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夏季食品安全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67―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系统和持续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等相关数据信息,并应用医学、卫生学原理和方法,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相继,并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定要求。因此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能力建设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任务的有效落实是各级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有两个技术核心,即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简称“两网”)。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06年开始承担了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项目,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缺少大型的仪器设备,没有参与食品污染物的监测。2010年开始全面开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并由自区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部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承担,可以开展全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项目和部分化学污染物检测项目。按照每年卫生部等6部门联合制定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要求,全面落实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保证完成常规监测,努力完成专项监测任务。如2010年和2011年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中,真菌毒素和违禁药物及所有非法添加物检测项目无法开展,2012年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疾控中心、江苏省疾控中心,学习检测技术,填补空白项目,全面完成了监测任务。2013年区级疾控中心能独立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化学污染物的监测类别10类、56项中的55项,开展率达到98%(除苯并芘),开展的项目及数量均比往年增加。
2 能力现状
目前,虽然自治区列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可全面开展风险监测工作,但是专业人员、检验能力、仪器设备、工作经费仍与国家的要求和标准有较大差距。
2.1 检测人员相对较少
近年来,疾控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省级和基层工作人员编制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级食品检验人员均相对不足,同一检验人员需要同时承担多项检测任务,特别是市级尤为突出。普遍存在市县级技术人员后备力量薄弱,工作经验不足等现象,基层和哨点医院监测人员接受国家级培训机会较少。
2.2 仪器设备配置不足
宁夏属西部欠发达省(区),各级财政经费有限,没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专项保障经费,省级疾控中心依托国家发改委2011-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建设项目,配备了33台件大型仪器设备,但市县级疾控中心无能力建设经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设备缺口很大,如五市疾控中心均缺少样品前处理设备和理化分析仪器,只能采用传统方法,耗时长、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全区的监测工作。
2.3 检验能力较弱
目前自治区级疾控中心能保证完成大部分常规理化监测项目(金属元素、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真菌毒素、违禁药物、工业染料),但是部分专项监测项目(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由于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很难完成。而市级疾控中心由于多年来实验室投入不足,检验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基本仅能承担化学污染物中的金属元素、食品添加剂指标。全区各市、县(区)疾控机构实验室的整体能力较低,仪器设备装备比较落后,监测任务无法分解,实验室技术能力严重的制约了全区的监测工作。
2.4 保障经费不足
更新落后的仪器设备、对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购买样品和进行实验检测等都需要大量工作经费。监测经费问题是制约监测工作开展的瓶颈。近年来,虽然依托国家发改委下达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省级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地方财政配套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项目的执行进度,目前2011-2012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163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33台件分析仪器可正常运转,而地方投资经费至今仍未到位。其中由于无法购置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因子与病因食品溯源平台,省级开展疾病的溯源仍旧要依托国家疾控。
2.5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开展不利
由于哨点医院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不足,配合度差,致使辖区疾控中心无法开展监测工作。
3 问题和建议
3.1 整体规划,理清职责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规划要求“各省具备较高的食品安全检验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研发能力,具备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全项目确证检验能力;各市基本具备按照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开展检验的能力,具备当地主要食品种类、重要食品质量安全项目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及快检能力;各县具备对常见食品微生物、重金属、理化指标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及现场定性速测能力”。同时,国家将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全部覆盖县级行政区域,监测任务将大幅增加。依据历年来国家下达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中要求监测地区全覆盖,指标多,尤其对监测化学指标确定随意性较大,这与地方实际监测能力有较大矛盾,造成检测技术要求较高的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等检测项目不能及时完成。
建议:统筹规划全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明确各级疾控机构职责,形成省、市、县三级监测网,分级承担检测任务。省级疾控中心承担技术培训、方法建立、标准验证、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质量控制、复核检测、应急检测、数据审核、信息处理、预警预测、风险评估等工作。市级疾控中心承担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监测检测及数据上报工作。部分县级疾控中心承担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监测检测工作。
3.2 重点装备,提升能力
规划中提出“按照提高现有能力水平、按责按需、填平补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则,制定并实施各级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能力和装备配备标准”。 要建立“以国家级检验机构为龙头,省级检验机构为骨干,市、县级检验机构为基础,布局合理、全面覆盖、协调统一、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目前设备缺乏,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区监测工作发展、履行职责的重要瓶颈。多年来,由于我区实验室投入相对较少,基础设施差,加之宁夏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起步较晚,要适应日益增加的监测任务,实验室能力建设亟待提高。
建议:优先装备市级疾控机构,重点配置市级理化分析及前处理设备,提高分析的自动化、快捷化、准确化;全面加强省级疾控机构装备,在保障基础设备数量的基础上,配置高精尖端设备。
3.3 争取经费,保障运转
自治区疾控中心自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以来,国家三年共划拨监测经费461.5万元(其中2010年177.5万元,2011年127万元,2012年157万元),无地方配套经费,按实际需求测算监测经费明显不足, 高昂的检验成本,巨大的设备运转卫生经费,对于已实行收支两条线,无创收职能的疾控中心来说难以承担。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依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经费的支持,省级疾控中心的能力建设有很大的改观。但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其覆盖面广,影响面大,如果配套经费不落实,将直接影响按期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建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和地方两级财政加大投资的力度,应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经费,着力解决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同时,尽快落实地方配套经费,以保障我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蒋定国,李宁,杨杰,等.2010年我国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监测概况、存在问题及建议.中国食品卫生杂志[J],2012, 22 (3): 259-264
[关键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高校食堂的卫生安全管理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关系到每个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 全;关系到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近几年来,在物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高校的食堂运 营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1年北京某高校发生食用银耳汤中毒事件,中毒168人。2001年吉林省 某公司所属12所学校发生饮用豆奶食物中毒,中毒人数2698人。2005年广东省阳江市某中学23名学生食用被细菌污染的米饭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以上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健康,而且引发了学校师生的不安和动荡,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食品安全事故表明,我国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还存在一系列问 题。其主要体现在: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食堂经营采取了新模式,部分高校领导及对应的管理部门并未能与时俱进、转化思想认识、重视食品安全管理。而且相应的管理部门缺乏应对新变化的管理能力,未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预警 和应急措施。对食堂管理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改善和提高,监控措施不得力,对食堂食品安全的隐患缺乏足够重视。
(二)没有采取扶植政策或投入发展资金太少。有的高校食堂经营采取了招投标、承包租赁等方式,部分高校领导及对应的管理部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将食堂食品安全责任 完全推给食堂经营者,减少食堂软硬件建设的投入,没有采取扶植政策,食堂卫生条件、工作设施、用餐环境、食品器具没有得到改善。
(三)一些食堂经营者经营思想不端正,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特别是一些高校采取承包租赁的情况下,部分经营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降低成本而不惜采购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原料,对直接用于食品的容器、设备、工具等采取因陋就简、随便对付的做法,缺少消毒等专业器具,即使购置了,也闲置不用;管理松散混乱,对食品安全隐患视而不见;聘用不具备从业资格、不具备健康条件的人员,“无证无级”现象较严重;相关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差,在加工食品过程中不按照有关规范安全进行操作, 忽视食品安全,导致食品安全的风险加大。
(四)处罚不力。由于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公安、工商、质检、卫生等政府行政部门在监督管理中往往指导多、处罚少,有时即便实施了处罚,也常常因行政干预难以执行,造成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上的低效率和重复劳动。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疏于管理,事故防范意识不强,在对学校考评时往往重成绩、轻隐患,对本地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没有负起应承担的管理督导责任。
二、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对策
1.创新食品安全管理。根据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特点,采取分段式监管有利于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积极解 决,包括:(1)全天反复巡查,于晨检时找重点人员谈话,回复学生意见,并记录检查、处理情况;(2)每天上午抽查,包括原材料、留样、凉菜加工间,记录 检查、处理情况;(3)每天4餐售卖时间 (晚上加餐),包括留样、从业人员服务态度,学生就餐意见收集,以及记录检查、处理情况。食堂内部监管重点:(1)从业人员。应对临时参加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加强健康证明查验,并对身体、心理及情绪进行晨检和记录。(2)采购。采取"农校对接"的方式。食堂米、面、肉、油、食用盐等重点物资的采购验收应记录并经常抽查(夏季重点是肉类)。(3)留样。留样应记录经常抽查(留样品种、数量、具体时间、放置及处理等记录)。(4)凉菜间。夏季凉菜加工间的整体消毒、剩菜的处理应记录及经常抽 查。(5)加工过程。土豆、四季豆、豆浆等特殊材料加工经常抽查。(6)售卖过程管理。所有售卖安全环节要有专人负责。(7)特殊岗位员工 (采购、留样、凉菜加工间)相关食品安全知识要现场进行问题抽查。
2.加快食品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严格卫生行政许可准入门槛,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卫生监督部门注重学校食堂新、改、U建工程的预防性卫生监督与许可前的现场卫生学审查。各高校应符合开办学校食堂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学校应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卫生要求,食品加工重要环节的操作规范。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齐抓共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应将学校食品安全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学校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组织体系、日常检查制度、培训机制和奖惩措施;大专院校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继续稳步推行高校食堂后勤化管理。
3.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高校应该主动承担对学校饮食服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的责任,努力提高从业人员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预防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同时,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营养与膳食平衡,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配备专兼职营养 师。通过发挥营养师的作用,发挥各食物间相互作用,达到营养的最大化,科学合理饮食,培养大学生健康的饮食观,还可以避免因为搭配不当造成的人身伤害。
结语:高校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师生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做好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件需高度 重视的工作。对于当代的高校,应对各校食品安全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管理,严格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共同建造稳定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很多人去餐厅吃饭,会关注餐厅的环境,整洁、舒适、幽雅、浪漫的餐厅布置是大家所爱;更多的人是看菜谱,价廉、美味的菜肴会吸引大家趋之若鹜。不过,很少人会去餐厅的厨房看看,也许是被“厨房重地,闲人莫入”八个大字给挡住了。其实,要真正了解一个餐厅的优劣,尤其是食品安全真实的状况,还非得去厨房看看不可。我随餐饮监管人员检查过大大小小的餐饮店,发现餐厅许多不为人知的后厨机密……
高风险菜肴不要点
经常和餐饮业内人士一起就餐,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点菜很少点冷菜,不点现榨饮料和生食海产品,不喜欢吃裱花蛋糕,有的也不吃饭后的水果拼盘。开始我很奇怪,后经了解才知道,冷菜、现榨饮料、生食海产品、裱花蛋糕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中属于高风险操作食物。按业内人士所说:“对这些菜的操作要求很高,搞不好就容易出问题,尤其黄梅天和高温季节,发生食物中毒的概率较高。因此为了避险,一般不点这类菜点。”所谓高要求是指按照国家新颁布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这些高风险操作食物必须有专间专人加工制作,还需专用的设备、工具、容器,用前要消毒,用后洗净并保洁;每次使用后空气和操作台都要消毒;制作好的冷菜尽量当餐用完,剩余的要放在专用的冰箱中冷藏或冷冻。比如,蛋白裱花蛋糕、奶油裱花蛋糕、人造奶油裱花蛋糕的储藏温度不得超过20℃。在南方的黄梅季节及高温季节,细菌很容易污染食物,一旦熟食在10℃~60℃的环境中放置超过两个小时,或食物未烧熟煮透,就很容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此外,餐厅在制作生食海产品时,应避免其可食用部分受到污染。加工后的生食海产品要放在密闭容器内冷藏保存,或是放在食用冰中用保鲜膜分隔保存。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时,加工后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个小时。尤其在夏秋季,海产品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概率很高。而且,这种菌的存活能力很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存活1个月以上。因而,生食海产品很容易发生副溶血性弧菌中毒,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意识不清、痉挛、面色苍白,若抢救不及时,呈虚脱状态,可导致死亡。
因此,在制作生食海产品时,需避免生熟食物操作时的交叉污染, 梭子蟹、蟛蜞、海蜇等水产品要用饱和盐溶液浸渍保藏(可加醋调味杀菌),食前用冷开水反复冲洗。
对现榨饮料及水果拼盘的制作要求也很严格,从事现榨饮料制作人员在操作前应清洗、消毒双手,佩戴口罩;用于制作现榨饮料及水果拼盘的设备、工具、容器应专用;用于制作现榨饮料和水果拼盘的蔬菜、水果应新鲜,未经洗净的不得使用;用于制作现榨饮料、食用冰的水,应为符合相关规定的净水设备处理后或经煮沸冷却后的饮用水;制作现榨饮料不得掺杂、掺假及使用非食用物质;制作现榨饮料和水果拼盘的原料当餐不能用完的,应妥善处理,不能再次使用。
从近年来对餐厅现榨饮料的检测结果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夏季,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更令人担忧。因此,在餐厅点现榨饮料时应特别小心,如店内无专间专人制作现榨饮料就千万别点。
合格的餐厅厨房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要选择餐厅办喜庆婚宴,除了餐厅环境,最好看看餐厅的厨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对餐厅面积、食物处理区面积、切配烹饪场所面积、凉菜间面积作了相关规定。
例如,对于100平方米的小型餐厅,食物处理区(包括食品的粗加工、切配、烹饪和备餐场所、凉菜间、裱花间、备餐间、分装间、食品库房、餐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场所等)不得小于50平方米,其中切配烹饪面积要在25平方米以上,凉菜间面积不能小于5平方米。
对于1 000平方米的中型餐厅,食物处理区不得小于400平方米,其中切配烹饪面积要在200平方米以上,凉菜间面积不能小于40平方米。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分析
随着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致病菌的检测条件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出现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够很好的监测。食品安全历来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在众多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以李斯特菌为多见,革兰氏阴性菌以沙门菌与大肠杆菌为常见[1],为全面了解本地区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的相关情况,现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对食品集散地进行抽样检测,将具体检测情况与结果相关情况现报告如下。
1方法
对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的监测主要选择食品的集散地,多对本地区的食品厂、菜市场、以及乡村水产市场和城市超市进行检测,监测的食品包括肉质类食品、蔬菜水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米、面)、淡水与饮料以及烹饪食品。检测方式主要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取小部分样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根据样品进行分类处理,定向检测可能含有的致病菌。最后经广西CDC复核。
2结果
经监测,各类食品微生物污染检测合格情况。对6种(类)食品进行采样,共检测样品345份,合格273份,合格率79.13%。2011——2012年6种食品微生物污染检测合格情况见表1。
本辖区发现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如下表1。
3讨论
本辖区的食品微生物的检出率较高,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致病因子而导致的感染或中毒,大多数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真菌、病毒和蠕虫引起。文献调查表明,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是一个动态的情况,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链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病原体种群不是一成不变,食品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许多病原体可以通过食物传播。维持食品安全的标准将取决于监测和监督时刻保持警惕。
通过检测345份样品结果显示,我辖区市售食品中检验合格率仅为79.13%,微生物污染严重。肉质类等大肠菌群超标严重;在蔬菜水果类、冷菜类制品中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检出率相当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污染严重的食品大多数是个体摊点,没有经过无菌包装就在市场上暴露经营,加上经营者不进行无菌操作,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此外,婴幼儿配方粉、婴幼儿谷基辅助食品,由于经过无菌处理后包装,标明有效期后出销售,不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目前,我市市售食品卫生质量存在严重隐患,微生物污染的食品由于生产加工规模小,加工环节环境卫生较差,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缺乏无菌操作,因而极易造成微生物污染。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熟肉、鲜榨果蔬汁制品类等的监督和管理,对食品生产中存在问题,应及时提出并促其改进,尤其是夏季食品,要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普及食物中毒知识,强调食品的高温杀菌作用[3]。
参考文献
[1]黄家兵,汪艳平,司徒谊萍,余枫华,吴谨呈,周红雨,程德明,Huang Jia-bing
,Wang Yan-ping,Situ Yi-ping,Yu Feng-hua,Wu Jing-cheng,Zhou Hong-yu,Cheng De-ming.2006年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126-128.
[2]杨瑞军,金莞尔,张建民,王文英,于丽莉,Yang Rui-jun,Jin Wan-er,Zhang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整合资源,找准定位,食品安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继续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调整之前,继续发挥市政府食品安全牵头作用。对三县六区及14个成员单位开展了2009年度食品安全目标考核并表彰先进单位。出台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部署今年食品安全工作任务。牵头开展为期四个月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我市专项整治工作得到了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联合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在节日期间及季节交替等食品安全事故高发时段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监督检查。受理食品投诉举报15起,均及时处理或转交有关部门核查。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工作,顺利完成“天辰杯”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二是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工作。6月1日以后,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划转到我局,我们积极履行新职能,开局良好。组织开展夏季餐饮环节食品、保健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联合市教育局,自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对全市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食堂及校内其他餐饮单位,集中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积极做好餐饮服务许可与监管工作,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147个,处理餐饮服务环节投诉举报13起,参与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现场调查6起,组织好5次重大接待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制定《2009年“国庆、中秋”期间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参与节前食品安全联合检查。与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联合向全市餐饮服务企业发出《告全市餐饮服务企业的一封信》。开通餐饮环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短信平台,食品药品安全短信2300余条。
(二)落实责任,突出重点,药械安全全程监管扎实推进。
突出源头治理。对环球药业、涂山药厂等药品生产企业进行gmp跟踪检查,加强对城市药业等重点高风险企业的监管,及时处理企业在生产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企业资质重新审核认定,开展含麻黄碱复方制剂专项检查。
加强流通整治。开展药械许可证换证专项检查,共检查需要换证药械企业41家;对6家药品批发企业重新实施gsp认证,对66家零售药店实施gsp认证。加强违法广告监测,1—9月份共监测虚假违法药品广告19个品种10102次,全部移交工商部门处理。培训从业人员7期458人,组织从业人员体检1052人。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3820份。推动“两网”升级,今年又新增34家医疗机构“规范药房”。
强化医疗器械监管。开展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专项检查,共检查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54家;检查定制式义齿生产企业2家,注销5家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取缔1家无证隐形眼镜经营户。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62家,共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657份。
重拳打假治劣。截止目前,共查处药械案件82件,其中药品案件81件,器械案件1件,取缔无证经营户2户;销毁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74个品种规格,货值5.7万余元;受理投诉举报11起,均及时核查并向投诉举报人反馈,对其中1起予以立案查处。全市抽样597批,现已完成检验539批。
强化应急处置。出台应对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对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组织药械企业落实应急药械的生产、采购、存储任务,开展对应急药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专项监督检查,严格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等工作措施,为我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供了防控药械的质量安全和储备保障。
(三)转变观念,做好服务,促进医药经济平稳发展。
全力实施“振兴皖药行动计划”成效明显,中国医药报专门到我市采访并予以报道。采取模拟认证方式对需gmp认证企业提前介入,对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进驻企业上门帮扶,指导企业整改。今年我市各认证企业在国家和省认证检查中的缺陷项目明显少于去年。今年截止目前,全市共6家企业12条生产线通过国家和省gmp认证检查。积极协调省局帮助蚌埠丰原涂山制药有限公司解决软袋包材注册和药品包装变更补充申请等实际问题。帮助解决富博医药化工公司与涂山药厂资产重组变更药品生产批准文号事宜,富博化工8000吨扑热息痛原料药项目顺利通过gmp认证。帮助蚌埠泰格生物股份公司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我市又新增一家较大规模药品生产企业。清大德人脑健康治疗仪在我局的具体指导下,取得产品注册
证书,产品已经上市。定期召开药品批发企业经营研讨会,帮促企业调整经营理念,不断扩大药品销售渠道。搭建自主创新平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环球药业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国家一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是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已经于7月正式推向市场,这也是我市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之一。组织召开产学研对达成科研转化、共同研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等协议和意向5项。今年到目前,全市药品销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医药工业产值7亿元,销售收入6.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和30%;实现利税9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以上。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市医药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
共2页,当前第1页1
今年以来,我局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市政府目标考核获得优秀等次,先后荣获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和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党委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村“两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积极筹建皖北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市政府连续四次召开了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对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建设进行专题研究。目前项目选址和建设资金已经基本确定。
二、2010年工作思路和安排
2010年,我局将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为指导,不断提升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全面保障我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一)积极履行监管新职责。
结合我市餐饮消费的特点,制定餐饮单位整治的短期和中长期的目标。严格许可条件,细化审查标准,进一步规范许可受理、审核、审批和发证行为和文书。着力开展有固定经营场所无证无照经营户专项整治活动,以创建小餐饮示范点为手段,发挥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加大餐饮具清洗消毒监管,加大食品抽验力度,推行快速检验方法,扩大抽验覆盖面。与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各类食堂的专项检查。做好各类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工作;加强法律法规培训,规范执法行为,规范餐饮服务业经营行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食物中毒的调查工作;依法做好对餐饮服务企业违法行为查处工作。组织开展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监管,加强对保健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指导,做好辖区化妆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信用评级。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二)保持药械监管高压不松懈。
强化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动态监管,采取跟踪检查、飞行检查以及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所有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以上,对注射剂生产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检查频次达到3次。对新黄山玻璃有限公司等3家药包材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加强对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产品的日常监督检查。督促和帮助企业做好gmp认证和再认证工作。开展药品再注册工作。深入推进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工作,加强对高风险药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加强对我市麻精药品的动态监管。
强化药品购销渠道的管理,整治药品流通环节中“挂靠经营”、“走票”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中药材、中药饮片流通秩序。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并向社会公布。推行更加严格的产品召回制度。会同工商等部门加大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查处力度,重点监测和打击利用互联网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的行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和质量保障机制。开展防控甲型h1n1流感药械质量专项检查。开展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专项检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完善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档案。
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加强药品检测车的运行管理,做好抽样检验工作。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网络,提高病例报告的质量。
(三)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