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文第1篇

爱情教育是青春期学生的必修课

勿让思品课效果打折扣

熊彼得说:“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15年的教育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教书育人的寻常岗位上,努力在孩子身上写下人性的诗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性,进而改变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教育人生才是富有意义的。自2011年接手新班以来,我越来越体会到当好一名教师的快乐。在孩子们迈进小学第三个学年的时候,我回望来时的路,再次感悟教育的本原,细细思量启发人性的教育应如何展开,并走向高处。

教育当择高而立

教育当择高而立,走在发展的前面,开掘无限的可能性。南怀瑾先生说道:“教育最高的目的是培养人性,指向人性。教育,应当启发人性,引导人性向正的方向走。”李泽厚先生曾有“通过教育,重新培养健康的人性”的主张。这些使我对教育的理解渐渐清晰起来。我坚信,拥有健康的人性乃是“人之为人的标识”。于是,在童年的初期,施之以启发人性的教育,成了我的教育实践方向。

儿童,是褒有赤子之心的精灵,较之复杂的成人世界,他们的人性原野纯然而爽朗。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提醒自己应当在这片纯净的原野小心行走。启发人性的教育首先应当是温暖的、唤醒的、祛蔽的。为此,我在班级博客的开篇,向家长和孩子们发出了构筑理想教育境界的诚挚邀请—

谢谢你们选择了这所学校,和我一起走进一年级五班的教室。从现在开始,我将和你们一起欢笑,一起游戏,一起成长!

有一本书叫做《窗边的小豆豆》,故事里有一所吸引了全世界家长和小朋友目光的学校—巴学园。我向往那样的学校,希望用我的智慧和爱心为孩子们缔造一个温馨的家园。班级博客名为“我们的巴学园”,它代表了我的教育愿望。希望家长们和我一起来营造!

构筑合乎人性的教育环境

启发人性的教育从何入手?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我找到一条优化环境的方法路径,并立足班级,努力在课程实施方面加以探索,使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体验中获得人性的熏染。

优化合乎人性的心理环境。合乎人性的环境不仅是外在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指向无限可能的精神世界。启发人性的方法虽然有多种,但通过优化合乎人性的心理环境,启发孩子的光明本性,使之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感和幸福感,实现生命成长的身、心、灵合一,这样的人性教育才是最具感召力的。刚一接手新班,我就努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因为亲和的人际交往环境本身就是一种人性的熏染与召唤。健康的人性散发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情感的激荡使彼此的心理距离大大缩短,使人性中的善意和温润更为醇美。因此,这也为构建更为合乎人性的班级文化环境奠定了基础。

营造合乎人性的班级文化氛围。班级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启发儿童的人性教育,在特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引导和帮助儿童认识和领会真正合乎人性的东西,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走进自然,来润养儿童的心田。我和孩子们开展共读活动,共享人类优秀文化,并把这份对书香的亲近,通过博客向家庭教育延伸,呼吁家长们和孩子共度阅读时光。很多家长响应号召,不仅给孩子添置图书,有的还安排了书房,营造适宜阅读的家庭氛围。

健康的人性还需要在大自然中养育好奇心。在学龄初期,教师是帮助儿童打开现象世界的人。为此,我努力实践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的“在周围世界上思维课”,引导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舒展灵性,在内心深处积淀和自然息息相通的情愫。我喜欢孩子们看起来很平常的发现,因为这些平常对于每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来说都弥足珍贵。

启发人性的教育:培植正常的情感和理性

所谓人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启发人性的教育实践,就应当围绕着帮助儿童成为“人”这个核心,培植正常的情感和理性,遵循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合乎人性的价值观。童年之于人的一生,犹如树木,最初的年月被记录在年轮最核心处。我们在一年级孩子的心灵中,又该留下怎样的印迹?在人性的养育上,还要寻求价值的介入。为此,我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加以渗透。之所以注重渗透价值观念,是因为价值往往是经由主体的判断而认定的,它不是外部强加的,也正因如此,它更容易成为人性当中较为稳定的内容。所以,启发人性的教育,应把握良好契机,适时引导儿童进行价值的澄清,帮助其建立合乎人际和社会伦理的向善求美的情感倾向。

在审美体验中滋养健康的人性。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美,就是人性,是善良情感和诚挚态度的具体体现。随着探索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意识到,启发人性的教育要走向高远,应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美的种子。让他们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真挚和高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是启发人性的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少儿;辅导;启发;成人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7-0170-02

少儿美术教育是少儿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内容,通过对少儿进行美术或其它艺术门类的教育,能有效提高少儿眼、手、脑的协调性,不但能从小培养孩子对美的正确认识,也能激发孩子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产生兴趣,喜欢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在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如何激发起孩子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正确的辅导方式至关重要。少儿美术辅导与成人的美术辅导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少儿美术辅导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启发、善于启发。由于孩子的年龄小,缺乏对身边事物细致观察和正确判断的能力,加之美术基础的扎实程度不够,因此就需要老师们有意识的不断对孩子进行有技巧的提示和有目的的启发。

美术作品的优劣,一是表现在技法上,二是表现在创作构思上。技法水平需要通过长期不断的潜心揣摩和刻苦练习才能获得提高,这里暂不去谈;而独特的有新意的创作构思是可以通过对少儿的有效启发来获得的。比如,有的学生对于身边的人、物、景不知如何去看待,往往是熟视无睹或仅仅是看看而已,漫不经心,缺少对所见事物的记忆、分析和合理的取舍能力,写生也只是一种机械的描摹,使作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创作”。此时,就需要美术教育者有技巧的引导孩子如何去发现周围有趣或有特色的人、物、景,并在绘画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取舍,进行细节的体现,启发孩子如何去发现并收集有价值的美术素材,才能使孩子的作品源于生活,体现生动。

说到素材,一定要提到少儿美术命题创作。命题作品大都以描写“世界和平”、“美好生活”、“可爱家乡”等为主调,这类题材范围较大、素材广泛,怎样辅导此类少儿美术命题的创作。是我们少儿美术辅导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孩子画笔下对事物的体现具有一种原始纯真的美感,因此辅导老师可有的放矢的带领孩子观察自然,并提醒他们感受周边环境的变化,如自己的校园、风景各异的公园、神态各异的人群、造型多姿的城市建筑、四季田园之色等等,通过引导观察并亲身感受,激发孩子们对命题创作的兴趣。而在有关动漫题材的辅导中,由于这类题材缺少已知元素,很多场景是不可预知的,可鼓励孩子主动去查找相关资料,老师也可帮助购买相关画册予以参考。还有一类是非命题类创作,对于非命题类的创作辅导,应鼓励孩子自由发挥想象空间,这种自由发挥主要来自于学生心中最为本能的艺术元素,这样使创作风格更原始,更本色,再通过辅导加工,适当运用夸张的手法,大胆的表达自我,使作品更加理想完美。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现代少儿美术创作中,成人化的趋势非常严重,美术辅导老师用主观意图代替有效启发的现象并不少见。少儿美术的特点是画面松散、自由、造型可掬,无规律可循,完全是一种和谐的自然境界,辅导老师的责任是在孩子动笔前让孩子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帮助孩子正确的判断画面的主、次、虚、实,哪些需刻意描画,哪些可忽略不计,对草稿进行反复推敲,力求在提高作品质量的同时保留它原有的风格和特点。而现实中的辅导往往偏离了这一教学特点,为了能让自己的学生在美术大赛中获得奖项或出于其它目的,辅导老师包办代替,按自己的立意,有的使学生的作品画面饱满,不留空隙,虚实不分,繁杂不堪;有的将画面设计成平面图案,精美的象绣品上的图案,想以这些特点来显示作品的难度,这些都是少儿成人画的表现。

我曾经在一次省级少儿美术大展中的现场演示中,亲眼目睹了一老师为学生改画的过程。我们的命题为《满园春色》,一学生原本的构图不错,画中有校园绿草坪、五颜六色的鲜花、一大群孩子在各自玩耍,在蓝天白云的烘托下,整个画面天真烂漫,而老师为了获奖,偏要将蓝天白云改成红红的太阳,个个孩子的脸上无眉宇,这是典型的成人画,当然获奖无望。所以这种辅导方法严重不利于孩子对创作形成正确的认识,抑制了孩子创作的兴趣,扼杀了少儿画应有的纯真可爱,这大大违背了少儿美术教育的初衷。

少儿美术的另一特点是色彩浓重艳丽。优秀的少儿美术作品,精美的构图固然重要,用色更不可忽视,我们在辅导中应鼓励学生大胆下笔,随类赋彩,小心收拾。少儿美术的分类较细,中国画、水彩、水粉、腊笔、铅笔、版画等,不同的题材适宜相对应的画种。如“雨后的青山”,为了更准确的体现出水的滋润,适宜用国画和水彩画创作;而“城市风光”适宜用水粉画、铅笔画来进行创作。在辅导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文第3篇

一、重视我们的工作

因为家长对美术学科的不支持,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欲望。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是否自己也慢慢松懈了呢?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认识我们的美术教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重视自己,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课堂上下足工夫,做好培优工作,从而扭转大家的看法,改变美术在大众心目中的位置!

二、关爱课堂上的孩子们,在互爱中快乐学习

要拥有和谐、完美的教学课堂,建立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好心情的老师,才能使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从事创作。对孩子简单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份关爱,都会产生巨大的触动,比起那些,学生有些许不尽如人意,画的画有点糟糕就拉长了脸责备的老师,换种方式会不会更好呢?不妨多和孩子聊聊,听听童心童语,对你的美术教学一定大有益处!

三、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美术课是教师与孩子整体互动的过程,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发挥孩子的想象和灵感,把绘画变成孩子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教师需要一整套能发挥自身优势又最具效果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方法

对学生要诱导学习,不要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要勉励学生发奋学习,不要硬压他们学习,要开拓他们的思想,不要替代他们做结论。实行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设疑”。例如,我在讲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材《快乐的小鸟》这一课时,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从“快乐”入手来创作一幅小鸟图,如何能让他们注意“快乐”这个词,又如何将它表现出来呢?我很认真地问他们:“老师有件事很不明白,就是这些小鸟为什么这么开心、快乐呀?”疑问一抛出,孩子们议论开来,并跟随我的幻灯片,仔细地寻找小鸟快乐的根源,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起来,“它会飞。”“它有漂亮的花衣服。”“它有温暖的家。”……孩子们都知道了,创作的画自然丰富精彩。除了设置疑问,启发式教学用得比较多的还包括语言启发、类比启发、图示启发、对比启发。

2.趣味游戏法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了兴趣,那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而怎样培养、启发、诱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呢?除了创设好的学习环境外,把美术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我们倡导的美术趣味游戏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就会更具实效。

四、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学生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1.对学生课堂的评价

每一位老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都怀着一份感激与不安,渴望着这些天使幻化出神奇的翅膀。当他的翅膀不如你想象中丰满时,你是否还能看到他另一面的闪光点呢?特别针对个别调皮的孩子,也不能因为教师的好恶而影响到他们接受知识的权利,用你的微笑,用你自然的语言真诚地给他鼓励,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

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有很多教师经常站在成人的角度来欣赏、评定儿童画,线条没画直,不好;形状不规则,不好;怎么采用这种颜色,不好;线条这么乱,不好,这些对儿童画错误的认识,往往打击了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记得要时常阅读有关儿童画的书籍,以便自己有更正确的方向评价儿童的创作。

3.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

在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是不合理的,应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运用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评价手段,从“课堂―课外―期末”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评价,比较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当前提高美术教育的几点见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坚持,努力寻找更科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让那些可爱的孩子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未来而努力。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文第4篇

一位妈妈领着孩子找我咨询,还没开口就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说:“我这个孩子白养了,他竟然诅咒我死。”

我关注地引导这位家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她说:“我现在只要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让我闭嘴,并且会狠狠地来一句‘你不说话会死啊’!”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白了她一眼,愤怒地说:“这能怨我吗?你怎么不看看你自己有多烦人?整天挑我毛病,整天看着我不顺眼,我快疯掉了,你知道吗?”

看样子这位妈妈和孩子的关系闹得已经很僵了,这种僵局肯定并非一日之功。这位妈妈失去了宝贵的亲子关系,因此孩子听不进去妈妈的话,甚至还恶语伤人。所以失去亲子关系将失去家庭教育,一点儿也不是危言耸听。

我试探性地询问孩子:“看来妈妈的言行确实让你感到了不舒服,你能给马老师举个妈妈让你受刺激的例子吗?”

孩子情绪激动地说:“比如,她给我检查作业,如果检查出来错误,她会说:‘你又马虎了,这个题怎么能错呢?这个题太简单了,不该错,抓紧时间改过来,以后不能这么粗心了。’这样的话我听了好多年了,我实在受不了了。所以一听到她这么说,我就来情绪,我就想封上她的嘴,要是别人我非和他打一架不可。”

我接着询问:“还有吗?”

孩子绘声绘色地说:“她在家里总是命令我。穿衣服总是干涉我,穿这个,穿那个。吃饭时,这个好吃多吃点,那个好吃多吃点。我自己的发型我都不能做主,她让我留什么发型就得留什么发型。就像一个犯人,没有自由。”孩子越说越激动。

我继续询问:“还有吗?”

孩子停顿了一会儿说:“我不能犯错,一犯错就往死里整我。比如,我把衣服弄上了一点儿墨水,她会说:‘你怎么这么不注意,你怎么这么不体谅妈妈的辛苦,我没有这么多的空儿给你洗衣服。’如果我有的东西找不到,忘记放在什么地方,她会说:‘整天像个落蛋的鸡,长点记性行不行啊!’如果我掉了文具,她会说:‘我没有那么多钱让你浪费,我挣钱容易吗?你一点儿都不知道珍惜。’”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说他妈妈“不说话会死啊”,这是愤怒的爆发,是长时间的折磨,是情绪的宣泄。我们也知道了母子俩关系不好的真正根源是什么,是妈妈忽视孩子的感受只重视学习成绩的结果,是妈妈总是命令孩子造成的,是妈妈不能接纳孩子的错误引起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问这位妈妈:“听到孩子的心声了吗?知道孩子的感受了吗?懂得孩子的需求了吗?”

妈妈点头示意。如果妈妈不主动地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就会真的失去对孩子的教育权威,以后对孩子所有的家庭教育的功效都归于零,甚至会产生副作用。妈妈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要修复被破坏的亲子关系,让其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为了帮助这对母子,我给出了以下三个策略。

一、改变认知,亲子关系大于学习成绩

我问这位妈妈:“为什么对孩子学习上的错误这么敏感?”

她不假思索地说:“经常做错题,怎么考好成绩?没有好成绩,怎么考好大学?怎么找到好工作?”

是啊!很多家长眼里只有成绩,没有孩子,孩子成绩的好坏决定家长的情绪变化和对孩子的态度。

我继续问:“如果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好成绩,你只能选一个,你会选择哪一个?”

她思索了一会儿,有些不情愿地回答:“良好的亲子关系。”

我说:“虽然你感到良好的亲子关系很重要,但还是放不下成绩,是吗?”

她点头承认。接下来,我给她看了北大学生吴谢宇以异常缜密的手段杀死了自己母亲的案例,她有些震惊。

然后她主动向我询问检查孩子作业的方法。我给出的方法是在孩子做错的题一旁,打个问号。我在生活中就用这个方法,我女儿每次都是很愉快地改正错误。这个问号胜过千言万语,会引发孩子深思,主动改正错题。这个问号不会再引起孩子的反感,会渐渐修复被破坏的亲子关系。经过协商,母子俩现场达成协议。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学习随意动怒,因为亲子关系大于学习成绩。如果好的学习成绩是以破坏亲子关系为代价的,那就得不偿失。况且亲子关系不好,也很难让孩子在学习上发挥应有的心理能量,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用启发式语句代替命令式的语言习惯,修复亲子关系

为了让这位妈妈亲身体验到两种不同的语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我扮演家长,让她扮演孩子,我分别用启发式语句和命令式语句对她说话。

命令式的语言有:“赶快学习去。”“几点了,抓紧睡觉。”“期中考试一定要给我考95分以上。”“把你的房间收拾干净。”

启发式语言是:“你是现在去学习,还是玩上十分钟去学习?”“有点兴奋是吗?怎么样才能尽快地睡着呢?”“期中考试你怎么才能考95分以上呢?” “你有什么方法让你的房间保持井然有序呢?”

听完之后,我问这位妈妈:“哪一种语句让人感觉舒服?”她的回答是启发式语句,命令式语句确实很容易刺激敏感的神经,所以决定改变以前的命令式语言习惯。

当我们学会对孩子进行启发式提问,孩子就成了解决他自己问题的专家;

当我们学会对孩子进行启发式提问,孩子不仅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他还能帮助大人解决问题;

当我们学会对孩子进行启发式提问,孩子和我们的关系就会很融洽;

当我们学会对孩子进行启发式提问,你会发现这个孩子不仅思想独立,生活自立,还开始承担起家庭责任,甚至家族的未来。

三、用接纳代替完美,修复亲子关系

我猜测性地询问这位妈妈:“你的父母当中是否有刻意追求完美的人?”

她说:“有,我妈妈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从小对我要求非常严格,我没少挨妈妈的批评。我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很大程度上是受我妈妈的影响。”

在妈妈的影响下,她也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犯错误。可见,每一个伤害孩子的父母,都曾经是一个受伤的小孩。

我继续问她:“你感觉你的妈妈一生快乐吗?你感觉你快乐吗?你感觉你的孩子快乐吗?”她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我又启发式地问:“怎样让你和孩子都快乐起来呢?”

她回答:“允许孩子犯错,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给孩子犯错的权利。”

谈话进行到这里,这个妈妈醒悟了。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更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作为父母要发现这件事情的价值,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用接纳代替完美,做一个能适应孩子小错误的“完美主义者”。接纳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那份爱,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和谐。

这位妈妈表示回去一定按我提供的策略去改善与孩子的关系,最后母子很平静地离开了。

一星期之后,再见到他们娘俩,妈妈感激地对我说:“谢谢马老师。通过这三种方式我把失去的亲子关系找回来了,把被破坏的亲子关系修复好了,孩子越来越懂事了。”

可见,珍惜亲子关系对于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亲子关系决定家庭教育的效果。失去亲子关系将失去家庭教育,紧张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对家长来说是难以言表的痛苦,对家庭来说是非常让人惋惜的不幸。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文第5篇

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实际上,亲子园的教育对象主要应该面向家长。以家长作为主要教育对象,教师通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指导策略,示范指导家长,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做到尊重和保护宝宝的个性,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创造宽松的氛围,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亲子活动的对象基本是3岁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而指导的重点是成人。活动开始时,教师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跟家长介绍活动的内容,同时,要对家长提出一定的要求。为了让家长与孩子对活动产生兴趣,教师要提前做好活动的材料或美化活动环境,使家长与孩子快速进入活动状态。在活动时,指导教师可以边示范,边向家长说明活动的要求,谈家长主动配合活动的要求。活动时,可以分成小组进行或单独进行。并且教师要提醒家长在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中,不能看到孩子落后了,就急忙去帮一把,拉一把。而是要家长积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正确对待孩子之间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大运动量的活动与安静活动要穿行。活动结束时,亲子教师不仅要小结今天的活动情况,同时,也要对家长提出回家后的要求,使亲子活动的指导向家庭延伸,使广大家长的教育能力不断提高。根据孩子和家长在园时间短的特点,教师要精选教材内容,让家长可以举一反三,回到家里也可以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互动。

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

教师在组织实施亲子活动计划中要以家长为指导重点,面向家长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家长增长育儿知识和提高育儿能力。

直接性指导 开展亲子教育活动时,教师一边观察整个活动的进况,一边现场指导,告诉家长们如何引导孩子完成游戏。教师指导孩子的环节,正是对家长进行直接指导的过程。教师一边指导孩子,一边向家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做,即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家长也要根据教师的要求,按照教师的做法和孩子一起游戏,遇到问题回想一下教师刚才是怎么做的,把它迁移过来试试看,或直接请教教师。

间接性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长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并且都是是通过亲自尝试得到的有效宝贵经验。因此,教师要利用身边的资源,用家长教育家长,用家长启发家长,达到间接指导的效果。这种指导,基本上已不是对亲子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把握,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在自选和探究趋向上做自选活动。教师会同时提供几套玩具及其使用说明和操作方法供家长选择,目的是发挥家长的特长,让所有的的家长在互相交流中提升经验。教师在活动中要仔细观察,发现典型,最后通过一起分享交流,让大家有所收获。

点拨式指导 每当某个孩子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主动联系家长,与家长一起分析孩子出现的问题,弄清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并提供自己的解决措施,让家长正确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宝宝在玩搭积木时,可能会反复搭高、推倒,搭高、推倒,面对这种现象,家长会认为宝宝在搞破坏,这时教师应该给家长分析孩子的心理,可以和家长解释,这是孩子对推这个动作感兴趣,在反复搭高、推倒这个动作中发现、感受一些变化等。

个别交流式指导 家长指导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个别指导家长应该怎么做。同时,教师可以将家长在亲子教育中遇到的疑惑、策略、方法记录下来,从中了解、分析家长在亲子教育方面的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指导策略。在这一指导中,教师更注重帮助家长解决一些个别问题,而不是共性的问题,重点在于对家长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的指导。

归结评价式指导 这基本上用于每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把本次活动的目的及家长应如何指导孩子的方法,进行小结并加以归纳,以帮助家长巩固练习;同时,还可将观察到的家长指导孩子的一些好例子介绍给大家,然后分析其中一些科学观念及方法,既给其他家长一些启发,也使这位被评价的家长积极性更高。在此指导过程中,笔者也经常把亲子班一些典型孩子的转变告诉家长,并请孩子的家长介绍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家长们听了很受启发,也渐渐地注意看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了问题也能积极地想办法解决。

结束语

相关期刊更多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绿色中国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广州文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