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艺术启蒙教育

儿童艺术启蒙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艺术启蒙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艺术启蒙教育

儿童艺术启蒙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育;钢琴老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已经被人们所普遍认同。目前,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开发儿童的智力。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家长进行启蒙教育的首选乐器。而作为启蒙教育主体的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够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老师”角色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首先应该具有的就是“老师”这一角色。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儿童,所以教师必须要和蔼可亲,让孩子先喜欢上老师,再喜欢上他所传授的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十分有限,孩子可能会先接受一个人,喜欢上一个人,再喜欢上他所传授的知识。一是教师要有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这样才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将钢琴的魅力全部展现,进而吸引到儿童的注意力,征服孩子,使其迷恋上钢琴,迷恋上艺术,从小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艺术熏陶,培养一种优雅的气质。二是教师必须要因材实教,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一方面,虽然儿童还处于人生的初期,孩子的个性还没有形成,但是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儿童某方面的特长,并且努力有针对性的加以培养,同时不断改正儿童的缺点与不良习惯,这样更有助于儿童未来的发展。

二、“玩伴”角色

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要融入孩子的世界,成为孩子的一个“玩伴”,这样会有利于钢琴教育工作的展开。所以钢琴教师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对儿童进行教育,这样孩子就可以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这比直接说教的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成为孩子的真诚友爱的“玩伴”是钢琴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不只是要成为个教导者,同时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来感受快乐与忧愁。”当然,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启蒙教育。虽然孩子对于世界认识还处于朦胧的状态,是一个稚嫩的个体,但是他们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有交朋友,同朋友一起分享快乐与忧愁的愿望。教师同孩子成为朋友之后,更加巩固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倾听者”角色

儿童虽然对世界的认识比较少,但是他们也有对世界感知的能力,他们也有自己对这个世界阐述。而钢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出现,认真的关注孩子,聆听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从而仔细观察他们在不同情境下所表面出来的行为方式,进而分析他们的心智发展方向,对于孩子所提出的音乐方面的问题,生活方面的问题,都有一一解答。教师要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花尽可能多的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孩子,从而实现达到更好的钢琴教学效果。而倾听并不仅仅要针对儿童的语言,还必须对它背后的意义进行分析,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要了解儿童想法,解答问题,还要分析他们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保护者”角色

教师还有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孩子情感的“保护者”。想要保护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这就需要教师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对儿童的精神与情感给予高度重视。儿童是脆弱而又敏感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他们也能够认识到哪些事物对于自己的父母长辈是重要的,只要是父母认为是重要的事,那么孩子会认为这件事是值得自己花时间与精力来尝试的,这也影响到了孩子在学习钢琴过程中,情感投入的程度。目前,很多家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错误认识,这就使儿童的情感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如果教师因孩子弹奏的水平不符合自己的标准,而惩罚孩子,这势必会使孩子对学习钢琴失去兴趣,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情绪,这同时也会影响到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钢琴教师存在的作用就是保护孩子,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并对这一过程进行指导。每一个孩子都有选择的权力,教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会使教师更有亲和力。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到孩子的情感,鼓励孩子积极进行思考,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使孩子健康发展。

儿童艺术启蒙教育范文第2篇

幼儿舞蹈教育具有舞蹈艺术等自身的个性与特点。突出表现在活泼,天真,夸张,有趣。幼儿舞蹈不仅贴近儿童的生活,而且处处闪耀着儿童的心理特征,散发着充满真、善、美的童心体验和审美追求,给儿童一种强烈的新奇感、诱惑感和亲近感,从而在儿童中形成一种追求美感的共鸣。凡是清新悦目、动人心弦的好作品,无不透射着童趣性、童真性等特点的完美统一。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舞蹈教学经验,现谈一谈幼儿的舞蹈启蒙教育的特点:

一、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具有一定的童趣性。

童趣性是吸引儿童注意力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启迪儿童参与愿望的重要因素。幼儿舞蹈是幼儿游戏的一种高级形式,对于幼儿期的儿童来说,他们日常生活,在学习以外的时间,除了吃饭和睡眠外,主要的活动就是玩耍和游戏,这也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因此,幼儿舞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应当摆在首位。只有好玩、有趣,孩子们才爱跳、才爱看,才能达到百跳不厌、百看不烦的地步。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感到有兴趣,有意思,立刻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乐此不疲。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种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幼儿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孩子在开心时都会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它不仅符合幼儿的情趣,而且会使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同时感受到艺术的陶冶,这也是培养艺术素质的起点。

二、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具有一定的童真性。

幼儿舞蹈是展示幼儿心灵的窗口,是表现幼儿情感世界的直接方式,因此纯真、稚嫩是幼儿情感和思想的特点,他们对待一切事物都与成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视点。丰富的想象、奇异的幻想,常常是幼儿们思维活动的特点。他们经常把一些无生命的玩具和物品看成是有生命的朋友。他们还把一些小动物看成是通人性、可以和它们一起玩,给它们讲故事。在我们的幼儿舞蹈教育中如何具有纯真性,关键就在于要以儿童的眼睛来看世界,以儿童的思想感情来对待客观事物,从儿童的生活中择取舞蹈的题材,特别是其中的童话、寓言等更存有我们可选择的舞蹈题材。

三、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具有一定的明晰性。

幼儿舞蹈教育中的明晰性是以情节内容的通俗性、直观性和动作技巧简单易学、轻松自如的灵活性为表现形式的。幼儿舞蹈所表演的内容一定要能被幼儿看明白、弄懂它的含义,小演员才能表演好,小观众才能接受。当然,对不同体裁的舞蹈作品对其内容的明晰性有不同的要求。如对有情节的舞蹈,所表现的人和事一定要清晰、条理分明,切忌逻辑混乱,对抒情性的舞蹈,舞蹈所表现的人物的情感要鲜明,不能含混不清,而对戏剧性的舞蹈,则要求人物性格突出,情节事件和矛盾冲突的发展要简捷明了,起、承、转、合要循序展开,只有如此,幼儿舞蹈教育才能具有艺术感染力,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四、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具有综合性。

儿童艺术启蒙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启蒙教育;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建议

Children Dance Creating and Teaching is Analysed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TANG Hong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Abstract】Children dance creating and teaching is a comprehensive art,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improv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rom the new ideas of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ildre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own development pattern, the paper emphasized on the value,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dance, and language to express the core of the “body”, and along the body’s “perception―expression, to create” the main line to build children dance initiation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hildren dance and teaching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truly achieve fundamental purpose on enlightening children mind, rich children e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creative.

【Key words】Enlightenment education;Children dance;Creating;Teaching; Advice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推行,我国广大家长非常重视幼儿各类才艺培训,幼儿舞蹈是其中一项广受青睐的项目,幼儿园和社会艺术教育机构都开办了各种幼儿舞蹈班。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普遍提前到了4―5岁,甚至在2―3岁走路都还不稳定时就将其送进了舞蹈班[1]。与此同时,我国尚未建构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符合我国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与规律的舞蹈启蒙教育体系[2]。加之,专业出身的幼儿舞蹈教师缺乏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了解,习惯性地把成人舞蹈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强加于幼儿,无疑对幼儿的身体是一种残害,同时有可能因为扼杀了幼儿舞蹈的灵性和艺术性,而对幼儿灵造成深远的伤害[3]。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让幼儿追寻和享受舞蹈这种艺术能给个体带来的愉悦,而不是通过残忍、单一和枯燥的重复性训练让幼儿掌握刻板、规范的舞蹈动作[4]。可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围绕舞蹈的本质特性和意义,以及舞蹈语言表达的核心――“身体”去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不强调身体的软度、开度、力量、控制、跳跃、旋转等训练内容,而沿着身体的“感知―表达一创造”这一逻辑主线开展。

2 现阶段幼儿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及误区

2.1 现阶段幼儿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首先,通过幼儿舞蹈教育可以提升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以及表达美的兴致和能力,塑造幼儿个性魅力;其次,幼儿舞蹈能挖掘幼儿潜在智能,锻炼幼儿反应敏捷、肢体协调的非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跳跃、想象力丰富的高尚情操;再次,幼儿舞蹈能帮助矫正幼儿不良生活习惯和形体姿态,通过科学训练埋造良好的身体形态,焕发健康向上的清新气质[5];最后,在幼儿舞蹈集体训练中,可纠正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骄纵和自我的个性,增强幼儿的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加强团结协作意识。

2.2 现阶段幼儿舞蹈创编及教学主要误区

首先,追求经济利润,教育观功利化严重。迎合家长口味,一寐追求比赛级别、奖状数量,为以后的艺术道路做足名誉上的铺垫。其次,过多追求专业化技能技巧训练,轻视幼儿身心启蒙教育,从而忽视孩子的年龄与心态以及舞蹈所具有的内涵与情趣。最后,幼儿教育中的青年化倾向,以职业舞蹈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统全民舞蹈教育领域,缺乏对幼儿舞蹈教育特性的研究。

3 创新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

3.1 构建身体的“感知――表达――创造”教学模式

3.1.1 身体感知

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应从身体认知开始,应让幼儿首先认识身体的头、胸、腰、脚等部位和肩、腕、膝、脚踝等关节,在老师指导下,伴着音乐的节奏,利用童谣或儿歌,并配以生动的形象来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多部位的协调与配合。还应让幼儿在感知自己身体的基础上建立“直”的意识,即身体直、手臂直和腿直,使自身处于自然状态的身体逐渐过渡到舞蹈艺术所要求的体态。此外,让幼儿学会掌握发力的部位和方法。如绷脚时的脚尖发力,勾脚时的脚跟发力,提高脚腕的灵活性,对自身身体力量的掌握,能进一步促进幼儿对自己身体的感知与感受。

3.1.2 身体表达

发挥幼儿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喜好想象,可塑性高等特点,在进行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科学引导幼儿主动模仿生活中的人和事,并鼓励他们把所闻所见所感通过身体动作表达出来,尽可能得使他们的思想情感与身体肢体动作融合在一起。因此,建议从动态、情趣和情感、空间等方面进行幼儿身体表达训练。

3.1.3 身体创造

借助幼儿奇思幻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舞蹈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中即兴舞蹈就是最合适的形式之一。所谓即兴舞蹈是一种快速多变的、合乎自然的、无限连贯的舞蹈。幼儿利用即兴舞蹈的艺术形式可以在不同的音乐和舞蹈情境中无拘无束地展开想像,用身体来进行自我创造,这样他们就可以跳出自己的思想,跳出对生活的认知,跳出记忆中的形象,跳出成人审美标准的束缚[6]。它其实幼儿的一种普遍行为,能防止注意力分散,能够增强幼儿学习舞蹈的自信心,产生舞蹈兴趣,营造一个令人感到轻松的环境,使幼儿喜欢舞蹈、开心舞蹈。

3.2 将儿童故事情节融入幼儿舞蹈创编

由于大多数幼儿对情节丰富形象鲜明的儿童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舞蹈创作时可将故事情节设计进舞蹈作品中,增加舞蹈作品的趣味性与故事性。创编幼儿舞蹈作品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高度”去审视作品,单纯的将一个的舞蹈基本动作原封不动地叠加灌输给幼儿没有任何情节与寓意,难免造成幼儿厌烦心理。在创编幼儿舞蹈的时候一定要忘记自己的角色,完全把自己融入儿童故事情节中去,用童心去体会舞蹈中人物形象的角色,用肢体去表现故事情节及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单纯的动作摞列与叠加[7]。

3.3 促进游戏与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优化结合

将游戏和舞蹈教学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丰富教学的形式,使之变得更有趣,更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游戏中学习舞蹈动作。建议从音乐的选取到动作的编排整个教学准备过程充满游戏性,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身其中,从而培养他们的舞蹈能力。还可以开展基本节奏的游戏教学、模仿动作的游戏教学,以满足儿童的兴趣和愿望,又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可以让幼儿自主组织舞蹈活动,教师指导为辅,促进教学形式的游戏化,提升幼儿舞蹈的激情。

【参考文献】

[1]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24.

[2]许卓娅.学与教的心理探索[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8.

[3]王印英,张雯.幼儿舞蹈创编与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3.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59-62.

[5]于惠.对现阶段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舞台,2011(2):170-171.

儿童艺术启蒙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启蒙教育;教学内容;素质培养;规范教学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文化需求也日益高涨。特别是传媒上经常见到我国的钢琴演奏家表演,吸引了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的热情。学习钢琴的孩子日益增多,学龄也日益提前,很多年幼的孩子已经弹得一手好钢琴。这一方面推动了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使钢琴文化得以快速传播;另一方面也对钢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钢琴启蒙教育的现状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现在最缺乏的其实是合格的钢琴启蒙教师,很多业余的学习者,只学习3-5年的钢琴便涉足钢琴教学领域,不负责任的现象很普遍,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这对钢琴启蒙教育形成不良的影响;很多培训机构出于经济考量,往往不认真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形成“速成”的风气,往往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半途而废;有的家长在学习钢琴的问题上认识不足,对于孩子的期望过高,过多追求成果和形式忽略了钢琴学习的真正意义。

二、钢琴启蒙学习的第一步

“启蒙”这一词的意思就是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这样的论调“先随便找个老师学习,以后再换个好老师。”在很多人看来,“启蒙教育”就是从零开始,是无关紧要的阶段。然而事实恰恰相反,钢琴的启蒙教育如同建高楼,地基不牢是建造不高的。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前途,在这一阶段决定着学生是否会热爱钢琴艺术,打下良好的弹奏基础,向更高层次发展。不好的启蒙教学会误导学生和家长,养成很多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弹奏方法。即使今后遇到好的老师,也很难改正。钢琴启蒙教学,大多针对的是学龄前的儿童。一般五周岁左右学习钢琴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年纪。年龄太小,手指太过柔软;年龄较大又会错过神经发育的最佳时期,钢琴讲究“童子功”就是源于这里。年龄只是参考的一个方面,最主要还要取决于儿童生理、心理的适应能力。学习钢琴的孩子最起码要能分清楚左、右手,能数十个以上的数;对于手大小的问题不用很在意,手指条件不是前提条件,掌宽指长当然好,但手指短小也会很灵活。

三、初学的规范

钢琴启蒙教学教师要重视规范的坐姿、手形、识谱。坐姿要坐在钢琴的正中间,这样左、右手能最大范围的掌控琴键。身体要坐直,肩膀自然下垂;坐琴凳的三分之一处,稍微往前倾,脚要着地,较小的孩子可以准备一个垫脚的凳子。手形要做到手腕与琴键平行,不能过低也不能抬得过高,手指第一关节要“凸出”,做到“指尖”触键。手指横向要放到琴键的中间位置,纵向要靠近黑键。识谱要让学生认识所弹奏谱面的所有符号和内容,包括高低音谱号、拍号、调号、小节、音符时值、休止符时值、音阶排列等,哪些部分用左手弹奏,哪些部分用右手弹奏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全面了解钢琴教学的内容

启蒙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完成教学内容,在进行启蒙教育时要让学生和家长了解钢琴学习的内容脉络和线条。第一基础训练,包括音阶、琶音、哈农;第二练习曲,包括入门练习曲、拜尔练习曲、车尔尼系列、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克列门蒂练习曲、肖邦练习曲、斯克里亚宾练习曲等;第三复调训练,包括小巴赫、创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斯卡拉蒂、平均律等;第四奏鸣曲训练,包括小奏鸣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第五大中型乐曲训练,包括中外作品、各时期各流派的钢琴作品、钢琴协奏曲等。了解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琴者知道自己的弹奏阶段,并激发不断深入学习的动力,拓展钢琴弹奏的广度和深度。

五、家长在钢琴启蒙教育阶段的作用

家长的督促和辅导,是孩子学习钢琴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无论孩子处于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都与家长有很大关系。家长科学的辅导与督促会让孩子学琴更有成效。要让孩子有兴趣,达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除了老师的作用,还需要家长积极的评价。因为孩子练琴的时间大多在家里,而家长是第一听众,家长的评价得体,会让孩子为纠正自己的不足反复的去练习;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弹奏评价不得体,会让孩子失去弹琴的信心和兴趣。家长的坚持在学琴过程中也很重要,毕竟孩子没有自约性,坚持每天练琴并完成每一次课程作业都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督促。所以家长的作用在启蒙教育阶段是举足轻重的。

六、把考级、比赛、演出作为促进学习的手段

在钢琴启蒙教学阶段,要鼓励孩子参与考级、比赛、演出活动,增加出场锻炼的机会。家长不要盲目攀比初学阶段孩子的考级级别,而应重视培养孩子对钢琴艺术的喜爱;重视培养孩子独立弹奏练习钢琴的能力;重视完整准确演奏作品,并了解钢琴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考过10级并不代表具有良好的弹奏水平,能完整准确弹奏一首钢琴曲更有意义。比赛和演出对于钢琴学习必不可少,钢琴是一门表演艺术,比赛演出不要过于看重成绩,而应该克服怯场紧张,真正享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心理素质。把考级、比赛和演出作为促进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样能在钢琴启蒙阶段培养正确的理念,培养对钢琴艺术的热爱。

七、学琴的意义

学习钢琴,并不是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钢琴家。钢琴家不是学琴孩子唯一的出路和学习目的,把兴趣培养、智力开发、意志锻炼、提高艺术修养作为根本,才能让孩子在学习钢琴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和误区,及早纠正,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行钢琴启蒙教育。弹钢琴是一个技术活,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靠不断的练习、靠时间的堆积,才能将技术变成技艺,才能达到孰能生巧,准确表达音乐内涵。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功底,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储备,才能真正领悟音乐的精髓,才能真正喜欢钢琴表演艺术,这才是学习钢琴真正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3]曹理.音乐教育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儿童艺术启蒙教育范文第5篇

一、京剧艺术启蒙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在幼儿审美初始阶段,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审美意识,因而主要是以直观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幼儿通过嗅觉、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共同协助,共同感知,积极参与,相互作用,达到“异质同构”。京剧艺术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它是唱、做、念、打的统一体,各类艺术活动的综合,正是调动了幼儿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整体地反应审美对象,为他们借助于通感形成审美意象提供渠道。

(一)京剧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知也不可能摆脱其自身认知、思维发展的水平。因此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知体现出形象性、直观性和情感性。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在旋律发展中,西皮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用轻快或强劲节奏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二黄则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西皮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当儿童听到西皮唱腔时,他能够产生兴奋、愉悦的情感,而二黄唱腔则让儿童安静。有了更多的思考。

(二)京剧美术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视觉感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处手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因此在儿童审美初始阶段,对审美对象的形式感知比较突出,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成为儿童感知的首要刺激。京剧服装多使用绸缎精美制作,图案纹饰多以刺绣表现,色彩斑斓,华丽多彩,符合幼儿的审美偏爱。在京剧服装刺绣中大量运用金线、银线,如:《将相和》中的廉颇、《探阴山》中的包拯、《逍遥津》中的曹操等的服装都大量地使用金线刺绣;而《长坂坡》中的赵云、《群英会》中的诸葛亮、周瑜等的服装则是大量地使用银线进行刺绣。金银线刺绣的服装在舞台上的穿插使用,在由舞台灯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极大地烘托出了炽熟的舞台气氛。京剧服装不论在构图、色彩、装饰等方面能够给幼儿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提升幼儿的视觉感知能力。

京剧脸谱是以人的面部为载体的图案艺术,它是夸张的艺术,使用浓重、强烈的色彩,将人物的五官相貌加以夸张。有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唱道:“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些不同色彩塑造的脸谱能够产生强烈的审美效果。正是符合幼儿的审美偏爱,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三)京剧表演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形体感知能力的发展

形体动作是学前儿童表达和再现艺术活动的一种最直接最自然的手段,通过这些动作表演,幼儿能够对音乐的节奏做出反应,用动作来反应音乐的速度、力度的变化等,这对于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幼儿不仅通过听、看等途径感知京剧艺术,而且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体验。

“打”是京剧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是京剧艺术形体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里的武打实际上是“舞打”,是把武术动作加以提炼,化为节奏感很强的舞蹈动作,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虽然是表现紧张的搏斗、厮杀,但台上绝无血肉模糊的场面,无论是舞刀弄枪还是翻打扑跌,或动或静都给人以美感。表现两军混战的厮杀场面有一种动态美,一个锣鼓点便把混战结束,交战双方集体亮相,构成一个优美的群像造型,台上演员虽然姿势各不相同,却都像雕塑一样表现出静态美。这些或动或静的动作,让幼儿感知到人的形体展示出来的美,对幼儿学习舞蹈能够一个良好的作用。

二、京剧艺术启蒙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审美理解能力

幼儿对艺术品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对艺术形式结构模式及其情意表现性的理解,对题材内容的理解,对深层寓意或主题的理解。受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幼儿的审美理解往往是将他们获得的审美资料与他们个人以往的经验结合起来,通过想象而进行的理解。审美理解表现为较为浅显的理解。京剧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能够促进幼儿审美理解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对艺术形式特征的把握,明显优于艺术欣赏中的理性表达。他们虽然不能为艺术作品进行风格方面的分类,但他们却不知不觉地受着作品形式审美属性和艺术风格的熏陶,并不知不觉地融进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京剧中的象征意义可以使他们更轻易分辨角色的性格特征。京剧艺术对色彩的运用非常全面、大胆,也非常灵活。在京戏中,为使观众看清眉眼,化妆就注重粉墨,浓眉重目,深描眼帘,进而勾画、创造出脸谱。京剧脸谱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表现不同人物的情感和寓意。红色,多用于忠勇正直的正面人物:紫色,多用于忠贞耿直或性格果断沉着的人物;黑色,有无私、勇敢、刚烈、鲁莽、憨直的寓意;白色,多用米刻画那些阴险、狡诈、飞扬跋扈的反面人物。幼儿在看戏时,只要看见何人着何色就大致知道舞台上人物形象的好坏。京剧艺术的完整而繁密的程式体系及象征的表现手法,能够帮助幼儿逐渐理解作品的虚构性、夸张性及其特性,培养儿童对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力。

审美理解是审美主体长期以生活和知识积累为基础形成的,儿童在生活中得到感受,在感受中获得对形象的理解,程式是中国戏曲艺术表演的重要手段,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按照美学原则加以提炼、概括、美化、夸张而形成的一套严格的技术格式。京剧的表演是高度程式性的,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的表现,都有特定的程式规范与之相对应。京剧的程式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不仅表现一般的生活现象,如吃饭、喝酒、睡觉、走路、看书、写字、关门、开门、喜、怒、哀、乐等,也能表现复杂的生活现象,如男女婚姻、悲欢离合、一桩公案等等,几乎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都能用程式恰当的表现出来。只有理解了这程式技法才能看得 懂京剧。这些程式贴近幼儿的生活,便于幼儿理解,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技巧的理解。

三、京剧艺术启蒙教育能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指的是审美主体在感受美、鉴别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直接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可以表现为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京剧艺术具有虚拟性及动态性,京剧艺术启蒙教育能够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想象自由,幼儿可以藉此将头脑中的原有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组织起来,从而进行再创造。

(一)促进幼儿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发展

儿童具有表现形象的潜在能力,受他们认知能力的制约,他们的认识总是不完整,常常会把局部的、不同特征的属性的事物杂乱地融合在一起,组成新的非现实的形象。他们依靠直觉行动、虚幻的感觉表现生命形式。儿童可以通过想象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组合在一个空间中,他们习惯于接受想象、夸张、拟人等手法表现的艺术作品。研究表明,婴幼儿已经蕴藏着创新潜力,但是这种创新潜力具有稳定性差,可塑性强等特点。因此利用他们的可塑性,引发他们的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是早期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

京剧的虚拟性是一种写意的艺术观,对于整个剧种和某一出戏的整体来说都具有全方位的意义,在京剧舞台上对于时间、空间的处理都是虚拟的,对于人造环境、自然环境的表现也是虚拟的,对于人物的外形与言行的刻画是虚拟的,对于人物精神气质的刻画也是虚拟的。例如表现涉水行船,台上并没有船,也没有水,完全靠演员手中执一支木船桨来表示,给人以人在舟中的感觉;表现骑马,台上并没有马,演员手中执一根马鞭,左腿微抬,右腿轻跨,马鞭一举就表示已经在骑马了;用唢呐模拟鸟鸣、马嘶声、娃娃哭声;用锣鼓表示风声、雨声、水声等;用四个龙套代表千军万马;用四员大将“起霸”的舞蹈动作代表武将出征前整盔束甲,准备厮杀的宏大场面等等,京剧舞台上这些虚拟的表现手法能给幼儿以充分的想象,他们可以根据简单的动作、布景道具等展开自己的想象,将他们的所知觉和理解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为最终孕育出美的形象奠定基础。

(二)促进幼儿创造性表达能力的发展

审美教育不只是培养人静观美、欣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审美创造力。对幼儿来说,在感受作品的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应大胆、积极地用多种手法表现自己的感受。学前儿童在审美表达过程中,有时并不按照预想和计划来进行,而是依据自己构思与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以至于最后形成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