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班教学案例与分析

中班教学案例与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班教学案例与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班教学案例与分析

中班教学案例与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园集体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观、课程观告诉我们“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主干”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儿童教育,取而代之的是“以幼儿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现代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正是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而产生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日渐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幼儿和课程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为现代幼儿园教学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等 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和教学情境,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利用flas等技术手段,可以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化繁为简,易于幼儿理解。多媒体技术还能创造出崭新的、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景象,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在看似简单的幼儿作品评价环节,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承担“放大镜”和“传声筒”的功能,让每个幼儿都可以清晰地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评价中得到鼓励,看到希望,树立自信,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然而,在将多媒体与集体教育活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由于过于追求运用信息技术和高效的课堂效果,不自觉地走进一些误区。这里,笔者结合真实的集体教学案例,简单分析一下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多媒体的运用应具备针对性

案例:在小班集体教学“好玩的冰”的实验环节,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等丰富的操作材料,组织幼儿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冰的融化条件,感受探索的乐趣。 可是就在幼儿聚精会神地操作时,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响起,幼儿明显受到了干扰,有的抬起头寻找声音的来源,有的手里拿着实验工具随音乐舞动肢体。

分析:运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可能使美术作品在展示时,场面更加壮观;也可能使欣赏诗歌时,意境更加优美;还可能使音乐活动更有气氛。但是,不是所有领域的教学活动都适合音乐。科学活动本是幼儿自由探索、发现、思索的过程,显然,本次活动中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欠妥当。因此,无论是音频还是视频,无论是图像还是动画,教师在选择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科学使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二、多媒体的运用应坚持辅

案例:在同课异构的中班语言活动“谁的本领大”中,A教师直接运用多媒体信息库中的动画课件让幼儿欣赏故事,然而中间教师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提问和梳理,一些幼儿讨论、体验的内容也设计到软件上展示,虽然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幼儿并未主动思索和创作,使得大部分幼儿没有理解故事的真正含义。B教师则将故事内容进行修改,删掉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部分,重新进行录音整合,并在重难点部分综合运用了开放式提问、讨论、记录表梳理、情感迁移等多种教学方法,这样,一节活动课下来,幼儿都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探究、思索、表达,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巧妙使用,也给这节活动课锦上添花。

分析:使用多媒体的目的在于为教学服务,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应服从于教学目标,顺应、追随幼儿的需要。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独到的优势,但它无法取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实践、创造。

三、多媒体的运用应遵从适宜性

案例:在小班安全教育活动“着火了,怎么办”中,教师准备的火灾课件中,展示了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火灾图片及视频,结果平时有些胆小的几位小朋友当场被吓哭了,集体教学活动也没有开展下去。所以,教师要提前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供适宜的信息化内容。比如,小班的幼儿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卡通动画片里的小动物家着火的视频,能显示着火情境即可,不必过于逼真或是恐怖。

分析: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的智能发展水平、认知活动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比如,制作小班课件时,界面要精美有趣、鲜艳活泼、图像大而清晰,浅显易懂、短小精悍,利用软件中的作图功能、色彩变化及闪烁等,编制一些“动画式”的教学软件。而大班的课件则要求动手操作强,知识性强,多一点想象的空间。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把握不好幼儿的年龄特点,而适得其反。

四、多媒体的运用应讲究科学性

案例:中班音乐活动“小鸟落落”中,教师为了引导幼儿更好地熟悉乐曲节奏,精心准备了电子图谱,并且设置了图谱的呈现与音乐同步,这些都显示了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技能。只是,教师过于追求动画效果,每个节奏所选择的小鸟的形象都是动画的,每只小鸟都在不停地闪动翅膀,反而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也就难以达成预期的效果。

分析:现代技术手段选用、设计软件及穿插都要讲究科学性,不要为了画面的动画效果而滥用软件,如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制作要注意清晰、准确,不要为了吸引注意力,制作闪烁不定的画面,反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很难为其建立起有序的表象,尤其是需要幼儿参与设计的线条造型,更要注意直观、明了。

五、多媒体的运用应注重统一性

案例:大班语言活动“梨子小提琴”中,在分段听故事环节,教师通过PPT课件,分别显示了松鼠、狐狸、狮子等形象,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层层推进,只是到了整体欣赏故事环节,大屏幕上画风一转,出现了多媒体信息库中的动画镜头,与前面PPT中的动画完全不是一个形象,幼儿听起来就有点懵。到底今天的故事讲的是什么呢?这不易于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分析:由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呈现给幼儿的应该是直观的、具体的、统一的形象。如果在集体教学设计中遇到此类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美图秀秀、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编辑,使呈现的形象前后统一,从而给幼儿完整有序的视觉感官体验。

中班教学案例与分析范文第2篇

第一环节:数扑克牌游戏。

教师准备了有数字1―10的10张扑克牌,每次游戏时教师从中任意抽取一张,请幼儿报出相应数字并从显示的数字起一直数到10。如:教师抽出的扑克牌上的数字为6,幼儿就应该从6开始数数,一直数到10结束。

第二环节:游戏“找朋友”。

教师示范:教师任意抽取一张扑克牌:“谁比我多一呢,快来和我做朋友!”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牌,判断配对的数字;

幼儿游戏:教师讲好游戏规则后,请幼儿自主游戏。可是在轻松有趣的音乐中,孩子们找朋友的活动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随意地玩耍,扑克牌被抛得到处都是……此时再集中讲解补救,似乎教学都难以有效地开展。

在第一环节中教师以“数扑克牌”的游戏导入“接下去是几”这一新的学习活动,既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但是在第二环节中,虽然教师在游戏“找朋友中”示范了如何找朋友,但是由于在让幼儿操作时自由度过大,还是丧失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教老师精心设计的有梯度的游戏,呈现的效果却不是那么的有趣和有效呢?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化,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也越来越为老师们接受,并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中。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师们在用教育观念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特别是在幼儿数学游戏、趣味化的风潮下,很多教学的呈现脱离了我们预期的设想,有趣变成了无趣、无效。本文从幼儿数学趣味化这一角度,在实例的阐述、分析中来谈一谈自己对幼儿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给广大的一线幼教工作者提供一点启示和帮助。

一、幼儿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1]我的玩具(小班)

1.活动描述

[目标]

・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并说出物体的数量(5以内)

・能比较细致的观察物体。

[准备]

不同种类的玩具小汽车、玩具小恐龙(每种5个):《有趣的数学》人手一份

[过程]

第一环节:教师通过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玩具吗?”,开启活动。

第二环节:集体活动时,教师提供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小汽车、玩具小恐龙等让学习目测数群:“桌上有什么?” “两个玩具盒里都有小汽车,谁能一下子说出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

第三环节:小组活动时,幼儿通过《有趣的数学》中相关练习进行巩固,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2.案例评析

谈话环节通过孩子喜爱的玩具开启,很好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在第二环节,由于教师提供的是对孩子诱惑性较大的实物玩具,致使孩子过度关注材料本身,对老师交代的活动要求并没有理解。因此,在动手操作时幼儿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地学习目测,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玩具的玩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接下来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不得不再次向幼儿重复讲述活动的要求。但每次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幼儿的有效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虽然这是老师花心思准备的活动,但活动本身的目标却并未实现。单纯的看活动设计,其实并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教育活动就是这样,特别是学前教育,如果过分的追求活动的趣味性,就会丧失活动的有效性。

[案例2]“帮帮美羊羊”――按规律排序(中班)

1.活动描述

[目标]

・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学会观察与比较,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准备]

各种几何图形若干:胶水、幼儿操作纸

[过程]

第一环节:老师以设疑式谈话:“今天我收到了羊村美羊羊送来的礼物,小朋友,你们想看吗?”作为活动的开启。

第二环节:在活动重难点的解决上,教师以幼儿熟知的“美羊羊”形象贯穿活动始终。通过欣赏、观察美羊羊的帽子,对图形排列规律进行初步的认识;在活动“帮帮美羊羊”中,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建构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第三环节: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进行评价,巩固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2.案例评析

教师以情境性的设疑:“羊村里的美羊羊给小朋友们送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是什么呢?”极大地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在这种探索欲望的驱动下,活动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环节: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帽子”,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初步发现了“帽子”上图形排列的规律。在解决重难点时,通过活动“帮帮美羊羊”逐层展开:首先,在请幼儿说一说中学会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然后,教师请个别幼儿尝试排列,通过老师开放式的提问:“他是怎么排的,我们来说说看,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法?”,让幼儿学习多种排列规律;最后,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教师的组织评价:“你是怎么设计的,他设计的帽子好看吗,为什么?”,对幼儿图形规律的排列认识进行巩固。整个活动的设计立足于幼儿的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以幼儿熟知的“美羊羊”形象恰到好处地服务了活动。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通过游戏的设计,实现了巩固教学目标的目的,并且,整个教学有趣并不无效。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至于破坏童年的乐趣。”或许,我们的幼儿数学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正是起着这样的作用。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运用什么有趣的教学方法,还是采用什么新颖的教学材料,其目的都是为了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但从上述教学活动来看,教师虽然运用了许多“花样”,却没有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效呢?

1.正确把握活动的目标

目标是一个活动总的纲领。它体现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核心价值的认识,是正确把握重难点和对班级幼儿发展水平的认识的直接体现。很难想象,如果一个教师唯教学参考书为上,不重视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分析,能组织出一次精彩的活动?笔者认为正确把握活动的目标,首先要参透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确定活动的重难点。其次,教师对本班幼儿的能力发展状况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目标的合理定位才是一次活动成功的开始。

2.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目标准确定位后,活动的有效开展依赖的是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情境的创设、操作材料的提供、教师巧妙的引导等多样、合理的方式。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很多老师都认识到了幼儿数学教学应该坚持游戏化的教学,并创设了多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但从一些教学案例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案例“我的玩具”,本身就

是一个很吸引孩子的活动,因为这是孩子熟知和喜爱的。虽然老师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幼儿提供了很多有趣的操作实物,活动也坚持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但呈现的结果却并不如人意。因为,材料投放后教师并没有向幼儿交代相应的常规要求。活动开始时虽然老师对幼儿提出了操作要求,但因为幼儿的缺乏目测经验,致使幼儿对老师组织的活动难以跟进,而将大量的注意力放在了玩具本身:在案例“帮帮美羊羊”中,教师同样选择的是孩子熟知和喜爱的“美羊羊”形象作为整个活动的媒介,却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活动在揭晓羊村里送来的神秘礼物中开启,极大的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热情。在活动的主体部分,教师通过层次分明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探索、发现及动手操作中学习了图形的有规律排列。

因此,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要考虑的孩子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及班级常规发展水平。探索也应该是幼儿自主,主动的活动。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活动的难度和高度,但决不能超出幼儿的认知水平,使幼儿难以跟进教学活动。这样,活动不仅实现了有效,更是有趣、开放和生动的活动。

3.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

什么是有效的评价?教学评价的发出者是教师还是幼儿々有效的教学评价有标准吗?如果我们的一线教师能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合理的组织我们的活动。走进我们的幼儿园,经常听到类似于这样的评价:“嗯,不错。”“好,真棒!”“大家一起拍手表扬他!”这类应答式的评价,反应的是老师评价语言的匮乏。那么怎样的评价是丰富适宜的呢?笔者认为,评价不仅是老师的专利,幼儿同样可以参与到评价中来;其次,我们的评价应该有内涵。对于孩子的表现,不应该以单纯的是非判断来应答,应该让幼儿知道“好”或“不好”在哪里?为什么?有的教师认为,幼儿数学活动的评价应该简练扼要,笔者认为,这与追求评价的“内涵”并不矛盾――有“内涵”的评价是教师用教育的智慧判断幼儿的“即时”言行,分析幼儿的回答代表怎样的讲演,为什么幼儿有如此的想法、怎样的回应能让幼儿豁然开朗?当然,有“内涵”的评价也是让幼儿在评价的同时时,不仅知道自己的长处也能了解别人的“好”,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正如《纲要》中所说:“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我想,关注幼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关注有效的活动评价正体现了这一点。

中班教学案例与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构建;数学;反思型课堂

一、引言

这些年来,我任教的两个初中班数学成绩每次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平行班,甚至这两个班的优秀率高于大多数班级的合格率。校长多次来听我的课,并几次找到我,让我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做年轻教师的指导老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本人认为之所以能出好成绩,其核心原因在于我坚持构建反思型数学课堂,以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题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波利亚说的好:“当你找到第一个蘑菇后,要环顾四周,因为他们总是成堆生长的。”这正是反思的奥妙所在。

二、构建反思型数学课堂的方法途径

1.聚焦课堂,创设开放性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反思。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一种单纯的接受式过程,大多应是一种发现式的再创造过程,而发现的过程必然是在一种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的,如果我们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归纳、抽象、形式化,从而经历再创造的过程。那将是还知识发生、发展的本来面目,对学生来说不仅得到知识,而且更能培养能力。

【案例1】等腰三角形复习课

在引导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进行题组训练:题组一:

学生练习后,进入小组讨论(讨论气氛非常热烈)争论焦点是:①等腰三角形顶角与底角的不确定性。②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不确定性。③等腰三角形的高线位置的不确定性。④圆的内接等腰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还是锐角三角形的不确定性。

教师指出:怎样改变题目中的条件使结论唯一呢?学生又纷纷讨论起来,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变式训练。学生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反思,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题组二:

此类问题,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点C的个数,并体会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题组三:

2.利用习题讲评,培养举一反三能力,促进学生反思

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作用,在课堂中进行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剖析一提,温习一串”的效果。通过一题多解,反思解题思路,通过由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去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过了一会,同学们发出惊叹声:“成立!成立”。

我又问:同学们改变一下反比例函数K的值再试一试,同学们探索的兴致很高。纷纷尝试起来,结果发现还是成立。

我再问:这样就能说明它是真命题了吗?

同学们响亮的回答:不行,不能用特殊代替一般。

那么怎样来证明呢?这时学生陷入了困境,这时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

生甲:把直线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改成一般式去证明。

这时我发现,我的学生太聪明了,这已不仅仅是一道数学题目的解答,而是一种数学思想的完美展示。

3.通过剖析错误,激发创新灵感,促进学生反思

利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经常给出标新立异的提问,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思,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三、结语

从上述教学案例中说明“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反思。即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已知条件多个角度去考察,探究结论成立的条件的多样性,再经过推理证明,这样的开放性教学,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又能充分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培养学生严密、清晰的思维过程,同时又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后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就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中班教学案例与分析范文第4篇

(一)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方式单调难以形成其发展的沃土

由于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无法应对基于网络的深度交流互动带来的诸多问题,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为方便组织管理,多以讲座形式或者视频会议等取代各种研讨活动,上百人的教学研讨活动一天就能完成,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教学研讨的意义和作用。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缺乏校本研修的沃土,难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以近年来“国培计划”为例,短期班或网络远程教育形式上多为讲座,一连半个月的讲座把参与培训教师的头脑都洗了个遍,可是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做法没有学会,没有建立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一回到自己熟悉的岗位,所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相关的技术支持都没有了,面对自己熟悉的孩子们又不知道怎么样具体去应对,怎么样灌输学到的新理念,又回到了单打独斗的老起点,最后还是“穿老鞋走老路”,更别提实现“国培计划”目标中骨干教师要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要起到带动和引领的作用了。

(二)U-S双方缺乏沟通,短期行为没有形成互动互利长效机制

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是一名教师,又是一个艺术家,既具备弹、唱、跳、画等艺术特长又擅长和幼儿进行沟通交流的教师,所以对于幼儿教师的培训更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文性、先进性及实践性的和谐统一。U是指大学(University),S指中小学学校及幼儿园(School),目前针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U-S双方缺乏沟通,没有形成互动互利的长效机制,培训前、中、后缺乏与一线参训教师的深度交流研讨,不能有效解决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再加上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技能水平、自我发展意识和专业成长等方面都处于比较低的起点上,培训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大而全并且统一的培训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很难完成教师教育本身所应该承担的任务。

二、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和专业成长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幼儿教师相对于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教师具有艺术优势,但是存在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的不足之处,更应该通过教学反思与研修这一重要途径和方法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幼儿教师自觉的教学反思研修,教学实践行为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研修小组成员既可以独立观摩、思考,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多元化评价中进行教学反思的交流,使教师专业技能知识得以升华。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提供了各种数字化和布鲁姆信息化工具,为我们开展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保障。开展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幼儿教师教育活动如下图1所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和研修能力,加快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

(一)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拓宽知识领域

幼儿教师要善于使用无觅网(人工智能根据您的个性化喜好进行文章推荐)、百度、谷歌、360浏览器等信息化工具搜索文字、图片、视频等教育资源,扩展幼儿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通过利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www.icourses.edu.cn)、囊括耶鲁哈佛等世界名校1200余课时公开课程录像课程的频道(v.163.com/open)以及优酷、土豆、56网等优秀视频分享网站观摩名校名师的公开课,名师以最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一定会给幼儿教师教学活动树立专业成长的典范。利用鲜果网(xianguo.com/hot)将自己经常关注的多个网站聚合在一起,第一时间展示给你这些网站的最新内容,这种个性化服务将节省大量的搜索资源的时间。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又拍网、QQ空间、博客相册等图片分享类网站构建专业知识、制作幼儿游戏及课堂展示用的图片素材。

(二)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深化专业成长

交互是网络的一大优势,网络技术为继续教育中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多种通讯机制与交流手段。为高校———幼儿园实践共同体之间创设一个沟通对话的网络环境。幼儿教师通过利用QQ和网易邮箱以及QQ语音(视频)通话、长话宝等网络沟通工具进行研修小组内成员的信息交流与探讨,加快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利用新浪博客、QQ空间等信息工具对所学教学知识记录、整理、、评价、讨论等活动来组合教师专业成长知识,有助于显性知识的存储、积累、传播和分享。

(三)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具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就是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幼儿教师要能够处理计算机多媒体素材文件,如利用Faststonecapture进行屏幕抓图、录屏、编辑图片、屏幕取色及放大屏幕等工作,能利用格式工厂进行各种多媒体文件格式之间的转换,利用微盘与微博账号绑定,将本地文件方便地分享到微博。会利用笔记管理网站如麦库,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用电脑手机随时随地在麦库中保存笔记、备忘、写文档、存资料,方便整理和分享。

(四)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幼儿教师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解决教学问题的实际能力。幼儿教师能利用在线的思维导图工具(bubbl.us)进行思维训练,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在线网络会议,研修小组成员在线协作进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提高幼儿教师解决真实教学问题的能力。

(五)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增强评课和教学能力

教师的评课能力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评价自己的教学,撰写教学反思日志,将自己和他人讲课的录像通过优酷、土豆、56网等上传到网络上并接受多元化的评价。研修小组成员要利用豆瓣网、贴吧、土豆网、人人网、ThinkSNS,打破小组的界限,把对话的群体扩展到所有的一线幼儿教师和师范生以及教学专家等任何可以上网的人。通过教学评价的综合化、社会化和外化,每一位研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其他幼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隐性知识最终“内化”到个人的隐性知识系统中,并产生更具创意性的联结,从而显著提高幼儿教师的评课能力和教学能力,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的幼儿教师培训策略

(一)以网络技术为纽带,构建幼儿园和高校远程互动教研平台

面对目前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高师院校幼儿教育见习、实习工作质量不高的两难困境,解决的方法就是建立一批高校和幼儿园的发展共同体学校,在服务基础教育的同时,形成互动互利,互助双赢,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广泛的共享性、时空的准分离性、数据收集管理的便捷性,一方面为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广泛的技术、资源和工具的支持,另一方面更是扩展了幼儿教师和高校教研人员实践共同体的广度和范围,使幼儿教师得到更广泛的学习支持。高校互动中心负责提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优质教育资源案例库和点评课系统。教学案例库中包括专家教师、一般幼儿教师和新手教师的不同教学案例,案例都附有分析介绍、说明、专家点评、适用对象以及参考资料等,幼儿教师可以看到每项教学技能的视频示范片段,包括优秀教学范例、问题教学范例、基本技能的示范等。发展共同体学校的幼儿园远程点每学期进行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展示课,利用远程网络互动平台将幼儿园的青年教师展示课连接到高校的互动中心进行现场直播和录像,高校参与培训的教研老师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进行点评课,还可以和其他远程专家深度互动,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园实际教学问题,这种个性化的深度互动和问题诊断可以显著提高参训教师的专业技能。展示课、互动点评都会被互动平台自动录制上传到网络资源库中,作为优质教育资源为高师院校的师范生提供可视化的教学案例。这种高效、具体的网络化教研活动促使幼儿园教师团队相互砥砺,激励专业成长,推动一线教师在真实情境中丰富体验、深化认识、改进教学和科研方式,提高实践能力,能够有力地加快远程互动点幼儿园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同时也可显著提高高校教师指导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针对性和基础教育研究能力和水平。这种模式形成了高校教学科学研究、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和高校师范生观摩反思研修三者共赢的局面,一方面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沃土,另一方面形成了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还可以地区教研室为纽带,以点带面,以示范点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示范区幼儿基础教育的良好发展。

(二)以研修小组为主体,践行自主学习加协助学习模式

幼儿教师教育必须立足于帮助教师自我成长,提高自我成长的意识和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满足于“授之以知识和技能”或使其获得某种证书上。应将幼儿教师教育目标定位在提高教师师德、教育教学技能与研究儿童、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上,不断地鼓励教师自我成长,促进其主动提高与发展。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幼儿教师教育是一个“合理边缘参与”的过程,从幼儿园新教师变成一个专家型教师,从一个实践共同体的边缘进入到中心,需要进行更多的参与和实践活动。幼儿教师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在实践活动中保留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动态互动结构,以幼儿园为基本单元,以幼儿园—高校远程互动教、研平台为基础平台,建立具有5—7人的研修小组,加上一名高校的指导教师专家,从而建立真实的实践共同体。要强调以研修小组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和研修训练,强调基于真实的幼儿园情况,通过研修小组间以及高校指导教师的交互和协作,并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资源来支持学习和交流,从边缘性参与者逐步过渡到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完成从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被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研修小组的实践活动中,既需要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设计教案,观摩范例,也需要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开展协作学习,共享资源、共同研修、互相借鉴。在幼儿园校内可以灵活采用“现场观摩、即时反馈”式、“专家指导”式、“双线交叉”式等多种有效的幼教培训模式,加速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程。

(三)以SNS网络为核心,建立网络化优质资源沃土

中班教学案例与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基础会计》;职业中专;运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302-02

1 会计专业课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参与案例教学的教学双方如能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案例教学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图1 会计专业课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的准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评价

(1)案例教学的准备。案例教学的准备是案例教学展开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布置一个案例材料,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对教师而言,教师要对该案例及其相关材料进行熟悉和准备。教师在案例准备环节应达到对案例充分熟悉,由于学生开放式的讨论可能会出现怪异的想法,教师对学生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可能方案也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这是教师进行正常的案例教学的基本保障。同时,在案例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呈现案例,采用何种方式呈现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案例,可能还需要学生查阅更多的资料以了解相关的理论,获取更多的背景资料,这种情况下需要提前一周左右,将案例印发给学生,并由教师做出一些必要的指导。对学生而言,学生得到案例资料以后,即开始个人的准备。学生先要阅读案例,将案例中的各项内容了解清楚,借助各种手段和工具来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必要时可能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得更多的关于该案例的背景材料。了解案例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开始对案例问题的个人分析,写下自己的观点或问题解决办法。

(2)小组讨论。案例与教材上的举例不同,它没有经过抽象,只是完整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事件,头绪较多,不能很容易地看出问题的实质。学生个人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并且个人分析难以全面,甚至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班级集中讨论前先进行小组讨论显得十分必要。小组讨论主要是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经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学生就可能较顺利地解决个人在准备案例中的困难,集中小组内各成员的智慧,使其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周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得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开展。如果案例的难度较小或学生己经具备较强的案例学习能力时,这一环节可以省略。

(3)班级集中讨论。这一环节是集中班级智慧的阶段,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分享经验和知识的过程。经过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的共同观点,其他的成员也可以将自己的不同意见予以发表,同时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讲解,教师则应该通过各种办法激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欲望,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各种理论支持和背景资料,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并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迅速予以纠正。

(4)总结评价。这个环节通常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和收获。教师对学生参与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既要给出理论上的精辟阐述,又要恰如其分地分析学员观点的优缺点;既要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又要留给学员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 会计案例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2.1 呈现案例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案例材料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应地采用适当的方式,把案例呈现给学生。

(1)以文字材料方式呈现案例:这是最简单也最通用的一种方式,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案例,以文字材料的方式发给每个学生,供学生阅读分析。这种方式适合情节比较复杂、篇幅较长的案例,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不够直观生动,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案例: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能把案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全面、更逼真的呈现给学生。在当前现代电教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案例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

(3)口头描述案例:根据案例本身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教师口头描述案例,同时由学生作简单的记录。这种方式对于教师的描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描述的时候,不能做到抑扬顿挫,感情投入,则影响学生对案例信息的获取。

(4)组织学生表演案例:在教学课堂中,通过学生的表演,模拟、再现社会情境。这种方式直接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准备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式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种方式不适合会计学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因为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中的案例通常没有感人的故事和生动的情节,并不适合表演。

2.2 分析讨论案例的策略和方法

(1)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内容和节奏:一方面,教师必须要有时间观念,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来分配时间。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较多,而且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很可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合理地分配讨论时间,对于那些重要的问题,应该优先考虑,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引导讨论的方向。无论小组讨论还是班级讨论,往往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这时候如果教师不及时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拉回来,就会偏离案例,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完成。因此在学生展开讨论时,教师必须做好一个导航者,把握讨论的方向,在出现偏题时迅速予以纠正。

(2)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一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案例教学要以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要有民主意识,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二是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在表述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防止教学过程中语言苍白平淡,一种语速、一个语调讲到底,导致学生视听觉的疲劳。同时,教师要重视形体语言的运用。交流过程中的形体语言有时能达到有声语言所不能的效果,教师鼓励的眼神,会心的微笑,有力的手势等,不仅能极大的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增强课堂氛围的生动活泼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3 归纳评价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都是具体的,讨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生动丰富的,但大多也是片面的、零碎的。教师的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从案例来到案例去,就事论事地谈论问题,也不能停留在提供问题的答案上,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在综合评价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各种观点和主张的基础上,教师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出在解决某类问题上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原则性、方法性和策略性的结论,从而为学生将来创造性地解决某类新问题打下方法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林元龙.案例教学的几个误区[J].现代教育科学,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