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心理疏导

高中生心理疏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心理疏导

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问题;配合

个案一:女生打群架

由于我从事的是信息技术学科,在学校几乎没有机会当班主任,担任了几年副班主任工作后,突然有个班的班主任因病不能再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在高一下学期,我接管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一上任就遇到个大问题:女生打群架。

静,17岁,在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和其他班的同学打群架,她是主要成员之一,我们班有5名女生参与,期间静还找了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人员参与其中。

为了把这样一个棘手问题迅速、有效的解决好,我先到学校德育处去找经验丰富的老师寻求打群架女学生的解决办法,然后我又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把本班的另外4名同学找到了解情况,原来是高一分班前,我班一名叫琳的女同学,背后说我们班女生的坏话,静得知后,就找了这4名女同学到琳的寝室去打了琳两耳光,叫她嘴巴放干净点,不要在背后乱说别人坏话。琳便扬言要找社会上的人找静打回来。结果周五放大假时,静找来了社会上的两名男青年,但琳只和几名同学在一块,那两名男青年在车站打了琳。琳回家后,把自己挨打的事告诉了家长,在周一的时候,琳和家长一同到学校来找我班上的静等几位“帮忙”的同学,要讨一个说法。于是我把静的家长也叫到学校,然后将此事告知学校德育处,在学校德育处的协调下,静出钱给琳检查身体,检查费加上医药费等一共花掉了1500多元,但两个学生的“气”还没有打通,家长的“顾虑”还没有释怀。

为了更好的把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把两名同学叫到了我的办公室,让她们都坐下,先让他们说各自对的地方,再说不对的地方,最后再问他们父母为什么交“高价”让你们读高中,这时他们哭了,知道父母是多么的关心自己,而自己的一时冲动酿成的大祸,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受怕不说,还让父母感到失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两名女同学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而且分别道了歉,相互拥抱来证明从新言好。

经过这个事件,让初为班主任的我得到了第一桶金:学生在成长,我们班主任也在成长。打架是一件严重违反校规的事,学生在打架的同时,肯定是有让他们“敢于出手”打人的原因的,我们班主任不要因为学生打了人,就用班规,校纪这些刺眼的词语往学生的头上扣,势必会导致家长和学生为了推卸责任,不与学校、班主任和打架对方家长配合,激化矛盾,让问题扩大。而应该从他们打架的动机,打架的后果等方面去分析,去调解,帮他们找到一个,甚至多个不打架的理由,让他们今后走出高中校园后,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处理社会上类似问题。

个案二:穷人孩子早当家

飞,16岁,是从高一下学期分到我们班的学生。之前他是一个成绩很优异的学生,进校时,分到了学校的实验班,但为何会在中途分到我们班呢?这要从他进校时的表现说起。飞的个子有1米8左右,酷爱打篮球,且球技在班上还是数一数二的,但不爱主动与人交往,由于贪玩,使得成绩一落千丈。

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把他找来谈话,先是从关心他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入手,分班之后习惯班上、寝室的生活节奏吗?习惯我们班的科任老师的教法吗?你最喜欢哪个学科的老师?哪个学科学起来最轻松?哪个学科学起来最吃力……最后当我问及你一个星期用多少钱的生活费时,原先对我有问必答的他停住了,迟疑了半天才告诉我,70元左右。我突然意识到这个男生肯定有什么苦衷,我没有再继续我们的话题,然后让他先回班上。为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个学生,我利用业余时间专程到他的家去了一趟,当我从飞的妈妈口中得知,他家在农村修了房子,借了不少的钱,而父亲就是在修房子的时候摔伤了肩,打了3根钢钉,现在做不了重体力活,而且还在吃药。为了尽快的还上这些钱,父母都在外面打工,每个星期父母都会按时给他生活费,飞知道妈妈身体不好,经常会给妈妈买牛奶之类的营养品给妈妈带回来,讲到这里,飞的妈妈和我的眼睛充满了晶莹的东西……回到学校,我整理好自己的思绪,然后把他找到我的办公室谈了很长的话。通过这次谈话,飞的变化很大,学习也更加刻苦。

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疏导。

高考前的一个月,既紧张又忙碌,是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之前,学生经历三次大型高考模拟,现阶段又要进行迎考训练,前面又面临着高考的到来。特殊的形势,形成了学生特殊的心理环境。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学生的成才,特别是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的心理状态,亟待教师的疏导、优化。笔者记得,在带高三的最后一个月里,就收到好几位学生写来的纸条,迫切要求与我交流思想,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苦闷、迷惘,在这大考临近时,期望得到老师的理解、指点,以平衡心境,增强信心,提高冲刺阶段的复习质量。笔者在与这些学生的交谈中,领悟到这一阶段造成学生心理异常的因素及疏导方法,现分类浅谈如下:

一、高三学生异常心理探微

1、有的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学习用功,基础也扎实,成绩属上游;而进入高三后,特别是三次高考大型模拟不理想的成绩,动摇了学生的迎考信心。再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时不时还会换来同学的侧目,这就给学生敏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降低了考前复习质量,导致学生的智力障碍,反映迟钝,思维懈怠。这种心理若得不到及时调整,极有可能在高考中失败。

2、还有的学生,高一、高二时,学习勤奋,基础扎实。进入高三后,仅仅因为不适应注重能力、弱化记忆性质的新模式高考,以至于三次模拟考试成绩不佳。这类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对高考产生了恐惧,害怕失败。

二、高三学生异常心理探因

导致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此略作分析:

1、家庭因素

有的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期望很高,而孩子的成绩并非太靠前。每当学生去家,家长总爱嘟囔、吵嚷,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这种不切实际、爱虚荣的期望,就给正处于高考前、本来就有点担心的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心理处在障碍中。

2、同学因素

也可以归结为竞争因素,这是由同学之间攀比心态造成的。这类学生,平时学习也认真、实干,可是文化成绩属于中上等,而与其用功程度相当的学生,成绩却比自己优秀。这样比一比,心里就有可能失去平衡,妒嫉之意顿生。学生整日在这种不服气、嫉恨的不佳心境中煎熬着、挣扎着、困扰着,不能自拔,解脱不了。思想老是开小差,精力不能集中。这种状态,对复习迎考极为不利,急需调整。

3、自身因素

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原来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到了高三后,由于考试时的心态以及考试的方法不当,或者因为审题不认真,或组织答案时不用学科语言,或对旧知识的回忆有障碍,或答卷时思路不开阔,缺乏创新思维,不能举一反三,导致答案不正确、或不准确,最后成绩上不去。考试后,只一味的自责,而造成心理障碍,从而对高考信心不足。这类学生也急需教师的帮助。

以上几种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学生都非常难以忍受,殷切希望老师能理解,特别希望自己最信任的老师或同学能给予点拨、疏导,帮助其走出困境,摆脱不健康心理的困扰,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复习迎考中,以使高三迎考冲刺阶段的复习能高效化、优质化。

三、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笔者在收到学生心理异常时的求助信息,或者从学生的表情读懂了其正处在心理障碍中的学生时,立刻对其作仔细的分析。首先,分析造成其心理障碍的原因;然后,分析其自身存在的成功优势;最后,思考用何种方式、什么时间、那个地点与其交流,效果最好。

接下来是做具体的疏导工作了,我一般选择比较安静的晚自习时间,将学生叫到教室外较安静的地方,与学生细心交流。具体交流程序是:

(!)引----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

学生对老师都有戒备意识,虽然希望老师了解自己,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心理,即便是对非常信任的师长,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教师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态度、和蔼可亲的坦诚口气,从谈生活、谈学习入手,引导学生向老师倾诉自己心中的苦闷、烦恼,宣泄自己不良的情绪。无论是家庭的、社会的、学校教师的、同学的,还是情感上的、健康上的,不谈则已,要谈就谈个水落石出,心情舒畅。达到有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效果。

听----倾听学生处于困境中的心灵的呐喊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老师是来帮助自己的真诚和善良意图后,往往愿意将心里话,全部告诉老师。学生可能一打开话匣子,就说个不停,愈说愈激动,恨不得把心都翻过来,让老师看个究竟,检查检查到底哪儿出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个出色听众:一是会听,二是听什么,三是思忖下一步如何疏导。

①会听,是指教师倾听时要耐心、专心,不可浮躁。眼睛要平和地看着学生,表情要稳定、真诚,不时地以点头或微笑的方式,给学生的倾诉以鼓励,轻易不要插话,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切忌三心二意。让学生把心里想说的话尽可能的全说完,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这时,哪怕教师没有给予指点,学生的心理已经轻松一半了。

②听什么,即要听出学生谈自己原来的基础、实力,要听出导致他现在心理异常的原因,是单方面的,还是多方面的因素,是那些方面的因素,通过努力能否克服。教师在听学生诉说时,要默记学生说的每一件事,思索其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根源和危害,并暗中对其加以归类,以便下一步进行分类疏导、点拨。以平衡学生的心理,优化学生的心境。

③备疏导,是指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思索如何对眼前的学生异常的心理给予有效的疏导。学生的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目前的困境如何摆脱?未来的前景如何?成功的希望有多大?还需要作怎样的努力?在哪些方面改进见效大等等。

(3)解-----理解学生之苦,明白心境优化的意义

学生在向老师倾心“诉苦”时,实则表明了学生对这种心境的难以承受。教师听后,应对学生说的每一件事进行剖析,这既看出来教师对学生说的每一件事的理解,也表明了教师对其诸方面原因的客观评价,以便将学生从困境中“拉”出来。冷眼旁观这些“压力”,想一想如何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如何把这些压力变为奋斗的动力,而不是让其羁绊自己的手脚。学生一旦认识透彻了,心理康复已经成功大半了。

导-----优化学生心境,恢复心理健康

①肯定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认真态度及所取得的比较好的成绩。

②肯定学生所具备的智力层次。

③客观的分析近几次考试成绩不佳的主观和客观原因,能否通过努力而扭转局面,经过深刻剖析,肯定是可以的。

④谈一谈背地里教师和学生对该生的积极评价,哪怕不真实,教师也要适度的提高评价,这是优化心境的需要,不能认为是欺骗,学生会冷静的对待的。

⑤教师从本人对学生的了解,要表明自己相信学生,通过目前的努力一定会在高考中取胜。

⑥稍微分析一下高考试卷与平时所练的试卷难易度,尤其是三次大型模拟考试,比较接近高考。可以通过调整考试策略,来提高应考成绩。

⑦提出美好的祝愿。并且答应学生,对其所述心事给予保密,而且要真正保密,以不辜负学生的信任。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是优化心境不可少的一步。

⑧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第3篇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59号)对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要求,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涯教育,制定科学的指导规划和工作方案,把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目前,浙江省各普通高中已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

1. 内涵

生涯规划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职业辅导领域,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尽最大的努力来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的前提下,结合对外界的探索,摆正自己的目标,及时调整为之努力的路径。

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旨在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条件,发现自我兴趣及特长,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从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三年学习,并为下一阶段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理想和成人成才。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高中阶段进行生涯规划辅导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现状

生涯规划的理念与当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日趋吻合,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生涯规划辅导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浙江省缺少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师,高中学校普遍由心理健康教师来承担生涯辅导工作。

二、心理教练技术与心理咨询区分

教练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体育界,90年代,“教练技术”引起一批心理学学者的兴趣,心理学NLP(神经语言程式学)权威人士Tim Hallbom,Jan Elfline等人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教练技术不断丰富,通过多年的发展,心理教练技术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和专业。它除了应用于企业管理外,还广泛应用于个人成长及家庭、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帮助人们改善工作学习或解决问题。

心理教练技术探寻的是改变的根本动因,即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层次的信念。其实就是在心理教练与被教练者之间展开的一种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心理教练作为支持者、陪伴者、唤醒者,通过帮助被训练者发现自身的盲点、厘清目标来调整心态,激励精神,开发潜能,帮助被教练者实现人生目标。

心理教练技术是通过建立信任、明确目标、确定问题、选择路径、制定计划,使被教练者认识自我、发挥潜能、实现目标的过程。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教练技术重在团队训练,多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发挥教练的主观能动性;心理咨询则依求助者的需求而定。心理教练技术强调训练过程的活动、互动,发挥教练的主观能动性;心理咨询则多采用语言对话、沟通。心理咨询师会认为心理患者是有问题的,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在心理教练技术中,心理教练认为被教练者本身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协助被教练者发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完成目标。

三、心理教练技术在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上的应用

生涯规划辅导就是针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涯规划内容的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探索职业、作出抉择、明确生涯发展方向和路径。这与心理教练技术的内涵完全吻合。

1. 发现盲点,厘清目标

部分高中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内心真正的追求,经常在外界的驱动下追求表面的东西,并且把它当成自己的目标,高中生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深造,但对于将来的职业却并无规划,只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考大学”,至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没有想过。学习过程中也很少反观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这种需求一直被埋藏在内心深处。众所周知,目标的设定是生涯规划的核心。心理教练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帮助被教练者挖掘潜在的需求,并以此设定目标。

2. 确定问题,突破局限

态度决定行为,理清目标后,还需要探寻深层次的态度,改变影响行为的态度或心智模式。在这一阶段,教练者作为学生的支持者、陪伴者、唤醒者采取积极的发问和回应技巧。譬如,“换一个角度,你看看还能做些什么呢?”帮助学生客观、冷静地分析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觉察自己的状态,使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

3. 挖掘潜能,促成行动

心理教练可以利用逻辑层次来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制定计划,促成行动。因为任何目标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行动:①我的目标是什么?②我有什么样的人格特点,是否有助于达成目标?③什么东西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④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具备什么能力?⑤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采取什么行动?⑥在此过程中,客观世界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助自己?

由于缺乏行动力和有效约束,很多学生的计划往往停留在纸上,根本无法获得预期的成果。心理教练技术可以通过“跟进和检视”技术,在来访者碰到困难或出现气馁的时候,利用逻辑层次挖掘潜能,进一步将更强的信心注入行动之中。

四、感悟与思考

1. 心理教练技术在维护高中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心理教练的信念是“被教练者已经拥有所需的能力,包括发掘和运用这些能力的力量”。心理教练通过积极的开放性问题及适当的回应,让被教练者跳出自己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打开被教练者的思维,让其发现自己的盲点,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使其善用所有资源,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教练的角色定位既不像一般教师,也不像心理咨询师,可以和学生形成更信任、亲密的关系。被教练者可以通过发掘自己的潜力、利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隐患;形成原因;疏导对策

在大学校园里,贫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为了学业勤劳俭学、生活简朴,有的贫困生甚至为了学业省吃俭用,一日只吃一餐。面对贫困生的生活现状,我们国家制定一系列贫困生资助政策,上从国家,下到省、市及各高校都制定了许多贫困生资助方式和政策,很大程度帮助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生活问题。但是,各高职院校在各项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在贫困生助学金名额的多少、贫困生助学金的申请程序、贫困生的评价标准、贫困生助学金的获得公示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由此而引发了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心理问题。笔者经过认真的调研,发现贫困大学生在助学金评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甚至没有获得助学金的贫困生觉得评定过程存在不公平等心理问题。总之,贫困生心理很敏感,所以,贫困生除了需要物质上、生活上的帮助之外,还需要高校从事学生工作者在心理上的疏导。

一、贫困生心理隐患的产生及其形成原因

(一)助学金的评选过程中,部分贫困生不愿说出实情

贫困生虽然在高校普遍存在,但是很多贫困生还是不想让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不愿意把个人生活对外张扬。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制定的贫困生助学金评定政策中,需要贫困生在班级里以演讲的形式说出自己的家庭生活状况,然后再从演讲的同学中选出排名靠前的学生,最终由老师确定贫困生的名额。可以说这一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贫困生的自尊是否得到尊重、贫困生以后如何面对同学等。贫困生绝大多数来自于落后地区或者偏远山区,本来就敏感,这样的助学金评定过程,往往使贫困生产生自卑心理。显然,助学金的评定让贫困生容易产生矛盾心理,助学金对他们很重要,但是在他们的内心认为“自尊”比这份助学金更重要,从而面对助学金的评定无所适从。

(二)助学金评定环节存在缺陷,公示让一些贫困生产生畏惧的不良心理

一般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对贫困生助学金获得的,最终认定结果通常采取公示的方式。但是,实际生活中,贫困生并不愿意学校采取这种方式使自己获得助学金情况公开,他们害怕去面对这类公示,就像暴露自己的个人隐私一样,产生畏惧心理。尤其在一个宿舍、一个班级、一个系部,大家都很熟悉,许多贫困生碍于面子和自尊,担心这种公示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影响他们与同学的和睦关系,担心同学和朋友们知道他们是贫困生后故意疏远他们或者讨厌他们,所以,有些贫困生采取宁愿自己受苦受罪,也不愿参与助学金的评定,对贫困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

(三)申请标准不严格,部分非贫困生也可能获得国家助学金

贫困生助学金国家设定的目的很明确,是专门为贫困生提供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的措施,而不是为每位同学设定的奖学金。但是,在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目前的申请条件相对宽松,只要学生拥有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和学生所在地村委或区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就可以申请国家贫困生助学金。我国高校目前还没有所有大学生家庭信息的信息库,这样一来,一些非贫困生因贪财乘机而入,自己通过给他人好处等方式,让村委或区委会给自己开具贫困证明,拿到证明来参与学校贫困生助学金的评选。这些非贫困学生,受拜金主义影响,他们认为助学金是获取钱财的一个方式,贫困生可以申请,自己也想申请。这种助学金的评定方式滋长了他们不劳而获及贪婪的心理,歪曲了他们的价值观。如有些同学家境可以、父母健康,为了拿到助学金买自己需要的奢侈品,编造家庭不幸、捏造父母车祸身亡等不存在的事实和理由。

(四)助学金名额分配,使评定结果有失公平

高职院校贫困生虽然普遍存在,但是也不是平均分配在各个班级之中,学生入学时,学校也不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都是根据录取分数来编排班级。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把助学金的指标平均分配给各个班级,显然不公平。由于各班级同学的贫困程度不可能一样,所以就会存在有的班级贫困生贫困程度高,有的班级贫困生的贫困程度相对比较低,而两个班级的贫困生助学金名额一样的情况。这样就有可能造成部分相当贫困应该获得助学金的贫困生,没有机会取得助学金的帮助。同时,在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难免有些老师会偏向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因此,在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中,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但家庭并不是非常贫困的同学就会得到助学金,而一些成绩并不优秀但家庭条件确实比较差的贫困生却失去了评选助学金的资格,显然,这是有失公平的,有悖于国家设置贫困生助学金的目的。

二、贫困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心理问题的疏导对策

高职院校助学金的设立,可以说给高职院校贫困生开了一扇阳光之门,通过这扇阳光之门,贫困生可以顺利完成大学求学之路。但是,针对以上助学金评定过程中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学生,尤其是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解决困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一)高职院校从事学生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掌握哪些学生是家庭有困难的贫困生,及时关心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一般来说,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交流相对多一些,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辅导员、班主任通过与学生交流,就会获取一些学生的家庭信息,就会掌握哪些学生生活确实存在困难,属于国家制定标准的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老师平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其情绪、情感等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掌握学生是否存在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心理问题制定具体方案,及时做好疏导工作。这样一来,辅导员、班主任就可以对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开展掌握客观的一手资料,可以使贫困生的助学金评定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二)学校应对贫困生进行家访,逐步完善贫困生信息库

部分高学生,由于受到不良思想影响,面对金钱不能自制,没有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是在金钱面前不择手段。部分高职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生活铺张浪费,痴迷奢华,为了钱财,虽然自己家庭条件不错,还要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取贫困生助学金。对于这种行为,贫困生和老师都非常痛恨,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严厉打击此种行为。每次对于申请贫困生助学金的同学,辅导员、班主任应当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客观实际地了解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时建立贫困生信息库。对申请的贫困生进行多方面筛查,一经确认有同学(非贫困生)采取不正当手段得到了助学金,学校应当追究学生的责任,处罚措施要重,不但索回其不该拥有的助学金,而且还要给予严厉惩罚,让不择手段取得贫困生助学金的非贫困生产生畏惧心理。这样一来,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就会更好开展,贫困生助学金评定工作就会更加公正、公开、透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就会更少一些。

(三)建立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跟踪及反馈机制

国家设立贫困生助学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困难,让其顺利完成学业,而并非其他目的。所以,要求高职院校从事学生工作者应从国家设立助学金目的出发,深刻领会国家政策的精神,认真开展贫困生助学金的评定工作,让真正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国家的帮助,并且不能只让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获得重复资助,而其他一样经济困难的学生却得不到国家政策的资助。若有些贫困生获得一定资助后生活仍有困难,应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通过适量勤工俭学来补贴,而不应当永坐“助学金”的宝座,以便给其他更困难的学生提供获取贫困生助学金的机会。此外,学校还要制定一整套跟踪反馈机制,学校学生管理资助部门应当及时了解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消费,做好后续的跟踪服务,坚决杜绝用贫困生助学金经费铺张浪费现象,对于获取助学金后荒废学业的学生采取停发助学金等措施,最大限度实现国家助学金资助贫困生的目的。

(四)加强综合关怀,关注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贫困生在所有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都是敏感词语。这部分学生是大学校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但经济生活上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心理压力也非常大。心理问题常常伴随经济困难而产生使贫困生成为物质上和精神心理上的“双贫生”。因此,各高职院校除了落实好国家贫困生的助学金政策,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外,还应该更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需求。所以,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深入细致地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解决他们在精神层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贫困生敢于直面生活,提升贫困生的自信心。同时,由于贫困生助学金名额有限,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获得助学金帮助,应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此外,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应该在勤工助学岗位及下一年度贫困生助学金评定时,优先考虑这部分学生,以避免这部分贫困生因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构建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全方位的综合关怀体系,使贫困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高中生心理疏导范文第5篇

当代大学生思想极为活跃,个性张扬,同时又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急待关注的心理问题。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要实现人才强国,培养对国家有利,对时代有益,对家庭有贡献的大学生,需要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容建设。

一引导大学生思想进步

大学生思想进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首要内容。人的思想必然产生自我意识,没有自我意识的思想不是真正的思想,人的自我意识涵盖价值的实现,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生存及生活的意义等范畴,因此,引导大学生思想进步就是引导并促成其全面素质的发展。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进步一方面要着力在在其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上,引导他们去探索生命的最终意义和价值;一方面要着力在社会层面的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的共同理想与价值观上,使其生成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支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方法,直接影响其个人成才和价值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既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做好引导大学生思想大学生思想进步,使其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独自子女不占少数,一般来说,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自我接纳障碍存在比较普遍,具体来说就是在独立性、勤俭节约等方面存在缺陷。这些大学生或者深受父母长辈的溺爱,自理能力较低;或者家长无暇顾及,只是本着“重智轻德”思想不断给予压力,使其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要打破这一定式,除了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和学校生活上多加以关心之外,还需要与家庭建立配合。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使得家长在义务教育过程中早已精疲力竭,孩子一上大学许多父母自以为长舒一口气,但是,大学生的人际沟通障碍解决特别需要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所以,思想工作还必须紧密及时地与学生家长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要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思想上全面进步。

二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同于单纯的个体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还必须具有鲜明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伦理尺度,道德是人格素质的核心元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立足大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通过切实有效的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认知,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激发丰富的道德需要和道德情感,培养坚定的道德信念,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当前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工作需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引导,有些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自身辨析能力尚弱,自控能力较差,在没有引导的前提下不能正确分辨善恶美丑、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这就需要大学思想工作加以引导,工作中还需要注重方法,因人而异,使其偏离的道德观念得以走上正确的方向。

2.纠错,当代大学生生长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世界里,呼吸着轻松无羁的自由空气,思想观念很容易想当然地自由化,只知道追求所谓自由,而不明白所有视域下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损害他人利益的自由是会被剥夺的。对于思想道德层面出现问题的大学生,一定要明确地指出错误,纠正心态督促其改正,因为对于几个个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忽视,微观上可能导致几个人的思想品德指向问题,如果放任发展,最终会造成一个群体的社会问题。

3.示范,在加强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工作的同时,还应在教师队伍相应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包括网络用语都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一代学子。这里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一个自身道德水平不高的人即使满口仁义道德也没有说服力,不能使人真正感同身受,更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其次,根据普遍哲理对事物发展的看法,社会中任何事物都有其与时俱进的品质,道德也不例外,不加强自我学习就无法开展工作,守旧落后的道德标准对于学生只能是一种缚束,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除了在大学校园一直贯彻的尊师重道,团结同学,尊老爱幼等道德要求外,当前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还特别需要关注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内容,在学生毕业之前对其灌输职业道德理念指的是:敦促其努力掌握专业技能,使其能够胜任岗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把心态摆正不犯政治与经济错误;灌输其善待他人与奉献的优秀品质,使其能够和同事和谐相处克己奉公。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定位人生

1.尊重大学生的成才和展才需求,关心和包容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差异,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展式自我的意识,做到因材施教。针对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没有人生目标自怨自艾的情节要多加以鼓舞,发现其独特的闪光点,帮助其重塑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对于那些不能认清自身“资本”,心态自负的学生在不打压其积极性和成才心态的前提下,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找准人生定位。

2.要对于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误区充分关注并有针对性地一一纠正。人生价值蕴含了人对于社会的贡献、责任以及社会对人的尊重、满足两重含义,针对“奉献意识弱、索取意识强”的错误观念,要加强思想教育与政治学习;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大学生群体还出现了“追求奢侈享受,摒弃艰苦奋斗”的错误观念,加之部分社会媒体的误导与渲染,这股不正之风渐入人心。对于享乐主义危机,大学校园中更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面典型,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新时期大学生有理想追求,但动机趋向功利化。针对拜金主义观念要加强引导而不是盲目打压,要帮助学生树立“立足社会需求,实现个人价值” 的正确价值观,教育学生把个人奋斗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增强自我意识与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把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的关系。

四关注大学生权益的维护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生存状况的变化和大学生权益意识增强的现实背景,尊重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积极创设必要条件促进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实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1.要强化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全力维护大学生应享有的权益,保障大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发展状况、所学专业发展前景、师资队伍水平等基本情况的知情权,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在学校资金、管理人员相对充足的条件下,为毕业生提供与市场接轨的实习基地或产业园区,让学生接受社会教育的同时获得合法的劳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