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屏蔽电磁辐射的方法

屏蔽电磁辐射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屏蔽电磁辐射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屏蔽电磁辐射的方法

屏蔽电磁辐射的方法范文第1篇

这是一份典型的电磁辐射测试报告,你可以明显看到图中央有一条标注为“EN55022 CLASSB 3M”的分界线,左上角标注了场强单位dBμV/m,横坐标是表示的频率范围从30MHz到1GHz。图中呈波浪形的电波图形代表测试产品在每个频率上的最大电磁辐射值,如果整个电波图形都在分界线以下(250MHz前应低于40dB,之后应低于47dB),就说明该产品符合电磁兼容标准,你没有必要为它的电磁辐射担心。

“电脑辐射大,要少用电脑。”

“怀孕了一定要穿防辐射服,这样才能保护胎儿不受辐射。”

“在电脑面前放一盆仙人掌,可以防辐射。”

“我用的是日本防辐射贴、防辐射卡,国际认证,防辐射效果最好。”

……

在《微型计算机》3・15专题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读者都对上述防辐射的“真知灼见”提出了质疑。这些说法一直流行于大众,相互传播。但是,我们身边的、包括电脑在内的IT产品真的辐射很大,会严重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吗?这些流行的防辐射方法真的有用吗?

其实大家对于电脑辐射的担忧,更多源于对电磁辐射和核辐射的误解,将两者的性质和危害弄混淆了。实际上,电磁辐射和核辐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能量产生形式,对人体的危害,即对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破坏力也有天壤之别。包括电脑在内的IT产品发出的是低频率、低能量的电磁辐射,迄今尚无真正权威可信的研究报道得出电脑辐射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结论。

尽管如此,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考虑,我们仍然认为过量的照射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各国政府和电信部门早就制定了电磁兼容标准。目前最通用的电磁兼容标准主要有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FCC Part 15,欧盟的EN55022,以及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制定的CISPR 22,这三种标准规定了相似(但并不相等)的限值。我国国内大多采用的是欧盟EN550 22:2006(CISPR22:2005)标准,该标准于2009年10月1日开始生效,无线频率的测试范围从30MHz至1GHz。(关于电磁辐射和电磁兼容标准的深度介绍 请参考《微型计算机》2011年4月上的《你必须了解的辐射知识》一文)。

前段时间央视曾报道了防辐射服对手机的电磁辐射无效,甚至还有反作用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那么除了手机之外,包括电脑在内的IT产品又有多大的电磁辐射,那些流行的防辐射方法有没有效果呢?《微型计算机》评测室特别策划了本次专项测试。我们将在3米法电波暗室中测试产品的电磁辐射量,该测试环境得到了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和Nemko(挪威电器标准协会)的认证,测试采用欧盟EN55022:2006标准,测试频率从30MHz到1GHz。

本次测试包含两部分,其一是测试辐射源的实际电磁辐射量,包括笔记本电脑、LCD显示器、键盘一体机、Andriod平板、iPad和一台模拟全频段辐射的噪音源,这个噪音源主要是为测试防辐射服而准备的。第二部分更加重要,是验证防辐射产品的实际效果,包括防辐射服、普通机箱、防辐射机箱、防辐射贴、防辐射卡和仙人掌盆栽,通过使用这些产品的前后对比就能知道它们究竟有没有效。

我们选择了一台主流笔记本电脑Acer Aspire 5750G为代表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笔记本电脑的电磁辐射量刚刚符合标准,辐射量最大处发生在790MHz频率,达到46.09dB,离4 7 d B的标准限值仅差0.91dB。还有些小尖峰可能被当作误差而没有被测试程序记录为有效值。

我们在实验室“因地制宜”挑选了一台AOC 152V显示器为代表进行测试。虽然它的型号很老,但做工扎实,从背后的散热孔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内部的金属防护罩。测试表明LCD显示器的电磁辐射量符合电磁兼容标准,最大电磁辐射量只有31.3dB。

键盘一体机是最近才出现的新玩意,MC评测工程师在测试这款微步WB-X5+5223时就在考虑它的电磁辐射问题,因此加入到本次测试当中。可以看到它的电磁辐射超过了规定的标准,最大电磁辐射量发生在239.99MHz,达到51.65dB,超标了4.65dB。

平板是现在越来越流行的IT产品,而且当我们手持平板时,它与人体的距离要比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亲密”得多,因此我们挑选了三星Galaxy Tab 10.1为代表进行测试。由于平板的金属密闭结构特征,其最大电磁辐射量仅为29.71dB,离标准线还有15dB以上的安全距离。

抱着好奇心,我们也对流行的iPad进行了电磁辐射测试,看它与Andriod平板有无不同。结果表明在相近的结构下,iPad的最大电磁辐射量也只有30.41dB。就使用金属外壳的高端Andriod平板和iPad来说,可以认为它们使用起来不会对人体健康有电磁辐射影响。

为了模拟IT产品在高负载运行时的最大电磁辐射状态,我们使用了York EMC Services的专用噪音源,它能发出30MHz到1GHz的高电磁辐射量,全频段都能超过电容兼容标准的限值。如果防辐射服能够“降服”它,那么对电磁辐射更低的IT产品的防护自然不在话下。噪音源的最大电磁辐射量高达82.44dB!

许多电脑玩家都很关注防辐射机箱,市面上这类产品也非常多,但它真的能降低电磁辐射值吗?普通机箱和防辐射机箱有区别吗?为此我们使用了一台“外观控”的低价普通机箱和一台防辐射机箱,安装相同的主流平台,在运行大型游戏的状态下进行测试。

测试后发现,普通机箱在198.88MHz处超标了2dB,而防辐射机箱的最大电磁辐射量仅为28.5dB,距离标准还有11.5dB的安全余量。

总体上,两种机箱有一定的防辐射效果,但防辐射机箱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效果要明显好于普通机箱。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我们将在最后通过对机箱的拆解进行分析。

目前防辐射服使用的面料主要有所谓的100%纯银纤维、纳米银纤维和金属纤维,这样一件品牌孕妇吊带衫的售价分别在360元、180元和100元左右。它们能不能阻挡电磁辐射呢?我们先把York EMC Services噪音源装入一个纸盒子,再分别用上述三种防辐射服完全包裹住这个盒子(单层包裹),分别测试其泄露出来的电磁辐射量,与噪音源的电磁辐射量进行对比,就可以知晓其防辐射效果。

在测试报告中可以看到,防辐射服(100%纯银纤维、纳米银纤维和金属纤维)包裹住噪音源后,其最大电磁辐射量(下方的电波图形)分别降至24.79dB、60.32dB和56.63dB,对电磁辐射的削弱幅度分别达到57.65dB、22.12dB和25.81dB。也就是说,如果能对辐射源或人体进行完全包裹,那么防辐射服的确能起到防辐射效果,其中100%纯银纤维面料的效果最好,纳米银纤维和金属纤维面料的效果稍差。

防辐射贴是大众广为使用的防辐射产品,我们测试的这款日本普思可灵Pulse Clean 21更是防辐射贴中的高端产品,售价近百元,号称获得了“第11届世界发明大会发明金奖”(发明专利号:US005945051A)。它声称通过释放负离子,对手机、电脑、微波炉、冰箱、空调甚至汽车都有防辐射效果,只要粘贴在上述电器设备上即可起效。于是我们将它分别贴在LCD显示器和键盘一体机上,测试其实际效果。使用防辐射贴之前,LCD显示器的最大电磁辐射量为31.3dB,使用之后为31.24dB,两者的差异几乎可以看作是误差。同样在键盘一体机上,使用防辐射贴之前其最大电磁辐射量为51.65dB,使用后仍为51.65dB。可见,防辐射贴对降低电磁辐射没有任何效果。

防辐射卡也是非常受大众欢迎的防辐射产品。我们测试的这款乐康人体防辐射卡(加强型),声称“可以吊在胸前或者放置在电脑与人之间的位置(键盘或者主机附近最好),还可放在衣兜或者钱包里,边走边防辐射,孕妇必备!”,甚至还有所谓的专业测试仪的测试视频可供观看。我们对它的测试方法与防辐射贴相同。

我们将防辐射卡放在LCD显示器和键盘一体机旁,测得其最大电磁辐射量分别为34.09dB和51.66dB,与使用防辐射卡之前相比没有变化。这无疑说明,防辐射卡也没有任何防辐射效果。

除了“专业”的防辐射贴、防辐射卡之外,仙人掌盆栽也常常被大家摆放在电脑旁,用来防辐射。使用同样的测试方法,在LCD显示器和键盘一体机旁边放上仙人掌盆栽,测得最大电磁辐射量为31.23dB和52.05dB,并未降低电磁辐射量,说明仙人掌也没有防辐射效果。

测试总结

看过了这么多电磁辐射测试报告,让我们再为大家完整梳理一遍。

屏蔽电磁辐射的两大关键:金属和密闭

大家知道,电磁辐射依靠电磁波进行传播,只有金属才能有效阻挡电磁波。要完全屏蔽所有的电磁波,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个密闭的金属结构,把电磁波和人体隔绝开来。

而对于非密闭的金属结构来说,电磁波将从开孔和缝隙中泄露出来,电磁波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就需要越小的开孔和缝隙才能阻挡它。因此更现实的做法是尽量缩小开孔和缝隙,这样也能屏蔽大多数电磁波,让电磁辐射值保持在安全标准之内。

现在我们掌握了防辐射的原理,再来看防辐射的方法。电磁波从电子设备这一源头发出,然后被人体吸收,因此要减小这个伤害,要么控制源头泄露出来的电磁辐射量,要么做好人体的电磁辐射防护。但从本次测试来看,人体防护和源头控制的实际效果截然不同。

人体防护都是忽悠

先来看当下最流行的防辐射服。由于防辐射服所用的面料添加了金属丝,并且编织结构较为紧密,因此其面料本身是具有一定电磁屏蔽效果。在完全包裹辐射源或人体的情况下,它的确能阻挡电磁辐射。

但是,当我们身穿防辐射服的时候,不可能做到完全包裹,总会露出头和四肢,此时又如何呢?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模拟实验,用效果最好的100%纯银纤维防辐射服包裹装有噪音源的纸盒子,只露出盒子顶部的一面(模拟人体身穿防辐射服,只露出头部)。此次测得的数据大幅超标21.25dB,最大辐射量达 到68.25dB。实际上我们身穿防辐射服时,暴露的远不止头部,而且防辐射服的领口、袖口、下摆的空隙也很多,电磁波几乎是无孔不入。因此防辐射服的屏蔽效果非常有限,更多的是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除了防辐射服之外,流行的人体防护方法还有防辐射贴、防辐射卡、仙人掌盆栽,以及更离谱的防辐射眼镜、防辐射挂饰、防辐射钛金戒指等。它们都无法对辐射源或人体形成密闭的金属结构,又哪里来的电磁屏蔽功能?其广告宣传所谓的释放负离子功能也与电磁辐射毫无关系。除了工业用的专业辐射屏蔽服之外,“民用级”的人体防护纯属忽悠。

防辐射只能从源头控制

既然人体防护无效,我们只能从辐射源的电磁屏蔽上想办法。

在辐射源的测试中大家可以看到,显示器、平板、iPad等金属结构密闭性较强的IT产品发出的电磁辐射完全符合电磁兼容标准,我们平时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而不容易形成密闭结构的IT产品,比如笔记本电脑、键盘一体机发出的电磁辐射量就要高一些。至于玩家们常常讨论的裸机平台运行是否安全,看看在普通机箱的防护下电磁辐射尚且超标,裸机运行就更不安全了。

屏蔽电磁辐射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磁辐射职业;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TM3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射频技术及电磁波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今的生产生活中。在现实状况中由于我国面对电磁辐射职业的危害的研究程度比较小,极大地落后于大气污染危害的研究,现针对射频及电磁生产产品,分析电磁辐射职业危害,从电磁辐射生产监测环节中提出积极的防护对策具有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磁辐射职业存在危害性的常见生产工作场所介绍:

1.发射机房:如电视和广播信号发射系统的发射机房,以及信号接受发射的设备调适机房。此外,雷达系统的存在,雷达系统的发射及辐射危害也是比较严重的。

2.射频类的电磁辐射危害场所:射频感应、射频加热微波介质,及现今运用于医疗领域的射频微波医疗设备的使用等都存在着电磁辐射危害。

3.电设备加工场所:现今存在规模和范围较大的电设备加工场所,这些场所的电磁辐射危害存在严重的积聚型和渗透性。

4.电力发电站:电力发电站尤其是大型发电站、高压设备及高压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危害也是比较常见的。

5.网络电磁辐射危害场所:移动网络设备如手机制造行业工作场所。现实中大型的网站及无线网络设备场所。

6.交通工具场所:地铁列车及现今的电能源汽车,以及飞机制造场所的电磁辐射危害也是比较常见的。

7.各种卫星发射场所,以及我国国防类导弹等的研制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危害也是比较常见的。

二、电磁辐射职业常见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1.来自于电磁生产场所生产设备的危害

一般而言,电磁辐射生存工作设备所带来的危害有来自生产制造材料本身存在的辐射危害,还有一部分来自在电磁生产设备调试中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电磁设备工作超出正常的射频及微波的控制领域而产生电磁辐射危害。造成这些危害的原因具体如下:

①生产电磁设备的参数调整未在有效的控制范围内进行:电磁辐射职业所工作的设备基本上都是现今的射频调适和电磁微波设备。电磁设备的内在构造是在特定的物理原理下而形成的,所以生产电磁工作的设备所发射的出的射频强度和电磁微波强度越强其所造成的电磁辐射危害越大。基于这一方面而言,电磁辐射职业的生产设备的参数的调整和控制都是严格经过科学试验而制定的,而在正常工作中设备参数调适完成的情景下,通常要在试验场所经过一定的监测调适才会大规模投入使用。但是现今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试验监测过程中,不合理的监测未能及时的发现生产设备参数调整不合适产生电磁辐射过大的问题,一旦正常运转使用,将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危害。

②此外,众所周知在电磁辐射生产领域屏蔽设备的存在能够有效的减弱部分电磁辐射,降低其危害性。但是现今在电磁辐射职业存在着工作场所所使用的电磁辐射的设备屏蔽结构不合理,在正常工作中影响了屏蔽设备对生产设备所散发的辐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将会产生严重的辐射危害。

③最后,在电磁辐射职业生产设备基本上都是在射频的基础上进行使用的,而有效的规避射频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危害的一个常用方法则是将射频接地,通过接地效应的实现消除一定量的电磁辐射危害。再加上射频接地效应过程中需要定时的监测数据的获得去实现射频接地工作的调整。但是部分电磁辐射工作场所,由于设备的维护更新不及时,其不能很好地促进接地效应的实现,而且监测工作未能有效地监测到接地效应中不合理的问题,数据的反馈未能及时得到处理。

2.磁辐射职业生产场所存在布局安装不合理,未能根据有关法规准则合理地进行相关方面的要求科学进行布局安装

①电磁辐射职业生产场所中,管理人员为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通常会刻意的缩小电磁辐射生产设备摆放安装所占用的生产空间,如电磁辐射设备的之间摆放的间距过小,间距过小造成电磁辐射不能很好的发散,全部集聚在某个空间内,那么将会对这一空间的工作人员形成持久性的电磁辐射危害。

②在电磁辐射设备生产场所中,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于电磁辐射危害工作的预防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现今部分生产企业监测工作存在不科学合理的现象,监测人员的技术使用水平过低,监测设备落后未能及时实现更新替换。以此,监测作用不能在生产场所电磁辐射领域中得到有效发挥。

3.此外,在现今电磁辐射职业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科学的预防措施,在生产中发现问题没有严格的责任意识不能及时统治修理部门对设备或场所中超出适当范围的电磁辐射危害进行修理和补救。管理人员缺乏对电磁辐射生产设备的更新维护及管理,未能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比较欠缺。而且在现今电磁辐射生产职业存在着大量的工作人员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及时管理单位发放防护卫具,但是工作人员过于疏忽,从而防护未合格就进入工作现场,使自身受到很大的电磁辐射危害。

三、电磁辐射职业危害防护的对策分析

1.电磁辐射生产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危害防护对策分析:生产管理单位要针对电磁辐射的来源进行积极主动的危害防护,如采用先进科学性的、效果比较好的屏蔽设备,强化对屏蔽电磁辐射设备的更新维护,定时通过有效监测设备的利用检验其屏蔽设备的屏蔽效应、射频的接地效应。在设备调适中严格按照电磁辐射设备调适使用的规格参数,将设备的参数调整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强化人员对电磁辐射参数的检查和记录,通过监测作用的发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电磁辐射设备生产使用漏洞的存在导致电磁辐射危害过大现象的发生。

2.强化在电磁设备工作场所危害的防护,这一防护措施的提出与上一措施相比比较被动。具体而言,强化专家学者对电磁设备布局间距的测量与分析,强化管理人员对工作场所中存在无必要的金属物品的撤除和更换。此外,加强对关键环节即监测工作的完善,及时促进电磁射频、微波等监测设备的更新维护,做好监测数据仪器的分析,加强技术人员在监测环节的监督,强化管理促进监测作用的有效发挥。

3.强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对生产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在电磁辐射职业管理人员应该切实认识到人员对于整个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所以其应该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及时更新陈旧的生产设备,积极引进电磁辐射危害性较小的设备,强化对人员人身健康安全的保护,提供医疗理疗室,定时组织人员进行身体安全检查。在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意识增强的前提下,管理单位要积极组织交流学习的平台,不断强化对工作人员电磁防辐射教育的进行,使工作人员切实意识到辐射的危害性,以此通过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的提高减轻现今电磁辐射职业对工作人员危害性大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职业作为现今一重要的职业系统,面对现今其存在的各种电磁辐射危害,电磁辐射生产企业能够强化现代化管理理念的落实使用,在更新生产设备以及建设科学的工作环境的情形下,强化现场对屏蔽、消除电磁辐射有效作用最大的屏蔽器等的安装和检查,通过有效监测作用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保护电磁生产领域工作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郝利君,张彤,李春萍,等.电磁辐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3(6):50-53.

屏蔽电磁辐射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室内天线;屏蔽防护;电磁辐射影响

中图分类号:U46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0057-02

1 引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电磁辐射造成的污染也成了人类面临的又一大环境问题。电磁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也已将其列为环境保护项目之一[1]。

随着移动通信用户的日益增加,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越来越密集。在市区,由于话务量大、基站多,为防止基站之间相互干扰以及单个基站容量饱和问题,设计覆盖距离一般在100~200 m左右。同时,因民众对基站运行所带来的电磁环境影响的担忧,使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愈发困难。移动基站建设单位一方面为达到信号覆盖要求,另一方面为减少对附近居民的景观影响,可能会将移动通信基站的设备安装在房间内,发射天线安装在阳台或房间窗口。此类基站的发射天线主射方向朝外,但天线背面仍有部分电磁波产生,如果天线位置安装不合理,则背面产生的电磁波将透过墙壁对邻近房间产生较大的电磁环境影响。笔者通过对安装在房间内的基站在采取屏蔽措施前后进行射频综合场强实测,探究此类基站的屏蔽防护。

2 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现象。电磁辐射是能量流,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但是电磁辐射可能干扰电子设备,还可能对生物体产生损害,形成电磁环境污染。

移动基站运行时,其发射天线将馈线中的高频电磁能转化成为自由空间的电磁波,电磁波承载着能量向周围空间传播,形成电磁辐射。移动通信基站天线一般采用双频双极化定向基站天线,天线增益在15~17dBi之间,天线的前后比约为17~30dB[2]。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射频率在800~2500 MHz之间。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规定与《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的要求,移动通信基站公众照射导出限值是电场强度12V/m(功率密度40μW/cm2),单个基站的电场强度管理限值是电场强度5.4 V/m(功率密度40μW/cm2)。

3 电磁辐射影响

电磁辐射的主要危害有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计效应[3~5]。

(1)热效应。在高强度电磁波照射下,人体吸收辐射能量,在体内转化为热量,产生生物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产生热效应的电磁波功率密度为10 MW/cm2,微观致热效应为1~5 MW/cm2,浅致热效应为10 MW/cm2以下。当功率为1000 W的微波直接照射人时,可在几秒内致人死亡。

(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害。这主要是低频电磁波产生的影响,即人体被电磁辐射照射后,体温并未明显升高,但已经干扰了人体的固有微弱电磁场,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可导致胎儿畸形或孕妇自然流产,以能影响人体的循环、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等。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

我国对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环境功率密度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为40μW/cm2,该值远低于微观致热效应值1MW/cm2,但为减少非热效应的影响,同时从防护最优化的角度考虑,对部分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发射电磁波所致环境电磁场功率密度明显升高的关心点位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 电磁辐射屏蔽原理

电磁辐射的防护一般有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电磁屏蔽的作用是减弱由移动通信基站发射的电磁波从某一区域向另一区域辐射而产生的危害。电磁屏蔽原理是采用低电阻的导体材料,利用导体材料对电磁能流具有反射和引导作用,在导体材料内部产生与源电磁场相反的电流和磁极化,从而减弱源电磁场的辐射效果,通常用屏蔽效能(SE)来表示[4]。所谓屏蔽效能就是指没有屏蔽时入射或反射电磁波,与在同一地点经屏蔽后反射或透射电磁波的比值,即为屏蔽材料对电磁信号的衰减值,单位为dB。电磁波传播达到屏蔽材料表面时,通常有入射表面反射衰减、材料内部的吸收衰减和材料内部多次反射衰减等三种衰变机理。

铁皮是良导体,由于其价格低廉、制作方便,可根据环境需求设计成不同的外形,故在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防护中可广泛应用。

5 典型基站监测

选取的典型基站位于宁波某小区1301室内,有中国移动GSM900和LTE_F发射设备各一套。天线均为定向发射天线,天线增益均为17 dB,基站发射功率均为20 W。1301室的平面布置及基站位置见图1,除安装天线的房间外,其余房间均有人员活动。图1中,北卧室东墙是普通多孔砖墙,墙面高3 m,宽4 m。为减弱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房间内人员的影响,建设单位在北卧室东墙的整面墙体安装了1 mm厚的镀锌铁皮,在南侧美化天线除主射方向外其余三侧安装了1 mm厚的镀锌铁皮,所有屏蔽材料均有接地处理。使用德国narda公司生产的NBM550射频综合场强仪对1301室整改前后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的z测结果可知,在未采取屏蔽措施时,天线背面射频综合场强测量值已超过单个基站的管理限值5.4V/m;在采取屏蔽措施后,各检测点位的测量值较之前有明显降低,故采取镀锌铁皮作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屏蔽材料是有效的。

6 结语

随着移动基站数量不断增加,以及民众对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日益关注,移动基站的选址会更加隐蔽。建造在小区楼顶、小区房间内的移动基站建设单位应从民众健康角度出发,在满足移动信号覆盖需求的同时,做好移动通信基站的防护。针对建设在房间和屋顶的移动通信基站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天线的主射方向要避开邻近的建筑物窗口和阳台等目标。

(2)天线背面尽量避开隔壁有人居住的房间。无法避开时,天线背面的墙壁可安装1mm厚镀锌铁皮进行防护。

(3)当天线安装在经常有人活动的屋顶平台上时,建议对天线进行美化处理,除天线主射方向外,其余各侧均应采取屏蔽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淑琴.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3):30~33.

[2]李 卫, 郭 骅.浅谈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系统设计[J].无线通信,2003(8):10~18.

[3]王建忠,朱纪磊,支 浩.电磁辐射及其防护材料[J].材料导报, 2013,27(4):51~52.

[4]赖祖武.电磁屏蔽的理论基础[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3.

The Case of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Protec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Ni Weidong1,Lou Shufen2

(1.Zhejiang Guof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Hangzhou,Zhejiang310011,China;

2. Zhejiang Radi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Hangzhou,Zhejiang 310012,China)

屏蔽电磁辐射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磁辐射协调机制;电磁环境

1.电磁辐射及电磁辐射污染的概述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又称电子烟雾: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如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电磁辐射可按其波长、频率排列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频谱。电磁“频谱”包括形形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频率越高该辐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学作用也越强。

电磁辐射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类来源于自然,主要是太阳等近地天体活动,雷电、宇宙射线及放射性物质;另一类来源于人类活动,如电视机、微波炉、电热毯、DVD播放机、手机、微波基站、医疗设备、高压输电线路等。对人体危害较大、较广的多是这一类。

2.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电磁辐射是由加速运动的电荷所产生的一种能量,大功率的电磁辐射能量可以作为能源利用,但也有可能产生危害,构成环境污染因素。电磁污染包括了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主要是指射频电磁辐射,当射频电磁场达到足够强度时,可能造成以下方面的危害:(1)引燃引爆,如可使金属器件之间互相碰撞而打火,引起火药、可燃油类或气体燃烧或爆炸;(2)工业干扰,特别是信号干扰、破坏,这种干扰可直接影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使信息失误,控制失灵,对通讯联络造成意外,如使导弹制动系统失灵,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特别是对于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人,使用手机将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如美国就曾发生一起因电磁干扰使心脏起搏器失灵而使病人致死的事件;(3)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生物机体在射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可以吸收一定的辐射能量,并因此产生生物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是热效应。因为,在生物机体中一般均含有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在电磁场作用下,极性分子重新排列,非极性分子可被磁化。由于射频电磁场方向变化极快,使这种分子重新排列的方向与极化的方向变化速度也很快。变化方向的分子与其周围分子发生剧烈碰撞而产生大量的热能。当射频电磁场的辐射强度被控制在一定范围时,可对人体产生良好的作用,如用理疗机治病;但当它超过一定范围时,则会破坏人体的热平衡,对人体产生危害。

科学证明: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与电磁波波长有关。按对人体危害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电磁辐射的危害是随着波长的缩短而逐渐加强的。微波对人体作用最强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频率高,使机体内分子振荡激烈,摩擦作用强,热效应大;另一方面是微波对机体的危害具有积累性,使伤害成为永久性的。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且还会引起眼睛损伤。根据医学方面的知识,眼部无脂肪层覆盖,晶状体含有较多水分,又缺少血管散热,受微波致热效应后,晶状体蛋白质凝固并有酶代谢障碍而造成晶体混浊,严重的导致白内障,更强的微波辐射会使角膜、虹膜、前房同时受到伤害,以致失明。

3.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一——公众的自我防护渠道

由前文所述,人类已经开始对电磁辐射的危害进行研究和关注,根据电磁波的物理性质,我们可以采用屏蔽的技术手段,为了保证高效率的屏蔽作用,防止屏蔽体成为二次辐射源,屏蔽体必须要良好地连接至地面,还可以利用反射、吸收等减少辐射源的泄漏来加强防护。现在越来越多的公民已经注意个人的防护措施,他们通常用特制的保护物将人体与辐射波隔离开来,还有穿戴如网络里常做广告的防辐射衣、防辐射手套、防辐射眼镜等。

4.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二——在源头把关,做好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第 1.3 条规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是分为初步评价与最终评价的。初步评价应在获得环境保护部门颁发的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最终评价一般应于项目(或分阶段)竣工验收前进行。”第 1.2 条规定“本导则适用于一切电磁辐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特殊的电磁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可以与本导则不同,但应加以说明。”可见国家对电磁辐射项目是有法律的规定,但并没有规定哪些电磁辐射项目是特殊的电磁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哪些内容可以特殊编写。现实中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电磁辐射项目,比如输变电工程、变电站、火力发电厂、广电发射塔的设立与搬迁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有其不同和特殊性、该如何做好各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实属不易,因为没有一个可操作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律规定。如今就是现有的法律也很难被执行、实施,比如2004 年的北京西上六电磁辐射听证案,该案就是因为工程在开工之前, 并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造成后果,导致居民不满而投诉。笔者认为,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应该把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规定如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等执行、实施好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然后再根据各种电磁辐射项目的特点将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好。比如辐射源工程,其电磁辐射环评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即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初步环评,侧重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在初设阶段进行进一步环评,重点确定拆迁数量和补偿方式;在验收阶段则要着重检查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5.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三——在终端做保障,健全监督机制

除了要在项目的源头把好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关外,还需在项目的过程终端做好监督工作,根据《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来健全电磁辐射的监督机制。

(1)《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 3 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第 4 条规定:“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由此可见,监督主体多元,而监督效果寡存,所以从实践效果来看,缺失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电磁辐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应该明确监督主体,不能笼统规定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因为上级领导的辖区是要大于下级领导的辖区,势必会造成一个辖区有两个领导来监督管理,最终监督效果因冲突而偏低,应该要协调部门及上下级领导的工作关系,建立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

(2)伴随着磁悬浮交通行业和超高压输电行业的迅猛发展,区域间的电磁辐射项目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对跨区域的电磁辐射项目进行监督。不管从国家立法层面还是地方立法层面看,现行立法中都欠缺着区域间的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区域间协调机制欠缺,跨域电磁辐射污染监督不力,这势必会导致跨域的电磁辐射项目处于事实上的监督悬浮状态。笔者认为,区域间协调机制有必要建立,如此跨域电磁辐射污染监督才能得到实行、得到保障。

6.结语

电磁辐射无时不刻都存在着,需要我们做好电磁辐射的防护保障措施,普及电磁辐射的物理知识及法律保护知识,使公众了解不同微波辐射环境的特点,避免对电磁辐射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从而可以科学地应用电磁辐射,使它创造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屏蔽电磁辐射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磁兼容;RE102;电磁辐射发射;电磁干扰

中图分类号:TN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5-0062-03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设备都能正常工作而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要获得电磁兼容的理想结果,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对设备的电磁特性提出要求:降低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即要求设备向外界产生的电磁干扰必须低于某一极限值;提高设备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即保证设备在某一限值下具有足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1 电磁兼容检测的重要性

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造成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大大增强。在民用方面,我国已经将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要求纳入了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国家规定从2003年5月11日起凡列入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未经认证不得出厂、进口和销售;在军用方面,军用电子装备在工程研制阶段须对装备电磁兼容性进行检测,在定型阶段需在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电磁兼容性鉴定试验,试验结果作为装备定型的重要依据。

2 电磁兼容检测手段

目前,军民品电磁兼容性检测通常在满足相应国标或国军标的电磁兼容实验室进行检测。电磁兼容实验室由半电波暗室、屏蔽室测试场地和专用的电磁兼容测试系统组成。电磁兼容实验室建设、维护费用较高,通常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企事业单位才会单独拥有电磁兼容实验室。

3 电流探头感应检测方法

3.1 问题提出

在军用电子装备电磁兼容性所有检测项目中,当属RE102电场辐射发射最难达标。在降低电场辐射发射方面,涉及到电磁干扰三要素(电磁干扰源、电磁耦合路径和电磁敏感源)的两大要素:电磁干扰源和电磁耦合路径。电子装备内部电路板级存在电磁干扰源,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会产生电磁干扰信号,且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掉,只能通过PCB板级电磁兼容设计技术措施(如元器件选型、PCB板层划分、布局、布线、接地、局部屏蔽和滤波等)降低干扰源的干扰信号强度;电子装备的金属机箱结构尽管理论上有很高的屏蔽效能,但由于机箱缝隙、孔洞及接插件等电磁泄漏因素的存在,使得机箱屏蔽效能显著降低。因此,分析、定位、排除RE102电场辐射发射超标现象较为棘手。若采取在电磁兼容实验室测试-整改-测试的传统方法,将费时费力。

图1 RE102电场辐射发射测试框图

3.2 电流探头感应检测法原理

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当电缆尺寸与电磁波的1/4波长可比拟时,电缆可等效为天线,将电磁波有效辐射出去。由于军用电子设备机箱电缆的存在,在30~300M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信号泄漏电缆辐射是主要因素。电磁干扰信号在电缆内形成干扰电流,继而以电磁波方式辐射出去,导致RE102测试项检测超标。因此,可通过检测电缆内的干扰电流强度估算电场辐射发射强度,为电场辐射发射超标问题整改提供有效验证手段。

图2 电流探头感应检测法框图

具体检测流程如下:如图2所示,将电流探头卡在待测电缆上,电流探头信号输出端口与频谱分析仪射频输入端口相连。电流探头将感应到的电缆内的电磁干扰电流转换为电压输出给频谱分析仪,从频谱分析仪上读出干扰信号强度,根据频谱分析仪读数大小可推断电缆内电磁干扰信号强弱,从而估算出通过电缆辐射的电磁干扰信号强弱。通过比较在采取加强电缆屏蔽或电缆信号接口滤波或减少PCB板级干扰强度等措施前后频谱分析仪读数大小,可简单、快捷地定性和定量分析所采取的降低通过电缆辐射发射电磁干扰信号措施的有效性。

4 试验验证

被测件选择长度为1.5米的电缆(用金属丝网屏蔽和不屏蔽两种情况),电缆终端50欧负载匹配端接,利用信号发生器模拟干扰信号。信号源输出幅度为0dBm、频率分别为60MHz和100MHz的信号给被测电缆。

4.1 RE102标准测试方法

在电磁兼容实验室,按照GJB 152A-1997规定的RE102测试方法对非屏蔽电缆和屏蔽电缆分别进行测量,测试配置框图如图1所示,扫描测试图及试验数据如图3至图6及表1所示:

4.2 电流探头感应法

采用电流探头感应法对非屏蔽电缆和屏蔽电缆分别进行测量,测试配置框图如图2所示,测试图及试验数据如图7至图10及表2所示:

4.3 试验数据分析

从两种验证试验数据可以看出,电缆在不屏蔽和屏蔽条件下,电磁兼容实验室RE102标准试验方法与电流探头感应法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呈现出相似的规律性和趋势。因此,可通过便捷且对场地无特殊要求的电流探头感应法定性和定量检测电缆辐射发射干扰信号强弱,同时也可对所采取的整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验证。

5 结语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可知,针对电场辐射发射通过电缆而引发的电磁辐射发射干扰问题,在摸底及问题整改阶段,可用电流探头感应法取代在电磁兼容实验室环境条件下的RE102标准测试方法,评估电子设备电场辐射发射干扰水平和验证所采取整改措施的有效性,简化试验过程,有效提高费效比。

参考文献

[1] 杨继深.电磁兼容技术之产品研发与认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相关期刊更多

电线电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载人航天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安全与电磁兼容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