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的管理方式

传统的管理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的管理方式

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按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确诊的患儿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4岁,平均(6.0±1.5)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个月;发作时伴咳嗽、咳痰39例,伴气喘37例,伴呼吸困难19例,伴白细胞总数增高33例。

1.2 患儿心理特征的分析

1.2.1 恐惧心理 绝大多数的患儿均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不治之症,谈喘色变,加上住院时要进行一些抽血、检查等操作,就莫名地产生了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再者,当前独生子女多,孩子生病后,父母情绪紧张,对医护人员要求高,更加重了患儿的心理负担[5]。

1.2.2 烦躁心理 由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的如咳嗽、气喘、憋闷、呼吸困难等不适与痛苦的感觉,患儿就会相应地出现诸如辗转反侧、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的表现。

1.2.3 疑惑心理 患儿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初期,会产生疑惑的心理,内心会对诊断结果产生怀疑,为什么别人没有患支气管哮喘,而偏偏我患上这病呢,一定是医生诊断错了,因此,常常会要求医生与护士重新多做一些检查,拒绝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等,从而导致治疗的依从性较差。

1.2.4 自卑心理 多见于那些学龄期的患儿,涉世未深,但又获取了一定的知识,了解了一些支气管哮喘的医学常识,也可能见过那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时痛苦不堪的场景,并且有过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痛苦的体验和感受,再加上虚荣心强,害怕受到嘲笑和歧视,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1.2.5 绝望心理 由于大多数人们都认为,支气管哮喘是慢性不治之症,谈喘色变,一旦患上就不能治愈,终生就会受到这种痛苦的折磨,因此,非常容易使患儿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产生绝望的心理反应,认为这病也不能治好,拒绝治疗与护理,严重者甚至绝食、自杀等。

1.3 心理护理措施

1.3.1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良好的就医环境可以使人具有愉悦的心情,非常有助于恢复身心健康,因此,病房应保持空气清新,布局合理,整洁有序,温度适宜,静谧温馨,使患儿犹如在家一般,从而可有效地消除其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陌生与恐惧感。

1.3.2 对患儿病情适度保密 对患儿的实际病情给予适度的保密,尤其对于那些医学常识欠缺的患儿,尽可能地避其免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最大限度地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恢复。尊重患儿,舒缓情绪,满足其心理需求。护士应尊重患儿并拥有高度的同情心与责任感,态度和蔼,文明、优质服务,不歧视患者,闲暇时可与患儿聊天,播放轻快向上的音乐,以舒缓其紧张、烦躁的情绪,增强其信任感及安全感,从而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与决心。对于那些有疑惑心理的患儿,应适当满足其要求行各种检查的愿望,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明相关的结果与问题,以解除其疑惑心理,正视现实,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3.3 减少刺激,稳定患儿的情绪 当患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会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不适与痛苦的感觉,并且患儿的自尊心极强,尤其对于那些学龄期患儿来说,会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担心受到嘲笑及歧视,内心极不愿意别人特别是比较熟悉的人看到自己痛苦的场景,所以此时应尽可能地避免熟人的探视,减少不良刺激,稳定患儿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相应的处理。

1.3.4 悉心呵护,给予针对性的精神鼓励 对于那些有消极绝望心理的患儿,应视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情绪疏导,耐心地解释支气管哮喘虽然是儿科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但又是可控、可治、可防的疾病,只要能积极地配合治疗,都能获得理想的疗效。护士应悉心呵护患儿,给予精神鼓励,还可举出一些身边已治愈患儿的实例,使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精神上得到安慰,治疗上看到希望。

1.3.5 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支气管哮喘患儿由于病程长,即使出院后也需长期坚持巩固治疗,有时不可避免地就会把烦躁情绪发泄到家长的身上,而家长长期的辛苦当不能得到患儿的认可时,也会产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对患儿失去耐心,因此,劝导家长理解并宽容患儿,共同配合治疗,对提高依从性及促进病情恢复相当必要。

1.3.6 定期随访 坚持定期随访,对患儿提供心理咨询及饮食、生活与用药指导,对患儿的早日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2 结果

通过对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了患儿恐惧、烦躁、疑惑、自卑、绝望等心理问题,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无一例患儿因情绪与心理问题而放弃治疗,效果显著。

3 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内容从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的身心护理。心理护理是护士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语、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病情的发展,因此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6]。

儿童由于各器官的功能及免疫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心理素质也较差,因此,护士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除了做好临床护理外,还要充分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对于有恐惧心理的患儿,护士应采取亲切和蔼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在治疗前做好其思想工作,争取患儿愉悦配合[7],系统正规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哮喘发作的症状[8],有助于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以乐观向 上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坚持定期随访,对患儿提供心理咨询及饮食、生活与用药指导,对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促进早日康复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1.

[2] 张洲慧,彭珉娟.儿童哮喘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09,20(11):295-297.

[3] 陈育智.儿童哮喘的定义及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43-644.

[4] 詹圆圆.心理护理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38-39.

[5] 吕军颖.住院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1):1536.

[6] 李成秀.浅谈儿童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1):1557.

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第2篇

一、传统式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的弊端分析

(一)学校方面

近几年,每个学校都在喊着做大做强,而要做到做大做强,就要不断地圈地、盖房、扩招,却没有想到,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现在,对于各个小学来说已经明显出现生源不足的现象。那么,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上来看,10年之后,就会蔓延到大学的生源不足。而现在大学的做大,主要是靠资金累加起来的,学校为了能把圈地、盖房所欠的钱还上,就只好降低生源的质量,扩大招生规模。在这种心态下,学校忽视了它应该是一个教育机构而不是企业,不能盲目地扩张和膨胀,不能短视、表面和一厢情愿。这种心态也就造成了学校过度片面追求于教学环境及硬件设施的投入及改善,而忽视了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说教”的传统式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具体到工商管理教学方面,其培养教育的主要是经济人才,更加注重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加注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而传统式教学仅限于学校、课堂、半米地,学生没有市场实践环境,仅限于教师在讲台上的“说教”,书本上的“见闻”,学生没有感性认识。

(二)教师方面

随着学校的扩招,教师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都上去了,然而教师的实际专业操作能力却非常缺乏,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轨。我们现在许多教授工商管理的老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实践经验非常匮乏,不知道实际的商业、企业是如何运作的,所讲的案例也都是在书上,或在网上看过的,案例背后的具体原因并不是很清楚。这就造成老师在讲案例时分析不到位,人云亦云,分析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深度,所讲的事情与实际相差很大,甚至是“指鹿为马”。

(三)学生方面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他们的承受困难和抗挫折能力低,不能承担现实社会的压力。但是,在我们的一生中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成长。在中小学教育的12年中,我们都是应试教育产儿,现在进入大学,还是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一个过程,没有自己的思维,创新性就更加少了。这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想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难度加大,学生在面对新的培养方式时,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无所适从,学生普遍缺乏培养战胜困难、应对日益变化的现实社会的能力。特别是在工商管理方面,我们的企业需要的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而是指点江山的诸葛亮。而传统式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使我们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创新及开拓能力,缺乏掌控及应变能力,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往往愿意选择那些学历虽然相对较低、但实践经验丰富和实际操作技能强的人员。由此,在社会就业方面,就出现了大学生不如专科生受欢迎,专科生不如技校生受欢迎的现象。

二、工商管理专业“双轨同步”教学模式

现在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注意到要增加学生的实际技能,从而主动走出校园,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发展企业与高校的良好互动。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实践活动仅仅局限于企业的最底层,更多的是通过劳动来体验社会,无法锻炼学生的全局观念,更不要谈通过实践来领悟和升华理论知识。既然我们的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毕业时拥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那么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全面地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中去。为此,将传统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有机结合,发挥其各自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工商管理的“双轨同步教学模式”。双轨———传统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同步———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同步实施。

工商管理双轨同步教学一般可按照下面几个教学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步学习理论知识后,进入企业基层进行实践锻炼。这一阶段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对于大一刚入学的学生,我们不能脱离理论教学,这个时期我们要采取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案例教学中要对他们尽可能多的提供案例的背景资料,培养他们对不同场景问题的分析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拥有了这些基本的能力之后,我们要在寒假和暑假中,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安排到企业的基层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接触社会,使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返校后,各小组要聚在一起探讨他们在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和遇到的问题,共同学结。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承受困难和抗挫折能力。

第二阶段,随着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入,进入企业中层进行实践锻炼。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大二的学生而言。通过了一年的理论学习,又有了初步的社会实践经验,这时我们要把学生放到一个企业的中层去实践。这个时期,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中层管理者对基层人员的监督和检查的原因与目的,了解中层管理者对组织目标的分解和执行过程。这个阶段要加大学生的实践时间,最好每周都要有一到两天在企业中实习,以保证学生对企业活动连续性的了解。在寒暑假中,更是要集中安排两周以上的时间,跟随中层管理者学习。

第三阶段,随着理论知识体系的逐步完善,进入企业高层实践锻炼。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大三的学生而言。有了在中层工作的经验,学生的视野开拓了,经验丰富了,条件也成熟了,这时让他们进入企业高层,去了解一个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的确定,高层人员是如何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面对环境的变化时,又是如何进行应对的,培养其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应变处置等能力,升华知识,提高素质。这个阶段鉴于企业高层人员的特殊性,所以学生的实践时间可灵活掌握,最好能够全过程参与企业一个目标、计划或项目的制定或运作。

第四阶段,重新进入企业基层实践锻炼。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大四的学生而言。有了前三年在企业中不同层级的实践基础,现在让他们重新返回到企业的基础去进行实训,有利于他们从全局的观念出发看待问题,并且在实践工作中能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有利于创新和发展,让学生学会准确定位,规划职业生涯,提高适应能力。这个阶段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课程已基本结束,除必要的活动安排外,最好将其余全部时间都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为毕业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双轨同步”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通过“双轨同步”教学模式,学校在多行业、多企业、多岗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根据实际、个人喜好、个人发展方向选择自己比较中意的实践单位。上一段时间(周、月或根据教程合理确定)理论课程,再上一段时间(周、月或根据教程合理确定)实践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获得良好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马上进入实践环节,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既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也巩固乃至升华了所学理论知识,为将来就业奠定了良好、扎实的基础。而企业不仅在实践中得到学生实际劳动成果,且能通过实践过程中的长期接触和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验证每个学生的各项能力,做到早发现,心中有数,克服了在选择人才时靠“推荐”、靠“面试”、靠“成绩单”,企业能更好地选择到需要的人才,学生能更好地选择中意的企业,双向选择,实现双赢。随着企业和社会对学校的认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对学校的招生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在双轨同步式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随机性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将不断丰富教师的体验和知识,也可以检验教师自身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减缓自身知识的折旧程度,使其在专业上逐渐走向进步、成熟。只有教师的成长,才能带领学生在其教学过程中逐步从知识的接受者走向对未知知识的研究与创新者。

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法制视野;行政管理;创新

行政管理方式,指依靠行政机关,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其主要的管理职能,在这个过程所采用的所有的手段和方法的总称就是行政管理方式。行政管理的发展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具体的发展需要和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等具体的要求进行结合,行政管理的具体方式并不是稳固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随之不断进行变化。时代的发展对于我国公共行政发展具有很深的影响,引发的变化也是十分深刻的,对于一系列的变化,政府就要做到与时俱进,使改革进一步得到深化,推动具体行政管理方式逐渐向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一、行政管理的形式简介

行政管理的形式,就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将各种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充分的运用,最终可以实现其管理的职能。行政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政治环境和生活文化以及经济状态等各方面的影响下,在社会文明的大形势下行政管理产生并且发展起来。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信息逐渐实现全球化,各种资源也不断进行融合,我国行政管理方面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当前的环境下,想要真正实现法治社会,我国的行政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但也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发展机会。所以行政管理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与法俱进,将自身的行政职能进行改变,遵循法治社会的具体要求,使我国的行政管理的体制逐渐实现法制化,为我国行政管理提供一个和谐有序和公正廉明的环境,将行政管理体制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

二、我国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1.人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重视。传统的行政管理是单方面的、强制性的,这种政务管理是管制型的。行政管理部门对于人的主体性没有给予重视,行政的权利主体和课题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这种不对等关系在命令和执行服从的过程中最为明显。在这种关系模式中,权利主体没有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对于行政财务进行单方面的强制性的管理,对于行政客体的权利普遍采取忽略的方式,这样一来,到最后个人的合法权益也不会得到保护,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2.行政管理方式过于单一。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过于单一化,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导致受众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比较被动的接受,而且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什么问题的话,也不会得到很好地反馈,从而进行改进,制约了我国行政管理方式的发展。传统的行政管理主体只是依靠行政管理模式,缺乏基本的热情和动力,就会出现惰性管理和惯性管理的现象,这样行政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缺乏基本的生机和活力。采取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既不能很好的管理受众群众,也会有损我国的政府形象。

3.效率低,成本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具有很强的单向性和强制性,这样就会加剧受众的摆脱心理,对于各种各样的行政行为都会产生抵触心理,对于具体的实施政策也不会去主动配合。这样一来,行政管理部门就要利用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进行弥补,减少公众的拒绝意识,但是这样的做法,就会使管理者的办事效率大大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使政务成本提高。

4.导致政务和群众的关系不断恶化。传统行政管理的方式太过强硬,公众和行政管理主体的交流就会变得很难,长期保持滞后和压制的状态,这样就会破坏群众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对于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行为公众都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这样的状态维持下去,政府和群众的关系自然也不会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对于我国政府一直追求的服务型形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三、依法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具体做法

1.对行政观念进行创新。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是以政府为中心,这种管理理念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太过落后,顺应时展的需求,行政管理应该向服务的方向发展,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方向转变,使政府处于服务者的地位。行政管理的单向性使行政机关总是在单方面的将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但是并没有给群众机会参与到其中。而在依法治国的宗旨要求下,要将行政管理变成互动式的模式,使公众可以参与到行政的具体过程当中,要经常和群众进行互动。行政管理本质的属性并不包括强制性,其具体的运行目的是服务,这样才会产生更大的效益。所以要树立合作的意识,提高群众对于行政管理的主动参与性,对于行政管理做出的决定可以自觉地进行接受。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我国传统行政管理单一性对于时代的发展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了,要向多样化的行政方式进行转变。具体的行政活动要具有灵活性和能动性以及扩张性,与服务行政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

2.将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造。我国传统行政管理的方式的有效性一直以来备受质疑,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的运用空间比较小,而我国行政作用范围不断进行拓展,这就需要行政管理方式做出适当的突破,表现出自身的非权力性、协商性、契约性。对传统行政管理方式进行适当的程序上的改造,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权力的滥用。程序可以将政府和公民的关系进行改善,其正规的程序制度要满足其具有正义的价值,可以针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的强制性和单向性,使行政主体和人民群众尽心有效的交融,提高行政的具体过程的透明度,使其产生的结果更加准确,群众可以很好地接受,还可以将行政成本进行降低,提高行政的具体效能。

3.运用弹性和柔和的行政方式。行政管理方式发展的方向就是多样化和弹性化以及柔和化趋向,这是政府转变职能和拓展行政空间的必然要求,现如今我国行政管理的具体方式满足不了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所以行政管理的具体目标不断进行改变,其强制性不断变弱。我国传统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和简单,利用弹性、柔和的行政管理方式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其中的不足,赋予其一定的人文关怀,提高对于人的重视,对于他人的权力给予一定的重视。因此行政主体要多采用协商和激励的手段,将成本尽量的减少。新的管理方式要在法治监督下,把平等和民主以及独立放在主要的地位,使摩擦尽量的减少,对于社会和谐具有很大的帮助,加快行政目标的实现,使其在各个行政领域进行充分的应用,还可以促进我国现代市场的经济发展,尽量避免市场出现失灵的情况以及政府干预的失效的情况,促进行政法治的更好配合。

四、结语

我国一直追求建立服务型的政府,这就需要将政府具体的运作形态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促进我国向开放型、服务型、法制性的社会转变。对政府的管理方式不断进行创新,提高新的行政方式的有效运用,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应依法治国的新要求,适应时展的新需要,使我国社会可以和谐发展,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速度。

参考文献:

[1]莫于川.行政民主化与行政指导制度发展(上)——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行政指导实践作为故事线索[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3:1-25.

[2]莫于川.行政民主化与行政指导制度发展(下)——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行政指导实践作为故事线索[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4:1-16.

[3]莫于川.应积极发挥行政指导措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作用——兼论通过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提升政府的危机干预能力[J].行政法学研究,2012,04:68-78+97.

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法制视野;我国;行政管理;方式创新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系概述

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指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采取行政权益的模式进行社会相关事务的管理,在社会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展现出其不断完善的进步意识,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呈现出传统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行政管理工作体系的革新与优化。行政工作需要针对我国社会的文化和经济等生活元素进行管理,在实际的工作执行过程当中也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

二、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体系特征

1.关注人的主体意识较弱。传统的行政管理工作体系存在管理理念上的缺失,对于以人为主体的理念认识不清,导致实际的管理工作出现了偏差,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传统的管理工作意识侧重于强制性的管理,而忽视了服务性质的政务工作本质,对于行政工作的权利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造成了矛盾的工作认识,阻碍了行政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趋势。强制的管理方式让社会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认识存在严重的不良影响,阻碍了民众与政府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2.单一的行政管理体系阻碍其发展。单一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受到强制管理工作模式的影响和干预,导致其发展成为缺失灵活性的工作变现。这种单一的管理方法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会造成阻碍,影响实际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方法对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求造成了影响,不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导致人们出现了逆反的思想。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也能够发现,专职的工作人员受到单一的模式影响出现懒惰的工作态度,影响实际的工作质量。

3.工作效率低下导致成本上升。单一的工作模式和传统的工作思想都导致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和影响,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不能取得民众的配合,因而导致行政执法的资本投入不断的攀升。由于对民众的强制管理造成了民众的不良情绪,反抗的思维越是明显,行政执法的管理越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而实际的工作效率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还增加了工作的成本投入。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精力都投入到与民众沟通的方面,自然会造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问题。

4.强制方式的行政管理影响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对于行政管理工作体系的公众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种恶劣的形象导致行政执法的实际工作质量呈现出不断下滑的局面。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对于民众的情绪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抵触的情绪影响了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程度,进而造成民众不配合行政执法的情况屡见不鲜,严重影响政府的工作号召力,阻碍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法制视野下我国行政管理方式创新

1.革新传统行政管理意识。随着我国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各行各业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能够在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坚持构建一个法治的行政管理社会体系,促进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取得良好的沟通和进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启示,重视收集世界先进国家的相关信息,能够保证我国社会文明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重视革新传统的行政管理意识,对未来工作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的关键性思想转变,可以支持社会发展的众多需求。

2.革新传统单一化的行政管理模式。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对于当下我国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阻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源于其管理的方式过于单一,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无从适应。重视在新的社会体系背景下进行管理方式的改革,重视以创新的思维进行管理方式的转变,打破传统管理方式管理单一的僵局,能够促进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并且能够满足行业进步的众多需求,成为行政管理体制革新的突破口。从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角度进行思考,在长期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需要革新单一化的管理模式。

3.创新开展多元化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多元化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在法制角度下进行工作理念思考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与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在传统行政管理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工作质量的探讨,重视对长期工作中经验的积累和反馈,不难发现实际存在的恶性循环问题,采取有序的方式进行管理,尊重民众的意愿,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模式的革新,以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未来的行政管理工作,促进科学化的工作模式不断的深入到当下的社会管理工作相关事宜当中,以期取得良好的成绩。

4.构建有序化的法制行政管理体系。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并非是无序发展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内容当中却存在某些无序的表现和失误。根据我国社会提出的改革要求,进行行政管理的法制约束,主要就是为了突出法制社会的管理理念,深入影响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思维和意识,通过营造有序性的法制管理模式,为行业的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制工作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导力量积极的为人民服务。依法治国的理念引导行政管理的工作体系不断的完善,坚持以和谐发展作为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四、结语

本次研究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工作内容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因此也具备了强烈的革新意识。关注到传统行政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以人为本的关注意识比较薄弱的问题,再从整体的管理体系模式单一角度进行分析,降低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的成本投入,强制的管理方式影响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以法制的角度进行思考,希望能够优化和完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此技术上进行管理方式的多元化拓展,保证法制理念的不断深入影响,积极的为人民服务,实现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作的成本投入。

作者:祁珮琳 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莹莹.法治视野下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03:319.

[2]龙耀,黄崴.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1,03:27-44.

[3]黄涛.研究法治视野下的行政管理方式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5,22:64.

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第5篇

1 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

电子档案管理,就是通过计算机等手段来记录文件内容并且保存管理。记录过程简单易操作,不会用到笔墨等办公用品,并通过网络进行永久保存。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相比,电子档案管理有如下特点:

1.1 在时间上

电子档案管理和纸质档案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体现在采用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可以做到在记录的同时归档,或者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在满足档案管理部门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把文件发送给管理的机构并进行归档,这一点,可以节省送档案,打印档案等不必要的时间,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略显麻烦,它需要提前设定计划或者安排时间,以便相关部门把文件资料集中归档,并且需要特定部门进行回收和处理。这一过程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物力。

1.2 在方式上

二者的归档方式具有一些差异。电子档案的管理,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的能力,并且会操作相关的软件。操作过程为:工作人员通过相关的管理软件,在各个档案上粘贴标签,每一份档案都有单独的编号,以便归档。这样的过程操作起来比较繁琐。而纸质档案管理比较简单,开证明就可以办理。

1.3 在存储方面

电子存储方式和纸质的管理方式也存在差异。电子档案是在计算机或者网络上存储,但计算机或者网络易出现故障,或者电子数据会出现纰漏,不利于档案的保存。因此,现在的电子档案管理有所改进,一般情况下要进行备份,还要对文件的具体格式进行转换,操作完成后才进行统一的保存。而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只需要保存好纸质的资料,使之不受损坏即可,但是对环境的要求会比较高,需要干燥安全的环境,因此更加困难。

1.4 在管理的方法方面

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比较复杂,需要对待管理的档案进行分类,并需要对资料进行编目,在接受文件的第一时间,工作人员需要给每一份档案一个唯一的编号,同时还有给出相应的类别号、档案号、文件号,以便在使用时能够方便查找。这样,在查找使用时,就可以通过专业的检索工具进行电脑检索。

1.5 在查询使用方面

电子档案管理和传统的档案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操作,无需固定地点和时间,但需要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在使用时通过个人帐号和密码才能够登陆查询或使用所需档案文件。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则需要向相关部门进行申请,并且有工作人员帮忙查找才能使用档案,这个过程效率比较低,浪费时间。

2 电子档案管理的优点和缺点

2.1 电子档案管理的优点

用计算机或网络进行电子档案管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无论是在保存方式上,还是在查询使用方面,都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尤其是在传输方面,电子档案管理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省去了打印,发送等步骤,节省了时间,同时省去了不必要的花费,现如今随着专业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不断完善,使电子档案的管理变得更加方便和规范。

采取计算机信息技术这种形式进行档案管理,不仅提高效率,也对环境保护作出了一些贡献。首先就是采用网络的形式进行档案管理,节省了纸张,这一点不仅节省了资金,同时也减少了对树木的砍伐,保护了树木和环境,其次是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笔墨和办公用品的使用,再一次节省开支,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2.2 电子档案管理的缺点

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档案管理,除了以上我们例举的几个优点之外,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立法不够完善,虽然我国法律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章程,但不健全的法律实施环境也给电子档案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受法律保护范围不够明确,法律实施困难,破坏性大等问题仍然存在,这需要我们在此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2.计算机等电子信息技术的不安全性也给电子档案管理带来了不安全性,这体现在计算机易出现漏洞或中毒的情况,一旦计算机发生硬盘损坏现象则不利于档案的保存。因此,这需要我们在技术上进一步的完善,我们需要加强电子备份,运用云技术等新兴技术手段进行保存,并且还要通过加设密码,定期清理消毒,安装杀毒软件等方式进行维护。

3.用于管理电子档案的存储设备容易发生过期、老化或亟待更新等问题,长时间保存或许会出现无法读取等严重后果。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定期维修更新,并且备份保存。

4.对于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因为电子档案管理需要工作人员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有专业的技术储备以及长期的工作经验。因此需要长期锻炼或进行技术培训。

3 可采取的措施

(1)根据电子档案的存储特点和方式,进行科学的计划安排,确定传输时间,并在年内进行信息汇总处理,及时增加新的信息。

(2)由于电子档案的信息处理都是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完成的,所以应招募合格的信息操作人员,并及时进行培训。

(3)保管时应注意环境条件,电子档案的保存需要适度的环境,保存档案的设备需要防尘,防磁,防划。工作人员也应对存储设备维修更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够及时处理设备的突发状况,保证档案的安全。

(4)健全电子档案查询使用的相关制度,设立实名制,并进行权限限制,确保使用者通过身份进行实名登陆,以确保档案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