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第1篇

设计类人才教育培养现今存在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电脑美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仅仅依靠教师通过理论及图片的讲授或成功案例的介绍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理论及具体应用知识上也不能完全的掌握。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上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亲身体验的环境,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做中学",在实践中产生对该专业课程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采取,讲解-实践-辅导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分段教学法,也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即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安排一些企业案例相联系的课,鼓励学生分小组确定项目的任务即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计划比如工作计划、工作步骤和程序-实施计划体现在小组的分工与运作中-成果展示-检查评估。让学生在实践中煅炼自己,从做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获得想关知识与经验,使学生从体验中进一步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整合在一起,达到学能所用的教学目标。

二、电脑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如果说教学课程的设置属于教学互动的起始环节,那么,教学方法将是最终,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教"与"学"产生直接互动的唯一场所,因此,在此环节中学生是否对讲授课程产生兴趣并具有主动性,成为了教学成功的关键。1、主体地位。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主要地位;而学生的角色主要是接受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新教学方法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则是实施具体项目的主体,他们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整个活动中基本处于主动地位。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前一常不变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活跃。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由于处在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出现了厌学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在主动地位,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小组活动中能够认真的分析和思考,积极的讨论及辩论,学习主动性提高。

三、电脑美术专业课程应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正确的处理教学评价

1、电脑美术专业课程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不同角度发掘学生的优势,但还应当注意学生的两极分化。对于一些在实践过程中有新"想法"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按照传统以分数进行评价,而应该按照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及提高给予相应的评价。同时根据具体项目的实施控制好时间,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教学法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引导程度。而最终的目地是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的优化。2、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室模式。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塑造全面适应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在课堂讲授中,除了传统教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外,应建设相应的"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室,开展课题交流活动,建立教学基地,共享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可用之才。

四、结语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第2篇

翻转课堂的核心其实就是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翻转。教师要学会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和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堂外,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接受新知识。学生也需要自觉的完成课前学习这一知识内化的过程,进而在课堂上就有充分的时间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和交流。笔者在梳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文化课程的优点和瓶颈的基础上,着重探析二者融合的实施途径和相关建议,为中职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翻转课堂;旅游文化;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教师角色从主导到指导

翻转课堂释放了大量的课堂“传道”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即教师渐渐的从一个主导的地位变成了指导的身份,不再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是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一对一或者小组形式及时为学生解答难题。

(二)学生角色由被动到主动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的关注点会比较少,彼时隐身于课堂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翻转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得积极地参与进来,唯有课前学会主动的去学习,才能确保在翻转课堂中跟得上进度。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随时开动脑筋,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中。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文化课程的优点

(一)彰显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一般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基本活动都由教师一手“操办”,学生缺少独立思考机会。而旅游文化这类课程事实上属于互动性强、知识点多而杂的学科,让同学积极参与,势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重新热爱上学习。

(二)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采用视频形式,可以被永久保存,哪里不懂可以随时往前查看。这样有利于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合理的划分。

(三)让课堂变得更有趣

翻转课堂模式下,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消化,在课堂上主要就是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教学模式更为多样化,比如可穿插旅游知识竞答、旅游知识讲解、猜猜看等活动,使课堂气氛更为融洽,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文化课程的瓶颈

(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大部分中职生的自制力和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弱,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的课前视频学习任务完成起来难度较大。与此同时,许多需要小组协作完成的任务,也容易出现推三阻四的现象。

(二)教师电脑技术能力薄弱

翻转课堂模式要求课前落实微视频制作,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教师年纪偏大,缺乏技术能力支撑。同时,很多教师的思维已经固化,不太愿意接受改变,这些都成为了制约翻转课堂模式推行的瓶颈。

(三)经费投入过大学校积极性欠缺

目前我国学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处于不完善的初级阶段,很多学校在设备、经费、技术等方面的条件都不太成熟。要开展翻转课堂,需要采购大批量的平板电脑、视频录制设备、“校园云”服务器、学习系统软件等,经费投入巨大令很多学校望而却步。

四、“双主三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旅游文化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翻转课堂教学要坚持“双主”

所谓“双主”是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两个概念。教师主导包含的内容有教学视频的开发、资料查找,设置基础练习、阶段问题等,以此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主动学习知识、内化知识的主体。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自定步调、自己调节进度,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学习要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二)翻转课堂教学要把握“三段”

翻转课堂教学实施中,要严格控制好学生课前学习、课中知识的内化和课后教师的反思三个阶段。1.课前阶段:教师设计,学生学习。课前教师设计内容有:教材及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微课程视频、设计问题等主要环节。微课程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我国,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慕课一般在高等学校中应用较广,而现有高中课程之中微课程资源较少,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搭建起共享的网络平台。微课程是知识传授的载体,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其中可以通过视频录制、文档、PPT加音频的方式制作微课程资源。课前学生学习:学生提前完成视频的观看、知识的学习。对微课程中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掌握后简单测评,比如设置闯关环节通关测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教师通过学生的通关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找出学生的疑难问题,以备课上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讨论探究。2.课中阶段:学生合作,教师指导。教师不再是讲解课本及微视频中的内容,而是根据学生们学习的反馈情况,对学习的重点再做拓展延伸、补充强调。在此环节中教师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的参与到课程中来,可采用个人和小组知识竞赛抢答、辩论会、现场讲解等方法,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课程当中活跃起来。最后,让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学习成果交流,谈谈每个人的收获,完成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反思学习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指出学习中提倡的行为,给学生提供努力的方向,同时找出失误,避免多走弯路。3.课后阶段:教师反思,认识学生,了解自己。教学反思旨在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可以改进的地方并对良好的成功案例加以学习巩固。教师要注意合理把控课堂,让学生的学习动而有序。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文化课程中的实施建议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反转教学;网络自主学习;主题学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11—0041—06

一 “反转”教学模式及其教学实践意义

1 “反转”教学模式

近两年,一种源起于美国的新型教学形态“反转教学”逐渐引起我国教育研究者和教学一线教师的关注,反转教学(Flipped Instruction),也称作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简单来讲,反转教学模式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将以往课内由老师讲解的学习内容以视频、课件等形式上传至互联网上,借助网络媒介及多种智能终端,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在课前完成知识学习,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答疑、讨论、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练习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内经老师和同学的协助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反转教学通过将知识传授环节提前至教师课堂授课之前,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框架内,学生自行安排学习进程,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传统教学过程中作业、练习、问题解决等知识的深加工阶段放置于课堂内进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协作探究解决问题、交流学习成果。

国外最早的翻转教学实践出现于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的Maureen J.Lage在“经济学入门”课程中采用了反转教学模式,但并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真正引起轰动的是2007年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他们使用很简单的技术手段录制了课程PPT的讲解过程上传到网络,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就存疑的部分与教师讨论并在教师辅导下完成作业,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2011年,Jon Bergmann出版了专著《翻转你的课堂:时刻惠及课堂上的每位学生》,该书受到了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的大力推荐。

国内对反转教学的研究仍处于认识和尝试阶段,一些研究者小心谨慎地在实践中检视反转教学模式的本土化问题,张金磊、赵兴龙和曾贞发表的研究成果围绕翻转课堂的起源、形态和特征,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也提出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局限性和问题,较能代表我国当前反转教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在教学实践方面,国内外在中小学课堂开展反转教学的案例较多,我国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在语文、数学、英语等8门学科中进行了反转教学实践,教师制作大量教学视频上传至学校服务器中,学生通过平板电脑终端课前观看视频,课堂讲授时间从40分钟降为15分钟,把更多时间交给师生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测试和调查分析表明88%的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63%的学生认为作业完成的质量更好,17%的学生认为增加了学业负担。国内较少在大学课堂开展反转教学,仅有少数研究者在大学英语、思政课、信息技术公共课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反转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主体,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增强,那么一个新的教学形式如何与我国教育实践相结合、找到最佳契合点值得我们去探索。

2 主题教学

主题学习(Theme study)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通过广泛的主题探究而非拘囿于某一学科领域来运作的教学模式,即学习内容不以领域知识自身的体系结构来组织展现,而以某个主题作为主线,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组织始终围绕主题,学生借助信息化资源和环境,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径。

目前在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中,对主题教学设计我国教育研究者总结探索了一些符合实际的方法和手段,主题的设计有宏观(一个跨学科的主题系统)、中观(主题单元)和微观(案例)层面的设计,也可以是跨学科主题设计、多科主题设计或单科主题的设计。在本研究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设计定位于中观层面,即以单学科为主的主题单元设计模式。

3 实践反转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在最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其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任务。前者具体指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指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转教学探索研究有两方面的意义。

首先,满足学习型社会对个人终身学习能力的素质要求。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对于社会发展、教育变革还是个体成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教育者重要的教育目标,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条件和途径。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在于它鼓励学习者去发现和重构他们所获得的信息,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积极地思考,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的交互,在问题的讨论、解决过程中,使学习成为一种充满意义、富有建设性的活动。学习者在理解知识并把它转化为个人知识的过程中,构建了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框架,从而能够学会学习,完善终身学习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其次,有利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推进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反转教学通过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课堂组织思路,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以学生创新思维形成为主线,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活动设计和组织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积极推动学习者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 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

1 知识模块的重组——主题划分

经过慎重筛选,笔者选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网络教育应用”进行反转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该课程主要研究网络在教育中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网络学习环境和网络学习平台的建立、网络课程建设、学习资源建设以及网络教育的评价等内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教与学理论、远程教育、网络技术、教学设计、信息处理等内容,涉及科目杂而宽泛,具有较明显的跨学科特征。选择这门课程的另一个原因是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和实践,该课程一般在学生大三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开设,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己具备了较好的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意识和实践技能,基本具备反转教学开展的信息素养要求。

经过课程组前期的教学分析和研究讨论,决定采用单学科的主题单元设计,即主题直接来自某一学科科目,这种主题方式组织结构较为简单,知识体系以单学科为主线,辅以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时比较容易把握。我们将“网络教育应用”的教学内容划分为6个主题模块。第一个模块“网络教育应用概述”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学习方式,旨在通过教师课堂授课使学生掌握网络教育的概念定义、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其中重要的是向学生阐明我们反转教学开展的实施过程、必要性和学习流程,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模式做前期准备,包括在教师引导下做一次反转教学流程的小测试,再充分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对出现的问题做具体分析,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另外5个主题模块的划分和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主题模块划分确定后,紧紧围绕着每个主题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资源和组织教学活动框架,把原属于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科目的领域知识以主题单元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中轴串联起来。每个主题单元模块下又分若干分专题,分专题类似于支架教学法里的支架,它不是由教师事先准备的科目知识,也不是分属于各个主题单元下的小节,是学生对主题单元模块学习后需完成的专题任务,主要形式以主题单元知识点在实践中的应用为主,如相关案例分析、综合问题解决、社会调查等。

2 教学资源和环境的设计

课程组对成功的反转课堂案例分析后结合“网络教育应用”课程教学思路,决定利用成熟的课程自动生成平台(如我校课程中心的卓越网络课程建设平台)开展反转教学,这样教师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

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翻转课堂中,教学流程由课前自主学习部分和课堂教学两部分构成,具体模式在下一小节详述。课前自主学习是反转教学成功的关键,如何保证学生课前的学习真正发生了,即通过自主学习知识真正发生了转移并有初步的知识内化,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两个关键作用,一是搭建学习支架,我们在每个主题单元学习中都给出清晰的需完成学习目标要求和学习流程指导,以及课前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在课堂教学阶段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和需完成的学习任务。二是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学习资源,借鉴一些反转课堂的成功经验,我们利用Adobe Presenter精心制作了课前自主学习视频,反转课堂的视频学习资源不同于我们以往的精品课程的视频表达形式,目前精品课程的视频课堂多以教师讲授的正面视角或辅以PPT播放的形式,时长以30~40分钟能够展开一节课内容为主,但这种视频在反转课堂中并不适用。由于反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是初次碰到的新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相应概念,也没有建立一系列知识点间的关联,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靠自我管理较难坚持看完过长的视频,因此,一个主题单元的教学视频由若干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片段组成,每个视频片段里讲授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在学习指导中明确给出学生观看视频的次序和知识关联图。

利用Adobe Presenter录制反转课堂学习视频不同于以往PPT单调播放的模式,重点是随着PPT的展示录制了教师讲解的声音,随着讲解可以在视频中任意批注,还可以插入视音频多媒体资源,从学生视角来看颇有传统课堂中思维跟随教师黑板讲授的感觉,可以减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能产生的孤独感。

3 教学活动设计

反转教学通过对学科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将传统课堂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做了重新规划安排,学科知识的获取和传授前移至课前进行,课堂变成师生解决问题、协作探宄的场所,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而来,教师真正做到了有目标地授业解惑,极具个性化的、有的放矢地教学。反转教学的课堂结构较之传统课堂有明显的改变,师生角色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革带来的效果主要在于鼓励学习者能够积极地思考,主动重构他们所获得的信息,主动去探宄要解决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解决过程中,学习者理解知识并把它转化到个人知识体系中。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Robea Talbe教授经过多年反转教学实践总结出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翻转课堂模型,笔者以此流程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需要摸索了一套反转教学组织流程图(见图1)。该教学流程由专题单元知识学习(个人自主学习)分专题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课堂问题解决小组专题学习成果汇报一总结反馈五个阶段组成。

(1)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课前学习部分是反转教学的关键环节,将新知识的学习提前到课堂之外并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地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源自学,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激发其对某些问题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此阶段的教学设计可能要比传统的授课备课更为深入,要慎重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材料的取舍都要做认真研究。我们在实践中设计了3个教学环节:

a.学习指导。在教学支持平台每个主题单元中详细给出本主题的学习流程导图,第一个学习步骤就是要求学生的学习从认真阅读学习指导开始,其中给出了学习目标、知识点关联、学习的关键步骤、视频观看指导等。

b.自主学习。此环节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为主开展学习活动,在网络学习支持系统平台上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PPT视频资源为主,辅以网页形式的文本资料、案例、视频资料等。在网络学习支持系统中以围绕主题单元的知识地图形式制作导航链接,方便学生点击观看。考虑到在传统课堂里多数学生习惯于当“沉默的大多数”,因此在观看完每段视频后,教师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和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与教师交互中提出的疑惑,会列出一些该视频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求学生在课堂授课中就这些问题与师生展开讨论,这些预设问题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课堂中学生习惯于听而不愿意积极表达的现象而设置的引导性提纲,要求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不仅限于此。

c 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阶段完成后进入分专题协作学习阶段,分专题任务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解决实践性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真实情境中的现象和规律,通过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培养其与他人协作沟通的能力,学习同伴间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可以启发个人的思维,在争论协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在每一主题单元中设置了若干候选分专题,供协作小组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题任务深入研究。协作学习前由教师主导,将不同水平和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组成3~5人学习小组。由协作学习小组自己协商选择分专题和分工后,组长首先给教师提交一份小组学习方案,说明专题研究内容、小组分工安排、进度安排和研究实施路线等;其次是在小组协作学习期间,将小组学习方案录入课程学习平台,利用系统的“跟踪学习进度”模块监控小组学习任务的落实情况。实践证明,这个措施起到了监控小组协作学习的作用,由于学习进度完成情况能够显示在学习平台上,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按期自觉完成自己负责的专题任务,最后每个协作小组在课堂授课前就研究的分专题完成一份汇报PPT。

(2)课堂问题解决部分

反转教学模式的课中学习部分相较于传统课堂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师生的交互加快了知识内化的进程,学生解决问题的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强烈。教师为了解决问题讲授的目的也很明确,真正在课堂中做到个性化施教、差异化授课。课堂学习部分我们安排的流程是提问讨论20分钟、汇报与分享15分钟、总结与测试10分钟。

在课前自主学习和协作完成分专题任务中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疑惑和问题,在课前部分教师利用QQ群、Email、网络学习平台论坛等交互工具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指导。指导每组学生对典型问题进行梳理,准备在课堂授课中展开讨论,同时教师在课下对相关问题做充分准备,对每组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对某一主题单元疑难问题较多,要在20分钟内全部解决时间比较紧张,我们的做法是教师统一回答共性的重难点问题,其他问题指定理解较好的小组配对讨论解答,往往学生互相帮助解答问题时气氛非常热烈,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汇报与分享阶段由各协作小组推荐的汇报人分享完成的分专题学习成果,不但要求汇报人发表研究结论,还要详细地讲解完成任务的思路和采用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技术,汇报完毕其他协作小组可以提出质疑并提供新思路。最后,由教师对本次学习过程予以总结,主要清晰勾勒所学知识的关联结构,巩固重点、疑难知识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简单测试,进一步强化。然后布置课后作业,布置下次教学的课前学习部分。至此,完整的一轮反转课堂教学流程结束。

4 反转教学中的交互实现

反转课堂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最大变化是教学过程中交互关系的变化,教学流程的“颠倒”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变成学习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知识内化。从表象来看,反转教学引起的是课堂时间的重新分配,师生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课堂上教师单向灌输式授课,真正学生在作业、质疑、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阶段需要老师指导和交流的时候,师生反而处于分离状态,如果学生此时不积极向外界寻求帮助,则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看个人的学习能力了。反转教学模式通过调节讲课时间,将一部分授课交给学生课前自学完成,课上时间用于陪伴学生解决其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变革实质上带来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交互关系的三个变化。

第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讲解和教师主导的学习活动中,近年来反转教学模式的实现得益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习者可以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环境中,通过“同化”和“顺应”机制,以机具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进行知识加工,构建个人知识结构。反转教学模式的课前学习部分,学习者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丰富教学视频,独立主动地通过学习支持系统平台对外部学习资源进行获取、加工和总结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策略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如电子笔记、在线测试、作业提交等一些外显的操作行为,将自己的阶段学习成果反馈至网络学习支持系统,让教师进行学习评价,我们把这种交互行为定义为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这种信息交互形式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交互方式。

第二,有学者研究认为教学交互的信息流具有不对称性与复杂性。在教学交互过程中,教学内容信息基本上是流向学习者的量远远大于流向传者教师的量。这就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师生信息交互的现状,教师在讲授中无法知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只是按既定的教学计划和经验来授课,因此就谈不上因材施教、答疑解惑,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接受信息,在课后作业时才能深入思考,仔细咀嚼,尝试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反馈评价。而反转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初步的知识吸收,将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就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在师生、生生交互过程中知识整合内化的效率得以提升,将课堂变成了学生高度参与、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第三,反转教学中的交互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交互一定要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知识建构为目的,如果交互内容不在既定的计划和设计中,过程不被监控和引导,那么教学效果一定是打折扣和无意义的。在上述反转教学流程的描述中表明,无论是课前的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中,还是课堂讨论、成果汇报环节中,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中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事先列出引导性的问题提纲,课前对学生的汇报成果进行检查并反复与学生沟通修改,这些措施是开展反转教学中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监控手段。

5 教学效果评价

本期“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结束后,我们通过学生成绩分析、访谈、教师教学评价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总结为以下两点:①反转教学模式的实施明显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做了较大改革,学生成绩由卷面成绩、小组协作学习过程性评价、课堂评价三部分组成。量化考试比重的调整改善了以往学生平时学习中少参与、不主动、缺少兴趣、临近期末死记硬背的学习惯性,当学生了解到他们平时参与的学习活动、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与成绩有着直接的关联后,逐渐从被动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到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课程教学的旁观者到主题教学活动的热情策划者和执行者,唤起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和兴趣。课堂讨论和答疑给予了每个学生同样的尊重和展现自我的机会,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最终的卷面成绩分析显示,低分段学生明显减少。②反转教学模式的实施明显提升了教师教学热情和教学能力。随着教学流程的深入开展,课堂内外的交流和答疑拉近了师生情感,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得以提高,评教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满意度大幅提高。

三 实施反转教学的挑战和思考

反转教学模式优化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给教师开拓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但教学过程是复杂且多变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药,反转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其一,学科的适应性。查阅文献和国内外成功案例,反转教学的案例大多集中在数理、信息等理工学科,这些学科知识点逻辑关系清晰,有完整的术语表达体系,描述规范,学习的难点在于如何运用这些原理、规律去解决现实情境中碰到的问题,反转教学将学习过程中这一困难阶段放置于老师和同伴共同协商的环境中帮助完成,有力促进了知识转化的效率。由于人文社会类学科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教师在授课中与学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是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如何在人文社会类学科中开展反转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还有待实践中探索总结。另外,高校反转课堂的实践应尽量选择小班制的专业课程,在公共课教学中实现反转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是极大的考验,若课堂中师生、生生问不能充分展开讨论和答疑,则教学活动必然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欠佳。本文选择的课程“网络教育应用”在“教育中网络技术的运用”这一主旨统领下涵盖多学科内容,教学过程重在基本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要求学生要有大量的网上实践活动,对此类便于开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法的课程经实践检验比较适用反转教学。

其二,教师专业能力的制约。在反转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信息化素养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学视频制作、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过程管理是开展反转教学中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的三大挑战。为了满足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需求,教师要制作大量学习视频资源,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学习支持系统。在课前学习阶段教师还要及时通过QQ、Email、论坛等远程交互工具及时与学生沟通,监控学习进程,课堂授课中讨论交流的引导和控制对教师是智慧和技能的双重考验。实事求是地讲,教师开展一次反转教学所付出的劳动量远远超过传统课堂的备课量,在教学实践中到底有多少教师愿意改变已经很熟练的传统课堂模式而去尝试反转教学还是个未知数。但反转教学却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教学新思路,通过反转教学的开展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了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技能。

其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反转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反转教学模式开展的基础是学习者要有良好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和获取加工信息的技能,学习者要具备在网络环境中能够进行信息获取、知识加工、沟通交流和评价反馈四类自主学习行为,同时,在课前学习阶段学生要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判断学习成效,进行自我学习过程监控,对习惯于传统授课模式的学生来说碰到的首要问题是调整自己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反转教学模式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

四 结语

现在大学课堂上教师普遍感受越来越难以将学生吸引到课堂里来,原因之一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不再完全依赖教师的课堂授课也能完成学习目标,学习者个体学习风格、知识基础的差异也使学习者追求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反转教学可以说是顺应时势,能较好满足时展对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出的变革需求。

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我们以主题教学设计为主线,辅以围绕主题的分专题学习任务完成为目标,组织实施了反转教学模式的尝试,教学过程中包含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项目驱动法、支架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实践证明,反转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以知识学习为导向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的态度和方法,能够加快学习者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进程。

参考文献

[1][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4]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 2012,(7):114—117.

[5]李敬川,王中林,张渝江.让课改的阳光照进教育的现实——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掠影[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6—18

[6]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1-16

[7]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7-20.

[8]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 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9]肖平。基于主题教学的教学设计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2006:6

[10]Robert Tal~ert.Invertir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mom[OL].http:L//dzO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第4篇

论文主题词:个人知识知识管理专业发展

个人知识管理是关于个人知识的获取、存储、分享以及利用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新时代。“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目前,一个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如果不继续学习,那么5年后他就面临被淘汰的境地。身为知识工作者的教师,同样面临着知识更新的困境。教师的知识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综合体,其中,隐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更能深刻的反映一个教师在专业方面的成熟度。教师知识管理的核心应当是隐性知识的积累、交流和共享。教师的隐性知识是自身建构的、动态的生成性知识,是“知道怎么做”(know-how)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隐性知识更多的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同伴互动获得的。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的提出对于教师再教育的改革有着重大意义。目前教师培训流于形式、实效性差,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究其原因,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师培训以培训者为中心,不考虑教师的原有经验和水平,因而难以调动教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培训效果可想而知。这种教师教育形式很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呼唤以教师为主题的教育形式。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的个人知识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点。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学习等方法都是教师教育的有效形式。但是,笔者认为,对于教师的个人知识进行系统的更新和优化,应是改革教师教育的一条重要思路。理由很简单,教师的教育行为受其个人知识的支配,那么优化和丰富教师的个人知识就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教师不断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然而有诸多因素阻碍了教师有效的进行知识管理。

1.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

在我国,教师缺乏知识管理的意识,不善于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有调查表明,仅有16.7%的教师写教后记,83.3%的教师从不或只是偶尔通过这一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研究还发现,75%的教师认为,从教以来,自己在专业知识上收获不大或没有收获。教师往往不清楚自己所缺乏的知识,无法找出需要创造的新知识。

2.因担心失去对个人知识的垄断地位而拒绝知识共享

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学“专业个人主义。”教师将个人独立获得的经验、专业知识看做是私有财富以及谋生、升迁和参与竞争的资本。在业务和学术上,教师常常坚守自己的独立王国不愿与他人合作。长期的相互隔离限制了教师之间的互动,给教帅之间的合作设置了障碍。即使学校提供了机会,但在知识分享方面,教师仍得保守且不自然。教师常会有如下的疑虑:“假如个人知识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那么我为什幺要与人分享,使自己受到威胁?”“假如我的工作是创造知识,那我为什么要用你的知识取代我的知识?”一方面,教师很担心,一旦将自己的经验公之于众,自己就会失去在该领域的权成性和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学校对知识共享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因此,教师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与别人分享。

3.对交流与共享知识的需求不够。

长期以来,学校追求的是考试分数、升学率,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学主要是教材,教师的工作变成了程序化的操作,创造性劳动变成了简单的重复劳动。教师的工作重点不是发现新知识,而是传承既定的权威性知识,教师缺乏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欲望。

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主要技能

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相比,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因此实施的可能性也较高。个人知识管理一般包括管理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三层含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主要技能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探索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基本上,只要是与一般教学或是专业发展相关的资料,都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搜集的范围。例如,教学计划、课程发展、活动设计、班级经营、师生互动、教学评价,以及实录性资料,如相片、录音带、录像带与书面记录等。

2.评价信息。搜集到信息后,要对信息进行评估,过滤掉无用信息。评价时不仅要评估信息的内容质量,而且要确定它与自身知识建设的相关度。

3.组织信息。经过评估得到有效信息后,需要有效的储存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以方便今后的查找和使用。组织信息可以采用大家熟悉的管理系统来实现。

4.分析信息。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信息中分析、归纳、综合出有价值的知识。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转化。

5.展示信息。分析后得到的新知识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传播和共享。可以使用幻灯片、动画片、网页等形式将其展示出来。展示的过程也就是个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

6.信息协作。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共同的任务,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协同工作。交流和共享彼此的观点和知识。

四、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

1.建立个人知识库,注意显性知识的整理和组织

教学工作是教师有意识的将零散的和不连贯的显性知识组合成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明示的方法进行知识传播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性的对所学的理论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并采用数据库等手段对知识进行清点、评估、规划、整合和创新,以便在使用时及时搜寻、提取想要的知识,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应该采取下列措施:(1)进行知识的搜集、分类与组织。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检查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和薄弱环节.然后多反面的搜集、积累知识。教师在知识积累上可采用数据库、博客、媒体(录像带、幻灯片、录音带)、文件、书籍.、读书笔记等形式,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置知识系统,建立个人知识库。(2)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通过系统的读书、专题学习、听专家讲座等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2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

教师要不断进行批判式的思考,把自身的个性化知识和实践性技能深刻的概括出来,并清晰的表达出来,从而使个性化知识的传播成为可能,具体方法是撰写反思性札记和生活史叙述。

反思性札记是指教师及时记录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为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留下素材。生活史叙述是教师对自身进行的一种“原认知研究”,是个人回溯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撰写生活史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成长历程进行梳理,发现自己的人格特征、认知特征、知识结构、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诀窍。通过这种知识管理活动,教师能了解自己的专业发展脉络,对自己的特点、倾向、优势和需要加强的领域有明确的把握,一方面有助于制定和修正自身的专业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可是内隐知识逐渐显性化,并与他人分享与交流。

3.开展行动研究,将显性知识内化并创造新的知识

教师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必须将群体所共享的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自身知识系统的拓展、延伸和重构。开展行动研究,能是教师省查自己的学习的教育理论与自己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能不断的修正与更新知识,促进知识的活化。

4.将“社会资本”变成“智慧资本”,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

知识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和流动,教师要主动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共同解决在教学上遇到的难题,增加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的流通性与可接近性,把“社交资本”变成“智慧资本”,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使知识价值最大化。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合作对话中,教师能获得个人反思所得不到的东西。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第5篇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类移动互联设备迅速普及并有超越个人台式机的趋势,平板电脑的普及率逐渐提高,使得其融入课堂教学成为现实。2011年3月NEC中国研究院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就平板电脑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展合作研究。

2012年4月开始,笔者在深圳市四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中主要针对语文、英语、数学和科学四个学科探索平板电脑创新课堂教学研究。本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对平板电脑教学和学习带来的变化和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平板电脑支持下的课堂实践研究

1.平板电脑支持下的教学内容的变化

在实验班级中,为每个学生配备了三星P7510型号的平板电脑,教室里可连接无线网络,并配备大屏幕投影。学生除课本外,可以通过平板电脑阅读教学内容,获取教师教学信息。研究者认为平板电脑给教学内容带来的两点显著的变化如下。

首先,平板电脑存储的教学内容在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上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借助于平板电脑,知识的呈现方式由原来的文本形式变成数字形式,它可以包含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甚至能够以虚拟增强现实技术产生逼真的临场感(如下图),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在知识的结构上突破了传统教材线性结构,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实现,方便学习者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深入探索。

其次,平板电脑扩展了教学内容的信息容量和广度。传统的纸质教材容纳的教学内容的容量是极其有限的,限制了其提供信息的数量。台式机或者笔记本虽然能够容纳大量的数字化信息,但是其便携性较差,经济投入较多,难以大规模普及。平板电脑则既能够大量存储数字化教学信息,又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的方式随时查询获取信息,还方便携带。

2.平板电脑支持下的课堂学习方式的变化

平板电脑集成了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学生认知工具、学习评价工具等,营造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它能够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开展,能够对班级学习活动开展及时有效地评价和反馈,支持了有效教学的发生。

(1)激发了学生学习参与度

在对实验班级教学观察中,研究者发现利用平板电脑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行为明显增加,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得到有效提高。

在X老师教授的英语课程中,老师根据课堂讲授内容,设计了以拜年为主题的情景动画片,展示春节的各种习俗活动,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习英语词汇和主要的语法,句型。此外,老师还提供了有关国外过节习俗活动等扩展学习资源和材料给学习进度比较快的学生,通过这样的策略实现差异化教学。

在C老师教授的关于土壤成分的科学课程中,我们观察到另外的学习行为。课堂中需要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土壤的主要组成。实验中有的学生负责使用沉淀法搅拌土壤,观察分层,有的学生负责利用平板电脑提供的表格进行记录,并用平板电脑对实验各阶段拍照,上传给教师以供全班分享。

在教学管理平台的支持下,平板电脑可以支持学生将各类课堂练习过程和结果,如数学解题、小作文、画图、英语口语等便捷地上传,并能够向全班展示。在研究者观察的实验班级课堂中,多个学科教师应用这样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评估、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展示。在平板电脑支持下,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被教师和同学关注的机会,因此学生们在课堂中,或者课下都会非常积极地提交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踊跃参与到分享同伴评价等活动中来。

(2)有效支持探究性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中,囿于课时、教学环境、工具支持等多种因素,导致探究性学习转变为以教师预设路径开展的一种启发式教学。研究者认为,要让学生真正实现探究性学习,必须在真实的任务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探究工具支持,让其可以在不断尝试中归纳,总结,进而发现规律。

如在X老师设计的科学课种子的萌发中,教师提前要求学生在家自己种下一种植物的种子,利用平板电脑拍摄、录影功能记录种子萌发的照片,照片的背景是种子萌发的高度和温度、湿度等,照片上还显示拍照的日期。同学完成资料收集工作后,利用教师设计的表格工具填写种子萌发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到了课堂上,小组同学可以将收集的资料汇总,进行比较,寻找种子萌发共性的特征,比较不同种类植物萌发的条件等,形成研究报告。这样的课堂既有趣味性,同时增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研究能力。平板电脑在这项研究活动中起到了资料收集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作用,为探究行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帮助。

(3)提高了课堂学习反馈效率

有效教学是一个师生高度交互的过程,在信息交流中,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学生才能够获得教师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帮助。然而,传统集体授课的课堂中教师几乎没有办法随时获得全体学生的学习反馈,只能凭借个人经验来选择教学难度,调整教学进度。

而平板电脑安装的课堂管理工具就能改变上述面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堂练习,统计工具就能迅速地把练习完成情况统计出来,教师既可以知道每一个知识点全班掌握的情况,还可以知道每一个人对于知识的学习状况。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开展诊断性教学工作,调整课堂的教学活动。

平板电脑携带的拍摄功能还能够将学生练习的过程录制或者拍摄下来,这样教师不仅能够知道学生的练习结果,还能够分析解答过程,有利于学习过程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进而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加准确地分析、借鉴和诊断学习问题等。

3.平板电脑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研究者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工作,我们认为平板电脑教育应用核心问题是如何以平板电脑为载体,创设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和创新的学科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和学习。其关键就在于平板电脑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改造和革新传统教学观念和行为。我们认为平板电脑在变革教学和学习中,以下几方面非常重要。

(1)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提高接纳程度

在研究者参加教学研究启动阶段,教师在平板电脑的教学使用态度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部分实验教师对平板电脑教学抱有神秘感,不知道平板电脑支持下的1对1数字化课堂应该如何教学,在教学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裹足不前的状态;部分教师则指望利用平板电脑自动替代备课工作,希望平板电脑能提供现成的课件,保证其在课堂中直接使用,一旦发现提供的资源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或者操作上出现不习惯后,教师会放大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局部问题,对平板电脑持否定和抵触的态度。

因此本研究认为,要提升平板电脑的教学效果,实现平板电脑教学常规化,必须重视教师对平板电脑走进课堂的接纳程度。为此,不仅仅要给教师提供平板电脑创新教育教学的成功案例以树立榜样,鼓励教师信心,还应当尊重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习惯,深入了解教学需求,在此基础上提供给教师功能全面、操作简洁、界面友好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吸引和促进教师态度与教学行为的转变。这就需要平板电脑应用提供方与研究团队和一线教师紧密结合,开展协同设计与开发。

(2)各类学科认知工具是支持平板电脑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

尽管平板电脑也被认为是电子书包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是平板电脑在课堂中的作用绝不仅限于教材的数字化和多媒体化。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认为,平板电脑进入课堂的最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平板电脑等教育信息化媒介进入课堂,不是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介,而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对知识进行变换、加工、表达、探究,利用平板电脑对知识进行协同。

平板电脑创新教学模式价值核心就是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它不仅成为学生的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还是学生选择、重新组织信息、探究信息的有效工具。它能提供如“思维导图”、“统计图表”、“信息展示”这样信息加工、展示工具,能够提供如“图形计算器”这样的学科探究工具,还能够和GPS等系统整合起来,提供学生认识和探索世界的强大的“武器库”。学生不再依赖教师提供知识,不再蜷缩在教室有限的空间,平板电脑提供的各种学科认知工具将其带到更加真实、开放的学习空间,并扩展了其学习的能力。

(3)培养在课外利用平板电脑的观念和习惯

便携性能和移动性能是平板电脑与其他PC的主要区别,因而面对日益普及的泛在学习,平板电脑是一款非常契合的学习工具。未来的学校和课堂也将更具开放性,无围墙的学校和无围墙的教室不再是天方夜谭,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内外学习活动将实现无缝结合。本论文前面提到的关于“种子萌发”的科学课例,已经显现出课堂内外融合的趋势,这样的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这样的探究是对现实世界的探究。

因此,研究者认为平板电脑不仅能够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更能够在课外学习中发挥更大的创新作用。未来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和学校、教师探索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利用平板电脑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利用信息工具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习惯,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做好准备。

资讯

15寸最轻薄移动办公室 华硕PU500商务笔记本

15.6英寸商务笔记本

华硕PU500商务笔记本重量仅为1.96kg,只有传统商务本的三分之二,是目前所有15.6英寸商务笔记本电脑中非常轻薄的一款。在外形设置上,PU500采用铝合金材质机身外壳,能承受比一般材质高出多倍的压力承受度。同时,在外观设计上保持了今年华硕商务型笔记本电脑简洁、一体成型的设计理念。

高端配置 完备接口

硬件方面,华硕PU500采用i5-3317U处理器,配备4GB DDR3 1600MHz内存,显示核心方面配备了Intel? HD Graphics 4000显示芯片。更值得一提的是,PU500采用SSD+HDD的混合硬盘模式(选配),既保持了SSD快速读取(包括开机、读取应用程序、拷贝文件等)的优势,又具有传统机械硬盘的超高性价比,是目前存储方案中的最佳选择。

PU500的机身左侧配备两个USB2.0接口,机身右侧配备一个支持关机充电的USB3.0接口,同时还配备投影展示常用的VGA视频输出接口、HDMI等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