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教育案例分析

生活教育案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活教育案例分析

生活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专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实践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描述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对这些教育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征:①反映真实的情况。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从而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因此非常贴近现实,能够反映现实的真实情况。案例通过模拟现实经济生活的各种现象,训练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最终得到实际的决策;②启发学生的思维。案例教学通过对一些问题进行含蓄的设计,从而启发学生的思考。案例提供的情况越是有虚有实,越能够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③针对教学的需要。案例教学法的选材是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学生在复杂的案例分析和决策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领悟,来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专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对中专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很多良好的作用,具体说来: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专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必须了解社会生活实际和人们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在中专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调查研究和案例收集来编写教学案例,力求编写出反映社会与学校实际生活的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从而对案例素材不断更新;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这样不断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中专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教学方法,以大量的案例向学生灌输各种思想信息,通过反复的案例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实际解决过程,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使得他们不断提高对事实进行判断、经验积累和逻辑推理的实际能力。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合作。中专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的完成,不仅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还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互动。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针对实际问题的共同讨论和分析,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与情感互动,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教育目标的认同。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教学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而案例教学法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处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思维策略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热情。案例教学法交给学生的答案是开放且发展的,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断出新的解决方式。由于案例学习资源的利用,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热情。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专思想政治课中的实践探索

1.教学案例的设计

教学案例的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中专思想政治课中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时,要重视以下内容:①确定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教学案例设计的第一步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情感目标、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三个方面;②对案例进行选择。所选择的案例应该有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适应,要集中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要是一个近期发生的真实事件。例如在讲“社会主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的时候,可以选择“华西村的变迁”为案例。

2.教学案例分析的原则

中专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分析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实事求是的原则。 中专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分析时,要求案例分析从实际出发,客观地进行分析。在运行思想政治课所学的政治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对案例的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考察,找出支配人们思想发展变化的客观原因,从而针对不同思想采用不同的办法加以解决;②教育与引导的原则。中专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之一就是教育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具体说来,在中专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分析时坚持教育与引导的原则,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就是在案例分析中坚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作指导;③教学相长的原则。所为教学相长,是指教与学相互促进。在中专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教师要发动学生自学、集体讨论和共同分析。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有助于师生间思想的沟通和情况的交流。

3.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有:①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应该认真掌握教学的内容,掌握教学中的重点,拟定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学生应该通过对案例的通读来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应该在讨论中提出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观点,应该从案例学习中得出概括性的认识和结论;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阶段。课堂是没有一定程式的,每个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③作业布置阶段。在课堂讨论结束后,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个有思考和创意的思考题。

参考文献: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思想政治案例分析[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生活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案例教学是法学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部分法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怎样的案例教学效果更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法学;案例教学;案例分析;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13302

关于法学案例教学的研究很多,学者们一般都认为案例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是在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教授创立的。与美国的法学教育不同,我们的法学学科建立在庞大的概念体系和法律基础之上,学生在接触案例之前首先要对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国的法学案例教学模式更多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针对性选取典型案例和设计相关问题,在教师讲解完某个知识点后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通过抽象理论的具体化让学生对枯燥的理论有更具体和深入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和消化理论知识,并且从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的法律思维。以往的法学案例教学研究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者一般都是以自己的授课经验或主观感受为依据,而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法,用客观的数字说话。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选取某独立学院2013级法学专业学生(大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93份,回收问卷90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问卷率为100%。被试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1)案例分析给学生印象越深刻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在三门专业课中,刑法学的案例分析给学生的印象最深刻,学生也最喜欢。其次是物权法,法理学最后。而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刑法学的概念体系相比其他两门课程更通俗易懂,所举案例也更贴近生活实际,因此容易让学生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讲授物权法和法理学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时,教师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而应当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专业和深奥的理论知识,在举例时尽量选取生活实例,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用讲解方式的通俗化和生活化来消除因概念生僻造成的隔膜和晦涩感。

(2)学生兴趣高的课程,学习效果好。这正印证了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

(3)案例呈现方式越立体生动,教学效果越好。相比于书面表达的案例呈现方式,教师口述和视频呈现的案例呈现方式让学生更感兴趣,前者包含了老师的声音和肢体语言等元素,而后者结合了声音和图像,案例呈现方式更多元、更立体,因而更容易给学生较深的印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更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中,有些教师还采用了情景教学和模拟法庭教学的方法,应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当然这些方法各自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针对性地选择运用这些方法,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4)在案例分析诸要素中,最能吸引学生的是案例分析的过程。案例分析过程是运用理论和法条来解答问题的核心步骤,这也是法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巧,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案例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只是外在,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修好案例分析的内功,这就要求教师专业功底要非常扎实,学术视野要开阔,在选择案例时要精心、设计问题时要合理、分析解题时要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参考文献

[1]刘琼瑶.浅析美国法律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J].长沙大学学报,2005,(11).

[2]程宏.法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与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8,(11).

[3]汪东丽.论我国法学案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两大法系案例教学的比较研究为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5).

生活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案例 教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8-02

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对课堂案例的分析与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提高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分析教学案例,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

通过《数学新课程标准》我们要了解数学教育的针对性要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数学教育,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通过这些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充当了数学教学的主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如果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能参与其中,而不是单单的敷衍不注重实际效果的营造。学生只有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真正落实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做到精挑细选教学案例,因为只有反映真实的客观生活才能够充分的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所以教师在讲课前需要进行教学准备,除了教师做到教学准备之外,还需要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做好课前准备时需要确定好案例教学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教师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从而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做课前准备。

二、通过课堂教学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可塑造期,我们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塑造,使其能够不断的掌握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分析案例的机会,从而带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教师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不需要手把手的进行指导,只需要适时的进行引导就可以了。通过这些课堂上的教学讨论,让学生了解到案例分析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需要分析的数学案例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知识时对数学概念和原有理论进行思考。在课堂讨论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划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老师给出的案例主题进行自由讨论。学生也需要尝试着按照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需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例如:例如:在讲解数学课文各种形状的性质时,老师就可以亲手引导学生进行。在黑板上画出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不同形状的认识。有的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思想画出与教材上不同的形状,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要给予同学思想创新上的鼓励,而不是依据课本为答案,这样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数学的积极性。

三、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需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案例分析过程时需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把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透彻。学习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因为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要透过数学的现象看待数学的本质。所以数学教师在分析数学案例时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日常生活而设计题型内容,作为学生要善于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抓住关键的数学信息,拿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在搬家问题中教师可以结合“图形的面积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客厅以及卧室需要多少块地砖;在出游问题中教师可以结合“路程时间应用题”帮助学生计算列车的时速;在购买物品时教师可以结合“方程应用题”教导学生如何购买打折促销的物品。这样不但在生活中运用了数学知识,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拓宽应用教学的范围。在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背景出发,让学生意识到应用题来源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只是单纯的来源于课本。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会自主的学习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性,从而为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四、教师要及时对分析的案例进行总结

在一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案例显示,数学教师不能很好的讲解知识,不能把数学知识具体化。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往往会按照固有的教学规则,仿照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孰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的。所以随着教育的改革,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已不足为奇,教师需要把分析案例的思想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也需要及时的对分析的案例进行总结。例如:在小学综合计算题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计算“(-1)+(+2)+(-3)+(+4)+……+(-99)+(+100)”的值。数学教师在讲解这道题时需要培养学生的转变思维和跳跃思维,不能“按部就班”而是要观察算式的特点,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正确的答案。仔细观察:-1和+2相加是1;-3和+4相加是1,以此类推,那么会有50个1相加,结果就是50。如果按照正常的步骤,不但会增加运算的时间,还会造成运算负责从而影响答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及时对教学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析教学案例的重要性。需要灵活地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做出小结,既要肯定正确的,也要重视错误的观点,对不正确的地方进行理论剖析,让小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生活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案例分析 考试改革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考试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改革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案例分析正成为管理学类课程考试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案例分析考试的实施情况看,大多流于形式,很少有老师给予细致、合理的评价,更谈不上对考试结果的反馈了。这就大大削弱了考试这一环节在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导向作用。

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案例分析,并要求将案例分析报告制成幻灯片,考核时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讲,重点结合小组制作的幻灯片进行案例分析报告,然后就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最后由老师和其他小组共同完成打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改过去的个体记分为小组记分,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案例分析,既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的可行性

案例分析将书本知识和现实实践相结合,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并通过置身于问题场景的体验,缩短理论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提高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体现。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教学和考核方式,通过将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形成组内人员合作、组间竞争的新局面,使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由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当前,多媒体已成为信息传递和知识交流的重要形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的成功,加快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很多高校的多媒体教室已普及,这就为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提供了保证。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的实施方法

1.案例分析内容要求

案例及案例分析题目均由各小组自定,但必须与所学习的供应链管理相关。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求能够利用所学课程的相关理论来诠释题目问题,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逐层分析,可以小见大,也可对比分析,主体框架由三部分构成:背景或问题陈述、案例分析、启示或合理化建议等。

2.案例分析考试形式

案例分析考试由个人的案例分析文档和小组的案例分析答辩两部分组成。要求每人在小组答辩前一周提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全组提交一份整合的案例分析文档,并制作幻灯片以备10分钟的演讲时使用。

3.案例分析考试的评分标准

个人案例分析报告的评分由老师给出,占总成绩的30%。小组案例分析成绩由演讲时的评委会打分给出,占总成绩的70%。评分依据如下。(1)形象分(20分)

演讲者的表现和幻灯片的制作效果各占10分。

演讲者的表现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台下观众的交流能力和感染力,能利用设问、比喻、图形、工具、数据、手势等各种表现手法,雅俗共赏,能表现出该小组的精神风貌。

幻灯片的制作效果包括PPT背景、语音效果、字幕设计、内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等。

(2)演讲分(60分)

演讲分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演讲主题与课程原理的结合程度、案例中的问题识别与表达、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问题解决对策、演讲主题涵盖的知识面、运用原理的深度六个方面,各占10分。

演讲主题与课程原理的结合程度,要求所选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能有效体现选择材料与所学的课程知识的相关度。

案例分析中的问题识别和表达,要求小组成员能够“置身”于案例描述场景之中,利用与考试课程相关的知识分析案例所描述企业的运营现状,找出问题的症结,能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

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要求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利用与考试课程相关的原理深入剖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应有深度和较强的说服力。

问题解决对策,要求在对问题原因剖析的基础上,借助于与考试课程相关原理的指导,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能给人以启发,给我国现代其他企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演讲主题涵盖的知识面,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能准确运用相关术语,展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运用原理的深度,要求学生至少就某个原理的应用对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能有效地阐述团队的观点和做必要的解释。

(3)答辩分(10分)

答辩分是评价答辩者对老师和同学提问作答的情况,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允许小组中其他成员辅助解答。

(4)点评分(10分)

点评分是对各小组评价其他小组意见的考核。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的实施步骤

1.适当分组

按班级的大小,适当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6-8人。小组成员组成采用自由结合,自我分工,教师只在学生的合理要求范围下加以调整。原则上小组成员所选分析的案例应一致,演讲者应能代表小组的整体水平。

2.提交个人案例分析报告

分组确定一周后,每位学生先提交个人的案例分析文档,并进入小组案例分析整合阶段,提交代表小组水平的案例分析报告,制作答辩演讲稿。

3.小组演讲答辩及点评打分

演讲前,由老师结合个人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情况确定评委,并向他们发放附有评分规则和评语的评分表。注意评委组成的原则是保证各个小组都有评委。

请各小组把自己的演讲内容集中复制到多媒体计算机上,并通过抽签决定演讲顺序,以便在演讲时各小组依序进行。

老师明确各小组的演讲时间是12-15分钟,由老师控制和把握,并提示超过规定的时间将酌情扣分。

小组演讲完毕,请大家提出问题让小组代表回答。问题的提问者可以是老师、评委,也可以是一般 同学。各小组答辩完毕后,评委开始打分,提交打分表;并由下一小组的评委做重点点评,指出前组表现的优点和不足,其他小组的评委和成员可自由点评,最后由老师作总的点评。

四、结语

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不仅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对自己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改进,真正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随着案例分析作为高校管理类课程考试形式的频繁出现,案例分析考试的公正性、合理性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若能使案例分析考试进一步做到规范化,必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生活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摘 要: 案例分析法是法律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法,而传统案例分析法在差时上容易产生矛盾,难以兼顾时间和教学效果。本文对现代案例分析法在法律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探索,在提高教学时效和教学质量上有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现代案例分析法 授课内容 现代教学工具

案例分析法是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法律课程案例教学法的重要部分。在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常引用经典案例,通过案例的剖析认知法律条文的应用及相关法律要义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中心,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指导,以案例为突破口,实践效果明显,学生接受度高,对于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也有所帮助,特别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而言,今后从事司法实际工作多有裨益①。传统案例分析法因案例内容多,相关资料复杂,涉及知识点较多,剖析时间长,占用课时较多,而课时有限,时差容易产生矛盾。分析案例的过程往往属于研讨过程,易产生新的问题需要解答,有的甚至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如何用好案例,讲好课程,又控制好时间,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为此,我们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了改革实践探索,尝试创建现代案例分析法应用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以期达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精造授课内容,突出课程重点,突破课程难点

1.精造授课内容。

要讲好一门课程,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是授课内容的精造。精造授课内容,我们首先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安排好课程章节和授课时间,备好授课提纲,精造好案例及相关资料。只有精造授课内容,打好基础,才能走好讲课的第一步。而对于授课过程中重点板书什么,什么地方该分析、什么时候该提问、如何与学生互动等,都应该心中有数。尤其是在精造课程内容时要注意避免落入传统教学的讲-学模式,要根据法律课程的实践性,合理安排书本理论知识、案例资料及问答、讨论等各个部分的时间和位置。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小情境引入案例和知识点,使案例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精髓,同时对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实践有所了解②。

2.突出课程重点,突破课程难点。

在精造授课内容时,我们要注意突出课程重点,突破课程难点。以专利制度的基本特征一课为例,如何讲清其垄断性和公开性就是这次课的重点,而如何理解这两大特征从而了解专利法的立法宗旨则是本课的难点。在对重点和难点有所理解后再看实际中的专利制度如何保证垄断性和公开性的法律实施,是以专利权的申报、审核制度和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实现的。

在此处我们可以举例微软操作系统的专利权作为案例进行说明,以应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举例,更容易激发学生对于专利权的探究兴趣,增强对于本课知识点的理解认知。事实上,中国所有软件著作权均是按照现行申报制度的技术公开性而产生的,但显然此时举例影响广泛的经典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由此可以引申出对于我国专利制度的探究和思考。显然,这样一门课如果完全按照传统授课方式进行,课时超时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并且容易引申太过,导致影响接下来的教学进程。为此,我们做了如下改革尝试。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扩展课前课后预习思考

1.引入现代教学工具,以多媒体课件等特色授课方式,丰富课程内容和授课手段。

在传统案例分析法中,案例引入和分析、课程板书等都占用大量时间,客观上挤占师生互动的时效。为此,我们在精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做好课件,把老师授课、学生看课有机结合,把课件刷屏与老师讲解有机融合,把案例分析与媒体呈例相交融。同步操讲,既可提供画面、声音的直观性、冲击性,又可减少因板书和翻阅资料占用的时间,还可因内容丰富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互动的热情。这种以教师主讲、学生主想、媒体辅课的授课方式是实施案例分析法的有效途径。

2.以网络为媒介,抓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全过程,是现代案例分析法的重要方式。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授课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授课方式中师生围着课本进行教学,往往趣味不浓,效果欠佳。为此,我们根据现代学生喜欢网络的特点,利用校园网的强大功能与资源,将课件与相关案例资料上传课程平台,以信息派送的方式提醒学生预习和复习,用有故事的案例网页吸引学生,用有法律条文使用的微课渗透于学生茶余饭后,使知识碎片化,让学生学习自觉成为习惯。

以法律基础课为例。这门公共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他们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以适应依法治国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③。因而涉及的内容多,从法律的渊源、类别等到宪法、各部门法等法律法条,相关知识都有涉及。而作为一门公共课,课时较少,面对的学生更是没有社会经验、没有法律知识甚至没有法律常识的年轻人。学生对一些法律知识理解度较低,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却很多,授课效果容易平平。而如果大量使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课时又远远不够。我们尝将课程微型化后做成课件,结合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课余自觉学习、自觉思考,既深受欢迎,又加深、加快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和掌握。

比起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课堂讲授,这种改革尝试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传统教学中消耗大量时间的案例内容和相关引申内容放在课堂之外,又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乐趣,由生动、立体的案例将知识碎片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符合法律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理解运用、而非单纯枯燥条文的特性要求。

三、教学并非单纯的教与学,师生之间需要更多的互动

对于学习法律课程的学生而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那么容易。传统教学模式的讲授方式中师生是两个对应的个体,老师讲授知识,学生听取知识。课后更多地依靠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而法律的枯燥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怠。这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引起重视、进行改革尝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仅要用一个个案例让学生明了法律的精要,更要用无限的师爱照亮学生的心灵。

教师对学生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在我们看来,负责的有效方式是爱学生。爱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浸润学生的心智,才能日见成效,而不仅仅是将知识讲给学生听。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需要理解、掌握的法律内容十分繁复,需要学习、熟知的法律相关课程难点颇多,如果单纯地死记硬背通常事倍功半。授课方式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就算课件做得好,课程也会乏而无味、死气沉沉。如果把案例变为故事,学生兴趣自然浓厚,但时间苦短,知识点往往讲不完。如何让案例成为明了法律的精要,如何让学生理解立法的宗旨而量准其要义,则是法学专业教师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我们做了如下尝试,把一个案例的缘由、过程、事实呈例清楚,把相关法律条文呈于案例分析之上,对于一些经典、热点案例,把法院判文与专家评析相比对,形成一条完整的思考链,让学生通过案例熟知相关法律,通过分析明了其宗旨精要,通过比对辨别实践和思考容易产生的错误。课堂上主讲要点、难点,师生互动解决疑点,课后以网络平台、互动答题加深理解。

四、结语

我们对于现代案例分析法在法律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探索,以求解决课程质量与教学时间的时差矛盾,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增强教学效果,让师生都有所得。诚然,我们的改革实践才刚刚起步,探索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更多的实践尝试来调整和完善。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应用广泛、在法律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教学方法,对于它的研究是一项大的工程,作为青年教师,笔者水平有限,希望广大同仁志士不吝赐教,以便研究探索更进一步。

注释:

①黄永彩.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法学教学的体会[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3(9).

②李黎明,吴禹达.浅析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③胡斌.案例分析法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参考文献:

[1]黄永彩.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法学教学的体会[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3(9).

[2]薛刚凌,李媛.论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1).

[3]李黎明,吴禹达.浅析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4]胡斌.案例分析法在法律基A课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5]王爱民.试论法律人才的培养与法学教学方法的革新[J].社会科学家,2005(1).