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产品的营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从卜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这十几年是中国营销传播没汁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也涎生了很多伟大的营销传播概念,它们或一举成就了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或一举转变了市场运行规则。这些奉不该被大家忽视却正在被大家忽视的经典案例综合在一起应该会给中国的营销传播设计者一些深刻的启发,值得新世纪的营销传播没计者们再度深思。
在市场逐渐饱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企业对消费者认知研究不断重视,对于营销传播设计的研究在企业里不断细化和深入,已逐渐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实体来开展工作。品牌的成功,离不开研发、营销,而这一切以现代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思想来看,都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据目标人群的特点来调整品牌形象,以整体的产品形象来强化人们的认知,甚至整个团队的工作方式必须及时调整,在产品的规划和前期设计时就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用户环境的角度来琢磨产品的特性,达到营销传播设计的最优化,使产品中更多地体现出用户的情感和使用习惯,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对于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认知
整合营销传播英文为:(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ns),简称:IMCoIMC的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IMC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到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即营销传播的一元化策略。
二、营梢传播设计中企业的产品形象设计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围绕着人对产品的需求,更大限度地适合人的个体与社会的需求而获得普遍的认同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对产品形象的设计和评价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系统复杂而变化多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涉及到人的感官因素等,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笔者试图通过对企业形象的统一识别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人与产品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讨论,对产品形象设计及评价系统作有意义的探索。因此,企业以及产品的形象设计都是营销传播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产品形象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的关系。对形象的研究大都基于企业形象统一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简称cIS>,所谓企业形象,就是企业通过传达系统如各种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运用视觉设计和行为展现,将企业的理念及特性视觉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来塑造具体的公众认可、接受的评价形象,从而创造最佳的生产、经营、销售环境,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
企业通过经营理念、行为方式,以及统一的视觉识别而建立起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它是一种复合的指标体系,可以把它区分为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内部形象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自身的评价和印象,外部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内部形象是外部形象的基础,外部形象是内部形象的目标。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形象目标的细化。它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观念、原理、功能、结构、构造、技术、材料、造型、色彩、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包装、装磺、运输、展示、营销手段、广告策略等等进行一系列统一的策划、统一设计,形成统一的感官形象和统一的社会形象,能够起到提升、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的作用,使企业在经营信誉、品牌意识、经营谋略、销售服务、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显示企业的个性,强化企业的整体素质,造就品牌效应,赢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三、企业形象设计的组成
企业形象设计由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两大部分组成。企业形象设计中VI是指视觉认知,即企业的视觉识别(形象识别)。VI是以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
VI是CIS的静态部分,通过统一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视觉识别设计。
基本要素系统一—企业名称、企业标志、标准字体、企业标准色、企业标语、企业象征图形、宣传语言、市场行销报告书以及各部分的组合规范设计等。
应用要素系统—将基本要素系统中的设计运用到与企业相关联的各个领域。如:办公事物用品、生产设备、建筑环境、产品包装、广告媒体、交通运输工具、衣着服装、旗帜、招牌、标识牌、橱窗、陈列展示等。
视觉识别VI在CIS中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受众所认可,并占据主导地位。因为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形象的直接传达系统,故被称为“企业的脸”。
四、曹销传播设计的经典案例
一个完美的企业形象传播设计就是一次与消费者心灵的沟通,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这就是营销传播设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IBM充分发挥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优势,因此铸就了辉煌。IBM公司是美国最早导人CIS战略的企业之一。时任IBM公司总裁的Thomas"Watson认为,为了使公司成为享誉世界的大企业,就非常有必要改变企业的陈旧形象,在电子计算机行业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个形象不仅能体现出企业的理念,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特别是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形象标志。于是,在设计大师保罗·兰德的建议下,把公司全称“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缩写成“IBM’’三个字母,形成统一的、易于识别的标志,为“IBM’’的发展制定出一整套的CIS战略;还以此设计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蓝色字体和富有灵感的造型,且选用明快的蓝色作为公司的标准色。从此,IBM公司通过CIS战略的导人塑造了企业形象,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增,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蓝色巨人”的形象在公众中树立了起来。
然而,促使IBM公司成为计算机行业中首屈一指的霸主,却不仅是有一个良好的企业视觉识别VI,而且由于IBM公司树立了以“IBM就是服务”为宗旨的企业理念识别MI,并自始至终为之奋斗不息。
"IBM就是服务”—这句话清楚而又准确的阐明了企业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IBM公司提供的不仅是产品机器,而且还有使人信赖、热情周到的服务—公司在创办之初就要求对于任何一位用户提出的问题都必须在24小时内给予解决;公司免费为用户提供维修、咨询和培训的服务;甚至对IBM公司提供的服务不满意,还可以退回机器·IBM公司用这样的理念作为指导,使得公司在服务方面的工作可以说几乎达到无懈可击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正因为IBM公司能为顾客提供如此周到的服务,这就使消费者确信公司在关心着每一位用户。所以,才能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如此美好的印象,才能使IBM公司在强手如林的计算机市场中一枝独秀、勇往直前。
至今,IBM公司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充满自信,永攀科技高峰的国际性大公司”,这都应归功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开发,特别是企业理念识别的成功策划,IBM公司已成为企业导人CIS的典范!
关键词:文化创意;市场营销;文化营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主要以知识经济作为基础支撑,逐渐成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即为文化创意产品,它的市场营销活动能够带动起整个产业的生产与销售,继而得到了理论界与实物界的广泛关注,庞大的市场需求与忠实的消费群体凸显出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巨大发展潜力。文化创意产品本身具有着差异性、体验性与个性化等特征,在建设营销渠道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好文化营销的理论内容,同时还要兼顾到引发消费者的价值共鸣,以此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长足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着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丰富内涵,由于受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地域特点、价值导向以及战略方针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例如,英国的研究学者会从文化设计、文化创造、文化活动策划等角度来分析;美国会从知识内涵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日本则会从产品内容的丰富性较多来着手分析等等。为此,笔者针对由国内外众多学者所提出的一些主流观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1.外国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定义
早在1998年,在英国发行的《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表示,创意产业即为“从个人的创造力、技术才能和天分中获取成长动力和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的活动集合。”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英国的核心竞争能力,让其在国际竞争环境中更快的脱颖而出;来自于美国的著名文化经济理论家理查德・凯夫斯曾表示,创意产业本身包括了表演、视觉、演唱、影视、图书等多个产业,可以将其定义为是生产文化、艺术以及娱乐产品的服务类产业;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基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分析,认为文化产业应当是专利、版权、商标以及设计这四个产业的总和,其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赋予了创意产业以全新的内涵,同时还将自然科学领域当中的专利研发活动也融入其中。
2.国内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定义
我国的研究学者厉无畏表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全所未有的产业维度,其不仅挣脱了传统文化产业的概念束缚,同时还衍生出了一些自有的文化元素。具体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所重视的是文化的经济水平与产业的文化水平,着重强调的是文化产业同三次产业之间的高度融合;金元浦等人认为,创意产业是随着时展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兴产业,它的存在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艺术以及娱乐产品。创意产业需要得到全球化市场背景的支持,并同时具备跨领域、跨部门、跨国家、跨行业的特点。
综合上文中所提及的有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定义内容来看,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应当将文化知识作为发展基础,将创新理念作为发展核心,将思想内涵作为发展动力,同时借力于高科技手段来将文化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从而衍生出具备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
二、文化创意产品分析
1.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
归根结底来看,文化创意产品事实上就是精神产品的一种,因此其最主要的核心要素应当是精神内容本身。对于消费者来说,针对精神内容所产生的消费欲望是来源于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因此也就会更加的青睐于品牌所具备的文化内涵与社会象征。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会将其基本功能放到次要的考虑地位,而是将手机的品牌设为自己的首要选择要素,这也就表现出了品牌形象所具备的情感归属与社会地位。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精神内容早已经成为了文化创意产品消费者的核心关注对象,其不仅能够同产品本身所具备的基础功能实现层层叠加,同时也可以作为卖点而独立存在。
事实上,如果从产品的有形性角度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文化创意产品分成精神内容与物质载体这两个方面。其中,精神内容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所在,其需要通过产品的整体风格、款式定位以及品味内涵来加以展示。文化创意产品的售前服务、售中指导以及售后维护均是对精神内容所做出的有效传递,以此来保证消费者能够充分的感受到产品的价值。例如,小说的精神内容相较于音乐、电影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从而也就衍生出了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精神内容,它们主要表现在面向消费者的体验方式与服务模式上,而胶卷作为承载电影内容的物质载体来说,其本身的价值要远低于电影本身。更加直白一些解释,文化创意产品的精神内容才是消费者的主要购买对象,而不同类型的物质载体仅仅是传播精神内容的发辅助手段而已。
2.文化创意产品与公共产品
文化创意产品应当被归属于知识产品的范畴当中,通俗一些解释,文化创意产品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天赋、知识所发明出来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它是想象力、创造力的物化表现。针对我国现有的产业分类情况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计算机软件、广告传媒、艺术品交易、旅游休闲等多个分支产业。
再从知识产品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文化创意产品具有着明显的公共产品特征,曾经也有很多学者将某些种类的文化创意产品定义为是公共产品。例如,美国著名学者W.C.Prist曾指出了公共产品属性是信息产品的一个重要外在特征,传媒经济学者皮卡也表示“广播电视是公共产品”。在笔者看来,这些针对文化创意产品所作出的类型解读虽然有着一定的道理基础,但如果作出绝对化的结论就会表现的太过于片面。由于产品的经济性质一方面是由其自身的基础属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产品在生产与营销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约束条件。一些产品虽然已经达到了成为公共产品的天然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产品就完全被赋予了公共属性。一旦来自于外部的约束条件出现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那么将彻底改变文化创意产品的经济性质,“某种产品属于公共产品是预设了约束条件的,也就是说,通过改变约束条件,公共产品也可以成为或接近于私人产品。”由此可见,在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概念进行定义时,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来自与外部环境的约束条件与诸多变化因素。
三、文化创意产品市场营销渠道的建设建议
1.另辟蹊径,运用电商渠道来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中,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为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广与宣传提供了崭新的渠道,文化创意产品可以通过建立销售网站的方式来实施网络自营策略,同时也可以依托淘宝网、天猫网、京东商城以及当当网等知名度较高的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网点营销。然而,由于绝大多数的知名电商平台中所畅销的都是那些消费群体庞大的普通产品,很多受众范围较小的文化创意产品并不适合在此类平台中进行销售。基于此,文化创意产品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更加精准化的社交平台来吸引更多的特定消费者,继而打造出辨识度较高的电商营销渠道。
再从营销策略的角度来着手分析,由于很多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群体都比较的专业化,他们有着明确的消费需求和不易改变的消费习惯。因此,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者可以专门针对这一部分消费者群体来开通相应的微信公众号与交流论坛,利用一些专业性与实用性较强的文章来吸引消费者,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改变其原有的消费习惯,挖掘出更多的消费需求。除此之外,营销者还要加强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一方面要在第一时间解答由消费者所提出的疑虑与问题,另一方面还要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减少不必要的销售环节。
更加重要的是,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者应当进一步加强电子交易渠道的安全等级,不仅要提高对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宣传力度,同时还要打造出完善的网络信用体系制度,以此来保障文化创意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
2.创新意识,全面深化文化创意产业的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不仅仅要局限于文化领域当中,同时还要兼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只有赋予产业改革以应有的思想性与文化性,才能够为文化创意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打下夯实的基础。
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需要严格遵循“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这四项原则,通过整合文化信息资源的方式来将文化创意产品的商品属性与精神属性紧密的关联到一起。如果这两种属性出现了营销模式上的冲突,那么则需要将精神属性放到优先考虑的位置中。即使是得到政府支持的文化事业,也需要尽可能的去迎合公众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味的将文化产品看作是一种获得经济利益的销售商品,那么会因文化内涵的缺失而对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带来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为此,在积极改革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基础之上,要着重凸显出过国家文化的第一地位,并且要充分保证好国家文化的安全。
3.降低交易成本,为消费者创造更多欣赏文化创意产品的有利条件
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者需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进行营销渠道的反向设计,优先考虑怎样才能够为消费者的交易活动提供最大化的便利,而后再去制定具体的销售策略。此种设计方式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文化创意产品的购买难度。以往的定价方法为“价格=成本+利润”,虽然从表面上看来毫无瑕疵,但实际上却是将消费者放到了定价体系之外,并不利于消费活动的促成。在具体的营销活动中,只有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所付出的金钱可以换回超额的价值,才能够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基于此,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者要将足够多的内容价值回归给消费者,虽然在短期内会出现成本增加且利润减少的情况,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营销活动以后,将会为文化产品本身赋予更多的市场价值,从而得到更大的经济收益。
4.凸出个性化需求,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灵活性
文化创意产品在进入到市场营销渠道以后,就会难以避免的被贴上商品的标签,为了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者要最大化的保留文化产品本身的艺术性,让消费者充分感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感。此外,营销者还要去积极的发掘潜在的消费者群体,进一步扩大文化创意产品受众群体的同时,提高产品营销模式的灵活性,进而在行业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沈山.论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授权经营[J].经济前沿,2014(12):56-57.
[2]盛磊.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J].经济导刊,2015(7):78-82.
[3]赵丽颖.创意的个性化与产品的标准化[J].现代传播,2015(1):134-136.
关键词:消费文化;设计;陶瓷
一、消费文化与陶瓷产品设计理念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和消费环境的总和。而陶瓷产品设计正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些不同需要而存在和发展进步的。消费文化与陶瓷产品设计的紧密联系正是在这诸多方面体现出来的。消费者作为消费的主体,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个性。消费文化体现的消费者的不同的消费理念、消费动机、文化背景、价值观等等。这些都影响着陶瓷设计者的设计。消费文化影响下的陶瓷产品设计必然要有着与消费文化相匹配的设计理念。每个陶瓷产品几乎都体现着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文化水平、消费观念、年龄层次甚至国籍等等。消费作为一种动力存在着,它驱动着陶瓷产品设计向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以消费文化为目标,陶瓷产品设计需要做的还很多。
二、当下陶瓷产品设计的现状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陶瓷产品设计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市场上的陶瓷产品以传统遗留下来的为主,很难看到新鲜的东西。随着陶瓷产品越来越多的被消费者青睐,陶瓷也慢慢的重新得到发展。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修养的提高,人们对陶瓷的需求不仅仅增多,而且还从实用方面上升到精神方面,即对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对陶瓷产品需求的种类也增加,陶瓷产品设计者也深深懂得这一点,所以这些需求不仅仅刺激了陶瓷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陶瓷设计者进步。所以,如今的陶瓷产品市场上不乏有很多精美的产品出现。另外,如今很多艺术院校也增加了陶瓷设计专业,这些陶瓷设计专业的学生为陶瓷产品设计的市场注入了新鲜的又活力的血液,使得陶瓷产品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在这些乐观的状况之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慢慢解决。比如陶瓷设计者没有完全看到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者自身的特点,设计出来的产品往往只是追求某个特定的方面,比较单一不丰满。另外,很多陶瓷设计理念没有和消费者的不同的价值观、文化等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回避的。陶瓷产品要与消费文化很好的结合,就要看到陶瓷产品市场的现状,把优点放大并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个性化
现在陶瓷产品市场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存在,那就是缺乏个性。虽然现在也有不少优秀的陶瓷产品设计者,会有一些有想法的产品出现。但是大多时候消费者会发现,无论是走在普通的陶瓷市场还是观赏一些精美的产品设计,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说明现在的陶瓷产品严重缺乏个性。在这个崇尚个性的年代,个性已经成了消费者购买动机中的很重要的因素。设计不只是要满足不同的需求,更重要的还是能体现出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体现的是自己独特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陶瓷产品设计者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结合消费者追求独特的心理,不被别的产品所干扰,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二)实用性
尽管现在消费者很注重陶瓷产品的审美性,但是实用性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在很多陶瓷产品设计者们一味的追逐陶瓷产品的审美性而忽视了它的实用性。这与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中的物质需求相违背了。陶瓷产品的实用性依然是消费者选择陶瓷产品购买陶瓷产品的最主要的购买动机之一。现在陶瓷市场上的很多产品都缺失了实用性,无论是在陈设瓷还是日用瓷中都有这一问题的存在。比如一个很具有美感的花插,她的颈部过于细小,虽然看起来很有设计感,但是却满足不了顾客插画的需求,很大一部分的消费者们不会纯碎为了它漂亮就购买,而是会为了它不能很好的利用而放弃它。另外,产品的用材不当也是陶瓷产品会缺失实用性的问题之一。比如一些用古朴的又粗糙质感的餐具茶具等,设计者们追求的是古朴原汁原味的美,直接用陶泥制作,但是却忽略了它的使用性。这类的产品的外观确实会很吸引消费者,但是消费者经过一系列的消费心理活动后仍然会放弃它。当然这些都是有改变的方法,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设计者们深入研究消费文化来解决。
(三)多元化
消费文化包括物质消费文化、精神消费文化和生态消费文化等,它是社会文化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活动从物质发展到精神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居民的整体素质等都对消费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消费文化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消费文化促使陶瓷产品设计者们对陶瓷产品审美、产品风格、时代特征等等有一个足够的把握。这种把握需要陶瓷产品设计者从各个方面去了解这种多元化以及消费者的心理,而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个人因素等等。陶瓷产品设计者们要根据种种不同的消费因素来调整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美固然是设计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但是消费文化因素的不同使不同的消费者对美的理解也不同。现在有些陶瓷产品走的是民族的路线,这种设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消费的多元化是一致的,民族风格的产品可以适应不同文化层次甚至不同国籍的人,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然,设计出一种多数人都会接受的风格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设计者的设计思想要和不同的消费需求碰撞,这样才能把消费和设计很好的结合。比如,外籍人士对陶瓷产品风格的喜好会和国人的喜好有偏差,因为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同。现在有些产品设计很现代,设计理念很开放,这类产品都会被外籍消费者以及艺术人士所接受和喜欢,这些产品直接反应了这类消费者的文化和审美。就地域性这点来说,同一个国家不同地方的人也会有喜好上的偏差,比如南方人可能更喜欢精致小巧的陶瓷产品,而北方人可能更中意粗狂大气的设计,这是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这些因素都是设计者们要考虑的。针对市场而言,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和价值观念也是设计者们在进行创作时要考虑的因素。有些人注重实用有些人注重品质,设计者们要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进行创作。
三、结语
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影响当代陶瓷产品设计者们进行创作的最重要的部分,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陶瓷产品设计者们要直面消费因素,调整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发展陶瓷文化,丰富陶瓷产品,为陶瓷市场的蓬勃发展做努力。
【参考文献】
[1]周笑冰.消费文化及其当代重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邵宏.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一、制约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建设的问题
(一)组织能力匮乏制约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建设
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建设者缺乏组织营销中间商的能力。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在选择中间商决策上缺乏多元化渠道运营商布局的能力。这种依赖于单一的营销中间商的营销渠道建设模式虽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集中资源重点开拓特定营销渠道环节的能力,但却严重阻滞了民族文化产品营销系统建设的速度。由于缺乏对渠道成员企业的有效控制能力,渠道成员企业有着较强的冲动来同时经营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的竞争对手的产品,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精心打造的营销渠道商可能将其既有客户群转移到其他相关民族文化产品上进行消费,由此产生的渠道产品销售冲突将严重损害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的商业利益。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忽视中间商渠道建设,未能设计有效的渠道运营商激励机制,从而增强渠道运营商放弃与本企业合作并转投竞争对手的意愿。再者,部分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试图运用低价营销策略来迅速扩张市场,而渠道运营商则更多地希望选择那些市场实力强和单位利润高的产品来经销,这就产生了上游供货商和下游渠道商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滞缓阻碍民族文化产品渠道建设
1.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冲击民族文化产品营销理念。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民族文化产品营销环境不同于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环境,其消费者行为特征亦具有较大差异。传统营销理念下的营销者更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而如今其营销理念经由生产者中心理念、推销者中心理念逐步向社会利益中心理念方向转化。网络化营销平台的逐步兴起及由此带来的信息化时代浪潮则是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电子商务产生和发展破除了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时间限制和空间界限,切实降低了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渠道运营成本并压缩其产品谈判时间和交易后的产品流通时间,从而令民族文化产品供给者和消费者可以展开即时化信息交互。这固然有利于民族文化产品供给者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者市场变动趋势,但亦对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受教育水平和知识技能的局限性,民族文化产品生产者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新型电子商务营销渠道变革的要求,从而严重阻滞民族文化产品经由电子商务渠道实现产品顺畅销售的目标。
2.电子支付模式影响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安全。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活动的时间连贯性和空间距离缩短性使得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活动的强度增大。电商经济活动时空范围的扩大在为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提供更为广阔营销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渠道财务系统风险。传统支付模式下的交易双方信息以实体形式保存,纸质化交易数据不易被篡改,而与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伴生的电子支付技术增加了交易欺诈的发生几率,对民族文化产品的电商渠道运营模式的平稳运行构成根本性威胁。
(三)客户关系管理能力薄弱制约民族文化产品渠道建设
1.民族文化产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设计者缺乏长期利益考量。传统的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通常更为重视在本地的旅游景区推介本民族文化产品,表现为旅游产品形式的民族文化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这类消费群体具有消费决策时间短、对消费对象产品的认知水平较低等特点。部分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充分利用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障碍来定位民族文化产品营销策略,并据此将其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定位为向具有一次性消费特征的游客高价推介产品。这种赚快钱、不顾民族文化产品的长期市场营销利益的短视型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势必令多数游客产生厌恶感,放弃再次旅游和重复购买行为,并会将这份负满意心情向其亲朋好友传递,从而损害民族旅游景区和民族文化产品的良好市场形象和远期商业利益。
2.缺乏现代渠道管理技术运用能力将削弱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的客户分析能力。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多为具有一定异质性审美需求的中高收入群体,这部分消费者的人数总量相对较少但消费能力相对较高。由于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缺乏运用诸如CRM管理软件、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现代客户关系分析技术的能力,这使其难以从海量的游客中有效甄别出这类高价值客户。多数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仍停留于重视产品生产胜于实现产品价值的阶段,多数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无法做到如同其认知其产品价值一般来认知客户价值。缺乏对客户价值的必要了解,这使得营销者缺乏意愿在客户分析上投入必要成本以切实把握客户类别、客户消费状态和客户满意度水平,并使其丧失通过挖掘客户历史消费数据渠道来扩展其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营销新机会,更削弱其基于有效的客户历史消费数据分析来重构营销组织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能力。
二、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优化策略
(一)规范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管理
1.规范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运营者的进入资质管理。民族文化产品是源自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归属于民族全体成员的文明荣誉。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管理者应当深入洞悉民族文化的内涵,根据民族文化产品的特点来选择营销渠道。渠道管理者需对经营民族文化产品的经销商进行资质考察,考察标准不应当以经济利益为唯一标准,而应引入民族文化认知度的考察。此举有助于增进经销商对民族文化产品内蕴的了解,将民族文化产品的经销权优化配置给那些热爱民族文化并能通过商业化手段来弘扬民族文化的经销商们,从而确保同步实现民族文化产品中蕴含的商业利益和文化价值。
2.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健全渠道冲突管理流程。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通过遴选合适的渠道成员企业的方式来切实剔除部分不懂得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情感的营销商,留下那些不单是为谋求企业商业利益,而更为关心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高素质民族文化产品渠道商,以民族文化的宏大文明魅力来吸引渠道商参与。再者,为克服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中的沟通障碍问题,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建立渠道的实时化沟通平台,将诸多因沟通不畅而诱发的渠道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强化渠道冲突的应急管理能力。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清醒地认知到,源自独立法人经营实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构成渠道冲突的根源,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建立快速识别渠道冲突机制和渠道冲突的快速治理机制,根据渠道运营实情来及时消除突发性渠道冲突。
(二)拓展民族文化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渠道
1.运用电子商务营销渠道来提升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电子商务营销渠道的崛起为民族文化产品的推广提供新途径,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可以通过成立专业化艺术品网站的方式来实施网络自营策略,亦可通过在诸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国美在线等既有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上建立营销网点。但是,大型营销平台的营销主体是那些销路畅通、受众广泛的普通产品,诸如民族文化产品等销路较窄且受众少的小众产品并不适合此类营销平台。故民族文化产品应当通过开辟微博、微信等面向特定消费者人群的微平台来打造个性化电子商务营销渠道。从营销策略角度分析,由于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人群较为专业化,他们拥有相对固定的消费行为习惯。故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可以针对部分热爱艺术品的人群建立相应的微信公共号和专业化艺术品论坛,通过向受众群体传递关于民族文化产品特色审美观的方式来帮助此类消费者转变其消费行为习惯,从而促使民族文化产品营销公号的受众形成排他性的消费需求。再者,通过建立微信公号等互动式营销平台,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可以帮助此类产品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形成身临其境的文化产品消费情境。针对民族文化产品消费者对指定产品的消费疑虑,营销者可以及时、有针对性的给该消费者做详尽解读,从而省去传统交易方式中高企的谈判时间成本和交易费用。
2.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加强电子交易渠道的支付管理系统建设。电子支付环节的安全有序运行是支撑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民族文化产品交易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提升对电子商务交易渠道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对客户企业的信用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携手民族文化社会团体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服务电子支付的信用信息保障制度体系,加强对电子支付渠道失信者的惩戒力度,普及网络交易实名制和CA认证制度,以打造强健的网络信用体系,保障民族文化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有序运行。
(三)强化民族文化产品的渠道客户关系建设
1.以人性化营销策略来提升民族文化产品消费者的粘性。在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运营中,经营者应当重视运用人性化营销理念来指导民族文化产品的客户关系建设。这是由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有序推进,产品同质化问题日益成为阻滞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的障碍。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认识到,决定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成败的关键不在于产品而在于消费者。营销者应从弘扬消费者人性化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向营销渠道注入人性化关怀的情感因素的方式来激励渠道运营商,让渠道运营商通过精神力量来吸引消费者,从而令民族产品的消费者形成对企业产品的持续性依赖。具体而言,渠道管理者应当首先对渠道成员企业进行人性化关怀式管理,让渠道成员形成人性化产品渠道管理理念,并将这份理念传递给渠道终端消费者。其次,渠道管理者应当对消费者提供可实现的承诺,运用超过竞争对手的可靠承诺的方式来赢得客户的尊重,进而增加客户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粘度。
2.变革渠道客户关系管理技术。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强化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支撑力。从技术层面分析,民族文化产品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改善营销者与消费者关系的管理技术,它主要由电子商务平台、前台的呼叫中心和后台的数据仓库所构成。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主要任务有:一是通过为客户端提供快捷周到的高品质客服的方式来增强民族文化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二是通过采集客户端反馈的消费者最新需求信息的方式来敦促上游业务诸环节改善其市场营销业务工作的流程,从而降低客户流失率并提升客户满意度。为此,民族文化产品营销企业应比照其他企业资产管理的方式来设计企业的客户资源管理方式,并将客户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来强化资金投入力度。民族文化企业应当采取决策树、神经网络算法、可视化技术来对既有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运用关联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技术从中找寻出高价值客户群体。此举有助于民族文化产品企业建立起客户类型的马尔可夫转移矩阵,识别客户类别转移模式,然后从利用内设软件来向消费者自动推介产品与服务,提升营销者的营销效率。
作者:翁群芬 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小伟.文化产品市场营销中的促销模式定位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
根据文化对品牌推广的促进作用不同,可将文化营销传播模式分为以文化为核心的传播模式、以文化为担保的传播模式和以文化为促销的传播模式。
无论是文化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其业务都有可能通过对文化收费或免费来获得赢利,共有四种文化营销赢利模式可供选择:开发模式、媒体模式、溢价模式、服务模式。
文化营销已经成为迎合消费者深层诉求、建立企业差异化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企业应该如何合理选择文化营销策略,实现市场营销的关键一跃?
21世纪是一个由文化主导的经济时代,文化不再是经济的附加品,而是与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与市场营销有着密切的联系。营销过程在实物上表现为产品传递以满足需要的过程,而在内层,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从而达到顾客满意的过程。营销过程中充满了文化的因素,正是文化的支撑,才使商品营销活动更有活力,效用也更加持久。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内外企业纷纷举起文化营销的大旗,选择不同的文化营销模式和策略,并且塑造了一批文化营销的成功案例,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解析,有利于企业了解如何充分发挥文化因素对经营活动的促进作用,如何赢得消费者的心。
中外文化营销的特点差异
由于文化营销在现代商战中的巨大作用,在奔涌而来的文化营销的浪潮中,各国的商业精英纷纷争当弄潮儿,在众多领域摆开了擂台,演艺了多种文化营销的神话。但在现实表现上,中外文化营销又有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文化环境、文化营销历程、文化营销目标、文化营销模式和文化营销效果几个方面。
1.文化环境差异。文化营销从战略意义上讲,是企业为满足差异文化下产生的消费者差异需求而制定的实施强有力文化渗透的战略性营销。文化环境是极其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文化差异往往成为其跨国经营的无形壁垒。文化营销的地域性表现为在不同的国度、地区差别性,它与民族、宗教、习俗、语言文字等因素有着深刻的联系,不同区域的明显差异就成为营销活动的一大障碍。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与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区别,必然会大大增加营销的难度。只有充分理解文化差异的内涵,才能成功地开展与之相对应的营销活动,否则会招致惨痛的失败。
2.文化营销历程。文化营销的阶段性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紧密相联的。国外发达国家文化营销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早期文化营销和后期文化营销。早期文化营销发展阶段是以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市场竞争有限为背景,文化营销的内容形式还比较简单;后期文化营销阶段,其发展是以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加剧为背景,文化营销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外企业文化营销的历程比中国企业还要悠久,所以在文化营销的模式和手段表现上都更为全面。当前,在中国市场上比较成功的文化营销实例都以国外品牌为主,它们在克服跨文化障碍上所积累的经验,值得我国企业去借鉴。
3.文化营销内容。企业文化营销内容体系包括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制度文化营销、理念文化营销四个层次。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核心,它表现为设计、造型、生产、包装、品牌、使用等各个方面。制度文化是企业营销文化的基础,它具体表现为文化营销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改造与发展。理念文化营销是在营销中能体现出企业的文化理念,其核心内容就在于寻求为顾客所接受的价值信条作为立业之本。中外企业在文化营销内容上的差别是:中国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产品文化营销的层次,而国外许多跨国公司是从产品、品牌、制度和理念等各个层面不断丰富文化营销策略的内涵和效应。
4.文化营销定位。文化营销定位建立在对企业产品、竞争对手和目标市场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做出的定位决策活动。中国企业处在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国度中,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产品文化定位的来源和依据。只有将这些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效植入产品营销中,才能发展出有中国特色和深受本土消费者喜好的文化品牌个性,才能探索出真正有利于中国企业品牌成长的路径。中外企业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着本质的区别,企业在进行跨国营销时,必须充分克服跨文化的营销冲突,将东道国的文化特色积极整合进本企业产品的推广中。
文化营销的成功案例解析
文化营销日益成为企业界所重视的营销利器,一些企业通过成功运用文化营销策略大获成功。最近几年,随着功夫熊猫、愤怒的小鸟、Kappa、优衣库等一批企业在文化营销领域的丰收,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营销水平的提升。通过透析当今市场文化营销的优秀个案,可以为本土企业文化营销运作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
功夫熊猫:中国文化的完美植入
2008年6月,一部以熊猫、功夫等中国元素为主要卖点的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在国内院线上映首日票房便直逼千万,在中国电影市场大获成功。2011年5月,《功夫熊猫2》再度来袭,在中国首映当天便收获近6000万人民币票房,两日内便轻松突破亿元票房。这部好莱坞动画片运用了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功夫”和“熊猫”,通过影片景观和元素的中国化、中国的道家精神、儒家的因材施教思想和中国功夫的表现手法,将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以及强调个人奋斗与努力的美国梦向世人进行传达。《功夫熊猫》向我们演绎了中国文化的形式是怎样作为外包装被植入了西方文化的内核,从而成为一种文化产品在全球流行和卖座的。
《功夫熊猫》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独特的吸引力,也让我们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具有新的时代性。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引起了文化资源的全球化,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除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做的自身调节外,还要靠外来文化的补充与丰富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活力,还要靠对外宣传和传播本民族文化以求得自身的“生存权”。这要求企业在产品开发中注意与不同民族的文化对话中善于发现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在产品传播中积极对外宣传这种民族文化,以获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理解与支持。在文化营销的道路上,中国企业需要换位思考,从目标市场消费者文化习俗出发,整合本国的民族文化,进行产品的跨文化传播。
愤怒的小鸟:手机游戏的营销先锋
全球最火暴的游戏《愤怒的小鸟》创造了业界瞩目的骄人战绩,自2009年12月11日第一版《愤怒的小鸟》以来,游戏下载量已突破2亿次。如今有7500万人利用这款游戏消磨时间,每天用户花在这款移动游戏上的时间总计是2亿分钟。《愤怒的小鸟》变成“吸金的小鸟”有几个原因:第一,该款游戏设计简单、上手容易,同时具有较高的耐玩度;第二,游戏故事相当有趣,为了报复偷走鸟蛋的绿皮猪们,鸟儿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进行攻击,小鸟弹出角度和力度由手指控制;第三,相关衍生收入大,产品除本身的付费下载、付费道具外,还全面渗透到了现实世界,从各种毛绒玩具到T恤、手机套、箱包挂饰……
《愤怒的小鸟》这个品牌已带来5000万欧元的收入,而游戏本身的研发成本不过10万欧元。《愤怒的小鸟》正在努力创造出一个综合娱乐产品,包括销售、游戏、电影、动画片和喜剧,就像是迪斯尼。《愤怒的小鸟》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成功抓住了年轻一代对流行、时尚文化的追求。通过将现代流行文化用简单、易操作的游戏画面和程序表达出来,满足了现代人对高品质休闲生活的追求。它所体现的轻松、快乐文化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深受大众喜欢。同时,《愤怒的小鸟》将核心文化产品所创造出来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进行延伸利用,广泛推出相关衍生产品,实现了文化营销效应的最大化。
Kappa:运动休闲的差异化品牌定位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ROBE DI KAPPA带有前瞻性地开发了运动服装市场,于是诞生了Kappa品牌,如今Kappa因其运动、时尚、性感、品位的品牌理念早已深入人心。Kappa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取决于几个方面:第一,品牌的重新定位。Kappa 开创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其核心客户是18~30 岁的年轻人,品牌诉求为运动、时尚、性感、品位四个主题。第二,精准的产品设计与研发。Kappa发现年轻人既喜欢运动,更希望运动时也感到时尚,针对这个需求Kappa展开了准确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第三,坚持时尚的品牌文化理念。Kappa全球性的时尚演绎引领了年轻人了解更尖端和前卫的运动潮流趋向。第四,走“运动娱乐化,娱乐运动化”的品牌推广路线。Kappa品牌在推广上,采用了在体育营销和娱乐营销的结合点上做文章,而没有走类似耐克等品牌的专业体育赞助路线。
Kappa品牌在中国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非文化产品在中国市场通过文化营销策略而取得巨大成功的结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消费的过程中所注重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物质使用价值,而更注重在物质的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带来更多精神需求的满足。特别是,随着追求时尚个性的80后逐渐成长为当前消费军团的主力,90后潮炫一族也蓄势待发,全民娱乐时代已悄然而至。而此时,Kappa运动品牌也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时尚的元素。为了改变重塑公司的创新文化方向,中国动向公司请来了很多运动时尚设计师来给经理人描述产品方向,在产品设计上不再照搬意大利风格,而是更多地增加中国文化及本土流行要素,推出适合亚洲消费特征的产品,并采用娱乐化品牌推广路线。
优衣库:以“短平快”制胜
优衣库是日本著名的休闲品牌,是排名全球服饰零售业前列的日本迅销集团旗下的实力核心品牌。坚持将现代、简约自然、高品质且易于搭配的商品提供给全世界的消费者。优衣库的经营核心主要体现为短平快。“短”是指链条断。优衣库的经营模式是服装业新创的“商超对接”,极力减少中间商环节,由指定厂商设计和生产,然后直接进入仓储式的优衣库卖场。“平”是指平价。优衣库尽一切可能摒弃传统商场不必要的装潢装饰,推行仓库型店铺,采用超市型的自助购物方式,减少服务环节和成本,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为顾客提供服装。“快”是指“快时尚”,即快速更新,紧跟潮流的消费理念,近年来广为追求时尚但收入尚有限的消费群体所追捧。
优衣库之所以能取得今天销售业绩令人侧目的成绩,在于其在服装经营中有着独特的营销理念,那就是主张“服装本身是没有个性的,只有通过穿着的人搭配才能体现个性”。其所倡导的“百搭”品牌理念,也为世人所熟知。“衣服是配角,穿衣服的人才是主角”,即通过人对服装的搭配,自行调制出个人的着装风格和品位。优衣库非常注意随时吸取最前沿的设计元素和设计灵感,从而保证优衣库的创新活力。看似简单的基本款式,只要经过精心的搭配更能够展现出自我个性,从而充分利用了服装易于搭配的特点。这对服饰个性的特立独行般的诠释本身就极富个性化,更突出了其以人为本的穿衣理念,也显现出了优衣库在经营中已经成为这个理念的践行者。
如何实现市场营销的关键一跃
企业市场需要缩短两个距离:一个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物理距离,这是一种空间距离形态;另一个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是产品价值与消费者需求的认知距离。要缩短第一个距离并不难,但只有成功缩短第二个距离,才能真正完成产品营销的最后一步。文化营销能有效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感知和情感依赖,促进消费者对产品保持忠诚行为。企业只有对文化营销进行精心准备和有效策划,才能实现市场营销的关键一跃。
1.积极培育文化营销理念。商品同质化日益严重,只靠质量和技术很难具有市场优势,在众多企业和商品形成大海之时,只有那些营销文化和形象好的企业才会受到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青睐。在企业实施文化营销活动前,需要对全体员工和管理人员进行文化营销教育,培养文化营销理念。营销文化是企业的伴生物,只有当企业的营销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成员所共识的理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营销过程中所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
2.选择合理的文化定位。文化定位是文化营销成功实施的关键,对文化营销效果的获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个企业的基本条件、产品和目标市场都不同,所形成的文化也就各具特色。因此,任何要实施文化营销的企业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文化产品定位。企业在进行文化定位时,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毕竟文化营销的实质是文化适应,而不是文化硬套。
3.积极采取文化适应策略。对于从事跨国营销活动的企业,需要按照国外消费者的需要来设计、提供主产品。这就是通过对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的了解和体会,在营销中充分考虑其文化特点,避免与当地文化、宗教禁忌等相冲突。通过积极主动的采用文化措施,巧妙使用文化策略,以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这要求企业应按照外国文化特点、习俗和规范来确定文化营销的目标和相应业务问题。
4.发挥文化品牌长期效应。如今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文化营销也必须与时俱进。通过高速信息公路,可以实现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品牌推广。文化营销,不可避免地要体现计算机网络的时代特点。文化营销应充分整合现代营销中的各种文化要素,并体现在网上购物、网上书店、网上教育等各种网络营销活动中。以文化营销促进企业品牌建设,不能照搬教条,必须根据具体的市场环境综合运用各种因素才能达到目的。同时,要利用文化品牌进行积极的延伸,开发出相关的衍生产品,发挥文化品牌的长期效应。
5.构建文化营销策略体系。在产品设计时,融入一些相关的文化元素,充分考虑到保护其原有的文化底蕴,企业应推出文化内涵丰富、品位独特和具有恒久魅力的产品。在分销过程中,将产品本身与其历史上或文化中相匹配的分销渠道相结合,发挥独有的营销优势。在进行产品定价的过程中,将文化的价值融入产品价格之中,发挥文化溢价功能,使文化能有效地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价值,并产生相应的品牌溢价。在促销中,将文化作为产品的卖点之一进行宣传,赋予促销的品牌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将传统文化元素和商业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和创新。
(作者来自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编辑:周春燕zhoucy@vip.省略)
中外企业在文化营销内容上的差别是:中国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产品文化营销的层次,而国外许多跨国公司是从产品、品牌、制度和理念等各个层面不断丰富文化营销策略的内涵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