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纠纷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即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具有的思想品质。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这不仅仅因为医务人员只有良好的医德,才会自觉磨练意志,刻苦钻研业务,从而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同时,良好的医德也是调节医患关系、医医关系的杠杆和准则,是执行规章制度的基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首先就应该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忱、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职业风尚。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一些医疗单位只注重追求经济利益,放弃了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医疗单位中出现了诸如红包、回扣、以物代药以及乱收费等行业不正之风,一些医务人员在对待病员的态度上出现冷、硬、顶、气等现象。综观医疗纠纷的起因,几乎每一起纠纷中都涉及到医德医风问题,有一些非医源性纠纷,则纯粹由医德医风问题引起,所以,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使医务人员做到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要求。首先,应坚决制止红包等不正之风的出现,严肃纪律,以法治医。第二,医疗机构应把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切实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第三,严禁个别医务人员利用医患关系挑拨离间,激化矛盾,捞取私利。第四,切实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在言语、行为和举止上,讲究文明礼貌,对待病员一视同仁,树立“病人至上,廉洁行医”的观念。
二、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明确医患关系的法律地位及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对有效防范与处理医疗纠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守有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有关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规章制度是管理科学的结晶,各行各业都有规章制度,临床医疗也不例外,而且因临床工作的复杂多变,其规章制度更详细、更全面。这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意义重大。
医务人员要做到守法,必须先做到学法和知法。临床医疗和法学是两个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医务人员懂医不懂法,对相关的法律知识不甚了解,在日常工作中,法律意识淡漠,不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查和治疗,直至出现差错,产生纠纷,才体会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医疗机构对其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培训,要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和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做到严格依法执业,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如查对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制度,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可以避免许多医疗过失行为,如给患者用错药物、错治患者、错误输血等。知法能够使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争议,医疗机构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比如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患者享有知情权,相应的,医务人员就有告知义务,如果医务人员根本就不知道按照法律规定自己还有告知义务,那何谈履行好告知义务。也许到了因为未履行告知义务而承担法律责任的时候,医务人员还对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充满疑问。所以,知道自己依法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是保护权益、履行义务的前提。
此外,也应对病员开展法制教育,提倡就医道德,医疗单位是公共场所,有其正常的医疗秩序,是不容任意破坏的。医务人员除了职业上的特殊性以外,他们与其他公民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同样有自身合法权益要受到法律保护。有些病员及其家属,缺乏应有的就医道德,稍有不满,就对医务人员出口、大打出手,造成恶劣的影响,扰乱了医疗单位的医疗秩序。对此,也应严格依照法律,对责任者予以应有的惩治,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转贴于
三、建立完善的岗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
关于医患关系,传统观念认为,医疗工作的“行善”、“行仁”行为,赋予了医生对患者的干涉权(只要医生认为其符合患者最佳利益原则)。医生在医疗工作中,也习惯于表现出“居高临下”、“以我为主”的家长式作风和医患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现代的医患关系,医患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契约性,它强调的是医患双方互相尊重与平等,强调患者的自主权应高于最佳利益原则(这对医生的干涉权是一种限制),患者自主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以要求对病情的知情权、治疗知情权和费用知情权为基础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和顺应这种进步,这可能因此而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医院要对新分配到岗的职工实行上岗前教育,对在岗医师进行继续医学教育。通过不断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政治思想教育;(2)医疗卫生事业的方针政策教育;(3)医德规范教育;(4)医院工作制度、操作常规、医疗安全措施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5)当地医疗卫生工作概况及所在医院情况;(6)现代医院管理和发展的有关内容;(7)最新医学知识,前沿医疗技术等。岗前教育要由院方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岗前教育集中培训应与试用期教育结合起来,并在转正前做出评价。在岗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要求在岗职工在一定时间(一般以一个聘任期为单位)内必须积满一定继续教育学分。
四、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医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诊疗护理水平是防止医疗纠纷发生的根本所在。医疗是高技术集中的特殊服务事业,医务人员面对的是复杂、繁多的疾病和人体活动不断运动的特殊性。在医学领域中,人们对疾病和人体的研究和认识,还有许多的未知数和变数,这就决定了医疗活动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实践中,不少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水平不高,面对复杂或以外情况不能解决,导致病员发生不应有的损害后果而引起的。
医务工作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这是减少医疗过失,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因为一切医疗过程都是发生在医疗技术基础之上的,没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救死扶伤就是一句空话。除医务人员自身应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外,作为医院也要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建立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严格考核,开展科研,进行学术交流,团结协作,使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五、医疗机构应加强服务质量监控,制定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
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根据不同的规模和等级,医疗机构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置单独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不能设置单独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的,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工作,保证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落实到具体人,确保医疗工作正常运转和医疗安全。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要监督医务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恪守职业道德。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医务人员的违纪违章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和处理。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人员应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并及时受理投诉。对于患者投诉的问题,要做必要的核实,对于问题重大,矛盾突出的,还要做好调查工作。如果确实是由于医疗方的原因引起患者投诉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告知临床和相关部门及有关工作人员,妥善处理,消除医疗纠纷隐患和减轻损害后果。
另外,医疗机构还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除了设立医疗质量监控部门或人员、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义务人员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外,医疗机构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所谓预案是指事前制定的一系列应急反映程序,明确应急机制中各成员部门及其人员的组成、具体职责、工作措施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预案在其针对的情况出现时启动。医疗机构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包括两种:防范医疗事故预案和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在两种预案中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在防范医疗事故预案中要明确领导机构和承担具体工作的相关部门,分别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针对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因素制定各项预防措施;在处理医疗事故预案中也要明确领导机构和承担具体工作的相关部门,明确医疗纠纷发生后各部门的职责和应采取的措施。
六、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制度
随着医学与法律知识的普及,病人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护士如何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履行自己的职责,是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就新时期护士如何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士依法执业,有效防范医疗纠纷进行探讨。
1强化法制观念, 坚持依法执业
1.1护士必须是经过护理专业学习并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专业人员护士上岗前经过培训、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合格后才能上岗,以保证护理质量。未经执业注册者,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也不得从事护理执业活动。
1.2执业护士应依法执业执业护士除认真学习职业道德教育、医院规章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外, 还应着重学习与护理行为相关的《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有关内容,增强法律意识,并通过护理纠纷个案分析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及对患者、患者家属和社会的义务,理解和尊重病人的各项权益,懂得依法执业的重要性,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2建立、健全及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
2.1加强制度管理不断完善各种工作和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处理程序和专科护理流程,细化并规范护理过程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加强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核心制度的管理。
2.2制订各种护理应急预案如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时、患者猝死时,发生化疗药液静脉外漏时、突然停电、火灾、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能很快进入应对处理流程,并时时进行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练。
2.3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根据各科室不同特点,对做特殊护理操作、治疗或一些相关院内科室规定,如深静脉穿刺、拒绝翻身、患者外出或夜不归宿等,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会导致的不良后果,做到知情同意,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
2.4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卫生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是维护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的根本。在有章可循的基础上, 做到有章必循, 避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有些护士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交给护工来做,如吸痰、口腔护理,更换引流瓶等,认识不到自己的违规行为,为患者的安全带来很多隐患。
2.5在落实规章制度的同时, 应增强证据保全意识疑是输液、输血、注射、用药等引起不良后果的, 医患双方应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 并将残留液、输液瓶送检, 若患者及其家属不参与封存, 应请公证机关对封存过程予以公证, 以保障证据的法律效力[1]。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水平
《护士条例》中规定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因此,护士不仅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还要熟练掌握临床抢救、复苏技术,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和应急能力,同时要全面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避免护士由于护理专科理论知识及技术不全面,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未能做出正确评估,未及时报告处理,或对医疗设备使用能力的缺乏,使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4执行医嘱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拟订的书面嘱咐,是护士对患者施行治疗及护理措施的依据,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注意。
4.1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严格“三查八对”注意医嘱的合理性及正确性,不能错误或机械地执行医嘱。《护士条例》规定,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诊疗技术规范的,应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生提出,必要时向该医生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如果护士怀疑医嘱存在错误,护士有权力拒绝执行,并向医师提出质疑,如果遭到医师斥责或强制时,护士应向其所在科室负责人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反之,如果护士明知医嘱有错误仍然执行,护士将与医师共同承担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4.2执行口头医嘱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在遇抢救急危患者时,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向医生复述一遍医嘱内容,方可执行,随后应注意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4.3严禁违规行为严禁护士随意篡改医嘱、无故不执行医嘱、无医嘱擅自给患者用药做治疗等违规行为。
5增强服务意识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往往仅注重执行医嘱,完成打针、发药的工作,忽视了主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巡视病房和基础护理等工作;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忽视了对患者的生活照顾、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注重技术操作,忽视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未能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全付诸行动[2]。护士应以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来履职尽责,尊重、关心、关爱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紧紧围绕“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护患沟通,积极开展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主动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6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患者在入院后,为了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在入院进行护理评估时,患者为了早日康复,往往会将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习惯及嗜好等隐私和秘密告知医护人员,同时在住院期间,患者的一些检查结果、病情及治疗方案涉及当事人隐私的,护士有义务保护患者的隐私。就医者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不得随意泄露,护士应充分认识到随意泄露患者隐私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
7规范护理文书
书写护理文书是护士工作行为记录的文字材料,也是各项护理活动及病情观察的客观记录,是治疗诊断和实施护理措施的科学依据,是处理和解决医疗纠纷、鉴定事故性质的重要法律依据,所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非常重要。
7.1护士书写护理文书原则应当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字迹清晰,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7.2护士之间不得代签名或代医生签名 如署名不实,当发生医疗纠纷,在法庭上一旦进行笔迹鉴定,将失去法律效力。
7.3护理病程记录单的书写记录要更具体、全面、客观、真实,不能凭空想象,随意记录,避免发生医疗纠纷时对护士举证不利。
7.4护士长加强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监控和管理使护理文书书写缺陷遏制在护理记录形成的过程中。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救死扶伤、保护生命、防治疾病、减轻痛苦的专业职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和爱心,勤奋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规范护理行为,坚持依法执业, 增强服务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医疗纠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82-02
风险管理是对病人、 工作人员、 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 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始终贯穿在操作、 处置和配合抢救的各个环节中。血液透析室专科性很强, 血液透析机技术含量高而且血液透析机使用存在不确定的风险。随着透析人群的不断增加,相关操作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透析患者安全透析的保证,对减少医疗纠纷、 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1]。
1血液透析存在的风险因素
1.1护理人员方面
1.1.1知情告知不足:与患者沟通不到位,未明确告知透析风险、注意事项、收费标准、并发症等。一旦出现诊疗意外,病人及家属误认为是操作过失,把正确治疗措施当作诱发不良后果的原因;在透析前未交代费用,造成因收费所致的纠纷。
1.1.2血源感染的潜在风险:护士是易受感染的高危人群。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注射药物、留取标本、处置针头、利器回收等操作,容易发生针刺伤,其中血源性针刺伤是最常见而又最危险的职业性暴露,一旦被患有乙肝丙肝的病人使用过的穿刺针将手刺破,则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几率极高[2]。
1.2透析室管理方面
1.2.1管理缺乏,质量控制不严:血液透析室专科性较强,在质量控制时因其特殊性常被各职能部门忽略。由于监督不力出现如下状况:未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与手消毒制度;未做到乙肝、丙型病人专用血液透析机;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1.2.2缺乏应急培训与应急预案:对重症或高危病人的评估不充分,对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缺乏判断处理能力,缺乏应急经验又没有应急预案,一旦突发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处理不好随时都有风险。停水、停电、透析机运行故障、水处理故障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突发而至时,也容易导致应对不及时。
2风险预警防范对策
2. 1对血液透析制度的管理是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前提:制定、 完善并落实规章制度是风险管理的前提, 是防止差错事故, 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工作制度是管理的重要手段, 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护理质量, 有章可循也是保障护理人员的依据。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血液透析室的核心制度如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的处理、 核对制度、 感染控制等制度经常检查执行情况, 定期总结、 分析、 学习,对待问题的态度应着眼于改进系统而不是惩罚个人,使之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是以透析机为主体建立的体外循环, 并发症及特发事件发生急, 血液透析过程中突发的停水、 停电, 血透机及水处理故障会造成病人的恐慌。因此必须制订对血液透析过程中突发的低血压、 心搏骤停、 内瘘穿刺针脱落等及停水、 停电、机器故障的应急预案,处理要及时果断。制订职业暴露后一系列的处理措施及上报程序, 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做好自身防护。对各种特殊的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 连续性的血液净化应制订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对各种仪器、 设备的使用, 维护都应有清晰的操作流程和指引,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及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2. 2对血液透析人员的管理是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血液透析室专科性很强, 并发症发生急, 要求发现、 处理及时。而且病人是老病号, 熟知操作流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医疗纠纷。因此, 必须加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 法律、 法规意识及责任心。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 学会如何化解医疗纠纷,倡导慎独精神, 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进行风险管理的教育,明确工作中的潜在风险, 制定涉及法律责任的医疗管理措施, 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确保病人安全。同时, 应对护理人员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 进入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方式, 根据培训计划先对血液透析的理论知识有所认识, 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操作的培训, 重点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根据血液透析室的相关规定配备护理人员, 以病人为中心根据血液透析室的具体情况实行弹性排班,做到既充分利用人力又确保病人安全。同时要关心护士, 体现人文关怀。由于透析病人大多数是门诊病人, 不是每天在病房接受健康教育。因此, 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 理论学习的同时, 还应该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 为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以解除病人紧张情绪。透析病人由于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服药能力下降”的情况,透析病人常用的药物有抗高血压及低血压药、 抗凝血药、 铁剂、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营养药物,有些药物需要口服, 有些需要注射, 这就需要护士的细心护理和观察, 如口服降压药后透析可能出现低血压,就需要指导病人改变服药的时间、 途径、 剂量或种类。
2. 3对血液透析环境及设备的管理是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保障:良好的透析环境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治疗效果, 因此必须做好透析环境的有效监测, 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 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 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 加强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控制。做好陪护人的管理, 减少污染机会。提高防护意识, 做好防护工作,学会自我保护, 减少职业损害。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标准预防, 防止交叉感染。血液透析室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和管路, 产生医疗废物量多, 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及医疗废物的流失。另外,还必须定期对机器、 设备进行检查、 维护,透析机技术含量高, 购置成本及维修费用昂贵。必须配备工程师负责透析机的定期检查, 检查透析机的技术参数, 对透析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确保透析机的性能和医疗安全。透析机应定人管理,建立透析机的使用情况及维修登记本。
3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明确了护士责任心和职责范围, 使护理工作规范化、 合理化,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江苏南京 210042
[摘要] 依据皮肤病专科医院的特点,从突发事件的分类、预防、应急反应、善后处理等方面,探讨皮肤病专科医院院内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模式,认为强化法律意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是专科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与条件,加强细节管理是立足防范的重要举措,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
关键词 ] 专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068-02
院内突发事件是指在医院内突然发生的威胁生命健康与安全,需要院方立即采取干预措施的紧急事件。院内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指围绕突发事件展开的预防、处置、恢复等活动。某皮肤病专科医院采用“立足防范、有错必纠、快速反应”的院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 皮肤病专科医院院内突发事件常见类型
根据某皮肤病医院近20年来遭遇的院内突发事件,归类如下。
1.1 突发内科急症
门诊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突然癫痫发作、注射得宝松注射液后突发过敏性休克各1例;住院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突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1.2 外伤
门诊患者跌倒后导致骨折、高空坠落物坠落伤人事件各1例;老年住院患者坠床后导致骨折、热水使用操作不当导致局部轻度烫伤各1例。
1.3 离院出走或院内自杀
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因家庭及个人原因,在夜班交接班之际突然离院出走失去联系及突然跳楼自杀事件各1例。
1.4 医疗纠纷
近年来,患者因对医疗服务不满或为了获取更多补偿采取在医院吵闹,或以粗暴语言辱骂医务人员,或以暴力毁坏公物,或阻碍医务人员正常工作扰乱医疗秩序,甚至暴力袭医事件时有发生。
2 院内突发事件的预防
加强医院应急管理,把应急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医院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组织制订与落实院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员工培训、应急流程、组织分工等,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2.1 加强细节管理,防范于未然
对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及一般情况较差的门诊候诊患者,根据情况给予提前优先就诊,并做好其他候诊患者的解释工作。对空腹抽血的患者,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如有精神紧张即给予适当安慰与鼓励,帮助其消除紧张心理。患者抽血后如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立即给予平卧、吸氧,空腹者及时给予进食糖果、葡糖糖注射液,必要时静脉推注葡糖糖注射液,以防发生晕厥。青霉素类药物注射前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得宝松类药物注射前需询问有无同类药物过敏史,并在注射后观察20 min方可离院。
医院定期聘请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常见内科急症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组织模拟病例现场急救技能演练及急救技术操作考核,成立由医师、麻醉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及科主任、护士长等专业管理人员为成员的医疗急救小组,随时做好现场急救的应急准备。
2.2 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病区、门诊大厅由物业指派专人定时巡视与打扫,及时清理地面水渍,要求保持地面干燥、过道通畅;厕所、楼梯等有台阶的地段设立“小心台阶”等醒目字样的警示标志,以防患者跌倒。病区病床配备床边护栏,对老年、儿童、重症患者养成使用床边护栏的习惯,以防患者坠床。开水器设在开水房内,并标有“开水房”等醒目标志,病区淋浴器冷、热水龙头标明“热水”与“冷水”,淋浴器的使用指导列为病区入院宣教内容之一,并对老年及文化水平低的住院患者给予重点指导,患儿淋浴规定需有家长监护,以防发生烫伤事件。
室内装潢尽量使用新型轻质装饰材料,后勤人员每日巡查诊疗区墙面及天花板的完好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与记录,并立即给予地面围挡、安全警示,督促施工方尽快做好修复工作,以防发生高空坠落物坠落伤人事件。
2.3 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安全防范
病区安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医务人员经常巡视病房,对病重、病情反复或亲情缺失的住院患者给予重点关注。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传播积极的生活理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发现患者情绪低落,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并立即联系家属,要求家属陪护,告知家属亲情关怀的重要性,督促家属积极配合,防止发生离院出走、自杀等意外事件。
2.4 提供优质服务,防范医疗纠纷
加强专业人才梯队建设,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对新入职的执业医师进行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定期组织院内学术讲座、病例讨论、疑难病例会诊等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氛围,保证医疗质量,避免发生误诊误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医患沟通能力,以适当的语言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建立医患诚信。严格遵守诊疗规范,在诊疗过程中认真做好查对工作,坚决杜绝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手术、激光等特殊治疗的患者常规签署书面治疗知情同意书,药物治疗的患者告知用药方法及剂量、用药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等健教内容。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提供免费咨询绿色通道,根据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反应程度,指导患者及时进行相应处理或提供优先复诊,对情绪波动的患者耐心给予解释与安慰,以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防止矛盾激化。
医院定期聘请专家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对典型医疗纠纷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做到依法行医、规范行医。建立立足防范、有错必纠的良性循环,医院通过接待投诉、行政查房、医疗质量检查等多种途径,及时发现和查找医疗安全隐患,以周会及邮件的形式及时向科室与个人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
3 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流程与组织分工,由相关责任人负责紧急牵头组织实施。
3.1 现场评估与紧急报告
根据患者的病情或闹事方的人数、态度、要求等情况,对患者的病情或事态的严重程度迅速作出初步评估,并据此立即进行逐级报告。发现急症病例逐级报告当班医师、护士长、上级医师、护理部、医务处及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发生医疗纠纷,立即报告医务处和保卫处。发生暴力倾向及伤医事件立即报请110,情节严重者及时报告相关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3.2 应急处理
患者突发内科急症或意外受伤,首先由所在科室的当班医师、主治及主任医师(含副主任医师)、科主任等组成的科室团队先行紧急现场救治,护理人员积极参与配合。如科室处理不了,由医务处及时抽调医疗抢救工作小组进行紧急现场救援。突发内科急症者,现场救治同时紧急报请120援救;意外受伤者现场救治后如需后续治疗,立即报请120,及时送往综合医院或对口专科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发生医疗纠纷,根据事态由医务处负责接待处理,或由医务处会同保卫处及警民办公室驻院民警一起协同处理,或请求警方共同协调解决。
3.3 善后处理
转院患者无家属在场时,医院派遣医务人员参与患者的转院护送,将患者安全移交至救治医院,并帮助患者联系家属。外伤患者注意做好安抚工作,帮助其解决外院就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理性对待和解决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
医疗纠纷发生后,相关部门及时召开案例分析会,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处理过程与结果等相关因素进行多视角的分析与总结,并整理记录归档,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如有医务人员在纠纷中受到暴力伤害,医院及时给予伤情处理及精神安慰,并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受害人员的正当权利。
4讨论
4.1强化法律意识
加强法制教育[1] ,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工作,用法律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防范于未然,既是患者安全的需要,也是保障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的需要,是专科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4.2 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医疗安全是保障医疗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2],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的灵魂和基础[3],,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是专科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专科医院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具有其优势,但缺乏综合医院跨科会诊及转诊的便利条件则是其局限所在。
4.3 细节决定成败
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及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医务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与演练,加强人文关怀与细节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效果,是立足防范的重要举措。舒适的就诊环境[4]、合理的就诊流程、明确的指示路标、周到的便民设施、便捷的医疗咨询与投诉通道等细节服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4.4 医患和谐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医患关系的改善仅仅依靠医疗主体加大自身完善是远远不够的[5],同时依赖于舆论导向、社会法治、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卫生资源投入等多措并举,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
参考文献]
[1] 廖纪稳,唐琳,王强.浅谈强化医务人员法律意识 提高防范处理医疗纠纷能力[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5):154-155.
[2] 雷万生.谈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六到位”[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0):954-955.
[3] 马万强,陈俊国.某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8):582-583.
[4] 张玲妹,戎惠珍,杨晨红,等. 激光美容医疗纠纷的预防措施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1064-1065.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99-0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1]。尤其是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安全,而潜在的安全问题则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加强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值得探讨。
1 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人们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越来越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安全,当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责任积极性不高,缺乏现代化护理理念,不能将自身的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紧密联系时,很可能造成较大的安全问题。如:护理人员对待孕妇时未能认真负责的进行产前检查,生产过程中,未能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从而造成了新生儿窒息、死亡或产后出血等安全问题,这主要与护理人员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不强有关[2]。
1.2 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的规章制度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多安全问题都与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的规章制度有关。有的护理人员自认为经验丰富,想当然地处理问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可能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甚至发生抱错婴儿的问题,将阴道填塞的纱布遗忘而引发产褥感染的问题,严重影响医患关系,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的护理人员未能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进而导致产妇会阴切口感染、裂开、新生儿院内感染等[3]。还有的护理人员未能规范安全用药和用血,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导致患者用药和用血出现差错,甚至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1.3 护患之间缺乏沟通 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紧张繁忙,很大程度上缺乏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难以完全照顾患者的情绪,满足患者的全部需求,还有的护理人员态度生硬,冷漠,缺乏热情,对待产妇缺乏关爱,对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表现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情绪;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未能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泄露患者的月经史、婚育史、个人史等个人资料,在选择分娩方式、胎盘的处理、采集脐血方面没能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常常导致患者对于护理服务不满意,甚至引发护理纠纷[4]。
2 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
2.1 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护理质量的优劣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全面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树立为患者服务的理念,热情、耐心为患者服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妇产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2.2 健全妇产科护理操作规程 完善的护理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准确意义重大,因此,要根据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详细制定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5]。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重视产房、治疗室、洗婴室及爱婴病房的消毒工作,尽量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加强设备和药品的管理,产程的监护及新生儿管理等。设置婴儿交接登记本,当婴儿送出产房后,由其监护人确认并签名。配备安全配套设施及婴儿丢失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紧急状况,护理人员必须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全方位寻找婴儿。
2.3 加强妇产科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切实为患者提供服务,主动耐心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和卫生宣教工作,消除孕产妇的不安和忧虑,尽量用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患者及家属。善于运用语言沟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树立主动沟通的服务意识,融洽护患关系,及时了解孕妇的情绪状态,对可能存在的产后抑郁症等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护理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3 讨论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妇产科作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高风险科室,具有变化快,风险大,技术性强,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多的特点。护理管理者有必要明确护理操作中常见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不断加强安全管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慎独的精神,紧紧抓住每一个护理工作细节,把护理中的安全事故杜绝在萌芽中。还要使每个护理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法制观念,融洽护患关系,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管能动性,最大程度避免医源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石一复,周郁鹤.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2):705—706.
[2]刘娴音.基于人性化服务的产科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4):118.
[3]杨亚娟,周立.我国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J].上海护理,2005,5(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