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影中的艺术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摘要】音乐“主题变形”是作曲技术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作曲技法,可以使一个主题通过调式调性、配器、和声等发展变化,分裂成不同的旋律曲调来呈现音乐形象。文章从作曲理论出发,分析电影《斯琴杭茹》的音乐采用双主题音乐交替变形的手法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探究音乐“主题变形”手法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关键词】主题变形;电影音乐;《斯琴杭茹》
电影艺术高度浓缩了文学、戏剧、舞台艺术、音乐、摄影于一体,表现力多样,艺术内涵丰富。电影中的音乐作为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影片的渲染,人物情感的抒发,剧情的解说等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蒙古族题材电影是我国电影领域的一支生力军,为发展我国电影民族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电影《斯琴杭茹》是由我区导演巴音执导、由大众演员参与主演并获得了国际大奖的作品。
一、《斯琴杭茹》电影音乐的总体特征
蒙古族题材电影的作曲家们在电影音乐中使用了长调、马头琴、呼麦等蒙古族传统音乐形式,在调式及和声上体现了草原音乐的特色,同时运用了西洋管弦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斯琴杭茹》这部电影里面,作曲家紧紧把握鄂尔多斯民间音乐这条绳索,以民歌元素为主题,运用西洋传统作曲技法与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以了独具蒙古族草原文化特色的美妙旋律,体现出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
二、作曲技术中的“主题变形”
所谓的主题音乐就是“运用单旋律”,即没有歌词的音乐对电影电视剧的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的表现功能可以把人们带到特定的历史情景、文化氛围或某种情感范畴之中。主题音乐在一部电影中往往起着贯穿剧情发展的作用,是影片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主题音乐就像是一条线索一样贯穿整个作品。
“主题变形”,通过对主题的综合性变化,构成主题间以核心要素为关联的类似性及并置性的结构特征,进而引发了主题表现力的根本性转变,使之具有了独立的音乐陈述意义和表现性意义,创建了具有地方文化精神特质、情感表达的音乐话语系统。“主题变形”技法建立在音乐段落结构、表演技巧的技术运用上,对音乐的线条、色彩、结构乃至音乐话语方式等各个要素都给了充分组建,构成了叙事结构统一而富于变化的音乐语汇。
三、音乐“主题变形”手法在电影《斯琴杭茹》的运用
电影《斯琴杭茹》中以成吉思汗的第32代嫡孙斯琴杭茹为主人公,故事情节以斯琴杭茹老人的真实生活为题材进行发展。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一个“女性化”的、幽怨的主题音乐,这个主题音乐始终伴随着斯琴杭茹的故事情节变化发展而通过“主体变形”的手法不断展开,达到了故事情节、主人公和电影音乐的有机统一。斯琴杭茹主题音乐在电影中不断出现,每一次出现都和原来的主题动机不一样,通过凋式的变化、节拍的变化、配器手法的变化、音乐织体的变化等进行发展。
(一)主题旋律音乐呈现
1.民歌《吉祥的鄂尔多斯》第一主题旋律
《斯琴杭茹》的主题音乐共有两个,第一个主题音乐是鄂尔多斯民歌《吉祥的鄂尔多斯》主要音调,第二个主题是带有散板性质的创作旋律。这两个主题伴随着戏剧情节冲突的进行而交替变化进行, “双主题”运用也是这部电影音乐的重要特点。第一个主题出现在儿童时代的斯琴杭茹和母亲在草原的夜晚温情对话的时候,首先由母亲唱出,然后聪明伶俐的斯琴杭茹学会并能有感情的演唱,这段民歌旋律表明短暂和平的草原充满了恬静的气息。
这个民歌旋律徵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上半句从“角”音开始级进到“徵”音,然后八度大跳到高八度“徵”音,半终止时候停在属音“商”音上;下半句从“羽”音开始级进到“角”音,接着做一小节的临时离调回到调式主音上并结束:在第一主题里面具有特色的音程四度的跳进,例如:从“宫”音到“徵”音的下行跳进。这种以四度和五度的形式做连续的跳进和调式音阶特征凸显了草原音乐的主要特征。
电影《斯琴杭茹》第二主题为悠扬的并具有散板性质的旋律,旋律形态为七声音阶,出现在斯琴杭茹背诵“天马桑”的结尾处,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衬托出少年的斯琴杭茹将要经历波折的一生。配器上开始由小提琴奏出乐句的“角”音,然后级进下行到主音,这种感叹式的下行旋律略显忧伤。随后是长笛进行了“旋律压缩”的技法变化重复动机旋律,乐队演奏中间由少年斯琴杭茹再次重复第一主题旋律,这种双主题交替的出现使主人公和大草原浑然的结合到一起。在和声上主要采用传统和声,以具有动力性和声“Ⅳ”级和“V”级和弦为主。突然乐队奏出一个紧张的附属和弦,制造了强烈的紧张感,表现出了土匪袭击草原的惨烈。随着画面切换到美丽无垠的大草原,音乐中又出现了“四度”和“五度”交替发展的曲调,乐队小提琴组演奏的力度逐渐加强,美妙、激动的旋律勾勒出一副壮美草原的图画。
(二)主题旋律的变形
1主题音乐的第一次变形
主题音乐的第一次变形是出现在斯琴杭茹和蒙克惜惜分别的场面,主题音乐第一次变形主要通过配器手法进行的。和第一次主题旋律呈现时候不同的是用长笛演奏第二主题部分音乐,而且木管组作为主奏乐器;接着是管弦乐演奏并完全重复第一主题音乐。
2主题音乐的第二次变形
主题音乐的第二次变形出现在青年的斯琴杭茹和已经做了喇嘛的蒙克相见时候的场面,曲作者在配器上用竹笛深情演奏第二主题音乐,表现了两个青年人复杂的心里活动。竹笛演奏结束后又是管弦乐奏出第一主题音乐,使他们联想到少儿时候在一起欢乐、高兴的场面,管弦乐尽管是强奏,但是也无法表现斯琴杭茹和蒙克内心的激动。在配器上使用小G调竹笛演奏更加深化了音乐的内涵,竹笛演奏在技巧上借鉴了马头琴演奏技法的摸音、滑音等,同时演奏者使用了大幅度的气颤音,旋律异常激动。
3主题音乐第三次变形
斯琴杭茹和蒙克修建过冬羊圈并回忆起童年放牧时候出现主题音乐第三次变形,主题音乐旋律发生了变化,这次主题音乐的变形主要采用调式变化、复调音乐代替主调音乐的形式。前三小节由原来的散板变为规整的2/4拍,F调,演奏乐器变为中提琴。第一主题在上五度转调以后还是由弦乐演奏,无太大变化。
夜晚斯琴杭茹少女懵懂的感情使她浮想联翩,音乐上是一把箫和中提琴对话式的旋律,两件乐器以复调音乐形式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就像这两个年轻人火热的心彼此吸引一样。这里的复调音乐在第一主题基础上进行,呈问答式。谱例:
箫演奏谱:
这两个旋律在第五小节出现了复调的形式,主要以五度和声的形式并列向前发展。“箫”演奏的旋律深沉而有内涵,象征着蒙克抉择式的复杂心理活动;小提琴演奏的旋律宽阔,描述了斯琴杭茹还带有少女美好的愿望。
4.主题第四次变形
主题第四次变形出现在蒙克父母来提亲的场面,在配器上使用F调梆笛,旋律为五声调式,舒展愉悦,衬托了斯琴杭茹激动的心情。在第四次变形的旋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将第二主题音乐旋律主干音拉长,调式上改为角调式,竹笛技巧上使用_『大量的波音和抹音。
谱例:
5主题第五次变形
斯琴杭茹和儿子在吃酸枣时候出现了双主题音乐的第五次变形,小提琴奏出了第二主题以后,进行了临时离调到G大调,音乐形象明亮而坚毅,表现了斯琴杭茹和儿子苦中作乐的坚强品格。第一主题音乐随后出现,但是速度变慢(1=56),原来稚嫩的民歌曲调瞬间苍老了许多,衬托了中年斯琴杭茹艰难的生活。
原来第二主题音乐:
四、总结
本文以电影《斯琴杭茹》音乐为研究对象,从音乐本体的角度系分析了其影片的配乐。影片《斯琴杭茹》能够获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斯琴杭茹真实的生活原型,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配乐。因为一个好的电影音乐不仅能体现电影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同时还起着烘托、渲染影片气氛,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心理,表现地域色彩和民族、民俗风情等重要作用。
电影《斯琴杭茹》的音乐形象多元,在使用乐器上凸显了蒙古族音乐的特质,主题音乐贯穿始终,通过不断的变化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影片中使用了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蒙古族笛子、蒙古族民歌演唱和西洋小提琴,在作曲上凸显了草原文化和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
参考文献
[1]王文和.中国电影音乐寻踪[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2]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一、电影中充分运用了绘画艺术中的画面色彩
色彩是绘画艺术作品的一个基本的组成元素,也是电影艺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色彩能被人们看见,主要因为两个客观物理因素:其一,光,也就是太阳光。就算是再漂亮的色彩,如果没有太阳光,黑夜里人们是不可能看到色彩的;其二,眼睛,有了色彩以及光之后,假如没有眼睛,就算再亮丽的色彩,再明媚的阳光,都是暗淡无光的。由于亮丽的色彩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色彩可以分为冷色、暖色;因为其明亮程度不同,色彩又可以分为高明度、中明度以及低明度色彩;根据色彩饱和度不同,色彩还可以按照纯度分为高、中、低三种。利用绘画作品中所运用色彩的各种明度、纯度、色相,从而充分反映出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将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色彩展现并且感染观众。例如,如果要想让观众产生激情的感触,画面所运用的色彩往往是明度稍中、饱和度饱和的暖色的那种,例如红、橙、黄等暖色能够准确地将创作者内心情感传递出来。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的海报所运用的色彩,充分反映了影片主人公真挚的感情,让观众对电影中的一段对白“在时光流逝前,好好地再依恋你一段”有更加充分的感悟,精确地传递出了电影中主人公深沉的爱恋。如果电影画面想要传递出理性、冷静、严峻,往往会运用那种冷色调的色彩,比如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海报中,所运用的色彩主要为黑、白两色,充分反映了创作者所要传递的内心感情。在任何一种艺术当中色彩都能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电影中色彩能够反映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就像一把利剑,刺穿外在的面具,直达心灵深处。
色彩中的色相、明度、纯度的不同所传递出的画面思想感情也并不相同。因此,它成为传递电影剧情、感情的一个有效手段,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制片人的审美情趣以及绘画涵养。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中运用了大量的竹海的景象,运用了大量翠绿的色彩,让观众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同时也意味着在这非常幽静的竹海中将有一场无情的残杀;他另外一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运用了大量的黄彩,比如皇帝、皇后以及王公贵族等的穿戴、服饰、饰物、官兵的战袍、兵器以及宫中的生活用具、装饰品等都采用了各种不同纯度以及明度的黄彩。因为这种颜色不仅是皇权的象征,同时和电影中所要反映的“黄金甲”相吻合,并且还能使得电影中的情绪得到有效宣泄。在一部电影中色彩的表现力也反映在服装设计方面。比如《雷雨》中讲述了繁漪并不满意现实生活,她十分渴望获得独立以及自由,并且热切期待获得爱情,然而现实生活往往与她的愿望背道而驰。电影中的服装从一开始淡淡的紫变化到其后的色彩愈来愈深,其所运用的色彩的明度愈来愈低的变化正与她内心深处愈来愈多对生活以及爱情的绝望相一致;在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当中,女主人公先后更换了数十套不同的颜色、款式的旗袍从而充分反映出女主人公内心非常丰富的情感世界,对爱情的无限期盼、渴望。导演在整部电影中所运用的色彩明度以及纯度都比较低,这种比较暗淡的色彩,与电影中人物的情绪、内心情感十分相符,也和当时社会的现状非常吻合。因此,与绘画中的色彩相同,电影中的色彩不但是现实生活的再现,还是艺术真实反映。
二、在电影中充分运用绘画艺术的人物、动物、植物的表现手法
在绘画艺术中,为了更加充分地传递内心的情感,在运用色彩的同时,还会运用变形、夸张等艺术手法去描绘客观人物、动物、植物等,进而充分反映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与思想。在西方著名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当中非常容易发现这种表现手法,例如在毕加索的作品《牛》当中,首张画的是一头非常写实的牛,其外形大小、比例与生活中的牛相同,然而其后创作的牛都实施了变形的处理,到最后一张甚至将牛抽象成为数个几何形状的有机组合,画面对于牛的复杂外形实施了高度概括的处理手法。观赏者对于现实生活中牛的形态能够站在一个全新视角进行观察与审视,对其有一种全新的了解与认识。事实上,电影艺术是在绘画艺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是绘画艺术中的一个子艺术,因此在其表现手法当中无法脱离绘画艺术中对人物、动物、植物的表现形式,在电影艺术中随处可见绘画艺术的绘画表现手法。尤其是在动画电影当中有更加明显的体现,例如国外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动画片《小鸡快跑》描绘的是在一个农场中,农场主人想将全部的鸡都杀掉,小鸡们就积极开动脑筋、充分运用它们的聪明才智想出了通过飞机逃跑的对策。电影中所塑造的鸡的形象就充分运用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对于鸡的外形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手法,让鸡穿衣服,母鸡甚至还戴上了象征农家妇女的头巾。影片对鸡的外形运用了非常夸张的处理手法,比如电影中有一只自鸣得意的公鸡,为了充分反映这个特点,对其外形方面运用了十分夸张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将鸡的脚画得非常大、将其胸脯刻画得比其他鸡的外形比例更大,运用这种夸张绘画手法主要是为了充分体现这只公鸡的傲慢的性格特征;又比如在电影《超人总动员》当中,电影中的人物都运用非常夸张而变形的绘画表现形式,电影中人的头、手脚、身体等都与现实生活中人的比例不吻合,头部的比例刻画得非常大,相比之下身体显得非常瘦小,运用这种绘画手法使得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对观众有更加强烈的吸引力;在电影《冰河世纪》中,其中的动物也运用了绘画艺术中的变形以及夸张的处理手法。在电影的创作前期,美术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绘画工作,创作了许多电影中动物的图片,并进行反复修改,比如大象的形象就充分综合了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头顶还运用了拟人的表现形式,增加了一团头发,从而使得电影中的大象的形象更加活泼、生动。
三、在电影中充分运用绘画艺术中的构图意识元素
一幅画要充分体现创作者的内心思想与情感的同时,还应当感动观众。不仅需要运用画面色彩、夸张的外形处理,还必须运用一定的绘画艺术的构图元素。在传统的绘画艺术当中,画面构图往往十分传统,它所讲究的是一种中规中矩、平衡的视觉美感。这种构图方式往往给观众一种十分平和的内心感受,在我国传统国画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如著名画家徐悲鸿绘画作品《马》以及齐白石的绘画作品《菊》等,这些画面构图所运用的都是那种传统的均衡美感,充分反映文人的内心平和的艺术情感。然而在现代的绘画艺术当中,画面需要突破传统的构图形式,打破常规的构图法则,转而去追求那种能够产生非常强烈的艺术视觉冲击效果。在电影艺术当中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的每一个影像画面,绘画艺术当中的构图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首先是传统的画面构图,传递出一种均衡的艺术视觉效果,其次是现代的画面构图,让广大观众能够产生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可以在视觉效果上吸引更多的眼球。
>> 浅析主导动机的创作手法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 从《阿凡达》看电影音乐的表现手法 谈《成吉思汗》电影音乐的配器手法特点 浅谈电影音乐的艺术审美与处理手法 奇幻3D电影音乐表现手法及作用 电影创作闪回手法的运用 论塞缪尔?巴伯《纪念册》中舞蹈音乐的创作手法 浅析电影音乐的多元创作 聂耳的电影音乐创作 电影音乐的创作探析 黄电影音乐的创作特征 谈中国电影音乐创作中的传统音乐元素 浅谈动画音乐的创作手法 论《简爱》的“圣经式”创作手法 论沃尔夫的歌曲创作特征及手法 论当前我国传统音乐现状及对电影音乐的影响 论十七年电影音乐的创作成就与趋向 论电影音乐的叙事作用 论电影音乐的审美 论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07-03.
[2]郑毅峰.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桥梁[J].电影评介,2009,(24)19.
[3]李海波.王黎光:我的音乐永远无法绝对完美[J].中国青年,2006,(11):33-35.
[4]谢雁.浅析影视音乐的特性及其作用[J].电影文学,2010,(17):119-120.
[5]王瑞新. 王黎光反传统音乐创作 《唐山大地震》出奇制胜[EB]./roll/201007/29/10000307_103020104.htm.
[6]李飞.王黎光赋予电影音乐以生命[N].中国日报,2010-07-13(6).
[7]侯亮.如歌的器乐---《唐山大地震》[J].《电影艺术》2010,(5):12.
一、动画电影概述
(一)动画电影定义
动画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采用绘画的形式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环境。传统意义中的动画电影是指采用技术控制的动态的画面。文章中分析的动画电影是只采用动画形式制作而成的电影,相比实景的电影,动画电影具有更加广泛的表达形式[1]。
(二)动画电影的特征
动画电影创作理念和思想与其他的电影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包括动画电影中采用的蒙太奇手法。
(三)概述动画剪辑
1.动画剪辑定义。动画电影中的剪辑包括对整个故事的安排以及确定故事的演绎风格,采用转场处理各个镜头直接的联系,调整动画的节奏、时间、背景等。
2.剪辑内容。动画剪辑主要通过对动画的分类筛选,对画面进行合理的运用。动画电影的剪辑需要考虑对画面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动画中人物的动作、造型、动画的背景以及表现手法进行缜密的安排。
3.动画剪辑规律。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剪辑规律,画面剪接中存在合理的规律。
二、剪辑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一)动画电影镜头的拼接
1.序列和并列镜头拼接。动画电影是由一个个的镜头拼接而成的,镜头贯穿于整个作品。
2.镜头的动态连接。在动画电影的剪辑中,镜头之间应该采用动态的连接过程,这种过程通常被认为是用不同的角度或者景别来表现动作。
(二)剪辑在蒙太奇手法中的应用
表现型的蒙太奇通常在内容或者形式上采取对列的表现形式,将人物或者景物进行对列,增强动画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三)剪辑在电影动画中的长镜头和节奏体现
剪辑需要控制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和协调。剪辑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处理节奏,表达故事的思想,抒发人物的感情。
三、剪辑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一)动画电影的分类
动画电影有着多种分类方法,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动画电影[2]。
根据动画电影的制作手法可以分为传统手工制作和电脑制作的动画;根据动画的空间视觉可以将动画电影分为普通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根据动画的播放时间来看可以分为顺序播放动画和交叉时间动画。除此之外,动画电影还有许多分类,针对不同的动画电影可以运用不同的剪辑方法。
(二)剪辑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1.定格动画的剪辑手法。定格动画是指采用逐格拍摄的手法,将场景、角色进行逐张拍摄,最终形成完整的视频。目前的定格动画建立在三维技术中,通过立体的材料对人物和场景进行拍摄,与电脑制作相比更加生动真实。
2.传统动画中的剪辑手法。传统的动画通常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二维动画,是逐帧的动画。传统动画的制作是指拍摄结束之后进行动画的剪辑制作。
四、不同类型的电影中的剪辑手法
(一)表达英雄人物的动画电影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的形象。
(二)梦幻类的动画电影在动画中占据重要的比例,通常将少年作为动画的主人公,且拥有奇特的经历,能够展现童真的美丽、人性的善良。
(三)动画电影中暴力电影的打斗场面较多,创作者通过将这种打斗的场面融入在影片中,结合影片的音乐和画面冲击力,能够充分地表达动画的打斗效果。这类动画通过音画结合,塑造出一个压抑、紧张的暴力场面。
[关键词] 电视电影;动画片;美术艺术
动画的定义在《电影艺术词典》中的解释是:动画空间和人物造型等都是通过绘画的形式和逐格拍摄的手法把静态的人物逐一拍摄下来。电视电影动画呈现出来的不只是瞬间静态的美,而是可以超越时空,对客观事物夸张的再现,寄托人们对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对电视电影动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电视电影动画作品能够反映过去和未来,反映生活和畅想,同时还要求能融化各种文化因素,发挥创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赋予动画作品想象力、表现力等美学特质,实现电视电影美术艺术的美学特质,使形象美、意味美和道德美的因素融合到一部好的动画作品当中,满足多层次观众的审美要求。
一、影响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因素
(一)文化因素对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影响
戏剧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几近千年,而脸谱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更是喜闻乐见,在很多时候,脸谱已经不单单是装饰,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中国人喜欢用脸谱来刻画人物的真、善、坏、恶,例如我们在传统戏剧中了解的“生、旦、净、末、丑”一样,根据他们自身的性情、身份、地位的不同,脸谱的造型也各有千秋。我们熟知的半夜鸡叫中的周扒皮、《渔童》中的县官、《张飞审瓜》中的地保、《九色鹿》中的舞蛇人等,由于他们本身的丑恶角色,因此,脸谱也是都是运用丑角的。而相反的《哪吒闹海》中的李靖、《大闹天宫》中的玉皇大帝、《天书奇谭》中的裒公、《九色鹿》中的皇帝,他们所处的地位和形象都决定了他们的脸谱具有戏剧中“生”的形象。再如《张飞审瓜》中的张飞、《大闹天宫》中的护法、《哪吒闹海》中的天兵天将、《骄傲的将军)中的将军等人物,他们的命运早已经在观众的预料之中,人们对他们的形象耳熟能详,因此,他们大多数是以“净”的造型出现在观众的视线里。
(二)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对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影响
在中国,我们的动画片有着独特的区别于世界其他风格的艺术形式:山水画、剪纸、木雕、皮影、刺绣、年画等,但是,很遗憾的是,中国的国产动画片依然在国际市场上叫不动座。我们归结原因是:(1)现在的动画工作者一味抄袭国内外的艺术形式,只是学其皮毛,加之自身修为不足,无法驾驭好这种艺术形式;(2)片子的情节幼稚,内容缺乏兴趣性,故事讲解得不清晰,忽略了动画片的镜头感和视觉剪辑,仅仅将动画片停留在拍摄画面的低级层次;(3)由于好多动画片的创作者是搞绘画的出身,因此导致好多的画面是优美而生动的,但是其中没有内涵,视觉效果差。
一部动画片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美学修为、创作理念、镜头感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动画片的创作者应该注意挖掘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内涵,坚持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和语言风格,加之当代艺术形式、当代美学风格去诠释,决不能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没有深度。
二、电视电影动画美术反映出的艺术特征
动画片和常规的电视电影片最大的区别在于,常规的电视电影片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物体,真实的动作在屏幕上的再现。而动画片是用绘画工具、材料和技法绘制的图画,是平面二维动画。例如用美术颜料、绘画颜料在透明板或纸张上绘制图画等。
(一)电视电影动画美术反映出的道德美
动画片既是具有一定的艺术美,又应该包含一定的道德美,具有道德价值,传播一定的道德规范,当然一些专门的宣传纪录片除外。我们可以使电视电影动画片的艺术美和道德美相结合,其实,在动画电影中,它的道德因素是对真善美的追寻,这种对道德美的追寻在国产动画电影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也是我国动画电影艺术的美学风格之一。
艺术美和道德美应该是和谐并存在动画电影中的。动画电影的道德美来源于生活又应高于生活,是对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生活的再现和反映。例如80年代的代表作品《三个和尚》,它的历史背景是中国的一句谚语“三个和尚没水吃”。这部动画影片的中心意思是人们互相推脱责任,一个人办事时尽心尽力,但是,两个或者更多的人办事时则会互相推诿,消歇怠工,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编导们想借这个悠久但生动的故事告诫我们团结方可成大事,要有集体主义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品德,私心只会耽误办事。
(二)电视电影动画美术反映出的形式美
形式美并非我们所说的美的形式。形式美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美的形式则注重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感性的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具体如下:第一是,内容不同。美的形式和要描述的对象本身内容是分不开的,是确定而又具体的;而形式美却不是这样,它表现的是形式本身的内容,与要描述的对象内容是脱离的,其单独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有宽泛的意味。第二是,存在形式不同,美的形式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不是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而形式美则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
(三)电视电影动画美术反映出的意味美
意味美是指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发展轨迹和脉络,即李泽厚先生提出的“积淀了社会内容”的美。但一部动画影片具有形式美跟意味美,才能真正引起并激发观众的热情。虽然我们的动画电影并不是对生活简单的临描,但是其终究是要来源于生活的,也就形成了“积淀了社会内容”的意味美。在我国动画电影诞生的初期,动画电影制造者们便有了这样的理解,他们认为动画电影不应该只是娱乐群众,也应坚持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底蕴,有时也会为时政服务。经典例子便是《铁扇公主》,它通过讲述唐三藏降服妖怪,扑灭大火的西游故事给处于水深火热、饱受日本侵略的中国人点亮了希望的明灯,传达了我们一定要团结才能战胜邪恶势力的思想,鼓舞了抗战的士气。
三、如何在电视电影创作中发挥动画美术艺术特性
动画片的美术设计风格是我们对一部动画影片的第一印象,它是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受众是否往下看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它决定着整部动画片的成败。它主要是受影片故事情节的制约,它必须是最适合故事内容和动画基调的美术设计风格。
(一)促进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丰富电视电影动画制作手法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以前的一种纯手工制作的动画逐渐被多种剪辑手法与镜头转换技巧、三重景深关系的调度处理、转换背景的技巧所替代。而一些人工不能完成的领域也在今天得以解决,多媒体高科技、三维电脑软件的应用使得目前的动画影片制作更逼真、便捷。例如国产影院动画片《宝莲灯》的“战斧出现”等场面运用的造型手段主要是对罔画类、灯光图形类的综合运用。《断箭》和《碟中谍》里的惊险打斗,《龙卷风》中席卷而来的龙卷风等都是三维动画在高难度动作中的电影运用。还有《侏罗纪公园》《玩具总动员》《虫虫特工队》《小鸡快跑》《怪物史莱克与驴子》等片中都有应用三维动画效果。
(二)明确故事基调,深化美术设计风格
在确定了影片的故事基调后,美术设计师依据确定的故事基调选择最恰当表达主题的美术设计风格,起到打动观众的目的。例如奥斯卡最佳动画艺术短片《平衡》的角色造型在身高、服饰、目光、情绪、运动节奏等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同时在好多方面上采取删繁就简。这种简约的美非但不会使动画内容贫乏,反而加强了动画片的基调。再如荣获1996年第34届奥斯卡最有活力的动画影院片《ⅸ钟楼怪人》,著名三维动画片《冰河世纪》,它的设计风格主要是简单硬气的线条,画面干净纯清,大胆采用单色调白和蓝,同时大量的电脑技术的应用使受众充分感知冰冷的气氛,给观众以巨大的视觉冲击。
(三)挖掘民族情感,凸显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个性特征
所谓的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个性突出,主要是指在动画片的艺术场景的设计和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角色造型设计等艺术风格上都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落俗套,大胆创新。在中国,这种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个性显得更为突出,我们了解的《一幅僮锦》的场景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的美术表现手法;《哪吒闹海》中陈塘关的场景设计参考了《群仙祝寿图》中的色彩设计,既富丽堂皇同时也暗喻着一种不祥;剪纸片《南郭先生》以传统的画像砖与画像石的风格为基调。这些艺术个性的使用体现出了浓郁的民族情怀和民间艺术气息,古风古韵又不乏现代美感,朴素却不失大方。
(四)绘制手法的创新,增强电视电影动画美术的视觉感染力
动画是以美术造型为基础的一门艺术,它应该是夸张的、象征的、超现实的,不会受到现实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给了创作者更大的空间去自由想象,自由描绘。动画片不是简单地对手绘的人物事物进行简单的画面组合,而是应该把动画的手稿当成是一部电影来拍摄,在这个拍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拍摄手法,以增强电视电影动画的视觉感染力。在日本有个叫金敏的动画家,拍摄的影片十分流畅,在这其中运用了很多蒙太奇镜头,还有并列镜头,让人看得心旷神怡。还有就是在动画剧场片《超人特工队》中,画面惊险刺激,充满着追逐的动感,设计师在设计这些造型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观众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会非常喜爱这部作品呈现出来的激动人心的视觉感受,所以说要在绘制和剪辑上进行手法创新,激发创造性思维,制作出更高水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