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第1篇

一、“周末服务站”的作用

“周末服务站”的建立,搭建了留守儿童活动的平台。在周末或节假日采取就近原则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关爱、生活照顾、安全监管,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留守儿童的思想素质和智力水平。“周末留守儿童服务站”的建立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在周末或节假日教育空档的难题。

二、“周末服务站”的建立模式

“一总、二分、三流动”的建站模式,实现了对留守儿童空间上的全覆盖。即依托乡镇留守儿童托管家园或学校设备设施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周末服务总站’”,依托村小学校舍建起了“周末服务分站”,在不具备条件的村建起了“流动站”,确保每个村留守儿童都能就近集中开展活动,做到了不放弃任何一位留守儿童。

三、“周末服务站”必须作到“六有”

1、有辅导员:动员发动,按照自愿原则,吸纳部分县乡人大代表、村社干部、退休干部、学校教师、志愿者等组建留守儿童周末服务站人力资源库,按需要配置服务站的辅导人员,根据个人特长安排针对性的服务。

2、有场地:充分利用学校、村办公室、空闲农舍等作为服务场地,让留守儿童就近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活动场所。

3、有设施:整合共享托管家园、村小学的设施设备,包括图书、体育器材、信息技术设备等,对依托村小学开展服务活动的“周末服务站”由镇政府、中心校根据服务人数、活动内容,配备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活动用品等,如篮球、图书、电话等,近两年来,为3个村级“周末服务站”共配备了桌凳127套、图书710本、篮球13个、安装亲情电话6部,为镇“周末服务总站”安装亲情电话25部、亲情电脑4台,设置了亲情沟通区。

4、有制度:制订了《站长职责》、《辅导教师职责》、《活动须知》、《活动场地管理制度》、《“周末服务站”安全管理条例》等8项制度,制度上墙,切合实际,保证了各项服务活动有序、有效实施。

5、有活动: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分组开展安全教育、亲情体验、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救助、劳动教育等活动。

6、有经费:多渠道筹措“周末服务站”活动经费,确保了各项活动正常运行。

四、“周末服务站”的活动

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为了增强周末服务站的吸引力,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教育性,根据心理疏导、生活关爱、学习辅导等服务原则开展了外出参观学习、周末兴趣活动、心理疏导等形式的关爱活动。

各周末服务站根据留守儿童自身实际特点,按照同质(兴趣、爱好、年龄、心理)组建的原则设置了乒乓、绘画、科技、书法等小组,吸引了全镇182名留守儿童的参加,乒乓组儿童球技精湛,训练认真,科技组儿童制作认真、耐心,制作精益求精,书法组儿童挥毫泼墨,彰显书法国粹,绘画组儿童笔下一幅幅画生灵活现,彰显了童真,这些常规的兴趣小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了个性特长的发展,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周末服务站教师仔细分析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现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补救,增强学习信心。在特殊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外出学习参观,如暑假组织了28名留守儿童到重庆科技展览馆参观,感受科技带来的时代变化,组织乒乓组的留守儿童到重庆市乒乓球队观摩学习,现场感受训练氛围,并接受重庆市乒乓球队主教练的培训,乒乓球竞技水平得到提高。每个服务站设置了心理辅导室、开设了爱心电话、设立了亲情电脑,有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定期疏导,留守儿童不受限制的使用爱心电话、亲情电脑与远方的父母交流心理、学习、生活,同样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

“流动站”方式灵活,利用院落、村社办公室组织就近几个院子的留守儿童流动开展书法、绘画、阅读、心理交流等活动,辅导教师与留守儿童亲密接触,在活动中感化、关爱、教育孩子,流动的“站”,“多彩”的内容,让孩子的心更“温暖”。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第2篇

高翠梅是曲靖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的会长。她和协会主要从事的工作就是跟各部门协调,参与艾滋病防治、对未成年人犯罪做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为受灾群众做心理治疗和疏导等。

“由于一些青少年缺乏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致使他们在成长期间产生一些困惑和不良习气,如果不提前介入,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就会成为问题青少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说到这里,高翠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困难家庭的男孩李X,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由于从小在爷爷家长大,性格十分内向,在学校时经常被同学的欺负,上初中时就开始逃课。逐渐产生一定程度的自闭症,时常一个人呆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也不愿与人交流,整个人看上去十分颓废,令人担忧。为了帮助李X,我们积极为他做了心理疏导工作,带他参加团体活动,还通过朋友关系帮他找了一份临时工作。把李X交给店老板时,我们特意交代店老板:‘工资多少无所谓,关键是在工作中要少批评,多表扬,培养他的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李X逐步找回了自信,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现在已能独立外出交友。今年已重新回到校园。”

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鲁甸发生了6.5级地震,造成会泽县134500人受灾。地震中,受灾较严重的多是留守家庭。一些本来成绩很好的孩子,因为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他们迫切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为此,高翠梅带领协会的咨询师及时赶赴灾区,为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急救、心理干预和心理重建。

她们采取在学校举行心理讲座、做游戏等方式,使孩子们在快乐中愈合了心理的创伤,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在一次讲座中,高翠梅发现一个女孩子总是在一个人哭泣。活动结束后,高翠梅就主动来到这名女孩身边了解情况,单独辅导。在交谈中得知,这名女孩的的外公在地震中去世了,而她的父母又不在身边。高翠梅和志愿者们立即给她做了心理治疗。当志愿者们要离开灾区时,女孩依依不舍,主动要求志愿者们下次再来。

尽管如此,社工组织的发展还存在诸如经费、专业人才、服务环境等各方面的困难,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级的关心支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暴露出很多。只有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社工组织的帮扶力度,才能让社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015年以来,曲靖团市委在全市全面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经多方面协调,投入资金50余万元,为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免费提供办公场所,积极协调社会资源、争取政府购买,争取到省、市相关部门公益项目支持,扶持他们发展壮大。

同时,曲靖出台了《曲靖市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曲靖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实施方案》,探索成立非营利性民办非企、创办民办服务机构、与现有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快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机构)建设步伐,推动县(市、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机构)建立发展。鼓励团干、志愿者(合适成年人)等参与社工资格考试,储备人才。通过培训、引进专业社工、招募志愿者(合适成年人)等方式,进一步培育壮大社工人才队伍,找准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着力点,针对6大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个案管理、青春期教育、禁毒防艾、困难帮扶等工作;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合适成年人到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社会调查、涉案未成年人心理干预、附条件不监督考察等工作,争取公检法司支持,通过与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中心签订委托合作协议的方式购买服务。积极在社区、城中村、监所等地设立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工作站,拓展服务范围。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第3篇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他们大多数正处于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时期,但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正确的疏导,造成了孤僻、厌学、焦虑、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势在必行。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缺乏责任意识,以自我为中心

处于心理健康发育关键时期的孩子在没有父母的陪伴关爱以及引导时,不易养成责任意识,不懂得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隔代老人比较溺爱孩子,在孩子提出要求时不管是否合理,都会尽量满足,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自我意识过于强烈,但内心又很脆弱,一旦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便会乱发脾气,甚至误解他人的意思,产生暴力倾向。

(二)人际关系紧张,性格孤僻

留守儿童缺乏丰富的课余活动,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在课堂上,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再加上其自身的性格差异及心理缺陷,容易与朋友发生冲突,使得人际交往更加困难。此外,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其情绪得不到宣泄,让孩子更不愿意与人交流。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焦躁的性格特征,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三)厌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由于隔代抚养,孩子在课堂上的问题在课后不能及时解决,许多孩子的学习兴趣减低、课上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感觉学业压力大,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由于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使得他们把精力放在了玩乐上,有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孩子则接触社会上的不良人群,学会抽烟、喝酒、打架,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分析

(一)家庭环境的不和谐,造成孤僻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缺少父母的教育疏导,父母只是在经济条件上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了孩子出现浪费金钱的行为和自控能力差等现象[1]。此外由于家庭条件差,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孩子容易产生偏激、易暴躁的负面情绪。

(二)社会环境复杂,不利于他们养成正确的社会良知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课余活动形式单一,一些农村普遍固有的“小农经济意识”对留守儿童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农民在闲暇时多是打牌,忽略了文化教育,而留守儿童的自控力较差,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2]。由于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足,使得一些庸俗的网络文化进入留守儿童的生活,不利于其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导致他们与现实生活脱节,产生自我封闭、情感认知与心理错位等问题。

(三)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疏导,没有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制度

目前,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很少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得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没有及时得到帮助,受心理问题长期压抑,使他们容易形成一些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危机事件产生。此外教师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所持观点不同,就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没有达成共识,这样不利于和学生之间交流,使他们的心理问题难以解决。

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提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港湾。家庭教育是孩子养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方面,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途径[3]。父母的引导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因此在外出打工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最好能把孩子带在身边,或是选择合适的监护人照看孩子,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此外,经常和孩子打电话或进行视频聊天,多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其遇到的问题。家长还应多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关注他们的成长。

(二)改善相关教育方法,注重素质教育

一些农村的学校还秉承旧的教育方法,只是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片面的认为简单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就可以代替心理课程,但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因此农村学校应加强素质教育,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增强社会教育,完善社会关爱体系

鼓励社会爱心人士及社会团体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去,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组织要积极组织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的行动[4]。同时完善关爱体系、教师资源配置和相关管理制度,充分考虑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方向。优化社会环境、清理学校周边的娱乐场所,让留守儿童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问题。我们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出发,对留守儿童给予关爱,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谢兰,毛厌草.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实施途径[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516-3517

[2]陈君利.简析农村留守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21):292-292

[3]何超男,方鸿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4)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 旅游专业;实习管理;规范制度

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是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在课堂上、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学生实现由学校向社会、由消费者向职业人、由学生向劳动者转换的过程。

我校旅游班学生的实习工作主要安排在北京、上海、昆明以及本地的各大酒店。实习的工种也主要是前厅、餐厅、客房为主。这些工作多是一线高强度的服务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学生离家远等各种原因,容易让学生产生各种思想问题,甚至会中途离岗,从而影响实习效果。

在组织旅游专业学生实习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做到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密切配合,关注学生思想、心理、技能、身体各方面,才能规避和减少学生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真正提高学生实习效果。

一、制定实习管理制度

实习制度化管理是现代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是实施立体化管理、提高实习效果的基础和保证。

1. 规定学生实习的时间标准

我校规定学生实习的时间是三个月,未满实习时间的不颁发毕业证。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学生想半途而废的想法。

2. 明确实习成绩的重要性

与企业合作,制订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办法和标准, 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形成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安心实习。

3. 制定实习管理制度

针对学生在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制订实习纪律要求,使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做、不允许做什么,如果做了不允许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用实习纪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避免或减少违纪现象。

二、加强与学生联系

在实习中,老师不能完全放手把学生交给企业管理,而是要多于学生沟通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心里动态,真心关爱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因为学生在实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产生一些人际矛盾,作为实习生,很多时候只能选择忍受下来,如果这种情绪长期积压、累积,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会自暴自弃,干脆放弃实习。如我班32名实习生,就有7位学生是因为和老员工关系紧张,不满领班训斥,选择了跳槽。因此,校方在组织学生实习时,一定得合理安排好指导老师,随时到企业巡视,多与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倾诉,并加以正确的疏导。一般学生在倾诉之后,心理的委屈就会缓解,就会又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毕竟学生刚出校门,他们最信任的人还是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的关爱和真心, 他们才会安心工作,这往往也会成为学生的实习动力。

心理疏导是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它对于稳定学生情绪, 帮助其处理好人际关系,最终提高实习效果具有很大作用。

三、赢得家长的支持

赢得家长支持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都没有干过家务。到旅游企业实习, 让他们由别人为自己服务变成自己为别人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需要身体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适应过程。而如果家长溺爱孩子, 舍不得他们从事服务工作,就会成为这个转变过程的阻力。

如我班某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因为工作辛苦而找理由报称身体不适,产生了退缩的想法,叫家长来请假。当弄清楚情况后,与家长沟通了两点: 一是提高家长对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的认识;二是强调如果无特殊情况不按教学计划完成实习任务, 按奖惩条例将给孩子带来的后果。同时也让家长告诉孩子:“你在这儿行, 以后到哪儿都行;你在这儿不行,以后到哪儿都不行。”给了孩子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勇气。对溺爱孩子的家长,教师应多做家长工作,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把阻力变成助力。

四、选择合理薪酬的酒店

饭店接受实习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节约成本,因为实习生的薪酬要求不高,而且比较固定。在有些饭店企业中,实习生的比重已占到40%~50%。饭店招收实习生入职,会对饭店的经营管理带来许多好处。但随着饭店实习生项目开展的日益成熟,许多实习生在工作中与正式员工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实习生薪酬问题值得关注。饭店是一个密集型的服务性企业,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现如今,我国酒店业界人才争夺日益激烈,劳动力市场人才奇缺,员工流动性大,酒店如果不提高薪酬待遇,将很难维持酒店的正常运营。学校在挑选酒店实习单位时,一定得多考虑学生的实习待遇,尽量让学生到一些薪水相对较高的酒店实习,为学生争取实习补贴,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合理的报酬能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尽量避免让学生到一些实习生和员工薪水相差太大的酒店,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的不平衡,不能安心工作。薪水高的酒店,学生的稳定性就会高。员工的稳定对酒店的发展和管理也非常重要。所以,饭店应在“节约成本”上做一些让步,并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坏干好一个样的薪酬标准,将实习生能力、工作绩效评估与其薪酬挂钩,以此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五、引导学生做好实结

实结在顶岗实习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次实习结束后,学生要上交个人实结,班级召开总结大会。

1. 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理性的回顾、规律性的概括

学生在实习中的经历都是感性的,实习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 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上来认识, 找出自己能在艰苦的岗位上坚持工作并取得成绩或有所收获的原因,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发扬光大,这个过程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2.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负面的东西

学生在实习中也会遇到受委屈、挨批评的事情和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身体不适等困难, 可能也会看到实习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有的学生对这些负面的东西不能正确认识, 因此在总结的时候,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去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 让学生懂得顶岗实习的所有经历都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

3. 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为下次组织实习创造良好氛围

在实结中, 根据企业鉴定和反映以及实习指导老师的了解, 按一定比例把在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选出来予以表彰, 并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处理,有奖有罚,营造出“以坚持实习、表现良好为荣,以半途而废、表现欠佳为耻”的氛围, 进一步强化实习效果, 为旅游管理专业下一届的实习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权朝鲁. 心理疏导意义重大[N]. 济南日报,2008-1-29.

[2] 蔡丽伟. 专业实习——饭店企业、学生、学校的三赢[J]. 饭店现代化,2004(7).

孩子心理疏导服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服务活动;失独者;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058-02

当下“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是我国人口方面的一个新的生育政策,在我国的人口政策转变过程中会发现有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即失独家庭。所谓失独家庭,即:子女因为意外、疾病等原因死亡而永远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在失独家庭中,普遍上存在心理问题,如何帮助这个群体度过困境,是政府、社会、社区、公众的应有任务。社区作为人与人之间生活的共同体,其提供的以归属感为表现形式的心理支持是其他单位所不可超越的。因此,本人侧重于研究社区服务活动对失独者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帮助他们摆脱心理疾病的困扰,不再自我封闭,提高生活的品质。

一、失独者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征

1.丧子之痛,精神重创,心理缺失。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在中国家庭里,大多数人活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孩子,一旦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精神支柱倒塌,大多数家庭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心理缺失和精神疾病。当他们因意外失去唯一的孩子后,失独者的情感依赖无处寄托,长期情绪得不到发泄和倾诉,身心憔悴,失独者的心理便开始扭曲。他们常常会出现抑郁、内疚感强烈、人际交往能力降低等心理问题。由于每个人的人格基础和个性特质不同,承压能力也自然有所不同。但整体上来说失独者们都很容易陷入精神抑郁、自我封闭、逃避现实、情绪波动大,对生活失去希望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的心理困境,心理承受能力相当脆弱的失独者心理会产生严重扭曲,甚至走向极端开始报复社会。对于独生子女家庭,一旦独生子女不幸去世,父母不仅承受着难以言说的身体和心理创痛,且丧失了生命的传承、精神的依托、生活的依靠和最可靠的老年保障。所以失独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成为解决失独家庭面临问题的首要问题。

2.社会帮扶不够,公众冷眼旁观,二次伤害。当前社会对失独者的社会心理救助机制还很不健全,当他们遭受心理巨大打击后,没有专门的心理人员对失独老人进行心理疏导,o他们以其他方面的精神支持,帮助他们渡过心理上的困顿期。也正因为这种社会机制的欠缺,导致社会公众对失独老人采取漠视的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风言碎语讥讽失独者,让他们本已破碎的心雪上加霜,冷漠无视加剧了他们心理的创伤。虽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失独老人采取了救助措施,但也仅局限于微弱的物质帮扶上。社会上的一些组织虽提供了关于失独老人的很多服务,但大多数服务也仅是围绕着生活照料、物质帮扶等方面,对于精神慰藉较为忽视或者说是服务效果不显著。另外,帮扶服务缺乏持续性,很多失独老人开始拒绝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逃避帮助,他们大多是害怕揭开伤疤,承受二次伤害。

二、社区在失独者心理健康服务的措施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对失独家庭给予物质上、生活上的帮扶外,进行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建立心理救助机制和情感支持网络。失独者往往比普通家庭更容易感到情感空虚寂寞,精神空泛无力,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社区作为一种平台,运用科学的心理疏导干预手段舒缓他们的精神,了解他们内心的诉求。要搭建相对稳定的跟踪服务关系,通过多次上门访谈,真正了解他们心理状况和家庭需要,建立失独家庭的基本信息档案,有的放矢进行疏导服务工作。与此同时要做好基层社区工作者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保障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的尽职性、持续性,切实起到心理帮扶作用。可充分利用微信、短信、QQ等现代媒体建立多渠道的心理交流和心理支持平台,加强与失独者们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分享将个人的心情倾诉出来,舒缓丧子之痛。同时,要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加入该平台,及时对失独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答疑安抚,进行专业的开导,让这个群体能感受到社区的关爱,相互共勉,尽快走出痛苦。

2.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邀请专家定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帮助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抵制意外而来的不幸事故的心理打击。可通过有趣的形式吸引社区居民的积极参加,如有奖参与、最佳居民户评选加分等。可设立社区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点,能随时为失独者提供心理疏导的服务,尽量对他们进行专业的一对一开导。除此之外,还可定期地上门拜访,对他们的心理变化能有准确的掌握,防止他们因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疏导做出危害自己或者的举动。对于专业心理咨询师匮乏的社区,可以在不同的相邻社区间设立联合心理服务站,对失独群体或其他弱势群体进行常态化共享服务。可利用社区周边高校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等专业的教师、学生及相关社团的专业优势在业余时间去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义务关爱服务。

3.开展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鼓励失独者积极参加。社区可组织开展节日文艺晚会、戏曲大连唱、评书、太极、广场舞、民族舞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在进行社区文艺活动规划设计和开展中要关注和考虑失独老人的需求,使他们能有机会和愿意参与到社区各项文化项目中,促使失独老人走出封闭的圈子,不再逃避现实。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更多地同家人、朋友、邻居交流,让他们主动打开心扉,娱乐身心,把悲痛情感转移到参与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带来的愉悦上,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或者缓解他们心理问题,实现失独老人的再次社会融合。社区居民也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多理解支持他们,经常送去邻里温暖关怀,使他们感到社区就是心灵家园基地、精神慰藉平台和幸福生活港湾。

4.组织社区居民、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携手帮扶失独者。“幸福的家庭都大同小异,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失独老人所面临的问题也因其所处的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家庭而不同。所以对失独者的心理帮扶需要联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社会居民等共同的力量。另外还应该加强社区与社会组织机构的合作,形成以社区为依托,社会组织为支撑的帮扶模式。针对目前社工人数满足不了需求的情况,要加强社工人数的招募,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形成“社区+机构”的长效帮扶机制。针对一些年龄比较大有体弱多病的失独者,要“量体裁衣”、提供特殊的个性化的志愿服务,如制订“套餐服务”,整合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力量,提供定期生活送餐、定点打扫、定期慰问、爱心义诊等服务;对于一个家庭只剩一名上年龄的失独老人的特殊情况,则需要呼吁社会为其捐款,组织义工轮流去照顾老人或者把他们送到养老院,确保有人能照顾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龚钰淋,吕学静.困境与出路:北京市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3).

[2]Jichang ZHANG.The Lost Alone Family Pension Dilemma and Legal Perfection.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4,5(3).

[3].失独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04).

[4]孙晓梅.中国“失独家庭”现状与困境[J].中国妇女报,2014,(03).

[5]谢勇才,黄万丁,王茂福,等.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探析――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J].社会保障研究,2013,(1).

[6]方曙光.社会支持理论视阈下失独老人的社会保障[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04).

[7]陈协平,丁芳.失独老人社会保障体制探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