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案例及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化学 自主学习 案例设计
案例:金属钠的知识。选自《化学必修1》教材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可进行以下实验。
【学生实验】
首先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记录实验现象。
(1)取一小块钠(注意钠颜色、储存的方式),观察表面,切开再观察(切开时注意钠的质地)。
(2)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并查找有关钠在纯氧中反应的视频,进行对照。
(3)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滴加几滴酚酞(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活动】
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钠的性质。
实验(1)结论:钠是银白色金属,质地柔软,放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暗,故应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2)结论:钠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黄色,得到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在纯氧中燃烧得到白色固体氧化钠。
实验(3)结论:钠与水反应时浮于水面上,并会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伴随发出吱吱声,最后融化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烧杯壁发烫,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
概括得出浮、游、融、响、红(芙蓉又想红)。
【讨论】归纳总结金属钠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保存方式。
实验拓展: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是氢气。
(1)学生讨论,提出实验方案(注:考查氢气的收集方式,氢气的验证方法)。
(2)老师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共同探讨。
方案一:
一、实验材料
矿泉水瓶、铝箔、针、橡皮塞、水槽、酒精灯、木条、金属钠
二、实验步骤
1.取1个空矿泉水瓶,在下端开1个小孔。
2.用铝箔包好1小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在上面扎些小孔,并用针把包好的钠固定在橡皮塞(大小与矿泉水瓶匹配)上。
3.在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水位应高于矿泉水瓶小孔的位置。
4.用拇指堵住小孔,把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往矿泉水瓶中加水,直至加满。
5.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矿泉水瓶口,放开堵住小孔的拇指。此时观察现象,铝箔四周有气泡出现,有水从矿泉水瓶的小孔排出,直到反应停止。这时可以打开橡皮塞,迅速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矿泉水瓶口,可以看见矿泉水瓶内气体燃起一团火球,随即熄灭。
(3)课后自主学习。
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查找相应资料:
1)常见金属的颜色、保存方式、质地。
2)常见金属的主要存在形式及用途。
3)能否与水反应,反应条件是什么?
4)常见金属的制备方法(金属为常见金属,如铜,钾,铁,铝,锌,镁)。
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其优点是:
符合新课标理念下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以实验、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1.自主学习的定义
国外学者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对学习自我负责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合理监控学习步骤(学习节奏、时间、地点等),以及评估已掌握的学习内容;(2)学习者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能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及时地解决问题;(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地依赖教师、等待来自教师的知识传授。
2.自主学习目的
通过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让其积极、主动寻找更加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同化”和“顺应”,以达到新的平衡,使之不仅学会学习,而且爱上寻知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身的认知结构能得到补充和拓展。
3.自主学习实质
就是在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还要注重学生其他能力(提出提问的能力,观察的能力,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等)的培养和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的精神,以及自我完善的意识。
4.自主学习特征
(1)主动性(最典型)
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而应该是能够主动去探索知识,应用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化学,认识化学的原理,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如果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调查,然后分组自主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全过程当中,对所学知识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2)过程性: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把现成的东西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自己经过探索、讨论、实验、总结来得出所需的答案。
(3)有计划性(可变性):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学习,并针对自己的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
(4)反思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知:我会什么?我不会什么?我还需要知道什么?
(5)应用性:自主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知识的应用。新大纲把知识的应用和学习过程提到相同的重要地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
如在课后自主学习的问题中:常见金属的颜色各是什么?是否都能与水反应?它们的常见形式?学生就会总结出如下知识:
(6)创新性: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所争议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自主学习策略
(1)教师与学生要转变传统观念。
首先,应改变求知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教师需要顺应教学模式的变化,主动转换角色,使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学习顾问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改变对教师依赖的局面,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见解,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做到教学相长。把课堂大胆地交给学生,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而这台戏的主角是学生。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学生对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应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充分认识自身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克服消极被动或无所作为的观念,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化学的英文名是chemistry,也就是“chemistry is try”,化学是一门需要动手的学科,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有效途径。
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大胆地把书本上原来验证性的、总结性的实验引到课堂中间形成一种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循着科学的探究过程,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实验一旦完成,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学习的能力。
(3)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教师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化学,然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大胆提出“为什么”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要克服原来束缚学生思维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自主教育过程中,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去观察、思考;解放他们的身体,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
(5)处理好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降低。而是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必要时进行引导。
教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其他学习模式的关系。教师要从多方位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总之,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参与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淑菲.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选择排序算法;能解释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的优势;能由此及彼,归纳排序中的数字规律,探索更有效率的排序算法;能在VB中规范地编写程序。
过程与方法:在回顾冒泡排序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引出选择排序,并以任务分解、逐级递进的方式化解难点。以讲授法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思考发现、归纳总结,逐步将排序方法用程序语言表达出来,最终实现程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体会将自己的逻辑思维通过程序设计的方式实现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二、学情分析
选择排序算法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冒泡排序”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学生对VB的基本语句、三种程序结构、数组变量、随机数的生成,以及事件、过程等能较好地理解、应用,因此,程序界面的设计、无序的随机数的生成、通用变量(n、数组变量)的定义等预备工作事先由教师准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排序算法,以及算法在VB中的实现。
教学难点:如何找到一组数中的最小数(或最大数),用来记录最小值(或最大值)的变量t的初值为什么是i,用来记录查找的位置的循环变量j的初值与终值的确定。
四、素材准备
1.学生素材:Form1.frm
该窗体的程序界面如图1所示,其中“自动生成数据”这一事件已能实现,“选择排序”的代码留空。
2.教师素材: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自然引出选择排序
问题:若要将34、45、32、12、33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冒泡排序,则需进行几次冒泡排序,每次的排序结果分别是什么,整个排序过程中进行了几次数据交换,是否能减少交换次数?
设计意图:复习冒泡排序算法,并通过分析数据交换的次数,提问学生是否有办法让数据交换的次数变少,引发学生思考与发现,进而引出选择排序算法。
2.实例示范,初步了解选择排序
教师以对四个无序整数进行递增排序处理为例(假定数据已存放在数组中),简要阐述选择排序算法。
第一遍:从第一个位置到最后一个位置中,找出最小值所在的位置,将该位置的值与第一个位置的值交换。
第二遍:从第二个位置到最后一个位置中,找出最小值所在的位置,将该位置的值与第二个位置的值交换。
依次类推,直到所有数都有序(如图2)。
随后,学生在了解选择排序的基础上完成以下课堂练习:
若要将34、45、32、12、33这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选择排序,则需进行几次选择排序,每次的排序结果分别是什么,整个排序过程中进行了几次数据交换?
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与一开始对这组数据进行冒泡排序的过程进行比较,发现对这组数据来说,选择排序的交换次数仅为三次,大大优于冒泡排序。
设计意图:本部分仅对选择排序作简要阐述,未对其中“如何找到最小数问题”进行具体说明,旨在让学生先了解选择排序算法,对其有总体认识,树立信心。
3.层层递进,深入理解选择排序
在学生初步了解选择排序后,教师进而引导学生将选择排序的每一遍排序分解为两个步骤,即:
第一步:从位置1到位置n中,找到最小数的位置;若最小数不在位置1,则将最小数与位置1的数据进行交换。
第二步:从位置2到位置n中,找到最小数的位置;若最小数不在位置2,则将最小数与位置2的数据进行交换。
……
步骤分解后,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些步骤一一实现。教师以第一遍选择排序为例,对算法进行演示,具体如下:
先预设两个变量:变量t和j。其中变量t用来记录最小值所在的位置;变量j用来记录查找的位置。
【算法演示】
第一步:从位置1到位置4中,找到最小数的位置,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分析】第一遍选择时,令记录最小值所在的位置的初始值为1,即t=1。故将d(t)依次与d(2)、d(3)、d(4)进行比较,每次比较可描述为:
第一次:当 j=2时
如果d(t)>d(j),则令t=j
第二次:当 j=3时
如果d(t)>d(j),则令t=j
第三次:当 j=4时
如果d(t)>d(j),则令t=j
经过这样三次比较后,就完成了第一遍选择排序。
【观察】学生比较上述三次描述,发现j=2、3、4时,所执行的操作都是“如果d(t)>d(j),则令t=j”,也就是说执行的是重复操作,继而就想到了用循环语句来实现这个操作,也就是说,上面三次比较可整合为如下语句:
t=1
for j=2 to 4
如果d(t)>d(j),则令t=j
Next j
第二步:若最小数不在位置1,则将最小数与位置1的数据进行交换。
这一步学生普遍较容易理解,教师给出伪代码:如果t1,则交换d(1)和d(t)。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到教师事先分发的form1窗体中完成第一次选择排序的程序代码,并进行调试运行。
当然,调试运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单击“选择排序”按钮后,不能将排好序的数据输出到列表框2中,随后找到原因,将输出语句补充完整。由于输出语句学生已在冒泡排序中接触过,故能自行完成。
当学生完成了第一遍选择排序后,略有成就感,教师顺势提出第二遍选择排序。理解了第一遍选择排序,学生对第二遍、第三遍就不再那么陌生了,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了。教师简单演示第二遍、第三遍选择排序算法后,学生便能在第一遍选择排序的基础上对代码略作修改,完成第二遍、第三遍选择排序的程序代码。
设计意图:分解问题难点,并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解决的办法,既能落实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索欲望。
4.归纳总结,由特殊到一般
当学生通过三遍选择排序完成了对四个数进行排序的操作时,便跃跃欲试,想要对更多的数进行排序,于是就开始找寻规律,他们会发现这三部分程序的主体大部分是相似的,只不过变量t与变量j的值有所变化。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去找出变量t和变量j的变化规律。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发现规律,教师在PPT上将三遍选择的代码放在一起,并将关键部分用红色字体标出,如图4所示。经过观察、分析,学生得出第i遍选择的程序代码。
至此,选择排序的核心代码已基本完成,只要学生将变量i的范围确定即可,而i的范围即为选择排序进行的遍数。这一点学生已经在一开始的算法分析中明确了,即:如果有n个数,需进行的选择遍数为n-1次。
故,学生可得出选择排序代码如下:
Fori= 1 to n-1
t = i
For j = i+1 to n
If d(t) > d(j) Thent=j
Next j
If t i Then
temp = d(i)
d(i)=d(t)
d(t) = temp
End If
Next i
整个过程下来,算法的基本框架以及程序的结构变得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将选择排序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离,又慢慢地将其整合。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找寻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不仅排除了学生对复杂算法的畏惧感,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调试运行,完成课堂任务
基本任务:学生先完成将一组数进行从小到大顺序排序的程序调试。然后,修改程序,使其能将一组无序数据进行降序排列。
拓展任务:时间充裕的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拓展内容比较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的耗时,并在程序中体现出交换次数。
知识拓展:比较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的消耗时间。
T1=timer (timer是取得当前时间的函数)
T2=timer
Label4.caption=“冒泡排序运行时间:”& t2-t1 &“秒”
关键词:案例教学 合作讨论 探究性学习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经济专业课教学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变化。案例教学越来越引起广大专业课教师的重视。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具有三个重要特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一、案例教学是讨论对话取向的而非灌输“独白”取向的。案例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对话,重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注重形成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案例教学的这个特点体现了“一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新课程理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案例教学是集体合作取向的而非个体“单干”取向的。案例教学强调有效的学习只能发生于共同的合作与集体之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那种单干方式是与案例教学的思想背道而驰的。案例教学的这个特点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案例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权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承认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案例教学给每个人提供了创造才能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讨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合作、探究的课堂处处洋滋着民主的气息,宽松和谐的气氛,使每个人都充满自信,充分发展了他们的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第三,案例教学是批判反思取向的而非结论教条取向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正确结论”的至高无上性,学生的义务就是要循规蹈矩地遵从那个神圣不可侵犯的标准化、程式化、固定化结论。而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珍视学生个人的想法和意见。案例教学为人们反思自我、社会及其两者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探究式案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典型的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地作出反应,让他们分析、推理、思考、概括,帮助学生逐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提供了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机会,形成了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符合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的价值取向。
二、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人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但案例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事先经过精心选择的。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同学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所以案例的选择,应依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教学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学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目的明确性。进行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良好的案例至少应该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第二、生动典型性。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的实际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法实例,并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选择的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人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人的讨论。
第三、综合时效性。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过于简单也不应是陈年旧事。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紧跟形势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可激发学生进行深人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便于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如在讲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的义务时,举了网吧非法通宵营业致学生死亡的案例,切中了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实质可归为一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和实验法。我认为讨论法案例教学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阅读案例、个人分析阶段。这是案例讨论的准备阶段,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选好案例,下发案例材料(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提前一周左右发给每一位学生,)或创设案例情境,同时。下发一些思考题,供学生分析、阅读。
有些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案例可以提前发动学生自己搜集、归纳、案例应贴近现实生活,可读性、趣味性较强,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能很快进人了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很容易将自己已有的知识与过去形成的经验与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整合起来,通过思考、分析、推理,从个体的角度形成初步的结论;同时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自信及终生学习的方法。第二步是分组讨论、形成共识阶段。合作小组是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单位,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好讨论的效益,根据我校实际,把每4位同学划为一个合作小组,讨论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要地谈出结论形成的过程和思考,允许意见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记录员应认真把意见记录在《合作小组讨论记录本》上,讨论一致的形成本组意见,有疑同的带人全班讨论。通过分组讨论,使大家对于复杂的安全的观点能够充分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分工协作,鼓励支持,便可以逐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谋求最佳的解决对策。这一阶段工作主要是由学员自主完成的,教师只
需适当维持课堂秩序,控制讨论节奏即可。第三步是正式发言、全班交流阶段。全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由组长汇报本组的观点,同时将本组案例分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讨论,全班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看问题,通过摆事实的方法讲道理,使不同观点相互补充、相互接纳,形成合力解决问题,继续允许不同意见进行争论,集全体同学的智慧,共同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但是教师一般不轻易参与争论,也不发表权威性意见。只是鼓励大家充分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分析,同时注意吸取其他人的见解,发言时要求尽量做到逻辑清晰、言简意赅、有理有据。第四步是总结归纳、消化提升阶段。在全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系统的总结。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而只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人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既要充分肯定学员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到见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如发言的热烈程度,论题的集中程度,问题分析透彻程度等。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局观念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运用案例教学法中注意问题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案例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9.125
引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使得国际贸易往来更为频繁,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旺盛,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各大高校得以开设,其中案例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常用手段,也是该课程教学的教学特色,但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因此在问题与争议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潜在问题分析
1.1缺乏有效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质量偏低
教学案例的引进应该求精,但是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案例往往数量充足,质量偏低。一方面表现为案例的典型性不足。部分教学案例编写过于简单,内容不完善。使得高校学生及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分析不到位,剖析不透彻,案例教学难以满足课程阐述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案例针对性与真实性的缺失。部分案例与课程内容关联性不大,对于一些专业的概念与理论表现出阐述的局限性。加上外贸企业内部经营策略的保密性使得案例数据不够真实,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案例深度的跟进,对于课程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
1.2教师综合素质不过关,案例教学价值不大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来说要想真正做好课程案例教学必须遵循既定的教学原则,其一保证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其二学会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其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其四及时做好学生表现的反馈;其五要做好对教学任务的合理安排;其六注重为学生提供实用性的指导;其七是做好学生的差异对待与因材施教。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缺乏对上述七大教学原则的关注。首先表现为教学观念亟待更新,陈旧落后现象严重。部分教师出于对案例把握不到位的客观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避重就轻,难以实现案例教学优势的发挥。部分教师缺乏对案例教学的客观分析,盲目扩大案例教学功效使得案例教学超前于课程教学,同样影响教学质量。其次案例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往往从自身层面出发,忽视对学生观点的倾听。此外部分教师单纯依靠教学媒介开展案例教学,没有真正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再次部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缺乏基本的经验,对案例选择定位不够准确,很难做好案例重难点的区分,造成教学顺序的混乱。最后教师缺乏课堂案例教学的尝试与锻炼,缺乏案例收集与整理意识,对于一些成功案例难以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为我所用,因此案例教学的课程教学指导优势始终没有被发掘出来。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案例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2.1积极做好对案例的合理选择
首先要确保案例的针对性。案例必须涵盖既定的教学设想与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关注意识,案例要鲜活生动,案例选择应该契合学生认知贴合学生生活,使得学生对案例产生既定的熟悉感。其次合理控制案例难度与深度。结合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做好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的关联,对于复杂性的案例要慎重选择。再次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在课程中引入案例。案例问题应该兼具开放性与封闭性两方面,符合学生的发展个性,通过多样的展示形式形成案例分析的热烈氛围。最后案例的种类要杜绝单一,尽量趋向多样。既要涉及正面案例又要关注负面案例,既要涉及国内案例,又要分析国外案例,通过多层次的案例展示调动学生案例学习的积极性。
2.2积极做好教师素质培养提升
基于教师层面引发的案例教学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调整。首先要确保教师案例教学观念的更新,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的作用,学会角色的转化,从课堂的主导者转为课堂幕后组织者,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去。教师对于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保证学生自由的同时做好对案例教学进度的掌控。其次要优化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积累案例教学经验。高等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研讨或者对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并做好教学经验的积累共享。再次做好教学手段的创新。引导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案例教学的优势并加强对教师多媒体使用情况的规范,在带动教学手段创新的基础上确保案例教学功效的发挥。最后以学生为本,做好差异性关注,因材施教。基于不同层次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把握差异开展差异性教学与针对性引导,使得学生层次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案例教学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
3结语
【摘要】为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及其他相关资格考试,在税务会计课程讲授中,我适当地增加了注册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历年考试的模拟案例题,仔细给学生分析解题的思路,然后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相关财税知识,加深印象,增加在相关考试中的胜算。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资本和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及我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行列,社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适应这种需求,应用型本专科院校在教学工作中应将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专业领域实际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从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向多层次、多角度的能力训练上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税务会计作为财务管理应用本专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具有应用范围广,法规性要求强、技术要求精、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在税务会计教学中,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传授税法和会计的原理和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实务技能操作的能力。税务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它直接源于企业的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税务会计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原则。由于税务会计这门课程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到税法和会计的相关知识,其内容又随着税收法规和会计理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中,不仅要掌握税务会计各税种税款的计算,还要掌握涉税会计分录、记账、汇总结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写等。对于新接触该课程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该门学科综合性、政策性、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灌输的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应用型素质人才的需要。财税管理模拟实验案例教学法则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它通过对企业实战财税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最显著的优点是让学生犹如亲临企业财税处理环境,通过案例分析企业的具体涉税计算、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学习,通过案例教学将所学的税务会计理论与实际联系,起到强化理解税法和会计知识和提高实务操作能力的作用。下面,笔者举出一些税务会计方面的案例,浅析一下税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一、选用和编写最新经典案例教材是确保案例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前提
在采用财税管理模拟实验案例教学法中,选用和编写合适的税务会计案例教材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前提。选用和编写税务会计案例教材的原则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学生充分掌握税法和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围绕一个或若干个相关税种的涉税计算、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等问题,在对企业单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用和编写具有典型性财税活动的实务案例,因此,我们在选择和编写案例教材时,选择和编写的税务会计案例要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此,在选择和编写税务会计教学案例时,我们要注意案例间的合理组合,即既有专题性案例,又有综合性案例;其次,案例教材的选择和编写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案例教材中案例分析题有关税种的涉税计算、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等问题应尽量隐含在案例资料中,以期让学生置于真实的企业财税处理环境中,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自己去挖掘分析企业应该缴纳什么税种、如何计算税款、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如何填写纳税申报表、如何报税等;思考题的数量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具有典型性,关键是要启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问题越能诱人深入,就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印象也越深刻;同时,案例教材的编写还要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和讨论的兴趣。例如,笔者在近年来教授税务会计的课程中,首先注重税务会计案例教材的选择,甚至自己参与税务会计案例教材的编写,在税务会计的课程教授中,选择了对各税种都配有较多税务会计实务案例,把纳税事宜贯穿于企业真实的会计事务中的教材,旨在使学生真正把握税务和会计的关系,并从中领悟到企业会计处理中涉税会计处理的重要性。在近年来的税务会计课程教授中,合适教材的选择对于学生学习和真正掌握该门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讲授税务会计各税种时,首先引入经典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置于企业实务财税处理中
例如,讲到营业税会计的时候,笔者首先引入一个教学案例,其内容为一家位于某市的建筑单位前进建筑工程公司,具备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企业资质,主营建筑、装饰、修缮等工程业务。2008年前进建筑工程公司承包了该市三环某标段高速公路3000万元的工程建造业务,由于技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前进建筑公司又将土石方路基、路面等800万元的业务分包给当地一建筑施工单位鸿达建筑公司。前进建筑工程公司(总承包企业)在工程所在地开具了建筑业发票,并向税务机关缴纳了税款。按实际业务收入缴纳的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72.6万元[(3000-800)3%(1+7%+3%)];对分包给鸿达公司的工程,前进建筑工程公司代扣代缴了鸿达建筑公司应纳的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26.4万元[8003%(1+7%+3%)]。并根据分包合同,以分包合同作为付款和入账依据,同时将自己已开具的建筑业发票记账联和完税联复印给分包企业鸿达公司,作为分包企业入账的依据。试问前进建筑工程公司的处理是否正确?学生在了解案例资料后,能主动地思考该建筑公司要纳什么税,税款如何计算,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通过剖析以上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把所学的税法和会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从而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样一来,学生、教师和案例互动,学生会更加有兴趣地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了。
三、开展专题研讨会,促使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专题研讨会形式,是一种探索性研究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学生开展某项财税专题的研讨会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学习的一般方法。它是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一种方法,也是应用型院校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例如,在讲完增值税的时候,我给学生留下了以下的专题: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如何进行纳税筹划。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2009年1月1日在全国实施的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给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带来了新的纳税筹划空间,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7-8个人,我在课前拟出一份参考资料发给学生并梳理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增值税筹划知识背景、建议查阅的书目和网站等,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准备,提早拥有讨论时的资料支持,每组根据所布置的专题收索相关资料,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专题研讨会。通过以上专题研讨过程,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网络系统查找资料;学生对增值税实践中企业如何纳税、如何进行纳税筹划等诸多问题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在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并讨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研究的主动性,并集思广益,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学会了财税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借助企业实际案例资料模拟企业进行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财税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通过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进行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来提高教学质量,还要以企业实际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实际动手模拟企业财税人员的操作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税务会计理论性、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从而完善科学、合理的财税案例教学模式。例如在讲完营业税纳税会计时,我给了学生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建筑业某公司营业税纳税会计实务案例资料,让学生实际进行会计处理,填写会计凭证,填写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并分小组去地税局实际观察营业税纳税人如何报税。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对税务会计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有关的企业、公司实习,实地进行税务会计的操作,增加学生对税务会计这门学科的感性认识,另外,通过实践活动,接触了社会,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锻炼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专业知识操作能力。
五、增加模拟案例题,适应有志于参加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学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