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路线设计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公路行业的发展,公路建设的速度不断的加快。但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要受到设计路线的很大制约,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公路附近的环境状况、设计现场的地质情况等外在条件,还包括公路投入运行后的安全性等内在条件。除此之外,公路工程在建设完工之后,会对附近的自然地质环境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确定公路路线的选择原则和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实际状况,科学、高效地开展这项工作。
1 选择公路路线时应遵循的原则
公路路线选择其实就是在将要设计道路的起点以及终点之间使用科学、可行、经济、合理的经济来确定道路的中心线,以保证后续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设计中,公路路线选择和设计质量的勘测是一项基础工作,做好这一工作可以使设计成本大大减少。在确定公路的路线时,一定要在各个阶段、各个步骤都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比较,将多个方案比选之后,才可以最终敲定公路路线,这样才能保证所选择的公路路线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因此,在正式的公路建设之前,一定要将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此外,必须对影响公路路线的各种主客观条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来开展工作,这样才可以使公路工程建设效率、质量更高。
确定公路路线时,必须要遵循下列几点工作原则:首先,进行公路路线设计工作前,必须要对设计现场的实际状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透彻的分析之后,才能在多个可行方案中确定最科学、适宜的工作方案。在这里的重点注意事项是:在选择公路路线时还要确保其建成后有较强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一般要结合具体的建设情况,科学确定建设资金投入和周期。在工作过程中,切忌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公路质量。要深入了解公路建成后在横向、纵向、平面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以保证公路能够长期的安全、稳定运行。其次,公路建设以后,势必给周围环境带来一些影响和变化。所以,在选择路线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周边环境详细调查分析后,研究其地质地貌特征,不但要有效地防范大自然可能带来的危害,更应降低对当地的农耕土地的使用率,要将不破坏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完好性作为前提,并且要和当地经济协调发展,这样才能起到公路建设的真正作用。最后,进行公路工程的建设时,原则上规定不应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恶劣影响,但实际工作中这种影响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在选择公路路线时,就必须考虑到可能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
2 设计公路路线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设计公路路线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最基础工作,也是公路建设期间路基、桥梁和交叉建筑的重要参照物。公路路线设计的合理性对于公路建设中各个基础构造物的建设成本和公路建成后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做好公路建设附近环境的考察以及分析工作,并对各个线性要素间的联系和差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后期公路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些年来,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在路线设计环节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只有高效的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够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1)缓和曲线过短。公路路线以平面的角度来看,存在直线和曲线的区别。为了使直线与曲线之间的相交位置更加平缓,在设计时普遍将直线和曲线之间的交汇处设计成缓和曲线。可是,在设计期间,选线工作应用于平面指标时常常会受到地形的限制,或者是为了追求经济性而忽视了这项工作,最终使得缓和曲线长度不够,而这对于行车视距和超高渐变等都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公路的安全美观性也会因此而降低。
(2)线位调整中存在的问题。现今,我国的设计工作者在确定公路的路线时,一般都是将多个公路路线进行比较,然后从中选出最优的公路路线。可是,实际工作中常常一味的追求高技术指标或者是低技术指标,最终使得线位不够科学。
(3)未认真进行地质地形调查工作。在设计某些公路路线时,一些勘察人员常常没有对当地的地质地形开展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这不仅会使公路建设成本增加,还可能给公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4)变坡点的选择。公路的设计过程中,由于沿线相关控制点资料收集不全,并未合理按沿线控制点及重要构造物的位置等设置合理变坡点,导致变坡点设置不合理、填挖差较大,可能给后续设计带来麻烦及增加项目建设成本。
(5)未给予连续纵坡足够的重视。在设计越岭线时,需要克服高差的影响,但某些设计工作者却未给予这项工作足够的重视,仅将工作重点放在局部坡长以及缓和坡路段。设计路线的过程中,对于某段路的平均纵坡的设计也不够科学,最终使得连续纵坡超出规范的规定,公路的安全性也因此大大降低。
(6)平纵面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平纵组合设计工作时,若坡度太小则常常会产生排水不畅的问题,导致交通意外。小半径曲线的通视距离太小的话也会是路面地形产生很大的差异,驾驶员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极易导致交通意外。
3 如何有效处理上述问题
(1)保证缓和曲线的长度符合规定。进行公路路线设计工作时,必须考虑缓和曲线的长度与超高、加宽渐变率和路线线形的有关规范是否相符,要科学的确定设计路线,以保证其安全、高效性。
(2)优化线位设计。设计人员在进行路线选择时,不但要比较不同方案,选择最优,更应根据不同的设计阶段的测量数据,合理设计线位调整,坚持平纵横相结合的调整原则,有效结合实际地形走廊,灵活运用指标使线位更具合理性。
(3)全面考虑地质地形特征。要对沿线的地质地形进行认真的勘察,为公路路线设计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设计中应尽可能避开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地段。
(4)科学确定变坡点。设计工作者应重视变坡点设置工作,要从公路路线设计的整体处罚,获取项目有关控制点的资料并针对问题展开分析,还要根据地形状况开确定变坡点的位置,以减少工程挖填方的工作量,更好的降低工程的造价。
(5)重视连续纵坡设置。在纵坡偏大的路段,除在选线中考虑适当展线外设计人员应根据当地地形特征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连续纵坡,避免设置短缓坡加极限纵坡及大纵坡与小半径组合,提高公路路线的安全性。
(6)科学进行平纵面设计工作。开展平纵面设计工作时,不仅要考虑投资成本,还要考虑公路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设计时应使公路路线有较好的连续性,不使用公路极限值,还要将公路等级和车流量作为确定公路路幅的依据,要在符合通行能力和行驶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建设成本。
4 结束语
总之,公路路线选择原则及设计对于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设计工作者开展公路路线选择及设计工作时,必须结合公路附近的地质地形状况,根据实际需求,还要对公路项目建设的重点、难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以达成公路建设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公路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3]赵海云.浅谈公路路线的选线原则[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关键词:现代住宅区;景观设计 ; 原则 ; 思路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各项建设也迅速增加,伴随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发展,生活追求日趋多样化,随着住宅建设高速发展和扩大,市民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简单地种树植草已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涵盖生态营建、景观塑造、人文关怀、文化精神、活动场所等诸多内容。
1.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意义
1.1环境效益
住宅园林设计的好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与心理。一个好的景观设计,能够使得人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让居民感到心旷神怡,更多参与到景观环境中来,从而使环境发挥真正的作用,花园式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能体会自然的美,人与环境更加和谐。
1.2生态效益
住宅园林原本就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好的景观设计更能够使得住宅林发挥其生态功能。从色、香、味、形、声几点分析生态园林:
色:四季常绿且要感觉出季节更替的变化。让居者也能在大都市中感受自然风光的季度变迁,对各种植物的选择配搭要考究到四季有花,且夏天要清雅,冬天要鲜艳。
香:植物的搭配要考虑景观具有香气,选择梅花、腊梅、紫薇、桂花等香花植物。
味:全冠移植保证了植物原汁原味的生长形态。
形:严格要求成树树形要美,在运输时是全冠移植,有损坏就得退换,并及时跟踪成活率,甚至就植物的摆放角度也是360度审视,找到客户最佳的观赏效果。
声:喷泉和跌水是景观内运用的重要小品,经常设置在社区入口,景观视线焦点等处,不仅是一处水景,而且能营造出水声,能听到“景观的声音”。
1.3社会效益
住宅园林还未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公共的场所。美化的围墙、优良的环境不仅仅能够满足居民的私密的空间,还向居民提供了一个公共的活动与交往的场所。这样,就增强了居民更加热爱喜欢自己的家园,从而进一步创造一个融洽的和谐的社区环境。
2.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空间的开与合,使观赏者的心情随着景观收与放情感不断变化与升华。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现代的、朴素的和简单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于人、服务于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保证住区有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住区以居住为主体,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2.2应用生态学原理的原则
只有应用生态平衡原则创建的生态系统才可能稳定,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协调绿地系统与自然地形地貌的关系。应用生态位原则,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应用互惠共生的原则,尽可能将共生植物栽植在一起,而将生化相克的树种分开种植。例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则不宜种植在一起。
2.3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
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适应各种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植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引种和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
3.以工程实例分析现代园林设计思路
园林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功能,立意布局和院内景区的各种主题分配,都体现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以及宽广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现代园林的发展才会丰富多彩,同时也对现代园林建设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某园林景观是由景观设计师首先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然后再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采取了创新性的“线性景观”的景观设计理念。园林植物多采用曲线的平面构图方式,水系、花卉带、步行道都通过科学的弧度计算排布,把园林景观设计得像图画般美丽。
3.1在小区的入口处,主要景观轴线内的视线焦点,组团绿化的中心,移植几株有标志性的冠幅8米以上的大树。小区取消“行道树”概念,改以植物群落布置。行道树群落化形成林荫夹道的具体手法:行道树主乔保持统一性/同一性,上层空间(即8米以上高处的)树枝相接,但可以错开相接;小乔( 2-4米的树)靠车行道路边种(不占业主小院空间,提高溢价,节省软景绿化投入成本),而且小巧枝叶挡住视线,看不到8米高树的树干。大乔、小乔结合地形形成群落,合并片植而非带状;整出微地形,土坡往上走,高处种大树。
小区一定要有二至三处能让人产生视觉冲击并留下记忆点的景观:例如:树阵、水系、银杏。北方罕有的水系 意连实断;令人震撼的入口,雪松,花海,小料石。
3.2植物的搭配和选择注重色彩、香气、味道和树形,在中央景观轴、小区入口区和组团绿化中心设置喷泉、跌水等能营造水声的小品。在有限硬景总成本下,减少面积,做出精致感。硬景(铺地+水景)占总景观投影面积比例:别墅5-8%、洋房6-9%、公寓7-10%若有地上停车位可适当放松一点,若有人车分流,面积应更紧一些。
一个项目室外硬质铺地不超过三种材料(水景除外)红色陶土转、红缸砖、板岩碎拼、花岗岩、小料石、木地板,前两种有返碱很难避免,结合造价采购和不同档次的业态综合考虑。硬铺材料必须做面层保护,防止吸附污物(施工前封闭剂处理,施工后防护处理,勾缝密实可以减轻)园区公共区域车、人行道路石材硬铺不宜采用大块材料,主要是易破碎和色差不好处理(高端项目或大量人流必经之处可以考虑小料石。园区道路不宜人为过度弯曲,浪费材料、铺贴费用,种上植物后客户并不敏感,弯度不宜过大,施工难度大且浪费材料。样板区步行道多用木甲板,施工速度快,与软景好搭配,但木甲板注意密排,避免女士高跟鞋嵌入,施工时注意龙骨(考虑人流量和承载力)。
3.3小区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设计几类道路,方便归家道路,游园道路,人车分流等,以人为本。考虑到项目的产品形态和景观风格选择,组团绿化和宅前绿化的硬地比例控制在20%以下。
3.4组团绿化和宅前绿化中,以曲线的平面构图方式为主。中央景观轴内,曲线的元素作为陪衬,柔化轴线空间。
3.5小区的景观构图不仅仅是纯粹的曲线,除了花卉带、水系和景观小径之外。为了避免全曲线构图造成高层住宅小区景观不大气的空间感受。
3.6小区内部的景观设计,在景观节点,功能活动、休憩空间等有一定硬质景观比例的场所,采用了较为规整的空间构图,如,阵列的有方形树池的树阵,方形的水池和笔直的踏步等。
3.7富有层次的景观设计
景观体系:中央景观轴-景观节点-组团景观(主题园)-宅前景观-建筑景观。
植物种植:大乔-小乔-灌木-花卉-草坡,特别是人平视视线范围内的灌木、花卉和草坡的层次种植。从乔、灌、地被、攀沿、草中选出主景植物。选主景植物以“低成本、易获取、绿量大、绿期长、易栽易活”等因素综合平衡,反过来指导设计,没有廉价(难看)的植物,只有廉价(难看)的搭配。
在景观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开放和大空间和私密的小空间可采用互补的构图手法。
开放的大空间:有一定的规整元素和轴线感,打造大气的高层住宅区景观感受,通过弯曲的花卉带、水系等作为配合,避免空间过于呆板。
私密的小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排布、景观小径、水系走向均以曲线构图为主,营造曲径通幽的私密感。
3.8精致有趣的细节设置
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的细节设置尤为重要;
如,重要景观轴线上的休憩、活动、亲水设施周边,组团绿化内的重要节点周边,富有趣味提高人性化使用,精致周到体现景观品质。
3.9严谨的景观细节
细节设计可以考虑包括:邻里空间与回家路径的关系;邻里空间的功能设置与相互关联分析;邻里空间与日照的关系;功能性空间与景观性空间的设置与整合;地下车库入口与道路的景观衔接;地下车库采光井与宅间场地的景观组合;儿童游戏场地与住宅的关系;组团进入的入口设计;一层住户户外空间与核心场地的遮隐关系;住宅间进入路径与单元入口的关系;宅间的场地设计;照明、家具与铺装;其它。好的景观细部设计可以拿来参照,同时再创新,同样也可以创造出好的景观。
低矮的花坛周边用植物包围;
植物包裹住建筑的硬角;
与景观相融的指示牌,调动生活情趣的情景摆设;
特别注重行人平视视线范围内,容易观察到的景观细节的处理,如,指示牌、工程配套构筑物、铺装细部处理、花池细部出路水磨石景观步道收边,水景泛碱处理等等。
4.结束语
设计是园林景观的灵魂,城市建设、自然景区、园林小品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园林积淀了几千年华夏文明,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思想活跃时期把握好继承和发展,促进园林景观设计方向的健康发展,是倡导人文生态设计理念的关键所在。住宅园林的景观建设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保持好景观设计水平,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坚持原则,把住宅林建设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文化现代化是人们的精神文化、观念形态、思维方式等的现代化过程和目标。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对于最终实现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文化现代化视野下探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以期寻找校园文化的和谐之路。
1 文化现代化与和谐校园文化
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内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笔者认为文化现代化的“文化”应该特指狭义文化意义上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上层建筑和精神领域内,是与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并列的范畴。本文的“文化现代化”总的来讲就是人们的精神文化、观念形态、思维方式等的现代化过程和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文化现代化建设任务的重要举措。因为文化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和谐社会背景下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和谐发展,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和谐思想为内涵,以大学校园文化为表现方式的文化现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在高校的体现和延伸。
2 目前我国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
2.1 多元文化的兴起导致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文化力量作为一种“软实力”,它的强弱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主流文化是以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以工业文明为背景的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影响逐步增强。如何正确吸收西方文化中科学的成分,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并形成融合多种文化的校园文化,这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一大考验。[1]
2.2 由于缺乏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认识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中缺少系统性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大学精神的培养、没有形成相配套的制度文化建设方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这种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行为在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
2.3 校园文化建设不注重以人文本,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文化现代化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导,是决定性的因素。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提高学生素质来开展,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一切为宗旨。而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不能很好的把学校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而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有的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很少有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规划,削弱了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完成过程中的作用。这种把校园文化局限在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在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还普遍存在。[2]
3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3.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包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基本内容的统一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3] 转贴于
高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坚持的指导地位,为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供有力的道德基础。[4]
3.2 积极培育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文化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上层建筑和精神领域的现代化,大学精神的培养正是为了使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能顺应时代潮流,映射时代精神。
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高度重视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文化教育,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继续加强校风、校训教育,激励师生进一步弘扬传统,增强对学校的荣誉感、对社会的历史使命感,推动社会和高校自身的发展。[5]笔者认为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以全面人才教育为大学使命。育人的重点,首先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其次是理想、信念教育。第三是培养爱心。要教育学生爱父母、爱生活、爱事业、爱祖国。第四是培养高尚的人格。
3.3 构建和谐制度文化,营造人性化管理氛围
高校制度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高校和谐制度文化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与科学规范相统一的原则,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一是要树立与学生成长成才相适应的先进教育理念。二是要构建与学生成长成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在管理过程中,要把刚性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实施,发展成为师生自觉行为准则和弹性的约束机制,实行柔性管理。要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要求管理者要具有人性化的思想和自身体验人性化的管理,使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不断充实到老师们的头脑当中,落实到对学生管理的具体行动中去。[6]
参考文献
[1] 陈洪林,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
[2] 赵琼.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2).
[3] 韦日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
[4] 黄昕.文化多元与冲突背景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8,6.
【关键词】省级公路;选线设计;效益;安全
省级公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以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为主,而道路的选线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前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合理的路线,才能有效的确保公路的安全建设,安全运行和有效的节约造价,所以省级公路的设计一定要做好选线设计。
1.选线原则
1.1效益原则
省级公路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方便的交通渠道,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调整了资源的配置和改善了投资的环境,因此在公路路线设计的时候,要考分考虑经济、行政、交通、旅行等多方面的因素,充分发挥省级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地质原则
道路勘测是选线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对路线经过地区的水文地质进行深入的勘测,才能避免危险,使得选线最优。我国版图较大,山岭,丘陵较多,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山脉水系交错分明,路线跨谷切梁,髓桥相接,所以要关注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的影响。不良地质有:石多、水库、土薄、岩堆、滑坡、泥石流、岩溶、多年冻土、地震带、崩塌等,应慎重处理,尽量避让;不良水文条件有河流曲折迂回,水流大、水速快、涨落变化大、河岸陡峭、边坡不稳定、冲刷及破坏力较大等,应做好环河路和跨河桥路的设计;不良的气候条件:气压较低、山高雾大、综年积雪不化、昼夜温差较大。所以一定要充分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设计,避开或做好不良地质的处理。
1.3方便原则
省级公路做为城区连接的快速通道,一定要给城区交往的人流、物流提供方便的通道,所以道路的选线要饶布在城区的周围,尽量设置通过客流站和物流站、往来频繁、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还要充分利用桥梁建立互通立体交叉的道路。这种道路即能为各种交通提供方便,也有利于安全的管理,但是立体交叉的道路设计要充分考虑地形、物质等多方面的影响,既做到方便又做到造价合理。
1.4线性设计指标应用原则
以上的原则基本确定了道路的走向,以下原则是要优化平纵面线形。①尽量采用较高的指标值,但是各项指标一定要均衡。较高的指标可以满足车的运行速度和旅客的舒适度,尤其是自然环境的指标,一定要选择合理。②线形的平面设计要符合各种规范的要求,又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结合,还要尽量舒缓平顺,能保证行车的舒适和安全。③做到线形最优,工程量最小。对道路建设造价影响较大的就是地质条件和行车速度的指标要求。应选择合理的行车速度指标,保证不采用极限指标,既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又控制工程造价。在选线工程中,应特别注意一下几点,首先线形指标要舒展、均衡;其次除特殊情况尽量少用复合曲线;还有要避免长直线和小半径平面曲线的连接使用。另外还需要注意,缓和曲线的利用,尽量去其平曲线的最大值;对于有长年积雪的地方应尽量将其设置在阳坡面;在必须设置隧道的情况下,应多做方案优选,还应尽量做到“早出洞,晚进洞”。还应避免过长直线的使用,这易使驾驶员感觉单一、疲倦,从而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行车发生危险。④与环境协调,土石方尽量少挖,对自然环境减少破坏,对重要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1.5设计原则
路线平纵面的设计不仅要经济、安全、实用,还要结合美学,让道路有种动感的结构,行驶的人们就不会感觉到疲惫,重要的是道路的景观设计。景观设计不能单调统一,应与公路周边环境相适应,与生态相适应,使省级公路的选线不破坏生态。不破坏自然景观,做到道路即是实用路,又是景观路、生态路。
2.选线步骤
根据以上的选线原则即大致可确定省级公路的走向和位置,而省级公路的分段点的大致确定需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选线。①路线总体布局。此布局选择需要大致的勘测资料及根据道路规划的需要,和经济等要求,合理大致不线,其大致布线可以通过航空探测和遥感观察确定。②路线带的选择。路线带的选择即是由多点定位、相互比选确定个定位点,连线组成的路线带,其各点的定位需要根据各种地质及技术条件确定。③具体定线。具体定线即是确定了道路后对各段、各点、各线带的平、纵、剖面的综合设计,根据技术标准对多选得路线方案进行精确确定。
3.展线方式
一条好的省级公路对该省的政治、经济、交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公路必定会经过各城镇或地点,也许会在平原上畅通八达,也可能会寄盘于群山之上,也可能会横跨河流,也可能沿河而走,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路线走向选择也会因而改变。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需要克服的技术难度大,只需要处理一下关系。①处理好农业和线路的关系,平原地区多为耕田,所以路线选择应尽量护田、造田,少占优良耕田。②处理好城镇与线路的关系,省级公路应该方便城镇,能与城镇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③处理好桥位与线路的关系,桥位的选择基本上要符合路线的走向,但对于过于弯曲相交斜度较大的河流,应对线路做适当的调整。
而对于山岭、丘陵的选线,应根据相应的地形进行盘山而行或横越山岭在不同的地质下进行不同的方式的展线,山岭去布线类型大致有越岭线、山脊线、沿河(溪)线、山腰线、几种形式。
越岭线是要爬过山脊,穿过垭口,在山坡的另一侧下线,所以山岭的选择要处理好垭口的选择。垭口是山岭线的基本控制点,所以要全面考虑垭口位置、标高、地形条件、展线条件和地质情况,才能确定大致符合走向的正确线路。垭口确定之后就应该依山岭的地貌和地形,进行不同方式的展线。越岭线的主要展线方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三种。自然展线是路线最短,线形最简单的展线方式,所以尽量采用自然展线方式,对无法靠自然展线克服高差的地段,可采用回头展线,虽然回头展线可以克服高差避让不良地质,减少技术难度,但回头展线对行车、施工、养护等都不利。而且还需要有开阔的地形或平缓的山坡才能设置回头展线。对于需要集中改变高差的山岭地段可以采用螺旋展线方式,虽然这种展线方式线形比较好,但造价较高,应根据实际技术和经济情况选择。
对于沿河(溪)线,应该重点注意河岸的选择,线位高度的选择及河谷断面线路的布设。对于不同的河岸地质条件和流量的大小及洪水的危险等,正确选择河岸和线位高度。对于山脊线与山腰线的布线也是对地形、经济、技术各方面综合考虑而定。
4.结语
省级公路的选线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引起所有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确保一个好的布线能确保车辆的运行安全,行车舒适便捷,同时又能控制工程造价。因此在路线设计的时候,应该要充分的考虑各个方案,综合比较,选择最合理的方案。 [科]
【参考文献】
[1]潘瑞春.公路越岭线选线新思路[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02).
[2]周祖兰.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点探析[J].科技资讯,2011,(06).
【关键字】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路线优化
【 abstract 】 the modern transportation for national economy to provide transportation and productive passenger transport and related services, communicatio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link is the normal operation and economy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soci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dustry. Of th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s a valid mee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people and cargo space displacement need process, not only is a number of expansion process, and also includes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system and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 key words 】 highway engineering; Route design; Route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交通是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大动脉,良性运作的交通系统是国民经济和人们正常工作、生活的根本保证。在中国三十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功能的改变和城市人口的剧增等诸多原因,交通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城市客运交通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新的城市交通需求迫切需要建立高效、快捷的交通系统。而道路路线设计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道路工程路线设计的相关知识。
一、选线的目的、任务及原则
1.1目的
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路中线平面位置。
1.2任务
确定道路的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确定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或实地选线,把路线的平面位置确定下来。
1.3原则
1.3.1路线的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
主观条件:指设计任务书(或其他文件)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客观条件:指道路所经地原有交通的布局(如铁路、公路、航道、航空、管道等),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的状况,土地开发利用和规划的情况以及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
1.3.2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标准
在工程数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注意与农业配合,选线应重视水文、地质问题
1.3.3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A、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并注意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严禁损坏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B、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产生的影响;
C、占地、拆迁房屋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D、路线布局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业耕作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而引起的影响;
E、噪音以及对大气、水源、农田污染所造成的影响:
F、充分考虑对破坏自然景观、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防治措施及其实施的可能性。
1.3.4选线应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
在选线中,个别特殊大桥桥位,一般作为路线总方向的控制点;大中桥位原则上应服从路线的总方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主要控制点,小桥涵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二、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2.1一般方法
2.1.1实地选线
由选线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现场实地进行勘察测量,经反复比较,直接选定路线的方法。
特点:简便、切合实际;实地容易掌握地质、地形、地物情况,作出的方案比较可靠;定线时一般不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这种方法野外工作量很大,体力劳动强度大,野外测设工作受气候季节的影响大;同时,由于实地视野的限制,地形、地貌、地物的局限性很大,使路线的整体布局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实地选线适用于一般等级较低、方案比较明确的公路。
2.1.2纸上选线
是在已经测得的地形图上,进行路线布局、方案比选,从而在纸上确定路线,将此路线再放至实地的选线方法。
特点:野外工作量较小,定线不受自然因素干扰;能在室内纵观全局,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因素,所选定的路线更为合理。但纸上定线必须有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地形图的测设需花费较大的工作量和具备一定设备。
纸上选定的一般步骤:实地敷设导线、实测地形图、纸上选定路线、实地放线
2.2一般步骤
经过由浅入深、由轮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到带进而到线的过程来实现的,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2.2.1全面布局
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起讫点及之间必须通过的控制点寻找可能通行的“路线带”,并确定一些大的控制点,连接起来即形成路线的基本走向。
2.2.2逐段安排
路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控制点,解决路线局部方案的工作。在大控制点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逐段定出小控制点。
2.2.3具体定线
这是在逐段安排的小控制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反复穿插点,具体定出路线位置的工作。
三、道路总体设计要点
3.1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
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应根据指定的路线走向(路线起、终点和中间主要控制点)和道路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作用,结合铁路、航运、空运、管道的布局和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状况,以及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由面到带,从所有可能的路线方案中,通过调查、分析、比选,确定一条最优路线方案。
3.2 全线布局要点
3.2.1根据地形特征,确定地形类别和计算行车速度。
3.2.2路线起终点除必须符合路网规划要求外,对起、终点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线形必须做出接线方案和近期实施的具体设计。
3.2.3合理划定设计路段长度,恰当选择不同设计路段的衔接地点, 处理好衔接处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线形设计。
3.2.4根据交通量及运行需要确定车道数。各级公路的车道数与交通量:
A、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B、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15000~30000辆;
C、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
D、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辆
3.2.5调查沿线主要城镇规划,确定同其连接的方式、地点。
3.2.6调查沿线交通、社会、自然条件,确定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及其同连接道的连接方式。
3.2.7根据公路的功能,确定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以及停车区、服务区等的布局与位置。
3.3 路线控制点
所谓路线控制点是指任务书中指定通过的地点,以及为便于分段布线,在选线过程中选定的对路线走向起控制作用的地点。
3.4 道路景观设计要点
所谓景观(Landscape),是指设计良好的人性化的居住环境,而非表层含义上的视觉风景,景观的真正含义包含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道路景观设计时应注意:
3.4.1通视良好:路线平、纵、横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充裕,具有足够的视距与视野,使驾驶者与乘客感到线形流畅、景观协调、行车安全舒适。
3.4.2景观协调:公路的各种构造物本身不仅要造型美观,而且要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公路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3.4.3建筑风格:应充分利用各种沿线设施和绿化等手段改善沿线景观,并在不同自然景观路段,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四、路线优化的依据(路线方案比较)
方案比较是选线中确定路线总体布局的有效方法,在可能布局的多种方案中,通过方案比较决定取舍,选择出技术合理、费用经济、切实可行的最优方案。路线方案的取舍是路线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方案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道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输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路线在道路网中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是否满足国家政治、经济及国防的要求和长远利益。
4.1原则性的方案比较
从形式看,方案比较分为质和量的比较。对于原则性的方案比较,主要是质的比较,多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详细计算经济和技术指标进行比较,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评比。主要综合因素有:
4.1.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以及战备、支农、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贯彻和体现程度。
4.1.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等网系中的作用,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4.1.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对道路的影响,要求的路线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技术标准及其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长度、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三材(钢材、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的影响,以及施工期限长短等。
4.1.4工程费用和技术标准情况
4.1.5其他如与沿线历史文物、革命史迹、旅游风景区的联系。
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各种因素又多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比选时应在满足使用任务和性质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工程投资、施工期限和施工设备等因素,精心选择,反复比较,才能提出合理的推荐方案。
4.2详细的方案比较
详细的方案比较是在原则性方案比较之后进行的量的比较,它包括技术和经济指标的详细计算。一般多用于做局部方案的分析比较。
4.2.1路线长度及延长系数
路线延长系数=路线方案实际长度/路线方案起终点间的直线距离。有时在初步比较时,可知路线计算方案各大控制点检直线距离之和,可不计算路线方案实际长度。这时计算的系数叫路线技术延长系数。其值一般为1.05~1.2之间,视地形条件而异。
4.2.2转角数
包括全线的转角数和每公里的转角、最小曲线半径数、回头曲线数、与即有公路和铁路的交叉数目(包括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限制车速的路段长度(指居住区、小半径转弯处、交叉点、陡坡路段等)
结束语
道路工程路线设计人员在日常设计工作中,既要严格把握好设计的大原则,又要全面考虑诸多因素,最终才能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社会创造更多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 JTG D20- 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