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辅导员心理辅导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校工作 辅导员助理 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1]但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辅导员人数却没有成比例地增加。在我校,辅导员与所负责学生平均比例超过1:250。而且辅导员还兼有形势政策课、思想道德课、各种全校通选课的教学任务。由于学生人数多,辅导员个人精力有限,因此仅凭个人力量,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根据这种情况,为了提高学生工作质量,我们需要研讨一套新的工作方法。根据不同年级和班级的需要,安排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担任辅导员助理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1.辅导员助理发挥的作用
1.1桥梁纽带作用
辅导员助理是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最好桥梁。由于辅导员助理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可以经常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取得联系得到一些讯息,以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责任感来讲,能够很好地理解学校的用意,客观公正地把这些讯息转达给所负责的班级同学。另一方面,他们平时与同学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朝夕相处,能够直接收集到同学们的各种信息,包括思想动态、家庭困难以及对学校哪些问题存在意见,并把这些信息反映给辅导员。从而加强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学校工作处于“良性循环”的环境下,有利于学校的和谐与稳定。
1.2榜样作用
辅导员助理是经过选拔的优秀分子,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会受到身边学生的关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德行修养等各方面都会成为大家的榜样。他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对带动班级的学风、班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1.3日常管理作用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在低年级时,日常的管理工作非常多。军训、入校教育、各项文体活动、班干部的培养、学风和班风的建设,等等。如果只有辅导员一人进行这些繁琐的日常管理工作,那么根本无暇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助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把辅导员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1.4细致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
辅导员助理均为来自高年级的学生,不同于辅导员的是,他们与所负责的班级学生之间没有师生间容易产生的管与被管的观念。他们更多地扮演着一种“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学生更愿意对他们敞开心扉。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经历着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在入校一段时间以后,大学的新鲜感已经开始减弱,相反,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却不懂得合理运用,使他们感到空虚与迷惘。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将会影响到他们对大学的认识,也决定着他们以后对大学生活的态度。但是辅导员由于管理学生人数众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好大量的心理疏导工作。此时,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助理的作用,让他们利用白天军训的间隙或者晚上查寝的时间进行这项工作。他们作为一个“过来人”,可以帮助同学们分析现状,并结合自身的体会,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鼓励和帮助新生做好大学规划、制定奋斗目标。其次,对于部分学生来讲,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向辅导员诉说。有的在老师面前羞于开口,有的怕秘密被“泄露”,当然这也说明部分学生对辅导员缺乏了解。辅导员助理首先是学生,他们与低年级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能够更好地观察到他们的思想动态,体会他们的心情。学生也愿意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想法。辅导员助理以“学长”的身份进行开导,通过逐步地渗透、感化和激励,使许多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1.5实行“三自教育”的作用
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还要拥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因此,优秀的学生都很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经过选拔出的辅导员助理,他们十分珍惜得到的这次机会。怀着自豪与自信的信念开展工作,认真地扮演好助理“辅导员”的角色。他们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逐步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演讲能力等,同时也增加了工作经验。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身边同学也起到了带动作用,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辅导员助理的选拔与培养
在选拔辅导员助理时,不仅要考虑到学习成绩、思想素质、工作能力,还要考虑是否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辅导员助理的选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用人水平和管理水平。选拔的程序有:(1)自愿报名。在学生报名之前,学院可以设定一些标准,例如学习成绩、工作经验、政治面貌等。确保候选人的高水平与高层次。(2)民主评议。根据报名条件候选人应该属于班干部、学生会干部或者党支部成员。可以在候选人所在单位进行民主评议,对其是否符合辅导员助理的各方面条件进行打分测评。(3)辅导员意见。最终人选的确定,还需要咨询候选人辅导员的意见,因为辅导员比较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而且可以从学生工作者的角度考虑该候选人是否能够胜任此工作。
辅导员助理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中的佼佼者,也有一些工作经验,但是辅导员助理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干部,所负责的事情、工作的范围要远远超出以前。为了确保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在上岗之前,必须进行培训。可以通过开展日常教育:①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要求辅导员助理对待岗位要有责任心、对待问题要有耐心、对待工作要细心、对待事情要公平、对待同学要有爱心。②通过《如何认识与对待助理辅导员的工作》、《工作方法与工作技巧》、《如何与同学沟通,做好思想工作》、《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等专题讲座,让辅导员助理对工作有全面的认识,明确工作的内容和目标,在思想上做到与院(系)党总支的工作思路保持一致。[2]③定期召开辅导员助理经验交流会,使各班级辅导员助理能够坐在一起讨论工作、交流经验,彼此之间取长补短,把更好的工作方法为己所用。④辅导员助理经常和辅导员一起开展某些工作,在日常工作时,辅导员可以根据发现的问题,给予日常辅导,帮助他们更快地进步。
3.辅导员助理工作的考核
考核制度可以更好地鞭策和鼓励辅导员助理的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1定期在每学期末举行一次学期总评,主要由所带班级学生评价、辅导员评价组成。日常不定期检查由辅导员和院领导负责。对在考核中发现有问题的辅导员助理,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或是教育无效者予以解聘。
3.2根据学期总评得分,并按照辅导员助理的比例,授予“优秀辅导员助理”称号,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并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加分。
3.3经各项考核合格的辅导员助理,可以作为今后评先评优工作的重要依据。
辅导员助理在各高校中,对学生事务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有效地解决了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任务繁重而学生工作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现状,使各项工作能够更加稳定有序地向前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243-02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主要涵括整体形象力、情感沟通力、组织领导力、学习研究力、工作创新力、教育引导力、心理健康辅导力和困局解熵力等方面的能力[1]。它属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中间接、隐性、内在及可持续的力量,突出表现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拥有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软实力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一、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而言,成功的意识形态具有让人们认同现行制度的功能,起着维护社会发展与国家稳定的巨大作用。意识形态的失败,就往往意味着国家或社会的崩溃。正如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2]西方社会深谙此道,当不能在政治制度等方面对别国进行直接性地强制和控制时,他们就往往从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美国政府商务部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合作议事书》中有这样的表述:“高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促进民主的原则,限制集权主义政权形式的蔓延;世界上的人民,通过‘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有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准则,从而使世界具有更大意义上的共同性……”[3]这里鲜明地表达了他们运用网络信息渠道开展意识形态渗透的倾向和意图。当下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我们不可避免地直面着经济全球化大潮裹挟起的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不可避免地经受着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和较量,而新媒体凭借其虚拟性、迅捷性、互动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具备“无屏障特性”,能够较为成功地规避政府部门传统的监管手段,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破坏,加剧了意识形态维护工作的复杂难控性。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中国所必须积极应对的重大现实课题。
大学生是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争取的重点对象,因此高校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激烈场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也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点政治任务。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网上良莠混杂的信息,增加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一些人在网上发表的不负责任的信息和议论易于产生某些思想混乱,敌对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煽动,可能影响高校和社会的政治稳定。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同时防止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错误的思想和信息,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4]当前,新媒体已成为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媒介,他们千方百计地通过新媒体向我国大学生传播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宣扬西方国家所谓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价值”。随着新媒体迅猛发展,西方这些意识形态渗透活动正如同病毒一样侵蚀着青年大学生的头脑。涉世尚浅、政治辨别力不强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如,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西方资产阶级奢侈浮华生活方式的崇尚,陷入高消费生活和享乐主义漩涡。一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政治方向迷失,社会责任感淡化,把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自己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准,陷入拜金主义不能自拔。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5]。
同志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以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6]。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青年大学生的守护神,担负着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为了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高校辅导员既需要充分发挥“硬实力”的作用,旗帜鲜明地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展开反击斗争,主导或配合相关部门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行为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控,建立思想内容健康的校园内部网站,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等等。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加强和发挥“软实力”的作用,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以“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方式,长期不懈地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政治辨别能力,自觉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价值观划清界限。
二、重塑高校辅导员队伍话语“权威”的必然选择
任何社会、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需要有“权威”的存在。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看到,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都是我们所必需的,而不管社会组织以及生产和产品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是怎样的。”[7]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骨干队伍,承担着大量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指挥员。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中必须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威”。这一话语“权威”,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它源于辅导员的职务地位,以及高校辅导员自身的知识信息优势。相对于大学生,高校辅导员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上的优势,又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优势,加上多年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积累,以及对传统媒体的熟练运用,他们在大学生面前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地位,从而拥有着强大话语“权威”。
然而,当前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极大撼动了高校辅导员的话语“权威”。新媒体天然具有浓厚的“平民化”与“草根性”属性。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正由隶属关系转变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等关系,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知识信息劣势的格局。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以往通过不对称性信息而获取的专业知识、社会阅历、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进而获取绝对的话语“权威”逐渐丧失。特别是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各种社会现象非常敏感,他们可以完全绕过或者领先于辅导员,借助新媒体迅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久而久之,大学生从习惯性“问老师”,转变成习惯性“搜百度、谷歌”;从对辅导员传播的“主流价值观”内容的深信不疑,转变成“将信将疑”甚至出现理想信念危机;从对辅导员理论知识的敬畏与仰视,转变成无所顾忌乃至不屑一顾。大学生们更加突出地趋向于相信自己的独立判断,并且通过新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总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话语“权威”,正在新媒体环境“质疑一切”的氛围中遭受极大削弱。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话语“权威”的丧失,也就意味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低效或失效。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辅导员队伍必须设法重塑自身的话语“权威”。重塑辅导员话语权威的主要途径在于,党和国家要高度重视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软实力,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水平、良好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工作创新能力,熟悉新媒体技术及新媒体平台的高校辅导员工作队伍。
三、促进大学生虚实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接受过心理知识培训和心理督导的非专业人员,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经历相似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和帮质的服务的过程。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者主要是由学校心理部干事、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联络员等组成,学校定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指导其运用相关的心理知识和各种途径,主动的与身边的朋辈大学生建立起互助关系,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助过程。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 平等性
传统的心理辅导主要是由辅导员或者心理老师以教育者的身份主导,需要较长的时间与来访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与之相比,朋辈心理辅导的双方既是同龄人又是朋友,朋辈心理辅导员和当事人不但可以在辅导的起始阶段很快建立起平等和信任关系,特别是遇到敏感问题,朋辈之间的交流不觉尴尬,也更容易接受对方的建议和意见。
2、自发性
曾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最先想到求助的对象中,同伴占70%,而父母和老师分别只占到10%和8%。这说明同学或者朋友之类的同辈是大学生自发性求助欲望最强烈的群体,朋辈之间的倾诉和辅导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渠道。可能因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来源与现实生活,朋辈辅导员与同学们生活在相似的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中,对于这些心理困惑有着广泛的认同感和体验感。
3、互
传统的心理辅导大多是单向式的,即助人者主动向求助者提供咨询、辅导等方式的心理帮助,受益者往往是求助者。朋辈心理辅导是互助式的,即辅导双方在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帮助和成长。在朋辈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被辅导的学生可以获得解决日常心理困惑和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改善身心健康水平,辅导者也可以从中挖掘自身潜能,寻求自我价值和成功体验,最终通过学生之间的积极的人际互动和支持,实现辅导双方共同的成长进步。
4、广泛性
传统心理辅导需要有专业的咨询老师、固定的咨询时间、合适的辅导场地等,而且主要辅导对象大多是具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而朋辈心理辅导受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少,既可以通过心理活动开展辅导,也可以在生活中有潜移默化地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宣传、指导,而且面对的学生群体更加广泛,最大范围的关注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和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
5、时效性
心理问题的产生一般都有一个累积的过程,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细微的异常表现出来。朋辈辅导员们与同学们朝夕相处,能及时掌握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同时经过培训也掌握了一定的心理知识,能够比较准确的分辨心理问题出现前可能表现出来的异常情况,为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提供时效性的帮助。而且,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能持续保持和同学或朋友持续不断的相处和接触,能对当事人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进一步促进效果的提升。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应用
朋辈心理辅导被很多高校广泛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主要方式有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大多是以大学生心理社团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随着朋辈心理辅导形式的多样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发展出了其他应用的途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其中。
1、心理危机干预
很多高校建构起了“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的多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干预人员也从学校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到学院心理专干辅导员,最后是朋辈心理辅导员。作为心理危机干预中最基层的环节,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学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员主要是包括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联络员,他们以本班级和寝室为阵地,密切关注身边同学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求助需求,明确问题后及时上报,承担着心理问题的前期防范和后期跟踪反馈任务。具体工作任务有:在班级和寝室在中宣髌占按笱生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责范围及咨询事项;积极组织各类朋辈辅导活动,如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等,营造良好的氛围;密切关注并及时向老师反馈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情绪和心理动态,当发现有同学正处在危机事件中,或者出现明显的心理行为异常,首先要做好初步干预和保护措施,并在第一时间把情况上报给辅导员或者心理老师,并配合老师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跟踪与反馈工作。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高校普及和宣传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将朋辈心理辅导的方法全程引入心理健康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达到学习的目的,具体的方法有:课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上课的主题,并按照主题内容的不同自由分组,采用小组形式进行朋辈指导,指导学生根据主题查找资料、制定教学内容和计划、制作课件等,让学生在老师指导、小组配合的方式下积极主动吸收心理学知识;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内容完整的呈现给同学们,结合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朋辈式的学习实践,倡导自我教育和助人自助;课后增加教育指导环节,引发学生继续小组内的沟通交流,主动参与各类心理社团和活动,使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调控、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消除心理困惑,让学生以最能接受和最自主的方式体验和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带给自己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心理互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辅导
社会的进步、变革和科技的发展,职业精细化、技术更新和转换越来越快,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到各种竞争当中去,这就必然会给人们带来种种心理障碍,造成各种心理疾病。同时,而这种状态也反映到青少年学生群体上,也必然会反映到高职院校的各类工作中。
按目前情况,学校心理辅导就其辅导的内容来说,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生修养辅导、性格修养辅导、择业辅导等方面。这些方面,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心理困扰和实际的心理需要,这也是他们内心的直接呼唤。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辅导人员运用心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及技巧,帮助当事人减轻他们由于内心世界出现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帮助他们学习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学习面对困难、分析困难、排除困扰的能力,使他们在困惑中学会前进,促进他们自我完善,促进他们自我成长。
一、从心理角度认识、了解学生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辅导员习惯于从道德品质、组织纪律性等方面去认识学生,很少从心理角度去分析了解学生。比如学生说谎、考试作弊的行为,辅导员一般认为是学生品德不好,不诚实;较少认识到这是学生心理上害怕惩罚、躲避痛苦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再比如,辅导员鼓励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班长竞选,学生却说不想当班长。辅导员多半会认为这个学生骄傲自满,不愿意为大家服务,很少想到他可能在这方面缺乏自信心,害怕选不上,自尊心受伤害,才表现出不想当班长。辅导员认识学生的角度不同,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教育效果也不一样。加强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要求辅导员多从心理角度去认识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辅导员工作更理性化、科学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加强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就是要看到学生的发展潜力,对发展较好的学生,采取措施促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发展不好的学生,要认识到大多数学生只是暂时发展不良,他们仍有积极的一面,仍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不能把他们看死,应积极采取措施,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另外,高校辅导员强化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会增强信心,增加自我价值感,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采取心理辅导的方法教育学生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表现出特别强的个性特点,辅导员做起工作来感到很棘手。另外,学生表现出的问题,也不再单纯是思想品德问题,更多的是心理品质问题。因此,辅导员只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去面对学生,以做思想工作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教育效果不会太理想。加强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要求辅导员更多的时候是以心理辅导员身份去面对学生,在教育方法上,也以心理辅导方法为主。心理辅导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原理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心理辅导方法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问题所采用的专业的心理学手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因此,效果十分明显。比如,对主体意识比较强、或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要他们接受某种意见,改变某种行为,如果只给他们讲道理、提要求,或奖惩,作用不大。但结合心理辅导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或参加实际活动,增强体验,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再比如,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说话、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辅导员除了找到其他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外,从心理辅导方面加强注意力集中训练也很重要。对打游戏、上网成瘾的学生,辅导员只讲厉害关系不行,必须从行为入手,采用心理辅导中的行为疗法,如厌恶疗法、代币法等,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辅导员加强心理辅导工作,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辅导,比如记忆方法的指导、思维能力的训练、意志力的训练等。总之,现代学生的特点与发展,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重视心理辅导方法的灵活运用,以保证实效。
四、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
辅导员的威信、与学生的关系,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础。根据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等特点,要求辅导员在与学生交往中必须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加深了对人的了解,也更能理解、接受人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心理学十分重视人文关怀,特别是心理辅导与咨询更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有这样的体会,觉得学心理学的、搞心理专业的人比一般人更能理解人、尊重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辅导员加强心理辅导能力,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加深对人的了解、对学生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去理解、尊重学生,放下教育者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做好辅导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积极尝试利用网络途径的心理辅导
传统的心理辅导模式,收到时间、空间、环境因素的限制,有些同学往往不能说出心里话,辅导效果不理想,而网络现在已经普遍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网络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传统的一对一心理咨询面谈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大大拓宽了心理咨询的时间和空间,无须预约,无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前往固定的谈话地点。它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提供了一个面向和接触学生的全新渠道,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网络心理咨询可以让辅导教师通过网络互动,发现并约谈出现心理危机的同学,是高校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途径;网上心理服务安全、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是学生们的心灵氧吧。
总之,辅导员是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辅导员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华.浅析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J].华夏教育,2009,(9).
[2]王强,狄玉峰.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机器对策[J].职业时空,2007,(15).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倦怠
一、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繁琐复杂
一些辅导员每天都奔波于办公室、教室、寝室之间,处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超负荷的工作导致辅导员身心疲惫,缺乏工作热情。一些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根本没有专门的分工界定,往往是身兼数职,既要给同学们上课,还要担任各种各样的工作。
2.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待遇有关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对自己的薪资水平不是很满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所担任的工作繁琐复杂,而且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但是他们的薪资水平和工作强度不匹配,这就容易使得思想政治辅导员内心出现一些不满情绪,这些情绪也影响到了部分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
3.高职院校辅导员易产生矛盾心理
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都是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在参加工作之前觉得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非常重要,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他们积极地进行引导着学生端正思想政治态度,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一系列工作。但是他们真的走上工作岗位就会发现学校对教学科研工作的关注远远多于思想政治工作,在负责学生和院系之间的沟通过程中易失去工作热情。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1.明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职责和分工
大部分人认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中学班主任应该进行的工作是一样的,因此学校也将学生管理工作全部交给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就应该处理一切和学生有关的事情,导致辅导员工作压力过大,产生工作倦怠。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对辅导员的职责和分工做出明确的界定,不要再让辅导员身兼多职,应该根据每个辅导员自身的特性,科学合理地为辅导员安排工作,明确其职责,这样可以减少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量,减轻其工作压力。另外,学校应该避免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事务占据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应给辅导员充足的时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要迫使辅导员为了抓紧时间完成其他工作任务而减少对思想政治工作投入的精力和时间。
2.学校将自己的工作重心适当向思想政治工作倾斜
我国的青少年长期接触多元文化,有的同学对欧美那些发达国家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认同感和追求,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时就应该发挥其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作用。学校应该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使思想政治辅导员从心理上产生职业归属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效率的提高。
3.加强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心理培训课程
虽然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本身就担任心理辅导工作,但是,即使是心理医生,也需要心理调节,辅导员更不例外,而且辅导员工作比较烦琐复杂,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增加针对缓解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倦怠心理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不仅要设立学生心理辅导调节中心,还应该设立辅导员心理辅导中心,这些针对辅导员的心理培训课程可以向辅导员提供一些科学合理的减压、排压方式,使得辅导员可以做到身心愉悦以增强工作信心。
综上所述,缓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不仅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还要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与抗压能力,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有条不紊地面对复杂烦琐的工作、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工作。辅导员与学生多沟通,多多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能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