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教学设计案例

大学教学设计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教学设计案例

大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气体的压强”是八年级物理力学篇第十章第三课时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讲,对学生的要求没有前两节那么高,主要是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及简单了解产生的原因;会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知道大气压的和变化和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虽然生活中到处都有大气压,但要让学生说说生活、生产中大气压的存在或运用大气压的例子就非常困难了。如果还要让学生对它有全面、科学地了解和理解,尤其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大气压进行研究进而获得知识,这对初二的学生来说难度就更大了。这可能也是拿它作为压强篇的第三节内容的原因吧。因此,我把消除学生怕学物理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定位成这一堂课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能解释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学会测量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小组探究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让学生经历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

2.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与讨论相结合、探究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我在桌子上放了3个透明的饮料瓶(两个空的,一个盛有一些冷水),另外边上还放了一个茶杯(盛有热茶)。抬头望一眼下面的学生,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猜测到:这老师在干吗?难道请我们喝茶吗?……我乘势说出开场白:“请同学们尽情地发挥想象,老师会怎样运用这些瓶瓶罐罐……”这既符合学生看到物体产生好奇的心理,又能适当地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揣摩学生心理,想在学生前头,依靠想象,适时缓解紧张情绪)

(一)引入新课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师:以瓶子为引线,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首先,分析空瓶子放在桌面上,由于重力的缘故它对桌面会产生压强的作用,这是固体产生的压强;瓶中的水由于重力的缘故它也对瓶底产生压强的作用,并且液体还具有流动性,它对瓶子的侧壁有压强的作用,这是液体产生的压强。瓶子周围有大量气体,那么它会对瓶子有压强吗?(回顾旧知,展望新知,环环相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演示2个小实验:

(1)在一空瓶中加入少量的热水,快速预热了瓶子后,将水倒掉,迅速盖紧瓶盖,并浇上预先准备的冷水。请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2)出示一装有水的瓶子,转动该瓶,问:有无异常现象?现将盖子拧松,你有什么新发现?拧紧瓶盖,又有什么新发现?旋转该瓶,重复刚才的实验。让学生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

1.认识什么是大气压强?大气压强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采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得出结论: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这种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由于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师:列举生活、生产中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或运用大气压强的例子。

生:疏通下水管道的皮碗、吸盘等。

2.学生阅读活动:了解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该实验的做法。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来体验一下大气压强的存在?

生:想。

师:那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器材来现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生:将2个吸盘互相挤压,然后用力将吸盘拉开。(学生的学习情绪空前高涨)

师:大家在刚刚的实验中除了体验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说一说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在不同的方向拉吸盘都很难拉开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每次都很费力才能将吸盘拉开,说明大气压强很大。

师:有谁能告诉我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生:不能。

3.粗测大气压强的大小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4人一组一起想办法,运用以前的压强知识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粗测大气压强的大小。

(1)实验的原理:

(2)实验操作步骤:

生:讨论实验选用哪些器材?怎么测量?接着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针对各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再展开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筛选、修改,然后确定可行性的实验操作步骤,最后开始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抽查结果,将数据板书在黑板上。这些数据大小不一,与真实的大气压强有差异,那大气压强的精确值有多大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4.托里拆利实验

5.评估与交流

对比自己实验所测的大气压强值和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值,想一想,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偏差?怎样改进刚才的实验?(这一环节,教师撒手让学生自己来思考、讨论、交流、反驳、再思考……让学生在交流中思维得到碰撞,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斗志)

6.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七、板书设计(略)

八、教学反思

1.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由于分工不明细,从而造成有一小部分同学只在一边看热闹,充当了观众。长此以往,这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合作探究小组成员的选择和分工要细致到位,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在“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探究中,我讲的过于精细,尤其是对于受力面积的测量,花了太多的时间,结果还不如直截了当的在图上一画,告诉学生测量哪点到哪点的距离更直观形象。还有就是语言不够精炼,以后备课时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努力做到简洁、明了,点到为止,并且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还他们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实验中不断成长。

3.在最后一部分的教学中,由于前面花的时间稍长了一些,所以讲的比较匆忙,感觉很粗糙,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大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英语游戏 高职学生 听说能力 大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与出路

1.问题的提出:高职学生大班英语听说教学的困惑

本研究报告的立足点是非英语专业,但希冀通过非英语专业听说课导入游戏教学来审视整个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因此,在行文中我们将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整体予以关注,以揭示所讨论问题的普通性,并提出相对可行的解决办法。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几个普遍现象:

现象一: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与陈旧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继续深造“哑巴英语”。很多高职英语教师都是本科院校毕业的,很容易把本科的一套教学理念直接搬到高职课堂上来。忽视了本科生与高职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情感与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教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吃力。教师过高的预期值与学生偏低的执行力,使师生之间总觉得有所缺失,找不到积极的情感联系。很多教师要么容易把听说课上成精读,要么干脆不上听说只上精读。

现象二:“哑巴英语”。长期的应试教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只会看、不会说,重应试、轻应用的“哑巴英语”“人才”。非英语专业招收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不扎实,对英语学习表现出兴趣不高、焦虑、自卑、甚至抵触的心理。很多学生对英语感到惧怕、灰心、绝望,总觉得学英语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现象三:大班教学。高职扩招直接导致公共英语课堂的膨胀。公共英语作为基础课,面临的教学对象是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两百人的巨型班级。中国传统小班外语教学方式受到了现实的冲击,在新时期的英语教学中显得不合时宜。

2.问题的出路

以上三个现象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都具有普遍性及不可回避性。对于第一、二个现象,有必要重新回顾语言的功能和语言教学的目的。韩礼德提出语言的7种功能,它们是工具功能(instrumental)、控制功能(regulatory)、表达功能(representational)、交互功能(interactional)、自指功能(personal)、教导功能(heuristic)和想象功能(imaginative)。(胡壮麟, 2002:8)英语教学的最终沦为应试的工具,相信这是韩礼德没有想到的。在语言学教学中,语言是一系列的技能……而语言教学的目标则是为了让一个人掌握一门语言。(胡壮麟, 2002:277)我们重新明确学习语言的目的和功能是必要的,这将时时提醒我们在教学当中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偏离了正确的教学的方向。当前听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又急待解决,我们必须解决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学生不愿说、不敢说这个关键问题。我们提出把游戏导入听说课堂,是希望借助游戏的轻松愉快的特点重新点燃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因为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游戏英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通过游戏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思考》(李洁洁)中已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言。

对于第三个现象,我们应该停止发表学生人数太多、教学资源太少、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听说教学等诸如此类的负面言论。大班教学是新时期对英语教学提出的一个难题,我们要做的是正视它、分析它、解决它。把游戏引入英语课堂不仅能缓解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而且能缓解当前师生相互抱怨、相互指责的非积极的教学关系,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为有效的英语听说教学开设一片新的天地。

二、英语游戏的应用设计

1.明确游戏的目的性

(1)弱化负面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们问起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看法时,他们的答案与托尼・布赞的调查令人惊奇地相似。他说:“在我调查人们对‘学习’一词的30年里,出现了10个主要的词语或概念,它们是:枯燥、考试、家庭作业、浪费时间、惩罚、毫不相干、关晚学、‘令人厌恶’、憎恨、恐惧。”学习者内心对学习目标、对自己甚至是对教师的不认可均会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意识到,动机是决定学生是否愿意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Nunan,1999)Jo McDonough, Christopher Shaw, 2004:9)因此,弱化、减少乃至消除学生在英语听说心理上习惯性的负面影响是英语游戏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情感的转移需要正确有效的引导,游戏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趣味性及其所营造的轻松的氛围。英语游戏应根据游戏对象游戏的心理和实际能力进行设计。游戏的趣味性,可行性和竞争性,分别让学生感觉“我想玩”、“我能做”和“我要赢”,从而可以使学生忽视英语听说的难度以及暂时忘记过去学习中的不愉快经历,实现负面情感的弱化过程,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地达到完成游戏的目的上,英语作为游戏必需的工具已经退为辅助的工具和手段。

(2)显性游戏目标与隐性教学目标的融合

游戏的目标是公开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隐藏不露的。游戏目标应该简单而直白,以便让学生迅速理解、接受并朝着该方向努力,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开始组织、开展游戏以及保证游戏的有效进行。教学目标应该一直在教师的内心保持清晰的图象,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教学内容都要紧紧围绕着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这一目标展开,并在课堂方向发生偏移时提醒教师及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不强调教学目标也是为了使学生忘却“学习的痛苦”。游戏是教学的载体,游戏的目标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显性游戏目标与隐性教学目标两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2.确保全体的有效参与性

在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最普遍、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大班对英语听说教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一节较好的口语课,应该是学习者讲的多,机会均等,动机很高,语用也较为得体”。(Ur,1996:120)。游戏的设计会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能让全班,例如七十个学生同时动起来,同时参与到以游戏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当中来?经过实践证明,分组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当七十个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同时完成或争相最有效地完成英语游戏时,教师的工作强度与学生的学习受益面在此可以找到较好的平衡点。游戏的完成或胜利往往是团队共同合作的结果,而个人也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全体学生真实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还为团队精神的建设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把握教学预设性与生成性

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英语听说大班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游戏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相应制定好不止一个的后备方案。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机动性,这对教师本身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职业技能持续性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4.正视师生身份的转变

学生的工作不再是学习而是游戏,他们会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学生不再是观望者、被动接受者,而是表演者、主动参与者。教师的工作不再是教学而是设计和组织游戏,他们会在游戏的过程中融入教学。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者,还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协助者和促进者。注意我们把教师定位为学习而不是教学的参与者,是为了调整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师生处于更为平等的地位时,游戏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三、游戏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一

游戏名称:LOOK UP AND SAY(抬头说)

班级人数:70

教学目标:培养听说能力,逐渐摆脱对课本的依赖性,树立开口的信心,学习交谈的礼仪

教材内容:Unit 15 I’m going to see a musical: 2. CONVERSATION Talking about plans

游戏时间:10分钟

游戏规则:看书时坚决不开口;开口时坚决不看书。(游戏结束后邀请志愿者进行脱稿角色扮演。)

游戏内容:第一步: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组14人,围着书桌形成面对面站成AB两排, A1与对面的B1练习对话内容,其余同。要求低头看一句,抬头说一句。(图1)

第一组 A1 A2 A3 A4 A5 A6 A7

B1 B2 B3B4 B5 B6 B7

(图1)

对话结束后,顺时针方向转动队伍,重复刚才的对话,但是练习对象发生了改变, B1与B2进行练习。(图2)如此类推,直至游戏时间到了为止。

第一组 B1 A1 A2 A3 A4 A5 A6B2 B3 B4 B5 B6 B7 A7(图2)

第二步:邀请两到三对志愿者上台进行脱稿角色扮演。经过10分钟的重复练习,一般他们都能脱口而出,全班同学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背书原来这么简单。

第三步:表扬全体学生的配合度与参与积极性,肯定表现优秀的个体学生,纠正普遍的发音错误。

常见问题:少数学生看书照读;队伍不能及时转动;一些学生对话时看着天花板、地板或其他地方,没有目光交流;个别学生发音错误;桌椅靠墙影响队伍转动。

解决方法:教师在游戏期间必须来回巡视,提醒学生遵守游戏规则;提示小组及时转换练习对象;上前示范交际礼仪,暗示表达尊重诚恳的态度;纠正学生发音;改变练习的方式,如下所述。

后备方案:学生自发就近组成4至6人的练习小组进行LOOK UP AND SAY的练习;全班男女同学分成两组集体进行LOOK UP AND SAY的练习;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可采取练习后以模仿自编对话的形式进行表演。

案例二

游戏名称:JUST REPEAT(拷贝不走样)

班级人数:70

教学目标:培养听说能力,巩固语法知识,激发记忆力,培养团队配合度与组织策划能力

教材内容:虚拟语气例句、幽默小故事

游戏时间:20分钟

游戏规则:头脑记忆。最快最准确把英语素材传到最后一人的小组优胜。

游戏内容:第一步:把全班分为竖行七组,每组十人。(图3)

第一组 ……第七组

(图3)第二步:由A1至G1七位同学读出本组的句子和故事,教师出示答案,决定胜负。

第三步:总结虚拟语气的用法及其在口语中的使用。

常见问题:由于人数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时候会出现传话速度缓慢导致部分同学处于等待状态的情况;个别学生偷偷使用纸笔帮助记忆;学生为了赢得比赛中途会自发采取调整座位的策略使长处不同的队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解决方法:可以把竖行再进行切割成更小的小组;和悦告知学生其作弊行为有可能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败;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管理。

后备方案:尝试增加游戏的难度,把句子改为幽默小故事。效果甚至比拷贝句子更理想,学生的兴趣浓郁,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复述能力,极大地增强了说英语的自信心。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决定惩罚赢得比赛的小组,要求正确写出“早知道就不赢了。”的英文句子,或表演一个英文节目。对于逆向的惩罚学生们表现得很宽容,也积极配合,因为他们已经乐于使用英语了。

案例三

游戏名称:the best interpretor(最佳口译)

班级人数:70

教学目标:培养听说能力,英汉口译能力,掌握不依赖母语和字典进行英语表达的方法,学习耐心认真地聆听并了解如何鼓励对方继续说地技巧

教材内容:(学生自定)

游戏时间:15分钟

游戏规则:Less is more.用有限的词汇口头互译复杂的内容。

游戏内容:第一步:Brainstorm集体讨论如何不借助母语和字典表达抽象的单词?如何鼓励对方继续交谈?并把讨论结果写在白板上(不管结果如何荒谬);教师补充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并提醒大家把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以下的游戏中去。

第二步:全班分为7小组,每组10人围圈练习。A说中文,B说英文。 A同时向自己左手边的B用中文讲述一个不少于五句话的真实或虚构的小故事,B把听到的故事用英文口头翻译给旁边下一个A听,A再用中文把听到的故事口头翻译成中文传给B,如此类推。

第一组 AB AB AB AB AB BABA BA BA BA(图1)

第三步:中途暂停游戏,请其中两到三名A学生用英文复述他们刚刚听到的最新的故事。

第四步:继续游戏。这回A讲英文,B讲中文。

第五步:停止游戏,请其中两到三名B学生用英文复述他们刚刚听到的最新的故事。

第六步:点评游戏,强调Less is more.让学生知道词汇量有限并不能阻碍意愿的表达。

提示5个W有助于把故事描述得更完整。

常见问题:翻译过程中遇到新单词的困扰,轻易求助于母语。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换简单易懂的词、句去表达同样的概念和想法,鼓励学生采用举例、对比、肢体语言和周围的一切资源(字典除外)帮助自己进行表达。

后备方案:可以利用图片或一连串的单词作为辅助翻译的素材。

四、结语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应用能力是目前高职高专师生的共同愿望,我们面对着相同的难题,要解决的问题也在整个公共英语教学中带有普遍性和迫切性。我们的英语听说教学在新世纪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改革的机遇。在大班采用游戏英语是为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还原学习的快乐作出的一种初步的尝试。只有创新的英语教学,才具有长青的生命力,而只有思想的创新才会引发行动的创新。

参考文献:

[1]Jack C. Richard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Jack C. Richards, Jonathan Hull, Susan Proctor. 2001. New interchange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eacher’s Edi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4]Jo McDonough, Christopher Shaw.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A Teacher’s Guid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Colin Campbell, Hanna Kryszewska. Learner-Based Teaching [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Paul Davies, Eric Pears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大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美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王大根,Wang Dagen

电子档案袋评价法的行动研究 狄智奋,Di Zhiyong

美术教育断想 贾勇,Jia Yong

美术教师的文化素养亟待提高——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引发的思考 沈传胜,Shen Chuansheng

听课随笔 魏瑞江,Wei Ruijiang

《鹅卵石镶嵌艺术赏析》教学设计 李建广,Li Jianguang

《机器人伙伴》教学设计 范文艳,Fan Wenyan

《十字绣》教学设计 董成霞,Dong Chengxia

《彩线玩出的花》教学设计 周兰,Zhou Lan

团结协作开拓进取——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展简介 孙志钧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选登

师生画苑

名作欣赏

"感·染"——民间蜡染在高中美术课中的教学初探 邵俊杰,Shao Junjie

《色彩对比——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教学设计 马飞霞,Ma Feixia

《我的成长变化》教学设计 吕月琴,Lü Yueqin

浅谈儿童漫画学习的三个难题 沈永平,Shen Yongping

《画脸》教学与点评 叶恋花,徐淳,Ye Lianhua,Xu Chun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高中视觉艺术课程(续) 胡知凡,Hu Zhifan

室内设计中意境美的营造 陈曦,Chen Xi

对内陆地区高师美术专业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的思考 胡建锋,Hu Jianfeng

"昭陵六骏"及其它——唐代陵墓雕塑欣赏 张恒翔,Zhang Hengxiang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08年艺术教育主要工作

再论美术技能的人文性——兼答张晓涧教授 李敬仕

简讯

勇于探索追求完善——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及地方优秀美术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 兰岗

教什么?学什么?做什么?——对我国普通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现状的一点反思 赵英辉

走近"2+1"项目 王海燕

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续) 王大根

教研员访谈录(三) 毛毅静,冯恩旭

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着手——当前小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的调研及应对策略 袁亚

"百家一课"——一种全新的基层美术教研模式的探究 赵学军

引向综合体验的艺术学习——高中美术校本课程《服装》活动案例 张玉林

高师美术院系介绍

大山岁月·中国画/梦里家乡醉秋风·中国画

院篱深处花阴醉·中国画/陕北老农·油画

夏天的回忆·油画/初冬的早晨·水彩画

紫藤雉鸡·中国画/凤眼莲·中国画

花鸟·中国画/留驻青春·版画

达利的自画像 萨尔瓦多·达利

高梁杆手工创作及其教学浅探 徐建伟

走近窗口展现生活真谛——《窗口》教学设计 朱文亮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主体评价的实施方法 王璟

适应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转变高师造型教学理念 商桦

教学故事三则及思考 杨勇

当学生的回答很"另类"…… 姜明官

《色彩的冷与暖》教学设计与点评 陈路

当代法国学院美术教育印象 贺朝无

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研究 郭莉

高师培养研究型美术教师课程之研究——以"民间美术教学课程"为例 郭冬莉

浅谈中国传统风格场景道具的动画制作——以用3DSMAX制作莲花灯为例 丁伟峰

北魏、北齐时期石刻造像——龙门、巩县石窟及青州石刻艺术欣赏 张恒翔

对我国中小学美术学科中知识与技能问题的思考 胡知凡,Hu Zhifan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吴世宁,Wu Shining

基础美术教育如何跨过"专业技能"门槛——兼与李敬仕教授商榷 张晓涧,Zhang Xiaojian

教研员访谈录(一) 毛毅静,周凤甫,Mao Yijing,Zhou Fengfu

凹印纸版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程卓行,Cheng Zhuoxing

普通高中电脑美术课程教材分析与课程定位 林志勇,Lin Zhiyong

《多彩的学习生活——校园伙伴》教学设计 张志青,Zhang Zhiqing

运用稻草进行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 张引江,Zhang Yinjiang

整合创新发展(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作品选登) 张鹏

《羊羊》·油画 马健

《温暖的星期天》·水彩画 潘毅

《彩陶时代》·中国画 周毅铭

《新疆风情》·中国画 赵燕青

《野花》·油画 奥蒂诺·雷东

卵石画的设计与制作 梁丽华,Liang Lihua

让学生在体验中创新——"学习手、指拓印造型"美术教学案例 蔡维,Cai Wei

《染纸图案》教学设计 杨兴权,Yang Xingquan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节奏浅探 方璐莎,Fang Lusha

农家里的美术活动 康小花,Kang Xiaohua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陈玉云,Chen Yuyun

《与众不同的椅子》教学案例 朱红萍,Zhu Hongping

《我造的汽车》教学设计 谢庆洁,Xie Qingjie

以感受传统牵引高师山水画教学 闭理书,Bi Lishu

对塞尚作品中补色调和的教学读解 唐成辉,周婕,Tang Chenghui,Zhon Jie

《农家宴》教学案例与点评 陈燕妮,卢喜夫,Chen Yanni,Lu Xifu

《我们的冰雪节》教学与点评 宫蕊,耿丽丽,Gong Rui,Geng Lili

为小"食客"们做好"开胃菜"——几则课前热身故事及思考 谭亚明,Tan Yaming

设计教育与文化传承——记"2007年设计教育亚洲会议" 刘道广,Lin Daoguang

中国民间剪纸的形式特点 陈少立,Chen Shaoli

宋代石刻造像——大足石窟雕塑艺术欣赏 张恒翔,Zhang Hengxiang

《持阳伞的女子》 莫奈

基础绘画中色彩对比训练四步法 徐应枝,Xu Yingzhi

幼师即时贴装饰教学与实践 张雪青,Zhang Xueqing

《生活中的图表》教学案例 韩芳,Han Fang

杂物画教学中的"四个引领" 朱国华,Zhu Guohua

连环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关于专题教学的拓展研究 王钢,Wang Gang

《西方抽象画的欣赏与感悟》教学与点评 杨一波,周世民,Yang Yibo,Zhou Shimin

三大构成教学的反思与实践探索 张海华,Zhang Haihua

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媒体艺术课程及启示 胡知凡,Hu Zhifan

从写实造型向玩偶风格的转换——北宋与明清陵墓仪卫石雕欣赏 张恒翔,Zhang Hengxiang

《微观世界》教学案例 金燮玫,Jin Xiemei

《生动的表情》教学设计 闫嫱,Yan Qiang

《神奇的树》教学设计 刘海蓉,Liu Hairong

珍珠绒线装饰——幼师学生喜爱的DIY手工课 孟睿,Meng Rui

《小扎染》教学与点评 谢沙,兰岗,Xie Sha,Lan Gang

运用地方资源活化教学内容——一个走进生活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探索的案例 张静华,Zhang Jinghua

让美术课更生活化——由一件学生作品引起的思考 朱芳,Zhu Fang

该出手时要出手——观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示范有感 叶晓辉,Ye Xiaohui

素描中的"点"元素分析 李劲松,Li Jinsong

研究型艺术教育人才的培育——记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学会年会(二) 陈美玉,Chen Meiyu

重读莫奈的油画 章文浩,Zhang Wenhao

大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理论讲授 案例分析 多媒体课件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原则

案例教学法,又称情景教学法,情景仿真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的真谛与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化理论学习,真正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为发挥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需坚持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一是案例分析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案例是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素材,必须运用的观点进行理性分析,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案例的选择与分析必须坚持以成功案例为主、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

2.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既要因循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和脉络线索,又必须紧密围绕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案例的选择与分析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案例选择的事件来看,要选择那些比较符合大学生接受视域范围的典型案例,如知识阶层、管理阶层、高等教育等范围,这些典型事件对大学生的示范效应明显;从案例选择的典型人物来看,要选择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阅历有某些共同之处,能引起大学生思想、情感共鸣的人物,例如:有作为的知识分子,大学生身边的典型,等等。

3.实效性原则。

案例教学要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课件设计”等教学方法手段,着眼于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融会贯通地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并突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主旨。

4.实践性原则。

案例教学要通过“案例呈现”、“思考讨论”、“案例点评”等模块设计来实现“以案论理”这一理念,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问题域的拓宽、发散思维的诱导、问题情境的建构等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必须摒弃“一言堂”的教法,而要综合运用案例、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动态体系和整体化的解决方案,尤其突出所学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引导学生知行统一。

二、案例教学模式探析

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探索并努力构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课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讲授有助于学生明确概念含义、理解知识体系,案例分析则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则是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的生动形象的平台。

1.以理论讲授为主线。

理论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与讲授法结合进行。讲授法有多种具体方式。在案例教学中,理论讲授主要是通过讲解,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原则等,进行较系统而严密的解释和论证。

在案例教学中,坚持以理论讲授为主线,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对讲授的知识要点、系统、结构、联系等要进行精心组织,使之条理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二、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三、充分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讲授的内容须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重点、难点,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或讲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讲中有导,讲中有启,师生互动。四、讲授过程中要结合板书、直观教具及多媒体课件。板书可提示教学要点,显示教学进程。直观教具如图片、图表、模型等,可边讲边演示,以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多媒体课件既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所讲的一些内容,又可以提供大量的辅助信息。

2.以案例分析为主导。

案例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案例有两种类型:一是主题式案例。这是围绕一定教学主题(如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某一具体的知识点)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典型案例。二是综合式案例。这是围绕教材中的某一课或某一章某一节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案例,一般多用在一课、一章、一节内容的归纳、总结部分。

案例分析在实施过程中,一般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案例策划。主要任务是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精当地选择案例。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是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提出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思路,选择典型案例。第二个阶段是案例展开。这一阶段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思考讨论、案例点评三个基本环节。第一环节:案例引入。教师用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案例,并提出学生要思考分析的问题。第二环节:思考讨论。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先是各小组讨论,然后由全班同学共同分析案例。第三环节:案例点评。可以让学生点评,也可以教师自己点评,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长处与不足。在点评中,要揭示出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阶段是案例总结。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

3.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平台。

多媒体是集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和文字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技术,它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景和鲜明的教学特点,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2]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该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以知识构建、教学互动、学生为主体为基本要素,实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1)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知识构建过程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结构在人脑中不是直线的层次结构,而是围绕着一些关键概念所构成的网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要求,认真分析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各知识点的属性,即是属于概念、原理性,还是技能、应用性;是属于识记、理解性,还是分析、综合性;是属于事实、情景性,还是示范、探究性,等等。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形成既有清晰知识点又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同时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教学互动的课堂设计。理论讲授重在教师的教,案例分析则重在学生的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良性互动搭建了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所具有的表现性、受控性、参与性等技术,一方面把教学信息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另一方面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展示的空间,并及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积极的引导、评价,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

(3)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情景设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又要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善于启发,因势利导,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非常自然地进入到相关知识学习的情景中。

三、案例教学法的价值与意义

1.案例教学法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必将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分析是一种启发式、体验式的学习,它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推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双向互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灌输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

2.案例教学法拓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领域。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教学责任心及科研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更加重视社会实践,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寻找适合教学的案例,并以之不断地丰富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探索和研究。可见,案例教学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随着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将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大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对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才能够对各种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对于具有较强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匮乏的初中学生而言,要确保数学教学获得实效性,就需要数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本论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针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所选用的研究对象为采用抽样法选取的本校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和网上随机选取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本校数学教师为女性,年龄28周岁,教龄4年,大学本科学历,网上随机选取的初中数学教师为男性,年龄35周岁,教龄9年,大学本科学历。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法,对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客观分析。

(一)问卷调查法

以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两位调查对象的信息,本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调查采用实地发放问卷的方法,网上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调查采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法,所涵盖的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设计观念和教学设计的知识技术能力;问卷题目的类型为30道选择题,内容涉及数学教学设计意识、数学教学观、对数学教材知识的理解、对学习者的分析、数学教学的过程性设计、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数学教学设计的评价等等。

要求两名数学教师都接受研修,对研修前后的两名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研修之后,教学设计能力都明显有所提高,但是,数学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则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二)访谈法

针对两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还配合采用了访谈法,针对两名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设计所持有的态度、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技能都有所深入了解。

三、结果分析

(一)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进程中各个环节所做出的教学决策,都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比如,关于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问题:您认为“数学是否为可预测的?”、“数学是绝对性的还是相对性的?”、“数学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数学是理论性的还是可应用性的?”,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采用了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回答“可预测的”、“相对性”、“动态的”、“可应用性的”的分值均为“1”分,回答“不可预测的”、“绝对性”、“静态的”、“理论性的”的分值均为“-1”分,本校接受调查的数学教师的分值为“0,5”分,网上随机选取的数学教师的分值为“-0,5”分,教学观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性,对教学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调查结果配合访谈的方法,可以明确,数学教师在接受研修之前会在备课中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数学理论的把握上,注重处理教学内容,而经过研修之后,本校的数学教师认为,除了要把握住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网上抽查的初中数学教师则认为数学观非常重要,在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要注重设计过程,两名数学教师都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研修之前都认为教学之前并不需要对备课加以重视,甚至提出数学概念教学根本就不需要备课,经过研究之后,两名教师都认为持有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要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就要对教学设计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二)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的转变

本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为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教学的角度κ学教学更为深入地钻研,在教学研究中,不仅要理解教材意图,还结合教学内容从教学价值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使得教学设计技能明显提升。

网上随机选取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为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以从自主理解的角度总结数学规律,对数学内容加以归纳,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逻辑,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随着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就会增进对数学的兴趣,并对数学的学习充满自信心。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明确,教学设计观念对教学设计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分析显示,两名教师经过研修之后,数学设计能力都有所明显提升,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从被动地开展课堂教学转变为主动进行教学探讨,使得两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教学设计观念的改变,教学技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