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病人康复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方法:选取从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92位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46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在抑郁度、焦虑度以及睡眠情况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慢性疾病康复护理应用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55-02

在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较大,发生慢性病的概率较大,这些慢性疾病不仅会出现各种症状,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1]。本文主要对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从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92位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46位患者。在观察组的患者中,有23位男性患者,23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60岁到7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53±3.32)岁;有6位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8位患者为高血压,有12位患者为糖尿病,有20位患者为冠心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4位男性患者,22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61岁到77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53±3.59)岁;有5位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9位患者为高血压,有11位患者为糖尿病,有21位患者为冠心病。将有精神病史、功能障碍以及器质性病变较为严重的患者排除[2]。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治疗的各项操作要 按照医嘱以及相关的操作程序进行,确保基础护理工作,使患者的需要得到满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的有关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要将患者的习惯、饮食以及病情等进行记录,并且建立成册,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手中各有一份。在患者的档案中,要将联系方式写清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帮助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以及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在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要在患者的档案上将护理的时间、内容等记录清楚,避免出现失误[3]。对患者的家庭环境进行指导,患者生活的环境中尽量不要出现危险物品,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风险降低。在患者出院以后,医护人员要通过随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通过随访,对患者的的症状、使用药物情况进行了解,并向患者讲解遵医嘱使用药物的重要性,对于情况较好的患者要予以肯定,一些情况不好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耐心的讲解。在随访的过程中,还可以让患者的家属参与进来,多同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与随访的情况相配合,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将两组患者的抑郁度、焦虑度以及睡眠情况进行对比。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定,100分是满分,患者的得分大于50分,即为抑郁,分数越高患者情况越严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定,100分是满分,患者的得分大于50分,即为焦虑,分数越高患者情况越严重。

1.3统计学分析。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19.0 软件,采取t检验,当P

2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在抑郁度、焦虑度以及睡眠情况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文主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相关护理,在出院以后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护理工作,主要是通过随访的形式展开护理工作,使患者能得到有效的护理[4]。对于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比较特殊,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长时间的使用药物,并且在家中进行治疗的情况比较多,这样医护人员就没有办法及时的进行监督以及护理,再加上患者长时间受到疾病的折磨,生活习惯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容易使患者出现负面的心理情绪,这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护理干预,在抑郁度、焦虑度以及睡眠情况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玲, 段春梅, 张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10,(12):1122-1124

[2]张仁环, 肖玉兰, 耿藏缺, 等.健康教育对四肢关节结核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09,(05):1133-1135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4―0139―01

骨折手术后需一定时间卧床休息,限制了全身及局部的正常生理活动。若护理不当,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骨科术后的功能训练及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3月各类骨折手术病例52例,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7~79岁,平均46岁。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28例,髋部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16例。

2 康复的基本原则

白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贯穿骨折治疗过程的始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功能训练的内容、强度应根据骨折治疗的不同阶段而改变,训练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不要过急、过猛,以防加重损伤;功能训练应不使病人感到疲劳或伤肢疼痛,避免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一切活动均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3 心理护理

在术后早期,病人表现为恐惧、焦虑、烦躁易激惹;骨折中后期,可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丧失信心;当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时,会悲观、绝望,甚至轻生。面对情绪多变的骨折病人,应主动关心,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通过沟通和交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讲解功能训练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鼓励病人家庭成员参与并提供精神支持。

4 功能训练个体化

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手术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确定个体化的功能训练方法和内容。

5 康复护理措施

5.1初期护理:在骨折早期对病人实行康复措施,既能发挥病人的潜能,也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相结合。手术后1~2w,主要做肌肉自主收缩或放松活动。原则上,除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身体其它关节均需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直。对脊柱及髋部的大手术后几天内的翻身和患肢活动必须由医护人员指导和协助。上肢手术后,让患者早期离床下地活动,同时做耸肩、握拳动作。下肢手术后,活动上半身和未固定的关节处。同时还要做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屈伸活动、股四头肌静态收缩活动。

5.2中期护理:指从术后切口愈合到拆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骨、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疾病及手术切口创伤正在愈合,手术部位疼痛、肿胀明显缓解或消失,骨折端已有纤维连接,并正在形成骨痴。在此期,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进行骨折的上、下关节活动,并在初期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训练,使全身关节达到或接近正常的活动,使患肢的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复。

5.3后期护理:指从骨关节等组织已经愈合到恢复全身和局部正常功能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还需继续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使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对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肌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利用器械加强活动,做器械操或做徒手操,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5.4行走活动:要劝阻病人不用伤肢负重,许多骨折病人因急于恢复或为了生活的需要,常默默地用伤肢或带腋杖行走负重,在此期间应及时指导病人正确负重,帮助病人采用三点步行走,防止骨折处的再损伤。

6 结果

本组52例经过康复护理,50例骨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44例,效果良好;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经对症治疗,痊愈出院;1例79岁老年病人合并心衰死亡。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老年病人 术后心理护理

Postoperative orthopedic elderly patients care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un Xia,et al

【Abstract】 With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he medical model, the overall ca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in our hospital, mental 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 are increasingly attention. Elderly patients as a result of psychologic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decline, poor recovery, and particularly sensitive for the surgery as a result, they form an invisibl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which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recovery operation. To this end, we focused on the situ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to assess and understand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habits and self-care ability, psychological response, with or without anxiety, fear, emotional instability, lack of coop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xtent of disease, family economic situation and so on,W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fter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care

1 增加手术病人治疗的信心及对医院的信任感

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病人手术后,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增强病人配合治疗的信心,同时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差,极易产生沮丧心理,我们必须做好心理疏导,采用解释与术后病例现身说法相结合,让病人了解骨科的发展状况及医生的技术情况,耐心进行解释,给病人多介绍已治愈的成功病例,使他们在心理上得以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做好护患沟通和生活护理,用实际行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 老年患者器官衰退,尤其是术后体质虚弱,日常的生活能力基本丧失。关心和尊重老年病人,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如:骨牵引病人由于疼痛不能翻身、钢板内固定病人不配合功能锻炼等,护士要向病人耐心解释,说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避免压疮的发生和防止术后并发症,如:神经根粘连、肌肉萎缩、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老年痴呆等。在精神上多给予鼓励,生活上给予细致关怀,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琐碎小事,使他们心理上得到一种莫大的安慰。

2.2 病室的环境、医院的规章制度以及病情的变化对老年病人术后的影响。病房应保持清洁、舒适、安静,在病请允许的情况下,多开展老年人爱好的有益健康的活动,使老年人情绪稳定。在工作中我们应严格要求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让病人有安全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仔细倾听并加以解释。对于恐惧孤独者,多鼓励家属进行探视,给予感情上的支持,消除老年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积极的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2.3 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有些老年病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忧虑,甚至拒绝手术,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多考虑到病人的经济能力,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生活上多给以帮助和照顾,精神上给予同情和安慰,与家属共同解决患者的思想负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经过细致的疏导,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 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1 疼痛的护理。老年病人对于术后的疼痛耐受力很差,应积极给予镇痛治疗,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并给予必要的解释,耐心疏导,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小说、同家人说话等,以多种方式达到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和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静脉穿刺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减少疼痛的刺激。

3.2 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由于老年病人术后卧床时间长,引起呼吸容量减少,造成呼吸增快变浅,加之手术切口疼痛,病人不敢咳嗽,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易发生肺部感染。在病请允许的情况下,每2~4小时协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励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3.3 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老年人皮肤结缔组织水分减少,微循环及组织含氧量降低,加之老年病人由于手术或牵引后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应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并做好局部减轻压力的护理,每2~4小时协助病人翻身,按摩身体受压部位,对于骨骼隆突处垫气圈或棉垫,也可用油菜籽做褥子,运用油菜籽的滚动起到按摩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压疮的发生。

4 鼓励老年人积极对待人生

骨科手术的病人大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医院度过,有个恢复过程,如果手术预后效果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补偿的希望,若手术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如恶性肿瘤转移)则还挣扎在死亡线上,病人在极度痛苦时经不起任何的外来刺激,所以对于预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病人,有一部分病人手术后带来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破坏或残缺(如截肢),造成机体缺陷的病人必然会产生缺陷心理,尤其是突然致残的病人,会给老年病人的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所以对于可能致残的病人,护士术前一定要给病人交代清楚,并给予同情及心理支持,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

5 术后的功能锻炼

为了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应鼓励病人尽早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但由于老年病人心理机能下降,害怕疼痛或担心过早的功能锻炼会影响术后的愈合,因此我们在精神上给予安慰、鼓励,同时向老年病人及他们的家属反复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循序渐进的方法,并指导、督促、协助他们进行功能锻炼,让他们积极的配合治疗,树立疾病康复的信心。

6 出院指导

出院时制定全面的家庭健康教育计划,教会病人及家属不同时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注意事项、必要的护理技能、合理的膳食。出院后及时进行电话随访,为病人提供连续性的护理。

7 体 会

老年术后病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生理压力,对缓解和预防心理障碍的加重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医学高速发展、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更加显示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护士不仅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懂得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为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彭显仁.中华临床疾病诊断与预防,2001.4

2 范国珍.中华护理学,2004.5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1护理要点

1.1拟定护理计划骨科医生、骨科护士、康复科医生共同完成对患者的康复评定,制定继续康复计划,交由社区护士执行。在护士的权责范围内,护士可以独立收集资料,思考、判断后做出社区康复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主要是一些对生命危险性很小,每日需重复的康复治疗工作。必要时请骨科医生、康复医生会诊,康复医生负责指导和协助社区护士的工作。

1.2功能状态的观察与评定社区护士接诊后,对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包括性质、程度、范围、影响)进行全面观察和评估,如运动功能(包括肌力、耐力、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协调与控制力)、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疼痛等。发现机体失去的、残存的以及潜在的功能问题,以便更好的实施康复计划。

1.3心理护理患者因康复时间长或经济原因转入社区,由于病人的病因、病情、以及伤残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反映。但大多数病人都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而发生相应的心理变化,有的一直持否定态度,伤残程度超过病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病人表现出抑郁状态,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人意识到创伤或疾病将造成身体的伤残时,就会出现情绪悲伤、抑郁、失望、自卑、痛苦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则比较依赖,病人一切事情都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替代,不肯进行艰苦的康复锻炼,缺乏独立生活的信心[2]。因此,心理康复护理在骨科病人的全面康复中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转入社区继续治疗的患者。

1.4对于骨科患者来说,通过正确的护理能有效防止废用和误用综合征,为进一步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打下基础,以利于肢体及躯干综合运动的恢复和改善。

1.5并发症的预防这对长期卧床者尤为重要,除正确的护理外,还包括呼吸训练、排痰训练、大小便控制训练、被动运动、床上操及维持性按摩等,以预防感染、压疮、挛缩、畸形和肌肉萎缩等。

1.6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洗澡、大小便活动及转移等,是维系个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单元。骨科患者往往不能自理,通过评估确定其自理等级,通过促进、代偿训练,由替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帮助、指导或训练患者逐步独立完成自理。

1.7康复辅助用具使用指导对于已经致残的患者,通过恰当地使用各种辅助和替代用品可以补偿部分失去的功能,改善其活动能力。社区护士应熟悉各种常用的假肢、矫形器、助行器等的用法和性能特点,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和维护。

2讨论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生活质量 健康测量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023-03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比例中的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高度的致残性,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还应着重于病人的心理和社会机能的评估和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对127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实施干预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等共5所医院的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住院病人共127例,时间为2002年1月¬---2003年12月。

1.2 病例纳入标准

1.2.1 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患者;

1.2.2年龄50~70岁之间(含50岁和70岁),男女均可;

1.3 病例排除标准

1.3.1 年龄在50岁以下或70岁以上,过敏体质;

1.3.2 长期同时服用其它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不能立即停用者;

1.3.3 新鲜骨折,晚期畸形,残废,丧失劳动者;

1.3.4 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3.5 严重多处骨折。

1.4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年,第三辑),《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999年3月,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定,第二稿1999年10月22日在昆明通过)。

1.4.1 诊断原则

诊断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参考年龄、病史、骨折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

1.4.2 诊断基本手段

骨密度减少以骨矿含量测定和脊柱腰椎X线片,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状骨X线片相结合判断。

1.4.3 诊断标准

骨矿含量诊断标准和峰值骨密度丢失百分率及分级标准(主要用于女性成人、男性参照执行)。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以汉族妇女DEXA测量峰值骨量(M±SD)为正常参考值。必要时检测骨质疏松的疗效性指标:(1)相关症状及体征;(2)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空腹2小时尿钙/肌酐;(3)X线骨质改变:观测腰椎骨正侧位片;(4)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观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或超声骨密度检测仪观测跟骨骨密度。

>M-1SD正常

M-1SD~2SD骨量减少

1.5 调查方法

1.5.1 调查工具 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TheMedica lO utcomcs Study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的标准版本[1]。此量表包括功能状态、健康满意程度和健康总评价3大方面9个维度共36个条目。为了便于比较,对各维度的初得分进行了转换,得到终得分,终得分0分~100分。另外使用了“患者一般状况量表”,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发病前与何人居住、看病费用等。

1.5.2 调查方法 调查员为5所医院的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病科的医师。调查前针对调查内容及方法对调查员进行了统一严格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调查。所有调查均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调查时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并记录。调查表收集后,由课题负责者随机抽样进行复核,对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予以排出。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合格的调查表,使用双输入法录入Epidata数据库,以确保资料录入的可靠性。并使用Excel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127例。男32例,女95例。年龄(62±11)岁,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70岁。婚姻:已婚者121例,未婚及离异者4例,丧偶2例。文化程度:文盲9例,小学29例,中学50例,大学39例。职业:干部42例,教师6例,医务工作者6例,工人45例,农民22例,其他6例。其中27例已离休或退休。

2.2 患病情况

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82例,继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45例。合并症:糖尿病35例,心脏病29例,高血压37例,心理障碍6例,其他疾病11例。

2.3 SF-36评定结果

127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各项目分值及其总评分见表1。将生活质量与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看病费用、骨折、疼痛、是否大量饮茶、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类型、患其他病的情况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疼痛、大量饮茶、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生率亦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地区、体质、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各项目分值,除身体疼痛外,其余项目及其总评分均明显低于我国正常人群的生活质量评分[2]。尤其是功能状态和精神健康方面。多数研究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后病人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影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社会心理障碍、精神状态、经济条件、各种治疗干预措施、康复、护理应用等。经相关分析发现:骨折、疼痛、大量饮茶、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咖啡因有促进尿钙排泄、导致负钙平衡的作用,如长期存在最终导致骨矿物降低,茶也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有报道长期饮茶可使BMD明显降低[2],本文长期饮茶组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长期饮茶也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之一。疼痛能迫使患者减少运动,或运动量减少,而运动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重要途径[3]。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均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日常情绪,进而可影响起居饮食,对患者生活质量直接相关。

我们认为:吸烟、饮酒、饮茶、摄入高钠饮食、少运动、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可导致骨质丢失,加重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骨质疏松,避免老年人发生骨折。所以,加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及宣教,改善病人的躯体功能,劝告其适度运动、戒饮浓茶,鼓励家属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是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Ware J E.SF-36healthsurvey: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 [M].Boston MA:The Health institute,1993.465~470.

[2] 罗兴华,李凤英,廖八根,等.广州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20~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