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01-02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上个世纪前苏联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依旧对我们当今的家庭教育开展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由此,笔者通过对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误区进行反思,从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中的特色之处得到了以下启示。
一、深化家长对家庭教育功能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始终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功能,他认为家庭教育不仅对孩子的童年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是家长对社会教育事业的精神力量奉献,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与纽带。而现在大多数家长只局限于对家庭教育功能第一层次的认识,即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而并未升华到更高的层次。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提出深化家长对家庭教育功能的认识,应从两方面入手。
1.增强对社会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义务感。首先应该使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不仅关系着个体家庭中孩子的成长发展,更关系着整个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作为家长,应该把教育孩子当作自己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社会工作去做,这是对社会教育事业特殊的精神力量奉献。具备社会责任心和义务感,家长才会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益,进而推动社会教育事业的繁荣,促进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社会氛围的形成和巩固。
2.正确理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仍有一些家长存在着错误的观念,如他们依然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抑或有些家长即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却不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去跟学校和老师认真沟通孩子的情况,总以各种借口推托。他们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与社会、学校的联系,意识不到三者紧密联系的重要性。所以,正如苏提出的那样: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和纽带。家长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才能跨出从根本上改变三种教育之间长期分离现状的第一步。
二、加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劳动锻炼,他提出劳动锻炼应成为家庭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义务感。因为他已用实践证明,劳动具有很强大的教育作用。眼下的家庭中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躲避讨厌劳动,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由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舒适生活。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建议家长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来加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1.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培养其劳动义务感。家长应尽早教育孩子,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通过劳动创造得来的,没有白来的食物,让孩子在意识和情感上热爱劳动。如教导孩子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使其明白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也应为这个家庭的干净整洁付出,在劳动的过程中增强孩子内心的劳动义务感。
2.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劳动锻炼。作为家长,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如,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以锻炼孩子的体力,克服懒惰;适度的社会劳动,能让孩子体验生活,体会父母工作劳动的不易;尤其鼓励进行手脑并用的劳动,发展孩子们创造性的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感等。家长应该明白,使孩子尽可能地参与到劳动锻炼中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重视孩子精神世界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教育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孩子的精神世界,使得孩子能够实现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对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家长片面强调孩子智力的发展,盲目追求高分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却忽略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引导有很大的启示。
1.保护孩子心灵的纯洁性,提高其道德修养。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孩子的心灵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污染。他们也开始变得虚荣攀比、自私自利、沉迷于享乐之中,失去了精神信仰和支柱。这无疑是危险的,家长一定要注意防范,如,教导孩子信奉善良,防止心灵空虚;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学会同情理解他人,防止麻木不仁;教育孩子善于控制自己的愿望,防止孩子变得自私自利;等等。
2.教会孩子独立思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独立思考,是一个孩子进行是非判断的关键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一能力,孩子才能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免于不良思想和风气的毒害和侵蚀。作为家长,尤其要重视这一点。当遇到问题时,要教导孩子先冷静下来,试着去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凡事多独立思考,用正确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四、家长要正确地爱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指出,家长应该明智地爱孩子,要正确地使用自己的权力,对待孩子应该做到“热情关怀和严格要求、和严厉相和谐”。然而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如皇帝般一味娇宠溺爱的家长大有人在,对孩子严厉要求甚至不惜棍棒相加的家长大有人在,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只用物质弥补亲情的父母也大有人在。对于这一现实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的原则也深深地给我们以启示。
1.家长要正确地使用权力。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自然有权力教育孩子,甚至是在必要时采取合理的惩罚措施。虽然家长爱孩子是不容置疑的,但切不能让爱成为孩子的精神桎梏。溺爱最终带给孩子的是与年龄不相符的幼稚和自私自利;专横的爱让孩子的心灵遭到破坏性的伤害,棍棒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变本加厉的叛逆与反抗;而赎买式的爱更是带来孩子精神的空虚和情感的冷漠。家长一定要避免以上这三种形式的“不明智的爱”。
2.家长应该尊重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把儿童永远当儿童看待。孩子也会逐渐长大,他们也需要个人的空间,也有自己的秘密和隐私。所以家长也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愿望。千万不能因担心孩子太小,不能正确处理事情,而一味地干涉并“全权”。这样反倒会让孩子厌烦,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会愈加逆反。父母对待日益长大成熟的孩子,一定要多聆听,多交流,尽量去建立和谐、民主、融洽的家庭关系氛围,而不是用家长的绝对权力去压制和禁止。
参考文献:
[1]胡继渊,陈文彬.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初探[J].外国教育资料,1993,(4).
[2]唐其慈.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1982,(4).
[3]唐其慈.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1982,(5).
【关键词】落后地区 家长素质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94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年轻人不得不去发达地区工作,这样就产生了留守儿童。许多人外出打工,结果子女的教育出现了空白。这样就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在落后地区,有些家长更是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给孩子一个只有打工挣钱才是最重要的。这样非常不利于地区的发展。
一、外出打工者要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
父母外出打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弥补家庭经济跟不上而没有完成大学学业的梦想,所以许多家长已做好充分准备,去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挣到足够的资金来完成后辈的大学梦。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少家长忙着赚钱,而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作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努力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子女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如果因为挣钱,缺乏家庭教育,使得孩子抛弃学业,`入歧途,这就导致了失败,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因为祖辈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科学思想的不足很难为他们的子孙提出科学的教导。因此,外出打工的父母应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二、家长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有意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
很多落后地区孩子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主要是让孩子读读书,认识认识字,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人格培养、人生观、价值观。有的家长不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没有必要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懂事,忽视了后期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优秀素质没有得到培养。对于这类问题,家长应投时间直接教育孩子,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最终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家长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有关孩子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知识要加强学习,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的行为,正确指导孩子行为的健康发展。孩子在成长中,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其行为发展往往以成人的行为为榜样。
三、包容孩子、赏识孩子
家长要学会理解、宽容。每个孩子都有不同方面的差异,因为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惯、爱好等方面都不同。当孩子有缺点时,家长应该面对,不要回避,但不要拿放大镜看孩子的错误,毕竟孩子还是孩子,难免会继续犯错误,没有缺点和错误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因此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即使孩子犯同样的错误,也要宽容过错,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宽容都会使孩子自我觉醒,会进步。换位思考,宽容孩子,孩子会宽容家长。宽容是孩子积极发展的源泉。能容忍孩子的错误和缺点是很正常的。在理解和宽容的基础上,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通过沟通。家长应该宽容和理解的孩子应该有“诚意”和“耐心”的孩子,要注意尊重孩子,像朋友,倾听孩子的想法,与孩子真诚的沟通,发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让孩子感受到关怀的温暖;在交流中面对矛盾的思想,并真诚地与孩子进行自我批评和耐心交流,从而减少矛盾。宽容并不意味着纵容,宽容是为了更好的严格要求。思想教育是做好孩子思想问题的工作,不是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他们的活动就会危害孩子。应该指出的是,宽容的前提是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并深深地后悔。如果家长只是放任孩子的宽容,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只有伤害和没有好处。在适当的时候,家长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批评孩子,使孩子充分体验到家长的关爱和帮助自己,对自己的预期,调动积极性,纠正错误的自我教育,激励自己前进,不辜负家长的良苦用心。
欣赏的重要基础是家长对孩子的真正信任。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家长要信任孩子,孩子会有动力产生自信的心理素质,并且在心里深深地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最后走上成功之路。家长的信任可以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并带来强大的动力,使孩子不断进步。当孩子感到家长充分信任自己的心,会产生一种愉悦感,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出新的要求,接受新的挑战,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境遇。
四、转变家长自身的观念
在落后地区,有些家长往往认为上学没什么用,上完学还是要回家种地,这种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很多家长现在的年纪蛮大了,自身的教育的水平可能不是很高,并且长期都受到陈旧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已经在脑中根深蒂固了。要转变落后地区家长的观念,这就需要社会,家长各方面的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普及上大学的好处,多宣传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后会给家庭带来什么好处。其次,灵活调整现有的人口户籍政策,不搞一刀切,如外来人员积分制入学政策的实施,或外籍人员收编入户,享受同样的上学权利,体现儿童教育平等机会的公平。
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父母对于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养方式,可以说好的教养方式是可以加强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所以家长在其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握好自身素质是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王连生.亲子教育的基本观念之分析[J].师友月刊,1980:162
[2]李洪曾.上海地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1987―1995)[J].上海教育科研,1996(03)
[3]李洪曾.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任务、性质与渠道[J].研究与探索,2004(01)
[4]王有才.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探微[J].中国家庭教育,2006(03)
1.重智育,轻德育如今,在一些家庭中,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德育教育。很多孩子还在幼儿园,家长已经开始教小学课程,虽然明文禁止幼儿园期间对孩子进行拼音、识字、珠心算等教育,但是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乐此不疲,除了小学课程的内容之外,家长们还给孩子安排了艺术课。家长将本该属于孩子游戏、交朋友的时间无情剥夺。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分决定一切现实还没有真正改变,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2.德育内容太单调由于家长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培训,所以对于家庭德育处在“想当然”“我认为”的认知层次上。大部分家长在有了德育意识后,对于孩子的德育并没有具体、实在的东西,只不过一味要求孩子“学好人,做好人”,偶尔用简单的名人小故事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在家庭教育中,公益心、孩子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社会公德和中华传统美德等等,都是家庭德育的内容,但家长只强调德育的某一方面,不能使孩子发展成为一个德育健全的人。未成年人家庭德育问题探析高韵淇(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家庭德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直接、基础、深刻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家庭德育却存在重智育轻
3.德育方式不恰当现在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德育主要在于说教,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孩子与家长的对立情绪。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生活在家庭溺爱的环境中,家庭德育已偏离正轨,剥夺了孩子独立发展的机会。家长对于传统教育故事,不能结合当代社会实际进行选择;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就是板着脸进行的教育,让孩子们难以接受;更有些家长的道德规范缺失,言行不一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四)校园德育和家庭德育脱节德育仅仅靠家庭教育是不行的,还是要与学校德育教育配合,两者共同对孩子的思想言行进行引导和管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学校的教育是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学校里,孩子们能按照老师教授的德育知识去做,一旦走出学校大门,就全部抛到脑后,恢复到自我状态。
二、家庭德育的对策
1.重智育更要重德育父母素质不断提高,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种早教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发孩子智力、为孩子的将来插上翅膀、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已经深入民心。然而,在重视对孩子进行智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基本上每个家庭的教育都是从德育入手的,从孩子牙牙学语时,家长们就会教给孩子“你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家长要告诉孩子尊老爱幼,懂得感恩。家长还需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给他们独立展示的机会,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学会担当、懂得包容。因此,家长要与时俱进,切实改变重智轻德的思想。
2.德育教育内容要丰富多彩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是未成年人的特点,家长要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丰富家庭德育的内容,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德智健全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和爱心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有爱心的孩子;通过家庭劳动、社会实践劳动等,帮助孩子理解劳动蕴含的意义,知道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珍惜劳动成果。除此之外,还要开辟途径让孩子形成正直、勇敢、诚实、上进、有毅力等优良品格,让孩子受益终生。
3.德育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进行家庭德育教育时,不要以说教、训斥为主,主张家长采用引导、开导孩子的教育方法;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和孩子平等互动;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为孩子选择正确的榜样,让孩子进行学习;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是非标准都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言行一致,真正起到榜样作用。还可适时带领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孩子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感化。
关键词:农村学校;家庭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97-01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方式等直接影响着孩子思想道德素质的完善。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全面,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从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比较低,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得当,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极不协调。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家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第一,家长不能正确面对孩子的成长。一些家长乐于接受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现象,对偶尔的退步现象不能接受。责骂、批评孩子“只顾着玩”,没有像自己心目中想象的好学生那样认真学习,不明白既喜欢学习又喜欢玩的孩子才是有发展前途或比较全面的孩子的道理。许多家长不能正视孩子的缺点与不足,家长和学校要求孩子做到的,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做到,家长不懂得如何科学地教育和引导孩子。第二,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部分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认识模糊,认为孩子到了学校就归学校管,和自己无关。一些家长以忙为理由,连打电话跟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也做不到,甚至回避、躲避老师及学校的联系。一些家长甚至没有家庭教育意识,导致学生在家期间放任自流,对孩子的作息习惯与作业情况不闻不问。第三,家长的教育方法极端。有的家长对孩子养而不教,或只重视物质条件的过量投入,忽视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亲子活动等精神情感的投入。要么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溺爱无比,要么不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对孩子的要求极高,这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都将起到逆反作用。
二、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几点对策与思考
(1)要与孩子平等交流。首先,家长要冷静理智,不能有听喜不听忧的错误心态,避免孩子报喜不报忧,甚至修改或虚报成绩,最终编造谎言或捏造事实。其次,要有责任心和耐心,孩子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能瞪大眼睛只盯孩子的缺点,要善于跟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许多家长只关心分数,其实,学习成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习结果,而是整个学习能力系统综合作用的体现,任何一方面的学习能力障碍都有可能造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成绩并不是唯一,身体好、爱劳动、人缘好等都是孩子的强项。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孩子需要有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家长要遇事冷静,耐心跟孩子沟通。
(2)尽量鼓励和表扬孩子,使其进步。家长要随时随地地鼓励孩子“你能行”“加油”“继续努力”“再试一下”。一旦有好的表现或进步,家长就应鼓励孩子“我没想到你真棒”“我真为你而自豪”等。孩子如果遇到挫折,家长应立即帮他分析原因、鼓励他继续努力、给他信心。表扬鼓励要与孩子实际付出的努力相匹配,要采取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
(3)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不能随便惩罚,棍棒之下未必出人才、出孝子,且容易打掉孩子的自尊、自信、快乐、个性及创造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今天的弱点未必是将来的缺点。
(4)做学习型父母。家长是孩子一生的引路者,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要学习和钻研家庭教育及各种文化知识,让自己处于不断成长状态,才能拥有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能力。有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好管,其实根本原因是家长不学习、不积累,知识结构已经不如孩子了,却依然行使家长高压专制的权利,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家长说什么就反驳什么,或者家长说什么都不听,我行我素。
(5)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教会孩子检查作业的方法,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有些孩子只顾赶作业进度却没有检查的习惯,因此作业常常出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少做了习题。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新课打下基础的好方法。如果当天所学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
(6)要经常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学校一般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讲述必要的教育知识和孩子的表现,家长要多与学校、教师交流,掌握教育知识,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竭尽全力。
三、结束语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最大限度地改观农村教育“5+2=0”的现象。家长应树立“好孩子是好家长培养、训练出来的”思想,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只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也就更有希望了。
参考文献:
[1]师雪丽.人力资本理论视阈下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2).
关键词:德育教育 思想品格 效果
一位教育名师曾经说过:“学生将来可以不成材,但不能不成人。”这里讲的“人”指的就是人的思想品德高尚。众所周知,由于学生本身受到不同内外因的影响,不是所有的孩子将来都能成为学识渊博的人。但如果人的思想品格落伍,无论他有无知识,对社会、对他人甚至对国家都是一种消极,甚至是一种危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成人”是前提,缺少这一前提,一切有意义的事情将无从谈起。那么,人的思想品格教育从什么时候培养更重要呢?我的看法是:要从幼儿的早期德育教育抓起。
一、个案分析
几年前,我带六岁半的女儿出去玩。走在路上,我对她说:“闺女,你爸爸说了,以后不能再给你乱买零食了,要让你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如果再给你买零食,爸爸就不会再给我钱了。”女儿想了想,说:“妈妈,你不会说钱买别的东西了吗?比如说买衣服了,比如说你和同事出去吃饭花掉了。”听了女儿的话,我很吃惊,这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说出来的话却不慌不忙,根本意识不到说谎的危害性。面对此类问题,家长如果不加重视,一笑了之,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孩子将来长大后的结果是什么。
对于每个家庭来讲,孩子都是天真可爱的,他们有很多家长认为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表现。孩子为什么爱在父母面前撒娇,甚至出言不讳,就是觉得父母疼爱他们。爱孩子是天下每个做父母的天性,但这种爱必须有分寸、有的放矢,既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又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足,引导孩子及时有序地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否则,这种爱就是偏爱、溺爱,成为孩子滑向不良人生轨道的催化剂。
二、现象解剖
处在儿童前期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萌芽状态的思想认识存在波动,这是共性,只是呈现出来的内容和方式不同而已。有的孩子说谎,有的孩子缺少尊敬他人的意识,有的孩子利己主义严重,这些现象的存在犹可说也,但家长忽视类似现象就不可说也。当今社会家庭独生子女多,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孩子现在小,不懂事,等大了以后就好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极端的做法:要么不管不问,要么在语言和行为方面使用家庭暴力。结果事与愿违,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对孩子的早期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以至于有些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后,家长和教师都管不了,早恋、进网吧、打架斗殴等现象屡见不鲜,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甚至有的被派出所传唤管教,失去了继续上学深造的机会。
三、应对措施
其实,对孩子的早期德育教育不是一件什么诡秘的事情,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看你对孩子是否留意、是否有心、是否有恒。
1.留意
孩子生活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父母朝夕相处,孩子的脾性、习惯、性格当父母的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如果每一位父母平日注意留意自己孩子的言行,好的方面及时鼓励,不足之处随时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每一位孩子都会在自己的关心呵护下健康愉快地成长。
2.有心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很有分量的,父母平日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能有的人会说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这种教育认识是很肤浅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一个人一生的良好品德是自幼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等到懂事以后突然转变的。幼儿的生活环境主要就是家庭,所以每一位家长都要在孩子面前用心做位好老师,用自己的言行做表率去感染孩子、引导孩子,达到一步步转变孩子的目的。
3.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