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护理评定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颅脑外伤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交通日益发达,因交通事故、高空作业失足坠落和暴力斗殴等原因所致的颅脑外伤逐年增多。颅脑外伤危害性大,是造成死亡或伤残的重要原因,伤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感觉、运动、认知、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因此,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6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1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5岁,均经头颅CT或MRI以及临床检查确诊,GCS评分5~12分,其中交通事故64例,高处坠落13例,头部打击伤8例,摔伤11例,脑挫裂伤合并各类颅内血肿82例,脑疝14例,手术治疗75例,非手术治疗2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受伤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手术治疗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两组伤后(或术后)均按照《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神经外科康复治疗规范》等进行治疗、护理、康复指南。
1.2.2 治疗组同时采用以下早期康复护理
1.2.2.1 早期康复护理最佳时机: 选择在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伤后或术后48~72小时),无神经系统进一步损伤的征象,且骨及骨关节无受损,即可开始。
1.2.2.2 制定早期康复护理计划: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详细、具体、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及时修改,向家属及患者介绍颅脑外伤疾病的知识、愈后情况及早期康复护理的意义,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1.2.2.3 功能锻炼:
(1)护理:每隔2h变换一次,保持关节正确的良肢位摆放,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发展证明尽量多用患侧卧位,减少仰卧位,并提倡早期由卧位坐位过渡,以正确的姿势预防褥疮和肢体痉挛。
(2)肢体功能锻炼:
A.被动运动与按摩:对患者肢体进行揉、按、压、挤、捏、拍打等感觉刺激,按摩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每日2次,每次30min,配合被动运动,在关节活动正常范围内,将肢体由上到下,由近到远,有序地进行被动锻炼,防止异常运动模式的产生。
B.主动运动:不断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循序渐进地训练患者由仰卧到坐位,坐位平衡,站起坐下,站立位平衡及步行训练,加强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防止甩臀、拖足等不良步态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从共同运动中分离出来。
1.2.2.4 认知康复训练
(1) 对患者目前的认知能力做具体、详细的分析,并据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找出功能缺陷的主要认知成分,对障碍环节采用反复的学习、询问和训练,达到以点带面全面进行康复护理干预,从而使记忆、学习、解决问题等整体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2) 娱乐疗法在认知康复中有相当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精神和情绪,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潜在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具有辅助作用。
1.2.2.5 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包括进食、饮水、穿脱衣裤、个人卫生、控制大小便、用厕等。训练时强化动作技巧且动作应轻柔、缓慢,防止坠床、跌倒。训练内容贯穿于患者日常生活中,且与患者的需要相结合,增加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2.2.6 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在伤后(或术后)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给予支持、疏导、鼓励等。通过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使其敢于面对现实、激起对治疗的信心,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毅力。
1.2.2.7 康复护理效果的评定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评定,认知能力采用LOTCA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1.2.2.8 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P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 康复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6年9月~2007年7月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入院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均经颅脑CT、MRI确诊。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49~72岁;其中出血性脑卒中12例,梗死性脑卒中48例。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50~71岁;其中出血性脑卒中13例,梗死性脑卒中47例。
护理方法: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控和并发症预防。研究组除进行常规护理,还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一般脑梗死入院后1~3天、脑出血4~14天[2]开始配合以下康复护理。①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及肌肉萎缩:康复运动操,主要以活动肩关节、膝、肘、腕、指关节肌肉,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指关节和肌肉运动为主。②上肢训练:训练用患手做日常动作,可用捏皮球的方法来训练手指的功能,每项做10次,每天2次,动作要缓慢、用力均匀。③下肢运动训练:练习翻身及向上下、左右移动身体。翻身或移动身体时用健侧抓住床边或床栏杆,或在他人协助下练习起坐。练习腰背肌、腹肌。让病人下肢自由伸屈、立膝、扭动骨盆,“搭桥样”动作,下肢抬起离开床面,由开始坚持数秒钟到增加时间再缩短卧位时间。训练下肢的屈伸,每项做 10次,但也要因人而异,每天2次。④坐床训练:可由护理人员辅助坐起,一般使用活动靠背床进行训练。⑤语言训练:利用接触病人的一切机会进行语言训练,强化语言能力。
疗效评定:入院时和入院第30天分别进行相应评定,ADL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3],肢体运动功能采取Fe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入院及出院时由专人对两组进行定期、单盲评定。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资料正态分布进行t检验。
结 果
治疗前两组两项指标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FMA、BI两项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讨 论
FMI是应用最广泛的脑卒中病人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方法之一,能较准确反映脑卒中病人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是常用的残疾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评测工具,是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一种ADL评估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的功能状态,也可以预测治疗效果,体现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身体能力。ADL与肢体功能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且康复护理介入的时间越早,疗效越好。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研究组经早期康复护理30天后,BI、FMI与ADL能力的恢复程度和临床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运动康复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早期康复能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康复护理应尽早介入。
参考文献
1 王喜全.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27.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early hemiplegic patient with acute strok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miplegic patient with acute stroke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n acute stroke patients 64 patients, enrolled within 14 days of onset were allocated to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n=31) or control group(n=33) random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e assessed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using Chinese Stroke Scale(CSS) and Barthel Index respectively Clinical efficacy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changes of CSS and ADL scores on the 28th day Results On the 28th day, CSS and ADL were evaluted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SS scores betwe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the controlgroup (P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Stroke;Actuities of daily living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我国1986~1990年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217/10万,病死率为116~1418/10万,幸存者中约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其中以偏瘫最为常见[1]。因此,脑梗死治疗不单纯是生存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生存质量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并将效果比较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下列标准: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初次发病者。(2)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减退。(3)年龄39~81岁。(4)病程在两周内。(5)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2)既往有痴呆、精神病史者;(3)外地无法随访者。
112 病例资料 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31例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63±6)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14例;对照组33例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62±7)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18例。两组病例的年龄,经t检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常规护理组接受相应药物治疗、内科基础护理和常规护理;康复组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121 早期康复护理时机 患者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h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
122 心理护理 在患病急性期患者会有很多痛苦,护理人员要及时正确引导、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现实,面对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其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指导患者重新建立病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内容。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解除家属的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情绪,以免刺激患者[3]。
123 肢体功能锻炼 患肢的功能锻炼包括:①保持良好的;②患肢按摩;③患肢被动运动;④系统功能训练。
12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如投球、拨算珠、套圈、搭积木、抓木钉、沙板磨等,指导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如厕、入浴、洗浴、刷牙、洗脸等,2次/d,30 min/次。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进食指导、吞咽功能训练等。对有语言障碍的进行语言训练[4]。
125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不能停止训练,每天坚持累计训练3~4 h,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定期回访,有条件的可在正规的社区康复机构继续康复。
122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观察时间为病程第1~28天;治疗前询问既往史及伴发疾病; CSS及ADL在治疗前治疗第28天各评定1次;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疗效评价:临床疗效判断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以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结合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进行评定;神经功能改善计算公式: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评定标准采用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比较。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疗效判断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总有效率计算公式:基本痊愈、显效、有效的例数之和除以各组总例数的百分比。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量指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 12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早期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之前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早期康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ADL的变化比较 早期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之前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天早期康复治疗组ADL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5% (25/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42% (14/33),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急性脑血管意外,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三大疾病(脑血管病、冠心病、肿瘤)之一。存活患者中至少有一半有不同程度的残障及劳动力丧失,以致存活患者自理能力严重下降。目前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这是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因此,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5]。
我们通过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实验证明,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明显好转,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且患者无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关节损伤、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说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从根本上减轻或避免痉挛、废用、误用及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患侧偏瘫的发生明显减少。给患者的后期肢体康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患者重新回归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贾建平,崔丽英,等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171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 379380
[3] 陈瑞仙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当代护理杂志, 2009, 19(10): 8384
【关键词】 康复护理;解锁精神病;康复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7.180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家庭经济能力差, 无法长期承担其住院费用, 家人对其行为又没有控制能力, 因此常采取锁养, 对精神病患者利大于弊, 锁养精神病患者解锁后会出现思想匮乏、情感冷淡、懒散被动等阴性症状, 通过展开心理教育、工娱治疗和行为能力治疗, 可改善精神病患者自理能力和社会能力。本文对34例解锁精神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住院并且符合慢性精神病分裂诊断标准的解锁精神病患者68例[1],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 年龄14~54岁, 平均年龄(37.12±8.13)岁, 女16例, 年龄13~54岁, 平均年龄(33.11±7.98)岁;文化程度:文盲8例, 小学11例, 初中10例, 高中及以上5例;实验组男14例, 年龄13~64岁, 平均年龄(38.01±7.92)岁, 女20例, 年龄11~53岁,平均年龄(32.16±7.81)岁;文化程度:文盲10例, 小学9例, 初中11例, 高中及以上4例。精神患者的疾病类型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缓等, 被锁养5个月~2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维持原有的精神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康复护理治疗8个月, 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帮助患者日常生活自理和保证其安全 护理人员耐心劝说不肯更衣、不肯清洁、不肯说出自己名字的患者, 协助其更衣、洗漱、理发、交谈, 跟患者打好关系。认真观察易烦躁不安、易冲动伤人和自伤的患者, 对其做好保护性约束措施, 及时向医师反映, 对易产生幻觉、妄想的患者做好防范措施, 防止意外发生, 病房内严禁危险物品, 保证有足够的人力随时控制发病患者, 保证患者和他人安全。观察患者是否正常按照医嘱服药, 如患者藏药或拒绝服药, 可通过耐心劝说或经医师同意给患者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监督患者沐浴更衣、消除异味, 保持卫生, 训练患者日常生活规律性和主动性。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 为患者提供安静、温暖的优质睡眠环境, 加强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提高睡眠质量, 必要时可使用药物帮助患者入眠[2]。
1. 2. 2 对患者娱工治疗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各种游戏娱乐活动(如看电视电影、欣赏音乐、唱歌、阅读)、体育运动(如做早操、慢跑)和简单的劳作(如扫地、洗碗)缓解患者的精神状况, 放松患者身心, 提高患者机体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 从而锻炼患者主动性。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沟通, 给与患者心理疏导。训练患者职业技能, 可通过出黑板报、书画、剪纸表现患者能力, 进行简单的系列工作开展工疗, 培养患者职业技能, 增强患者自信心, 从而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1. 2. 3 制定鼓励机制 为患者制定康复评分标准, 总分为100分。患者每天对自己的康复训练行为评分, 也可有其他患者为其评分, 根据护理人员评定情况进行评定, 将患者成绩张贴在显眼醒目的公布栏, 对患者起到相互激励作用, 对>60分的患者给予口头表扬和奖品奖励, 对得分不高的患者进行教育, 指出其不足之处, 并帮助患者改进。通过鼓励机制增加患者康复训练的热情, 有助患者康复。
1. 3 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采用IPROS、NOSIE和SANS进行康复效果评价, 得分越低表示治疗效果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后IPROS总得分、NOSIE总得分、SANS总得分均优于康复护理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精神病患者行动性差、反应迟钝、感情缺失、丧失自理和社会能力, 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经济和精神负担, 简单的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难以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 护理康复显得尤为重要。康复护理比单单依靠药物治疗的康复效果好, 通过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娱工治疗、心理护理和激励机制, 提升了患者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护理质量, 增强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患者康复效果有积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春华. 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2):4638.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康复护理;日常生活能力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往往遗留下严重并发症,影响生存质量。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对2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从早期康复护理的角度提供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初发脑梗死患者4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6~75岁,平均(65.2±8.1)岁,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生命体征平稳。4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积分、既往史积分、肌力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康复评定 两组患者分别由康复科医生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检查肌力情况,治疗前当天、治疗后6周应用Barthel指数[2]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2.2 康复护理训练方法 ①功能位的保持,仰卧位。上肢:肩上抬前挺,在肩胛后方放一薄垫,纠正肩胛内旋内收,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下肢: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加紧并稍内旋,臀部和大腿下放置枕头或砂袋,以支撑整个大腿外侧以防下肢外旋;踝呈90°,足尖向上;②肌力训练在患者肌力0级时,除了保持仰卧、侧卧肢体的良姿位外,首选最有效的物理疗法,对不同的肌肉加以训练,最终达到增强肌力的效果;③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患者瘫痪期主要做被动训练,主要是针对上肢各关节的被动屈伸训练、下肢各关节的被动屈伸及外展内收训练;④卧位训练对患肢进行按摩及被动活动,嘱患者随意念做肢体水平外展内收,3次/d,20下/次;⑤坐位训练。坐位平衡训练,1级静态平衡,训练时让患者坐于椅子上或床边,双足平放于地上,双手放于膝部,保持稳定;静态平衡完成后,需进一步进行2级自动态平衡训练,让患者去取不同方向、高度的目标物或转移物品,有近渐远增加困难程度2次/d,20 min/次;⑥床下行走训练;随着病情的好转,肌力亦增强,可协助患者双手扶床,在原地踏步走和前后踢腿, 在床边或室内行走,并给予步态指导,逐渐延长每日行走的距离和时间;⑦心理康复护理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向患者说明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坚持功能锻炼,本病愈后大多良好,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当天、治疗后6周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测评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入院时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往往遗留下严重并发症,影响生存质量。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其功能,减少残疾程度,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为起病后6个月内,尤其是起病的头3个月。所以脑梗死患者易尽早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的重组,同时也不要忽视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这可强化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该系统生理功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改善全身情况[3]。
加强心理护理工作,可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康复锻炼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