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1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12-02

现代社会人口逐步走向老龄化,据统计,全球老年人口约有6亿人,中国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以上,并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做好老龄工作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延年益寿,减少家庭、社会负担,让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党的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逐步改善,科学文化卫生保障事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人口中超过60岁的老人已逾1亿4千万人,预计到2030~2040年将达到25%,占人口总数的11.2%,即每4个人中有1位老人,从而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社会的老龄化及老龄人口迅速的发展趋势,卫生事业必须要考虑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对策。

1 重视老年人的价值,将老年医学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老龄化社会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首先应从老年人的价值出发,发展老年医学事业,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做有为老人。

随着我国老年事业的发展,老年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凭借其特有优势,创办老年经济实体,特别是众多的老人在从事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教育训练、医疗保健和技工(农)贸结合的经济实体中,施展才华,释放新热,为经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还有许多老年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榜样,树立风范,“老有所为”,体现了老年人的人生价值。由于老年人慢性疾病增多,除非人类寿命的延长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同步,否则,社会的、经济的和道德伦理的医疗保健支持体系将远不相适应。因此,卫生事业的发展亟需将老年医学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既要考虑老年人医疗保健的策略,又要考虑卫生事业迎接老龄化挑战的战略。从根本上说,应根据老龄化进展的特征及趋势,制定出一个发展老年医学的纲领,从卫生事业的总体上和全局上来对待老龄问题。对于老年医疗保健工作应该做但一时难以见效的措施,应及早考虑加以安排和解决,如老年人医疗保健措施、老年人养老保健经费、老年医学教育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

2 建立多层次的老年人医疗保健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疗、福利问题引人注目,慢性疾病的终末保健随之引起人们的关心。作为这些保健的目标,人们越来越关心生命质量,也就是说,对老年人的疾病治疗以及保健,不仅是延长生命水平,还要看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满意程度,虽然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但几亿老人的医疗保健及其管理与费用等,其棘手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依据我国国情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老年医疗保健应以社区为基础,建立老人设施、老人家庭与从事老人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相互协作的网络。国家要加强老人设施的投建,如发展养老所,建更多的老人医院,逐步改变老年人医疗保健场所少、求医看病难的矛盾,努力适应老龄化社会、老年养老保健的需求。

老年医疗保健应重视中医、中西医结合对老年医疗的研究,尤其重视挖掘和发挥中医中药在老年医疗保健工作中的作用。

在农村,坚持和巩固合格医疗制度,采取政策引导农村合格医疗提高水平。重视农村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家庭和老人健康养老。

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还要与社会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中心及大众传播等设施结合,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老人“心理养老”,努力从社会、心理和娱乐等方面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使他们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此外,要设法创立老年医疗保健基金。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医迫使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刻不容缓地加以适应和发展,这就需要大量的发展资金。对老年医疗保健事业,要像创建“希望工程”一样,多方募集资金,办好意义在于21世纪的老年医疗保健事业。

3 加强老年医学教育,培养适应老年医疗保健需要的医学人才

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医学成了紧急的社会需求。在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老年医学教育得以重视,医学院校设有老人医学讲座,课程上形成了系统的老年医学教育,老年医学教育几乎横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日本也积极探讨老年保健医学教育的方针、策略,发展老年医学教育。我国已区域性地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医学教育及其老年医疗保健人才的培养,若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加强,则带来的老年保健工作的实际状态将是不容乐观的。

我国老年医学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侧重于医学教育的改革。在医学教育的内容上,一是增设老人卫生保健课程;二是细致研究跨学科系统性老年医学内容,在教学中作必要的增加,同时,就人类老化和老人保健问题推动细胞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老年临床医学等领域跨学科的协作研究;三是使老年医学教育的内容在医学教育计划中形成一定的模块,系统充实老年医学教育的内容,并保证有一定的教育时间。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使新培养的医学人才,具有基本的老年医疗保健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或开辟老年医学专业,培养老年医学专门人才。在老龄化社会中,老人的医疗保健工作量大且独具特色,必须需要大量的老年医疗保健专家和专门人才。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要以老年医疗保健的客观需求为指导,探讨有关老年医学人才的教育目标、教育核心、教育计划及严格的评价方法等,确保造就出一批批有志于献身老年医疗保健事业的合格的新型医学人才。

面临老龄化的挑战,卫生事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相当重大,应将老龄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敬老工程”。

[参考文献]

[1]唐敏. 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63.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卫生服务;利用;老年人;医疗保险改革

我国自1999年10月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1]。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2],老年人口的特殊地位,使得笔者对其应该予以更多的重视。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健康水平下降,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增高,导致老年人口对医疗服务需要远高于非老年人群。在医疗服务利用方面主要表现为高需要、低需求的矛盾状态[3]。在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的情况下,特别是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和资金支持及其与医疗保障制度的关系、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等方面问题,也将成为研究的又一焦点。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进行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方面的研究,期望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能对我国医疗保险中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改革提出有益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以行政村(街道居委会)为抽样单位,每抽样单位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40名。对江西省各地区、市(县)、乡(镇)及行政村(街道居委会)进行了调查。

1.3 调查内容 包括老年人一般情况、健康情况、就诊情况、前一年住院情况等。

1.4 质量控制 制订统一的调查表,每人一表,每一调查项目均有严格的定义,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获得资料。调查员由经统一培训的人员担任,获得调查问卷1 800份,有效问卷1 782份,有效率为99.0%。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1.6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江西省10个地区(南昌、景德镇、萍乡、九江、新余、赣州、吉安、宜春、抚州、上饶)的38个县(市)。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1 782名老年人中男894名(50.17%),女888名(49.83%),性别比为100.7∶100。城市人口为255名(14.31%),农村人口为1 527名(85.69%)。60~69岁组有916名(51.40%),70~79岁组有657名(36.87%),≥80岁组的209名(11.73%)。调查人群中,以自费为主,占总人数的74.07%,其次为公费(10.38%)和劳保及半劳保(6.67%),统筹与合作医疗(3.25%),医疗保险(2.92%),其他(2.69%)。

2.2.1 2周就诊率、年人均就诊次数、年住院率情况 调查的老年人中,城市老年人的年人均就诊次数为0.92人次,而农村为2.45人次,门诊就诊率为7.01%;城市老年人年人均住院次数为0.24人次,而农村为0.08人次,住院率为6.00%。(2周门诊就诊人次按年折算:调查人群两周就诊次数*26/调查人数)。

2.2.2 就诊地点选择情况调查 从就诊地点的选择看,城市老年人选择省级医院占20.39%,县区级医院占30.20%和私人诊所的20.39%,社区卫生服务站仅占1.57%;农村老年人中,选择私人诊所为主,占总人数中的51.29%,县区级医院为13.64%,村卫生所和乡镇医院分别为10.16%和11.73%。城市与农村比较(χ2=105.443,P

2.2.3 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下,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情况 在不同级别的医院就诊所消费的医疗费用不同,不同的程度影响了老年人对门诊就诊地点的选择倾向(表1)。提示在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下,老年人对不同的等级医疗部门的门诊服务利用率是不同的。不同的医疗费用负担形式下对就诊医院的选择进行比较(χ2=619.831,P

2.4 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情况

2.4.1 老年人年人均收入情况 调查的老年人中,老年人人均收入为1 765.50元,其中城市老年人人均收入为(2 098.37±105.84)元,农村为(1 709.91±49.34)元。城市与农村进行比较(Z=2.169,P

2.4.2 按就诊单位和五大系统疾病进行医疗费用分析 调查对象中,两周门诊就诊费用和住院费用都主要集中在县级医院和省级医院,各占总费用的81.01%和68.29%。按五大系统疾病分,花费在五大系统疾病上的两周门诊费用所占的比例为28.24%,住院费用为47.88%。

2.4.3 应住院而未住院原因调查 调查的老年人中,应住院而未住院人数为105人,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5.89%。应住院而未住院原因中,主要是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5.2%,其次是认为没必要,占的比例为13.3%。

3 讨论

3.1 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 我国的卫生服务调查表明,老年人医疗费用远高于一般人群[4]。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而患病率增加,医疗时间少,门诊和住院要求高。在本次调查中,江西省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低于2003年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城乡合计65岁以上的10.38%)[5],而慢性病的患病率高于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按城乡合计65岁以上的34.51%)[5]。分析老年人的患病种类和患病率,发现江西省老年人的疾病谱已发生变化,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前五位的疾病是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炎、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两周内,除了上呼吸道感染外,主要还是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调查的老年人群中两周就诊率(7.01%)和住院率(6.00%)均低于1998年第二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城乡合计65岁以上的29.93%和7.96%)[5]。说明我省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还存在很大问题,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与国家水平还有差距。在影响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中,医疗费用过高、经济困难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调查发现:两周患病情况下未就诊原因中,经济困难的占48.33%,居各因素之首。在进行应住院而未住院的原因调查中,发现75.2%的老年人因经济困难放弃住院治疗。医疗费用既受患者患病种类和程度、支付能力的影响,也受医疗保健提供行为的影响。此外我省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利用较低。个人自付于看病、住院和买药的医疗费用支出只占人均收入的6.08%。然而老年人患的疾病大多是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不时地可能要住院。住院费用高,加上经济收入低,就不同程度地制约老年人的住院意愿,也影响着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

本次调查中发现,在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下,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影响较大,但当前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在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中,自费医疗的不是少数,且老年人中相对贫困的人口不断增加,受经济条件的制约,部分老年人往往无能力到有条件的医院就诊,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本次调查结果中,在不同级别的医院就诊消费的医疗费用不同,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对门诊就诊地点的选择倾向。有公费医疗的老年人到省市区级医疗机构就诊占的比例为65.40%,有劳保半劳保的到省市区级医疗机构就诊占的比例为78.98%,有医疗保险的占65.38%,统筹合作医疗占20.68%,自费占12.12%。同时在自费的老年人中私人诊所就诊占的比例为62.42%。提示在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下,老年人对不同的等级医疗部门的门诊服务利用率是不同的。

3.2 从老龄化看医疗保险改革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当前医疗保险制度如何改革,或者说医疗服务机构如何改革,以适应老龄化趋势,保障老年人健康,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老年人疾病,尤以慢病多见,其患病率高、种类繁杂、患病时间长,老年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疗费用的支出必然日益增大,给国家、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压力。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服务,改善医疗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为此,笔者结合卫生服务利用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3.2.1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根本上保障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 现在医疗保险不健全是个很突出的问题,将近80%的人口不在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内,加快医疗保险方面的深化改革成为非常急迫的任务:①扩大医保覆盖面,让城乡更多的人参加医保。尽一切力量,迅速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大多数城镇居民,这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也是完成医疗与医药体制改革的基础。同时,要完善相应制度,制定具体标准,把医保坚决控制在基本医疗保障的水平上;②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对医疗机构的监督作用。医保机构即保方要作为消费者利益集中代表及第三方监督角色出现;对医院,保方要通过费用结算、监督检查对医院的不合理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进行调控,保证消费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就医疗保险的发展方向而言,未来患者更多的是与保险机构发生费用关系,医院只是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医院和患者面对共同的第三方-保险机构。保险公司不单对医院的费用关注,也对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了解、监督;③改革医保和公费报销制度,规范确立医保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按照医保规定,只有拿到盖有医院外购章的医保处方到定点药店买药,才能到社保中心报销。显然,患者能否到定点药店购药取决于医院,而实际上医院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般不会给患者盖外购章。确立医保定点机构也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和公共垄断部门的利益所系,使公民的选择机会减少,市场缺乏竞争力。为此,要规范医保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的确立,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规则(包括确立医保定点机构的标准等)并监督执行,加强医疗保险的行业和医保基金管理;④利用政府、社会、医疗经办机构等多方筹集救助基金,为其提供最基本医疗保障,使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也看得起病,防止因病致贫、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自负比例的高低直影响接着参保积极性,而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不允许随意降低自负比例,因此,制订其他补充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中,还应注意与医疗服务方式的协调,政府可通过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激励机制,如在社区医院就医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大医院等,将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转向社区,减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使宝贵的医疗保险基金得到有效利用;⑤进一步开放医保市场。鼓励在基本医疗服务领域引入民间组织的会员性医疗保险机构(如大型企业集团自办保险),让社会各群体自由选择竞争性的基本医疗保险组织。

3.2.2 发展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系 在新时期卫生方针指引下,我国各地在建立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把扩大老年人医疗保健功能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据国际经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诊治80%以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社区卫生机构分布在居民的居住地,就诊方便,它的这些功能特别适用于老年人的就医需要,主要包括:①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老年患者建立随诊制度,定期上门巡诊,并据病情提出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保健和治疗措施,使老年患者不出家门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上门服务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还可密切医患关系,沟通医患感情,有利于老年患者的早日康复;②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医学保健知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普遍增强,由于缺乏系统而正规的自我保健知识,因此,需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医疗保健知识,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③组织和指导老年人参加各种适宜的健身活动,加强对社区老年人日常活动卫生管理等。

3.2.3 建立和推广“预防为主”的新医疗保健观念 慢性病己成为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银行的考察报告《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对策》一文曾指出:如果中国不注意慢性病的预防,则到2030 年所需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将高达25%。这个比例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承受的,而如果注意预防和提高效率,则可将卫生费用控制在10%~13%。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成为主要的健康“杀手”。而这类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心理、社会、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人们已认识到身体健康是可以通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谐的社会关系以及科学的生活方式来保持的。因此,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就成为当代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其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情绪稳定、定期体检等可使老年人避免某些疾病的发生或使症状缓解。防患于未然,不仅可大大节省医疗费用开支,更重要的是减轻老年人的病痛,使其成为健康寿星,安度晚年[6]。

参考文献

[1] 毛瑛,李娇凤.人口老龄化呼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22(11):697-699.

[2] 申一帆,李曼春,张宏星.1000名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及社区卫生服务意向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12):713-715.

[3] 汤哲,方向华,项曼君,等.北京市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64-469.

[4] 饶克勤,陈育德.当前卫生服务供需基本状况和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国卫生经济,1999,18(6):5-8.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甘肃省;人口老龄化;消费结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C924.2;F12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一、甘肃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一)老龄化进程加快但水平较低

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甘肃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分别为:3.09%、2.07%、3.49%、4.06%、5%、8.23%。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快,较低于同期我国的平均老龄化水平(4.41%、3.56%、4.91%、5.57%、6.96%、9.35%)。2006年甘肃省步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首次达到6.49%,我国在2000年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5%。甘肃省较全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要晚6年。

(二)老龄化的城乡差异明显

城乡之间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了人口年龄构成的不同。截止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共有221.51万人,其中老年农业人口129.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8.55%;老年非农业人口92.3万人,占非农业人口的6.59%。甘肃省老年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乡村,城市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三)老龄化的地区差异明显

甘肃省地域辽阔,拥有14个市,各地区老龄化程度有明显的差异。2014年全省14个市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兰州市达33.24万人,最低的嘉峪关市仅有1.93万人。2014年庆阳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9.99万人,占总人数的9.02%;平凉市65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9.16万人,占总人口的8.65%,展现了明显了老龄化地区差异。

二、甘肃省居民消费结构概况

(一)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甘肃省居民的收入水平,使得居民购买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快速增加。2006年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1855.49元,增加了1.9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6974.21元,增长速度为6.82%。2014年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15507元,同比增加1487元,增长速度为10.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5272元,同比增加423元,增长速度为8.71%。2006年到2014年无论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还是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都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二)甘肃省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随着近些年来甘肃省经济加快了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甘肃省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占比从 2006 年的 6.83%上升到 2014 年的 13.37%,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在食品消费支出方面,据调查统计显示老年人对营养健康的养生食品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甘肃省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娱乐、住房等方面的消费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为变化显著的就是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和食品消费支出。

三、甘肃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甘肃省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的模型建立

本文选取了甘肃省2006-2014年末老年人口数为自变量X,综合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两个消费结构指标:y1医疗保健支出、y2食品消费支出为因变量。

(二)甘肃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回归模型结果的分析

1.老龄化与与医疗保健支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Eviews6.0软件的运行,得出回归方程:

y1=8.8075x-1078.466

t=9.0208 R2=0.890561 F=81.3752

通过检验得出:R2=0.890561非常接近1,可见该回归线拟合度较好;查F分布表和可知临界值F(1,10)=4.96而回归结果中的统计量F=81.3752,可见F > F(1,10) 所以老龄化与医疗保健支出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查t分布表得知临界值为t(10)=2.228,而回归结果中的t=9.0208可见t> t,所以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支出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因此该回归方程有意义。

2.老龄化与食品支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由Eviews6.0软件可以得出的回归方程为:

y2=39.738x-4790.931

t=9.8469 R2=0.90651 F=96.9626

通过检验得出:R2=0.90651非常接近1,可该回归线拟合度较好;查F分布表和可知临界F(1,10)=4.96而回归结果中的统计量F=96.9626,可见F > F(1,10) 所以老龄化与食品消费支出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查t分布表得知临界值为t(10)=2.228,而回归结果中的t=9.8469可见t> t,所以人口老龄化对食品消费支出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因此该回归方程有意义。

(三)小结

1.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从实证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之间有着正相关的关系,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加剧,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老年人口由于自身体能的下降,会比其他年龄段的群体更容易生病,因此会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更多。

2.人口老龄化增加了食品消费支出

以上分析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食品消费支出有着显著地影响。当一个人进入老年阶段后,由于自身身体进入到衰老阶段,身体的活动范围都大大降低,因而老年人对食物的品质和搭配有更高的要求,而且老年人对食物的摄入结构也越来越讲究,比较侧重于一些营养较高、并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四、政策建议

(一)强化医疗保障建设

建设老年保健工作机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给予老年人更多的补助,从基本生活上服务老年人。加强对老年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建议在部分的综合性大医院内设置老年病科,缓解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不断加快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体系。

(二)拓展老年食品市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同于其他人群,因此老年人对食品的健康和营养要求很高。目前专门出售老年食品的市场并不多,应该拓展老年人的食品市场,开发更多的适应老年人需求的食品以应对日益增加的食品需求。

(三)建立银发产业服务老年消费

鉴于老年人独特的消费需求,应该考虑到老年消费者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注重老年产品的实用性、方便性、健康性,要切实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加大老年用品方面的产业研究,依据老人消费的特点,生产出适合老人享用的健康产品,只有从老年人实际的消费需求出发,以老年消费者为中心,让老年人感受到舒心的产品和服务,才是赢得老年市场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建民.老年经济学与老龄化经济学[J].市场与人口分析,2010(5).

[2]甘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15.

[3]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15.

[4]张岩.甘肃省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02―02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个百分点。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三成,达31%。老年人是社区的特殊人群,因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健康问题突出,对护理需求量很大。绝大多数老年人惯用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因此,开展社区老年人护理,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维持老年人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将成为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的重点。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定远县城内60―70周岁,无痴呆及精神病史,能正确回答问题的部分老年人。

1.2调查方法

利用方便抽样,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及询问的形式,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逐项向老年人询问、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36份,回收率为100.0%。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个人基本情况、健康状况、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包括;1.健康指导,2.体格检查,3.家庭病床4.上门护理5.康复服务.6.社区老年院。

2 结果

通过对我县几个社区的136名年龄在60-70周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都十分强烈,在6项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中,平均每人需求3.2项服务,其中92.08%需要健康指导,69.79%需要体格检查,46.28%的老年人需要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还有90.28%的老年人需要走进社区老年院。老龄人对社区护理需求与现有社区护理项目的低利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是今后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应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力量。

3 对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的认识

3.1 转变观念,鼓励全民参与

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为主流,家庭负担极为沉重。中国老人赡养问题不能只依靠家庭赡养,应向社会赡养过渡,动员全民参与养老保险。

3.2 完善和规范社区护理机构

国家应加强对社区医疗领域的投入力度和管理,逐步形成“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机构”一条龙服务。提供连续的疾病护理、康复护理、心理精神护理、日常照护、健康指导,高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3.3 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建立社区养老机构

政府部门要完善养老金制度、保险制度,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由政府投资或鼓励投资者建立私立养老院及社区老年院。

3.4 多元化服务模式发展

社区老年人护理不仅要做好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还要对老人进行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加强老年院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3.5 培养社区专业护士

制订培训计划和内容。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改善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照护的专业水平,同时重视基层护工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护服务需求,提供规范有效的老年人照护服务。

4 社区老年人护理评价

4.1 社区老年人护理的内容和形式不全面

目前我国社区老年人的护理还主要以老年人护理医院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为主,其他的护理内容以及护理形式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它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的作用,有待规范化、专业化。

4.2 老年人社区护理人员不足、人才短缺

社区护士工作的满负荷程度高、有效工时数低、社区护士数量不足以及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不足。即使在上海――我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通过调查发现,其社区护理人员也存在着年龄老化、学历低、职称不高以及护士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4.3 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社区护理的管理基本都是秉承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而缺乏一套符合社区护理服务要求和特点的管理模式。因此,出现社区护理管理中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目标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建全、质量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快速发展。

5 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

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使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口的老龄化必将使社会患病人群的需求与医院有限床位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医疗模式的转变,健康内涵的扩展,必然带来医疗保健模式的改变。以个人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转变为以个人、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这已经是全球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变化,一是选派骨干外出参观,进修或学习。二是应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班,让护士了解国际、国内的社区老年人护理发展的现状,为实践打好基本的理论基础。

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正在逐步发展之中,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将成为我国社区医疗结构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刚刚起步阶段,就未来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之一的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在加强护理管理方面进行规范,形成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而形成制度化,对提高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水平,增强人们身体健康,特别是提高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银色人力资本投资;老年教育;医疗保健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59-02

一、中国银色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和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实行了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为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型。然而,伴随而来的则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 821万,占总人口数量的7%,标志着中国老龄化社会开始。2011年,这一比例更是达到9.1%,且65岁以上老年抚养比逐年平缓上升,表明中国老龄化发展呈逐步加深,不可逆转的态势(见图1)。

当前,中国的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发展快,“未富先老”等特点[1] ,并且出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环境中,必将在劳动力供给,投资储蓄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中国带来严峻挑战。由于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因此,加强银色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银色人力资本投资概述

1.银色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资于人的教育、培训、健康和迁移等方面,并且在将来会给人们带来收益[2]。而银色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针对那些年龄超过60岁但仍具有劳动能力的非经济老年人,所进行教育、培训和健康医疗方面的投资,以期在其生命周期内获得收益。

2.银色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由于银色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更加具体,因此它具有一般人力资本投资所不具有的特点。一是风险性更大。投资是以一定的货币、资本或实物的投入为前提,以期能够在将来带来新的实际生产要素的扩大和预期收益的增加。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投资收益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体能下降,身体状况波动性较大,因此随时面临着投资无法收回的风险。二是更加注重时效性。由于老年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性更大,因此更加注重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尽量选择投入成本小,收益较快的投资方式,缩短投资周期,以避免投资到期无法收回的风险。三是投资的基础优势显著。由于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难以比拟的经验型人力资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可降低相关成本,基础优势显著。

三、中国银色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和问题

1.观念陈旧,重视程度不够。当老年人退出社会岗位后,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下降,被单纯地看作是社会的负担,而忽略了老年人力资本的价值,导致老年人力资本投资数量较低。老年大学是非盈利性社会福利机构,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导致其投资主体单一,管理混乱,监管不到位,财政投入不足,一些老年大学的设施较简陋,不够齐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3] 。

2.体制保障不健全。目前中国老年人力资本投资仍处于分散、自发、萌芽阶段。老年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评估、风险管理体系还有待建立,老年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还有待完善。对于如何对老年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政府也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因此银色人力资本投资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3.投资范围较狭窄。城乡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导致农村老龄化水平始终高于城镇。而由于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公共资源分配较少,致使农村老年人力资本投资更加滞后,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如中国边远贫困农村,缺乏基本医疗设施,极少卫生员接受正规的医护培训,缺乏医学知识和技能[4] 。

四、发达国家银色人力资本投资的经验借鉴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有医疗保健、在职培训、教育等五个方面[5]。而对于中国银色人力资本投资,我们主要从教育和医疗保健这两个角度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1.老年教育模式借鉴。国际上,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主要形式。大多发达国家采用国家办学和地方办学,政府办学和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英国,它的老年教育可划分为高等教育系统、地方教育当局系统以及志愿团体组织系统;美国老年大学则主要由两类机构提供:一是国家级、地区级和社区大学,二是专门负责老年活动的非营利机构[6]。其次,发达国家对老年教育的管理职责分明,体制健全。例如日本的老年教育直接由文部省领导,法国将老年大学的办学费用列入政府预算。

2.医疗保健制度借鉴。美国老年医疗卫生保障政策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政策系统主要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合作,通过医疗照顾制度、医疗补助制度以及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美国65岁以上老人提供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服务 [7]。日本与欧美国家相比,老龄化速度最快,因此也率先建立起先进的医疗保健制度。在日本,老人保健制度包括医疗和保健两大部分,医疗是针对70岁以上者,及65岁以上至70岁卧病不起者实施的医疗费保障;而保健是针对40岁以上,实施防病与身体功能恢复训练,老人保健设施的应用等。从消极的医药治疗转向积极的预防保健是日本老人保健推行的一个主要方针[8] 。

五、中国银色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和途径

目前,中国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鉴于目前中国老年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建议中国应从以下方面加强银色人力资本投资。

1.转变观念,加强对银色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视。老年群体中蕴藏着丰富的经验、技能和智慧,挖掘老年人的潜能是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转变传统观念,重视老年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健康和教育投入,完善支持政策,以有效地延续和提升老年人力资本,延缓老年阶段人力资本存量的衰减,使老年人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以政府为主导,调动社会力量。过去银色人力资本投资单纯依赖政府,社会各方参与较少,导致老年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效率低下。因此,政府首先应保证在一些基础性、公共性项目中发挥投资主导作用;其次,加强银色人力资本价值的宣传力度,把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纳入投资主体,明确各方的职责分工,以市场为基础,提高投资效率。

3.建立多层次的老年教育体系。要提高老年人的教育水平,一要将老年大学纳入统一的教育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和目标,改善老年大学的教学设施和条件;要以终身学习为价值取向,向社会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实现社会共享,改变对社会成员受教育的年龄限制,提高老年教育的可能性。二是针对当前社会需求,结合老年人现有知识、技能水平,建立完善的老年职业培训系统,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和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还可定期在基层社区创造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学习项目,丰富老年人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4.完善老年医疗卫生保健体系。首先,我们应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健康需求,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从单一的医疗向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服务模式转变。其次政府应探索适合老年人医疗保障的财政支持机制,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包括退休职工医疗保险、老年社会医疗救助、互助基金等多层次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7] 。最后,要尤其重视农村及偏远地区临床专业人员及医疗服务人才的培养,完善医疗公共设施,保障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实现老有所医。

参考文献:

[1] 杨雪,侯力.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和微观影响研究[J].人口学刊,2011,(4).

[2] 张学仁.对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7,(15).

[3] 华民全国老年大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2009.

[4] 黄燕.中国人口老龄化及老年医疗保健问题的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5,(3).

[5] 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吴珠华,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6] 刘娜,马永红,郭向荣.欧洲应对老龄化困境的政策实践与启示[J].西北人口,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