25万元人民币左右。签证时间需1-2个月,学生申请签证时,都要求面试,不太容易获得签证。中学生就读11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二)以下的无需提供托福(TOEFL)成绩,修读大学或大学课程的需有雅思考试成绩证明,成绩在5分以上。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三大吸收移民的国家之一,学校一年学费和生活费约18万元人民币,申请签证无需面试,时间需3-4个月;学生大学毕业后有机会留在澳大利亚发展。
新西兰
新西兰学校一年学费和生活费在12万元人民币左右,学生出国留学无英语成绩要求,学生可先到语言学校进修英语,然后再进入大学。新西兰鼓励学生取得学位后留居新西兰;签证速度较快,一般只需1个月的时间。
加拿大
加拿大学校一年学费和生活费约在25万-30万元人民币之间,是三大吸收移民的国家之一,学生学成后有机会留加发展;一般学生签证需要2个月的时间。到加拿大留学学费、生活费比较昂贵;学生可先报读英文学校,再修读专业课程。
英国
英国学校一年学费和生活费在25万元人民币以内。签证速度比较快,一般在2个月内即可获得签证;不是移民国家,学生学成后必须回国,毕业后学生在英国工作,可以以工签形式留下。
法国
法国公立大学免学费,私立大学一年学费大约在5万-6万元人民币之间,在巴黎一年生活费约5万元人民币,其他地区大概在4万元人民币左右。到法国留学的学生必须有500学时法语基础,办签证需参加一个TEF考试,该考试总分900分,要拿签证最低需要150分。语言大学一年学费约4万-5万元人民币。
刻板印象 “90后”大学生 服务与管理
一、社会对“90后”的刻板印象及对“90后”大学生的更深层次的解读
1.负面刻板印象
提到“90后”,大多数人会联想到“非主流”、“脑残体”、“肤浅”、“性开放”、“自私脆弱”等负面的词汇,这就是社会对“90后”的典型的负面刻板印象。
“90后”出生年代的特殊性和时代大背景决定了他们的性格形成:他们出生在物质极其丰富的年代,没有经历过任何社会动荡;他们出生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手机、电脑、MP4等相当普及;他们是中国第二代独生子女;他们受着现代情感观念的影响,电影、电视、网络无时无刻不向他们灌输各种各样甚至互相矛盾的恋爱婚姻观念……这样的大环境决定了他们追求新潮,超前消费,崇尚物质享乐;依赖网络,自理能力差,缺乏团队意识;孤独脆弱,亲情观念淡薄……由此而表现出的桀骜不驯的反叛言行不为社会主流所接受,进而形成了“非主流”、“90后”的负面刻板印象。
2.正面刻板印象
与负面刻板印象相反,时代也赋予了“90后”很多优秀的特质。正因为生在中国改革发展速度最快的历史时期,长在信息飞速发展、思想解放的年代,“90后”思维相对更加活跃,知识面广,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能力强,视野宽,对新事物接收能力强,有时代责任感,有一技之长。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压力下,“90后”心态更加开放,敢于质疑,敢于语言创新,敢于极力表现与众不同的一面。“90后”也因此成为了更加理性的一代。
3.“90后”大学生的深层解读
社会对“90后”的刻板印象并不代表现阶段“90后”大学生的完全真实状态。2008年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首份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查报告,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较为权威的解读。
调查结果显示,与社会刻板印象不同的是,被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0.9%的人热衷于“火星文(脑残体)”或者“非主流”装扮,其他的人更注重生活质量和品位。在人生信仰和心理承受力方面,他们当中有34.5%的人缺乏信念,而77%的人充满自信,但当他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只有9.4%的人会“从头再来”,其他的人表示会留下阴影,甚至有人会一蹶不振。但是“90后”大学生心态比较开放,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调查还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交际主要靠电话、QQ、短信来完成,77.4%的“90后”大学生表示缺乏知心朋友,有时会因为无人倾诉而觉得空虚和无助。除此之外,“90后”大学生在情感方面也有着复杂的经历,他们对性的认识也比较超前,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有过情感经历,其中一部分甚至谈过多次恋爱。
二、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服务和管理
“90后”大学新生的调查结果对教育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依据。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摒弃以往的呆板说教理论,开展以服务为主导思想,将管理作为其次的辅助工具的教育方式,做到与时俱进,整理出一套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形成培养人才的最佳模式。
1.着力发展党、团、志愿组织,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90后”大学生普遍信念缺失,经常会处于盲从、迷茫的状态,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功利化的趋势,但他们这个时期也正是重新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最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接受社会主流价值的至关重要。
班级和党、团队、志愿组织作为开展学生教育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大学校园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党、团、志愿组织的各种活动,如组织帮扶特困家庭、地震救灾与自救宣传等志愿者活动,不断地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观念。
2.进行创业培训及就业辅导,满足“90后”大学生创业需要
“90后”大学生对家庭依赖性强,创业意识薄弱,受挫能力差。但“90后”大学生更加关注个性化发展,敢于尝试和创新,追求在最大程度上发展个性、实现自身价值。
3.开设心理辅导室,利用网络对“90后”大学生进行相应服务
“90后”大学生的确存在很多心理问题,网瘾、叛逆、早恋等等,过早体验性生活也对他们产生了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方法得当与否非常重要。一方面,要保护他们的隐私;另一方面,又要让他们愿意吐露心声,排解烦恼。
针对这种特点,学校可以在网上开设心理咨询空间,利用网络聊天交流,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倾听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减少和杜绝“90后”自杀、犯罪等系列极端行为的产生。
4.组织户外活动及训练,培养“90后”大学生的团体意识
“90后”大学生自我主观意识强,团体意识较差,通过组织户外活动和训练,让他们体会信任与合作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学会感恩他人,增强团体协作能力。
5.发挥“90后”大学生的一技之长,进行扬长教育
“90后”大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能力极强,英语运用能力也超出往届的大学生。针对“90后”大学生的这个特点,学校可以进行扬长教育。例如,开设计算机维修专业班、英语翻译特长班等相关的强化培训班,并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结合奖励机制来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与。
6.对“90后”大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前面说过,对“90后”大学生应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如果还延续各项硬性规章制度的管理模式,他们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反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在学校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其更有助于学生自身发展。
三、结论
社会的刻板印象对“90后”大学生的服务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依据,但刻板印象不能代表“90后”的全部,更不代表“90后”大学生的群体状态。在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90后”的大学生群体已经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将承担起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对“90后”大学生的深度解读,对“90后”大学生的服务与管理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助于“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引导他们建立完善的爱情观和性观念,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使他们吸收精华,摒弃糟粕,终有一天成为真正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的一代人。
参考文献:
[1]曾秋菊,王俊垒.浅议“90后”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魅力中国,2009,(7).
[2]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中国青年报,2008,(11).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30-01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而五年制高职生作为其中重要又特殊的一部分,不容忽视。如何推进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们必须攻克的课题。
一、五年制高职生现状分析
五年制大专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院占学生总人数近七分之一,其年龄特征、生理发育,有别于处于青年中期的普通大学生。年龄为15到21周岁之间,年龄跨度大,正值青春叛逆期,又恰好为中考失意者,大部分未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薄弱。
二、五年制高职生心理状况研究
笔者以学院681名五年制高职生新生为调研对象,采用SCL-90项自觉症状评定量表 进行测试,超出常模人数为82人,占总人数的12。(总分超过160分,阳性项目超过43项,有因子超过2.5分,)。由此可见五年制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的关注。由于学生年龄小,具有独立意识但却缺乏是非观念,独立思考分析面对问题的能力不强,无法应对社会复杂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匮乏;而生理上日的益成熟会引发大的情绪波动;心理问题逐渐凸显,以至患上网络依赖症。
三、五年制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措施
如何面对并解决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学合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心理健康理念深入心间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我院教务处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列入教学计划。其课程开设应该有别于三年制高职生,形式应多样,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沙龙,角色扮演,活动体验等各种形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感悟,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传递快乐向上的心理态度
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确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即以学校心理服务为重点,以“三难学生”为难点,以学生社团部门为支点,以年级为线索,以制度建设为支点,以心育活动为平台,通过qq,电话,橱窗,报纸,黑板报,微博,心理广播,525活动月,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政治活动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全面深入地开展五年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落实心理疏导制度,建立动态的学生电子档案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建立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但建档后对学生心理的分析、问题的及时发现、并以此进行的引导、干预、矫治等还很不够,没有达到建档的目的。而我院可尝试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电子动态档案,在此档案里,详尽的记录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五年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及心理状况,这样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动态的心理状况,可以及时的进行心理沟通,心理排查与心理干预。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教育,构建学院、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
要加强五年制学生的教育,学校要紧密联系家长和社会各种资源,产生教育合力。在学院层面,在落实“五个早”(即 早发现,早报告,早安排,早预防,早控制)和 “五个一”(即 一名患者,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构建五级工作网络(即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学工办心理专干、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的基础上,还需要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如密切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沟通,微信微博沟通,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共同研究商讨、商讨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问题。并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如与街道社区合作,与校外心理咨询机构协作,一起出谋划策,一起策划学生成长方案,塑造全员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利用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福利院之行等社会活动磨砺五年制学生的心志,让其身心在行动中得到释放,让爱在活动中得到展现。
总之,五年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培育,需要各种机制良性互动,如何让教育之花开得更美,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用心的灌溉和辛勤的耕耘。但笔者坚信,“只有心与心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用心用情,每一颗平凡的石头都将不惧风雨,不畏严寒,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