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的由来

管理学的由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的由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的由来

管理学的由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师幼关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98-03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21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父母进入的第二成长环境,幼儿教师成为仅次于父母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幼儿教师既是幼儿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又是幼儿日常生活的照料者。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早期智力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良好师幼关系建立的重要性。

一、师幼关系的含义、特点

师幼关系(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指的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在教育学领域,研究者主要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教育性来理解和解释师幼关系。师幼关系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通过语言交流、情感沟通而形成的人际交往关系。师幼关系是幼儿园人际交往中甚至整个早期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幼儿的园内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保障,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受不同时期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师幼关系。其一,师幼关系是一种亲密的情感依恋关系。幼儿教师每天都与幼儿在一起学习、生活,是除了家长之外最亲近的人,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孩子,与他们建立情感依恋关系。其二,师幼关系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以平等的身份相互合作,师幼互动共同发展。其三,师幼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幼儿各自担当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指导教育,以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师幼关系表现为教师充当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教育活动中,与幼儿平等地交流互动,热爱并尊重每一个幼儿;幼儿与教师立起情感依恋关系,双方彼此接纳,彼此认同,共同提高。

幼儿园教学中的师幼关系与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的师生关系,在具有一般性同时又有特殊性。一般性来看都具有教育性,都是在一定教育场所中进行教育活动,都是通过老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从特殊性来看,学前教育的受教育对象是年龄相对较小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与小学生和中学生有着质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师幼关系的特殊性。幼儿教师不仅是老师,还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的照料者。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相处中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爱心来呵护每一个幼儿。

二、 良好师幼关系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一)良好的师幼关系影响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来的。”如果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单纯地接受是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所以要建立师生平等、自由、民主的良好关系。充分尊重每一个幼儿,给幼儿更多的空间和鼓励,珍惜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兴趣。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周围的世界,幼儿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寻找第一手的资源。这样不仅能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努力使幼儿对同一个问题得出多种答案,从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大大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良好的师幼关系影响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师幼关系,可以使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游戏的协作对象。幼儿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幼儿会更愿意去学习和模仿教师沟通、表达的方式,能够使自身的社会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幼儿早期同伴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参与社交的过程中,以模仿或者观察的方式去学会分享,学会交流,能够使其社会认知不断提升。

(三)良好的师幼关系影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良好的师幼关系,会话是教师和幼儿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会话,会让教师捕捉到幼儿更多的闪光点,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幼儿也能够在这个共享环境中更新自身的发展,模仿教师的语言,模仿教师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幼儿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自由的游戏时,尤其在角色游戏里,幼儿常常学习成人讲话的方式,来与角色中的人物交流,教师成为幼儿学习和扮演的重要角色。幼儿学习教师的语言来进行会话,在模仿扮演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建立和谐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一) 教师正确进行角色定位

1.幼儿园教师一个教育者而不是训练者

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教育者而绝非一个训练者。教育者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幼儿在整个认知过程应有大量的时间去自我探索,自我吸收和自我转化。教育者给予幼儿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激发幼儿对知识探索的兴趣。训练者只是为了让幼儿机械地建立某项技能。技能培养起来了,整个活动就要结束了。整个过程中,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己对整个活动的理解不算是真正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如,在幼儿园中学习舞蹈课,有的教师上来就直接各种、手位、站姿、动作练习。一节课下来,教师不停地纠正批评,孩子却没有掌握舞蹈技能。教师各种累、各种抱怨,幼儿乱成一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实现。相反,教师如果换一种方式,第一步就先让幼儿来听音乐、看视频,来感受舞蹈的美感。幼儿有一个自己认知建构的初级阶段。第二步教师创设情境,把舞蹈动作融入到幼儿熟悉的情境中,幼儿在自己之前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的认知。一节课结束时幼儿不仅学会了舞蹈技能,也感受到了舞蹈的美,培养了幼儿对舞蹈的喜爱。

2.幼儿园教师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协助者而不是设计者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按照自己的教案,按照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流程来进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担任教师教学活动的配合者。只要幼儿不吵不闹,适当地回答教师提出的是与否的问题,整个教学活动就算是成功。教师是整个活动的设计者,教学中的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探索理解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是意义的制定者,教师则成为认知的引导者和支撑者。”“教育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世界。”设计者目的只是向幼儿解释各种事件,专制地来要求幼儿按照他们希望的样子去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的本来面目。这种教学方式单纯地将幼儿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自己的见解与认知。幼儿学习只是为了增长知识,教师教学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这种知识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忽略了世界的无限复杂性以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幼儿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去学习,教师应该转变思想,真正去帮助幼儿、协助幼儿去认识不一样的世界。

3.幼儿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智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幼儿双主体间的对话交流活动,没有双方的互动,一切活动将难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一个智者,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互动中教师要放下权威,与幼儿平等交流。互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平等的双向的主体关系。然而在实践中,教学活动从表面上看有问有答,似乎是平等交流,但教师在对话互动中的权威压制是表面繁荣下的事实。对话不是强制的,不是被人操纵的,而是双方的一种合作交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敢于放下自己的社会地位权威与知识权威,以“平等者中的首席”角色与幼儿进行对话交流,形成你我之间的和谐关系,真正起到激发促进的作用。第二,教师要学会排除互动中的无关问题的干扰。在教学活动的互动中,教师要有理智清晰的驾驭能力,要适时观察,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点,但又不被幼儿牵着鼻子走,这需要很强的判断力。教师对幼儿的问题要做出分析,不能一味死板、机械地去对问题进行解释,因为幼儿的有些问题需要马上做出回答,有些需要在更好的时机去解答,还有一些需要不做回答,只有灵活处理,教学互动的有效性才能不被损害。第三,互动中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理解的支点。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思维支撑物,如实物、图片、模型或形象的语言。在互动中,教师应了解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水平,了解幼儿相关的经验储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为幼儿搭建感悟与理解的支架,使幼儿不断地建构新的认识。如果互动缺乏这方面的支点,仅凭教师自己的意愿,幼儿是很难真正理解与建构新知识、新认知的。

(二)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使幼儿的权利不受到侵害

1.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既体现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又体现在教师能否平等相待每一位幼儿。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停滞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授”和“受”的关系上,师生之间往往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沟通。在幼儿园中,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也是这样,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对话。幼儿对教师持仰视的态度,认为教师说的一切都是对的。这也就是中国学生缺乏批判精神的根源。所以,教师应该持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幼儿,使幼儿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建立起平等的师幼关系,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能否平等相待每一位幼儿也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关键。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教师不能偏爱和故意忽视某个儿童,要一视同仁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坚持教育的平等原则。

2.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每位幼儿都是具有独特发展潜能的独立个体,有的幼儿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有的幼儿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有的幼儿性格比较活泼,有的幼儿性格相对较为内向。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根据不同个体差异的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案,保证所有的幼儿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3.善于观察每一位幼儿

一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要能够善于观察每一位幼儿,能够洞察到每个幼儿的细微变化。无论是在教学活动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观察,去引导。幼儿园特殊的教学环境决定了幼儿教师应该有更超于常人的观察力。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幼儿的饮食起居和学习都是在幼儿教师的协助下进行,教师和幼儿有更多的时间相处。三到六岁的幼儿年龄较小,思维和生活能力都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更细微的观察和关注。蒙台梭利强调,教师必须培养自己观察幼儿的愿望和能力,这样才能了解他们,教育他们。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不能只停留在看,还应该学会倾听幼儿的想法,去询问幼儿的意见,去思考幼儿的行为,使自身能够深刻地了解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对幼儿的行为、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指导,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观察幼儿行为发展同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指导与沟通,善于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优点,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增进幼儿的信心和动力。

4.以宽容、理解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

从3到6岁幼儿的年龄特征来看,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阶段,需要细致的呵护。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工作要更加细致和繁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幼儿。教师要尽量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合理的要求。教师只有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去倾听孩子的想法,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幼儿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师对幼儿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促生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好师幼关系。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喜欢问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的解答,教师细致、耐心的答复是对幼儿的一种肯定,既能够满足需要增长知识的需求,也能够帮助幼儿增加信心。幼儿生性活泼好动,不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经常会犯错误,这时需要教师悉心教导,以宽容、理解的态度来看待幼儿的错误。粗暴的批评教育,不仅不会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幼儿的抵触情绪,使幼儿害怕教师,师幼关系恶化。恶性循环,必然导致教育失败。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当幼儿犯错误时应该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幼儿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去改正。

总之,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贯穿在整个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良好关系,良好互动是促使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师幼关系对于幼儿良好同伴关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师幼关系对幼儿早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与幼儿之间良好沟通,互相尊重,互为主体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的保障。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安全、自由、开放的环境,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合作中学习。良好的师幼关系需要教师把握好自己角色的同时,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前提下,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探索和发现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技巧和方法。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好良好的沟通桥梁,为幼儿早期健康快乐地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庞丽娟主编.中国教师新百科 幼儿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2] 景亚琴主编.信息化教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3] 韦洪涛主编.学习心理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管理学的由来范文第2篇

1、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问题、看法、观点的粗浅看法

2、会计的实质,会计控制

3、财务学与会计学的历史不一样

4、业务分工不一样

5、目标不一样

[论 文] 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问题,虽然人们争论己久,但从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对此,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会计与财务管理有本质的区别:

会计的实质,是对经济活动能动性的反映与控制。会计能动性反映,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会计反映必须以客观经济活动为对象,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真实、及时的记录和计算,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资料,这种感性资料只是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的感性认识。然后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感性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和判断,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会计信息,即会计的理性认识,其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会计反映过程中第一次质的飞跃。实现这一次飞跃,只是完成了会计反映过程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际,指导实践,即通过这咱具有“理性认识”的会计信息来指导企业经济活动,调节企业管理行为。

会计控制,主要表现在,对会计本身通过财经法规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直接控制,主要指对不合理、不合法的业务,通过“不予受理”而实施会计制裁;间接控制,主要指通过设计控制程序,完善会计方法,建立健全会计管制体系,来不断调节企业管理行为,促使企业经济活动泥永不偏离“经济上可行”的轨迫。

财务管理的实质一般涉及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两方面。财务活动主要指企业的资金起动,包括:①资金的筹措;②资金的使用;③资金的投资;④资金成果的分配。资金筹措,是指正是通过各种渠迫,包括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业积累、公司债、普通股、优先股等把资金集中起来、这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是一种社会收入的再分配。资金使用的实质,也是一个资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为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将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进行分配,投放到各种形态上,如存贷、现金、应收标据、固定资产等,资金的投资的实质就是投资决策权,如果没有投资决策权,就无力对投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投资决策是财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决策的好坏将影响公司未来多年经营获利的状况;资金的分配,实际上是指劳动成果的分配,即企业当期所实现上总产品价值的初次分配。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资金运动中与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包括与国家、其他企业、企业内部各单位以及企业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应该把企业产权机制引入财务管理内容之中,同时理顺日趋复杂的新的财务关系。

二、财务学与会计学的历史不一样:

以历史上看,财务是由会计工作的附带部分演变发展起来的。理财活动由来已久。但作为一门学科它不象会计学那样古老,而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主要原因是理财活动未能向会计工作那样人所有者的活动中分离出来,而是使用者分离,对筹资等行为进行研究,才出现了财务管理学科。第一部财务管理学著作是美国人格林著的《公司财务》。财务管理学虽然产生的历史不久,但发展十分迅速,经过三次大的调整和补充,西方的财务管理学已形成较完备的学科体系。

会计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从“零星算之,总合算之”到四柱清算直到西方较严密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流水式的付记帐法剥到科学的储贷记帐法,己经成为一套完整、科学的学科体系。

三、业务分工不一样:

财务管理学研究的是资金运动,以企业为主体,包括资金筹措,使用,投资和资金成果的分配四大内容,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是并列的,财务关系的调节体现在财务活动之中,即体现在筹资、使用,投资和资金成果的分配活动上,它是各财务活动的抽象,而非并列关系。

管理学的由来范文第3篇

古典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是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奠基的管理理论。它实际分为两个系统,一个以美国泰罗为代表,另一个以法国法约尔和德国韦伯为代表。前者称为科学管理学派,后者称为行为科学学派。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学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泰罗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罗重点研究了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主张一切管理都应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和解决,其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倡导工人与雇主要通过“精神革命”进行合作,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效率的科学方法与原则,如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对工人进行培训、实行管理与执行的明确分工、管理控制上的例外原则等。泰罗思想主要侧重于企业生产的现场管理。

泰罗之后,还有一些人对科学管理理论做出了贡献。如:甘特,发明了编制作业计划和控制计划的横条图管理技术,使生产组织工作逐步标准化,他还对工资制度更深一步研究,提出“甘特作业奖金制度。”福特,在1914年—1920年首先在汽车工业中创造了流水线生产,把生产的空间组织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工业生产的标准化,为实行生产的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2.法约尔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组织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的法约尔。法约尔理论的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与一般管理》(1916年),他提出把管理分为五大要素,即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并提出了管理的十四项原则。他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概括了一般管理的理论、要素、原则,着重研究企业的全面经营管理问题,指出工业企业经营活动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他认为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才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另外,德国的韦伯也是管理组织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认为这是最理想的组织结构,并提出了三种权力种类,认为其中合理———合法的权力是官僚集权组织的基础。其代表作为《社会和经济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是适应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需要而提出的。

它具有里程碑性质,影响十分深远。

科学管理理论不但在当时起了划时代的作用,而且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着重研究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提出了科学的工作方法,严格的奖惩制度等,这对于以后的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它忽视社会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忽视了人际关系的研究等,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古典管理理论的局限性,1924年,以美国哈佛大学梅奥教授为代表,创立了“行为科学”的学说,由此管理理论的发展进入行为科学理论的时期。

二、行为科学学派的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是一种诞生于近代,形成于现代的管理理论学派。其早期为人际关系学派,是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通过霍桑实验而形成的,其代表人物是梅奥。他的代表作是《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他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行为的原因,指出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才是管理的最佳办法。其主要观点是:不能把工人看成是单纯的“经济人”,他们是复杂的“社会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强调领导者的能力。

另外,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是行为科学派的一类。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并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通过满足人的不同需要来达到激励人员的作用。不过,马斯洛的理论只说明了需要与激励之间的一般关系,没有考虑到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需要的反映方式往往是不相同的,而且他没注意到工作和工作环境的关系。正是由于该理论的不足,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对需要层次理论作了补充。他划分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界限,分析出各种激励因素主要来自工作本身,这就为激励工作指出了方向。

可见,行为科学理论重视了人在生产中的作用,侧重激发人的创造性。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三、当代西方的各种管理学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化程度日趋提高,协作关系更为复杂性,各种管理理论随之产生。

孔茨等人把法约尔的行为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管理过程学派,其基本思想仍然是“每个主管人员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集体内一道工作,以求有效地完成集体的目标”。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自成一家,他在分析了个人与组织后提出了组织的三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沟通。给出了协作系统在共同目标下的组织的结构关系,目标是使组织有效率。

西蒙继承了巴纳德的思想而创立了决策理论学派。西蒙等人认为:组织就是作为管理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在他的组织系统中使理论上决策最优和实践上的令人满意二项标准之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数量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目标。在企业的目标下,用数学来解决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是该学派的特色。

德鲁克所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认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在此目的下管理就是对人进行管理的技巧,是用技巧来解决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问题。

经理角色学派认为经理所承担的角色体现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角色这一概念是行为科学从舞台术语中借用到管理学来的。角色就是属于一定职责或地位的一套有条理的行为。演员、经理和其他人的角色都是事先规定好的,虽然各人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这些角色。

四、现代企业管理新理论及发展趋势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竞争愈趋激烈,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管理学界开始重点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谋求企业发展,并获得竞争优势。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战略管理理论。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则到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年),把战略管理推向顶峰。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很快,企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1990年彼得·圣吉出版其所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提出必须进行五项修炼,即‘锻炼系统的思考能力,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的远景与开展团队学习”,以建立学习型组织。

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应顺应以下几个趋势:

1.以经营决策为中心。经营决策是对企业整体行为过程和各种经营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应采用的策略和方针所进行的抉择。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决定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2.把人作为中心来管理。企业管理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人的工作,注重行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使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采用各种措施调动人的积极性,使职工更多地关心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

3.广泛地吸收优秀科技成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还包括技术竞争。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企业如果不善于利用新技术去开发新产品,就不能牢牢地控制市场,更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规模、类型、人员等条件,构建良好的组织结构,建立合适的企业制度,实行集中决策,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授权的管理艺术,调动不同部门、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现代管理理论仍在不断地发展中,各学派理论将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必然会有更合理的理论出现。处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更应汲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将之付诸实施,这必将会提高中国的管理水平,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摘要:针对管理理论的由来,对各类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反映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并针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内涵进行阐述,反映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管理特征;管理理论;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管理活动自古就存在。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管理是随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百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科技的发展,使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与需要,企业迫切地要求提高管理水平,把多年的管理经验加以总结,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用科学的理论代替传统的管理。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就是美国的泰罗,泰罗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材编写组.企业管理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光.21世纪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3).

管理学的由来范文第4篇

摘要:针对管理理论的由来,对各类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反映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并针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内涵进行阐述,反映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管理特征;管理理论;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管理活动自古就存在。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管理是随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百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科技的发展,使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与需要,企业迫切地要求提高管理水平,把多年的管理经验加以总结,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用科学的理论代替传统的管理。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就是美国的泰罗,泰罗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形成。

一、古典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是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奠基的管理理论。它实际分为两个系统,一个以美国泰罗为代表,另一个以法国法约尔和德国韦伯为代表。前者称为科学管理学派,后者称为行为科学学派。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学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泰罗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罗重点研究了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主张一切管理都应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和解决,其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倡导工人与雇主要通过“精神革命”进行合作,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效率的科学方法与原则,如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对工人进行培训、实行管理与执行的明确分工、管理控制上的例外原则等。泰罗思想主要侧重于企业生产的现场管理。

泰罗之后,还有一些人对科学管理理论做出了贡献。如:甘特,发明了编制作业计划和控制计划的横条图管理技术,使生产组织工作逐步标准化,他还对工资制度更深一步研究,提出“甘特作业奖金制度。”福特,在1914年—1920年首先在汽车工业中创造了流水线生产,把生产的空间组织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工业生产的标准化,为实行生产的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2.法约尔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组织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的法约尔。法约尔理论的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与一般管理》(1916年),他提出把管理分为五大要素,即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并提出了管理的十四项原则。他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概括了一般管理的理论、要素、原则,着重研究企业的全面经营管理问题,指出工业企业经营活动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他认为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才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另外,德国的韦伯也是管理组织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认为这是最理想的组织结构,并提出了三种权力种类,认为其中合理———合法的权力是官僚集权组织的基础。其代表作为《社会和经济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是适应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需要而提出的。

它具有里程碑性质,影响十分深远。

科学管理理论不但在当时起了划时代的作用,而且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着重研究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提出了科学的工作方法,严格的奖惩制度等,这对于以后的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它忽视社会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忽视了人际关系的研究等,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古典管理理论的局限性,1924年,以美国哈佛大学梅奥教授为代表,创立了“行为科学”的学说,由此管理理论的发展进入行为科学理论的时期。

二、行为科学学派的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是一种诞生于近代,形成于现代的管理理论学派。其早期为人际关系学派,是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通过霍桑实验而形成的,其代表人物是梅奥。他的代表作是《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他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行为的原因,指出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才是管理的最佳办法。其主要观点是:不能把工人看成是单纯的“经济人”,他们是复杂的“社会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强调领导者的能力。

另外,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是行为科学派的一类。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并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通过满足人的不同需要来达到激励人员的作用。不过,马斯洛的理论只说明了需要与激励之间的一般关系,没有考虑到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需要的反映方式往往是不相同的,而且他没注意到工作和工作环境的关系。正是由于该理论的不足,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对需要层次理论作了补充。他划分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界限,分析出各种激励因素主要来自工作本身,这就为激励工作指出了方向。

可见,行为科学理论重视了人在生产中的作用,侧重激发人的创造性。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三、当代西方的各种管理学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化程度日趋提高,协作关系更为复杂性,各种管理理论随之产生。

孔茨等人把法约尔的行为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管理过程学派,其基本思想仍然是“每个主管人员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集体内一道工作,以求有效地完成集体的目标”。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自成一家,他在分析了个人与组织后提出了组织的三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沟通。给出了协作系统在共同目标下的组织的结构关系,目标是使组织有效率。

西蒙继承了巴纳德的思想而创立了决策理论学派。西蒙等人认为:组织就是作为管理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在他的组织系统中使理论上决策最优和实践上的令人满意二项标准之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数量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目标。在企业的目标下,用数学来解决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是该学派的特色。

德鲁克所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认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在此目的下管理就是对人进行管理的技巧,是用技巧来解决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问题。

经理角色学派认为经理所承担的角色体现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角色这一概念是行为科学从舞台术语中借用到管理学来的。角色就是属于一定职责或地位的一套有条理的行为。演员、经理和其他人的角色都是事先规定好的,虽然各人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这些角色。

四、现代企业管理新理论及发展趋势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竞争愈趋激烈,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管理学界开始重点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谋求企业发展,并获得竞争优势。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战略管理理论。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则到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年),把战略管理推向顶峰。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很快,企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1990年彼得·圣吉出版其所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提出必须进行五项修炼,即‘锻炼系统的思考能力,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的远景与开展团队学习”,以建立学习型组织。

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应顺应以下几个趋势:

1.以经营决策为中心。经营决策是对企业整体行为过程和各种经营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应采用的策略和方针所进行的抉择。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决定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2.把人作为中心来管理。企业管理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人的工作,注重行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使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采用各种措施调动人的积极性,使职工更多地关心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

3.广泛地吸收优秀科技成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还包括技术竞争。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企业如果不善于利用新技术去开发新产品,就不能牢牢地控制市场,更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规模、类型、人员等条件,构建良好的组织结构,建立合适的企业制度,实行集中决策,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授权的管理艺术,调动不同部门、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现代管理理论仍在不断地发展中,各学派理论将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必然会有更合理的理论出现。处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更应汲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将之付诸实施,这必将会提高中国的管理水平,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材编写组.企业管理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光.21世纪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3).

管理学的由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师 双语教师培训 口语教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MHK与MSK相比笔试题型有所减少,但增加了口语测试部分,目的是检验测试者实际运用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强化第二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本文以在阿克苏教育学院参加双语培训的少数民族教师为研究对象,跳出单纯语言培训的框架,考虑成年人语言学习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认知,对如何有效地组织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口语教学提出了一些想法。

1双语教师培训口语课程的特点

在阿克苏教育学院参加双语培训的少数民族教师(以下简称学员)年龄大都在35岁左右,大部分学员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学员的汉语表达能力出现了较大退步,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成为制约培训效果的主要瓶颈。多数学员反映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该如何说,甚至脑子里有内容却说不出来。鉴于培训对象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特殊性,考虑成人语言学习的特点,势必要求授课者在组织汉语口语课堂教学时注重方法和理念的传授,找到学员感兴趣、能接受的切入点,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敢说,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一中级口语教程》(上、下册)为例进行说明。

2用辩证观武装头脑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让学员针对某个话题展开会话或者论述是一个必需的、重要的环节。要想顺利完成该项教学任务,就必须让学员掌握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辩证法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对待“看电视”这一问题上,就必须让学员明白,看电视的好处和坏处不在于电视本身,而是在于看电视者是否拥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例如,对于“富有的标准”,则需理解“富有”的本意以及其引申意义。“富有”是一种感觉和评判,富有从心生,无心则实无富有。心既生,既有分别,则有我见人见众人见。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阶段等,对“富有”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再如,对于“主观”和“客观”,可以从古代哲学、现代哲学等多个角度举例说明,用例子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加深学员对抽象词语的理解和应用。

对于学好用好汉语这件事情本身,必须让学员明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在学习使用汉语的过程中,既要充满信心,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又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3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贯通

语言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不是单的听说读写,而是伴随着深厚的人文、历史、科学等知识,需要运用到心理学、教育学、经济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3.1注重人文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的主要节日之一。2016年国庆前夕,恰逢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让学员们通过视频、文字资料等形式介绍了节日的由来、节日特色等,他们讲起来总是滔滔不绝,还会用歌声和舞蹈来现场重现。借此机会,可以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让他们课后利用各种手段去了解和熟悉这些节日,并思考节日背后的深层意义。

3.2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在讲到“虽然教师的收入不高,但仍有很多人愿意当教师,这是为什么?”等话题时,可以从中外历史上名人对教师的赞美入手,如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吕不韦、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以及斯大林、居里夫人等,从情感上增强学员对于教师的职业认同,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远在春秋时期的《尚书・泰势》就记下了“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也可以说是古人尊师的典范。《吕氏春秋》中记载“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3.3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在第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涉及到了“乌鲁木齐的天气”、“乌鲁木齐的交通”。针对乌鲁木齐的天气,可以延展到新疆的天气,继而可以分析南疆与北疆气候的差别、新疆与浙江气候的不同、北方与南方气候的差异等。就乌鲁木齐的交通,则可以从市内交通、公路、铁路、航空等多个方面入手,还可以结合我国目前大力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与实施方案,强调重启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的历史机遇,鼓励每位学员积极参与其中。

4学会从心理学、教育学、经济管理学等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4.1学会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手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我们应当掌握一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其好的方面,努力避免其坏的方面,这样能够让我们生活更加幸福和快乐。

例如,“有了不高兴的事和朋友说说有好处”,通过倾诉可以把自己的烦恼发泄出去,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身健康。研究人类大脑的美国专家也说:“把负面感受说出来,可以减弱恐惧、惊慌等强烈情感时大脑组织的反应,还能激活控制情绪冲动的大脑区域,有助减轻悲伤和愤怒”。倾诉的需求是人的本能,只要能够及时满足倾诉本能,人就会感觉轻松和快乐。

再如,为了提高导入效果、调节课堂气氛,可以运用“心理测试”的手段。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员能否一直保持旺盛精力而不疲惫,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在讲授第六课《今天,你存钱吗》时,通过一套心理测试题,测试了学员是否会“花明天的钱支付今天的消费”;在讲授第八课《压力》时,利用心理学家设计的图片测试学员是否正面临压力,一下子就抓住了学员的关注点,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还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和把握学员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教师热爱学员、尊敬学员,又善于在沟通中理解学员、引导学员,就可以唤起学员积极向上的精神,就可以使师生情感发生共鸣,有了这种共鸣,教育教学就能取得最佳效果。

4.2学会利用教育学的知识和手段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活动,调整和控制教育行为,科学地解释和解决教育问题。

例如,“别人都说国外的孩子特幸福,不学习,没压力,你认为实际情况不是,并用实际情况说服别人”,可以通过周围亲朋好友的实际例子来说明国外大多数孩子也会背着书包,拿着乐器等,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与国内的孩子无异。在西方社会,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也必须通过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以及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再如,就孩子看电视、学生辍学等问题,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员学会利用教育学的手段分析看电视、辍学的利弊及解决办法。

4.3学会利用经济管理学的知识和手段

经济学中包含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而宏观经济中更多注重的是理论上的阐述,而在微观经济的运用中更多注重的是管理方法的运用。管理学注重物质之间的结构配合,以人的主观活动为主,经济思维是指在管理活动中的活动目地和最终愿望。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无不与此相关。

例如,在讲到“广告对消费的影响”时,要让学员看到广告对人们生活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一方面,广告可以丰富消费者的生活;刺激消M者的消费需求;简洁明了地把有关新发明、新创造的知识传授给大众;指导消费者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等等。另一方面,广告由于和商业利润相依,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用各种方式甚至是媚俗的方式换取受众的青睐,污染社会环境;广告的广泛传播使受众陷于广告的魔幻文化情景中,助长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攀比陋习;广告宣传的不严肃性,扭曲了传统文化,影响了社会文化的正常发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