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222-01

音乐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音乐的价值效应在过去是不可磨灭的。今天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大纲将音乐作为一门专门学科进行学习,教给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这既是学校教育的要求,也是顺应时展的要求。尤其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也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热爱音乐的感情,通过音乐的学习,也陶冶了孩子的情操,还能塑造儿童活泼的个性。因此,加强和促进幼儿音乐的教育,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每个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音乐教育可以使幼儿体验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门娱乐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包含各种娱乐内涵,因而,加强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学习的兴趣,引起幼儿的快乐感。可以说,音乐是和人的生命最为密切的一种形式,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趣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冲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新的变化,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是内分泌,和人的生理更有密切关系。让幼儿体验快乐,应该是音乐带给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的礼物。“培养兴趣”不仅仅是对音乐的兴趣,更是指由此引发的对世间一切的兴趣。因而,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是最早刺激幼儿兴趣和陶冶幼儿情操的基本环节,这种音乐的教学,可以使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快乐感,从而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对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别能力,对音乐形成的感知,都会提高幼儿的敏锐性选择性和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性。音乐的学习不仅是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还会引起全身器官的反应。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动,要求幼儿的耳、眼、脑、四肢的协调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敏锐感觉,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活性。音乐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乐中最重要的乐音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高低与时值的长短、音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等,对于培养幼儿的直觉、分析、想象和创造等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探索和表演、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独创、实验自己的艺术想象。幼儿哼唱或是拍击出一个旋律或节奏的片段,或者表演了什么动作,可能很幼稚,甚至不可能再重复,但这是可贵的创造性活动,是幼儿尝试对自己感知了的东西进行变化和重新组合。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没有对错之分,也不会给幼儿造成挫折感,这个尝试过程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丰富自身经验,是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音乐教育应该重视创造过程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审美经验带给幼儿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硬追求成品,强调个性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应该是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

三、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促进人际交往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的动作安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悦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语言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和欣赏他人,有利于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如,在合唱团中,每一位幼儿都要合作演唱,这种演唱的分工,也是团体协作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长期的团体表演中,幼儿之间学会了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团结互助,从而有利于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从小就注重培养幼儿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

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促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才能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这种社会性品质包括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性格品质。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幼儿才可能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考,独立的交往,独立面对困难,在生活中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维  能力  审美教育  音乐功能

一、音乐教育的特殊意义 

(一)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地、广泛地感知音乐作品,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形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 的教学形式、内容,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知力,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情感得 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如此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 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贝多芬曾说 :“音乐应当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瓦格纳也言之:“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 ”

(二)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真、善、美的现代人

音乐教育所制定的 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音乐教育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即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国现阶段音乐教学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 ,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音乐的功能是音乐教育的前提 

音乐的功能主要感慨为三个层面:物理、生理、心理。音乐作为一种声音,是自然的物理现象;人在有意或无意中生理上都会受音乐的影响音乐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作用是双重性的,使音乐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平衡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这是音乐自身的美所决定的。“音乐美是一种独特 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 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 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是我们感到美的愉快”。 

二 、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育最终 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 能的人 他既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要有高度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人的左、右脑所分别具有的优势功能。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形象思维是低级的思维活动 ,抽象思维是高级的思维活动的片面观点的影响,人们对形象思维的研究不够客观,认为形象思维活动只局限在幼儿阶段,从小学阶段就忽略了形象思维的训练。其实音乐课程主要是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是培养听力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很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长期不懈的训练就可 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在音乐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 ,可大大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如何运用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乐教学。21世纪的人才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突出学校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 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 的需要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 比拟 的。为了使美育落实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 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在音乐教育中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认为可以试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手:

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中职学生;素质培养;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引言

人才素质是我国新世纪发展教育事业重要的战略决策和指导思想。必须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发挥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作用,帮助中职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下面主要探讨了音乐教育对中职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中职学生不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个性、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中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不成熟,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使他们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自己的个性,使人格不断发展健全。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对他们产生的不良心态要及时引导,使学生能正确看待遇到的事情,能学会理解别人和宽容别人。正如列宁所说: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的工具。音乐用优美的旋律向学生传递教育,使他们通过想象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的内心得到净化,使他们能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并在音乐欣赏中促进道德品质的提高。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欣赏的乐曲,都能让他们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和音乐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让他们的思想得到发展,道德品质获得提高。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当今的社会,良好的个人修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位和价值, 一位具有素质、高修养的人是最具有人格魅力的。所以,在当下,如何去提高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语言、内涵表达等方面进行审美能力的引导, 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音乐的审美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人修养的提高。所以中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能力。在开展音乐教育时,通过教师系统而规范的音乐教学,让学生更易感知音乐存在的独特美,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对音乐带来的美感进行享受,最后能够达到运用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易让学生乐于接受,进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长期的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道德得以感化。

三、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

中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差, 以及离开父母进入新的环境不适应等因素, 导致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上嫉妒、自卑、怀疑、攻击等不健康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会影响到校园的秩序,甚至还可以导致学生步入犯罪的道路。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情绪,如何去面对人生道路中遇到的挫折,就成了老师的工作重点之一。中职学校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调节学生的心理,课堂上多让学生接触一些正能量的艺术性思想性较强的作品,可以让学生从中感觉到愉悦身心和振奋精神。例如听《黄河大合唱》这一类的大型声乐作品,能让学生找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无论从歌词内容上还是旋律上, 都能带来积极的美育教育,催人奋进。大多数学生都喜欢聆听音乐,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有益的活动,从中获得快乐,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的人格。

四、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音乐教学主要是向学生讲授音乐欣赏的技巧,培养他们感受音乐中的奥妙之处,其往往是将那些非常经典非常美妙的音乐作品展现给学生们,从而引导学生们在一种心旷神怡的艺术美和自然美中进行情操的陶冶、情感的培养、精神的塑造,并培养他们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心,以至于激发他们奋进。比如在《春江花月夜》的欣赏中,教师们可以参和着乐曲的混配,播放一些视听影像,并配上一些生动的文字语言,将学生们的思绪引进一个风景秀美、依山傍水的美妙意境之中,让学生们一开始就在听觉上和视觉上滋生出美感,使他们情趣盎然,心境舒畅,从而促使他们对自己生活以美的感受,促使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和向往,以至于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对生活予以关注,提醒学生们通过音乐去感受和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比如:快乐成长的孩子们在教室里高唱着《我们是祖国的春天》,开创事业的青年们在唱着《飞得更高》,事业蒸蒸日上的中年们在高唱着《红红的日子》,广场上翩翩起舞的老年们高唱着《夕阳红》。这些生活事迹可以让学生们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和向往,使他们带着自己的梦想远航。

五、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是否具备创造意识关系着其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在中职院校教育中,开展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发散他们的多重思维,从而改善以前那种思维结构简单、思路不够宽广、想象力严重匮乏的现象。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与创造意识尤为重要,是知识改进的源泉,很多富有创造性的灵感都是在音乐启发下而产生的。另外,开展音乐教育能够让左右脑平衡地开发,有效体现大脑的强大功能,最终使得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意识的增强。

参考文献:

[1]迟帅. 浅谈音乐教学对中职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J]. 教师,2015,11:17.

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儿童性格;培养意义

1、前言

一个人的性格对其各种行为有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而对于小学儿童来说,良好的性格能够帮助他们成功的完成学业。音乐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的情绪,并把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通过合适的手段表现出来,潜移默化的改善人们性格的缺陷,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身心各个方面发育还不完全,在性格方面也没有彻底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可变性。因此做好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变儿童性格的培养,从而有针对性的改善儿童性格缺陷,培养他们形成乐观积极的积极性格态度。不仅如此,儿童性格因为其发育不完全性,对其进行必要的音乐教育还具有更为广阔的意义,下面针对这些方面,详细阐述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儿童性格培养的意义。

2、儿童性格的内容与形成

2.1儿童性格内容

儿童的性格是他们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的行为特点。一般来说,儿童的性格是他们对于自己行为态度的习惯化外在表现,是由不同方面的心理特征组成的。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现实态度特征。其积极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自信、正直、勇敢、勤劳等正面能量,而其消极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虚伪、自卑、自私、懒惰等;第二是情感态度特征。其主要包括儿童情绪反应与控制、内在心境等;第三是意志特征。其积极的一面主要表现为遇到事情有一定的自觉性、果断性和坚韧性等,而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为遇到事情较为盲目和软弱;第四是认知特征。此方面主要有性格的感知倾向、思维倾向等。

2.2儿童性格的形成

儿童时期是性格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并且也是儿童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此时不重视儿童性格的培养,那么很可能给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带来干扰。经过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性格形成主要是从婴儿时期到11岁期间,在七八岁时有了一定的雏形。在这之中,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一般在4年级到6年级的时候最快,其它时间相对较为缓慢。此外,在儿童性格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环境对其影响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音乐教育。小学音乐教育能够综合精神环境基础和我国的文化因素,对儿童性格进行正向的引导,从而优化儿童性格的形成过程,补充其性格缺陷。

3、小学音乐教育对儿童性格培养的意义

3.1增强自我关注

对于儿童而言,对音乐的感受也是其自身精神感觉的享受过程,同时也是儿童肯定自我和关注自我的过程。在小学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儿童能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兴趣,自主的进行音乐欣赏、音乐学习等,是一个自我体验和参与音乐学习的过程。在这个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儿童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流露,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关注能力。不仅如此,小学的音乐教育一般都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形式,从而创造出了一种非常轻松的学习氛围,更能够让儿童发现自己丰富的心理情感,继而关注自身的心理变化,在自我改进的基础上形成积极向上、自信满满的性格。此外,儿童的性格因为处于发展的萌芽期,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音乐教育更能够容易的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情感变化,从而在性格形成的源头就对其进行调节,从而矫正儿童的性格发展方向,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性格。

3.2端正学习态度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并且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想要精通它需要长久的学习和努力。对于儿童而言,由于他们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进行音乐教育能够让他们在小时候就开始接触音乐,从而提早他们音乐学习的起跑线,给儿童打下一个坚实的音乐基础。不仅如此,因为音乐学科的特点,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耐心和精神集中力,即只有不断的刻苦学习,才能良好的掌握音乐节奏,在其他同学面前演奏音乐,特别是在一些特殊音乐技能的学习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这种学习思想就能够帮助儿童在以后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待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时,也能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自主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比如,在进行钢琴乐器的学习时,要求学习的儿童能够坚持每天都进行钢琴基础训练,并且在当众表演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钢琴演奏中去。当儿童学习钢琴一段时间以后,就能够把这些良好的习惯带入到其他学科学习或者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改变其性格,从而培养他们形成健康、不屈等优良品质。

3.3提升想象力

儿童时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对于各个事情的认识也不足,但正因为此,儿童也会有跟成人完全不一样的思维切入点,从而产生出很多“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些想法随着儿童慢慢的长大将会慢慢的消失,但这些想法也是儿童不受常识的约束,进行大胆想象的表现。音乐艺术与想象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音乐作品的创作首先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想象力在此过程中有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在引导儿童进行音乐欣赏、音乐学习的基础,激发他们的自我想象与联想能力。在小学的全部教学中,音乐教学最能体现想象力的内涵,自然也成为了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3.4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人们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是人们内心精神寄托的框架基础,也是人们理解事物、判断事物的重要准则。对于儿童而言,其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程度相较于成人还有着很大程度的差距,但也正因为其处于发展的雏形,更方便对其进行引导,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最终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性格。音乐教学在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用着很深渊的意义,比如在儿童学习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时,就会被贝多芬虽然被疾病缠身,但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依然成为了伟大的音乐家的故事所感动,从而养成坚韧和顽强的性格;再比如一些其他优秀音乐作品中的生动歌词与坚定旋律,能够让儿童很好的理解外在社会,明白未来道路的艰辛,正确的认识社会的各种事实,良好的处理好自己内心的情感变迁,排解他们在认识上的误区,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加深,社会各个方面对于学生性格也会有更多的要求。而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生性格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本文经过科学合理的探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儿童性格培养的重要意义,给广大的小学音乐教育学者在儿童性格培养方面有了系统性的认识。因此,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相应的教师更应该把这些意义与实际教学联系在一起,致力于培养儿童形成良好性格的工作中,给小学音乐教育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杜向丽.浅谈音乐教育对小学生良好性格养成的积极作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8:159-160.

[2]赵颖.《关注音乐实践》之后:关于《实践的音乐教育:反思与对话》的述评[D].中国音乐学院,2012.

[3]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音乐教育的意义范文第5篇

“金色北京”把参加活动的门槛设得很低,一百三十元到二百八十元根据不同年龄分别收取的参赛费,对于今天一个城市儿童来说,不过是一件小衣服的消费。一时间,一千多名孩子的报名表如雪片般扑面而来,六天的比赛时间顿时被排得满满的。

舞台上,一个个刚过一米的“小人”握着一把把提琴,那份庄重凝目和一丝不苟,也许不禁让你在兴奋之余,平生出一种对音乐的崇敬!再看看孩子们身边喋喋不休又呵护有余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有的殷勤地为孩子擦汗送水,有的努力纠正孩子琴弦上的错误……不余遗力地表现出长辈对于孩子们最真切的期望。

这就是中国目前蔚为壮观的业余音乐教育现状――一个大城市的小学班里,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在学习乐器或曾经学习过乐器,各种大型小型音乐培训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社区。与此对应,专业老师逐渐摆脱对业余琴童苛刻的技术要求,鼓励“重在参与”,倡导每个儿童都有学习音乐的权利。每一位不愿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已经不再功利到学琴与未来升学和就业机会直接挂钩,他们肯花时间肯出钱的最大目的,据说很多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爱好,有一点音乐修养,有一个技能足以在同学中出类拔萃,富有优越感。

多好的理念,多好的设想,让你不由得为中国下一代公民的素质有些激动地抱有期待,而且不容置疑。

暑假来临,京城办起各种音乐大师班,学员自各地而至。一日,有朋友打来电话,介绍一位外地业余音乐教育家正在京城办班,据说这位老师有一套针对业余琴童的小提琴教学方法,简单但很有效率。

上网一查,这位来自重庆的小提琴老师叫张又,川音毕业,三十年业余小提琴教育经验,总结出一套简易可行的训练方法,有着非常好的教学成绩,去年中央音乐学院举办提琴节还请张老师去讲课。从网上视频粗粗一看,他的学生拉起琴来普遍能力强,自信尽情很有乐感。

出于对业余音乐教育的兴趣,笔者带着满脑子好奇,冒着酷暑,去观摩这位重庆老师的训练课。

“大家拉起来,不要只注意手上,首先拉起来,”

“身体随着音乐律动大方地晃动起来!”

大部分学员已经跟着老师的指引晃动起来,琴声虽然生涩甚至有些杂乱,但能听出一些自然的纯洁。

身边一个不过五岁的男孩,稚嫩的小手正握着弓子在空弦上不听使唤地自由游走,一旁年轻的妈妈焦急地催促:“晃啊,快晃起来!”小男孩的身体在妈妈的催促下,不得不有些机械地晃起来,自然顾得身体顾不得手,手里的弓子在晃动中更没了准,飘飘然已经几乎拉不出声音了。

但晃着晃着,男孩的身体居然和手上弓子的运动方向达成一致,尽管弦上的声音还是出不来,但其他孩子的琴声似乎在帮助他,帮助他用整个身心去寻找音乐的感觉。

“他学琴多长时间了?”

妈妈答:“一年多!”

一米外是他的老师,正埋头认真做笔记,听到问话,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赶紧过来为学生纠正姿势。一了解,老师是北京某某艺校的小提琴教师,去年已

经听过一期重庆老师的讲座,今年又来。

“接下来,我们开始左手训练。我在长期业余教学中,总结出五种左手强化训练法,学生只要每天坚持练习这五种训练方法,不需要像专业学生一样按部就班通过拉大量练习曲来掌握左手基本技术,依然有能力接触和完成一些有程度的曲目。”

“第一种,左手快速落指。”

旁边小男孩跟着老师的示范,左手在空弦上不停地快速落指,尽管小嫩指的肌能还控制不好上上下下的节奏。

“第二种,滑动换把位。”

这个训练强调在换把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在弦上划出声音,以此引发学生练习时的兴趣。于是乎,全场学员在老师示范下,手下一片滋滋声。

“第三种……”

因为要去走访另一个小提琴培训中心,时间不允许笔者把五种左手简单快速训练方法全部观摩完,不得不留待晚上回去在网上继续完成对张又老师教学的学习和理解。

接下来要去的是京城一家提倡“快乐教育”的培训中心,这个中心因为坚持十年周末音乐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专家现场指导,生源好得不得了。

笔者去时,音乐会已经开始,不大的教室一半坐满家长和琴童,个个一脸虔诚敬意,全部专注于台前的小琴童演奏。据说每个周末先后四十个学生上台,从六点半到九点,专家要一个个认真听、认真点评,很幸苦。

不能否认,每个站在台上拉琴的小朋友都十分认真甚至有些紧张,一半孩子的心思似乎都在背谱中,几乎还进入不到音乐层面。可能考虑要参加艺术节的比赛,有些琴童的曲目实在有些勉为其难,技术负担较重,因此大部分拉出的音乐缺乏表现力。

身边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女儿因为会拉小提琴,全校各项文娱活动都有上台演出的机会,在同学中很有优越感和自信心。

她女儿最初在幼儿园学习小提琴,学了三年多问题较多,转到这个专家的训练中心一年多,进步很大。待女孩上台演奏,从她的琴声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流动,但越拉越显得力不从心,右手拉弓大臂夹得过紧,甚至还时不时出现音准问题,严格说,这个小女孩有些被幼儿园老师耽误了。而她此次演奏的曲目是为参加几天后的一个比赛活动而准备的,但很明显,女孩的演奏能力不够,不知道当初选择曲目时,为什么不选一曲没有技术负担但能发挥女孩音乐表现力的作品?

听完最后一个小朋友的演奏已经近十点,走出训练中心,我为有这样多热心业余音乐事业的教师和有这样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而感慨万般。那么多的孩子从小有条件学习乐器,我们今天业余音乐教育的条件和环境多好啊!

但现在越来越普遍的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当业余音乐教育的对象大部分不具备音乐天赋,家长却依然希望孩子掌握一件乐器时,我们的专业老师应该首先帮助琴童在学习提琴中解决和实现什么?

是掌握演奏提琴的基本技术,会拉不少提琴乐曲?还是通过学习和掌握一件乐器,培养自己对音乐的认识、理解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